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美生瓷砖 > 导航 >

从野蛮生长到精美绝伦,康熙青花到底经历了什么

从野蛮生长到精美绝伦,康熙青花到底经历了什么

美生瓷砖 瓷砖什么好 用什么瓷砖

2020-12-07

美生瓷砖。

中国青花史上有两座高峰,一个是永宣,另一个就是康熙。

常有人把康熙青花比喻成一部正史,而我倒觉得把它看作一篇荡气回肠的小说,来得更过瘾些。细咂情节,不乏跌宕起伏的一幕幕,有铺垫、有高潮、有尾声。

如果我们按时间轴把康熙青花史纵向抻开来,挑出每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而这其中随便哪个器物,背后都有可以说上一整天也说不到完的故事。

康熙初登基,清政权尚未完全稳固,满汉仍处在互相看不顺眼的阶段。其实,这事顺治帝在位时就没摆平,一道“剃发易服”政令更是严重伤害了民族感情。于是,康熙帝即位初期,有挺长时间没腾出手来顾及烧瓷器这档子事。

所以,我们看到康熙早期的青花器,画风、纹饰都比较接近晚明和顺治风格。尤其是画工,虽然明末时已经出现了分水,但大部分窑口还停留在勾线填色的单一画法,加上青花料品质一般,也直接影响了整体发色,这导致当时官窑器气韵明显不足。

纹饰题材上依然有所延续而创新不足,南北窑口差异挺大,也没有什么规矩可言,大体上还是属于信马由缰的自由成长。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和满族人要适应汉文化不同,偏安一隅的景德镇工匠不会有这个过程,烧窑的松柴依旧燃烧着,也算是一种误打误撞的传承保护吧。

很快,随着战乱平定社会维稳,朝廷对景德镇官民两窑的管理逐渐到位,青花瓷也迎来了一次质的飞跃,像积蓄了很久的能量找到了突破口瞬间迸发,随即跨入了最辉煌的时期,也是我们最熟悉和常提到的“康熙青花”中期。

此时的青花器物题材越来越广泛,画工趋于精湛,精品一波接一波出现。最不可思议的是,好多貌似在当时环境下,难以理解的纹饰都变得容易理解了。

比如山水纹饰,这种最具文人情调的画片,竟被满汉两个不同审美和理念的民族宽容并一同接受了,成为最流行的画片之一和康熙青花中的经典。这主要得益于景德镇的画师在山水画中借鉴了西洋透视理念,再结合原有中国传统国画披麻皴、斧劈皴等技法,远山近水层次感极强,其实等同于以瓷器为纸,完成了一幅水墨画,精美异常。

另外,当时还有许多纹饰陆续从庙堂走入民间,百姓家中最常用的一只茶杯、一只饭碗上也看到许久不见的画片。这主要归功于朝廷对民窑发展的推动,以及官搭民烧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蓝地满梅纹和菊纹。虽然不是出身官窑,但也可称得上是康熙民窑中的代表作。这种全分水的蓝地纹饰幽静雅致,看惯了传统的白底蓝花,确实相当讨巧,让人眼前一亮,所以此类器物在康熙时期景德镇民窑出产了相当的数量。

如今比较流行的画法是在康熙画法上的改良版,很少见以勾线仿冰裂效果,而是靠全分水一笔一笔过渡,虽然有人说这种画法不合规矩,但并不妨碍玩家追捧,可以说风韵犹在。

还有一个让康熙青花“独步本朝”的重要原因,便是对珠明料的使用。这种产自云南的青花色料提练精纯,由于水沉法改进为煅烧法,呈色出现深入胎骨的青翠鲜蓝,不浮躁也不火气。

学者们也认为,我们通常称作“翠毛蓝”、“康熙五彩”、“墨分五色”,讲的就是对珠明料的运用了。如今,觉山隐窑沿用了这种纳入非遗的“珠明料”作为青花料,因此作品也更接近古器的发色效果。

而到了康熙后期,基本是中期的延续,只不过图案更趋向局部发展,直观感受是更疏朗了。还以山水人物纹饰为例,无论景观还是人物都有一定程度的缩小。而这也正是雍正青花的特点,这部分暂不过多笔墨深入。

康熙一朝六十一载,值得玩味的青花精品数不胜数。而觉山隐窑也特别偏爱康熙题材,人物、动物、山水等等,烧制了相当数量,算是我们主打系列之一,真要一件件摆起来,一个架子怕是不够。而且后续新品很快会与各位见面,喜欢的玩家一定要持续关注我们,别错过了。

另外,觉山隐窑一直特别希望各位能给我们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这次讲到康熙青花,无论您早已中意的题材,还是偶然发现一款漂亮的器物,一定记得要告诉我们或者把图片发过来,大家一起深入交流,说不定将来就烧出来了呢。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唐山陶瓷:厚重典雅 精美绝伦


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始终关注着每年一度举办的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客观地说,由于历史时代的诸多原因,前十五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尽管极大促进了唐山社会经济建设,并为众多企业搭建了发展壮大的平台,但是在文化内涵的充实上却有明显不足。日前,我再一次踏进唐山国际会展中心,参观每年一届的陶博盛会。在国际会展中心北馆,我惊喜地发现,今年的陶博会,居然设计了唐山陶瓷历史文化展!

倘佯在设计独特、厚重典雅的唐山陶瓷历史文化长廊里,感受着精美绝伦的各历史年代展品所传递出的历史的悠远和文化的厚重,我既感慨又感动:感慨于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终于补上了陶瓷历史文化这一课;感动于展览的设计者对唐山历史、文化的精准阐述及字里行间所渗透出的博大的哲学胸怀!

唐山是一个独特的城市。既有悠久厚重的历史,又有因朝代更迭及战乱频仍而产生的文化的断裂。孤竹、无终的荣耀已经幻化为历史的记忆;辽金的短暂辉煌更是已成过眼云烟。存留唐山人脑海深处的最荣光历史,似乎只剩下了晚清洋务运动在唐山的兴起以及近代工业在唐山的发祥。甚至,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也始终无法超越百年唐山的传统认识。1878年开平煤矿一号井架的树立,似乎成了唐山这座城市的开埠之源。

参观完唐山陶瓷历史文化展,我才发现历史与文化其实还可以寻找到另外一种哲学的认知;而在遵循“以实物记录历史,以历史传承文化”的布展原则和“弘扬唐山陶瓷历史,寻找冀东文化根脉”的布展理念基础上做出的学术化文字表述,更是站在哲学的高度,对唐山的陶瓷历史与陶瓷文化进行了一种学术严谨而又知识普及化的科学诠释。

远古的陶拍、陶器;两汉陶罐及魏晋青釉;辽金瓷器;明清粗瓷;启新细瓷;民国彩绘;绿骨瓷、红色经典瓷、唐山艺术瓷、唐山各陶瓷企业精品瓷展示……我惊讶于展品如何才能如此丰富!怀着这个疑问,我拜会了本届展会组织者之一、唐山市民俗学会会长郁立安老师。

从郁老师那里得知,为筹办此届展会,郁老师等人花费了半年多时间,几乎走遍了唐山各大博物馆,拜会了唐山十几位著名收藏家。最终,从两万余件陶瓷精品里,甄别、遴选出了200余件(套)展出品,并亲自赴京,请北京专家进行鉴定。而明清及民国时期的粗瓷缸瓮盆碗系列展品,由于民间罕有收藏者,郁老师干脆亲自下乡,到开平附近几个村庄的农民家里收购。郁老师指着民国粗瓷缸,笑呵呵地说:“这件宝贝,300多斤。需三四个壮劳力才能搬动它!”郁老师说时轻松,其实,个中艰辛,又有谁知!

郁老师等操办此届展会,可以说是为唐山的文化建设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情!唐山陶瓷历史文化展的举办,更是厘清了许多关于唐山陶瓷历史文化的模糊概念,使唐山陶瓷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尽管由于时间仓促,许多地方还需丰富和完善,甚至,个别学术问题也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但是,在第十六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期间,能够举办如此盛大而厚重的唐山陶瓷历史文化展览,就已经是一种巨大的成功。希望明年陶博会期间,唐山陶瓷历史文化展能够继续举办,并在提高中逐步完善!

杨立元

清代交泰瓶瓷器——流行的精美绝伦的瓷器


交泰瓶的设计非常精巧,制作工艺也很复杂,主要流行于清朝。它的轮廓与曲线都是精心设计的,缤纷绚丽的装饰与纹样都是细心勾勒的。这种瓷器除了有精美绝伦的外观,也有着天下太平的寓意,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瓶身上有镂空的雕刻,它们犹如祥云,首尾相接,颇为别致。同时,还有浅色的花纹,它们都是淡淡的,模样也不复杂,没有祥云那样耀眼,但也非常精巧。

左边这只交泰瓶上是姿态妖娆的凤,右边这只交泰瓶上是神色凝重的龙,它们既有一样的花纹,也有各具特色的装饰,使人眼花缭乱,不知该先欣赏哪一只。

透过镜头,可以看到交泰瓶的底部有字,虽然一时看不清是什么文字,但字体很端正,看起来非常舒服。瓶身以明黄为底色,上面有各色纹样,很是富贵大气。

瓷瓶没有复杂的花纹,仅以渐变的双色与自然的曲线进行装饰。第一眼看,或许不会觉得它很美,但仔细端详便会发现它姿态优雅、造型玲珑,十分别致。

在灯光的照射下,交泰瓶十分耀眼,但又略带些朦胧感,好像披上了一层薄纱,使人觉得好像是看清了它的模样,又仿佛无法完全欣赏到它的美。

交泰瓶的造型古典,模样精巧,清新淡雅的蓝,配上纯洁无暇的白,就更加显得雅致、淡然,使人连它一片叶、一条曲线都想仔细观赏。

虽然交泰瓶上下全是粉色,但是一点也不觉得妖艳,加上瓶身独特的外形,反而觉得很俏皮、可爱。尽管瓶身没有负责的装饰,但还是十分精致,并且给人一种优雅、端庄又高贵的感觉,使人很想打开它来看看,可又怕惊扰到它。

河南当阳峪窑新出土千余件精美绝伦的宋代瓷器


千余件精美绝伦的宋代瓷器最近在河南省修武县当阳峪窑址内出土。其中白釉剔花枕、绞胎碗、钵、酱釉碗、盘、白地黑花盆等一批瓷器,保存完整、制作精良,堪称宋代瓷器中的精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说,种类丰富的瓷器标本的大量出土,以及发掘清理出的5孔窑洞式作坊和7座窑炉等重要遗迹,让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当阳峪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这里应该是宋代北方地区一处重要的民间制瓷生产场地,规模宏大,其产品工艺精湛,种类齐全。据介绍,从当阳峪瓷窑遗址中出土的这批器物和标本,就质地来说,有极坚硬的灰胎,也有较为松粗的砂胎和缸瓦胎,还有极细洁的白胎。就釉色说,以白釉为主,酱釉次之,另外还有黑釉、褐釉、三彩釉、绿釉、绞胎等。在装饰工艺方面,有剔花、刻花、划花等。它们分别出土于70余个灰坑中,其中一个编号为H5的袋状窖穴,口径1.06米、底径3.86米、深5米,出土器物除了大批的白釉瓷器外,还有不少的酱釉碗、钵、盘,并有部分细白瓷器出土。(完)

玉壶春瓶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演变


很难有人对于玉壶春瓶的名称由来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有的研究认为玉壶春瓶是取自唐代司空图《诗品·典雅》中有“玉壶买春 ,赏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 一句,也有的研究认为是因为唐代时称酒为“春”,玉壶春正是某种酒的名字,它的容器形制基本固定,人们因此也就将类似此种造型的瓶称为玉壶春瓶。虽然众说纷纭,但是玉壶春瓶早期的确是用作盛酒器,这一点是没有什么争议的。至于它的造型,则是来源于唐代寺庙中的净水瓶,其轮廓线属于变化较为柔和的弧线,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在出现初期的唐宋年间,玉壶春瓶经历了一个基本定型的过程,后期的玉壶春瓶造型基本就属于“万变不离其宗”的范畴。

从基本形制上来说,玉壶春瓶呈两个左右对称的“S”形,口部外撇,瓶颈较细且颈中央微微向内收束;自颈部收束处开始则向下逐渐往外加宽,过渡为杏圆状或者宝葫芦状的下垂圆鼓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这也是宋代基本确立的造型。与宋基本同一时期的金代,对于玉壶春瓶的造型也受到极大的宋代风格影响,产生的相异的变化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尺寸上相比宋代春瓶更加大,另一个是造型上颈部更加纤细而瓶腹更加向外圆鼓饱满。金代春瓶最典型的代表来自于北方磁州窑,不少器物还具有独特的窑变及铁锈花装饰,很是俊秀舒朗。

此后的元代对宋代春瓶造型的延续仍然较多,较为突出的是圈足大多外撇,最创新的一点则是形制上有了突破,除圆形外还出现八方形的玉壶春瓶。此期的瓶子体型多瘦长,但是由于胎体厚重,且多三段坯胎制作,元代玉壶春瓶多少带有粗笨之感。在装饰技法上,元代春瓶仍然以青花彩绘最为人称道。

到了明代,玉壶春瓶的器身一改元代的清瘦,大有粗壮之势,瓶颈加长,圆腹渐趋丰硕,重心下移。尤其是早期,瓶身之间轮廓转折的曲线比较明显,显得憨笨;但是中期以后,瓶的造型就趋于细腻圆润,因而显得优美流畅了。在装饰技法上,最经典的莫过于青花、斗彩以及釉里红三种。清代玉壶春瓶在造型上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基本算是保持了明朝遗风,只是在纹饰上清代要更加丰富,纹样也更加多变,青花、珐琅彩、粉彩、色釉地描金等技法都很常用。

经过了数代演变,玉壶春瓶已从早期的盛酒器变为如今的赏玩器,也成为了很多藏家喜爱的古玩对象之一,很多品相完美的玉壶春瓶更是在交易市场上展现出强劲的势头。作为我国瓷质赏瓶的典型器形,玉壶春瓶正以它独特的优雅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它的收藏、赏玩之中。

康熙青花与光绪青花有什么区别?


康熙青花与光绪青花有什么区别?首先,从制作工艺上看,有粗、细之分。这主要是指旋胎及底足的处理。康熙瓷器旋胎比较规整,器壁外处理的平整,器物的内部少有精细的处理,常见手拉胎的痕迹。

康熙瓷器被公认为清代瓷器之首,康熙一朝历经61年,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胎质、制作工艺、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所以康熙瓷器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光绪在晚清时代,相对比较强盛,有“光绪中兴”之说,出于多种原因,光绪仿制康熙瓷器的现象多有出现,好者几可乱真。所以准确的区分康熙和光绪瓷器,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制作工艺上看,有粗、细之分。这主要是指旋胎及底足的处理。康熙瓷器旋胎比较规整,器壁外处理的平整,器物的内部少有精细的处理,常见手拉胎的痕迹。器物的底足大多很规矩,底足处理圆润、光滑。而光绪的瓷器在旋胎上胎体较康瓷轻薄一些,特别是器物底足的处理,棱角不很清晰,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其次,在胎质方面。康熙瓷器的胎质可以用细密、洁白、坚实来形容。光绪瓷器的胎质比较粗松,呈灰黄色。

清光绪体和殿制款青花花卉纹花盆盆托清光绪体和殿制款青花花卉纹花盆盆托

再有画工方面,康熙瓷器线条流畅,特别注意起笔落笔的顿挫,线条犹如钢条,直线和弯曲都刚劲有韧性。绘画造型准确,诗书画印,完美的结合。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等诗文常整文搬上画面。书法多楷书,字体秀美、工整。绘画的内容有人物、山水、花卉、龙凤等题材。以人物、山水为佳。光绪瓷器的线条柔软、较细,力度不强,虽也有起落笔的提顿,但较之康熙就显无力了。在绘画的内容上也少有创新。

另外釉质也有一定的不同。康熙瓷器多表面平整光滑,釉质较厚,半透明、呈淡青色。也有一种表面有小点,釉质较薄、呈浑浊的白色,常有爆釉现象,与光绪瓷器极为接近。光绪釉质较薄,表面不平整,常有瑕疵。

清代瓷器上的龙纹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古代封建社会皇帝自称“真龙天子”,龙是我国最古老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华文化数千年的精神根基之一。自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开始进行器物装饰的创作,以龙形象或龙文化为纹样的历史就正式开启。龙纹最早出现的对象是石器,随着发展又蔓延到陶器和青铜器上,紧接着玉器上也出现了龙纹装饰。

陶器发展到后来出现瓷器,瓷器也就成为了龙纹出现的主要器物之一。尤其是制瓷业发展到清代已经进入最高峰,瓷器上的龙纹运用也就达到最兴盛的阶段。清代瓷器上的龙纹装饰虽说已经是两汉以后基本定型的龙纹式样,但是由于社会风貌的不同,清代瓷器上的龙纹在每一朝代几乎都有一定变化。

在封建社会的观念中,龙的形象属于皇家权威,早期民间器物是不能未得允许而私自装饰龙纹的,但是在清代瓷器上装饰龙纹已经得到允许。这是因为发展到后来,龙纹所代表的不仅是一种皇权,更多的是一种吉祥寓意或者说对于统治者的崇拜。只要不逾矩,不论官窑瓷还是民窑瓷,龙纹都可以装饰。

清代初期的顺治年间,清军入关不久,社会处在一种改朝换代的迷惘和恐慌之中,尤其是“嘉定三屠”、“ 扬州十日”给人们带来了莫大阴影。因此,顺治朝瓷器上的龙纹是半遮半掩的,龙身在雨雾中隐现,最典型的是一身三现,也有五或七甚至九现,惟独不见双数。这种一身三现的龙纹画法只在顺治年间的民窑瓷器中出现过,时间非常短。

到了康熙时期,康熙皇帝政权铁锻,社会局面相对稳定。这个时期的龙纹普遍反映出龙生猛的一面,尤其是官窑瓷,凸显一种具有狂放意味的生劲。这时瓷器上的龙纹一般刻画成额头高起、长须短鬣、身曲而四肢伸展有力的状态,多三四爪而少五爪。民窑瓷器则另有一种吉祥龙纹题材装饰,龙纹形态虽然强悍,但更多着重展现一种忠诚、吉祥。

雍正时期,瓷器上的龙纹多偏向体态肥硕,中规中矩,鬣毛整齐上飘,龙角光滑,颚平齐有力,四肢粗壮灵动,五爪精美。到了乾隆,瓷器上的龙纹在官、民界限上没有严苛的界限,因此龙纹形态甚众。官窑瓷最典型的龙纹是在雍正龙纹的基础上更加神完气足,皇家气度更加高贵。

嘉庆以后,瓷器上的龙纹开始逐步丧失政治权威性,大多沿用前朝的龙纹式样,但是在神态上多少都缺乏神灵之气,显得呆板,而清晚期瓷器龙纹则流行一种以空间美感均衡著称的“过墙龙”纹样。

康熙青花的胎釉有什么特点?


康熙青花的胎釉有什么特点?康熙,生于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62年)病逝于畅春园。8岁即位,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执政长达61年。康熙亲政后,清朝内部出现了相对的稳定。但是,国内形势仍然十分险恶。南方的三藩割据,西北噶尔丹的反叛,台湾郑氏的割据等等,都摆在康熙的面前。深谋远虑的康熙凭着自己超凡的胆略,在良臣的辅佐下,开创了盛世王朝。康熙在位六十年,逐步恢复经济,清朝成为当时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最富庶的帝国。

康熙时期的瓷器,与康熙的盛世一样,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达到了制瓷业的又一个顶峰,其中青花瓷器发展的第三个高潮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今天首先向大家简略的介绍一下康熙青花瓷器的胎、釉特征:其胎淘炼细致、干净、密度教高,釉面稀薄、平整、透亮;胎、釉结合相当紧密。

归纳起来,康熙青花的瓷胎分为四种:

1.厚胎青花。主要是大件器物,最厚的可达1.5厘米。

2.中胎青花。绝大多数的琢器圆器均采用此种适中的瓷胎,一般为0.5厘米左右。

3.薄胎青花。包括半脱胎,只限于小酒杯,小碗之类小巧的器物,最薄的只有0.1厘米,极薄而透明。

4.浆胎青花。以细澄的浆泥制成的瓷胎,又称“煨瓷”胎泛土黄色,轻薄松软布满细密的开片纹。

釉-康熙时,景德镇使用的釉的原料取自浮梁寺前乡,距今景德镇市区15公里,周围遍布灰岩,狼萁柴。釉的组成主要是石灰石,石英,绢云母和槎柴灰。一般来说,上等瓷器所用釉料,含釉多,釉灰少,或十五盆釉果配一盆釉灰浆。

康熙青花瓷器的釉色一般有三种:

1.早期青白釉。釉汁凝厚透明,白中泛青。因釉灰的成分偏多而泛青白色。

2.中后期高白釉。也称粉白釉,釉色柔和细白,肥润,半透明,光泽度强。

3.硬亮青釉。釉色青中微闪淡绿,为区别明代已有的亮青釉,而称之为硬亮青釉,釉色较明代薄而亮度高。晚期使用较多。康熙时期的青花瓷釉面还有一个最显着的特点是胎与釉的结合十分紧密,应当说在中国瓷器烧造史上胎釉结合最紧密的朝代是康熙朝,有紧包胎体的质密感,可以说:透、薄,亮,紧,是此时釉面的典型特征。

清三代青花到清晚期青花的特点转变


清代的青花瓷制造,无疑以“清三代”著称,即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青花瓷器,其中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尤为精美,说它“独步大清”也是不为过的。这三个时期的青花,有共同的艺术审美之处,更多的是其精彩纷呈的一面。

1.清康熙青花五彩山水人物纹将军大罐,拍卖成交价格:55,476,000元;尺寸:高47.5cm;MD18.6cm;BD21.3cm。典型的大清康熙年青花五彩山水人物纹将军大罐,宝珠顶盖,盖为康熙时期五彩花卉纹盖,直唇口,短颈,丰肩,鼓腹下渐收,腹部绘制山水与人物,呈献清代康熙年下的写意生活,整体画法古朴,人物细腻,山水画工俊朗,疏密有致,色彩明艳。彩料老化自然,圈足底部满釉,底部修足明显符合康熙时期时代特征。

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大多造型挺拔硬朗,在胎釉彩上有“紧皮亮釉”之特点。至于纹饰,是与当时的社会习俗和帝王的审美情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早期多出现一些体现古代战争场面的纹饰,后期社会安定时则多出现耕织图、山水人物图等。另外,双圈足是康熙时期颇具时代特征的一种底足特征。

2.清康熙青花五彩山水人物纹将军大罐,拍卖成交价格:12,000,000元;尺寸:高31.5cm;直径40cm。此尊外形滚圆,是呈苹果状的水盂,口内敛若果蒂,下凹于圆腹之中,无颈,鼓腹,至足部渐敛,卧足。尊外饰两条青花五爪龙纹,气势磅礴,颇具皇家风范;满纹饰青花折枝、盛开牡丹花卉数朵。口沿饰四朵小团花,间以火云弦线,肩部圈饰如意纹,近足处缀几何蕉叶纹。胎体厚薄相宜,瓷质洁白细腻。底署青花三行六字无框楷款。

及至雍正期间,青花瓷的造型变得较为秀气柔和,胎体此时是最白的状态,基本没有什么杂质。纹饰变得更为讲究秀美,布局上更为合理,纹饰主题多流行花鸟、风景图案。此时的器足多呈现泥鳅背特征,具有滚圆、细腻、光滑之特点。

3.清康熙青花开窗矾红山水纹梅瓶,拍卖成交价格:37,000,000元;尺寸:高40cm;口径65cm;底径15cm。

到了乾隆时代,由于前两朝的艺术沉淀与成器影响,此时的青花不论是造型还是制造工艺,都变得更为复杂。同时制瓷多用青白釉,少数用粉白釉,釉面均匀莹润。此阶段有一个胎体上的变化,即胎壁较前朝青花略厚,但整体仍然细腻洁白,具有坚实的瓷质。此时国内受西洋文化的影响较大,这种影响同样也体现在制瓷工业上,尤其是纹饰方面,出现了较多西洋妇孺形象以及儿童画等。

4.大清康熙青花釉里红长寿鹤寿桃花瓶,拍卖成交价格:9,810,000元;尺寸:高43cm 直径11cm B:13.5cm。

“清三代”青花的出彩,一来是因为这三个时期的青花瓷器在工艺上都有很好的保持和进步,在造型、纹饰等方面各有特色;二来也因为雍正、乾隆时期造型创新是非常多的,达几十种,但是乾隆之后的造型没有大的创新,基本延续前期的品种和风格。

5.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纹蒜头大瓶,拍卖成交价格:60,184,920元。瓶蒜头,束颈,圆折肩,弧腹渐收,圈足。通身以青花装饰九层纹饰,口沿饰缠枝菊花纹,颈部饰蕉叶纹上下相对,每组蕉叶纹由长短蕉叶相互重迭,极具层次感,颈部下部绘折枝莲及回纹。瓶肩部则饰如意花卉纹、缠枝莲纹及折枝花,肩部下方饰方形蕉叶纹一周。瓶腹部满饰缠枝花,近足处饰海水纹。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

这个原因,既可以解释为何清后期,尤其从咸丰年开始,青花瓷器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器问世;也可以从侧面映证,晚清制瓷尤其喜爱仿烧前朝青花,既说明前朝器物的精美绝伦,也能看出清晚制瓷工业在创新性上的匮乏。

6.清雍正 青花穿花龙纹长颈胆瓶,拍卖成交价格:61,170,600元;尺寸:38.6cm。青花龙纹长颈胆瓶,瓶腹饱圆,器颈转折柔润修长,绘五爪飞龙气势万千,穿梭繁花折枝地,将雍正帝的思古之情与审美高度,纳于一身。

在晚清的仿前代青花之路中,咸丰是走得较为艰难的,虽然官窑青花的质量一度出现回转,但是由于朝代持续时间短暂和西方列强的入侵,青花总体产量非常少并且整体质量比较欠佳。

7.清雍正 青花「折枝花果」图凸莲瓣撇口瓶 ,拍卖成交价格:36,325,560元;尺寸:42.3cm。此雍正青花折枝花果凸莲瓣撇口瓶标志着清初景德镇御窑厂的至高成就,也体现了御窑督陶官唐英(1682-1756,字俊公,号蜗寄居士)的创意材华。唐英十六岁任内务府员外郎,事于养心殿,看尽养心殿作坊的珐琅作及画作,耳濡目染,成为他当督陶官时品味和灵感的泉源,对清初瓷器制作作出卓越贡献。

其造型趋于笨拙,纹饰也显得呆板,一般的胎体较前代厚重一些且胎质粗松、釉面稀薄泛白,故而精品青花十分之少。

8.雍正 青花粉彩八桃梅瓶,拍卖成交价格:17,501,850元;尺寸:高42cm。

到了同治年间,景德镇官窑的生产状况有所恢复,但是产量也比较少,并且器物整体造型仍然大面积地欠缺秀美的气质,纹饰虽然不特别呆板,但是开始“图案化”且笔法细弱,所以创新的精品几乎没有,而以少数仿明代器物为佳品。

9.清乾隆 青花胭脂红料双凤戏珠纹龙耳扁壶,拍卖成交价格:106,519,600元;尺寸:高48.9cm。壶唇口,短颈,颈、肩处饰对称夔龙耳,扁圆腹,椭圆形圈足。通体青花绘牡丹、莲花和芙蓉,再缀以胭脂红料花朵;口沿下绘如意云头纹一周;腹两侧胭脂红料绘双凤戏珠纹;足墙饰缠枝莲纹。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光绪时,制瓷业的复苏情况良好很多,有“回光返照”之感。光绪仿前代青花瓷的水平较高,所以整体的造型比较丰富,纹饰多彩,笔法细但拘谨。工艺上,其胎质坚密细白,但与清前期相比又松软一些。宣统时期的官窑瓷规整精致,又具现代气息,间或产少量仿前清青花瓷。虽然宣统制瓷业的时间非常短,但也算给清朝及中国古代官窑瓷器画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10.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纹贯耳瓶,拍卖成交价格:82,935,000元;尺寸:高59.2cm。

11.清乾隆 青花春耕图双福如意大抱月瓶,拍卖成交价格:56,718,200元;尺寸:高59cm。这件珍罕之作器身敦硕,釉下钴蓝画工娴熟,前后腹各饰一面大型圆形开光,内绘耕耘图,边框环饰规整的缠枝牡丹纹。颈侧对称置蝙蝠耳,衔一枝喻长生不老的灵芝,瓶颈前后亦各绘一只蝙蝠。

12.清晚期 青花八宝纹贯耳瓶,拍卖成交价格:275,000元;尺寸:高46cm。

13.清晚期 青花九桃子天球瓶,拍卖成交价格:清晚期 青花九桃子天球瓶元;尺寸:高60cm。直口,束长颈,斜肩,圆腹,卧圈足,器形高大丰满,极为规整。器身通体绘青花九桃纹,绘画自然写实,形象生动,青花发色深沉浓艳,釉汁清淡润泽,包浆自然。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从野蛮生长到精美绝伦,康熙青花到底经历了什么》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从野蛮生长到精美绝伦,康熙青花到底经历了什么》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美生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