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大清雍正瓷器鉴别方法 > 导航 >

古代瓷器:清雍正斗彩龙凤纹折沿盘

古代瓷器:清雍正斗彩龙凤纹折沿盘

大清雍正瓷器鉴别方法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斗彩瓷器鉴别

2021-07-08

大清雍正瓷器鉴别方法。

清雍正斗彩龙凤纹折沿盘

斗彩别名青花填彩、青花点彩、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品种。此番紫禁城扬州大运河文物展展出的故宫博物院所藏清雍正斗彩龙凤纹折沿盘可谓斗彩中的精品、典范。斗彩始于明宣德,成熟于成化,其时斗彩是作为宫廷御用的精美细瓷专门烧制的,产量非常小,因此遗留至今的也就更少了。据明代《唐氏肆考》记载:神宗尚器,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弥足珍贵。清康、雍、乾官窑都有仿烧成化斗彩,特别是雍正时期几可乱真。绘画精工,改变了成化时期叶无反侧、四季单衣的缺点,一是将龙画成飞龙,青色为身,红色为翅,再以红色勾廓,真正是龙飞凤舞;二是龙、凤本是皇帝与帝后的象征,传统画法,应为龙凤头对应,表现君临宇内,且龙主凤辅,但此盘却是龙凤首尾衔接,形成追逐状,且龙凤顾盼,又脉脉含情,这种照应打破了一般龙凤呈祥的规整严肃,增加了动感,有了世俗的活泼;三是龙凤之间均为祥云,中为火珠,使冷色调与暖色调有机调和。装饰美、象征美相辅相成。

延伸阅读

南宋影青莲瓣纹折沿碗


这件南宋影青莲瓣纹折沿碗是沪上著名收藏家胡平先生的藏品。整器高8厘米,口径7.3厘米,足径5厘米。器表施青白釉,釉层较厚,釉层间气泡较多。胎白坚致,扣之声音清越。器表有莲瓣刻花装饰,刀法自然灵动,质朴大气。内底简笔刻划两水禽,类鸳鸯,作悠闲戏水状。口沿斜折,使造型变化富韵味。值得一提的是这件碗的釉色是真正典型的青白色(也称影青),而且器表施釉均匀,青白釉呈色稳定,具有温润如玉的艺术效果,而这正是确定它制造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因为南宋景德镇窑的突出成就就是熟练掌握了强还原焰技术,这也是烧制出典型青白釉瓷器的关键条件。据了解,此碗业经国内著名文物鉴赏家李知宴、维莲和唐恺上手鉴定,他们也确认为是南宋至元初的景德镇产品,并依据此碗的工艺水平认为它是并不多见的典型的青白釉瓷器。

笔者细观此碗的造型、纹饰和施釉,结合过去欣赏过的林林总总的南宋青白釉同类瓷器,感到此碗在工艺上确有独特性,在审美上也和一般的制品有较大差异。首先,斜折的口沿在当时同类器物中并不多见,我们从传世品和地下出土的瓷片中可以看到大量直口、斜壁口沿和各种唇口造型的南宋至元初的瓷碗,但如此碗口沿斜折的却很少遇见。其次,此碗的外壁装饰双层莲瓣纹,但仔细观察这些剔刻的纹饰却并不严谨,刀法有点率意,这与此碗造型的规整和施釉的讲究似乎并不协调,但正是刀法的“散逸”与纹饰布列的“整齐”这一装饰特点给欣赏者以清新自然的美感和灵动的体验。最后,从釉层较厚的特点来分析,此碗在施釉时可能采用了多层施釉的技法,而这正是当时南宋官窑瓷器的铁证。因而导致在烧制过程中易形成大量细微气泡,这使我们上手欣赏时既能感受到它的厚重和丰富的层次,又增大了我们审美的空间想象力。需要指出的是,此碗内底之鸳鸯戏水图多见于南宋及元代瓷器装饰纹样,就青白瓷这一品种来说,此类纹样在北宋的同类产品中是很罕见的。因此结合纹饰和造型、胎骨、釉层进行综合判断,把这件青白瓷碗的烧制年代定于南宋无疑是比较妥当的。

明清瓷器:斗彩山水人物纹菱花口花盆


清康熙,斗彩山水人物纹菱花口花盆,高31.8cm,口横59.3cm,口纵41.5cm,足横45.5cm,足纵26.7cm。

花盆呈六方体,折沿,沿边呈菱花形。深腹,二层台外撇六边形足,底有两个渗水圆孔。器内上半截施白釉,下半截、底露胎。折沿上绘石榴花果,间以“寿”字为饰。盆外壁六面皆绘斗彩群仙祝寿黄、绿、蓝、黑、紫等,缤纷华丽。纹饰绘画笔触细腻,人物刻画尤为生动,堪称康熙斗彩大件器物中的精品。

古代瓷器:清康熙斗彩张骞乘槎图碗赏析


清康熙斗彩张骞乘槎耐人玩味的仙话,诸如唐宋诗词、敦煌梵文、元明清戏剧均见引用化裁。杜甫《秋日夔府咏怀》中有途中非阮籍,槎上似张骞。之句

自元以降,张骞乘槎被广泛使用在各种工艺品的装饰之上,目前所知最早以张骞乘槎为工艺品题材是元代著名的冶银工匠朱碧山所制的银槎。至明中后期,犀角雕刻艺术中亦屡屡出现。而其作为瓷器上的纹饰可以追溯到为元代磁州窑彩绘罐,官窑瓷器最早见于成化一朝,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珠山御器厂遗址成化地层曾出土青花婴戏图大碗,其内心图案为乘槎图,此例一开,后世官民窑瓷器中亦喜此纹饰,以崇祯时期描绘最精,入清以后,则所见甚少。

古代瓷器:毛晓沪品鉴清康熙花卉草虫纹盘


清康熙花卉草虫纹盘

清康熙花卉草虫纹盘局部

今年春拍,我在北京一家拍卖公司见到的一件清康熙釉上彩折沿盘。此盘为敞口,浅腹,圈足,通体施白釉,胎质细腻,釉水肥润,盘底中心用青花绘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它最吸引我的地方是盘中所绘纹饰。根据盘沿上书写的万寿无疆四字,我们不难推断出它是为康熙六十年祝寿而作。万寿无疆为古时祝愿皇帝长寿之意,《诗经》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陈浏《陶雅》记:康窑七寸碟四周淡赭锦纹,分嵌万寿无疆篆字,盖六旬庆典所制以赐大小臣工者也。画笔各体皆工,人物、鸟兽、山水,博古乃无一不备,而以花卉草虫为绝生动,且贤于雍窑彩盆也。类似盘子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均有收藏,前些年在国内外拍卖会上也出现过,只是它与蝶不同,腹部粗壮,飞翔速度快;也与蜂不同,采花不携粉,采蜜不酿蜜,能原地悬空取食;又与鸟不同,盘旋飞翔时既能前进也能后退。我小时候在盛夏时节的庭院中经常可以看见它的身姿,忙碌于百花丛中,现今已经难觅踪影。

拍卖行标注此盘为康熙五彩,通常来说,这应当没错。但我还是发现它与一般意义上的康熙五彩存在明显差异。首先作者的绘画技法十分细腻,以所绘花金子为例。在方寸之间,它鳞翅间的斑纹和身体上的绒毛都刻画的丝丝到位,甚至连四只爪尖上的分叉都要用深浅两种黑色点染的栩栩如生,比起当代绘画大师齐白石的草虫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历史上任何一件五彩瓷器都不曾使用过的超写实绘画技法。

其次,绘画所用颜料也与传统五彩存在明显差异。盘中主题纹饰虽然用色不多,但可以看出它们都属于质地极佳的进口洋彩。无论是浅色的豆绿还是深色的翠绿都具有良好的透明度。黑色又分亮黑和浅黑两种。亮黑是画珐琅工艺中必备的洋彩料。传统五彩中多使用黑色或矾红勾勒纹饰轮廓线,未曾见有用进口洋彩中的赭石色者。此盘上描绘花金子使用的就是赭石料。它与上海博物馆馆藏雍正画珐琅墨竹纹碗所用颜料如出一辙,亮黑、浅黑加赭石。此外,很少有人注意到,此盘中的花瓣处都点染有玻璃白,用以强调花瓣中的黑白对比。这更与传统五彩技法不同。

最后我们再分析一下此盘折沿处的辅助纹饰。先看一下故宫(微博)馆藏康熙五彩麻姑献寿纹盘。它的边沿仅使用深浅两种红色描绘花朵和锦地龟背纹。该盘在此基础上又用珊瑚红料做了进一步的渲染并绘以金边,使其显得更加华贵热烈。它又与盘中沉静淡雅的主题纹饰形成了强烈对照,更突显出此盘的非同凡响。

综上所述,此盘绝对不是人们所说的康熙五彩,而是一件极其罕见并具有承前启后创新价值的康熙宫廷瓷胎画珐琅器,俗称珐琅彩。瓷胎为景德镇御窑厂生产,彩绘应为宫廷画师,至少原稿应出自宫廷画师之手。尽管它所用笔墨不多,但是已经可以从中窥见日后雍正画珐琅的踪迹。

明清瓷器:清雍正仿官釉精品赏析


清雍正仿官釉弦纹贯耳瓶清雍正仿官釉弦纹贯耳瓶,为景德镇御窑厂仿宋瓷器,拍品造型源自宋代弦纹贯耳瓶,而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雍正仿哥釉瓶相类,均仿商周青铜壶而制,挺拔俊雅。通体满施仿官釉,釉汁肥润凝厚,开片疏朗有致,古雅隽美,色古而宝光内蕴,流畅的造型与静穆的釉色,引人感发幽古之思,为雍正仿古瓷精品。

参阅:《清康雍乾名瓷》,台北故宫博物院,1986年,页94,图63

《宋官窑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1989年,页53,图9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两宋瓷器》下册,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6年,页114,图102

明清瓷器:青花缠枝花卉纹折肩贯耳尊


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纹折肩贯耳尊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高:51.6cm口径:18.5cm足径:2.7cm

说明:造型由青铜器卣变化而来,青铜卣的贯耳一般都设在肩部,但这件青花尊的造型将贯耳移至颈部。在瓷器中,尊和瓶的差别表现在器物的口部,一般将口径较大的立器称为尊,反之称作瓶。这件尊的内足墙较浅。内壁施白釉。纹饰为多层次主辅式构花叶纹、缠枝西番莲纹、如意云肩纹、缠枝西番莲纹、海浪纹、如意云纹、主题缠枝花卉纹、海浪纹、莲瓣纹。贯耳上绘莲瓣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