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 导航 >

【别样精彩】一场穿越古今的对话与陪伴

【别样精彩】一场穿越古今的对话与陪伴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一般的瓷砖 简一瓷砖

2021-02-12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本期人物

许国:中铁四局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

“别样身份”:收藏界的“百陶斋主”

开栏的话

正襟危坐、古板面孔、不解风情,提起政工干部,好像就会念文件、作报告、谈心训话。然而,越走近越发现,这是一个藏龙卧虎的有才群体。他们不仅在本职岗位上干得风生水起,还有收藏界的大家、有书画苑的高手、也有主持行当的翘楚,更有引吭高歌、长袖善舞的歌舞达人……工作中,他们专注敬业;8小时外,他们绽放着各自的精彩。

今天开始,本版开辟“别样精彩”这一新栏目,如果你身边的政工人身怀绝技,才情横溢,欢迎来到我们的舞台,一起欣赏他们的混搭人生。

夏初,周末的清早,晨光熹微。

皖中首府,合肥的城隍庙市场上,人头攒动却又静悄悄。第一缕阳光撒在这座城市的上空,借着光,许国蹲在一家地摊前,手里捧着一件青瓷碗。

几轮讨价还价,成交,包好,带走。回到家,也不过七点钟。

这是一件北宋安徽繁昌窑的青瓷碗,为民窑精品,流落地摊多日,却无人识货。“我能得到,一是缘分,二是眼力”,许国说。

在安徽收藏界,“百陶斋主”的名号几乎无人不晓,但人们怎么也想不到他是一个央企的政工干部。

许国出身中医世家,中药除了装在抽屉中,剩下的都装在各色的陶瓷坛子内。自小闻着药香,抚摸着这些坛子,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时光辗转、岁月迁徙,文革、破四旧,运动风风火火,及长,又搬了几次家,这些坛子碎的碎、丢的丢,不复为家传之物。

上世纪80年代初,许国参加工作,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似乎又在哪里看到了类似的坛坛罐罐,觉得特别亲切。“能买回来就好了。”

这一次偶然,便成就了半世情缘。

“我是真喜欢,中华文化早已被风雨和现代文明侵蚀得不成样子,唯独在瓷器中还能领略古老中华的魅力。”

工作之余,许国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一头扎进古陶瓷的海洋,考古现场、古窑遗址、博物馆院、古玩商城、地摊旧货,许国常常流连于此。“前三个地方是站着看,后两个地方是蹲着买,站着是为了能蹲得下去,蹲下去是为了能站得更直”。

许国最初特别关注长江中下游这一代上古时期的陶瓷器,特别是印纹硬陶,还有原始青瓷。“我觉得它以特有的古朴、深沉和冷峻的色调展示出一种成熟的美丽,不带一点漂浮与奢华,表现的是先人内心的感受。先人对自然的尊崇、生活的赞美和自我的感悟直白、率真地刻画在器物之上,跟后来华丽的风格是有很大的区别。”

许国说,他曾经收藏过几件精美的印纹硬陶。印纹硬陶是中国夏商周到西汉早期,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生产的一种质地坚硬、表面拍印几何图案的日用陶器,它比一般的早期文化的陶器要硬。因为这些印纹硬陶是采用泥条盘筑的工艺制作的,器物盘成形状以后要用一只手顶住器物内壁,另外一只手拍打器物的表面以产生纹饰。

“当我把手伸进这些器物的内部,有时候会重叠到几千年前的古人留下的手印,这时候,我就会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好像手尖仍然可以感受到先人跳动的血脉。”

那些古陶瓷上有光有影,许国喜欢盯着那些纹饰端详、沉思,他觉得这些纹饰都有着天启般的含义。

许国姓“许”,1998年,他竟然收藏到一件釉下带有“许兄”字样的原始青瓷壶。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上,器物釉下带铭文是从汉代开始的,已经知道的为数不多的几件汉代陶瓷上刻字的都藏在几个大的博物馆,这件东西是在合肥城隍庙古玩市场淘来的,器形非常完整,非常精美,特别是上面的篆隶‘许兄’两个字非常难得。这可能是当时工匠的名字姓许,也可能是给一个姓许的人家定做的陶品。

及夜深,灯下把玩“许兄”,这是一场穿越两千年的对话,古往许兄,今来许弟,在一个汉代陶瓷上实现了相逢。

“想起来,我就会觉得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

许国出差到外地,只要时间允许,就一定抽空去当地的古玩市场走走,看到安徽窑口的东西,只要能力所及,一定都想办法带回安徽。

2011年5月18号,为纪念“博物馆与记忆”为主题的第34个国际博物馆日,由许国倡导,安徽省古陶瓷专业委员会与安徽省博物馆隆重推出《陶缘瓷韵·安徽民间古陶瓷藏品汇珍展》,展出包括西周、两汉、东西晋、五代、唐宋元等时代的108件古陶瓷,其中许国的个人藏品就占了25件。普通的民间收藏展里文物价值较高的展品一般比较少,而这次展览中70%以上的展品能达到国家一级文物的水平。

现在,古玩交易市场日益火爆,但许国“只收不卖”,这早已是安徽收藏界的共知。

他说,古陶瓷是“一种不朽的生命一直在均匀地呼吸”,收藏的目的就是呵护这种呼吸的畅通。

“我们相对古陶瓷都是保管员,只能陪伴它们一段时间,这些东西迟早都是国家的,博物馆是它们最终的归宿。”

(江龙余)

(来源:工人日报)

taoci52.com延伸阅读

红色收藏的别样景致


一个国家特定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在收藏界再现出来的无论是鸿篇巨制抑或雪泥鸿爪,皆为本民族的情感所系。“红色收藏”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所产生的历史现象,自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物收藏价值。

《红色收藏》一书的作者秦杰先生,已有数十年的收藏经历,对“红色收藏”见解颇深。他认为,“红色收藏”是专指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活动相关联的历史遗物和文献的收集整理。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经出现过“红色藏品”收藏活动。随着收藏热的进一步兴起,社会怀旧思潮的涌动,在这一方面的市场投资热情逐渐高涨。红色收藏品富于时代内涵、历史韵味和信念指向,使收藏鉴赏的过程也成为了解历史、感怀今昔的过程。

秦先生认为,红色收藏涵盖了六大门类。

第一类是毛泽东像章。全国收藏者至少有15万人,收藏门槛低,存世量也比较多,品种约16万枚以上。

第二类是红色书报刊(含连环画)。目前拍卖最高纪录为《参政员毛泽东行踪》,2006年在中国书店秋季拍卖会上以18.6万元成交。

第三类是“文革瓷”(含“文革镜”)。“文革”时期的陶瓷器皿中带有毛泽东像的市场最火。

第四类是“抗日战争遗存”,其中手抄本《镇江沦陷记》以109万元拍卖成交并捐赠给博物馆。

第五类是“红色经典画作”。带有毛泽东肖像或形象的场景油画、国画最为瞩目,如刘春华1967年创作的《毛主席去安源》,1995年在中国嘉德以605万元拍卖成交。

第六类是宣传画和海报,在新中国建设高潮时期,宣传画和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海报引领潮流。

红色收藏带来的不仅是感受和享受,更是思索和求索。时间从中国翻天覆地的1911年,历经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直至新中国诞生这俨然是整个20世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缩影。红色收藏品,实际上提交了几组关于中国革命史的“同一主题”的“不同变奏”,具有内在的贯穿性。红色收藏变成了时代话语权的丰满承载体,以极高的精确度靠近史学的真实,从中开掘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表现力。

早在1993年正值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著名肖像画家刘宇一的油画巨作《良宵》在香港拍出836万港元,创当时中国油画最高成交纪录,同时也标志着“红色经典”油画首次进入拍卖市场。1995年嘉德秋拍中,颇受人们关注的著名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以605万元的高价成功拍出,标志着“红色题材”油画正式进入内地拍卖市场。2007年,陈逸飞的《黄河颂》在嘉德拍卖会上再次受到藏家的青睐,以4032万元的天价成交。红色收藏品中的经典,是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广泛尊崇的,被视为当代文物收藏中的顶级藏品。

对于红色收藏的保值增值,秦杰先生的建议是“藏两头”。即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井冈山、长征、抗日初期的书报刊为一部分;新中国美术作品和艺术性强的出版物为另一部分。在文物文献越来越具有艺术品投资氛围的今天,收藏爱好者进行组合投入,时间和时机节点的把握是成功的关键。

红色系列收藏品构成了极为丰富、极具传奇色彩的历史画卷,毫不逊色地屹立于中国现代史册上。中国现当代“红色”艺术精品伴随着时代脉搏,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凝固了历史,锁定了瞬间。

古今第一瓶,钧瓷梅瓶鉴赏


梅瓶是中国传统经典的名瓷器型,梅瓶是一种口小、颈短、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型,因其口小的只能插一枝梅花而得名,故称“梅瓶”。

古今第一瓶,钧瓷梅瓶鉴赏

梅瓶是各大窑系都制作的一种器型,造型优美程度可以说是天下第一,所以梅瓶的造型算是中国瓷器第一造型。

梅瓶也称为“经瓶”,最早出现在唐代,其造型姿态优美、线条流畅,如同俏佳人一样美丽。梅瓶最早做为酒具使用,也可用来观赏。

钧瓷梅瓶

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梅瓶在宋代以后颇为流行,特别是明清时期,梅瓶的观赏价值越来越高,清代梅瓶多为传世作品,观赏和艺术价值都很高。

朝代不同,梅瓶的审美也不同,如宋代梅瓶挺拔高雅,元代梅瓶粗犷豪放,明代梅瓶雄健稳重,清代梅瓶奇巧秀美等,都体现了当朝的文化艺术特色。

钧瓷柴烧梅瓶

梅瓶做为第一瓶型,特别是在宋代各大名窑争锋的时期,钧瓷梅瓶也是不可缺少烧制器型,钧瓷梅瓶有别于其他梅瓶,钧瓷梅瓶以优美的窑变而深受欢迎。

钧瓷在宋代时期是皇家御用瓷器,故所有的珍品都被收入宫中,民间流落极少,当时的钧瓷工艺因不计成本,已经达到了时代的顶峰。

钧瓷荷口梅瓶

以上图片均为钧瓷梅瓶,其器型也不尽相同,窑变更是丰富多彩,不变的的是梅瓶的优美姿态,梅瓶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瓷器第一器型,其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可想而知。

古代陶瓷:穿越历史的经典文化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古董收藏市场可谓是水涨船高,人们越来越懂得理性投资,渐渐把收藏古玩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当今社会收藏古董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也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主人的个人生活趣味和价值取向。小编最喜欢的一档节目就是中央二套的鉴宝栏目,在那个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在民间流传的东西,各家宝贝争奇斗妍、各显身手,很多非常有价值的艺术品是我们在博物馆看不到的。我们在欣赏这些宝贝的风采的同时,还可以增长很多知识。今天小编带大家鉴赏的也是两件颇具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清代祭红大罐一对

众所周知,陶瓷是我国特有民族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也是世界认识中国的开始,可以这么说,世界是通过陶瓷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的,几千年来,陶瓷已然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已经成了中国民族特色的一个符号,我们感谢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如此宝贵的瓷文化,我们为拥有这样璀璨的文化而自豪。宝珍商城的这两件宝贝是出在清代的,大家都知道,明清时期是我国制瓷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那一时期的瓷器体现了那个时代精湛的工艺和高超的水准。这两件宝贝虽然历史不是很久远,但是保存完整,釉色匀称,光泽喜人,再加上可爱的造型,一定会让您爱不释手。

清乾隆云龙纹赏瓶

在博宝宝珍商城的古代陶瓷中,这件乾隆年间的瓷器很是惹眼,象征着吉祥和权贵的云龙图案体现了乾隆年间的繁荣昌盛,同时也体现了统治者雄霸天下的气魄,整件瓷器都散发出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而且虽然经过了几百年历史额粉饰,但是仍旧不改其本真,这也许就是中国人的一种品行吧。(博宝艺术网评论员 王瑶 撰文)

【博宝点评】古玩收藏的持续升温向我们预示着一个收藏界新的春天的到来,而体现我国传统民族特色的陶瓷艺术品在其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人们纷纷将陶瓷艺术品作为投资的对象,而用陶瓷艺术品来作为家居摆设也是很能彰显主人艺术品位的。博宝艺术网一定会让您的生活更加美好。

【博宝点评】博宝宝珍商城中的清乾隆青花陶瓷艺术品,瓷器装饰绘画精美,青花发色优美,胎质细腻洁白,造型美观大方,表达了精湛的技术工艺,充分展现了乾隆时期艺术品的精美,突出了现代人喜爱的艺术品质,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投资潜力。

瓷上牡丹别样“芳香”


每年的四月份,是赏牡丹的最佳时节,一年一度的洛阳牡丹节,正是此时节开启。牡丹也以其国色天香、倾国倾城的姿容,每每引人流连忘返。古往今来,牡丹寄托着富贵和吉祥的寓意,广为世人争颂。唐朝诗人刘禹锡千古名作《赏牡丹》诗中“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一句,可以说将牡丹之美推到了极致。

牡丹花有“花中之王”“富贵花”的美称,人们将牡丹花视为“富贵荣华”的象征,并成为传统文化艺术中永恒的创作题材之一。在历代文物艺术品中,牡丹纹饰不但经常见诸于绘画作品上,而且在瓷器瓷画主题中的牡丹纹饰同样令人惊艳。如今,牡丹纹饰的瓷器文物,争相被国内外博物馆入藏。本文笔者整理了一组这一题材瓷器文物,现介绍如下,以期从中欣赏并感悟古代制瓷匠人眼中的牡丹之美。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花纹碗(图1),高10、口径20.3、底径9.7厘米;敞口,深鼓腹,圈足,无款。口沿内外绘回纹,内壁绘缠枝菊花纹,底双圈内绘折枝牡丹纹;外壁绘缠枝牡丹纹,圈足外墙绘回纹。器身满施釉里红,釉色红中泛黑,通体开片。此器以釉里红彩绘,强烈地表现出牡丹雍荣华贵的特性。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永乐青花折枝牡丹纹折沿盘(图2),高8.3、口径45.2、足径29.2厘米;折沿,弧壁,广底,圈足。折沿盘为永乐时期的典型器物,多见青花品种,胎薄体轻,纹饰自然生动。瓷器装饰牡丹纹有折枝、缠枝、串枝等形式,而青花瓷器装饰缠枝牡丹纹始于元代,明清两代为典型纹样。国博这件明永乐瓷盘,盘心绘折枝牡丹纹,牡丹花头丰满,枝叶疏朗,线条流畅,画工精细,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佳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图3),高31.4、口径7.1、足径9.6厘米;呈橄榄形,颈部对称置贯耳,足边有两长方形孔可供穿带用;通体以珊瑚红釉为地,上绘牡丹一丛,牡丹花朵施以黄、白、粉红等彩,旁有绿叶相衬;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圈。珊瑚红釉的施釉方法系将釉浆吹于细白瓷器上,经低温烧成后,呈色红中微闪黄,极似天然红珊瑚的色泽,故名。所绘主题纹饰牡丹纹,几乎贯穿整个整体,倍感惊艳。

长沙博物馆藏清宣统元年釉下彩牡丹纹瓷瓶(图4),通高35.4、口径12.3厘米;口微侈,直颈微弧,溜肩,深腹,下腹渐收,圈足外撇。通体施白釉,釉色较白,饰以釉下墨彩。该瓷瓶器型并不十分周正,但是丝毫不影响其做工的精致、釉色的莹润以及纹饰的精美。该瓷瓶肩部一侧饰两只飞翔的蝴蝶,正面腹部则绘墨色牡丹,花枝高起,牡丹栩栩如生,令整件器物尽显生机与活力。

当钧瓷遇见诗歌,窑变出别样的意境


宗贤钧瓷坊:象戟尊

象戟尊,河南省瓷艺术大师苗宗贤设计,手拉坯成型,自然窑变釉,宗贤钧瓷坊煤窑烧制。口径17厘米,足径14.8厘米,通高28厘米。

象戟尊,直口,丰肩,鼓腹,圈足,颈部以下手拉弦纹,肩部两侧装饰小象。整体造型精细规整,姿态端正大气,线条简洁流畅,棱线硬朗有力,装饰繁简得当,釉色清新自然,窑变独特别致,呈现出冬去春来,春色初现,绿意初绽,雪山初融,积雪和雪水顺着层层山岩缓缓下落流淌的奇妙景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正所谓:

大地回春绿意生,风过昆仑雪渐融。

苍岩褐壁迎雪泥,水润万物细无声。

郑永彪,写于许昌县西王村摘星阁

正玉钧窑:钧山(晚秋山水)

钧山,中国传统工艺大师王现锋作品,自然窑变釉,正玉钧窑烧制。

钧山系钧列,是王现锋大师的创意作品,标新立异,打破了长时期以来人们对钧瓷的传统认识,开辟了钧瓷陶艺的新天地。

该作品,造型具象生动,线条刚柔相济,气势不凡,形神兼备,釉层丰厚,透活欲滴,釉质玉润,流光溢彩,乳光晶莹,釉色变化丰富,红中透紫,紫中有蓝,蓝中泛青,青中藏红,青蓝错杂,红紫相映,略有荧光,多种颜色集于一身,色泽绚丽夺目,乳光交融,凝厚深沉,莹彻浓艳,变化复杂,辉映竞芳,妙不可言,巧夺天工。型釉结合恰到好处,层次感、立体感强烈,酣畅淋漓地体现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艺术特征,让人不由想起毛泽东主席《沁园春 长沙》词里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等词句。最妙的是,一条瀑布从左上角的山上喷涌而出,飞流直下三千尺,动感十足,瀑水如蓝,晶莹剔透。整个窑变意境,五彩渗化,交融生辉,真是鬼斧神工又自然天成。在不同光线、不同角度下观赏,还会发生釉色的轻微变化,给你以新的发现、新的感受,各有意趣,耐人寻味,让人感到有一种在普通的生活里不常感觉到的新奇感、异趣感,堪称“神、奇、绝、妙”。

正所谓:

万山红遍层林染,飞瀑奔流只等闲。

奇思妙想惊世人,钧艺天地谱新篇。

郑永彪,写于京华观澳园坐忘斋

苗家钧窑:圆满尊-竞彩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苗长强作品,手拉坯成型,口径4厘米,腹宽11厘米,高度17厘米。自然窑变釉,倒焰窑煤烧,1320°烧成。现藏苗家钧窑。

圆满尊,扁椭圆形,小口,阔肩,鼓腹,圈足。造型简洁、浑厚、雍容、大气,线条柔和、舒缓、优美。最绝妙的是自然窑变,宛如冬去春来的山川大地,冰雪消融,五彩渗化交融,完全出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毫无人为的构思和创意,铀色变换意境无穷,质地光润晶莹,形成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艺术效果。“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春天的大自然像悄悄长大的靓丽少女,你那“斩不断,理还乱”的情丝,丝丝缕缕,缠绵缱绻,透过早春的晨曦,穿过朦胧的烟云,纷乱了人的心弦。那海棠红、胭脂红、鸡血红、朱砂红、茄色紫、葡萄紫、鹦哥绿、梅子青、天青及窑变的各种色彩,如蓝色、紫色、红色、黄色、白色的花朵,是那样的妩媚,那样的娇艳,唱出了酝酿一冬的甜蜜,期待了很久的种子,渴望着她的梦境——在阳光和暖风的抚慰下兑现。所有的希冀、追求和朦胧的幻想,在一幅色彩浓重的青绿山水画一般飘拂的雨烟里,开始起飞。春天以她独有的神韵拥抱了整个大地,在“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美妙春色中酣歌笑舞了。作品又好似奥地利著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春之声圆舞曲》,绚丽的色彩和青春的活力如华丽敏捷的旋律扑面而来,钧瓷的魅力令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正所谓

浓笔重彩写春天,

道子技穷掷笔叹。

天造地化出神钧,

了却画圣千古憾。

郑永彪,2016年5月29日

杨志钧窑:狮头活环福禄瓶

狮头活环福禄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志2003年作品。口径6厘米,上腹径19厘米,下腹径14厘米,足径10厘米,通高43厘米。自然窑变釉,气烧,现藏于北京大观堂。

此瓶小口,短颈,圆腹,圈足。全器以颠倒的葫芦瓶为造型基础,口径处装饰一对狮头活环,中部鼓腹上装饰一对狮头,制作精巧,栩栩如生,威武庄严。整体造型淳朴端庄稳重,线条酣畅洒脱熟练,形体饱满浑厚大气,落落大方有雄浑豪壮气概,质感细腻温润,开片的纹路纵横交织,疏密有致,极富韵味。然而此瓶最为神妙的地方就是窑变,整体视之,瓶身如一泓清水,清澈透明,里面的小金鱼欢快地游来游去,煞是好看可爱。正所谓:

春来江水渐消融,冰裂妙如撕帛声。

鱼翔浅底寻翠玉,雄狮怒吼抖威风。

郑永彪,写于观澳园坐忘斋

神源钧窑:赏盘(九万里风鹏正举)

赏盘,口径30厘米,足径19厘米,手拉坯成型,自然窑变釉,2013年12月由神源钧窑烧制而成。现藏于北京大观堂。

此盘窑变神奇妙绝,在盘中央幻化出一只栩栩如生的凌云展翅的鲲鹏。他飞越高山之巅,翱翔自由天空,那雄视天下的气势,凌云飞渡的姿态,冲破藩篱的勇气,无拘无束的张扬,天高任飞的洒脱,回归自然的快乐,刻画的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可以说是当代赏盘中难得的一件珍品。此情此景,让人浮想联翩,不由想起传颂千年的大诗仙李白的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毛泽东主席的“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的千古名句。坐忘斋主欣赏之余,心潮澎湃,夜不能寐,遂不揣浅陋,赋诗赞曰:

云涛弥漫连晓雾,昆仑耸峙接天路。

鲲鹏直上九万里,千山万水尽飞渡。

郑永彪,写于世纪学院明德楼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郑永彪博士一直致力于钧瓷文化产业的研究和弘扬。今天推出的5篇钧瓷鉴赏文章,选自其第二本钧瓷专著《大美钧瓷——当代钧瓷窑变艺术珍品鉴赏》。该作品遴选当代钧瓷艺术珍品100个,以100首古典诗词的形式对作品的意境进行了高度的审美概括,独辟蹊径,独具一格,独领风骚。本书全部彩色印制,装帧精美,定价98元,将由河南人民出版社于11月底隆重推出,有喜欢的钧友可以提前向钧瓷网预订。

另外,郑永彪博士还将再接再厉,启动第三部钧瓷专著的撰写,请各窑口、大师和藏家踊跃投稿,将自己认为窑变意境独特的钧瓷作品照片发给郑博士,郑博士将遴选100个作品,创作古典诗词,撰写鉴赏文章。钧瓷作品照片和资料请投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瓷上荷花别样红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文/图刘善文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又名莲花。是中国人的六月花神,素有“花中君子”的雅称。炎炎夏日,不妨在陶瓷中把玩欣赏“花中君子”,别有一番情趣与韵味。

铜胎画珐琅莲池鸳鸯鼻烟壶

鼻烟壶是盛鼻烟的容器。原为西洋之物,明末清初传入我国,因其小巧玲珑,晶莹剔透,造型别致,携带方便,可以随时随地取出把玩欣赏,令人爱不释手。这件清代乾隆年间铜胎画珐琅莲池鸳鸯鼻烟壶(图一),高8cm,口径1.4cm,底径2.7cm,鼻烟壶配嵌宝石随形盖,盖内延伸出一铜匙,便于取鼻烟。壶唇口,短颈,扁圆腹,圈足,足内青花书“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壶身铜胎,外壁施珐琅彩,纹饰清晰,色泽艳丽,颈部饰卷草纹,腹部勾画岀荷叶或舒展,或卷曲,荷花或盛开,或含苞待放,莲蓬饱满,水草修长,一只鸳鸯悠闲憩息在荷叶上,一只鸳鸯嬉戏于荷杆上,莲蓬垂首摇曳,好一幅迷人的莲池鸳鸯图,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天然浑朴,相映成趣。

雕瓷荷花笔筒

雕瓷是陶瓷装饰技法之一。通过圆雕、镂雕,浮雕等雕刻技法在瓷器上刻出纹饰来凸现立体图案。雕瓷工艺兴于乾隆,盛于道光同治年间。这件清代光绪年间雕瓷荷花笔筒(图二),高11.5cm,筒壁上绘有翠绿如玉的荷叶、娇艳欲滴的荷花,层次清晰,富有立体效果。把玩品赏间,犹如徜徉在碧波起伏的荷塘旁,看荷花在风中翩翩起舞的楚楚风姿,听雨点敲打荷叶发出的天籁之音,让人神思邈远,远离世俗的纷扰和喧嚣,洗涤净化心灵的尘埃和污垢,让人心旷神怡。

粉彩荷花瓷枕

瓷枕是我国古人夏日纳凉的寝具。瓷枕始见于隋代,盛行于唐宋,李清照名篇《醉花阴》中“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的词句,形象地将青白釉瓷枕喻为“玉枕”。这件民国粉彩荷花瓷枕(图三),长24cm,宽10.2cm,高10.7cm。是一幅鸳鸯戏水荷花图,两只鸳鸯栖水而戏,身下泛起层层涟漪。水面上的荷叶舒展自如,随风摇曳,三朵粉红色荷花,或含苞欲放,或绽放争艳;画家运用精湛的工笔淡彩的技艺,描绘出了荷花烟波出浴之姿态和鸳鸯绚丽可爱之娇容,让人心驰神往,遐思翩翩。此瓷枕胎质纯白,造型优美,制作细腻,构图疏朗,画工精细,色彩瑰丽。细细摩挲,仿佛一缕缕淡雅的幽香拂面而来,温馨怡人,让人顿感心静凉爽。

粉彩手绘荷花瓷瓶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粉彩是一种釉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这件景德镇现代粉彩手绘荷花瓷瓶(图四),高43cm,口径7.5cm,肚径26cm。通体施白釉,胎质密净莹透,造型端庄大气,绘饰清新淡雅,用笔精巧洒脱,气势恢弘,极富国画的风格。看,花瓶上,婀娜多姿的荷叶,身姿摇曳;亭亭玉立的荷花,鲜艳欲滴;轻盈娇巧的蜻蜓,翩翩起舞;追逐戏水的鱼儿,摇头摆尾,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令人叹为观止。

七旬“瓷痴”别样乐


扬城收藏界,家住富丽康城的江苏油田退休高工吴永筑是个“新秀”,但是,他的收藏种类颇为独特——古青花瓷片。

收藏小屋别有洞天

吴永筑年过七旬,4年多来收藏了千余片古青花瓷片。瓷片虽然残破,但是瓷片所蕴含的古代陶瓷文化信息却很丰富。据吴老介绍,他收藏的古青花瓷片,最老的能追溯到元代,“年龄”最小的,也来自清代。

吴老热情地将记者领进他的收藏“小屋”。毫不起眼的“小屋”内四处摆放着古青花瓷片,床上、书桌上都有。碎瓷片上有福、禄、寿等字体。

当提起为何热衷于收藏这些毫不起眼的古瓷片时,吴老表示,起初是出于自己对书法的热爱,古瓷片上的文字颇有功力,风格各不相同,对于他提高书法水平有帮助。

把玩古瓷片到忘我境界

几年来每逢周末,吴永筑喜欢去扬州古玩市场淘瓷片,许多经营古瓷片生意的老板知道吴老喜欢,凡遇到有“福”“寿”等文字的瓷片特意为他留着。

时间长了,吴永筑在古玩市场有“瓷痴”雅号。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喜欢钻研,看了大量关于古陶瓷方面的书;另一方面是他沉浸其中,爱瓷如命。每当遇到有文字的古青花瓷片,他都爱不释手,与喜爱的古瓷片形影不离。玩瓷给他的生活带来无穷乐趣。

“一到晚上,他就呆在房间里,拿着放大镜,专心致志地摆弄那些‘玩具’,都到了忘我的境界。”吴永筑的妻子告诉记者。

吴老说,瓷片虽然是残破的,所蕴含的艺术却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财富。比如瓷片上的“福、禄、寿”等文字,体现了元明清时期书法的演变过程。

“您会卖掉这些瓷片吗?”当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时,吴永筑郑重回答:“古瓷片就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无法割舍。”

龙泉窑藏出别样行情


综观近年来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受到海外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像青花瓷市场的崛起就与元青花在海外拍出天价有着很大的关系。于3月22日在纽约举行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上,主办方将推出一件罕见的明代龙泉窑青釉刻花纹葫芦瓶,估价40万至50万美元,其造型独特,刻花细腻,制作极其精美,是明代同类制品中的佳作,这会引领一些收藏者把眼光投放到龙泉青瓷上。

龙泉青瓷,的鼎盛时期为南宋。传说宋代时,浙江龙泉有章姓两兄弟,分别设窑制作瓷器,这就是后来享有盛誉的哥窑和弟窑。哥窑的特点是釉层晶莹,如玉似冰,釉面显露纹片。哥窑与当时的官、汝、定、钧窑齐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弟窑产品胎厚,造型古朴、幽雅,瓷质坚硬细腻,釉层丰厚,釉色青碧柔和,犹如翠玉,代表龙泉青瓷正色,被誉为宋代民窑巨擘。

在2005年年末和2006年上半年,各大拍卖公司都有龙泉瓷上拍,且成交不菲。如2006年春拍,香港苏富比仅上拍一件且成交了的高古瓷为龙泉瓷;匡时国际上拍了6件高古瓷,成交的4件皆为龙泉瓷;中国嘉德上拍高古瓷6件,成交的4件拍品同样也是龙泉瓷;香港佳士得上拍高古瓷7件,成交的4件还是龙泉瓷;北京诚轩仅上拍4件高古瓷,且都是龙泉瓷,全部成交;北京翰海上拍4件高古瓷,除1件为南宋官窑瓷外,其余3件为龙泉瓷,最终成交了两件拍品,一件是南宋官窑琮式瓶,另一件则是南宋龙泉窑琮式瓶,以275万元成交。从上述上拍的高古瓷拍品可以看出,龙泉瓷在2006年的高古瓷市场中应当算是一匹黑马。

由于龙泉青瓷盛于宋,因此许多投资者往往将眼光放到了宋代的龙泉青瓷拍品上,我们也可以从拍卖记录中看到。除了275万元成交的南宋龙泉窑琮式瓶之外,在2004年11月22日北京翰海一次拍卖会上,一件高11.2厘米的宋龙泉青瓷三足炉成交价为41.8万元成交,而另一件高13.3厘米的宋龙泉青瓷三足炉在2005年3月30日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84.354万元成交。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宋代的龙泉青瓷在拍卖场上的成交价也不甚理想,像南宋龙泉窑凸缠枝莲梅瓶,在上海的一场拍卖会上仅以7万元易手。

与宋代相比,明清时期的龙泉窑瓷器在拍卖会上的成交金额则比较稳定,在目前龙泉窑成交记录的前10位中, 有7位是明清时期的,其中明初龙泉窑青瓷玉壶春瓶,在2003年香港苏富比的拍卖会上以超过481万元的价格,排在第一位。清代龙泉瓷器拍卖的最高价,是在2004年北京翰海拍卖会上诞生的,清乾隆龙泉凸雕云龙双耳瓶成交价是275万元。此次纽约佳士得拍卖的龙泉青瓷也是明代的,这无疑说明了在龙泉青瓷的投资中,年代并非衡量价值的惟一标准。

有些收藏者认为,明代龙泉青瓷走向衰弱,器物胎体厚重,制作粗糙,胎色为灰黄,釉层厚,但这更体现出明代龙泉青瓷精品的分量。更为重要的是,从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中,初步认定龙泉窑确实存在明初官窑遗址,从而颠覆了“龙泉无官窑”之说,龙泉青瓷历史被全新改写。专家们还发现在这些窑址发现的瓷片纹饰风格、器型样式不仅与景德镇明代官窑相一致,而且也与故宫博物院现有皇家藏品吻合。像2006年浙江举办的一场拍卖中,明永乐龙泉官窑石榴尊估价120万至150万元,成交价达到了330万元,口沿及器身饰刻划花纹,其中口沿三层:锦纹、席纹、鼓钉纹。器身从上而下有五层:蕉叶纹、缠枝莲纹、锦纹、四季花卉和莲瓣纹,其刻花同景德镇明永乐御窑厂出土青花相比,难分伯仲,不同之处,乃以刀代笔,以泥为汁而已,为明永乐龙泉官窑产品。跟该拍品类似并流传至今的只有一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作为投资者来说,在关注明清时期的龙泉青瓷拍品时,可以多关注海内外的相关著录书籍,从中发现投资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