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陶瓷文化 > 导航 >

奥古斯都收藏瓷器见证中西文化交流

奥古斯都收藏瓷器见证中西文化交流

陶瓷文化 古代瓷器收藏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2020-12-10

【www.taoci52.com - 陶瓷文化】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大批欧洲商人、传教士赴华经商和访问,启蒙艺术的思潮也随之涌入中国,对清朝初期的绘画及工艺美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为中国瓷器提供了全新的创作视角与表现方式。”日前,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黄忠杰所做的《关于西方启蒙运动与中国古陶瓷艺术关系》讲座吸引了许多陶瓷爱好者。

黄忠杰以启蒙运动时期最为著名的东方艺术收藏家“奥古斯都一世”收藏的中国外销瓷为切入点展开研究,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启蒙运动的相互关系。

黄忠杰介绍说,奥古斯都一世(1670-1733年)曾于1697年至1706年及1709年至1733年出任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一世给后世留下的印象,并不仅仅是一个失败的军阀和只知旅行的国王,而更多是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艺术推动者之一,一个东方瓷器艺术的酷爱者,一个狂热的艺术收藏家,欧洲盛大庆典的创造者,天才的建筑督导者和富于幻想的博物馆创始人。时至今日,在奥古斯都一世的行宫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尔宫,仍保存着他举世瞩目的文艺复兴艺术收藏。“奥古斯都一世对中国的陶瓷艺术更是情有独钟,他一生耗费巨资收藏的中国明朝晚期至清朝初期的外销瓷器曾达到1.2万多件,成为当时欧洲贵族收藏东方艺术的一个成功典范。”

奥古斯都一世留给后世的财富除了价值连城的绘画、瓷器和珠宝之外,一份制定于1721至1727年的皇家收藏清单也成为茨温格尔宫的稀世珍宝,而这份清单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外销陶瓷史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

◆启蒙主义对中国工匠创作的影响

“今天,当我们查阅清宫旧档,几乎看不到欧洲启蒙运动的任何影子。地球另外一端所发生的惊天动地的改革运动,似乎与清朝政府毫无相干。即便当时中国宫廷和沿海地区有不少德国和法国传教士,但由于启蒙运动本身是否定教会的,所以传教士也不愿向中国人传达启蒙主义的任何信息。”黄忠杰说,欧洲“启蒙主义”思想的传播与东渐并没有因为传教士的阻挠而停止脚步。17世纪晚期的中国,一股从西方传来的自由主义思潮早已悄然传开。康熙时期,中西方海上贸易日益频繁,大量欧洲商人涌入中国订购瓷器和丝绸制品,他们不仅带来各式各样的铜版画蓝本,还提供了西方画家绘制的画稿与设计图样。出于对于异国情调的猎奇心理,大量中国工匠对欧洲人的生活展开了大胆幻想和自由臆造。这一点,从奥古斯都一世收藏的清朝初期的德化白瓷中就能体会到。

“骑士风范”是奥古斯都收藏的德化窑外销瓷器中独具特色的一个门类,此类题材的瓷塑在茨温格尔宫相当多,尺寸不同,形态各异,别有风趣。“马背上的荷兰人”,高16.6㎝,注浆成型,通体施白釉。塑造一荷兰绅士骑马行进的瞬间形象。男子身材魁梧,穿着呢子缝制的大袖长外套,围上系一细腰带,穗子长至膝盖,脚穿长筒靴。虽是深目高鼻,若有所思,却性情温和,落落大方。左手似有所握,右手则张开,似乎拿着一份公文。虽无浓墨重彩,却把异乡人刻绘得惟妙惟肖。

◆中国外销瓷见证中西文化艺术交流

“自然”是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欧洲哲学和美学的关键概念,是人类作出积极定义的中心内容。哲学家雅克·卢梭提出“城市是人类的坟墓”,城市提供了沙龙、宫殿、博物馆和公共空间,但是城市却无法取代自然界这一给予知识和幸福的源泉。哲学家要求人们离开封闭的空间,走出家门,去感受外部的自然世界,去探索自然的奥妙,同时也要挖掘属于内心的那份自然。

黄忠杰告诉记者,在茨温格尔宫博物馆中有一类瓷塑叫“狩猎的欧洲人”,它是康熙时期典型的中国外销瓷题材之一。作品“狩猎的欧洲人”,刻画了一组野外打猎活动的生动场面:一群手持老式霰弹枪的洋人行走于山林间,领队骑着马,手腕上停着一只鹰,处于最显眼的位置;领队背后站着一名随从,手里拿着一面小燕尾旗;三只一组的猎狗列阵,有的不时回头观望,被猎的对象主要是野兔和牡鹿等;而在岩崖上有一座普通的神龛,瓷塑的前方则有中国式的拱桥和亭台楼阁。这类瓷塑在奥古斯都的收藏中共有20多件,欧洲各大博物馆或私人也都有收藏,虽然各个场面不尽相同,但却是18世纪欧洲贵族娱乐生活的真实写照。

奥古斯都一世的中国瓷器收藏中还有不少关于梅花的题材,诸如梅花杯、梅花酒壶和梅花底座等。从艺术效果来看,17世纪早期,德化工匠常将梅花塑造为含苞欲放的状态,以半立体浮雕的方式堆贴于器物的表面,显出呼之欲出的生动效果。17世纪中晚期,这类梅花题材的装饰开始有了变化,出现了盛开的一剪梅,梅花瓣的棱线逐渐丰富,瓣面的起伏凹凸也有了不同式样,甚至出现了半球体的花瓣和内凹形花瓣,而且花蕊的表现越来越突出,花朵数量增加到五朵,枝干从单枝发展到两枝,并巧妙地转化为酒杯底座。18世纪以后,受西方风景写生油画的影响,德化的梅花题材瓷塑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从这些不同种类的中国外销陶瓷可以看出,在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物质富饶、文化昌盛,给了欧洲人很大启发,也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和目标。而启蒙运动思想家也在中国看到了一个理性、和谐的世界。”黄忠杰说,与此同时,中国的文人和艺匠也从欧洲汲取了诸多创作思想,通过对欧洲绘画的解读和联想,中国的匠师获得了一次内心世界的解放。奥古斯都一世的收藏仅仅是当时欧洲皇家贵族中重要的一个单元,在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和瑞典等国,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外销瓷足以说明当时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启蒙运动所带来西方近代文化,丰富了中国古代瓷器的“人文主义”的内涵,充实了清朝手工艺品的精神基础,同时也提升了清朝初期文化、艺术、政治、哲学的趣味,为清朝中后期手工艺品发展与变革奠定一定的社会基础。

taoci52.com小编推荐

马未都话古墓说收藏:面对收藏热要谨慎


“盗墓文化”发达致十墓九空

“盛世兴收藏,现在收藏很热门。”马未都说,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国人喜欢把“奢侈品”埋在地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形成于西汉,即汉代的文景之治。“这也算是中国盛世的开始,此后还形成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等。”马未都说,每个阶段的盛世,国人由于生活无忧,物质富足,都比较重视财富积累,尤其钟爱收藏。

“中国人重死不重生,墓葬丰厚,特别是盛世。与中国厚葬文化相适应的是中国的盗墓文化,因此许多大墓都被破坏了,出现了十座汉墓九座空的情况。汉代的墓葬文物非常之丰富。像河北满城汉墓、长沙马王堆汉墓、南越王墓等,可惜现在大部分被破坏了。其中,河北满城汉墓是一座相当保存比较完整的汉墓,解放初期经过挖掘,现在河北博物馆放着从里面拿出来的1.5万件文物,最有名的就是长信宫灯。”

说到墓葬,马未都还幽默地调侃道:“现在也是如此。北京的房子贵,最贵的也就十几万元一平方米,但墓地要30万元一平方米。”

与中国厚葬文化相适应的是中国的“盗墓文化”非常“发达”,这也是古墓几乎“十墓九空”的根本原因。“特别是汉代的墓,诸候以上的墓极少有没被盗过的。有一次,陕西省发现了两个汉墓,土层保护得很好。考古队挖的时候,觉得应该是个没被盗过的墓。往下挖,挖到三层楼深时发现了盗洞,不过应该是唐代以前的,估计墓里还会有东西剩。当挖到四层楼深时,看到了一个娃哈哈矿泉水瓶,这下心也凉了。那个墓,后来证实有39人次进入过。”

说拍卖

不少国人拍卖是跟人“较劲”

国人大都讲究面子,“我发现很多时候中国人在拍卖的时候,不量力而为,面子至上,特别喜欢跟别人较劲。”马未都说,不像西方的藏者,不打无把握之仗,他们会事先对拍品定个“心理价位”,超过实际支付能力就不出价了。但是国人就不一样,报价有时候是被面子架上去,反正不是当时付现金,只管出价,这就造成现在很多拍出天价的藏品十有八九是中国人所“创造”。

有一次,在班布里奇拍卖行,一件瓷器,卖家定价是80万英镑,而一个中国人却给出了5.5亿元人民币的报价拍下了这个乾隆瓷瓶,但拍到艺术品后他又没有支付能力。“一个瓷瓶从80万英镑拍到5.5亿元人民币,肯定有面子的非理智因素在内。”马未都说,“面子”是拍卖的过程中最不可取的。此外,在拍卖中不应该被“羊群效应”主导,期待“一夜暴富”,而是应该以一种成熟而理性的态度去拍卖。不要冲动,比如一件只打算出1万元的拍品,一看争的人很多,就马上出1.2万元,看到别人加价,就不顾一切地也加,跟别人较劲较到最后自己反而成了最后一个接棒的人。

说收藏

不要只冲着赚钱去从事收藏

“现在收藏很热门”。马未都听说《东南商报》有一个收藏版后,欣然给收藏版题词“注重文化注重乐趣。”他解释说,“现在很多人说喜欢收藏,但有些人就是冲着钱去的。这种收藏的理念不对。你们做这块的新闻,应该引导读者注重收藏中的文化内涵,注重的是收藏的乐趣。而不是今天收进一样东西就想着明天可以卖多少钱。”

面对当前的收藏热潮,马未都觉得很正常。因为股市低迷、楼市被限……资金需要找出路。对于老百姓不熟悉收藏市场而抱着“淘宝捡漏”的盲目态度入市,马未都指出,虽然每一个投资领域都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是收藏又有别于其他投资领域,对于收藏者的眼光、判断力、专业知识等要求更高,所以普通老百姓还是要谨慎入市。

马未都还题了“观复”两字。“观复就是收藏。”显然,这两个对于收藏界并不陌生的字代表了他对于收藏境界的一种观点。

“观复”是马未都创办的新中国成立后的首家私立博物馆的名字,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意思是说:达到虚空的极点,安住於甚深的禅定之中;宇宙万物相互运作生长,我们得以观察到它们的根本源头。不论万物如何变化多端,终会回归根本。简单点的解释,“观”即看,“复”即一遍又一遍。世间万物你只有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反复仔细观察,才能认清它的本质

马未都先生说宋代“官窑”瓷器!


“官窑”瓷器是它所处朝代顶级审美的凝聚

马未都:宋瓷藏得很深,看着很简单,宋徽宗我印象中是富了八代,富的就没边了,宋代的美学呢就化腐朽为神奇对吧,本身是个毛病,瓦刺军他就是来捣乱的,他是碎你们家玻璃没想拿东西的人,宋(代)人呢就觉得文化是可以治国的,他有他天真的一面。

解说: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皇帝无疑是最鲜亮的角色,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渴望占据世间的奇珍异宝,进贡者们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官吏们汇集能工巧匠打造人间珍奇,以搏君王一笑,大部分中国瓷器中的极品也毫无例外地被收入了帝王之家,由于皇家对既实用又美观的瓷器钟爱备至,历朝历代都设有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器的窑场,史称“官窑”,这些“官窑”便是中国瓷器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因为皇帝对珍宝的探索与追寻是没有止境,也是不惜成本的。“官窑”瓷器是它所处朝代顶级审美的凝聚。

王鲁湘:现在我们中国玩瓷器的人啊都热衷于捧明三代,清三代的景德镇官窑,特别是彩绘瓷啊,但是也有一种声音包括国外的很多的一些博物馆,也仍然认为中国瓷器的鼎峰应该说还是在宋瓷,您怎么看?

马未都(收藏家):那肯定是宋瓷,因为为什么现在的人喜欢明清的瓷器呢?是因为明清的瓷器简单,人入门都是从简单起嘛,这个简单,这个热烈,看得懂,这画一个大牡丹,呀画得好鲜艳呀,这画一个金鱼,这金鱼画得好漂亮啊,他不就买了嘛,那么宋瓷它没这么复杂,它不是没这么复杂,它思想上复杂,它藏得很深,看着很简单,所以他就不容易去喜欢,因为我们要说宋瓷比明清(瓷器)好我必须要说出道理来。

王鲁湘:对。

马未都:不能张嘴就说我宋瓷比明清好,我觉得宋瓷好就好在它包含了它的哲学理念,而明清瓷器里是没有的,因为宋代瓷器呢甚至宋代艺术呢在中国的这个大朝代的历史中,我们可见的朝代的历史中它是唯一独特的是它官民两套(审美)系统,就是我们的审美明代、清代都是官民一套(审美)系统,就是皇上跟老百姓喜欢的,是一样的东西。

王鲁湘:玩一样的东西。

马未都:玩一样的东西是吧,老百姓找一个好玩的送给皇上玩,那么宋代不是这样的,宋代的这个就说瓷器官窑系统跟民间完全不一样,民间是民间系统。

解说:宋代被公认为是我国陶瓷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而两宋官窑也被公认为代表了宋瓷烧造的最高水准和审美的最高境界,宋代官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除五大名窑外还有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建窑等等声名远播的民间瓷窑。

王鲁湘:宋瓷与其他朝代瓷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在整个宋王朝存续了三百多年里一直流传有两套审美系统,官窑一套、民窑一套,官窑的审美其实就是宋代的宫廷审美,宋代的青瓷将这种审美集于一身,它收敛、温厚、宁静、含蓄,以颜色作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精神至上,强调的是一种内心感受,青瓷因为宋徽宗个人的喜好而得以提倡,后来发展成为宋代官窑美学的写照,宋代民窑的审美跟官窑完全不同,百姓都比较实际,强调的是世俗的感受,因此呢民窑瓷器大多重纹饰,看起来比较艳俗,绘画、书法等等艺术手段都被运用到了瓷器装饰上,比如民窑瓷器对文化的装饰就特别感兴趣,就是因为这种表达既直接又可以取悦大众,自然受到市场的欢迎,官窑、民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构成了宋瓷美学的丰富多彩。

解说:宋代官窑中除定窑产白瓷外,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全属青瓷系,熟悉中国陶瓷史的人都知道,我国陶瓷业在宋代已经全面发展,并非只有青瓷一支独秀,定窑以白瓷闻名,北宋前期定窑白瓷以精湛的印花工艺风靡全国,一度成为“贡瓷”,但在北宋晚期却被青瓷取代,黑瓷在宋代的影响也很大,宋人崇尚品茗,宋代的茶不同于现代的茶,沏出的茶以出白沫为佳,所以宜用黑盏来进行考较,因此盛行黑釉茶盏,但是黑瓷也一直没有成为“贡瓷”。由此可见宋人对青瓷情有独钟并非偶然的,既然不是技术上的原因,那么青瓷因何胜出呢?

王鲁湘:他为什么不选择纯白?比如说我们都知道这个整个中国瓷器的发展上头有一个向玉靠拢,向玉进行追求的这么一种努力是吧,那么白玉应该是好像是最好的,然后青白玉次之,但是到这里它显然是朝着清白玉在走,你看特别一些好的官窑和汝窑的东西你在一个好的那个光线角度里头就跟青白玉是一样的呀。

马未都:对,那我觉得是这个一个最高统治者的一个追求,因为白的东西呢一旦走到头就一览无余,白本事是一个很难追求的,你比如说我们看到的就中国人第一次把瓷器烧成真正意义的科学意义的白。

王鲁湘:白瓷。

马未都:是(南北朝)北齐时期,但它非常不普及,而且它的堆釉的地方呢非常的厚,玻璃感极强,玻璃感极强的时候呢它产生一种青绿色,到了唐代,唐代邢窑(白瓷)的出现它也有一个摸索过程,当它烧得非常完备的时候它的邢窑(白瓷)也不是真正意义的白,它是带有青色的,带有一点闪青的一种白。

王鲁湘:闪青,对,对,对。

马未都:(北宋)定窑的白跟邢窑的白有一个不同就是它呈现黄色,这个黄色呢我想是它无奈之举,当时他很希望它烧白,但是烧不白,略微的有一点黄,那么定窑的持续时间有点长,它这个长是跟前后衔接,就是它直接跟(唐代)邢(窑)衔接,那么你从这个时候开始算的时候就非常长了,三百年以上的这个历史呢就让人产生了一种很简单的厌恶感。

王鲁湘:对,审美疲劳。

马未都:对,对,对,审美疲劳这个词非常好,就开始疲劳了,为什么汝窑在官窑之后出现呢?就因为汝窑能达到官窑所达不到的效果,官窑还是发灰。

王鲁湘:发灰。

马未都:还是没有那个青的那个感觉出来,真是到了汝窑的时候才能出现真正意义的青。

解说:宋徽宗笃信道教,他自封“教主道君皇帝”,在位期间曾大力推行道教,在道教仪式中给天神写的祈祷词叫“青词”,又叫绿章,写“青词”绿章的纸呈淡淡的蓝灰色,也叫天青色,道教对青色的追求直接影响的宋徽宗的审美,而宋徽宗又将他的个人审美倾注到他心爱的青瓷中,天青色的汝窑瓷器制出来后,自然成为宋徽宗的最爱。

马未都:宋徽宗的艺术修养,我们在中国的皇帝中如果排行,排艺术不排政治才能,政治才能你不用排,他肯定在后头,艺术才能徽宗不排第一也得排第二,他是艺术造诣非常高的。

王鲁湘:对。

马未都:我印象中是富了八代了,那这富八代就富的就没边了,所以他就开始完全沉浸于艺术当中,他能够写一笔好字,画非常高等级的绘画,就是他那绘画你今天看也是高等级的。

王鲁湘:高等级的。

马未都:对吧,他的技法,就他对艺术的理解,他的艺术的修养是非常高的,这个是别人不能跟他比的,我们说的别人是指别的皇帝不能跟他比的,那么他在一国之君的权力下,他当然要有所创新对吧,他不受别人影响,他觉得瓷器就应该是这样,所以就造成了宋代尤其北宋晚期官民两套的审美系统,这在中国极为独特,对吧,官方是,我跟你那不搭介,我喜欢的东西你也不用喜欢。

王鲁湘:对。

马未都:我也不强迫你喜欢,你也别追,换句话说你追也追不上,你一看说这有啥好看的。

王鲁湘:对,你也不喜欢。

马未都:宋瓷藏得很深,看着很简单,宋徽宗我印象中是富了八代,富的就没边了,宋代的美学呢就化腐朽为神奇对吧,本身是个毛病,瓦刺军他就是来捣乱的,他是碎你们家玻璃没想拿东西的人,宋人呢就觉得文化是可以治国的,他有他天真的一面。

官窑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位居第二

宋代五大名窑中汝窑出品最精,传世却最少,因此最受藏家追捧,汝窑创烧于北宋晚期,开窑时间前后仅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出品亦不多,在南宋时汝窑瓷器已经非常稀有,汝窑瓷器的釉面上浮现着许多小气泡,因为汝窑的消失这一工艺也随之失传,后世的人们再也烧制不出同样的精品。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汝官窑遗址的考古发下,才将其中的奥秘大白于天下,原来汝窑在釉料中使用的玛瑙,汝窑瓷器中散布着的梦幻般美丽的微小气泡正是玛瑙在遇热分解后产生的,在釉料中加入玛瑙使汝窑瓷在特定的光线下焕发出七彩纷呈,灿若星辰的美感,因此汝窑瓷器也就有了“似玉非玉而胜似玉”的美称。

官窑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地位仅次汝窑,官窑瓷器的颜色比汝窑透亮一些,显得更为青绿,官窑瓷器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口部由于釉薄露出紫色的胎骨,圈足露胎的部分呈现铁褐的颜色,这就是所谓的“紫口铁足”,官窑上大多布满了不规则的纤细裂纹,也就是常人所说的开片。

王鲁湘:就是我们看到其他的窑口的时候啊,那个釉啊都是比较薄、玻璃状,我想刚烧出来的时候一定是那个光芒啊很刺目对吧,很刺目,但是这个官窑、汝窑是乳浊釉,釉非常的厚是吧,釉非常的厚,为什么会采取这种工艺呢?而且会喜好这种工艺呢,当时它怎么创烧成功的我们今天是一个谜,因为它没有前因后果。

王鲁湘:对呀,前面没有来路啊。

马未都:没有来路,横空出世还不说吧,这个点啊就是还特别狭小,就没法扩展,就那么几十年的时间。

王鲁湘:连山寨版的诞生都没有机会。

马未都:都没有,对,没有机会,我想在(宋)徽宗被俘虏之前可能这东西没出过宫廷,就没有出过宫廷,那么从我们对北方的陶瓷的就今天的了解来说呢,我们实际上我认为啊我们知道的历史啊百无一样,就都到不了一样,能知道百分之一就不错了。

解说:在今天已经发现的近两百处古代陶瓷遗址中,属于宋代的窑址大约占了七成,由此可见宋代陶瓷业的兴盛,但位列宋五大名窑前两位的汝窑和官窑的窑址却一直存有争议,上世纪八十年代,汝窑窑址在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被发现,关于汝窑出处的争议总算尘埃落定。而北宋官窑的窑址却一直成谜,有研究学者认为,北宋官窑窑址应该就在都城汴梁附近,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将汴梁旧城以及整个黄河下游淹没,有很多文化古迹就淹没在了黄河故道之下,这或许就是北宋官窑窑址难寻的原因。

王鲁湘:就是汝窑也好啊,官窑也好啊,实际生产出来的这个物件啊没有多少实用件。

马未都:对,摆设多。

王鲁湘:都是以摆设多,而且器形都以小型器形为多,那是也就是说当时候的皇上的生活用瓷还是另外一套,是不是还是比如说是定窑的好的东西。

马未都:现在不敢说,我觉得呢有一个可能就是官窑系统中你比如就是宋官窑系统啊,就是宋官宋,汝官窑系统中呢碗盘还是见的,你比如说有个碗,非常漂亮的碗,那么因为餐具这一类很容易被打碎,被使用掉,另外一个呢它北宋官窑和北宋汝窑非常难保存下来是因为金兵的入侵。

王鲁湘:破坏。

马未都:他们跑的时候宋室南渡的时候瓷器是绝不可能带的,瓷器又重又容易破损,谁没事带瓷器啊,所以这部分的东西基本上都在金兵的这个胜利品中,是吧,慢慢使吧,金兵当时可能拿这碗吃完饭破了就随手就扔了。

王鲁湘:这完全可能。

马未都:就没当事嘛。

王鲁湘:对对,对。

马未都:所以我们今天保留下来的呢可能艺术陈设的会有,为什么呢?觉得这东西也不能使,摆着,反而留下来了,如果你说这就是一个碗,那拿来就用了,有可能是这种。

解说:北宋的汝窑和官窑都是宋徽宗在位期间开始烧制瓷器的,宋徽宗执政二十几年,汝窑与官窑烧制精品的时间也就仅有二十几年,瓷窑规模本来就小,出产更少,后又遭逢兵难,接下来是一千年时间的淘汰,汝窑、官窑瓷器能有少量存世实属不易,因而后世藏家会用珍若拱壁、寥若晨星这样极有分量的词汇来形容汝窑、官窑瓷器的珍贵。

王鲁湘:现在为什么在整个这个欧洲、北美还有我们真正中国的一些比较高雅的一些收藏家,搞瓷器史的人都会认定这个在北宋的这个瓷器中间它达到的那一种美学的境界,后来就不可重复,或者是就怎么也体现不出那种韵味了是怎么回事呢?

马未都:我觉得后面呢这个主要是历史不给我们这个机会了,到了明代以后呢明代虽然有复宋的愿望,但什么东西都没长成的时候落到宣德这个皇帝身上呢,宣德只有十年,宣德是个最善玩、贪玩的皇帝,所以几乎断送了明朝,明朝不是偶然的因素,明朝到宣德后期就结束了,到正统,一被瓦刺军抓起来这个明朝到此就结束了,结果瓦刺军这人呢也不善于统治,我觉得瓦刺军就没想夺取政权。

王鲁湘:他没想过要中原。

马未都:对,他没想过,他不想,他就是来捣乱的。

王鲁湘:来捣乱的。

马未都:他是碎你们家玻璃没想拿东西的人,所以呢这个明朝后面呢就这么不停的这种你不能算它苟延残喘,但是呢明朝还是没有拿出一个非常高等级的国策,还是一种将就,所以明朝的艺术整体看下来再怎么着跟宋代呢,因为宋代有很多东西没保留下来,咱们看不到,比如说我们看不到真正好的宋代的家居,看到的都是图画,那么它没保留下来我们能看到明代保留下来的实际上比如我们常说的一个词汇,明式家具,实际上是宋式家具对吧,是宋代的风气延续到今天。

王鲁湘:宋代趣味的延续。

马未都:对。

王鲁湘:那么也就是说我们整个实际上宋朝的瓷器之所以出现这一种昙花一现是吧,留下来的东西这么少,存世的时间这么短,而且当时影响的范围真正使用它,欣赏它的人的人群的范围是如此的高端和窄小,但是不管怎么样,它是整个宋代的政治、文化、宗教、艺术、经济、科学、技术种种东西一个综合的。

马未都:集中表达。

王鲁湘:集中的一个表达。

马未都:对。

王鲁湘:所以这是它的可贵性。

马未都:为,这个多层面的我们过去很少这么想问题,觉得一瓷器就是个瓷器,撑死了科技革命,对吧,科技上做的如何登峰造极,没有想过就是宗教对它有什么影响,是吧,哲学、美学对它有什么影响,都没想过。

解说:如果说宋代是一个“瓷器的时代”的话,那么宋瓷瓷釉上所体现的艺术特色与工艺技术就是这个“瓷器时代”的特征,宋代瓷器釉色追求自然天成的美,这其实是受益于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崇尚天然真实,鄙薄雕琢伪饰,把自然朴素之美作为理想之美的典范,以汝窑、官窑为首的宋代五大名窑,正是将这种自然朴素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王鲁湘:汝窑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名气最大,南宋人叶寘在《坦齐笔衡》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他说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顾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这是南宋人的记载,他生活的时期离北宋很近,所以这段记载非常可信,古人的这些记载对后人产生很大影响,收藏宋瓷的人言必称汝窑,可今天呢我们究竟有多少汝窑瓷器存世呢?汝窑瓷器的统计无法做到精确,因为呢有个别汝窑瓷器在私人手中未必能统计到,目前有一个比较可靠的统计,说全世界有记录可查的汝窑大约有67件,这些汝窑绝大部分都在世界级的博物馆里,台北故宫是汝窑最集中的地方,现在精确的统计是21件,其余的呢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都有汝窑收藏和陈列,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

皇冠血统 见证不一样的欧洲瓷器


以往我们很少有人对欧洲顶级瓷器有所了解,但随着这两年欧洲这些顶级的品牌陆续进驻北京,越来越多的人痴迷收藏欧洲顶级瓷器了。这其实是个一举三得的事情,既可以使用,又可以当摆设来欣赏,有的产品还能升值,何乐而不为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欧洲的“奢瓷”早就脱离了日用品的范畴,它们最高端的产品是皇室专用的;它们限量版的产品早就进入了博物馆……在收藏家眼中,它们的升值潜力不亚于古董和名画;在FANS眼中,它们的价值决不低于豪宅和名车……

无可比拟的传统手工

顶级瓷器之所以昂贵,除了用料讲究,身份高贵外,工匠们纯手工的世袭工艺,也极为关键。它就像独家配方,秘而不宣。特别是一些制作难度比较大的瓷塑和瓷偶,它繁复的工序如同天方夜谭,需要一个工匠连续工作数日甚至数周才能完成。手工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不可复制性。可以说,每一件产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倾注了人类特殊的情感。

不过,现在很多著名“奢瓷”在坚持传统的同时,开始为现代生活创造全新的题材,它们往往会联合世界上的很多设计师为其设计产品,给老品牌注入新活力。就像来自西班牙的雅致瓷器,起初,它仅限于对历史的阐释。不久以后,雅致三兄弟制作出首批自成风格的作品,将新浪漫主义的怀旧与流行风格互相融合,从而产生了雅致作品,广受世人赞赏。

作为西班牙的第三大奢侈品牌,雅致的作品无一不是珍藏家的最爱。西班牙冈萨雷斯?马蒂瓦伦西亚国家陶瓷博物馆、俄罗斯圣彼得堡传统博物馆、西班牙巴塞罗那高地博物馆等都将其作为收藏品,而其最出名的FANS,莫过于肌肉猛男史泰龙和拉丁美女詹尼佛 ? 洛佩兹了。

高贵的皇族血统

瓷器是从中国传到西方的,16至18世纪时,欧洲皇室贵族对瓷器的狂热达到了极限,这也促生了欧洲瓷器。

18世纪,伯特格发明了瓷器。他本来在柏林专研炼金术,后来被阮囊羞涩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抓去炼金,以解决财务危机。深怕炼金不成,人头不保的伯特格,匆忙逃到萨克森的威腾堡。无奈当地财富捉襟见肘的选帝侯奥古斯都所需要的,正是一位逃亡的炼金师。伯特格在其他监工的劝勉下,着手他感兴趣的陶瓷制作,终于在1708年,发明欧洲白瓷。

由于瓷器在欧洲十分珍贵,因此从事瓷器生产的家族都有很高的荣耀,而且大都能延续至今。比如英国的皇家道尔顿(Royal Doulton),1887年,它的创始人汉瑞?道尔顿成为第一位被授予骑士爵位的瓷器艺人;1984年,它成为第一个被带入太空的瓷器(“发现号”宇宙飞船)。其他诸如丹麦的皇家哥本哈根、匈牙利的赫伦(Herend)、德国的罗森泰尔(Rosenthal)等古老品牌,都是带有浓厚皇家色彩的御用“瓷厂”,曾受到维多利亚女皇、拿破仑钦点选用,并与皇室结下不解之缘。

品质绝佳的骨质瓷

除了从中国学习传统工艺,欧洲瓷器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发明了“骨瓷”,被称为英国陶瓷之父的研制者Josiah Wedgwood,据说还与大发明家爱迪生有着亲缘关系。“骨瓷”从1765年开始成为英国王室用瓷,被封为“皇后御用陶器”。

到19世纪初,历经了上千次的试验后,历史上第一只“骨瓷”餐具在Josiah Wedgwood手中诞生了。因为原料里加入了50%的动物骨粉,这种瓷不但看上去晶莹、透明,同时恒温效果比一般瓷器更好,质地还很坚硬。1857年,英国的使臣将这种瓷器第一次带到中国,竟也引来了一片赞叹之声。“骨瓷”的品质到底有多好?有人做过试验,四只咖啡杯竟能托起一辆轿车。

紫砂壶身价飙升 陶瓷大师:并非所有都值得收藏


紫砂壶近来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去年紫砂壶在收藏市场上的身价几乎普涨30%左右。但这样的回报并非体现在每把紫砂壶上。12日,中国民生银行武汉分行私人银行部特邀陶瓷艺术大师蒋新安、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张海平等,来汉谈紫砂壶收藏。

九成紫砂壶没投资价值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境外的一些藏家就大量购藏紫砂壶,其市场价格直线上升。

近年来,精品紫砂壶再度成为各路藏家追捧的对象。2010年至2012年,高级工艺师制作的紫砂壶价格普遍以每年30%-50%的幅度攀升,个别名家名壶的价格更是成倍飙升。

一把普通紫砂壶少则千元,多则上万。而二三十元也能买一把紫砂壶。

“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紫砂壶,90%以上没有收藏投资价值,大多不是手工壶,就是一件喝茶的器物。”蒋新安说。

名家大师作品才值钱

收藏价值高的壶,通常是“大师壶”。而这种“大师壶”,分为国家级、省级大师的作品。“大师壶”不管是在制作工艺上还是在表现力上跟普通的紫砂壶有很大的差异,艺术大师的积淀和素养会体现在“功、型、泥、款”上。

蒋新安说,大师壶量少。大师每个月只能做两三把壶,还需要在天气的配合下才能完成,所以纯手工紫砂壶绝不可能高产,而且一般都卖给熟人朋友,或者通过拍卖行,所以市面上几乎看不到。

官窑瓷器为何品相都保存得比较好


喜欢瓷器收藏的朋友们,也许都听过这么一个词语:旧瓷如新。而所谓的“旧瓷”基本上指的都是官窑瓷器。现如今不少官窑瓷器之所以会流落到民间收藏市场,主要还是因为清朝的腐败和没落。事实上,世界上各大博物馆里面所收藏的官窑瓷器,很多在光照下看上去都很新,足以见得官窑瓷器都保存得比较好。以至于不少刚刚步入瓷器收藏行列或者是没有了解过官窑瓷器收藏的人,都很难分辨出官窑瓷器和现代仿官窑瓷器的区别。那么为什么官窑瓷器的品相都保存得比较好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在明代的时候,实行的官办民烧的制度,到了清代的时候,实行的是宫搭民烧的制度。因此能够在民间流通的官窑瓷器寥寥无几。比较常见的情况就是清朝折价卖官窑脚货,若是瓷器收藏投资者入手这种瓷器的话,个别人就会拿来进行做假或者是用来珍藏。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如果是御赐的官窑瓷器的话,被赏赐的人一定是视若珍宝或者是不敢随便私下售出的(以免招收杀身之祸)。

二、无论是一般进贡到皇宫的官窑瓷器,还是皇家专门定制的官窑瓷器,它的使用率都不高,甚至一些官窑瓷器仅仅只使用过几次,就被用作陈设装饰,或者是直接被收入仓库。因此,除了一些作为日常餐具的官窑瓷器之外,剩下大多数官窑瓷器的使用次数都非常少,更多的是被用来作为陈设或者长期被尘封在仓库,这样一下,不少官窑瓷器都几乎看不出来有使用过的痕迹。

3.到了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社会动荡,大清朝的各个地方机构被瓜分。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不少有名的古董收藏市场和古董商人,很多中上层阶级人士都把目光投向古董瓷器收藏上面。在那个时候,古瓷在中国古董收藏界并没有什么市场,人们收藏古代瓷器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些年来官窑瓷器渐渐成为了中国古董收藏界的热门。一般来说官窑瓷器比民窑瓷器更受珍视,近百年来流向民间收藏市场的官窑瓷器经过高手的复苏,成为了高端艺术收藏品,令广大瓷器收藏玩家痴迷不已。这也是官窑和其他民窑瓷器相比,品相保存得更好的重要原因。

第五届省民间收藏品交流大会昨举行


市民聚精会神在淘宝记者刘筱庆摄

青铜器、陶瓷、玉器、书画、钱币、邮票、小人书、老乐器……昨日,为期一周的第五届云南省全国民间收藏品交流大会,在位于高新区海屯路中段的昆明张官营旧货市场小屯交易市场举行。据了解,此次“收藏品交流大会”上,因昆明潘家湾文化艺术收藏品市场的大量商户迁入,也为小屯旧货交易中心带来了大量的古玩及收藏品类的交易品种。

记者在现场看到,市民们有的端详着带着泥土的瓦罐,有的在古旧的瓷壶、各色碎瓷片中不断翻找。“这个交流会我以前就参加过,这次是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从江西赶过来的。”一位从江西来卖古玩的商户告诉记者。据昆明张官营小屯旧货交易中心负责人介绍,“潘家湾收藏”已经形成市民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淘宝品牌,此次省外来参加淘宝大会的商户就已经超过1000户,总共的摊位就在2000个左右。

为此,此次小屯交易中心也为“潘家湾收藏”全新规划空间,通过加强服务为很多搬迁商户解决了后顾之忧。比如,小屯市场克服困难,在原电脑销售区新规划文玩艺术收藏品区,为潘家湾商户提供新搬入驻3月优惠期,由小屯旧货交易中心为潘家湾文化艺术品经销商提供全程免费搬迁等。

据悉,在此次为期7天的“收藏品交流大会”中,平时日均参与人数在1万人至1.5万人,双休日日均参与的人将达到3万人至3.5万人。同时,将陆续有200余户潘家湾文化艺术品经销商搬入小屯市场。“‘潘家湾收藏’品牌进入后,将在原有交易品种的基础上,极大地丰富小屯旧货交易中心的交易品种和交易种类。同时,对人气聚集也将起到重要作用。”该负责人表示。(记者 孙诗莹)

收藏艺术品春季交流会交易火爆 买家批量购买


玲珑的青花瓷、剔透的和田玉、精美的红木小件……昨日,徐州收藏艺术品春季交流会进入第二天,全国各地近百家收藏艺术品专业经销机构和藏家携珍品亮相徐州艺术馆,给广大收藏爱好者奉上一道周末大餐。

此次交流大会由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徐州艺术馆、徐州收藏家协会主办。交流会期间,10余万件文物艺术品竞相亮相,其中既有珍贵玉器,也有从海外回流的收藏艺术品,陶瓷铜杂、竹木牙雕。

台湾玉器交流协会负责人介绍,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收藏氛围浓厚,在台湾地区广有名气。这次来参会的台湾藏家大都是慕名而来,所带交流品除了珍贵的台湾红珊瑚,还有翠玉珠宝等艺术品。

福建聚木尚品的店主魏先生专程从福建赶来参会,他的三个柜台前挤满了争相选购的收藏爱好者,生意忙个不停。“全国各地类似的交流会也参加过不少,像徐州这么火爆真的很少见。我带来的木器品种很多,没想到这么快就卖完了,于是从福建又快递发货过来。”魏先生说。

市民陈先生对魏先生出售的小叶紫檀手链赞不绝口,一口气收入囊中4件。问他一天下来的收入,魏先生笑着说:“钱倒是其次,关键是以木会友。”

截至昨天下午4点,徐州作然书屋藏家的铜杂件已基本清仓,有收藏者直接打包批量购买。

“本以为准备非常充足,没想到这么快就卖光了。”作然书屋主人、徐州收藏家协会会长张继超指着空空的展台说,“100多个香炉、熏炉、铜尊全都没了,这都是我收藏了10多年的玩意儿,此次交流会全都拿出来,图个乐呵。”

最让张继超高兴的不是卖出去多少东西,而是其精品展柜里的藏品受到全国各地藏家的一致好评。战国、汉代、唐宋、明清时期的古玉,和一批精品铜镜让各地藏家看到了徐州藏家的实力。张继超说:“这次交流会,我主要是向外地藏友展示徐州民间收藏的实力,徐州玩家的藏品深度、广度,为‘舞动汉风’品牌建设出一份力。”

此次收藏艺术品交流会将持续到明天下午5点结束,喜爱收藏的市民不妨到现场转转,体会淘“宝”的乐趣。

一起见证青花釉里红瓷器的传奇故事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在元朝,跟着国内外交易的发展需要,制瓷业较宋朝有了很大的前进,其表现为青花瓷的遍及呈现和趋于老练。元青花以景德镇为代表,拓荒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元青花这个我国陶瓷史上的充溢传奇色彩的瓷器种类,从发生的那一刻起,就以其共同的魅力风行国际。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元青花――我国陶瓷史上充溢传奇色彩的瓷器种类,由于制造精巧、历史悠久、存世稀疏而无价之宝。作为蒙元文明的发祥地,内蒙古民间存有许多精巧的元青花珍品,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导致大家的重视。5月31日开馆的内蒙古元瓷博物馆,是展现蒙晋民间传世元青花的窗口,馆藏27件元青花个个精巧富丽,令人拍案叫绝。这些稀世之珍开放无以伦比的艺术魅力,向大家昭示着永久灿烂的蒙元文明。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在中华5000年灿烂文明中,瓷器作为艺术品的尖端商品,一直是一切我国艺术品中最具保藏价值的。目前,国际艺术品拍卖报价排行榜上,前三甲都是瓷器,而元青花则位列榜首。2003年纽约朵尔拍卖行拍出一件元青花朝圣龙纹带系扁壶,成交价为583.1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820万元,变成当年的瓷器榜首高价。然而这个纪录很快被打破了,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出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成交价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变成全国际我国艺术品中的最高价,这个依照当天金价能够换回2吨黄金的元青花大罐登时变成传奇。而同年12月28日在香港佳士得拍卖的另一件“锦香亭”元青花大罐,因为曾破损修补过,所以成交价未破纪录,可是也拍出了4716万港币的高价。跟着元青花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的不断升温,这个沉寂多年的艺术奇葩逐渐导致世人留意。元代国祚极短,在不及百年的历史中,却因创烧青花、釉里红瓷器,而在我国陶瓷史上奠定了不行撼动的位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