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 导航 >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古代釉里红瓷器

2020-03-19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

生产时代: 元代陶瓷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青瓷

陶瓷造型: 罐

说 明: 元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附狮钮盖。

罐盖顶堆塑坐狮钮,钮下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罐身、口沿绘青花缠枝花纹、卷草纹各一周。肩部饰下垂如意云头纹,云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间隔折枝牡丹纹。腹部四面堆塑双勾菱形开光,内镂雕山石、牡丹等四季园景,其中釉里红绘山石、花卉等,青花绘花叶,纹饰有浮雕效果。腹下部饰青花折枝莲花,与云头纹相对应。腹的底部饰卷草纹及变形莲瓣纹,莲瓣纹内绘倒垂宝相花纹。罐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绘、镂、塑、贴等多种技法。青花、釉里红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

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此罐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为近似的两件之一,是元瓷中的珍品。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故宫馆藏元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鉴赏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元,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附狮纽伞形盖。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通体青花釉里红纹饰。罐盖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罐身近口沿处绘青花缠枝花纹、卷草纹各一周。肩部绘下垂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之间绘折枝牡丹纹。腹部四面堆塑双菱形串珠开光,开光内镂雕山石、牡丹、菊花等四季园景,以釉里红绘山石、花卉,青花绘花叶,纹饰有浮雕效果。腹下部饰青花折枝莲花,与肩部云头纹相对应。近底处绘卷草纹及变形莲瓣纹,莲瓣纹内绘倒垂宝相花纹。

此罐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造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了绘、镂、塑、贴等多种技法,特别是镂花装饰在元代瓷器上较少见。青花、釉里红在作品中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整体形成一种气度雍容而又花团锦簇的艺术效果。

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因此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载入史册的藏品,教科书式的器制及工艺,它是物化的历史。

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盖罐鉴赏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盖罐 故宫博物院收藏(保定窖藏调拨)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盖罐局部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盖罐局部

文图/西风

元代瓷器是中国陶瓷发展当中的重大转折点,在陶瓷装饰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器形多样,装饰手法繁多,釉彩各异,烧制技术是革命性的创造,开创明清和现代瓷器的新格局,以至于影响到世界陶瓷的发展。在元代瓷器当中,尤其能把青花和釉里红、绘画和雕塑集于一身,就要数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参见河北省博物馆:《保定市发现一批元代瓷器》,《文物》1965年第2期)的一对元青花花釉里红镂雕大盖罐了。目前所知,出中国大陆这对(一只调拨到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而外,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一只,犹太家族收藏家埃斯凯纳齐(鬼谷子元青花收藏者)收藏一只,基本就这四只。

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盖罐,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罐盖顶堆塑坐狮钮。通体青花釉里红纹饰。罐盖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罐身近口沿处绘青花缠枝花纹、卷草纹各一周。肩部绘下垂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之间绘折枝牡丹纹。腹部四面堆塑双菱形串珠开光,开光内山石、牡丹、菊花等四季园景,以釉里红绘山石、花卉,青花绘花叶,纹饰有浮雕效果。腹下部饰青花折枝莲花,与肩部云头纹相对应。近底处绘卷草纹及变形莲瓣纹,莲瓣纹内绘倒垂宝相花纹。罐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绘、镂、塑、贴等多种技法。青花、釉里红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造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了绘、镂、塑、模印、贴等多种技法。青花、釉里红在作品中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整体形成一种气度雍容而又花团锦簇的艺术效果。让我们不得不惊叹元代瓷艺大师们高超的工艺水准和艺术想象。

以前人们认为开光内花卉属于镂空,仔细观察其实不是,正确的属于模印贴塑,严格意义上的叫法是: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四季花卉贴塑盖罐。鉴于目前发现的此类器物很少,就是我在景德镇窑址区爬了好多年,包括国内很多地区的建筑工地,也很少发现这类残器标本(其他类的青花釉里红标本有发现)。这可能属于同一时段烧制的作品。首先,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镂雕大罐的有几个部分是模压成型,然后组合粘贴完成。整个过程不存在镂雕过程。青花釉里红烧制难度很大,青花钴料高温下相对稳定,而釉里红主要是氧化铜,高温下很容易挥发,所以要把这两种同时烧出来,没有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成熟的烧窑经验,是很难完成的。这也是青花釉里红比较少见的原因。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盖罐局部

回头我们再说说开光内四季花卉的问题,制作完毕,模具可能当时就已经废掉或者销毁,现在仿制复制这样的模具很难做到。因为原作都已打磨过和根据器物弧度做过变现,并且上过了釉。再加上收缩比难以把握,不可能复制出相同的模具来。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仿品都与原作相差很大,鉴定起来比较容易。为了更加清楚的看到这些特征,本人在2008年特意拍摄了高清晰图片资料,以便大家参考。

青花釉里红凤穿花纹壮罐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通高28.7cm,口径12.5cm,足径11.2cm

生产时代: 雍正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青花釉里红

陶瓷造型: 罐

说 明: 清雍正

罐圆口,短直颈,窄圆肩,直腹,圈足。附伞形盖,盖面隆起,盖顶置宝珠形纽。内施白釉。外壁青花釉里红装饰。主题纹饰为釉里红凤穿花纹,其上下以青花釉里红云蝠纹、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和青花回纹为边饰。盖纽绘釉里红团花以及青花如意云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双行六字仿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罐造型源自明代宣德时期,端庄大方,胎体坚硬,釉色莹润,釉里红发色纯正,青花颜色翠蓝,纹饰布局严谨,是雍正官窑瓷器中的一件上乘之作。

清雍正时期年希尧、唐英共同督理景德镇御窑厂烧造,铜红呈色技术更为成熟,其色彩鲜亮艳丽,纹饰清晰舒展,造型优美。雍正釉里红瓷多以白釉为地描绘纹饰,但也开创了以天蓝釉与冬青釉为地的装饰。

浅谈雍正青花釉里红与乾隆青花釉里红之别


青花釉里红与釉里红一样,一直是一个十分珍贵的品种。自从元代景德镇窑创烧釉里红以来,不但得到了本国人的钟爱,同时也得到了外国人的青睐。尽管元、明两代的釉里红不算成熟,但其昂贵的价位仍让人咋舌,一只32.5厘米高的明代洪武年间的玉壶春瓶在今年的6月香港佳士得拍卖出7852万港元,拍值人民币近亿元!而清代青花釉里红的价格也同样是动地惊天;就拿雍正的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天球瓶来说,近几年直线上蹿:1998年在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以440万元成交,到2000年在上海的拍卖会上就涨蹿到660万元成交!事隔2年后乃又上蹿到960万元成交!现今呢?此物没见参拍,如若参拍,那还不知在收藏市场上涨到了什么价位;如若在香港或他国,恐怕得上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也说不定。

由此可见,雍正年间的青花釉里红的地位和艺术价值,完全可以说在清代的青花釉里红里是名列第一的。那究竟为什么呢?因为青花釉里红到了雍正朝方才成熟,而到了乾隆朝却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倒走了下坡路。那么乾隆年间的青花釉里红究竟与雍正年间的青花釉里红的不同、区别又在哪里呢?我分析,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尽管乾隆年间的釉里红的水平仍极高、鲜艳明丽;但大多却偏淡不明亮甚至还带有灰暗(见图1);总体来说没有雍正时期的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那么鲜明亮丽(见图2),这就是乾隆年间的釉里红与雍正年间的釉里红的区别之一。

第二,就是雍正年间不管是青花釉里红还是纯正的釉里红,其釉里红大多有点点的绿色苔点似的釉点,仿佛点缀着雍正年间釉里红那无穷的美(见图2);而乾隆时期的釉里红、青花釉里红这种现象就基本上没有(见图1)。这就是乾隆年间釉里红、青花釉里红与雍正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的最重要的区别所在。

千窑一宝:元青花釉里红贴花开光花卉纹盖罐(国宝华光)


青花瓷出现于唐代,釉里红则是元代的新品种。以氧化钴和氧化铜在白色瓷坯上绘彩,施高温釉后在窑炉中以约1200℃的还原焰烧造而成,表面呈现蓝、白、红相间的花纹的瓷器,就是青花釉里红瓷器。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1964年,在河北保定永华南路元代窖藏中,出土了一对青花釉里红贴花开光花卉纹盖罐(见上图)。盖罐直口,短颈,溜肩,上腹较鼓,下腹渐收至底,宽圈足,底足露胎,伴有粘砂、铁质斑点和釉斑,胎釉结合处有火石红。该罐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釉层凝厚,釉面光润透亮,虽然胎质坚硬,但不够细腻,胎色不甚洁白。

这件盖罐具有元青花瓷器纹样多层装饰带布局设计的典型特征。它通体所绘青花纹饰,纹饰内容丰富,层次分明,主题突出,颈部绘青花缠枝菊花纹,肩部饰卷草纹和大朵如意云纹,云头内采用蓝地白花装饰技法绘水波莲花,如意云头之间点缀折枝花卉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四组菱花形开光(见图),开光以双重串珠堆贴而成,开光内模贴四季花卉和山石,枝叶用青花渲染,花朵和山石用釉里红涂绘,花卉间杂有浓淡不一的绿色斑点,红、蓝、绿交相辉映,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下腹饰卷草纹和变形莲瓣纹。罐附覆盆形盖,盖顶置蹲狮钮(见图),盖面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和回纹。青花呈色浓艳,聚釉处有黑褐色斑点,系用进口的苏麻离青钴料绘彩烧制所致。

青花釉里红瓷器是景德镇窑在元代创烧的新品种,青花和釉里红对窑炉的烧制温度和气氛要求不完全一致,釉里红的烧制要求很高,呈色剂氧化铜对烧制温度非常敏感,温度低了颜色发黑,温度高了就会晕散甚至挥发,失去颜色,而且需要在较强的氧化气氛中烧成,如果窑炉气氛控制不好,氧化铜就会烧成绿色。所以,此罐将青花和釉里红集于一器烧制而成,且使青花和釉里红的发色都达到如此完美,实属不易。目前所知,青花釉里红贴花开光花卉纹盖罐同类器物全世界仅存3件,弥足珍贵。

关于元青花的存世数量,一直是陶瓷学术界和收藏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根据考古发掘资料、海内外博物馆收藏情况等来看,存世数量不多。元青花的对外贸易性质,元代宫廷皇室和上层贵族使用器皿以金、银器和白瓷为主,以及元青花瓷器烧制时间短暂等都是其存世量少的直接原因。

相对于青花而言,元代青花釉里红的制作更少,存世就更为罕见。特别是这件盖罐还采用模印贴花的复杂工艺,造型厚重典雅,气势宏大;装饰技法多样,纹样繁缛精美,色彩蓝艳含蓄,彩装饰和胎装饰技法得到完美的结合,青花和釉里红集于一器,白地蓝花与蓝地白花相映成趣;罐腹部开光纹饰采用贴花技法,使器物的平面装饰又增添了几分镂雕艺术的立体效果,这种集多种装饰手法于一器的工艺特征,在珍贵的元代青花瓷中也极为少见,当为国之瑰宝。

道光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特点


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青花釉里红瓷器到了清代雍正时期技术发展最为成熟,但是到了道光时期青花釉里红技艺都大不如前了。道光瓷器承袭乾嘉时期瓷器的艺术遗风,烧造品种和造型创新少,胎体有薄有厚,器壁常薄厚不匀,有粗笨感;道光瓷的釉面,除少数泛青色外,大都粉白松弛,呈现出起伏不平的水波纹,被称为“波浪釉”(俗称“浪荡釉”)。

清道光青花釉里红荷花蝴蝶纹瓶

时代:清道光(公元1821年—1850年)清道光青花釉里红荷花蝴蝶纹瓶折沿,长直颈,弧坡肩,弧腹,下腹渐收,平底圈足。颈部纹饰为两层青花同心圆,腹部纹饰为青花釉里红荷花蝴蝶纹。瓷器尺寸:高7.90厘米、口径5.80厘米、底径6.50厘米

清道光青花釉里红双龙牡丹纹葫芦瓶

清道光青花釉里红双龙牡丹纹葫芦瓶状如葫芦,平底,圈足。器身青花釉里红绘绘画折枝牡丹双龙纹。底落矾红彩款叶脉纹。

清道光款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天球瓶

清道光款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天球瓶口微侈,直颈,球形腹,平底,圈足。胎体厚重,施青白釉。以青花釉里红绘画纹饰,口边,颈部、肩部、胫部纹饰分别为:回纹、柱纹、蕉叶纹、缠枝莲花纹,回纹;腹部纹饰为缠枝牡丹纹。底落青花篆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竖行款。清道光款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天球瓶尺寸:高55.0厘米、口径10.7厘米、底径21.0厘米。

元釉里红


元代制瓷业是宋,金制瓷业的继续和发展。元瓷夹在宋和明清两个制瓷业高峰之间,过渡性十分明显。一方面,宋、金时期的一些名窑,如磁州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的传统产品仍在继续烧造,特别是龙泉,青白系诸窑,由于外销的需要,大件器型增多,生产规模普遍扩大;另一方面,元代中晚期景德镇又正式烧出了青花,釉里红,钴蓝釉,铜红釉,卵白釉等新品种,为它日后成为瓷都奠定了基础。钧窑

元朝统治时期,北方定窑、耀州窑巳经走向衰落,钧窑和磁州窑则继续发展。

元代钧窑系的烧造中心仍是河南禹县。这时期钧瓷的影响比宋朝还大,烧钧瓷的窑口在河南广有分布,河北、山西也有,形成了一个钧窑体系。和宋、金不同的是元钧瓷的胎子更厚,更粗糙、疏松,有砂粒及砂眼,胎子颜色深灰或土黄。胎釉结合不如宋钧紧密,釉子胳粗,有大气泡和棕眼。颜色一般是月白色或蓝灰色,个别器物上有紫红色彩斑,是人工有意涂抹而不是釉中所含铜元素在高温中的自然晕散。釉厚,自然垂流多不到底,底足无釉,露深黄色或浅褐色胎。

元钧瓷一般光素无纹,炉、罐、瓶等立器有的模印贴花或堆塑纹饰,纹饰模糊不清。元钧瓷常见有盘、碗、罐、炉、瓶、盆等。碗多敛口,收腹,小圈足,底足心有旋削残留的鸡心凸起。炉多直口或浅盘口,直颈,鼓腹,有3个小尖足或兽足,有的有耳。

与宋代钧窑瓷器相比,元代钧窑瓷器流传后世的数量要多,但其价值与宋钧却相差很大,主要是因为元钧瓷胎质粗松,釉色僵硬,存世量多。

元代已有青花瓷器,釉里红的烧制已较成熟,釉里红是一种传统的彩绘瓷器,是元代景德镇制瓷业的重要成就。元朝官窑只景德镇一处,官窑器内均烧有“枢府”字号。元瓷釉厚,多仿钧窑瓷器,以天兰色兼带紫斑为贵,花纹图案有:划花、印花、雕花等。这一时期出现了窑变、青花、釉里红的技法。为釉下装饰和以后的釉上装饰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的瓷器,除一部分保留了宋代的制瓷遗风,通常采用划花、刻花、印花以外,又创造出用毛笔在胎上绘画的方法。这种用彩料画出花纹后,烧制的瓷器,就叫作“彩资”。“彩瓷”一般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两大类。在胎坯上画好花纹后,再上釉入窑烧制,称为“釉下彩”在烧制好了的瓷器上再加以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叫作“釉上彩”,这时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就是属于“釉下彩”。明代以后出现的新彩、五彩、粉彩等,都属于“轴上彩”的范畴。

总之,元代在继承前代瓷器发展的基础上,又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从而在世界陶瓷史上为祖国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元代次瓷器的突出成就,无论在造型、纹饰以及烧造技术等方面,都为明、清两代瓷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元代瓷器在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影响 也是十分深远的。

青釉荷叶形盖罐(宋)


青釉荷叶形盖罐

青釉荷叶形盖罐,宽23.8厘米、高31.3厘米,最大的腹围接近一米,是南宋龙泉青瓷中最大的一件瓷器。龙泉窑梅子青色,罐身圆润,盖子独特,盖沿弯曲呈荷叶状。1991年在遂宁城南金鱼村一个农民在自家菜地挖墓坑时,不经意间发现了迄今为止国内出土宋瓷数量最多的宋代瓷器窖藏。发掘的青釉荷叶形盖罐是遂宁宋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宋瓷当中惟一一件荷叶盖罐形,全球仅此一件。国家一级文物,被称为中国瓷器三大国宝之一。

1991年9月,四川省遂宁市南强镇金鱼村村民王世伦和其他几个人,在为其病故的亲友在自家菜地挖墓坑时,突然挖不下去了,锄头被一个硬东西挡住了,王世伦赶忙俯身查看,他用手刨开泥土,竟然发现挡住他锄头的是一些他从来没有见过的瓶瓶罐罐。“地里挖出东西了!”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数以千计的遂宁人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王世伦和另外几个农民寸步不离,担当起这些瓶瓶罐罐的护卫职责,直到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经文物部门的抢救发掘,总共出土了985件宋代瓷器、18件宋代铜器。其中一级文物29件、二级文物200余件、三级文物500余件。其中,出土的青釉荷叶形盖罐,高31.3厘米、宽23.8厘米、最大腹围接近1米,是南宋龙泉青瓷中最大的一件瓷器,也是宋瓷当中惟一一件荷叶形盖罐,全球仅此一件,被称为中国瓷器三大国宝之一。

宋代是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遂宁金鱼村出土的宋瓷,几乎包括了南宋时期国内名窑的产品,如浙江龙泉窑、河北定窑、江西景德镇窑、四川彭州窑、陕西耀州窑等名窑。据史书记载,四川并无名窑,因而在四川即使是在南宋时期,瓷器也比金贵。而这些胎薄釉嫩、极其脆弱的瓷器,在交通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如何跨越千山万水运到这里,并未面世却被直接挖坑掩埋土中,又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在这片土地里沉睡了近千年呢?

宋瓷主人可能为商人

据有关专家分析,按照常理瓷器的窖藏方式应采用常见的砖砌或石砌窖穴,但遂宁窖藏宋瓷却是直接挖坑掩埋,尽管器物的放置十分有序,但还是能够判断出它们的主人时间不多了,一定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在匆忙中做一个了结,而后匆匆离去,并且再也没有回来。

关于这批稀世珍宝的主人,迄今为止也没有定论,时至今日关于这批瓷器的主人有两种推论。其一,这些稀世珍宝的主人是一位富有的瓷器商人,因为在南宋时期,从成都等地来的权贵商贾和遂宁本地的豪门对精美瓷器的需求则是一个不小的市场,而且从窖藏瓷器的数量和完好程度分析,这些精美的瓷器还不曾使用过,而且相同品种的器物很多,应该不会是他自己的藏品玩物,由此推断出他的瓷器商人身份。

南宋末年,时局动荡,在他离家逃命时,这些精美的瓷器反而成为了他的累赘,带走已不可能,毁掉则如同要了自己的命,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埋藏,待时局好转时再让它们重见天日。他开始打算就埋在自家的后花园里,但他深知蒙古军队所到之处烧杀抢掠,他的豪宅怎么免得了被挖地三尺的厄运,思前想后,他将这批稀世珍宝埋在一块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荒地里,谁知这一埋就是近千年。

瓷器为宋徽宗时期烧制

另一种说法,则是目前大家比较认同的。据史料记载,宋徽宗曾在遂宁做遂宁郡王,登上皇位后感念遂宁观音的保佑,便令窑官在江西景德镇和浙江龙泉烧制了一批瓷器精品献于遂宁广德寺观音宝座前,广德寺则精选18名武僧保护。这一做法被以后的宋代皇帝沿袭。为避免战乱破坏,1258年广德寺武僧便将这批国宝埋藏于遂宁南强镇金鱼村,使得这批国宝在战火中安然无恙。

而且这批瓷器埋得很有讲究,所有的瓷器按照其主人对瓷器的喜好程度和瓷器本身的价值,分为四层埋藏,最喜欢和最值钱的埋在最下面。最下面一层正中间,正是青瓷荷叶盖罐,里面装了99只菊叶小碟,然后在罐的一圈排满了大一些的盘子和碗,不仅安全而且节省空间。但是荷叶盖罐里有更多空间,为什么主人只装了99只小碟,而不放入其他的器皿?这是否寓含着中国古代“九九归一”的思想?这些谜团至今未能解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