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是什么 > 导航 >

古玩交易或收藏忌讳和讲究的是什么?

古玩交易或收藏忌讳和讲究的是什么?

瓷砖是什么 什么是瓷砖 什么是好瓷砖

2020-11-28

瓷砖是什么。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古玩收藏这一行业中,据相关数据的统计:我姑目前大约有七千万的人们加入了收藏这以行列中。喜爱古玩收藏顾然是好事,但是收藏者在将古玩艺术品购买到家中摆放时,往往会发生一些比较灵异的事件,例如:开始做噩梦、家里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收藏者们进行古玩收藏时最忌讳的又是什么呢?

其实出现这现象的原因,大多数都是用我国的风水学来进行解释的,从风水学上讲,古玩古董类是属于旧物,并不是属于刚刚制作完成之后就投放在市场上出手,在一把的情况下,收藏者并不知道自己所收藏的古玩古董是什么来历、它是否属于古人的陪葬品,古董是否干净等。也正是因为这些种种不确定因素,才会让人会产生出一些灵异的事件,所以这也是风水家们为什么不建议收藏者们在家中摆放古董的原因。

那么对于古董收藏来说最忌讳些什么呢?首先对于收藏来说最为忌讳的就是收藏者持之以恒的决心,对待藏品收藏事业朝三暮四。在古玩收藏家,一个可以称得上有水平的收藏家,绝不是三五天或者一两年就可以成功的,而是在数十年为一日的练习之中,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总结收藏经验,才会成为一个被人尊敬的收藏家,如果没有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在收藏中就很有可能半途而废。

其次在收藏的过程中禁忌优柔寡断,这是因为优柔寡断会让收藏者错失良机,在古玩市场中藏品永远不会等收藏者来,而是收藏者永远在等待好的藏品出现,所以对于收藏之物,收藏者一旦看中,就要当机立断的收藏,一定要牢记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道理。

最后古玩收藏十分忌讳收藏者不遵守法律法规,不讲道德。玩古玩收藏的人必须要遵纪守法,这是收藏业的首要原则,在收藏的过程中切勿见利忘法,一定不要打法律的擦边球。

古玩收藏行业是一个十分注重收藏者人品的一个行业,人品大于藏品,收藏者如果因为藏品从而丧失人品的话,是违背了收藏中最重要的道德原则。

了解完古董收藏中所要忌讳的事项之后,咱们在来了解下收藏过程的小讲究。对于已经收藏的藏品来说,收藏者们需要用红朱砂和新毛笔点在不影响古董的美观之处,还要将古董用红布或者红色的纸垫在古董之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平安,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讲究之道,除了用红朱砂之外,还要将带回家的古董放在屋外或者阳台等安全且能晒太阳的地方,让古董享受三天左右的日光浴,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不仅可以保平安还可以将古董身上的脏东西洗净,也是古董收藏的讲究之一。

古玩精品图片及价格:

1:清康熙掐丝珐琅夔龙夔凤纹铜鎏金三羊蟠螭贯耳大瓶,尺寸:高68厘米,估价:RMB 2,000,000 ~ 3,000,000,成交价: RMB 7,952,000 ,成交时间:2010.12.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5周年秋季拍卖会。

此器器形较为少见,其主体仿效陶瓷器中贯耳瓶的造型,据查史料,贯耳瓶造型流行于宋代陶瓷品中,因其器形典雅优美,至明清形制渐变但仍颇为流行,并被效仿沿用到其它工艺品制作中。此件器物的主体部分即是采用了贯耳瓶的造型,长颈近口沿处附三枚贯耳,其下垂肩、鼓腹,下接高圈足。器口部装饰有镂空鎏金云气纹饰件,另有三只蟠螭附于瓶颈,从肩部蜿蜒而上,似要遁入云气之中,引首互望,极富动感,蟠螭神态威猛张扬,身体盘绕之状甚明显,象征最高权力,实属罕见。瓶肩部镶三枚鎏金羊首,口中衔环,造型简练大方。器腹部三组鎏金镂空出戟,系仿商周青铜器之装饰。底部圈足外附三组铜鎏金异兽及团螭作为底足承托住整器,兽足造型古朴稳重气势夺人,在功能上更增加了器物的稳固度。此器主体以天蓝色珐琅釉为地,以铜鎏金双弦纹将器身纹饰分为两部分,颈肩部及贯耳饰缠枝莲纹,分别以红、宝蓝、黄、豆绿、紫白相间等多种珐琅色填莲花;腹部为对称的仿古夔凤纹,以宝蓝色釉料为主,间以其它诸色相辅;底部高圈足上饰海兽纹,神兽行于海上,富有动感。此器掐丝工艺精细灵活,纹饰繁密规整,采用的单线掐丝花叶纹饰和明代瓷器上流行的海兽纹,显现了由明代晚期向清代早期过渡的时代特征。其珐琅釉料色泽艳丽,釉面平滑,掐丝鎏金灿烂,加之主要配件之间是以金属螺丝相连,符合清早期康熙朝掐丝珐琅工艺的特征,虽未加款,但时代特征明显,实为一件康熙朝造办处制珐琅器的典型精品,康熙珐琅器本就稀少,此器器形体量如此巨大,鎏金色泽亮丽,保存完好,尤显珍贵。此器形制较为奇特,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明宣德掐丝珐琅瓜瓞纹瓜式灯座类似,其器形特征可与此件拍品互为参照,表明此器应为一件清代康熙年间所制的宫廷陈设重器。

2:清早期铜鎏金胡人献宝大方炉,尺寸:长34厘米,估价:RMB 3,500,000 ~ 5,500,000,成交价: RMB 7,475,000 ,成交时间:2019.12.04,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宣德年制」款。“胡人献宝”一说,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历朝亦有史载与画像存世。即便是皇家宗庙与佛教寺院,亦有大量壁画描述。关于“帝王礼佛图”,汉魏隋唐,皆有其恢宏场面再现,且多有胡人参与其中。可见,其时,中原与西域各国之交往极为深入。

观炉鎏金,其色金黄,与明代初期之赤金微红略省区别,且鎏金工艺,亦是与明初有别。宣德炉所用之铜,椐“宣德炉三谱”所载,其铜“灿若黄金”,细查此炉之铜,其质亦灿若黄金无异,其质密实沈坠,亦与“宣铜”无异。又查中国治金工业相关史料,永宣与乾隆时期,均有以灿若黄金之铜造办铜器,传世亦为较多,以永宣时期的珐琅彩器与佛像参照,再以康雍乾时期的佛像参照,以及所鎏金水之参照,此器更为接近清初之国家造办特征。然,明初造器之足底,多为露孔。而清代造器之足底,大都将底孔堵实,不再露孔。而此炉则两位胡人之四足,皆孔亮可以窥内也。唯此一疑,尚须攻关,待余遍查古之文典与实物遗存,或可释此悬疑于昭昭也。

统而言之,综瞻斯炉,气宇轩昂,煌煌大器,铜胜黄金,艺超诸器,实为盛世国家重器,大国承载礼乐,存世仅见,当为有志于宣德炉鉴大家必得之宝也。

3:明永乐剔红高士庭园葵口大盘,尺寸:宽34.5厘米,估价:RMB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RMB 5,175,000 ,成交时间:2019.12.04,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永乐年制」款。

盘呈十瓣葵瓣式,随形圈足。通体雕朱漆纹饰呈三种锦纹,以表示天、水、地不同的空间,天锦用曲折回转的单线表示,水锦用波纹组成,地锦用斜方格内饰多瓣小花表示,似繁花遍地。其上雕庭院景致,苍松掩映,殿阁曲栏,祥云萦绕。岩峦逶迤,双柳倚立,天空中祥云缭绕,其间有亭台楼阁,一高士坐于其中,一人立于围栏,庭院中一小童执长帚搭理庭院;不远处一高士执杖前行,身后一童子双手抱琴紧跟其后。虽为静止画面,却给人以无限遐想。整幅画面构图前后过渡自然,纵深得体,层次分明,极富神韵。盘内壁与外壁满饰花卉纹,刻画细致,线条流畅。纹饰的布局,雕刻手法均与故宫藏永乐年剔红高士图盘似,最值得注意的是,盒底刻“大明永乐年制”款,刻款的部分线条与漆器的干裂纹路契合,这也证明了此为永乐年间的刻款,而并非后朝所加,同样的这种落款与干裂纹契合的情况也可见于故宫所藏的永乐漆器,可兹对比。整器形制规整,刀法纯属,雕刻精美,纹饰构图极富层次感,令人玩味心意。

4:明成化赭地剔彩「穿莲翼龙」图长方盆,尺寸:32.1厘米,估价:HKD 2,000,000 ~ 3,000,000,成交价: HKD 8,440,000 ,成交时间:2013.10.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秋季拍卖会。

5:明末清初“孟博氏”戟耳炉,尺寸:高7.3厘米;口径10.7厘米,估价:RMB 1,000,000 ~ 1,200,000,成交价: RMB 5,824,000 ,成交时间:2010.12.04,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五周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孟博氏 款,重 1655g。

炉为腊茶色且尚深,至沉厚庄严,韵雅神烁,宝光内敛,奇蕴隐约,若温润之古玉,似高贵之官汝,铜质密实精纯,细润光润,光中蕴赤,黄中泛银,银中溢赤,当为明中后期之混合铜。“孟博氏”方篆体。峻峭刚劲,款框右为“孟博”二字上下组章,左侧则“氏”字独占,看似整章失衡。实则为其时常之法也。据考,孟博氏:傅汝循:[明]字孟博,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崇祯初官至济南通判。书摹晋、唐、宋诸名家,俱有法。

6:明代(1368-1644)「介山清玩」戟耳炉,尺寸:高7.3厘米;口径9.5厘米,估价:RMB 1,800,000 ~ 2,200,000,成交价: RMB 4,600,000 ,成交时间:2013.06.02,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春季拍卖会。

款识:「介山清玩」篆书款。明末清初,高7.3厘米。君子佩玉,文人博古,铜炉取玉之温润,谦谦和悦;取鼎彝之浑厚,古意内蕴。铜本坚实朴拙,融汇多种金属元素,经多重工艺,千锤百炼,终成珠光宝器。肌理莹润生辉,形制流畅爽利,上略阔,下微收,双耳稍倾,收放自如。常置案头,焚香一柱,秉烛夜读,红袖添香,实乃文房清玩之雅器。

7:西周铜神鸟双龙耳簋,尺寸:高15厘米,估价:RMB 2,000,000 ~ 3,000,000,成交价: RMB 3,220,000 ,成交时间:2013.12.08,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秋季拍卖会。

簋是中国古代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青铜者作礼器,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周礼·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簋”。古籍中多写作簋,而铜器自铭则常为“皀殳”。青铜簋器物造型形式多样,变化复杂,有圆体、方体,也有上圆下方者。早期的青铜簋跟陶簋一样无耳,后来才出现双耳、三耳或四耳簋。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而知,簋常以偶数出现,如四簋与五鼎相配,六簋与七鼎相配。簋的形制很多,变化较大。商代簋形体厚重,多为圆形,侈口,深腹,圈足,两耳或无耳。器身多饰的兽面纹,有的器耳做成兽面状。西周除原有式样外,又出现了四耳簋、四足簋、圆身方座簋、三足簋等各种形式,部分簋上加盖。簋是商周时重要的礼器,宴享和祭祀时,以偶数与列鼎配合使用。史书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此件西周时期神鸟双龙耳簋,制作精良细致,内有三十余字铭文,十分珍贵稀有。

8:清早期铜点金錾刻团龙纹索耳鬲式炉,尺寸:宽20.5×高16.3厘米,估价:RMB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1,012,000 ,成交时间:2012.05.13,拍卖公司: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年春季拍卖会。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说明:索绦耳分裆鬲式铜炉形制见于《宣德彝器图谱》,据载为仿姜娘子所铸鬲甗造型而制,宣德皇帝曾供奉于乾清宫神御殿以及御容殿等处,作为祭奉祖先之用。后世仿制皆去繁存简,如拍品器形依宣德旧制者少见。拍品尺寸相当于明宣德时期所铸中炉,炉腹浅分三裆,搭配錾刻二龙戏珠纹三组,平足沉稳健硕。炉身遍洒金斑,与皮色交相辉映,灿若星河,美不胜收。旧配古玉炉顶硬木盖、硬木座。点金为铜炉装饰的一种重要技法,《宣炉汇释》称此法为“渗金”:用赤金作屑,炼燎七次,水银熏擦入骨,作雨雪点子,号曰“渗金”。即把黄金的细屑用火熔化,然后以水银为媒介熏擦,使之与铜质紧密结合,实际为局部鎏金。分为三种:一、雨雪点,如雪片雨点,大小相间;二、大金片,作大片状;三、碎金点,如细点密布。拍品即属第一类,金片大小驳杂其间,极为精美。

9:清乾隆银鎏金海水龙纹扁壶,尺寸:高40.3厘米,估价:RMB 500,000 ~ 600,000,成交价: RMB 862,500 ,成交时间:2017.06.20,拍卖公司: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春季拍卖会。

扁壶原为马上民族生活用器,取其便于随身携带,至明清时期,造型逐渐为瓷器所袭用,作为官窑的名贵品种以充宫中陈设,而似拍品以银制成者,极为少见。拍品器形与乾隆青花八吉祥纹扁壶相同,尺寸相近(参见《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清代》,页122,图83),而腹部两面海水云龙纹则与同时期的青花釉里红云龙纹背壶相同(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册,页233,图213),当为清宫造办处制作、与瓷器品种相类的宫廷陈设用器,而工艺更为复杂,银鎏金纹饰立体而夺目,突显富贵华丽的宫廷气息。银扁壶尺寸较大,颈、肩部对称设卷叶形双耳,腹部扁圆形微微向外凸起,下承椭圆形圈足,造型饱满而不失稳重。通体纹饰满密,颈部和腹部两面均饰云龙纹,侧面对称饰双龙戏珠,其龙形尤其少见。腹部祥龙凸出壶面,形象威武霸气,尽现皇家气象。此品成型、装饰工艺皆极为复杂。颈部、双耳、壶身及圈足均需分别制作后焊接组成,壶身海水、祥龙均锤揲而出,再施刀浅刻龙鳞、须发等细节,龙身周围阴刻祥云环绕,纹饰层次分明,局部鎏金,金银二色对比强烈。如此复杂而精细的工艺,非宫廷造办处良工而不能为。全器重2392.6g。

taoci52.com编辑推荐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是什么?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是什么?

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陶器可区分为细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无釉或有釉。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瓷器和陶器的区别是什么?


瓷器和陶器的区别是什么?一般来说陶和瓷的区别有三点。

一、陶是低温烧的,1000度以下,瓷是高温,1100度以上。1000--1100度这个范围烧的叫炻器,日本人搞出来的。

二、陶器原料是普通粘土,瓷器原料是高岭土和瓷石。

三、瓷器通体上釉,陶器不上釉或者部分上釉。

四、陶体疏松,吸水,瓷体细密,不吸水。这一点是比较本质的区别,瓷的玻璃相要比陶高许多。瓷因为高温,基本是完全融化后重新凝固的。而陶只是很少一部分融化。

以上只是古典的分法,现在陶和瓷的界限已经很模糊了。比如现在有的瓷器不上釉,标新立异。有的陶器完全按瓷器的方法工艺做等等。现在技术先进,长石、骨粉、蒙脱石、硅藻土等等,基本上硅酸盐原料都能做成瓷器,当然陶器更不在话下。

也例如紫砂器,传统定义的陶烧成温度在1000度以下,但现在品质好一些的紫砂烧成温度普遍在1100度以上,甚至有烧到1200度以上的。但烧成温度再高,紫砂还是陶,不是瓷。再比如,市面上的很多的乳浊釉“仿汝”、各类色釉,烧成温度都在1000度以下,但它们是瓷,不是陶。

评判瓷器的基础指标,是胎、釉两个方面。釉在外,很直观。釉,首先是看质感和光泽,不是颜色。要看是宝光还是贼光,是肥润还是枯瘠。胎在内,不能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上手的感觉,判断瓷胎的密度。一般来说,瓷器无论大小,在手中的感觉以“压手”为佳。值得一提的是,“压手”和“重”是两个概念,要分清。

一件胎釉皆佳的瓷器,置之案头或手中把玩,都能感受到一种高贵的气质。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去评判青花的青料选用、分水技巧、画面布局,或者去评判器型的巧拙高下,或是色釉的发色等。

张潮《幽梦影》里有一段话:“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拿着这句话去欣赏瓷器,是字字皆准的。

哥窑和弟窑的区别是什么?


哥窑和弟窑的区别是什么?

我国五代时期,人们创烧了“龙泉青瓷”,人们用“质如玉、亮如镜、声如磬”来形容龙泉青瓷。龙泉青瓷的制作在宋代发展至顶峰,期间龙泉青瓷又衍生出两个小类:哥窑和弟窑。这里小编和和大家分享一些哥窑和弟窑的区别的知识。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哥窑瓷器的特点是胎薄釉厚、釉面开片,即釉面布满龟裂的纹片,被誉为“瓷中珍品”;弟窑特点为胎骨厚实、胎釉青翠、瓷器表面光润纯洁,被誉为“青瓷之花”。

哥窑瓷器和弟窑瓷器的区别在于,哥窑为开片瓷,弟窑不是开片瓷。哥窑青瓷在烧造过程中,因为瓷胎膨胀系数比胎釉膨胀系数大,烧成之后的青瓷表面布满像裂痕一样的纹路,并且纹路各不相同,有鳝鱼纹、黑蓝纹、浅黄纹、鱼子纹,本来这些裂痕是一种缺陷,但是因为出现了“金丝铁线”的效果,形成了一种残缺美,于是闻名瓷界。弟窑是不开片瓷,没有裂痕、纹理者为上品,其出产的粉青釉最为珍贵。弟窑在烧造粉青釉的时候,在往瓷胎上的涂釉料时,涂在一些转折部分的会比较薄,烧造完成后会形成“出筋”现象。

收藏瓷片有讲究


喜欢收藏古陶瓷的爱好者,可将收藏瓷片作为提高陶瓷鉴赏水平的一条捷径。因为瓷片易采集且价格低廉,尤其适合刚入门的收藏爱好者。目前我国城市旧城改造较为普遍,农村建设公路、铁路以及兴修水利均较多,故而伴随着历史上各个时期,不同窑口的瓷品残片的出土而且较多。加之各地古玩市场上更多的古陶瓷收藏者多以收集完整的古陶瓷居多,瓷器残片的价格相对低廉而且易购买,也是个冷门。

但在收藏瓷片时也要有学问,天下没有白吃的馅饼,收藏瓷片也需要挑选精品。首先要尽量挑选器身、口沿、底足都有的瓷片收藏。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所产的陶瓷产品有不同的造型特色和颜色搭配,这给古陶瓷的鉴定提供了重要依据。所以看带有器身、口沿、底足瓷片之一斑,可以窥见原器物的“全豹”来。

其次收藏瓷片要找纹饰或图案完整的。古陶瓷上的纹饰或图案,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都还有那个时代的鲜明特色和风格。以瓷器装饰常用的龙纹为例,各个时代各不尽相同。有的叱咤风云,有的细软疲沓,有的威武雄壮,有的老态龙钟。这些除了是瓷器鉴定的参考因素,也是当时的历史时尚、民族信仰、民间风俗以及美学、美术的珍贵资料,因此收藏有完整纹饰或图案的瓷片价值相对也较高。如宋代以烧青瓷为主,常见纹饰有缠枝莲花、菊花、牡丹、把莲、海水游鱼、飞鹤、博古、婴戏、龙凤纹等。装饰技法除有刻、印以外,还有划花、贴花、镂雕、贴塑。金代常见纹饰有分析折枝花卉、犀牛望月、海水游鸭、莲花莲叶等,纹饰风格趋于简单化,开光使用较多,采用叠烧。元代纹饰有莲菊、水波、钱纹。此时白地黑(褐)花、白釉、黑釉瓷器大量烧制,器形较大,纹饰有花鸟、枝叶、蔓草、鱼纹及题写诗句者,且多为高足杯、盘、碗、碟、折沿盆、双耳瓶、玉壶春瓶、罐、炉。

再则要注意收藏带款识的。无论是朝代纪年款、堂名款、人名款、古语款、图案款还是其它特殊类款,由于其内容、格式、字体和刻定方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可作为对古瓷的断代、定窑口和辨别真伪的标准。/楚楚

定窑和邢窑的区别是什么


定窑在唐后期受邢窑的影响烧制白瓷,制瓷生产经历了晚唐、五代、北宋的发展,逐步成为北方最著名的瓷窑。在邢窑窑址未被发现以前,对邢窑白瓷的研究主要依据文献记载,把定窑出土的器物误定为邢窑的。在邢窑窑址发现后,邢、定不分,把本来是定窑的器物却说成是邢窑的,把刑窑的器物又说成是定窑的。这种情况下,对定窑的烧制以及和邢窑的关系进行区分还是有必要的。定窑和邢窑的区别是什么呢?

在宋代的瓷器中,历来有均、官、汝、哥、定“五大名窑”之称。而“五大名窑”除定窑外,都属于“官窑性质”。

定窑和邢窑的区别是什么

邢窑是唐代最著名的瓷窑之一。它是白瓷生产的发源地,开创了白瓷的制作道路,是我国白瓷之父,也是世界白瓷之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定窑在唐代后期受邢窑的影响烧制白瓷,制瓷技术经过五代、北宋的发展,定窑逐渐成为北方(即邢窑后)最著名的瓷窑。定窑不见于唐人记载,也没有发现早于唐代的遗物留存,因此定窑烧制白瓷的年代应晚于邢窑。

从早期定窑烧制器物的特征来看,大体和邢窑相同,在拉坯成型以及烧窑技术上,定窑虽然比较精细,但不如邢窑。由于两窑相距较近,所以相互学习、相互竞争是很自然的。晚唐到五代时期,定窑白瓷的生产在数量上已超过邢窑。因此,许多被发现的这一时期的白瓷,有些曾被认为是邢窑的,实际是定窑的器物。为了能够区分两窑的异同点,我们还是以两窑产量大、最具代表性的玉壁底碗为例,来加以区分。

玉壁底碗系浅式碗,敞口,碗壁直斜,底足矮形似玉壁。邢、定窑所产的玉壁底碗,造型基本相同,釉色均白中闪青,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也是定窑极力模仿邢窑的结果。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造型上,虽然他们都是浅式敞口,底为玉壁底,而邢窑口沿只是凸起一道较细的边沿,没有将口翻折过来,所以邢窑不见有宽边和留孔现象(但到宋代中期,邢窑的工匠师傅反过来又学习定窑的工艺,也有将口沿翻折过来的,但较少)。而定窑碗的口边沿有多种变化,有的在成型时将口沿翻折过来再沾合,形成唇口的宽边,因而中间有空隙,随着卷边的宽窄往往留有大小不同的圆孔。

2、邢窑器物内外壁加工精细,表面平滑,不见轮旋痕迹。而定窑的内壁精细光滑,外壁则往往留有明显的轮旋刀痕,抚摸时有高低突凹之感。

3、邢窑瓷施釉满而均匀,底部中心也施釉。定窑则不同,有的碗内外施釉,底中心也施釉;有的碗外壁施满釉、底中心不施釉;还有的碗外壁施半截釉、近底部无釉三种。

4、邢窑瓷施釉均匀,定窑施釉不均,往往高低水平有流釉现象,既通常说的“泪痕”。

5、邢窑施釉厚但均匀。定窑碗底中心施釉不均,往往有漏釉现象。

总之,邢窑器物无论是在成形、加工、施釉,还是烧窑等工艺中,均一丝不苟,器形规整、釉色光润。定窑制品虽然也比较精细,但与邢窑制品相比,仍不免有些逊色。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定窑和邢窑的区别是什么?”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御器”和“御器厂”的含义是什么?


旧时与皇帝有关的事物称为“御”。在景德镇,习惯上就把为皇帝烧造的瓷器称为“御器”。而皇室在各地瓷区专门设立的烧造御器的窑厂,被称为“御器厂”。

从唐代到元代,御器多靠各地进贡,很少有专设的窑厂。皇家采取的形式是“官监民烧”,由陶工们百里挑一地选出精品进贡给皇室,那时的御器多称作“贡器”。唐代在各瓷区设有司务。宋代设监,元代设局,明代采取、“官办民烧”的形式建立了御器厂,专烧进贡皇室的御器。如在景德镇就设立了御器厂并特派厂官管理。明代景德镇的御器厂设在珠山之南,窑数达五十八座之多,足见规模宏大。清代采取的是“官搭民烧”的折中形式。御器的样款设计要求很严,明代由工部设计、清代由绣理片设计。御器烧好后经严格挑选进贡皇室,除皇帝可以任意使用外,皇室其他人则按规定使用。如皇太后,皇后用的餐具是黄釉的,贵妃用里白外黄的,普通妃子用黄地绿龙的,嫔用蓝地黄龙的,一般贵人则用绿地紫龙的。此外,有几种瓷器,只有御厂可能烧造,民窑不准烧造,这些多限于琢器或者花纹方面。如天圆地方瓶、四方八卦瓶等。花纹中的五爪龙和百鹿也不准民瓷绘用。但到了清末这些戒律渐渐失效,许多民窑还仿制御器厂的产品。

陶器茶具和瓷器茶具的区别是什么


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陶瓷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几大类。茶具材料多种多样,造型千姿百态,纹饰百花齐放。究竟如何选用,这要根据各地的饮茶风俗习惯和饮茶者对茶具的审美情趣,以及品饮的茶类和环境而定。下面我们来说说陶器茶具和瓷器茶具的区别是什么?

人们通常所说的陶瓷茶具其实是“陶器”与“瓷器”茶具的总称。用陶土烧制的茶具叫陶器茶具,用瓷土烧制的茶具叫瓷器茶具。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茶具都可以叫陶瓷茶具。瓷器茶具和陶器茶具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是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及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所取得的经验,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瓷器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制陶过程中,不断认识原材料的性能,总结烧成技术,积累丰富经验,从而产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下面是陶器茶具与瓷器茶具的区别

一、使用原料不同。陶器茶具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茶具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二、烧制温度不同。陶器茶具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茶具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三、釉料不同。陶器茶具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茶具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四、坚硬度不同。陶器茶具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茶具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五、透明度不同。陶器茶具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茶具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陶器茶具和瓷器茶具的区别是什么”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古玩收藏四法则


古玩收藏第一要“古”

古瓷、古董贵在一个“古”字。古瓷器属于传统收藏,或称古玩(现代收藏称现玩)、古董。远古的器物是历史文物,加之瓷器的保存不如金玉、铜石等物容易,越古越少、越古越贵。

古玩收藏第二要“稀”

物以稀为贵。如宋代汝瓷,便因其稀有而倍加珍贵,尤其是御用汝瓷。据有关资料统计,从北宋晚期至今传世的御用汝瓷总数不超过百件,且分别珍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各国博物馆和少数收藏家手中,故有了“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说法。国内外古瓷收藏界,均以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作品为热点,其次要数元代青花彩瓷了。

古玩收藏第三要“美”

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只有定窑烧制白瓷,而汝、官、哥、钧都是以青釉取胜。然而,定瓷精品之所以珍贵,不仅仅在于其如雪似银的胎釉,而在于它精美的划花、刻花和印花的纹饰。而汝瓷的精美,可谓宋代瓷艺百花苑中的一朵奇葩,它既注重古朴典雅,又追求造型美丽,把东方美学特有的艺术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元代青花和清代彩釉瓷器,也都是以精美而闻名,虽然在民间有一定的藏量,但价格也都不菲。

古玩收藏第四要“俏”

要注重收藏市场需求量大、行情看涨的古瓷。这种“俏”货价格攀升潜力大。约十年前,清三代官窑瓷器在拍卖会上的成交价才几千、几万元。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现在的官窑瓷器价格已达几十万、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了。另外,国内古瓷的拍卖价近年来虽然不断升高,但与国际拍卖价相比还是较低的,后者往往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古玩交易或收藏忌讳和讲究的是什么?》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古玩交易或收藏忌讳和讲究的是什么?》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是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