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壶 > 导航 >

紫砂:老壶价格难胜新壶?

紫砂:老壶价格难胜新壶?

古代瓷器壶 古代瓷器毒酒子母壶 古代龙柄瓷器鸡头壶

2020-12-10

古代瓷器壶。

而在同场拍卖中,主推拍品——清乾隆时期御制紫泥绘贴泥荷塘如意诗文壶,是以清代已趋成熟的泥浆堆绘工艺制成,集诗书画印于一壶,为龚心钊旧藏,该件作品估价450万港元至550万港元,最终成交价为664万港元。此外,清代制壶大家杨葆年款紫泥铺砂钟鼓形壶为宋芝芹旧藏,成交价为484万港元;清道光紫泥吉安款行有恒堂平盖莲子壶以484万港元成交,而玉成窑王东石款段泥刻诗文扁石壶则以412万港元成交。

在其他几家拍卖公司的紫砂专场拍卖上,也能看到类似的行情——老壶价格与成交率反不如近现代紫砂。比如,在北京保利“中国高端工艺品——紫砂壶”专场中,清乾隆御制描金紫砂山水诗文茶具成交价为402.5万元,清代陈曼生、杨彭年合作的延年壶成交价仅为287.5万元。在“一丈房——海外淘砂”专场中,清康熙陈鸣远制廉斋铭乌泥束腰壶以989万元成交,创艺术家个人作品最高成交纪录,但整个专场23件作品流拍率异常高,仅有11件成交,成交率不及50%。

与此相比较,虽然当代紫砂今年的行情并不好,市场处于理性回调的状态;但当代紫砂工艺师的作品还是再创新高。12月7日,何道洪的歪嘴梅桩套壶在北京翰海拍卖中,估价300万元至350万元,最终以1265万元成交,不仅刷新个人作品成交记录,也创下当代紫砂拍卖新纪录。

被誉为现代“壶艺泰斗”的顾景舟最推崇清代制壶名家邵大亨,曾在他的自传中评价邵大亨“堪称集砂艺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然而,在市场上,邵大亨单件作品最高成交价为481.6万元,而顾景舟的一套提璧组壶最高成交价已高达1782.5万元,两者价格悬殊近4倍。

老紫砂市场为何难有大作为

在业内行家看来,短期之内,老紫砂市场仍旧难有大作为。

紫砂研究专家张明强总结了老壶价格难以提升的几点原因:首先,从艺术价值而言,除时大彬、陈鸣远这类具有标杆性、创造性的明清制壶大师的作品外,老紫砂壶大多按照日用器制作,只是当时的一门手艺,从原料到成型的制作程度而言,没有什么讲究,更不会像现在这样精雕细琢,早期紫砂壶在文化性、艺术性上的积淀甚至不及现当代,这是客观的原因。

“另一个原因在于保存完整、流传有序的老紫砂屈指可数。和瓷器收藏一样,只要有残或者瑕疵,价值就大打折扣,除了出土紫砂器外,保存完整、流传有序的紫砂老壶非常少。”张明强表示,由于日常损耗,以及战争等人为破坏等原因,完好的老紫砂非常少。明清两代的紫砂壶存世量少,即使在各大博物馆也不多见。据统计,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两代紫砂壶总数不过400多件,而明代紫砂壶存世仅有50多件。“缺乏流通的量,这也是老紫砂壶难在市场上形成气候的重要原因。”

此外,从诞生之日起,各代紫砂壶都有很多仿制品,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特别是民国年间,宜兴紫砂制壶高手被请至上海,根据名家收藏的旧器实物,精心仿制历代名家作品,市场上出现大量的仿制款,仿品制作精良,很难辨别真伪。不仅有历代遗存的仿古壶,现在更有仿古作假的专业人员,市场上也充斥为数不少的仿古老壶。因此,业内甚至有人表示,90%的紫砂老壶都是年代不远的仿品。

“而且,老壶鉴定也没有一个权威、认证的标准,大部分是根据买家的经验鉴定,鉴赏要求高,收藏门槛比较高,也是市场难有大起色的原因。”紫砂真伪鉴定的难度远大于瓷器,真伪之间,价值有天壤之别,这也是紫砂器收藏、投资最大的难点。张明强说:“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系统的研究和专著论述仿制紫砂器。”

香港邦瀚斯中国古董艺术专家王晰博表示:“紫砂进入拍卖场时间不长,买家对老壶的鉴别、鉴赏能力有限,相比而言,当代紫砂工艺师的作品更容易辨别真伪。大家对现当代紫砂壶市场更加重视,所以价格能超过老壶。另外,老壶的藏家属于凤毛麟角,尤其是现阶段,国内收藏者还没有认识到这些老壶的价值。看不懂、不敢买。”正因为如此,即便有的老壶品相很好,但如果没有清晰可靠的流传来源,藏家鲜少出手。

老壶真的卖不过新壶?

业界人士一直呼吁:老壶价值被严重低估,明清各时代紫砂高手优秀作品,目前仍处于价格洼地。王晰博认为,老紫砂的文化含量是最大的,具有历史、文化、科技与工艺多重价值。在张明强看来,老紫砂具有不可再生性,更具有历史和文化性,在紫砂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公认的老紫砂精品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都没有体现出来,未来具有相当可观的升值潜力。

显然,老紫砂收藏者必须具备相当的财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具备非凡的眼力和收藏的长远眼光。

上海藏家许四海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执着地收藏老壶,在他看来,玩壶最高境界就是老壶,拼的是眼力。许四海收藏了1200多把紫砂老壶,其中包括被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视为“壶王”的邵大亨制作的掇只壶,现藏于“四海壶具博物馆”,这把大亨壶体型硕大,容量达2000毫升。现在市场上的估价达上亿元,而许四海在90年代购买这把壶时,只花了近3万元。

实际上,随着紫砂收藏的持续升温,老紫砂壶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逐渐被发掘,老壶行情也在逐步回暖。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嘉德四季拍卖第36期“掌玩心悦”专场中,清雍正至乾隆时期杨季初款段泥泥绘山水纹笔筒估价在60万元至90万元之间,最终以316.2万元成交。而在今年春拍期间,杨季初制月下包装独酌园紫砂笔筒在北京保利“燕闲清赏——翦淞阁文房古器录”专场中就曾以586.5万元的高价成交。在北京匡时秋拍紫砂壶拍卖会上,杨彭年的一把扁壶拍到了264.5万元,再为古代紫砂行情添了一抹亮色。

而在收藏方面,具有清晰来源和名家收藏的紫砂壶明显深受市场认可。例如,“八壶精舍”主人、画家唐云收藏的老壶都来源有序,深受藏家追捧。2011年,香港邦瀚斯的“好善簃珍藏宜兴紫砂”专场也受到藏家关注,100件作品成交86件。其中,清乾隆段泥彩绘“杨季初”篆印山水人物纹笔筒以386万港元成交,清雍正紫泥泥绘策杖行旅圆形砚以842万港元成交,清代陈鸣远款紫泥方壶以434万港元成交。

由此可见,并非老壶价格真不如新壶,而是限于当前收藏市场对老壶价值的认可局限,老壶价格没有体现出来。业内行家表示,在拍卖会上,只要具备高人一筹的眼力,现在正是老紫砂“捡漏”的机会。对于那些历史上已有定位的孤品或精品老壶,因其稀缺性和艺术性,定价权取决于持有者,市场并不缺钱,缺的是流传有序、品相完好的精品。随着懂紫砂壶的人越来越多,藏壶的人也会越来越理智,大家在选择紫砂壶的时候会更趋向于好的东西,老壶的价值迟早会被藏家认可。

截止日期:2013年12月18日(制表:李冉)

明清时期主要紫砂大师最高成交价一览

年代作者作品名称成交价(元)拍卖公司拍卖时间

明陈用卿美人肩壶212.8万北京保利2010-08-02

明徐友泉梨皮仿古虎金亨紫砂壶69万上海大众2011-08-25

明末清初时大彬圈扭壶1344万西泠拍卖2010-12-14

明末清初李仲芳圆扭壶29.9万北京保利2011-06-07

清早惠孟臣“辛卯仲冬日惠孟臣”款朱泥扁圆壶34.5万中国嘉德2013-11-20

清康熙陈鸣远廉斋铭乌泥束腰壶989万北京保利2013-12-04

清嘉庆杨彭年合欢提梁壶(子繁铭)552万上海工美2011-06-26

清中朱石梅六逸尊兄“石鼓”锡包紫砂胎28.75万北京保利2013-12-04

清道光邵大亨制紫泥大德钟壶481.6万中国嘉德2010-11-21

清末杨季初月下包装独酌园紫砂笔筒586.5万北京保利2013-06-04

清末黄玉麟鱼化龙161万长风拍卖2011-11-24

(来源:中国文化报)

taoci52.com延伸阅读

紫砂大师顾景舟谈紫砂老壶的鉴别与收藏


老紫砂壶是附有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的茶壶,为全手工制作,更具工艺性,从年代上划分,我们以民国以前的出品作为一个阶段标识。

紫砂壶的断代和辨识,比起书画、瓷器等文物,要复杂一些。这主要是因为紫砂陶的时代风格和艺术特征区别不明显。

明代的紫砂壶,至清初已极为珍贵,现今广为人知的可靠“明壶”,基本上都是墓葬出土的紫砂壶,如吴经墓葬。从典籍记载及其实物来看,这些作品作品的造型大气、沉稳,但用泥不够纯净,工艺水准也不如清代精细、严整。

已故大师顾景舟,对19世纪中叶以后以及至20世纪初期的仿古作古问题,有独特的发现和感受,现兹录如下,有助于紫砂壶收藏者对老壶、古壶的辨识:“凡是意仿明代紫砂名家类型的壶,无论在技艺上、泥色上都是远远超过历史原作,因为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事物是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更是长足地提高着,所以仿模制品与明代传器相比比较,都显示出后世模仿品的优越水平。至于清初延至中期的几位杰出大家,如陈鸣远、圣思、邵大 亨等的旷世佳作,不管复制者技巧多么精工,总觉得在神韵上有所不逮。但这类作品流传至今日,一旦偶为好事者所获得,当然还是很有赏玩珍藏价值的。它应当区别于现代的假冒伪造的赝品,亦更异于近年出现的借图谱伪造再仿的技低质劣产品的假中之假,用以自欺欺人,好事者诚然不可不千虑慎辨,以免受骗上当。”

紫砂茗壶收藏正热


自2010年紫砂壶大师顾景舟与吴湖帆合作的石瓢壶以1232万元高价创下世界纪录之后,今年又有几件顾景舟紫砂壶作品拍出千万元的天价,带动其他的紫砂壶名家作品也水涨船高。据了解,从2000年以来,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玩壶赏壶的队伍不断扩大,而这又反过来促进了紫砂艺人队伍的扩大。所以,近日第八届中国十大紫砂茗壶展评的消息一经传播,已在紫砂壶的原产地江苏宜兴引起了巨大反响。

日前,在宜兴丁山的中国第八届十大紫砂茗壶展评启动仪式上,原故宫主管业务的副院长、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主席肖燕翼说:到了2013年,十大紫砂茗壶展评满十届,欢迎鸿运斋携100把当代紫砂茗壶入故宫。而故宫也将拿出100把历代紫砂茗壶,与此对展,然后择优入藏。紫禁城自1420年建成至今的591年间,共收藏历代瓷器9000多种,30余万件,而紫砂类的壶、罐、盆、砚台、瓶、雕塑等不满十种,且还不到千件。所以这就为中国十大紫砂茗壶入藏故宫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紫砂石瓢壶鉴藏


石瓢壶

徐秀棠大师在《紫砂入门十讲》中说:“紫砂泥无真假之分,只有好坏之别。”紫砂壶的魅力在于,除了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赋予其实用与陈设双重之功用外,还因为文人的参与而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优良载体。所以能够直逼艺术殿堂,达到“集造型之美于一体,减之一毫则太瘦,增之一毫则太腴”的境界。

前不久,笔者随友人闲逛陶都陶瓷城,在容宝斋内认识了潘洪庆先生。老潘自幼生长在宜兴丁蜀南街,与多位陶艺大师比邻而居。计划经济时代,在国字号的紫砂工艺厂泥料车间里多年为制壶做“前道”,除了对紫砂泥有深刻的理解,与大师们朝夕相处间,也耳濡目染了许多制壶诀窍。一俟市场开放,紫砂勃兴,老潘自然轻车熟路,得风气之先。经过这些年的摸索、琢磨,潘洪庆的窑变风格也深受一些藏家的喜爱,周边聚了些粉丝。

石瓢壶是老潘的最爱。它是紫砂壶的一个经典款式,其身梯形、底置三足、壶盖桥钮是固定的要素。它的壶口为阔口,压盖设计既合手指捏提,又便于清理茶渣。壶身上小下大有些夸张,却使重心下移摆置稳当。据说石瓢是陈曼生的发明。顾景舟认为“石瓢”的意思取自“弱水三千,仅饮一瓢”之诗句。石瓢壶整体上刚柔相济,含蓄与豪放兼而有之。此壶看似简单,其实是最难处理的壶型之一。主人图解它的石瓢壶:这壶鋬是一根小泥棍弯曲后黏上壶身的,两相比较,线条就有了差别。再观壶嘴与壶身相接的角度,以及“的子”那个特殊的凹坑。这些细部比较下来,作品的趣味马上就有答案了。

对“美”有时很难有统一标准,但从这把石瓢壶中,我感受到了什么叫“素面素心”。而要获得品鉴的经验,前提只能是多看名家名作。

清末民初新粉彩方形提梁壶


这把清末民初新粉彩方形提梁壶,通高14、宽9厘米,凹棱角。壶盖为子母口,一侧有弯流,黄铜双提梁。壶腹一面绘太师少保图(图1);一侧绘仕女读书教子图(图2);前面(有流一面)墨笔行书:“太师少保 丁未仲秋月”(图3);后面墨书草体:“供乃华第,得恨美人头,包古人书,戊午夏秉钧作。”(图4)壶肩墨书:“大吉祥”“白方鼎”。盖面桃形钮,一边墨书:“吉祥永用”。壶底施满釉,中心有“大清同治年制”红印篆书寄托款(图5)。这是清末民初时期日用瓷茶壶的典型器物,产自景德镇,虽然算不上精品,却是大众普遍喜欢的器型和纹饰,收藏欣赏价值不言而喻。

瓷器常见的狮纹,狮子有瑞兽之誉,在中国的文化中,有“龙生九子,狮居第五”的传说。一大狮子一小狮子,谐称“太师少师”或“太师少保”。太师和少师,均为古代官名。古三公中位最尊者为“太师”。少师、少傅、少保合称“三少”。以“狮”“师”同音,以“太师少师”为高位的象征,而借音借意以狮为师是官运亨通的意思。此壶所绘太师少保纹饰,也多用在梅瓶、帽筒、盖儿碗、大盘等瓷器上,除了大红颜色的喜气,也给人富贵吉祥的心理暗示。此纹饰看起来简单,画起来并不容易,大面积的红色,只需寥寥数笔,就能传达狮子的神韵。民国时期,也有不少此纹饰,但已经不见大狮子威武、鲜活,小狮子灵动、俏皮的气度,绘画呆板,背书潦草,设色灰暗,鲜见用心之作。

秉钧,即颜秉钧,是民国时期的名家(生平不详),所画人物非常古雅。包古人,生平不详。该提梁壶胎釉细腻,用彩艳丽,人物表情惟妙惟肖,彰显匠人精湛技艺。

釉上五彩,粉彩是釉上彩。釉上釉下混合彩是先烧成釉下彩(即在瓷胎上直接绘画图案,罩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主要是青花),然后再在适当的部位涂绘釉上彩,入炉低温二次烧成。青花矾红彩,斗彩、青花五彩都属于釉上釉下混合彩。最终形成青花类、色釉瓷类、彩瓷类三大系列。彩料品种多,色调丰富,纹样稍凸出,操作较釉下彩简便。但画面光亮度较差,长久使用后易磨损变色,受酸性食物侵蚀会溶出铅、镉等毒性元素。主要品种有五彩、粉彩、新彩、珐琅彩、墨彩、描金等。这把提梁方壶,题字中有“丁未”(即光绪三十三年,1907)、“戊午”(即民国七年,1918)两个不同的年代,间隔11年,很可能是在两次烧造中造成的。

紫砂壶:却月学士壶


壶身铭文:月盈则亏 置之座隅 以我为规 曼生铭

却月典故:酷爱紫砂壶的陈曼生乃文人才子,自古文人多风流,身居地方官,无奈风月,遂寄情于古典文学,尤好两情相悦之典故,为官二年,十五之夜,闲暇之余,夜读《水浒》,不禁为师师与燕青之情所动,唏嘘间,挥毫留师师赠燕青之古诗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默诵数遍,有如身临其境,不禁黯然伤神。临窗抬头,满月如轮,挂于天际,浮想联翩,遂手绘一满月壶,观之却竖置不能立,横置不优雅,乃弃之。再看诗词,“月有阴晴圆缺”何不取月缺之式,以求残缺之美?曼生去满月之角而成却月壶式。为壶?为师师?不得而知,而又一经典紫砂壶式,却已然成形。

曼生虽有感而发得此却月壶式,却是他长期寄情于壶,融情于壶的体现,或许,也正是有了却月,今人所读到的曼公行文似乎皆缺少下句,文犹未完,意犹未尽,留与世人无限遐想空间,或许他也在等待知音的到来,此也应了凡事满则亏,盈则溢之阴阳天机,世人若执却月能以曼公“置之座隅,以我为规”而行为,或许就是曼公最大的欣慰了吧!

此壶为曼生珍爱,寓意天人合一,阴阳调合,告之世人凡事过犹不及,居安思危,才能宠辱不惊;谨慎行事,才能平安度世。情之深,意之切,融之入壶。以壶寄情,可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珍惜拥有,憧憬明天,或曰:爱我所爱,情我所情,无悔无怨。此壶为弦月状,有飘逸之风,胸无芥蒂,意趣清远者方能为之。此壶现由中国新文人紫砂学术流派出品。

紫砂茗壶有望被故宫收藏


据报道,始于2003年的中国十大紫砂茗壶展评,至2010年已连续评出70把中国十大紫砂茗壶,2011年评选近日即将拉开帷幕。到2013年,展评将评出100把优秀作品,计划与100把故宫历代紫砂茗壶“对展”,并有望入藏故宫。

展评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收藏杂志主办,至今已有江苏、浙江、上海1300余名工艺师参展。9位评委中,5位来自北京故宫,他们从博物馆学角度出发,重视创意和各种新工艺、新材质的使用。获奖作品“国粹壶”系为文博大家朱家溍这位京剧票友特制。壶的造型为一把展开的扇子,正面镶紫檀木嵌京剧脸谱瓷片,背面镶紫檀木刻朱家溍书法作品。把珍贵的紫檀木和瓷片镶在壶上,在紫砂壶600余年历史上还是首次出现。专家们认为这些作品将来可丰富故宫的院藏文物。

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认为,回顾中国紫砂壶历史,唯有创新才是推动这一艺术进步的源泉。获奖作品“合璧壶(富春山居图)”(见图)巧妙地把一把圆壶分成两把半圆壶,一半刻画大陆的《剩山图》,另一半刻画台湾的《无用师卷》,两个半圆壶合璧成一把圆壶。壶的提梁采用竹藤与白玉,壶盖镶碧玉,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壶会友”的茶道精神。

承办这一赛事的鸿运斋艺术主创黄栋华透露,紫砂壶制器型突破以往的方、圆样式,向太极、扇形、塔型等拓展,加入竹丝、红木、瓷片等辅材,都是深受市场追捧的创新。以紫砂珐琅彩18罗汉系列壶为例,自2009年问世已两年,虽然“出壶”速度比预计的三年要慢,到今天也就出了9款,但收藏罗汉系列壶的藏友遍布全国。珐琅彩历代用于官窑瓷器,出现在紫砂壶上还是第一次。故宫专家统计,从康熙执政期第一款紫砂珐琅彩壶问世至今数百年,紫砂珐琅彩壶存量不会超出100件(官窑壶)。将当代工美大师创制的故宫80周年纪念壶、仿雍正棱花壶、紫砂镂雕开光花鸟壶,以及18罗汉壶系列统计其内,也没有超出1000把。

紫砂“回流壶”成市场的新宠


目前,紫砂“回流壶”正在成为河北紫砂壶收藏市场的新宠。

曾经销往港台地区,如今又回归内地的紫砂壶称作“回流壶”。“回流壶”是艺术品市场发展冷热不均的结果。上世纪80年代,宝岛台湾收藏家在内地大量收购紫砂壶,造成紫砂壶价格大幅上涨,亚洲金融风暴后,很多紫砂投资者被套牢,港台紫砂市场进入封冻期。近几年,随着紫砂收藏热潮的涌起,这些曾经的精品在逐渐回流内地,业内称之为“回流壶”。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掀起“紫砂收藏热”,这一时期的紫砂壶名人名作对台湾紫砂文化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其中,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舟山和被誉为“双子星座”的徐汉棠、徐秀棠兄弟的作品,不但促进了内地和台湾民间收藏与交流活动的开展,也进一步推动了紫砂文化在台湾的发展。

据业内人士分析,近几年,紫砂市场逐步升温,紫砂“回流壶”价值凸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方面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艺术品的投资和收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是社会品茶之风愈来愈浓,从一定程度上带动并促进了紫砂文化的发展。三是经过多年的调整,紫砂市场也开始渐渐走出低谷,逐步趋于理性。这期间,经过市场洗礼的“回流壶”正在受到越来越多收藏爱好者的关注。

据了解,紫砂“回流壶”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创作环境,具备极高的收藏价值。由最初收藏家直接的个别交易到现在形成专门壶店批量流通,“回流壶”市场逐渐正规化。在谈及“回流壶”的收藏价值时,收藏爱好者赵先生说,“回流壶”与现代壶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回流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孤品”、精品;它们都是通过市场反复筛选后辗转流回内地市场的,不是大师级的作品就是实力派工艺师的作品;况且,上世纪80年代的泥料和制作工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艺术风格。

赵先生说,大部分的“回流壶”因为在当时买时就价格不菲,再重归市场时一般都会高于新壶的市场行情,因此“回流壶”比现代壶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同时,由于时间和路途的辗转大部分“回流壶”的证书都已遗失,所以买“回流壶”的大多是行内有实力的紫砂藏家。

河北省民间收藏协会有关专家表示,这几年,随着紫砂市场的理性回归并逐步升温,紫砂壶正在迎来一个收藏高峰。从总体上判断,紫砂“回流壶”藏品的市场价格目前仍处于相对比较低的价位,正是逢低吸纳的时机。

不过专家也提醒,普通收藏爱好者若想涉猎紫砂“回流壶”,首先要多学习了解紫砂壶基本常识,全方位了解紫砂壶市场;其次,在选购紫砂“回流壶”时一定要有业内人士陪同,以免误买仿品。

收藏紫砂壶价格别超两千,专家养壶贴士


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周德田收藏紫砂壶近20年,经历了从初级收藏者到高级收藏者的每一个阶段。他认为市场上有太多误导的信息,令收藏者无所适从。他建议普通收藏者不要奔名头而收藏,可以关注当代中级职称中工艺好的作者,收藏价格2000元左右的紫砂壶。

民国以前的壶砂质最好

在20年前,周德田开始对紫砂壶感兴趣。一开始他在琉璃厂看到了一把老壶,从600元的开价砍到180元;虽然当时的月工资不过几十元,但他还是一口气买下。可是,一位台湾商人看了一眼就说“基本不对”。原来,这把“老壶”连壶盖底部都积满茶垢,但只有喝惯茶的人才知道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可判断其为做旧。

虽然吃了一堑,周德田却反而被挑起收藏紫砂壶的兴趣。于是,他开始冲着名家的名头进行收藏。然而,当投入大量资金在名家作品后,他才逐渐体会到,职称与作品水平不一定符合。

20年的收藏令周德田看到了紫砂壶市场的虚虚实实,也看懂了很多陷阱。其一,目前市场上炒作成分太大,一部分号称卖出天价的新壶并未有历史价值,只靠做秀,名不符实;其二,拍卖会上的老壶以假为多,市场中又缺乏可信的权威鉴定者,导致收藏者不敢轻易下手,老壶的成交不如新壶;其三,近几年市场中流行艺人做壶、画家加画、雕刻家加雕刻,一把紫砂壶通常集多人之力,周德田认为作者应该集多种工艺于一体,随意附加不能使壶、艺相融。

虽然近几年行内传言“再过200年也挖不尽宜兴的紫砂”,但周德田认为“此砂已不是彼砂”;民国以前的壶艺未必最佳,但砂质最好,因此他相信当时制作的紫砂壶具备更高的收藏价值。

周德田也认为当代中青年艺人中有一些功底不错、缺乏包装的能人,相对来说其作品更具备收藏价值。他建议普通收藏者可以三个标准对作者进行选择:一是具备中级职称,二是工艺水平高,三是价格不要高于2000元。

周德田养壶贴士

茶垢在壶上形成的紫檀色包浆才是古朴之光。

有的收藏者喜欢把壶往脸上蹭,以为可吸收人的油气;也有人在壶内长久存茶渣直至发霉,这些做法都会破坏紫砂壶。

要让壶吸收人气必须在壶仍烫时捧在手上慢慢摩擦,令血气与壶“天人合一”。

买老壶后,要彻底清洗内外,因为旧时的人不一定就会养壶。

一把壶只能喝一种茶;不是每一种茶都适合紫砂壶,如龙井茶就不适合用紫砂壶。

要适当让壶休息,不要无间歇使用同一把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