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黑色釉瓷器鉴别 > 导航 >

定窑酱色釉瓷器与定窑酱色釉瓷器区别

定窑酱色釉瓷器与定窑酱色釉瓷器区别

黑色釉瓷器鉴别 乾隆单色釉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定窑

2020-12-14

【www.taoci52.com - 黑色釉瓷器鉴别】

定窑酱色釉瓷器与定窑酱色釉瓷器区别

定窑酱色釉瓷器一般出现在五代到北宋早期,这也是定窑生产力水平的一次高峰时期。当阳峪窑酱色釉产品的具体生产时间我不是很清楚。网上的资料一般认为当窑自唐始烧,至北宋后期达到高峰。根据当窑一些酱色釉产品的器型来推测,其生产时间应在北宋早期以后。如果确是这样,当窑与定窑的酱釉产品生产就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中,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代风格差异。

其次,定窑在北宋早期和五代,相当一部分产品是作为贡御之用。当窑的绝大多数产品应都是供给民间的,这决定了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风骨。

再者,当阳地处中原腹地,方便接收不同地域的文化。因此,其产品种类相当丰富,其酱釉产品也应不只吸收了定窑的风格,很可能还借鉴了陕西耀州窑的成功产品(红耀州),现存的宋崇宁四年《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之碑中即有记载。定窑西依太行山脉,交通相对闭塞,反而更容易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地域文化的差异。

以上是一些背景分析,现试着通过具体产品分析来找出他们之间存在的区别。

定窑酱色釉瓷器与定窑酱色釉瓷器区别一:边(口)沿。

边沿处釉层和釉色变化以及由此所看到露胎部分。

1.当窑的边沿露胎较宽

2.当窑边沿釉层稀薄露胎处多有不规则的杂色小点

3. 定窑的内外同宽不同。

定窑酱色釉瓷器与定窑酱色釉瓷器区别二、底足

1.当窑多足墙两侧都挂釉,部分足内不上釉,或虽上釉但不是很均匀,还有的处理足墙时会碰到足内之釉。内侧足墙多有一定的倾斜度

2.定窑一般满釉后只修足底,定窑的圈足多为低矮的窄身直圈足,如是盖碗圈足有所升高,但圈足宽度要是窄,往往造成变形,而这个酱釉盖碗的圈足却是更高的宽身微斜圈足,很规整。

定窑酱色釉瓷器与定窑酱色釉瓷器区别三:釉色

1.当阳相对偏红色调,暖色系,有“发”感。定窑偏冷,偏紧。较薄处表现偏青色

2.定窑产品在覆烧时底部多满釉,顶多在底部留两指痕露胎

定窑酱色釉瓷器与定窑酱色釉瓷器区别四:胎质

1.当窑细白胎的密度相对较小,仍有粉感。

2.极精细白胎的白度非常高,油感更强,近似白奶油。

3.有些釉面极好的当阳,胎质也是细白胎,但修坯仍稍草率。定窑中胎釉的水平一般较一致,或胎很好,釉的水平达不到。简单来讲,就是当窑多釉好过胎,而早期定窑则胎基本始终如一。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暂得楼”单色釉瓷器


▲清雍正 炉钧釉蒜头瓶

“皇朝盛世——宫廷御瓷萃珍专场”气象堂皇,集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御瓷精品而成,首推曾多次出版、展览并广受业界推崇的“暂得楼”单色釉瓷器精品七件。

“暂得楼”专题为香港瓷器收藏大家胡惠春先生旧藏,其私人珍藏清代单色釉官窑瓷器享誉海内外,素有“精、雅、美”之誉。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瓷器烧造代表了景德镇瓷业的最高水准,而这段时期的官窑单色釉瓷器,又是清瓷中最精彩的部分,官窑中,往往烧制一两百件才能得到一件单色釉成品,名贵非凡。胡惠春先生旧藏单色釉瓷器精华,曾于2005年至2008年间相继在上海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首都博物馆做巡回展览,轰动陶瓷界,是举世公认的古代陶瓷精品收藏。

其中“清雍正炉钧釉蒜头瓶”其尺寸、造型及釉色均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炉钧釉蒜头瓶近似,为传世至今的雍正朝低温釉名品。口作蒜头形,弧形长颈,溜肩,垂腹,高圈足外撇,通体光素无纹,只肩部及足端各饰一周凸棱,显得古朴而秀美。足端无釉处涂酱色料一周,足底刻“雍正年制”阳文篆书款。整器通体施炉钧釉,釉层肥厚,釉面滋润匀净,松石绿及浅紫红在垂流中变化万千,交融呈一体。釉中诸色浑融交错,迷离迤逦,妙不可言。北京故宫博物院还藏有青金蓝釉蒜头瓶,其造型、尺寸均与本品相同。

另一件“清乾隆青釉夔纹瓶”造型挺拔秀雅,通体施以肥厚的青釉,“如冰类玉”的釉汁质感温润清雅,又有减地法雕刻而成的纹样饰于其身,颈部为蕉叶纹和朵花纹交错分布,肩部饰以与颈部相同的朵花纹形成纹饰带,肩部有一周如意云头纹,下团状夔纹均匀分布于腹部一周,胫部饰朵花纹及如意云头纹各一周款。瓶身各类纹样在浓郁的釉层下若隐若现,清新而含蓄,配以雅致的体态,实在赏心悦目。纵观国内外公私著录,不见有与本品造型、纹饰皆相似者,故该瓶当为海内外孤品,其珍罕程度自不言而喻。

定窑白釉瓷器纹饰特点


定窑盛行于北宋中后期,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定窑产品也是金代统治者喜爱的瓷器品种。定窑白瓷的纹饰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

定窑是我国宋、金时代的五大名窑之一。它是继唐代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河北曲阳涧磁村一带。

定窑盛行于北宋中后期,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使其身价大增,产品风靡一时。据《归潜志》记载,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可见,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从有龙凤纹饰的一些器物上看,定窑产品也是金代统治者喜爱的瓷器品种。

定窑白瓷的纹饰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白瓷纹饰有什么特点吗?定窑白釉瓷器的装饰技法主要有划花、刻花、印花三种。

划花是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通常以篦状工具划出简单花纹,线条钢劲流畅、富于动感。莲瓣纹是定窑器上最常见的划花纹饰。有一花独放、双花并开、莲花荷叶交错而出、有的还配有鸭纹,纹饰简洁富于变化。立件器物的纹饰大都采用划花装饰,刻花的比较少见。早期定窑器物中,有的划花纹饰在莲瓣纹外又加上缠枝菊纹,总体布局显得不很谐调,这应看成是当时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一种新装饰手法,也给定窑器断代提供了一个依据。

刻花是在划花装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时与划花工艺一起运用。如在盘、碗中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缠枝花卉轮廓线,然后在花叶轮廓线内以篦状工具划刻复线纹。纹饰中较常见的有双花图案,通常是对称的。定窑刻花器还常常在花果、莲、鸭、云龙等纹饰轮廓线一侧划以细线相衬,以增强纹饰立体感。

定窑纹饰中最富表现力的是印花纹饰。这一工艺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北宋晚期。最精美的定窑器物纹饰在盘、碗等器物中心,这类器型内外都有纹饰的较少。定窑器物纹饰的特点是层次分明,最外圈或中间,常用回纹把图案隔开。纹饰总体布局线条清晰,繁而不乱,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定窑印花题材以花卉纹最为常见,其次是动物纹饰。动物纹饰中主要有牛、鹿、麒麟和飞龙等。定窑飞龙纹一般装饰在盘、碟、碗等卧件上。飞龙纹位于器物中心,祥云围绕,独龙为多,尚未见有对称的双龙纹饰。飞龙身形矫健,昂首腾飞于祥云之间,龙尾与后腿缠绕,龙嘴露齿,欲吞火球,背有鳍,身刻鱼鳞纹,龙须飘动,龙肘有毛,三爪尖利,栩栩如生。而定窑立件上只装饰有变形龙纹,其装饰水平与盘、碟上的龙纹相去甚远。禽鸟纹饰中主要有凤凰、孔雀、鹭鸶、鸳鸯、雁、鸭等,做工精美的飞凤比较少见。花卉纹以牡丹、莲花最常见,菊花次之。

花卉纹布局多采用缠枝、折枝等方法,讲求对称。定窑瓷器最精美的纹饰大都集中在盘、碟上,纹饰多者可达四层。每层纹饰富于变化,外圈纹饰多为几何纹或变形莲瓣纹,中心为动物、花卉结合纹饰,充满浮雕感,艺术气息浓郁。而这件宋代定窑孩儿枕更是该窑名品,其造型神态及纹饰的装饰工艺等皆为上乘之作。

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特征一是胎体轻薄,胎质洁白。二是釉面多为乳白色,白中闪浅米黄色。积釉处常有泪痕状流釉,呈黄绿色。器物外壁釉薄处可见胎上旋坯痕。三是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口沿则多不施釉,俗称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四是官府所用瓷器底部有官”、尚食局”等。五是定窑器物釉面通常有气泡。用放大镜观察,一般可见大小不等的气泡,一些较大气泡疏散排布于密集小气泡区域的周围,这种现象类似宋影青瓷器特征。金代定窑器的上乘之作与北宋定窑器没有什么差别。而金代中低档次的定窑器在装饰技法上明显劣于北宋定窑器。部分产品采用砂圈叠烧法,器物内底有一圈露胎。这是金定与北宋定窑器的明显区别。

颜色釉瓷


【简介】

景德镇烧造的颜色釉瓷,其釉色可谓五彩缤纷,晶莹夺目,被誉之为“人造宝石”,是瓷都4大传统名瓷之一。

其红釉光艳华丽,青釉素洁雅致,黄釉明朗清晰,花釉斑驳古雅。而结晶釉则更变化无穷,爆发出大小不一的品花,花团锦簇,光芒四射,其艺术效果之妙是难以形容的。

【分类】

颜色釉瓷突起色釉瓷。有许多种类别:通体一色者称单色釉,多色相间者称花釉,烧成温度在1200度以上的叫高温颜色釉,1000度以下的叫低温颜色釉。釉料中含粘土、石英和助熔剂。着色剂主要有含铜、铁、钴、锰等化合物。低温颜色釉大多以自然界中的景物、动植物命名,为象牙窑红等。明、清两代的颜色釉瓷色彩就十分丰富,再经新中国成立后50余年的发展,更是无色不备,除恢复传统色釉56种外,又创新各种色釉60多种。为凤凰衣釉、彩虹釉等等。色彩非常丰富,产品畅销全世界。

【工艺】

颜色釉瓷是以多种金属氧化物和天然矿石为着色剂,在釉料里加上某种氧化金属,经过高温或低温焙烧以后,就会显现出某种固有的色泽,这就是颜色釉,影响色釉成色的主要是起着色剂作用的金属氧化物,此外还与釉料的组成,料度大小,烧制温度以及烧制气氛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说“自然界有什么颜色,就可以烧制出什么颜色的瓷器”。您如果参观一下景德镇的颜色釉瓷,就会相信此话不假。当然,有许多颜色釉的配料和烧制是十分困难的,如“祭红釉”,就有千窑一宝之说。

【历史】

瓷上色釉,源于商代陶器黄釉。汉末晋初,创青釉瓷器。到唐代,则又创造了以黄、紫、绿为主的三彩,宋代又出现天青釉、粉青釉、红宝釉、紫宝釉和黑釉。到了明代,便有了祭红、郎窑红、钩红、胭脂红、美人醉等名贵色釉。钧红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铜红釉瓷,宋时为河南约州禹县所烧造,故名“韵红”,它的诞生,结束了当时青花瓷独占鳌头的局面,这在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确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元以后,钩窑衰落,已不再烧,值得庆幸的是禹县烧制钧红的技艺被其他产瓷地区继承下来。景德镇自宋末开始烧制钧红釉瓷,一直延续至今。

从明开始,景德镇瓷工继钧红之后,又创造了另一种高温铜红釉——祭红,它妖而不艳,红中微紫,色泽深沉而又安定,釉中无龟裂纹理,是颜色釉瓷中之珍品。

唐代的单色釉瓷器


唐代是我国瓷器大发展的时期,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这一时期的青瓷与白瓷,风格古朴雅致、光彩润泽,充分展示了东方神秘古雅的魅力。本文介绍的这几件唐代瓷器,或是墓葬出土,或是早年从民间征集所得,虽然色釉和器种都较单一,造型亦不太豪华,但时代特征十分突出,被视为国家珍贵文物之列。

白瓷螭耳小瓷注(图1),圆肩,喇叭形侈口,造型显修长。束颈,圆肩,鼓腹,平底。从口沿内侧至肩部,附贴双螭盘绕曲柄高出口沿,柄对侧肩部有一圆形短流,流和注身相接处附加一周瓷泥条,其上压印梳齿纹,胎质白而细腻,釉不及底。高8.8厘米、口径3厘米、底径3厘米。

绿釉壁注(图2),宝鸡水泥厂唐墓出土,口微敛,短颈,圆肩,四瓣瓜棱鼓腹,玉环形圈足,足外撇,肩部有一圆形短流,流口残,与流相对的腹部附一环形曲柄,柄上端与腹交接处附贴似兽面状的圆形瓷泥饼装饰。夹细砂黄泥胎,胎上有一层白色化妆土,器表施绿釉,釉层不均,泪痕斑斑,白绿相间,流若浮云,纯朴温雅,底露胎。高10厘米、口径3.1厘米、足径5.8厘米。

黑釉瓷注(图3),喇叭形侈口,长束颈,丰肩,筒状腹下收成平底,颈肩部有一条形曲柄,柄中部下为糟形,与柄相对的肩部有一圆形短流。夹砂浅灰胎,胎骨稍厚,釉色黑中微泛褐色,施釉不及底,高16.6厘米、口径6.8厘米、底径8.4厘米。

白釉贴塑折枝花四足小水盂(图4),呈椭圆形。马鞍形椭圆口微敛,斜肩,扁腹外鼓,平底。肩部一周梳齿纹,从肩部向下,附贴四条压印斜方格的条形装饰,到底部变为四个兽蹄形足,被分割的四个部分各贴塑一折枝花叶,每个花叶由五个叶瓣组成,叶瓣上有两道叶筋。胎骨细白坚致,釉色白中略泛灰色,施釉不及底。高6.1厘米、口径5.1—3.5厘米、底径4厘米。

从这些馆藏瓷器可以看出,唐代的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唐代的陶瓷生产虽有“南青”与“北白”之说,但这只是对整个唐代陶瓷发展情况而言的。

颜色釉瓷器釉色的修复


颜色釉瓷器的釉色是利用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在一定的温度和火焰气氛中烧制而成的。按烧1-1制温度的高低可分为高温釉(以钾、钠、钙、镁等金属氧化物为熔剂,在1200摄氏度以上的火候中熔融,如传统的红釉、青釉、蓝釉等)、中温釉(以牙硝为熔剂,在1000摄氏度左右熔融,如法花、孔雀绿等)和低温釉(以氧化铅为主要熔剂,在90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中就能熔融,冷却后呈玻璃状,如胭脂水、娇黄等)三种;按釉色外观分为纯色釉和花釉。

受瓷器工艺和现有瓷器修复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破损瓷器釉色的修复只1-2能采取常温下模拟的方法。那么修复颜色釉时,怎样才能模拟出在高温下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所呈现的绚丽多彩的釉色呢?通过笔者多年的潜心工作和认真思考,已经掌握了一套成熟的颜色釉修复技法。大致分为喷式作色法、洒式作色法和笔式作色法。

一、 喷式作色法

主要用于修复纯色釉,使用的工具为美工喷笔,发挥其喷绘效果细腻、平整的特长,色料用优质丙烯酸漆。由于纯色釉的釉色一般都包含有多种颜色,所以上色时首先需要观察它包含有哪几种基本颜色,然后调制这几种颜色的漆,依次喷绘到到修复处,反复多次直至与周围完好釉色相融合。

青釉塑贴双鱼纹洗的修复

青釉塑贴双鱼纹洗,高4.4厘米,口径20.3厘米,足径7.9厘米。此洗敞口、折沿、圈足,2-1内心塑贴两条游鱼。其折沿上有一面积约为2平方厘米的甭口。对此洗进行修复时,先补缺、打磨,再作色。作色分为三步,第一步:分析釉色。青釉以铁为主要着色元素,以氧化钙为主要助熔剂。加入氧化铁的青釉,在氧化焰里烧成-,经过还原成为青色,青釉色主要由白、土黄、豆青三色组成。另外,工匠们在制胎时故意将此洗的两边作成条状突起,使之釉薄色浅,即所谓的出筋。第二步:作出筋色,用喷笔喷至修复处。第三步:作青釉色,为了使颜色之间不发生相互遮盖,配置白、土黄和豆青等三种颜色的色料时应多加入清漆以增加透明度,这样当它们依次被喷笔喷至修复位置后才能呈现出混合色,达到接近釉色的效果。最后放至通风处晾干,用耐水砂纸打磨消光,与周围完好釉色相融合。至此完成整个作色过程(修复前后对比见图1-1、1-2)。

二、 洒式作色法

主要用于修复采用吹釉法上釉的瓷器,使用的工具和色料与喷式法相同,手法也相似。2-2

胭脂水开光山水纹杯的修复

胭脂水开光山水纹杯,高5.3厘米、口径9.8厘米、足径3.9厘米。柄断成三截且缺损。修复时先粘接、补缺、打磨,最后作色。胭脂水是在烧成的白瓷上施以含金万分之一、二的釉料,于彩炉中烘烤而成。其色主要由白、土黄、大红、紫四色的细微颗粒组成。所以喷涂时要拔去喷笔的针,并将气泵的气压调至足够低,通过控制喷笔开关的大小,使四种色料各自以大小不一的颗粒状洒在修复位置上。需要注意的是配置色料时清漆不宜加入过多,以免淡化颜色,使组合而成的胭脂水色不鲜艳(修复前后对比见图2-1、2-2)。

单色釉瓷器的独特魅力


在瓷器拍卖会上,青花、粉彩等彩瓷常成为买家竞争的对象,价格屡创高峰。单色釉瓷器,虽不及彩瓷卖得高价,但以其天然韵致、纯净典雅,予人另一种美的享受,其制造水平的要求,甚至比彩瓷更加讲究。中文大学文物馆现正举行

「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展览,展出一百七十多件元至晚清时期的单色釉瓷器,这些瓷器以净穆天然取胜,高雅凝重,反映收藏家独具慧眼的审美眼光。

商代青釉最早期今次的展品都是中国瓷江西景德镇烧制的单色釉瓷器,反映元代以来单色釉瓷器烧制技术的不断改进,品种不断扩充,至盛清康熙至干隆时期达至高峰,其精湛工艺表现于清宫内务府监制、景德镇御瓷厂烧造的官窑瓷器上,器底常有帝王年号款铭。而明清帝王对单色釉瓷器的需求及鉴赏,亦充分反映在这些精美的瓷器上。展览全部展品都是选自本港著名收藏家简永桢夫妇之竹月堂藏品。

中国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器物部副主任吕成龙专程来港参观这次展览。他表示,颜色釉是以氧化铁作为釉的呈色剂,最早的颜色釉,是商代中期出现的青釉,后来并有黑釉及北齐时期的高温白釉。西汉开始有低温釉,至唐末时期颜色釉快速发展,但仍以青釉为主,至元代的景德镇发明很多新的色釉,如高温烧的红釉、蓝釉、卵白釉等,品种大量提升,到了明清时期品种更层出不穷。

明清时期臻高峰明代最有名的釉色包括永乐宣德时期的鲜红釉(又名宝石红)、甜白釉、霁蓝釉;弘治时期的娇黄釉,正德时期的孔雀绿釉,嘉靖时期的瓜皮绿,万历时期紫色的茄皮釉等。

清代康雍干时期,颜色釉在仿古的基础上再大量创新,达到顶峰,根据雍正十三年《陶成纪事》记载,总结景德镇场共有五十七种花式釉,其中四十多种为色釉。清代创新的釉色包括有「郎红」(牛血红),是当时的督陶官郎廷极创造的,釉色光亮,玻璃质感强,色釉在瓷器上自然垂流,到底部停止,形成羽毛状,像米汤,所以叫米汤底;「柠檬黄」是氧化锑作为呈示剂的釉,色泽较娇黄釉更鲜亮,更像柠檬;变釉中有「茶叶末」,是金属结晶体形成釉色上的斑点,像茶叶的泡沫;此外,还有胭脂红、珊瑚红、松石绿、秋葵绿等,不胜枚举。

白釉僧帽壶罕见吕成龙表示,不同的色釉,予人不同的感觉,红的高贵、黄的尊贵、青淡雅、黑沉稳,今次展品把中国古代色釉品种都一一涵盖,而且不乏极为罕有的珍品。例如一件「明永乐暗花甜白釉僧帽壶」,暗花中写着永乐年制,这件带款甜白釉瓷器十分少有,相信传世只有两件,另一件在台湾。甜白釉因釉色像糖一样白而得名。

还有一件霁蓝釉墩武碗,碗内写着「御赐纯一堂珍藏」,纯一堂为督陶官郎廷极的堂号,这是康熙赐给他的瓷碗,对研究郎十分重要,亦十分罕有。另一件明万历年制带款「酱釉梅瓶」,相信更是孤品,只此一件。

明清时期漳州单色釉瓷器


漳州,自古以来就有开辟海上交通,发展海外贸易的传统。在宋元时期这里已成为外销瓷的重要产地之一,主要烧造青瓷和青白瓷,已发现的窑址有龙海的洛滨山窑,云霄的水头窑,漳浦的竹树山窑、罗碗井窑、赤土窑、南山窑,诏安的肥窑,东山的磁窑等。入明至清以后,漳州地区仍继续生产青瓷和青白瓷,随着漳州月港的兴起,海外市场的大量需求,漳州开始以生产外销的青花瓷为主,兼烧各种单色釉瓷器,其生产的单色釉瓷部分为外销,而多数属于满足本地区的生活需要。由于市场的竞争因素,单色釉瓷器的生产品种也丰富起来。

这一时期漳州窑的瓷器主要以生产青花瓷为主,同时兼烧白釉瓷、青釉瓷、青白瓷、蓝釉瓷、酱釉瓷、黑釉瓷、黄釉瓷、白釉米色瓷俗称米黄釉 、绿釉瓷等数量不少的单色釉瓷器。

一、平和南胜、五寨窑的单色釉瓷器

在南胜、五寨众多的窑址中,从调查采集与考古发掘的标本看,有白釉瓷、青釉瓷、青白瓷、蓝釉瓷、酱釉瓷、黑釉瓷等,尤以白釉瓷、青瓷、蓝釉瓷、酱釉瓷为大宗。白釉瓷的器型有大盘、碗、罐、瓶、盒、碟,以盘、碗、碟为多见。一般器物通体施釉,足内不施釉,部分有不规则溅釉现象。大的白釉盘、碗足底有粘砂的砂足现象,与同时期的青花瓷一样。白釉瓷一般没有装饰,少部分在釉下有随意刻、划花纹饰。青釉瓷的器型有盘、碗、炉、罐、洗、碟、盂,其它器型较少见,以青釉炉、罐、碗最为多见。青釉色彩可分为仿龙泉及景德镇窑的影青、梅子青、蟹壳青,釉层较薄,釉色莹亮。大件器物一般施釉不及底,小件器物大多通体施釉,部分足内未施釉。青釉瓷的器物大多有刻、划花纹饰及饰以各种写意花草、龙凤等瑞兽动物为多见,如青瓷香炉,胎质灰白,烧结度好,胎体较轻薄,一般内外底不施釉,在腹部有刻划花纹饰,香炉底部有挖底,为兽首足、兽足,足往外撇,小件香炉有的则用圈足;青瓷碗的胎体比较厚重,圈足较大,足内修胎平整,采用圆形垫饼支烧,与青花瓷用砂垫烧形成鲜明对比。在南胜、五寨的窑址中都有生产青釉瓷,其中在五寨的洞口、陂沟、通坑下营、城仔迹、蛤蟆石等地点的废品堆积中,可以采集到大量的青瓷器标本,在这些地点的山谷有很多的窑炉遗迹,有的以生产青花瓷为主,有的显示出以生产青釉瓷为主。蓝釉瓷的器型有盘、碗、杯、盒、炉。以大盘、大碗、炉为多见,小件的杯、盒较少见。蓝釉瓷属于仿景德镇窑,有的在胎坯上刻划莲塘鱼藻、花鸟、瑞兽、折枝花等纹饰,再施较薄的蓝釉,使之刻、划纹饰与釉色相映成趣。有的在器体施蓝釉再用白色胎泥堆画纹样。发现烧制蓝釉瓷的窑址有南胜的花仔楼、五寨的大垅、考塘、后巷等地。酱釉瓷有盘、炉、杯、水注、碟、药捣、鸟食罐。已知生产酱釉的窑址有五寨的大垅、后巷、洞口、陂沟、杉仔下、南胜花仔楼等地点。

二、东溪窑的单色瓷器

东溪窑有上东溪和下东溪之分,上东溪的窑址主要分布在华安县的高安镇三洋村,下东溪的窑址主要分布在南靖县龙山镇的梧营村。上下东溪只相隔一条山沟,而分属两个县不同的行政管辖,它们在历史上同属一个整体。从调查中发现窑址主要分布在后坑窑、水尾、上虾形、下虾形、白叶坂、吊拱、扫帚石、洪门坑、橄榄坑、马饭坑等地点,分布面积约10平方公里。采集到的标本可以看出上东溪、下东溪都以生产青花瓷为主,相对而言下东溪单色釉瓷器比上东溪的品种要多些。东溪窑的单色釉瓷器主要有白釉瓷、青白釉瓷、青釉瓷、白釉米色瓷、绿釉瓷、酱釉瓷等。器型可分为日用器、陈列器和捏塑类。日用器有碗、盘、盅、盏、杯、罐、盒、勺、匙、壶、水注、鼻烟壶、绣墩等;陈列器有炉、瓶、鼎、觚、灯台、笔筒及人物佛像;捏塑类有人物、十二生肖、瓜果鱼禽、砣等。

三、平和县南胜、五寨窑的单色釉瓷与华安、南靖的东溪窑的单色釉瓷,进行对比分析有明显的区别:

(一)在造型及胎釉方面

1、在造型上:平和窑单色釉瓷型制少,以盘、碗、碟、炉、罐较为多见。而东溪窑品种丰富多样,型制变化大,且器物大小变化大,以小件器物为多。平和窑的单色釉瓷在器物的圈足内底有旋削痕或小件器物有乳突状现象,圈足往内斜收或斜切,圈足较低,多见砂足现象;而东溪窑多为玉璧足,圈足制作规整,足心平整,少见砂足现象。平和窑少见人物、动物雕像,而东溪窑的人物、动物雕像却品种多样。

2、在胎质上:平和南胜、五寨的单色釉瓷的胎质一般比较致密,烧结度好,胎体多数呈灰白色,也有少数胎体较为洁白,有少量肉眼可以看见的气孔,胎体也较厚;东溪窑的单色釉瓷的胎质细腻坚致,胎色洁白,但青釉瓷多为灰胎。多数胎体较薄,整体来说要比平和窑精细,但也有少数例外,如平和窑的大件青瓷香炉的胎体要比华安东溪窑的青瓷香炉的胎体要薄些。

3、在施釉上:平和窑的单色釉瓷的釉层较薄,釉面莹亮,透明度均较高,没有气泡,少量有细小气泡;而东溪窑的釉层要比平和窑厚,釉色滋润,釉面多数开细小冰裂纹,釉厚处晶莹润泽,但有的透明度较弱,有的釉里的气泡要比平和窑显得更大且多而密集。

(二)在装饰手法上

平和窑的单色釉主要采用刻划花,纹饰随意,不拘一格,往往由窑工的熟练程度或神来之笔自由发挥,体现出自由、洒脱、生趣盎然的艺术效果;而东溪窑有印花、刻划花及工艺水平极高的贴塑手法。器形小的瓷器主要以印花为主,器形大的如罐、樽、瓶、炉的装饰手法则采用在刻划花的基础上加贴花草山石、动物纹饰或加贴铺首,使之内涵更加丰富,有的器物贴塑的铺首一同施釉,有的器物施釉而贴塑不施釉。值得一提的是人物、动物雕像的雕刻更显高超艺术水平。刻划花工艺水平相对而言也比平和的南胜窑、五寨窑的单色釉瓷器的刻划工艺要精巧一些。

(三)烧造年代

从平和的南胜、五寨窑采集的标本及征集的传世品看,其单色釉瓷器的始烧年代大约在明早期,兴于嘉靖、万历,衰于明末清初;而东溪窑的单色釉从其各个窑口采集的标本的造形、胎质、釉色分析,有明晚期,但多数体现出清早期的产品特征,而且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民国时期烧制单色釉的窑炉遗迹,说明延烧时间较长,但确切年代有待于对窑址进一步调查与科学发掘。

四、明清时期漳州单色釉瓷的主要成就

(一)白釉米色瓷

1、人物塑像方面

米色白釉人物雕像多为观音、如来佛、弥勒佛、释迦、财神爷等。佛像造型多清丽秀雅,面部刻划端庄慈祥,形象丰腴和蔼可亲,衣饰褶纹飘逸自如,自然流畅,常见的弥勒佛多斜坐式,面容丰圆,多开口大笑,两耳垂肩,袒腹踞坐,形神兼备,具有超现实主义的特征,尽显漳州制瓷艺人的精湛艺术。

2、大型琢器

型制多样,通常多采用堆贴、贴塑、模印、刻划花等装饰手法,有铺首、莲瓣、回纹、弦纹、牡丹、如意云头、篦梳纹等。特别是对仿铜做法的吸收和借鉴,造型大方、流畅,相关部位的装饰与釉色和谐统一,显出高古又隽秀的典雅品位。

(二)青釉瓷

1、釉色方面

一般通体施釉,足底刮釉。施釉薄的在胎体采用刻划花工艺,罩上一层莹亮透明度强的青釉,一改漳州地区其它窑口施釉不匀的作风,给人一种明快的感觉;另外一种青釉碗、青釉盘多玉璧底,通体施釉,釉层较厚,玻璃感强,有的釉面不开片,有的釉面开细小冰裂纹,少数釉面呈大开片纹,釉面莹亮肥润,有光亮悦人的玻璃感,它不但堵塞了胎体中的气孔,使它变得不透水,而且增加器物的硬度和化学成分的稳定性,重要的是使器物外观更美观可爱。

2、装饰工艺

青釉瓷主要采用贴塑和刻划花工艺。贴塑多铺首,铺首雕刻精细生动,往往利用器体施釉铺首不施釉而产生变化,装饰手法灵活多变,使器物显得别具一格,清新高雅,体现既严谨又不失秀丽活泼的艺术风格;刻划花多表现牡丹、莲花、缠枝花、卷草、花卉、水波、联珠、弦纹、回纹及瑞兽等,刻划并举,刀法犀利,线条流畅豪放,明快利落,纹饰新颖,栩栩如生;有的刻划花与模印、贴塑相结合,使器型精美别致、朴实大方,合理的组合使之匀称协调,独具时代风格和地方特色。

三 蓝釉瓷

多仿景德镇窑,多见大盘,主要为外销瓷,通常是通体施蓝釉,用白色胎泥堆画纹样,再对堆画纹样进行修整,使纹样图案精美大方,然后再罩透明釉,于高温窑炉一次烧成。蓝釉发色有浓艳的,也有淡雅的,与白胎泥堆画而成的图案相互渗透,产生若隐若现的朦胧感和稳重感,达到整体的统一效果。此类产品国内少见,而在东南亚及日本有大量发现,日本人称之为“饼花手”。

“暂得楼”藏清代单色釉瓷器


什么是真正的收藏家?已故的“暂得楼”主胡惠春就是一个例子。目前正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展,从中可见胡惠春的收藏特点和成就。

胡惠春对文物有特殊的爱好,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收藏了大批珍贵古瓷。上世纪50年代初,他把一大批陶瓷珍品捐赠给上海博物馆,1989年又与夫人王华云女士一起,将另一批存于上海的精美陶瓷器捐赠给上海博物馆,两次共捐赠359件。

“暂得楼”藏品以陶瓷器最成体系,也最负盛名,在各代瓷器中,胡惠春最钟爱的是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单色釉。此次首都博物馆《暂得楼藏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专场,就是把他珍藏于美国纽约的清代康、雍、乾三朝单色釉瓷器和已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同时期单色釉瓷器汇聚在一起,举办的一个专题展览,品种包括豇豆红釉、孔雀绿釉、胭脂红釉以及仿汝釉、官釉、青釉等。这些瓷器在康、雍、乾单色釉瓷器中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无论是仿宋五大名窑还是各式新创釉色产品,都使人感到精雅无比,体现了当时的烧造水平。如,展览中展出的一件“青釉刻花缠枝莲纹如意瓶”(见左图)。青釉在清代官窑单色釉器中是一个重要的品种,釉色的深浅可分为粉青、豆青和冬青。豆青最深,冬青次之,粉青更次之。这件器物青中带灰,极为雅致。通体满刻莲花,华丽而不浮艳。颈部两侧饰如意形耳,头如灵芝,上饰蝙蝠,寓意吉祥。底刻“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方章款,是乾隆官窑极精之品。

“暂得楼”藏单色釉瓷器中,仿宋代五大名窑作品占相当大的比重,哥窑、定窑的仿烧主要在康熙朝,汝、官、钧窑的仿烧从雍正开始,到乾隆朝达到顶峰,所以遗留下来的仿造器物以仿汝、官、钧窑的居多。此次展出的就有20多件仿汝窑器物,且有多件成对,十分难得。

清代康、雍、乾三朝皇帝都爱瓷器,极大刺激了瓷器制造业的发展,不仅明代的工艺和品种应有尽有,而且还有许多发明创造。康熙期间,景德镇恢复生产了明代中期以来几乎失传的铜红釉。红釉分为高温和低温两种,高温有豇豆红、郎窑红、钧红,低温有胭脂红、珊瑚红,其中尤以郎窑红、豇豆红最为著名。豇豆红是一种呈色多变的高温颜色釉,由于铜在各部分的密度不同,烧成后呈色各异:有的在匀净的粉红色中泛着深红斑点,或者红点密集成片,有的则在浅红色中疏露着绿斑或色晕。根据红色深浅不同,喜爱收藏的人们赋予它们很多美丽的名字,如美人醉、桃花片、娃娃脸、大红袍、正红等过去人们对豇豆红釉的瓷器都强调红色的艳丽,以为红色越鲜艳的越好,其实每件器物都有绿色苔点,只是多少不同而已。

“暂得楼”藏品中有一对豇豆红釉印盒,釉色以绿为主,稍带红色。印盒通施苹果绿釉,只在盒盖顶部、口沿和底足部有豇豆红釉,极为罕见。

另有一件“松石绿釉剔刻花缠枝莲纹石榴尊”(见上图),也是清雍正时期创烧的新品种的代表作,特别值得一提。松石绿釉又名秋葵绿,因呈色与绿松石相似,故名。此尊通体及底施松石绿釉,釉色清新悦目,纹饰线条清晰,剔刻刀法犀利流畅,底有“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是珍贵的宫廷陈设品。

看“暂得楼”藏品,也学大收藏家的做人,暂得、暂得,不以一己之私为重,藏文物爱文物,最后捐给国家,这种境界是值得每个热爱收藏的人敬仰的。

青釉刻花缠枝莲纹如意瓶,高50.2厘米,口径13.8厘米,足径17.4厘米。

松石绿釉剔刻花缠枝莲纹石榴尊,高21.5厘米,口径6.7厘米。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定窑酱色釉瓷器与定窑酱色釉瓷器区别》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定窑酱色釉瓷器与定窑酱色釉瓷器区别》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黑色釉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