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宣德瓷器鉴别 > 导航 >

宣德青花龙凤纹折沿盘

宣德青花龙凤纹折沿盘

宣德瓷器鉴别 宣德瓷器如何鉴别 古代瓷器龙盘

2020-11-20

宣德瓷器鉴别。

《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说明:这是一件宣德年间的伟大艺术品,为当代难得一件的精品青花折沿盘。大盘呈折沿式,深腹,圈足。通体四层纹饰,口沿绘海水纹,内壁绘一组仰覆莲花纹,主题为龙凤纹,一龙一凤,饰以云朵,外壁饰一组缠枝西番莲纹,底无釉,沙胎极细。上一次拍卖出现此类精品还是在2014年12月29日香港佳士得秋拍之中并最终以900多万港币成交。宣德大盘是深受宣德皇帝喜爱的御窑圣物,按旧制尺寸分,28至40厘米的多为私人收藏引以为傲的宝贝。40至50厘米的盘即为博物馆中馆藏名品了。50至80厘米传世完美即属无论公私皆世间不可得之极品。可谓得一可雄天下之物。按旧俗纹饰区分,宣德大盘以云龙、花鸟、走兽者为上。西瓜、牡丹、葡萄、大扁菊者为宝,以尺寸不足40cm的一束莲、缠枝莲为常。按制式区分,以板沿花口者为贵,板沿式为宝,直口尺寸不足40厘米者为常。此盘工艺极精湛,苏青墨染,畅快淋漓,牡丹花开奔放,象征宫廷的极度奢华,内壁荷花纤细至极,当属一件少见的博物馆级藏品。

青花缠枝花卉龙凤纹折沿盘 正面照

宣德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想观念。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为青花工艺的典范。

自明代成化朝开始到晚清民国均大量烧制,最为成功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清宫旧藏的宣德青花为蓝本,去精心烧造,造型、尺寸、纹饰都十分酷似原作,具有宣德青花的韵味,如康熙朝仿宣德青花仕女纹碗、缠枝花纹钵缸,折枝花果纹花口碗,缠枝花纹鱼篓尊,海水异兽纹高足杯;雍正朝仿宣德青花竹石蕉叶纹玉壶春瓶、花果纹梅瓶、花卉纹书纹灯、团龙纹葵式洗、海水龙纹天球瓶、绶带耳葫芦瓶、牵牛花四方委角瓶;乾隆朝仿宣德青花锦纹盖罐、凤穿花纹罐、松竹梅人物纹盘、把莲盘、花果纹执壶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青花缠枝花卉龙凤纹折沿盘 底部照

宣德瓷器的一些特点

1、宣德造型总的的特点是凝重浑厚。同类器型与永乐相比有细致差别,如扁腹绶带葫芦瓶、花浇、高足碗等。同时也有许多含外来色彩的器型.此时器型、品种繁多,居明代之冠。

2、宣德器胎质细腻,多细砂底,琢器接痕少件。同类器与永乐相比,胎体乃显厚重、坚致。

3、宣德釉面的突出特点为桔皮纹.青花器釉面呈亮青色,前期与后期釉面稍白,中期为青白色,釉面均很细润。

4、其纹饰一改永乐的纤细风格、显得粗重豪放,笔法苍劲。尤以龙纹雄健威武之状,为明、清两代之最。

5、宣德青花有三种色料:进口“苏尼勃青”料 .国产料、进口和国产混合料.其中“苏尼勃青”料最为常用,所绘青花自然晕散,形成浓重的凝聚结晶斑,深入胎骨。

其后期青花色调,或浓褐,或灰暗,少晕散和斑点。

6、宣德瓷器署有官窑年款的较永乐时显著增多,一般为六字楷书款,个别亦有四字楷书款或采用篆书的;署款位置不定,器物全身各部位均有书写。

7、器足有以下几种形式:

(1)、琢器多细砂平底宽圈足,无釉,无弦痕,泛有火石红斑。

(2)、瓶、罐类中有台阶形底,连续上凸,为宣德时独创(成化时也有此类).底均施釉,多署款识。

(3)、斜坡式盘底,盘心微有下凹,浅圈足,外墙内敛,内墙作斜坡状,足脊处常见棱角;另有与之相反的外直墙内斜坡足。清代雍正时仿宣德斜坡蚀盘底,于足脊处滚圆,如“泥鳅背”状。

(4)、齐平足.足脊如刀切一般,但较这二月度年个里亿器略显倭角。

(5)、高足碗、杯见有平底高足、平底浅圈足与竹节或中空柄足。

(6)、卧足,底心拱起,无圈足。

(7)、外墙内敛圈足,其足壁,外墙内敛,呐墙陡直,多为盘类。

(8)、直墙圈足,见于骰盔子与大型碗类,其圈足里外墙均为直壁。

欢迎交流鉴别知识,有意收藏者也可通过此平台咨询了解。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清康熙青花十八学士折沿碗赏析


此件藏品造型粗硕,线条劲健,广口折沿,深腹圈足,足墙高且浑圆,是康熙本朝典型的“泥鳅背”形足,底书“大明成化年制”楷书款,釉质坚硬清亮,极富玉质感,碗心的锦地花形开光内绘松石盆景图,外壁绘十八学士图,以松石为背景,或抚琴对弈,或书法作画,人物神态安详,悠闲自得。青花发色明艳,人物生动,意境清雅,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为康熙青花瓷之佳品。康熙青花继承了晚明时期的工艺并有近一步发展,胎土淘洗与配比更为合理,故胎质细腻,变形率较低,所用青花料为浙料,色阶丰富,浓淡有致,给画师留下了较大的创作空间,精品如若山水画,故有“青花五彩”之称,同时烧造技术有了很大进步,烧结程度高,故清代青花以康熙为冠,是清代制瓷艺术中的珍品。

十八学士是康熙年间较为盛行的一类画片,此典故出自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因战功卓著,被封为尚书令、天策上将,可以开府治事,自辟僚属,遂以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等十八人并为学士,商议治国平天下之策。后令画家阎立本为十八学士画像,即《十八学士写真图》,后世也成为圣主得贤臣的典型。清朝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康熙帝降旨开博学鸿儒科,广开科举,招贤纳士。在此社会背景下,以十八学士图为题材的瓷器产品流行起来,这符合了当时读书人渴望登上仕途,并建功立业以求富贵的心态,是典型的文人用器中的精品,也是清初立国,文治天下统治理念的实物体现。

清雍正斗彩龙凤纹盘


据历史文献记载,斗彩始于明宣德,但实物罕见。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明清文献中也称之为“成窑五彩”或“青花间装五色”。成化斗彩除个别的大碗外,多数造型小巧别致,至清康、雍、乾官窑中才烧制出较大的器形。斗彩的特点是:静动兼蓄,对比鲜明,既素雅又堂皇,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中国文物学会精选出这件清雍正斗彩龙凤纹盘乃属流传于世,保存于故宫博物院较为完好的大器形斗彩国宝。此盘高9.5厘米,口径44.5厘米,足径25.5厘米。盘折沿,弧腹,圈足。盘心绘飞龙、飞凤戏珠纹,内壁绘八对一红、一绿相间排列的缠枝并蒂莲,莲朵中心有一篆书团“寿”字。折沿上满绘祥云纹。盘外壁绘海水、山石、灵芝、蝙蝠纹。底书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清朝盛世的斗彩瓷器失去了成彩清秀飘逸的风采。唯有此盘虽尺寸较大,但形体规整,盘心所绘龙凤戏珠纹寓意“龙凤呈祥”,外壁纹饰寓意“寿山福海”还存有成彩遗风,极具艺术审美价值。

南宋龙泉青瓷折沿盆


折沿盆是瓷器造型的一种,南宋龙泉窑生产的粉青釉折沿盆造型雅致,通体施粉青釉,釉质肥厚滋润;全器光素无纹,但精美的造型与粉柔的色泽,彰显出龙泉折沿盆独特的艺术魅力。

南宋龙泉窑是取得艺术成就最辉煌的历史时期,此时的龙泉青瓷以庄重、典雅的造型艺术和丰富多彩的色泽而名扬海内外,南宋龙泉青瓷走向世界。

南宋龙泉青瓷简洁、恬静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宋代祟文的文化背景有着直接的关系。南宋龙泉最值得赞颂的是它变幻无穷和美仑美奂的釉色,除了粉青色泽外,尚有翠青、梅子青、油青、姜黄等多种色泽,它们配合优美的器物造型,不仅代表了大宋内敛、含蓄的风格气质,也集中反映了宋人的审美观念与高尚情趣。一个时期的社会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着陶瓷手工业的生产,尤其是对此时的陶瓷艺术的发展方向与目标追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宋代多元文化的相融,既保留了传统中国文化的精华,又显示出祟文带来的直接结果,龙泉青瓷正是在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发展与壮大起来的,所以说:龙泉青瓷是继宋代五大名窑之后崛起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万历朝青花五彩龙纹折沿洗


明代时,中国的瓷器就已享誉海外,瓷器贸易频繁,产品被销往亚欧各国。尤其在明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间,形成了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期。当时,欧洲上层社会以拥有中国瓷器为时髦。日本人更是不惜重金求购,件件立档精心保存,并作为重要文化财富而登记在案。如今,翻开山中商会和龙泉堂旧时的账目,常可以看到万历五彩瓷器以高价进出的记载,在民国时,万历五彩的价格明显高于同等清代官窑。

此件青花五彩龙纹折沿洗(如图),为万历本朝制,曾旧藏于日本,2013年由中国著名拍卖公司秋拍回流,现藏于苏州古玩城。该洗状若梅花,六瓣绽开,器大宽沿,平底内凹,内外皆以五彩作画,内壁及口沿上均以云龙纹为主题纹样,洗心为一正面龙纹,龙身以青花绘饰,余部辅以红、绿祥云,内壁为五组蓝绿龙,每组绘二龙,青花龙与绿彩龙相对而视,龙爪苍劲有力。口沿上纹样与内壁相似,仅将绿彩龙换做红彩龙。四周祥云翻飞,红绿二色搭配变换。外壁为缠枝花卉托宝纹,缠枝密布,亦以青、红、绿三色为主。底露胎,中心施白釉,中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二行楷书青花款。施彩风格豪迈,繁缛华丽,红彩古雅深沉,绿彩厚润苍翠,青花明丽泛紫,颇具意趣,深有万历五彩瓷器之精髓。

由于万历五彩瓷名冠四海,到了清末民国,国外古董商纷纷来华收购五彩瓷器,一些精明的中国古董商也趁机为其代收购,造成国内的五彩瓷器严重流失。如今,国内留存下来的五彩瓷已十分稀少,万历青花五彩更是凤毛麟角,为名副其实的稀世珍宝。

清雍正 青花矾红水波云龙纹折沿大盘


清雍正·青花矾红水波云龙纹折沿大盘,是雍正官窑代表性器物。大盘形制硕大,胎壁轻薄,釉面细腻。盘内心蓝地白花海水上,浪花生动、传神,用红彩绘一条正面立龙形象;内外壁则分别绘四条行龙,或回首,或前行,龙爪有三爪、五爪之别,龙尾有花尾、尖尾之分。内外九条龙笔画严谨,所绘龙纹,布局疏密得宜,气势逼人,画工堪称清代瓷器之冠,完整传世极为难得。

青花矾红是釉下青花和釉上红彩相结合的瓷器装饰技法。在制作工艺上,先烧成青花瓷器,再在釉上用矾红描绘图案,然后低温烘烤。矾红,又名“铁红釉”,是一种以氧化铁为主要着色剂的低温红釉,色泽略显橙红。清代《景德镇陶录》记载:“矾红釉,用青矾炼红加铅粉、广胶合成。”矾红是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红釉,比烧成高温铜红容易得多,虽不及铜红纯正艳丽,但呈色稳定。

青花矾红彩始于明初宣德时期,常见图案为海水行龙或海兽。它的做法是先在釉下用青花描绘海水,留出行龙或海兽纹的空白地,高温烧成后再在空白地上用矾红彩补齐图案,然后低温二次烧成。在青花的衬托下,矾红彩愈显得艳丽夺目,能取得更好的装饰效果,色泽艳丽,对比强烈。釉下青花与釉上红彩的结合是中国制瓷史上的里程碑,为五彩、斗彩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代白釉暗刻龙纹折沿洗


白釉是瓷器传统釉色之一,真正的白釉应该是乳白色的乳浊釉,这种釉是近代才发明的。我国古代仅有元代枢府釉是失透的,其他白釉并不是白色的釉,而是将不含金属氧化物呈色元素的釉料施于胎骨洁白的器物上,入窑高温烧制而成的透明釉, 釉色因白润瓷胎的映衬而显出白色,现在习惯上将这种透明釉也称为白釉。

明代 白釉暗刻龙纹折沿洗

白釉最早出现在汉代,比青釉瓷器晚了400多年,白釉瓷器开始是青白色的,因为瓷器中铁的含量高于1%就是青色的,少于1%就是白瓷了,所以中国白瓷经历青瓷、青白瓷、卵白釉、甜白釉、象牙白、白釉的发展过程。中国历史上白瓷产地有德化白瓷、定窑白瓷以及刑窑白瓷等。

明代 白釉暗刻龙纹折沿洗

卵白釉

卵白釉瓷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瓷的统称。因为底款有枢府铭文,所以卵白釉也叫枢府瓷。卵白釉瓷器其胎体一般比较厚重,釉呈失透状,色白微泛青,恰似鸭蛋壳色泽,故称“卵白釉”。其主要装饰手法是模印,题材比较简单,常见的有云龙纹、芦雁纹、缠枝花纹等。因卵白釉瓷器的花纹中间常模印“枢府”两字,故又称“枢府釉瓷”。“枢府”是元代掌管国家军队大权的重要机构“枢密院”的简称。在元代白瓷上模印“枢府”字样的瓷器一般被认为是景德镇为“枢密院”烧制的专用瓷器。除“枢府”字样外,在元代卵白釉瓷上还见有“太禧”、“东卫”、“福禄”、“白王”等铭文,更多的则不带铭文。 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瓷器的创烧,为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甜白釉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明代 白釉暗刻龙纹折沿洗

定白釉

定窑是我国古代北方著名的白瓷窑场,定窑白瓷的造制始于唐代,至宋代发展到顶峰,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生产的白瓷工艺水平极高。定窑的白瓷胎体洁白,质地结实,釉色润泽如玉,白中微微闪黄。定窑的烧制在使用匣钵的基础上又创造了覆烧技术,提高了瓷品的产量,但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垂釉现象。

明代 白釉暗刻龙纹折沿洗

北宋后期白瓷装饰工艺也成熟起来,有刻花装饰者,纹饰线条粗犷有力:有划花装饰者,线条纤细流畅;印花装饰为多,印花纹饰构图严谨,层次分明,题材有牡丹、莲花、萱草等花卉纹,凤凰、孔雀、鸶鸶、鸳鸯和鸭等禽鸟纹,龙则辅以云纹或海水,此外还有婴戏、水波游鱼等。

明代 白釉暗刻龙纹折沿洗

定窑由于釉色和装饰多有可取之处,一度为官府烧制宫廷用瓷,北方窑口争相模仿其风格,以提升品质,形成了以定窑为中心的定窑瓷系,名噪一时,传世品较多。

象牙白

象牙白 即明代德化窑的纯白釉。因釉中三氧化二铁含量特别低,而氧化钾的含量不特别高,再加上烧成时采用中性气氛,所以釉色特别纯净。从外观上看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因此有猪油白、象牙白之称。欧洲人又称这种釉色为鹅绒白、中国白。

甜白釉

甜白是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由于永乐白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在釉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景德镇甜白釉的烧制成功,为明代彩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明清时代的斗彩、五彩、粉彩,只有在白瓷取得高度成就的基础上,才能显示出它的鲜艳色彩来。甜白釉在清代还有烧造。康熙甜白釉有奶粉般的色泽,白而莹润,无纹片,也称奶白。

明代 白釉暗刻龙纹折沿洗

青花龙凤纹双耳活环瓶


青花瓷器从明初以来一直是景德镇生产的主流,到万历时期产量大大增加。“青花双耳活环瓶”是明代嘉靖、万历时期的典型器物。

万历“青花龙凤纹双耳活环瓶”青花色泽蓝中泛灰,胎体稍重,地釉发青,通体青花纹饰运用勾线填色技法绘制,轮廓线的青花颜色较深,填以线内的青花颜色较浅,深浅互映,因而纹饰格外清晰。如瓶腹龙凤纹饰,龙头怒发上冲,细长颈,卷曲的蛇身,腿连爪,爪尖锋利。另外,瓶底为较粗沙底,带有较重的旋纹(见图左)。

清代雍正仿制的环耳瓶,瓶的口部一面仿写“大明嘉靖年制”,是仿嘉靖的作品,由于没有嘉靖时的原作,只好与万历时期的环耳瓶相比。它们在型体上、纹饰布局上都基本相同,区别是:仿品的型体较小,在高度上相差2厘米到3厘米,胎体较轻。地釉为浆白色,青花色泽浓重呈色蓝中泛紫红,很像嘉靖的青花色调,给人感觉纹饰漂浮,瓶底为细沙底,底面较光润并带较细的旋纹,为典型清代器物(见图右)。

青花莲池游鱼纹盘


青花莲池游鱼纹盘

在中国瓷器中,最珍稀也最具典雅之美的就要数元代的青花瓷了。他那蓝天白云一样的色彩之美令人爽心悦目。今天我要为您介绍的就是一组非常漂亮的元青花。元青花因为存世稀少,非常珍贵。据专家统计,全世界收藏的元青花,仅有400多件。中国收藏有200多件,约有一半收藏在海外。青花莲池游鱼纹盘就是元青花,精品之一,现收藏于中国湖南省博物馆。它口径为45厘米,底径为25厘米,是元代景德镇窑的代表作品。此盘体形硕大,釉面光亮,所绘青花色彩艳丽明快。盘外壁绘有缠枝莲花和石榴纹。盘内壁从盘沿到盘心,共有三组纹饰,盘心绘有鲂鱼,鳜鱼各一条,上部为鲂鱼,鲂鱼头小身大,嘴部微张,细鳞明显。它高耸着背鳍,翘首摆尾在水中游弋。盘心下部的鳜鱼,就是唐代诗人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里提到的鳜鱼,鳜鱼尖嘴,下颌长着尖尖的牙齿,鳃盖、背鳍和臀鳍上都长着尖尖的刺,鱼身上花斑细腻,鱼背部青料浓郁,至腹部颜色逐渐变淡,鱼腹留白,显得自然生动,鲂鱼和鳜鱼的四周长满了莲花、莲叶和各色水草,它们姿态柔美,随水波漂动,极具动感,两条鱼自在游弋于莲叶之间,颇有江南水乡,玉溪连夜的诗情画意。在中国古代,鱼戏莲叶间还有着美好的吉祥寓意。莲的谐音为连。鱼的谐音为余。整个画面的意思是连年有余,象征富裕生活的绵长久远。腹壁与盘心以白环相隔,绘有一圈象征富贵的缠枝牡丹。牡丹浓淡相宜,娇艳柔美,盘的口沿处,绘有一圈海水纹,奔放流畅的线条,让人想起海面上追逐奔跑的浪花。青花莲池游鱼纹盘的构图,极具匠心,盘心与腹壁之间的空白,仿佛水墨画上的留白。使得整个画面既疏朗有致,又突出了盘心,“鱼戏莲叶间”的绘画主题。在元青花瓷器上,像鱼纹盘这样的动物纹饰非常普遍。这些动物大多有着吉祥的寓意和生动的造型。它们大都张嘴摆尾,动感十足,给人以鲜活生动的艺术魅力。青花莲池游鱼纹盘中的鱼,同样具有色彩上的变幻之美。鱼背处青料浓郁至鱼腹部逐渐变淡,至腹鳍部位甚至出现留白,呈现出鱼身自然变幻的色彩之美,显得生动逼真,活灵活现。这种画法与宋代《春溪鱼藻图》,颇为相似。其高度写实的画风应当是承袭宋元绘画技法而来。显示出绘画者精湛的绘画技巧。表明当时制作元青花的工匠大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元青花的出现开辟了有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色彩由元青花开始出现在一件件瓷器上,以青花莲池游鱼纹盘为代表的众多元青花,让我们看到了绽放在瓷器上的色彩之美。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宣德青花龙凤纹折沿盘》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宣德青花龙凤纹折沿盘》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宣德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