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乾隆青花釉里瓷器鉴别 > 导航 >

乾隆 青花缠枝莲托八宝六方瓶

乾隆 青花缠枝莲托八宝六方瓶

乾隆青花釉里瓷器鉴别 四方瓶瓷器的鉴别方法 艺宝瓷砖

2020-12-07

乾隆青花釉里瓷器鉴别。

此种六方瓶、以及六方尊为乾隆朝创烧且独有的御窑青花品种。多成对陈设于宫殿之中,其庄重威严的气势,严谨而创新的工艺,展现出乾隆王朝的宫廷风貌。至今一件清宫旧藏之品仍陈设于故宫漱芳斋多宝阁之内。据《清档》记载,“乾隆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唐英将照样烧造得青花双耳六方瓶改款式耳子四件,并样一件送京呈进”,品种即为此类品种。

六方器形采用拼接法烧造,制作难度较大。本品呈六方形,撇口,长颈,颈部饰对称的双螭龙耳,折肩,圈足,造型庄重。通体青花装饰,满绘缠枝莲花卉八宝纹,口沿饰一周回纹及花卉纹,颈部饰海水纹,双螭耳亦绘花卉纹,腹部均绘缠枝花卉纹,以青花弦纹相隔,近足处绘花卉纹。

缠枝莲纹有名“万寿藤”,寓意吉祥喜庆,是以一种卷草演变而来,婀娜多姿,富有动感,优美生动。纹饰以植物的枝干或藤蔓作为骨架,相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浪式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如此循环往复,变化无穷,因其架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

八宝纹是佛教常用的象征吉祥的八件器物。分别是法轮,佛说大法圆转万劫不息之物;法螺,佛说具菩萨果妙音吉祥物;宝伞,佛说张弛自如曲覆众生之物;白盖,佛说遍覆三千净一切药之物;莲花,佛说出五浊世无所染着之物;宝瓶,佛说福智圆满具完无漏之物;金鱼,佛说坚固活泼鲜脱禳劫之物;盘长结,佛说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物。

整体纹饰层次清晰,青花发色标准,画工精细。乾隆时期官窑青花立器中有一些器物造型、规格相似,但纹饰的组合不同,此件八宝六方瓶以其别致的造型及流畅的纹饰,体现了乾隆时期高超的制瓷技艺。

乾隆 青花缠枝莲托八宝六方瓶 尺寸:

口径:20.5X19.1cm

高:57 cm

足径:21.5X21.3 cm

taoci52.com小编推荐

乾隆青花缠枝花卉纹八方绣墩


绣墩乃我国古代一种坐具,因座面常铺织绣坐垫而得名,又因造型似鼓,故又称“鼓墩”。其造型最早始现于唐代绘画资料中,其基本造型为圆形,腹部大,上下小,犹如立鼓,腹部多有开光以便挪移,是我国古代坐具中富有个性的坐具之一。

此绣墩呈六棱形,平顶,中有钱形镂空,绕以如意纹,其内为四朵缠枝莲花。弧腹,两端窄,中间略宽,上下两端分饰俯仰如意云头纹。整器体积适宜,胎质紧密,釉质温润如玉,青花发色明快,殊为难得。

器身绘缠枝莲纹,主体纹饰为缠枝莲纹,其布局疏密有致,活泼婉转,毫无拘泥拖沓之感,小而细碎的卷草纹,衬托于莲花与牡丹之间,其流转间精到的笔触与自然活泼的意蕴完美融合,配以柔和悦目的青色,可以使人深切感受到乾隆皇帝对于永宣青花艺术成就的欣赏与礼赞。绣墩上部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纹八方绣墩 尺寸:

口径:20.5X21.8cm

高:24.3 cm

足径:19.2X20.5 cm

洪武青花缠枝莲纹梅瓶


洪武一朝,因仰赖海外贸易进口之钴蓝料,受海禁影响,洪武瓷器釉里红多于青花。当时人们刻意追求一种青料发黑,可让画面像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这与传统青花料截然不同,乃是当朝意识形态使然和统治者喜好所致。

此时期之瓷胎,一般较为厚重,呈白色略带灰色;釉面肥丰腴,传世洪武瓷器之造型、风格均带有元代遗韵。元代梅瓶器身修长,比例均匀;洪武则宽肩细颈,腹颈较元代梅瓶丰满;元代梅瓶底足微微外撇,而洪武时期则渐收到底;圈足早期为平底,中后期则为宽足平底,此种圈足唯洪武一朝独有,此为洪武梅瓶之造型特征。

此梅瓶器型典雅、画工精美,纹饰层次分明舒朗,青花色泽沉静,青料聚集处有凝滞的黑斑。外壁通体青花装饰,口边自上而下绘如意云纹,双龙戏珠纹,缠枝莲纹、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团花纹,底部以仰莲纹为饰,主题突出,主次分明。

通体青花纹饰色度偏暗,图案虚实深浅分明,肩部以龙纹象征着皇权,彰显霸气。瓶体釉质肥润,瓷胎洁白,笔法流畅,充分反映了烧造者的独具匠心。

此器不仅是洪武时期的精品典范,且又符合现代人对艺术的审美观,时隔六百余年任然保存如此完好,将是人类永恒的艺术瑰宝。

洪武 青花缠枝莲纹梅瓶 尺寸:

口径:5.7cm

高:41.2cm

足径:12cm

乾隆粉彩缠枝莲福到贴金纹瓶


乾隆官窑瓷器造型的奇巧、纹饰的繁缛、制作工艺的复杂艰深,在我国陶瓷史上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那种繁而不乱、艳而不俗,奇巧而不怪诞、合乎法度的品味格调不仅让精美的瓷器熠熠生辉,在我看来更是为人处世的至高境界了。

《古铜器考》称赞乾隆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而那种华丽繁缛的风格,真可谓是空前绝后了。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本品秀美华贵,妍而不俗,气质非凡,周身以松石绿釉为色地,瓶肩两侧贴附夔龙双耳上顶冠盖,玲珑精巧,通体纹饰极为精细,敷色浓艳,构图紧密,布局精妙,线条端庄细腻,用料奢侈,格调高贵典雅。

瓶身腹部绘饰矾红祥蝠振翅,中间围绕缠枝莲宝相花纹,上部绘寿字三枚,构成福寿连年之意。寓意吉祥长寿,永无穷尽,延绵万年。通体所绘各式缠枝莲宝相花卉纹,婉转舒展,颇见柔美之姿。

此器分三段烧造硕大且挺拔,给人以气势如虹之感。上盖塑鎏金龙纹珠钮,尽显皇家至尊。夔龙双耳冠盖与珠钮相互呼应,和谐且唯美。它们相映成趣,结合起来一切又恰到好处,给人雍容华丽,相得益彰之感。

整器宏伟别致,繁缛多变,富丽堂皇。至上而下每层均施贴金工艺点缀,这些细节处处体现出皇家风范;从这些细节中可窥见乾隆盛世之雄浑气魄,彰显着皇家制瓷工艺的精湛严谨与富丽堂皇的宫廷气质。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大尊


青花瓷是在素瓷胎上以钴蓝为着色描绘纹饰,再敷以玻璃质透明釉经高温烧制而成,成品因花纹呈现青蓝色,故名“青花”,又因花纹与白地相间,亦称“白地蓝花”。这里向大家介绍的是一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大尊。

这件青花缠枝莲纹大尊高63.2厘米。分为三部分:喇叭形口、罐形腹和倒钵形底座,各部分单独分开烧制,最后连接而成。通体饰多层缠枝蕃莲、蔓草纹、蕉叶纹、忍冬纹、莲瓣纹、云雷纹等。腹体开光内以楷书撰写铭文,从铭文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款大尊是唐英监烧敬献给皇宫,用来在朝阳门外祭祀东岳大帝的供器,成套共有五件:香炉一、烛台二、花觚二,称之为五供,这件青花缠枝莲纹大尊烧制时间为乾隆六年。纵观此尊,器形雄硕,工艺水平高超,更为难得的是有绝对的纪年铭,是研究乾隆时期瓷器的标准器,也是研究当时著名的御用督陶官唐英督陶业绩的重要资料。

青花工艺是在瓷胎上单独用钴蓝料进行彩绘的器物,所见最早的是于江苏省扬州市观音阁出土的唐代白瓷蓝彩折枝牡丹如意纹碗残器,该器为河南省巩县窑的产品,故此可以说青花肇始于唐代,到明清两代青花瓷生产达到鼎盛。青花色调于青蓝中蕴含丰富的变化,浓淡散晕,青翠披离,如同水墨画的效果。青花瓷器不仅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世界陶瓷的发展也产生重大影响。

明代 青花缠枝莲纹杯


古朴的造型,秀丽的装饰

此杯为传世品,系一件明代景德镇窑烧制的著名青花酒杯,为永乐年间造。敞口,口沿外侈,深腹曲壁,下腹部微折,矮圈足。杯腹内外皆饰青花缠枝莲纹,口部饰朵梅纹,内底绘双狮戏球,球心篆书“永乐年制”题款。此杯制作精细规整,造型古朴敦厚,装饰构图匀称,画笔清秀流畅,色泽深翠凝重,是永乐年间压手杯之精品。

明代青花缠枝莲纹杯规格:高5.2厘米口径9.3厘米足径3.8厘米收藏地:北京故宫博物院

何为“压手杯”

明谷应泰《博物要览》说:“永乐年造压手杯,……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而这件青花缠枝莲纹酒杯,胎体稍显厚重,器形较小,将杯覆合于手中,大小恰好合掌心,并有凝重之感,这就是所谓的“压手杯”。

难得的制瓷图

在考古调查和发掘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不少制瓷的作坊和烧瓷的窑址,为研究古代瓷器的制作程序和烧造过程提供了重要资料。但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这些制瓷遗迹多残破不堪,很难从中看出当时制瓷作坊的全貌,虽有些晚期文献中轻描淡写地提到这方面的资料,但对于专门的陶瓷研究者来说,也是详备不足。幸运的是,在山西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嘉庆年间粉彩瓷瓶上,发现了详细的《制瓷图》,画面包括:采石,油泥,镟坯,吹釉,入窑,烧窑,彩器,烧炉等制瓷的几个重要步骤。图中人物众多,绘图施釉的画师们均着长袍大褂,有的头戴瓜皮礼帽,有的还戴着眼镜,地位明显高于短衣打扮、头挽发髻或戴幞头的杂工。画师们手拿之器,形体较小,如碗形,敞口,斜壁内收,矮圈足,当为盏。这个窑场可能是以烧制杯盏为主的专门窑场。

雍正粉彩描金缠枝莲纹开光花鸟图扁方瓶


雍正朝景德镇御窑厂在督陶官年希尧与唐英的督理下,工艺要求严格,“参古今之式,汇以新意,备储巧妙”,御用瓷器艺术与质量均达到历史最高峰。加之皇帝本人经常对瓷器的造型式样、图案纹饰、颜色搭配等品头论足,依照自己的审美标准一一指点,其时御窑瓷器所体现出的美学风范,深为后人景仰,本品即为一例。

瓶身呈扁方形,顺头而口微外撇,瓶腹中部饰凸弦线,边起棱角,呈「日」字形,底足黄釉底,稍外斜撇。全器蓝釉底;满绘五色缠枝莲纹,勾勒清晰分明,红花绿叶,配黄、蓝鸢尾,纹饰绚燦,精巧华美。

颈、腹之间对称塑描金蝠桃垂穗耳,寓意「福寿双全」,设计奇巧;描金垂穗悬于瓶身两边,益增华贵燦爛。瓶身前、后长方开光,围以描金缠枝花框,形似西洋镜框,倍添富丽堂皇,前绘锦鸡一双,棲于秀石之上,背植翠竹一枝,其中牡丹、洋菊竞茂,正是锦绣河山,富贵荣华,安居乐业,平安是福。

背则绘绶带鸟一对,梅梢相依,后有节竹,又有玫瑰数株于其下,一派鹣鲽情深,白发齐眉,延年益寿,高贵典雅,节节高升之态。头部亦前后花框开光,一绘洋菊,一绘荷塘,轻盈飘逸,妙趣天成,全器绘画细腻,当出自名家之手。瓶口、里及底均施绿松石釉,全器设色绚美,与晶莹润白之开光胎体,互为影映,相得益彰,纹饰则繁缛金燦,与绘画之清秀明绮,互不跨涉,妍丽明快,艳而不俗。

雍正 粉彩描金缠枝莲纹开光花鸟图扁方瓶 尺寸:

口径:13.6 X10.6cm

高:32.9 cm

足径:15.5 X10.4 cm

康熙青花缠枝莲将军罐


无论是多大的行家,学习瓷器都有一个开始的阶段,学瓷从青花开始,是绝大多数学瓷者的第一步,而认识康熙青花,则是掌握了青花的重要分水岭。比康熙青花粗犷的,大约就是明代;比康熙青花细腻的,大约就是清代;而那集洒脱与青翠的美丽则独属于康熙本朝,它独领风骚、艳压群芳,是青花发展史上的标杆。

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件康熙青花缠枝莲纹将军罐,器物高33cm,无盖,直颈,溜肩,鼓腹,收腰,腰部曲线玲珑,撇足,二层台底。底部绘制双栏圈。器物颈部以如意纹作为边饰一周,器身满绘缠枝莲纹,绘画粗枝大叶,满布器身,十分大气。

青花将军罐始于晚明,而在康熙一朝最为流行,有青花、五彩及单色釉品种。将军罐因形似一个顶盔贯甲的将军而得名,可惜此件盖子遗失。对于将军罐而言,十罐九缺盖实为常态。此件将军罐曲线玲珑有力,充满弹性。清代瓷器至康熙时期开始,十分注意修胎。明代瓷器的罐体常见上下两部分的接胎痕,故而器型轮廓难以光润、柔滑。而康熙瓷器内、外皆修胎精细,官窑、民窑的制瓷工艺都较前朝有较大飞跃,制瓷在康熙一朝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标准化的产业,康熙朝瓷器的质量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康熙一朝的器型挺拔有力,有赖于极为细腻的胎土。康熙朝使用的瓷石与高岭土较前朝并无明显区别,但是康熙朝改进了对瓷土的加工工艺,对瓷石的碾磨、淘洗、陈腐工艺分为了二十多道工序,大量的人力融入瓷土之中,只为其成为更宜陶的原料。

康熙一朝的青花料使用的是浙料,由于将对青花钴料的加工方法由水沉法改为煅烧法,青花颜色更为青翠,达到了墨分五色的境界,青花颜色可以分为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这使得青花绘画就如同一幅水墨画,极具中国绘画之风。此件青花罐发色鲜丽、绘工熟练,才有了双勾填色的绘画技法,其中,在青花分水填色的部位留有一层一层的好似水渍的痕迹,这痕迹被称为“水印指捺痕”,这是鉴定康熙时期瓷器的重要依据。

器物胫部外撇,足部不是圈足,而是二层台底,即在底部形成一个承台,圈足略略收缩一圈在承台之下。虽然看似和圈足在工艺上讲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这一个小小的改变像是给罐子穿上了高跟鞋,使整件器物的身材便一下子挺拔了起来,形成了婀娜多姿的体态。

宣德青花缠枝莲纹盘


永宣时期青花瓷器基本摆脱了洪武青花瓷器从元向明过渡时期的特点,形成了自身清新隽秀的风格,集古今之菁华,融中外之风格,隽品迭出,尤为精绝,为有明一代官窑瓷器艺术之典范。

其中青花一项,色泽深翠,式样精妙,明代文人品评甚高,谓之“发古未有之名品”、“其价几与宋器埒矣”,备受后世推崇。清人蓝浦于《景德镇陶录》中赞曰,“永宣窑……土埴细,质尚厚,青花深翠,式样精妙,若后来仿制者殊差”。

青花盘为明永乐官窑的经典品种,其造型丰富,纹饰多样,胎釉精细,色泽深翠,产品远播海内外,影响深远。此盘以缠枝莲纹为主要纹饰,构图疏朗大方,多出几分文人气息。盘外壁内壁均绘缠枝莲纹图案,盘心绘宝相花一朵,绘画婉转流畅,釉色肥莹,胎体光润,青花又有大量晕散,苏麻离青氧化铁之锡光几乎凡深处皆有,呈色极富层次,铁锈斑深入胎骨,为宣德青花作品典范之作。

宣德 青花缠枝莲纹盘 尺寸:

口径:8.2cm

高:3.9cm

足径:2cm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乾隆 青花缠枝莲托八宝六方瓶》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乾隆 青花缠枝莲托八宝六方瓶》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乾隆青花釉里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