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旋纹 > 导航 >

唐代绿釉茶叶旋纹罐是实用器吗?

唐代绿釉茶叶旋纹罐是实用器吗?

古代瓷器旋纹 古代瓷器颈部内旋纹 瓷器的旋纹鉴别

2020-11-23

古代瓷器旋纹。

首先,从起源来说,唐三彩就是借助唐朝厚葬之风气才得以技术突破发展壮大的,就是为了随葬。

其次,从实用角度来说,唐三彩是多彩釉色的“陶器制品”,胎质松软不结实,因此防水能力比较差。比起同时代的青瓷白瓷这样的“瓷器制品”来说,实用性远不及。

再次,从加工工艺来说,由于陶器并非日用器皿常用材料,其工艺从汉代开始就没有长足的发展,唐代制作唐三彩要使用二次烧成法,期间还需反复描绘,完成时间冗长。

中国古代的日用器皿,早期用陶器和青铜器为主。从汉代开始,漆器逐步取代前两者。到了初唐,漆器和金属器并驾齐驱。但到了中唐时,瓷器淘汰了漆器和金属器,并边缘化了陶器,成为唯一主流日用器具的材质。

根据大量出土的唐三彩罐、壶、盆来看,大部分器物内壁都不施釉,可以断定基本都是陪葬品。而这件唐代绿釉茶叶罐内外施釉,做工精细、胎质洁白细腻,敲击时声音清脆,说明胎质比较坚硬,作为实用器也是有可能的。中华文化历史千年,留下不少值得我们去研究的艺术品,还需进一步的去探索。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唐代长沙窑茶叶墨釉执壶


唐长沙窑茶叶墨釉执壶高约19厘米,底径约5.5厘米。 唐长沙窑茶叶墨釉执壶造型古朴沉稳又不无灵巧别致,整体气韵饱满无华。随意的施釉垂釉迹象,让人想象流淌着的劳动者的汗水,自然起伏的拉坯旋纹,是跳动着的劳动者的操作技能的音符节奏.这把长沙窑执壶,造型饱满而圆润,富力而奔放。椭圆形器型,圆平足,撇口小颈,短流,肩饰双系。器身腹部两侧饰以三个模印贴花纹饰,,贴花上敷以褐斑。胎色米黄。这种贴花壶系长沙窑器物中代表性作品,出土数量不多,且绝大部分具有破损,特别是在口沿和把柄部分。本品釉色光洁、明亮,造型隽美、饱满,完整无损,非常珍贵。劳伦斯精品推荐:长沙窑茶叶墨釉执壶(唐)此件藏品的美不仅在于其型,其贴塑部分的装饰,在壶肩部有一对胡人舞跳动,壶身上三处贴花纹饰,于静于动,在静物中显出了动感,给人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美好的展望。贴塑表现出佛教文化在大唐的盛行,并且对当时饮茶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更加热衷于饮茶文化背后的禅宗静溢。劳伦斯精品推荐:长沙窑茶叶墨釉执壶(唐)据了解,长沙窑也称“铜官窑”,为唐代重要瓷窑之一,地处今湖南省长沙北郊铜官镇一带。始烧于中唐,盛于晚唐,至五代以后渐衰,现仅存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大量釉下彩瓷器,证明了这里是釉下彩装饰工艺的发源地。长沙窑主要有釉下彩、模印贴花、贴花、刻划花、印花和镂空等装饰技法,其中以釉下彩最具特色。唐代以前的瓷器多为青瓷单色釉。而自唐代以后,人们开始使用釉下彩技法,就是将铁、铜等呈色剂掺入颜料,用毛笔在未烧制的瓷器上绘饰图案、诗文,然后再覆盖上一层釉并焙烧,使色彩从釉下呈现,大大提升了美观度。这种技法是陶瓷制作和装饰技法上的一次重大进步,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茶叶罐陶瓷


追溯中国的茶文化得翻到先秦时期去,而那时人们普遍使用的器具就是比较粗糙的陶器。后来茶文化越来越兴盛,陶瓷的制作工艺也越发鬼斧神工,同时其他的金属制品也广泛兴起。但是不管出现多少新式饮具,没有一种能像陶瓷一样让茶叶保持最佳的口感和原香。从茶艺用的茶壶茶杯,到盛放茶叶的陶瓷罐,茶和陶瓷互相交融渗透,我们今天来感受茶叶罐陶瓷的魅力。

陶瓷茶叶罐简介

陶瓷茶叶罐出现的时代应该是汉代,跟茶文化一起慢慢兴起。造型多变,有圆形、方形、鼓形等,花面设计有古朴简洁的青花、色釉、窑变,也有精细的人物山水手绘或浮雕工艺;根据不同产地的不同工艺,陶瓷茶叶罐特质有所不同,其中江西景德镇的青花,福建德化的象牙白玉瓷,湖南醴陵的大红釉,河北唐山的骨质瓷,宜兴的紫砂瓷都富有盛名,这些地方出产的陶瓷茶叶罐已经脱离了日用品的价值,可以被称为艺术品。

陶瓷茶叶罐优点

市面上常见的茶叶罐有三种,除了陶瓷茶叶罐以外,还有马口铁茶叶罐和纸制茶叶罐。马口铁的造型一般是正方体或长方体,表面印上花纹;硬纸壳做的茶叶罐造型跟马口铁差不多,而且因为纸张特性,图画显得不鲜亮;陶瓷茶叶罐首先从观赏性和艺术性上就比这两种优秀得多。

陶瓷罐经久不衰是因为它良好的透气性。茶叶非常娇气,保养不好就跑味。茶叶保存中有一些误区,有些人认为茶叶封得越严密越好。这要根据茶叶的特性判断,大部分茶叶需要保温和透气,否则茶叶的香味会改变,保存不当的话昂贵茶叶就会被糟蹋。红茶、绿茶、岩茶、铁观音、佛手、滇红茶、白茶、大红袍这些茶叶一定要使用陶瓷茶叶罐。

陶瓷茶叶罐使用方法

陶瓷茶叶罐如果是第一次使用,先对进行清洁工作。用温热的清水将陶瓷罐内外洗一洗,问一问里面有没有异味,有些陶瓷因为商家保管不利会有怪味道。洗好后将水擦干,然后将陶瓷罐放在通风通气的地方,打开瓶口让它内外彻底干燥。风干后就可以装茶叶了。

陶瓷罐正常使用就可以,不需要做保养工作。在里面的茶叶使用完后,直接继续使用。如果要换另一种茶叶,为了避免茶味被破坏,可以清洗一次后再装新茶叶。

茶叶罐使用寿命非常长,就算换了新茶叶罐,旧的罐子还可以用来装别的东西,当厨房用具或者用来种植花草,适用性很广。

结语:有些朋友没有喝茶的习惯,自己用不上陶瓷茶叶罐。但是如果要给长辈送礼,它也是非常不错的礼物,既显示了孝心,也展现出了个人文化品味。

绿釉


原始瓷与汉绿釉的关系

汉代绿釉博山奁

绿釉含氧化铜的石灰釉,在还原气氛中呈红色,在氧化气氛中则呈绿色。我国传统的绿釉和绿彩都是以铜作着色剂,属于铜绿釉。

绿釉在我国制作较早,汉代时就有用铜作着色剂烧铅绿釉,宋代时期的绿釉制作也比较普遍。由于官窑体系形成时期不是很久,绿釉在官窑中的应用也相对较晚。从釉色方面讲,宋元时期的官窑釉色比较单一,单色釉较多,直至明朝初期,随着景德镇制瓷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御厂瓷才开始逐渐向彩瓷多样化发展,许多彩色低温釉开始不断出现并被广泛应用。绿釉主要分高温绿釉和低温绿釉,高温绿釉中主要包括郎窑绿、苹果绿等;低温绿釉主要包括孔雀绿、瓜皮绿和秋葵绿等。绿釉的主要成分是黑铅末加古铜末、石末等组成,含氧化铜的石灰釉在还原气氛中呈红色,在氧化气氛中则呈绿色。由于主要以铜作着色剂,因此这些绿釉都属于铜绿釉。

孔雀绿:

孔雀绿亦称“法翠”,也叫翡翠釉或吉翠釉。釉色有深浅二种;深者色葱翠,釉内有细碎片纹,而且衬有酱白釉底,釉色鲜明艳丽;前者主要在彩釉中配合使用,如茄皮紫等釉器,常加上孔雀绿。若将孔雀绿敷盖于青花上,则青花色调变黑,颇有宋代磁州窑孔雀绿黑花的效果。

孔雀绿是一种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色釉,宋、元时期的民窑创烧,最早见于宋代磁州窑。明 成化时,景德镇开始在瓷器上摩烧单一的孔雀绿釉。其烧造方法有两种:一是以素胎直接挂釉烧制,釉面易开片剥落;一是在白釉器上罩釉烧成,釉面剥落者少。

松石绿:

松石绿又叫秋葵绿,是清雍正时期创烧的绿釉新品种。现代配方系用硫酸钡、碳酸钙、硼酸等配制而成。其呈色为淡黄色中微微发绿,与绿松石色泽相似,故名“松石绿”。

绿釉颜料特性

绿釉耐温性:720℃-820℃

绿釉容易分散、着色力强、颜色鲜艳;

低温绿釉着色力强,色彩明快。广泛用于釉上装饰;

绿釉化学性能稳定、耐酸、耐碱、低温烤烧、节能、高抗蚀。

茶叶末釉


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以氧化铁为呈色剂,经1200℃-1300℃之间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似茶叶细末,绿者称茶,黄者称末,古朴清丽,耐人寻味。

茶叶末釉起源于唐代黑釉,初似为烧黑釉瓷过火而出现的特殊品种,并非有意烧造。明御器厂所产茶叶末釉,釉色黄润,带黑色或黑褐色斑点,似鳝于鱼皮色,称“鳝鱼黄”。清代茶叶末釉制品多为景德镇官窑所烧,传世品中,以雍正和乾隆时期最为多见,并以乾隆时的烧制最为成功。雍正时制品多偏黄,有茶无末,称“鳝鱼皮”;乾隆时则茶末兼有,釉色偏绿者居多,俗称“蟹甲青”、“茶叶末”等,也有的挂古铜锈色,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常被用来仿古铜器,称“古铜彩”。

茶叶末釉为以铁为着色剂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的黄釉。釉面为失透状,釉色黄、绿相间,在暗绿色的底釉中闪耀着许多美丽自然的黄色星点,犹如将茶叶研成细末调在釉里,古朴清丽,耐人寻味,俗称“茶叶末”,绿者为茶,黄者为末,是由釉中铁、镁与硅酸化合产生的结晶。“其艺术的外观主要是受含镁的辉石类晶体和含钙的长石或硅灰石晶相的含量多少所控制,其色调的黄绿则与含铁的浓度和烧成气氛有密切关系。”茶叶末釉起源于唐代耀州窑。山西浑源窑也有生产。宋代北方磁州窑系各窑生产较多,主要生产碗、盆、盘、罐、瓶等。其中以茶叶末釉凸筋罐为代表。

明代御器厂所产茶叶末釉被称为厂官釉的“鳝鱼黄”,釉色黄润,如鳝鱼皮故称鳝鱼黄。康熙时则以蛇皮绿、鳝鱼黄称之。雍正时则以厂官釉称之。

清代前期的御窑厂对明厂官釉多有仿造 (景德镇窑仿制的茶叶末釉在当时被列为官窑秘釉,别名为“厂官釉”) 。如《陶成纪事碑记》载:“一仿厂官窑,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种。”其中的黄斑点即为茶叶末釉,如清末寂园叟《陶雅》:“(茶叶末)黄杂绿也,娇娆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花为瓶,最美目。茶叶末以滋润、鲜明、活泼三者为贵。茶叶末纹理之佳妙,有若干泥疏散于水中者,且其渐渐晕开,汇于底足,围绕周遭,直如鳝鱼腹皮之姿态流动,又于窑变外得少佳趣。”其卷二十三又曰:“茶叶末一种,本合黄、黑、绿三色而成,以雍正仿成化者为贵,然则成化之有茶叶末者明矣,仿明者略偏于黑,雍正官窑则仿于黄矣。而尤以绿色独多者,最称稀罕,盖乾隆窑也。嘉、道以后,取人憎厌,亦莫名其所以然,大抵色暗败而板滞,釉汁不润,质又颇粗,故康熙一代,不见有茶叶末之瓷品,抑独何欤?”可见,茶叶末釉的呈色颇为重要,即色要清雅,釉质滋润者为佳,符合中国人含蓄的审美意识。这也是雍乾器为佳,而以后作品均不及前朝者的原因所在。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在谈到茶叶末时道:“各种黄色……若和黑、绿二色者,则名茶叶末。茶叶末导源最古,一为纯正之茶末,一为不纯之茶末。不纯正者,或偏于黄,或偏于绿;纯正者如将茶叶研成细末调于釉中,其色古雅幽穆,足当清供焉……”品种极受重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官窑多有烧造。

清康熙时已有蛇皮绿、鳝鱼黄等品种。康熙时期臧窑即有茶叶末的烧造,如《景德镇陶录》:“(康熙年臧窑)厂器也,为督理官臧应选所造。土埴腻,质莹薄,诸色兼备,有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四种尤佳。”

雍正、乾隆时茶叶末釉器最多,制作精细,改变了唐宋茶叶末釉的粗犷雄放的风格,做得端庄规整,灵秀美观。雍正时期的茶叶末釉釉色多偏黄,俗称“鳝鱼皮”、“鳝鱼黄”。如景德镇陶瓷馆藏雍正茶叶末釉花浇即为典型器,唇口,一侧有流,直颈,球形腹,卧足,口与腹之间有一龙形柄,通体施以茶叶末釉。呈色稳定,釉面分布有黄色斑点或丝纹,古朴典雅。底“雍正年制”篆书刻款。由于在窑内受烧成气氛上的影响或在窑内摆放的位置不同,釉色差异极大,因此又将这些不同形象的称之为旧玉、鳝鱼黄、蟹甲青、蛇皮绿、老僧衣、黄斑点、鳌裙、新橘等。雍正茶叶末釉器有纸槌瓶、荸荠扁瓶、撇口瓶、弦纹瓶、六孔瓶、扁方瓶,双耳扁瓶、绶带葫芦、葫芦瓶、花囊、背壶、兽耳衔环方壶、执壶、贯耳方瓶、贯耳瓜棱瓶、双螭尊、渣斗、三牺尊、牺耳尊、花浇、花盆、缸、盒、水盛、圆洗、四足洗、瓜式罐、钵缸、三系缸。以观赏用器如花浇、胆瓶、铺首耳方瓶多见。底多“雍正年制”篆书刻款。

明成化暗纹西番莲绿釉黄里小碗


颜色釉瓷是中国瓷器烧制的品种之一,种类尤为丰富,釉色多达几十种,呈色不同、格调互异,却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与艺术风格。绿釉又称浇绿釉,是一种以氧化铜为呈色剂,氧化铅为主要熔剂的低温颜色釉。其釉质莹透,色泽翠绿,予人鲜妍明快之感。创烧于明代初期,成化一朝烧造甚盛。成化绿釉所出之品,釉质莹透,翠色怡人,成为成化官窑烧造最重要的品类之一。

此对碗小巧精致,胎质坚致细薄,造型优美端丽,纤巧玲珑,正为成化官窑制器之造型典型。小碗各部分之间比例协调,恰到好处。外形上素有线条美之誉,确有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之感。此釉面肥润,光华隐隐,如宝如珠。

本碗敞口深腹,造型端正,胎釉翠色怡人。碗内壁施黄釉,外壁通施低温绿釉,釉层匀净剔透,釉色鲜嫩欲滴。碗壁碗内两种釉色相互交融,给人强烈的色彩观感。碗底心双圈内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其字体端正俊秀,为成化官窑器之典型款识。

外壁暗刻西番莲纹,西番莲纹原乃西欧纹饰,后由明代传入至清代盛行。有吉祥、富贵之寓意。在西方纹样中,西番莲纹有着和中国牡丹一样的特殊地位,又比牡丹花纹更委婉多姿,生出更多变化,成为 “洋为中用”花纹中之典范。此对小碗上之暗刻西番莲,与清丽脱俗的绿釉色相衬,更生韵致。当属成化颜色釉瓷器之佳作,值得珍藏。

成化 暗纹西番莲绿釉黄里小碗 尺寸:

口径:11.9cm

高:5.8cm

足径:4cm

什么材质的茶叶罐好?


几千年来,茶叶有亦汤亦药之称。超过5年的白茶,可直接作药引,但不同品种、产地的茶叶,保存方法也不同,烦琐未必, 那什么材质的茶叶罐好呢?

茶叶种类很多,产地也不同,保存方法与器皿也稍有区别,本期《钱经》将茶叶的保存要点与储藏器皿大致总结:

密封保存,防止阳光直射

绿茶茶叶中富含多酚,遇到空气容易氧化,若保存不当就会变色,所以一定要注意选择密封性好的茶叶罐,如锡罐、铝箔袋等,存放时,最好能储存在冰箱,其次是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因此,能透光的玻璃罐不适合装这类茶叶。

需要常温帮助发酵的茶叶,保存方式无太多讲究,重要是透气

一些红茶、普洱茶需要发酵,陈放越久越香,所以常温保存即可,但需要选择透气好的茶叶罐,如纸质茶叶筒、陶瓷茶叶罐等,但同样要避免阳光直射。

收藏黑茶的朋友,如普洱、各种砖茶等,茶饼保存也需要避免日光直射,通风透气是关键。一些打算近期喝的茶饼可打散放在茶馆中,如紫砂、纸罐或陶瓷等透气性好的茶罐即可。

茶叶要防潮,越干的茶叶越容易吸附异味

茶叶内的果胶质表面气孔很多,所以吸附性很强。一些需要干燥保存的茶叶尤其容易被异味影响变味,它会像活性炭一样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异味,所以,冰箱保存茶叶最好单独隔开一个区域。

低温保存最合适

所有茶叶都要避免高温,若放在接近热源的地方,茶叶内含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会蒸发消失,影响茶叶口感,即使是那些可以常温保存的发酵类茶也是如此。

保存茶叶的器皿材质众多,现推荐较为常见实用的六种,并附加市场价格和质地优缺点帮助参考:

锡质茶叶罐

理由:锡罐没有金属味、密封性绝佳,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被人们用来装茶叶。

适合盛装的茶类:需要保持新鲜、干燥的绿茶、铁观音或白茶,同理还可收藏咖啡豆、雪茄。

紫砂茶叶罐

理由:紫砂材质透气性好,内壁有很多小孔,孔中因布满空气能在气温变化时保温或缓冲气温极变,缺点是容易吸收茶香。

适合盛装的茶类:如普洱、红茶、岩茶和黑茶等。

景德镇中号青花瓷茶叶罐

青花瓷茶叶罐

理由:陶瓷保存茶叶透气好,选择陶瓷更多是看重造型和出产地,如景德镇的优质陶瓷茶叶罐。

适合盛装的茶类:需要发酵的茶类,如红茶、普洱等,若要放绿茶,最好先将绿茶做防潮密封处理,再放入罐中。

铁质茶叶罐

理由:铁质茶叶罐密封性较瓷质茶叶罐好,且价格低于锡、紫砂罐,尤其适合偏爱喝新茶的朋友,茶叶消耗快,无须长时间保存,但可能混合铁的金属味,可先将茶叶放在保鲜袋中隔离,再放入铁罐储存。

适合盛装的茶类:绿茶等无须长期存放的茶叶。

纸质茶叶筒

理由:纸透气性好,是红茶等需要发酵茶叶的最好搭档之一,但缺点是不易防潮,容易变形、损坏。

适合盛装的茶类:普洱茶

琉璃质茶叶罐

理由:琉璃质茶叶罐要选有橡胶密封圈的,特点是样式多、直观,因此也很有市场。

适合盛装的茶类:无论什么茶叶,若要选择该质地,请先做防潮密封处理。

赏析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


1973年10月下旬,在市区石塔路宋代文化底层的考古挖掘现场出土了一件“唐代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代表了唐代长沙窑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

唐代扬州是我国南北交通的枢纽、国内外贸易中心之一,正因如此,扬州出土的陶瓷文物极其丰富、精美。在这些唐代陶瓷器中,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以长沙窑瓷器最为突出。此“唐代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高29.8厘米,口径16.3厘米,最大腹径25厘米,底径19.5厘米,大口、侈唇、高颈、窄肩、深腹呈圆筒形, 肩部置对称的扁环形模印纹饰的双系,其中间为阳文“王”字,两侧为阳文云纹。罐外壁满施均匀黄釉至底,露出米黄色胎,而外底内周(即内心)向器内凸入处则 满施黄色釉。凸入处十分规则,这是经过窑工精心制作的,这样可以增强罐壁承受容载物体的压力。

从器皿内壁露出的一道道弦纹来看,可 知其是采用轮制方法成形的。其胎之薄、体之轻,就唐代大件陶瓷器皿来说,尚属少见。此罐以褐、蓝两色的圆点相间排列组合成联珠状云荷纹,云荷纹即是以五朵 小如意云为主,组合成一朵大如意云纹,并于其两侧云梢处饰以亭亭玉立的莲花各一枝,又在对称的两组云荷纹之下的间隙,各补上一枝荷叶纹,这样,就使此罐构 成了一幅完整的云荷纹图案。其相间排列的联珠状云荷纹的两种色彩线,在黄釉衬托下,显得更加醒目、突出。

综合来看,此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彩釉瑰丽,形体大,纹饰满;二是构图奇异,别具一格,绘画显示出一种气势美,纹饰采用的联珠纹与波斯萨珊王朝工艺上的珠纹相同,颇有异国风格;三 是色调明快、和谐,意趣横生;四是制作工艺精湛。因为这些特点,使其在出土的唐长沙窑器皿中显得极为稀见,1994年,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国宝文物。

这件国宝级的文物现藏于扬州博物馆,凡来扬州的国内外的陶瓷研究者无不前来一睹“芳容”。这件“唐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的出土不仅丰富了我国研究唐代陶瓷艺术的实物例证,而且为扬州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提供了一件国宝珍品。

你知道冬瓜罐是干嘛用的吗?清代冬瓜罐鉴赏


冬瓜罐因为形似冬瓜而得名,盖子就是模仿瓜钮形制的,但是老百姓也喜欢叫人头罐,流行于清代和民国时期。你知道冬瓜罐是干嘛用的吗?

之所以广泛普及肯定跟实用性有关系,明代和清代早期我认为是以陈设为主,因为冬瓜罐上瓷器画片以有仙鹤、孔雀和锦鸡纹饰的,搞收藏的藏友其实都知道清代文官一、二、三品官服胸前挂的补子上边的纹饰分别是上面的三种动物,所以足可见其寓意了吧!而这件清黄釉地粉彩凤穿牡丹纹盖罐,牡丹花和凤凰,寓意花开富贵,非富即贵啊。

清黄釉地粉彩凤穿牡丹纹盖罐

到了清代中晚期和民国时期主要是实用外主了,用来存储一些小物件,顺便在客厅里做摆设,欣赏和使用两不误。

清霁红釉冬瓜罐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唐代绿釉茶叶旋纹罐是实用器吗?》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唐代绿釉茶叶旋纹罐是实用器吗?》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旋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