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瓷器怎么鉴别是不是古董 > 导航 >

Lady GaGa热衷鉴宝节目 痴迷收集古董旧瓷器

Lady GaGa热衷鉴宝节目 痴迷收集古董旧瓷器

瓷器怎么鉴别是不是古董 古代瓷器古董 艺宝瓷砖

2021-02-12

瓷器怎么鉴别是不是古董。

国际在线娱乐报道雷人天后LadyGaGa虽然外表前卫不羁,不过她却有着一个很保守的爱好,收集古董旧瓷器和各种纪念品。据报道GaGa一直沉迷于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的《古董巡回秀》节目,甚至在巡游间隙还买来DVD饶有兴趣的观看。

《古董巡回秀》是一个专门鉴宝的节目秀,里面有很多专家对来宾带来的宝贝进行估价鉴别,当他们听说LadyGaGa也热衷古董时,热情的邀请她作为嘉宾出席,而LadyGaGa也带去了自己的古董宝贝作为礼物。有朋友称GaGa对专家们鉴宝十分沉迷,她很想知道那些宝物究竟能值多少钱。

GaGa也邀请那些专家对自己的宝物进行了鉴宝,并称自己在巡游时都会在各地淘宝,现在收集到的宝物中最值钱的是价值25000英镑朱迪加兰曾穿过的鞋,最近GaGa正在亚洲巡游,她表示这正是她淘宝的好机会。不仅GaGa沉迷于鉴宝节目,就连人气正旺的罗伯特-帕丁森也对外界透露说,自己现在最想上的节目就是鉴宝节目。taoCi52.cOm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无损检测:“瓷器门”背后的鉴宝慧眼


电视鉴宝节目的兴起,让人们目睹了文物鉴定专家的过眼神功;故宫“瓷器门”事件,又让鉴定文物的科技手段进入大众视野。实际上,在瓷器等文物的鉴定上,常规目测法和各种无损检测技术都有可能出现误判,导致漏过赝品或者误杀真品,因此,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是文物鉴定的基本原则

7月4日上午,故宫博物院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从古器物部提取了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欲对其进行无损分析测试。不料在这一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致使这件珍贵的文物被检测设备挤压而导致损坏。此次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引起全社会对故宫的再度关注。同时,这一被称为“瓷器门”的偶然事故,也让文物的无损检测技术进入大众视野。

无损检测:广泛应用的技术

故宫“瓷器门”发生后,有人质疑用无损检测技术分析和鉴定文物的可靠性。对此,中科院研究生院文物科技评估中心主任王昌燧评价说,“事故的发生与操作人员的经验不足有很大关系,但设备本身也确实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特别是自动保护和自动报警功能。” 照此说法,此次事故显然是操作失误和仪器保护功能不完善两方面因素共同所致,但人们对无损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仍然有所疑虑。为了弄清这些问题,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技术即非破坏性检测,它在不破坏待测物质原来的状态、化学性质等前提下,利用声、光、磁、电等特性,测试出待测物的内部性质、结构、元素构成、是否有缺损、缺损大小、产品年代、质地等信息,从而在总体上判断被检测物的真伪、好坏和功能状况。其实,听起来很复杂的无损检测技术,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不遥远,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每个人在医疗体检时接受的X光透视就是应用最广泛的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与无损评价技术主要应用在工业上,是在物理学、材料科学、断裂力学、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及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工程技术。发达国家对于无损检测技术极为重视,例如美国明确地把无损检测技术中心列为国家六大技术中心之一。按照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的说法,无损检测技术总共可分为6大类约70余种,而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常见的则有7种常规方法,即目视检测、超声检测、射线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和声发射检测。

除了工业应用以外,无损检测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生物学、生命科学、文物、考古、收藏等。用于文物鉴定的无损检测分析或鉴定技术也包括多种,例如,X射线衍射技术用于金属质文物的腐蚀机理及保护研究、壁画制作材料及保护研究、石质文物的风化产物及保护研究、文物的产地判断和文物防伪;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用于文物颜料和古青铜器的分析;使用热释光法可测定文物的年代;用激光全息技术来检测青铜器、陶瓷器文物的损伤状况等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在对文物无损或微损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分析和鉴定。

故宫博物院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来研究和分析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并将其作为“宋代官窑瓷器研究课题”的一部分,目的就是判断古陶瓷文物的产地、制作年代和制作工艺等。

科技“慧眼”识文物

文物鉴定是指运用科学方法分析、辨识文物年代、真伪、质地、用途和价值的过程。在各种鉴定方法中,无损检测技术目前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由于文物产生的年代久远,大多比较脆弱易损,因而利用无损检测技术,能够获得对文物或古代器物的真伪、古物材质、加工工艺和艺术风格方面的信息。

较早对文物进行X射线无损检测的是考古学家。1968年,通过对埃及图坦卡蒙木乃伊进行透视,发现他的颅内有骨头碎片。据此,考古学家推测这位少年法老可能死于严重的头部撞击,而且从墓穴观察来看,有“匆忙下葬”的迹象,表明他的死亡可能比较突然。

在青铜文物的鉴定上,X射线探伤技术大显身手。青铜器文物存在假货,也有人进行断裂残损器作伪,造假者将残片进行焊接,用铜片或者树脂补缺后表面做旧,以假乱真。对于这种情况,只要采用X射线探伤技术拍照,就可立见真假。

拉曼光谱则是广泛应用于文物检测和鉴定的另一种常见技术。例如,中国研究人员左键等人用拉曼光谱对河南班村遗址出土的仰韶彩陶的陶彩,以及河北磁县湾漳东魏北齐大型壁画墓中的壁画颜料进行无损分析,结果显示:陶彩样品为红彩3块、白彩2块、黑彩3块,发现红彩为赤铁矿,白彩为铝土矿,黑彩为磁铁矿。

热释光法发现于更早的17世纪,只是到了1960年美国加州大学才首次用它来对古希腊罗马陶器进行鉴定。目前,热释光法广泛用于测定陶瓷、砖瓦、铸造物和红烧土等经高温焙烧过的黏土类无机物的烧成年代。

无损检测技术除了用于对文物进行物理测试(如尺寸、体积、重量、色度和孔隙率)外,还用来进行内部结构分析和元素分析、成分分析和表面分析。例如,陶瓷釉的基本组成元素约有10种,分别是钠、镁、铝、硅、磷、钾、钙、钛、锰、铁。在不同的时代,窑口烧造的瓷釉组成成分有不同的比例,因此,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就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陶瓷烧制的年代、产地和制作工艺等。

无损检测也“露怯”

在国内,有人对文物无损检测的结果持怀疑态度,这些质疑当然有其原因所在。例如,在2005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民间元青花藏品研讨会”上,对一批瓷器分别进行了X射线荧光检测和热释光测年,结果表明,X射线荧光釉面测试对鉴定器物新老的成功率在90%以上;对鉴定瓷器年代的成功率在56%左右;用热释光测年的误差更大,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或根本测不出来。

实际上,任何无损检测的手段都不能包打天下,它只是擅长于某一方面的检测,并且有一定不足或缺陷。首先,X射线荧光光谱仪只是对文物表面元素成分比例进行的一种检测,如果一些仿品的釉面成分达到与真文物成分相符或相似的比例,仅靠成分检测就难以测出真假。其次,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试出的数据要与已确定的老瓷器的各种元素的比例数值相对比,如果没有确定的老瓷器的数值作为标准,就难以对比和确定被测瓷器的年代。

至于热释光测年造成的误差,则有更多的因素。以元青花梅瓶热释光测年结果为例,同样的产品,有的检测认为是13〜14世纪的产物,有的经检测则只有600年的历史。出现如此大的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取样的藏品已出土多年,出土前后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比如,被检品曾作过去污药水浸泡、高温蒸煮清洗等处理,或经过修补等,这些情况都会造成热释光测年判断文物的失误。

另外,无损检测技术人员的水平也影响到检测的结果,因为进行无损检测不仅仅要会操作仪器,而且检测人员还需要具备文物专业知识、文化水平等方面的素养。如果这些方面的条件不达标,就可能因为人为因素而影响检测结果。

这次故宫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来分析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也暴露出无损检测技术的一个很大弱点,即这些技术对文物没有自动保护和自动报警功能。因而,检测时要靠人工调节相互距离,距离最近时,机器离文物仅仅相差1毫米。在这种情况下稍一疏忽,就可能造成被检文物的挤压和碰撞,导致损坏。所以,故宫“瓷器门”事件也暴露了无损检测设备的不足,这也是这类仪器设备需要改进的地方。

最有力的“组合拳”

文物分析鉴定最古老和传统的做法就是目视法,即靠鉴定人员日积月累的经验来判断文物的真伪和品质。广义地讲,目视法也属于无损检测的一种,只不过它所使用的“仪器”就是人的眼光——这种方法依赖于鉴定专业人员多年来对文物进行长期研究、鉴识中积累的经验,并且对历史、考古、古文字和语言、器型学、金石学、地理、民俗等学科方面的学习和积累。鉴定者通过分类、比较、辨识的方法对器物进行直观的综合考察,在这一过程中,文物鉴定专家既需要文物方面的综合知识、专门理论和实际鉴定经验,还需要有敏锐的视觉、触觉、嗅觉和综合判断能力。

尽管如此,鉴定人“打眼”(鉴定不准)的事也经常发生,因此,文物传统鉴定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常常受到挑战,越来越多的赝品和高仿复制品会鱼目混珠,以假乱真。在此情况下,如果能够把无损检测和传统的目视法鉴定结合起来,就可以取长补短,更有效地检测和鉴定文物的真假和质量。

例如,在瓷器的鉴定上,一些老瓷有一种温润滑腻的橘皮纹釉面,过去仅凭有经验的鉴识者目测釉面就可以判定器物的新老。但是,现在仿冒者在釉面配料中添加一定的元素,就可产生这种温润滑腻的釉面,靠目测很难辨识。这时,可以采用X射线荧光检测釉面,就可知道是否有现代添加成分,以判定是旧物还是新仿。这便是目测与X射线荧光检测的结合。

同样,无损检测的多种方法也可以同时并用,互相弥补。例如,一些造假者利用射线源对新烧的陶瓷仿制品进行辐照处理,会造成对热释光检测的干扰,从而以假乱真。这时,如果再采用激光拉曼光谱仪来检测,就会起到互补作用。拉曼光谱以激光光束为探针对被检测对象进行原位无损检测,对于有机、无机物质的结构、成分都能进行识别,可分析玻璃、瓷器釉层的脱玻老化率,判断它们的制作年代,也可对颜料进行检测和书画鉴定,还可对树脂进行分析,鉴定仿制品所用的胶粘剂等。

文物专业人员相信,在陶瓷等文物的鉴定上,常规目测、热释光测年和X射线荧光釉面测试都有可能出现误判,导致漏过假瓷器或误杀真瓷器,因此,单独靠一种或两种方法判定文物真假和质地的做法已经不可取,需要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这应当是今天文物鉴定的基本原则。

专家鉴宝——瓷器收藏未必越老越好


专家手中即是明晚期的古瓷

日前,在石家庄市博物馆陶瓷厅每月例行的鉴宝活动中,确实有藏友带来了一些古物,经专家鉴定后也是真品,可是专家给出来的估价却是很低的。这使得有些藏友搞不明白为什么年代久远的东西却不怎么值钱了?

其实,年代对一件古玩的价值并不起决定作用。试想如果年代决定一切,那是不是两千年前普通民家的一把小凳子也该价值连城呢?瓷器在收藏领域受到青睐,是因为它除了历史价值之外还有艺术价值,含有当时工匠的精湛技巧所表现出的艺术美感。因此瓷器并不仅仅是作为生活用品而存在,更多的是以艺术品的形象来出现。

而在这次鉴宝活动中,藏友带来的古瓷确是明晚期的,只是它们是死人陪葬时用的冥器,其上没有任何图案纹饰,而且还有破损之处,所从收藏的艺术价值上来考虑,这些古瓷不会只因为年代的久远而价值翻番。

笔者再次着重落笔此处,是想提醒各位藏友在收藏诸如瓷器之类的古玩时不要执著于年份而影响了自己的判断,更多的还要考虑其艺术价值与保存的完好程度。

古董珍玩:日本旧藏明清陶瓷领衔


北京保利今秋因应市场变化,在古董珍玩部分推出4个选件审慎而特色鲜明的专场,分别是《日本旧藏》、《宫廷艺术精品》、《文石山房雅集》和《中国古董珍玩日场》。其中最大的看点是《日本旧藏》所推出的保存完好的明清官窑瓷器。

这批拍品来自同一个日本财阀家族的旧藏,均荟集于中日关系史上的特殊动荡的时代:1900至1945年间,所选多为明代嘉靖、万历两朝和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窑作品,品种涉及青花、五彩、粉彩、斗彩和甜白、粉青、茄皮紫、松石绿等单色釉,体现出明代晚期至清代康乾盛世的两百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的高超技艺和明清两代各朝宫廷艺术的不同风彩。这批藏品反映了中国文物在日本的基本源流:藏品大多购自二战前曾购买了大量的清恭王府文物和末代皇帝溥仪抵押给当时中国盐业银行的顶级官窑瓷器的日本两大中国古董经销商山中商会和茧山龙泉堂。而山中商会曾多次在日本举办中国文物展览、拍卖。日本的一批企业家则收藏了大批中国文物,其后他们或将其毕生收藏捐给国家博物馆,或自设博物馆。保利展览的这批明清瓷器收藏的主人也是这个日本收藏家序列中的一位。

专场中有两件重要拍品,清雍正粉彩过枝菊蝶九秋盘,直径26厘米,参展于1953年名古屋德川美术馆之《中国陶瓷名品展》,出版于久志卓真《清朝陶磁》一书,是这批收藏中的冠军之作,盘心绘九朵姿态各异的菊花恣意盛开,象征杞菊延年、九秋同庆的美好寓意,花间以墨彩和褐彩描绘双蝶飞舞,细处妙入豪颠,盘外壁亦牵连绘制数朵秋菊横敧,翠竹穿插其间,描绘设色之精,令人叹为观止。粉青釉观音瓶,高25厘米,其形隽雅高贵,其釉素洁温润,如丽人玉立,于穆穆之中透出一股尊贵典雅之气。

此外,“宫廷艺术精品”专场中上拍的万历青花云龙纹大罐来自印尼家族秘藏,体量巨大,保存完美,是一件万历官窑重器。万历款戗金雕填龙纹亮格柜刻有“大明万历庚戌年制”款识,作于万历38年(1610年),是一件极为珍罕的万历宫廷家具。雍正柠檬黄地粉彩仙桃纹大碗为雍正粉彩的冠军之作。明末“方弘斋制秋江渔乐图大型犀角杯”就是一件流失海外多年而有幸回归的工艺珍品。清乾隆《西清续鉴函盒及彩绘》八件是一组直接从宫中遗散的内府遗珍。而《文石山房》则是保利继07秋和08春两次文房专场取得成功后,再次推出的中国文房艺术精品专场。本专场共汇集了100余件明清文玩作品,材质上更是涵盖了竹、木、牙、角、瓷、玉、珐琅、玻璃、漆器等众多门类。在“古董珍玩日场”部分,有齐白石与吴昌硕的代表性印章作品30余方印章上拍。还有乾隆官窑斗彩夔凤八宝纹大盘,直径达50厘米之巨,而保存状况完美,为国内拍场多年未遇的官窑重器。

【一周鉴宝金榜】


汉代绿釉壶

藏友伍先生:有一绿釉瓷器,形制如图,高31厘米,品相完整。请老师鉴定估价,谢谢。

“中华鉴藏网”()鉴宝专家:从图片上来看:此壶造型纹饰见出时代特征,胎釉有老化迹象,初步判断是汉代制品。若完美,估价10000元。

清末民初青花龙纹盖盒

藏友阿军:家藏盖盒一只,长20厘米,宽14厘米,高10厘米,有“江西瓷业公司”款识,请专家鉴定。

“中华鉴藏网”()鉴宝专家:此盖盒胎釉形纹彩时代特征明显,胎骨老旧痕迹明显,结合整体制作工艺痕迹初步判断是清末民初时期制品。“江西瓷业公司” 创办于光绪时期,也是晚清时期的官窑。以现有品相估价6000元。

清代晋窑执壶

藏友沈女士:瓷壶一件,高26厘米,请教专家是何产地、年代,并请估价。

“中华鉴藏网”()鉴宝专家:此类胎釉形特点的器物,多是北方磁州窑系山西、河北等一代窑口,尤其是以山西地区为多。其年代跨度也较长,从金元一直到民国和新中国初期都有生产。此瓶胎釉皆见有老旧气息,结合其整体工艺特点初步判断,是清代中期山西一带窑口制品。因其传世量大,估价500元。

精彩纷呈的鉴宝会


清光绪祭红釉官窑瓷盘

2014年元旦过后的第4天,本报与扬州双博馆联合举办的每月一次的公益鉴宝活动如期在天宁寺内举行,这也是癸巳年的最后一场鉴宝会。而甲午新年的第一场鉴宝会则将在3月1日的上午举行。

唐代钴蓝釉三彩小水盂

虽说已进入“数九寒天”,但鉴宝的当天却令人毫无身在“九天”的感觉,很是舒适。当记者匆匆赶到鉴宝现场时,专家的鉴宝台前已围满了前来鉴宝的藏友。天气给力,当天的藏友们也很给力,第一件亮相的“宝贝”就博得了在场专家的一致好评。这是一件品相完好、器形饱满、小巧精致、时代特征明显的“唐代河南巩县窑口的钴蓝釉三彩陶瓷小水盂”。“这种小水盂很难碰到!”专家一边细细观赏一边解说道,“河南巩县窑是唐代的重要窑口,始烧于隋代,唐代最盛,到五代初时衰退。巩县窑也是已发现的烧造唐三彩的最主要的窑址。而巩县窑烧造的三彩陶器胎呈灰白色,釉色有黄、绿、红、蓝、白、褐等多种,其对后来的宋辽三彩和元明清的珐花、素三彩、五彩瓷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像今天这个小水盂这种纯蓝釉色的真的很少见。”经过与藏友的协商,这件稀见的唐代小水盂最后被扬州博物馆当场收购。

清光绪祭红釉官窑瓷盘

随后的一位藏友拿出的藏品同样精彩。“这对瓷盘是我的一个朋友转让给我的,而朋友则是他的父亲传给他的,请专家看看。”说话的藏友是一位中年男子,只见他从随身的一个蓝色盒子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一对红色的瓷盘递到了专家的手中。“这对瓷盘是清代光绪年间的祭红釉官窑瓷形制优美、品相完好。你看,这口沿的一圈白釉,就是俗称的"灯草口"。你的眼力不错。”专家赞道。“谢谢专家!其实,当时朋友转让给我时,一方面我知道朋友急用钱,另一方面,我一见真是非常喜欢。所以当时在朋友开价的基础上我又加了他一些钱。”因为太喜欢,这位藏友还特地为这对祭红瓷盘定做了盒子,精心保管至今。听完这位藏友的讲述后,专家特地询问了一下他当时的收藏价,得知后,专家笑着告诉他,“如今是远远不止了。”

清代官服刺绣补子

除了上述瓷器外,本次鉴宝会上的刺绣藏品也是相当出彩,一位藏友将他家传的民国初年的湘绣《秋景图》刚一拿出来就吸引了在场专家以及观者的眼球。“不错、不错!画意盎然,绣工精致,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听到专家的赞扬,这位藏友试探着问了一句,“那现在的价值是多少?”听闻此言,专家说道,“既是家传,并且一直精心保管至今很不容易,卖了也就没有了。只要不差钱用,还是不要卖,好好保存下去,毕竟留有几代人的气息呢。”另一位藏友拿出的刺绣补子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这是清代文官官服上的刺绣补子。”专家说。这件文官官服上的刺绣补子,为深藏青色底,补子的中心位置绣有一只似鹤似锦鸡似凤凰的鸟禽,上部有祥云缭绕,下部为海水纹,海水纹的两边各有一朵红色灵芝,鸟禽上面以及鸟禽的腹部下各有一只寓意吉祥的蝙蝠。整个补子图案精美、工艺精湛,应该属于较高品级的文官官服上的补子。

民国象牙镂雕13层套球

这边藏友刚刚将这文官的补子收起,那边的藏友已拿出另一件官员上朝用的象牙笏板请专家鉴定。这件象牙笏板长约40厘米,有大小头,品相完好。“这是古代官员上朝奏事用的笏板,电影电视中常常可以见到的。古人上朝,事先将要启奏的事项写在这笏板上备忘,到时可以照着念,下朝再擦掉。”专家详解道。“不瞒您说,我就喜欢收藏象牙的东西,专家您再看看这件东西怎么样?”这位藏友又拿出来一件象牙制品。“这是民国年间广州工的象牙镂雕套球,很精巧,这球总共有多少层?”专家一边说一边反问道。“总共有13层。”藏友回答。记者看到,这件象牙镂雕套球,分为球体与底座两个部分,球体部分层层相套,雕工之精美令人不由不对制作者的精湛技艺心生感佩。据相关文献载:牙雕套球又称“同心球”、“鬼工球”,取鬼斧神工之意,其制作相当繁复,工艺要求极高。这件“民国象牙镂雕13层套球”当是此类牙雕套球中的精品。见大家如此感兴趣,这位藏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又拿出一件象牙人物雕像来。这件象牙雕像约有20厘米高,雕刻的是八仙中的铁拐李,形神兼备、惟妙惟肖,自然再次引来了现场观者的叫好声。“您说,这象牙镂雕套球有什么用?没什么用!但我就是喜欢这巧夺天工的工艺,喜欢象牙这种材质的高贵。闲时,看看都觉得这牙雕艺人真是了不起!这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和多灵巧的一双手啊!”我想,这百年前老玩意的作者如能听到这位藏友的话,定会将之引为知己邀其共饮三杯的吧。

其实,对于任何一件老物件曾经的拥有者来说,无论是字画、瓷器、老家具,还是如这件象牙雕套球样的工艺精品,之所以能够穿越千年、百年,历经数代人之手得以留存下来,不都是这些老物件的制造者在不同时代寻找到的各个知音吗?也因此,从一定的角度来看,收藏,有时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知己酬唱!

记者吴娟

鉴宝 瓷器:粉彩青花竞艳 佛像:可爱庄严妩媚


清代骑瑞兽菩萨

天气渐暖,春意渐浓,一场零星的春雨过后,桃花已谢,百花将开。上周六,大河鉴宝在河南省龙祥宾馆如期举行,藏友们踏着春风携宝如约而至,粉彩花盆、青花盖罐、浅绛彩瓷壶、小神童铜佛像、玉带扣、鎏金菩萨……养眼的宝贝真是层出不穷。

瓷器:粉彩青花竞艳

帽筒、赏瓶、盖罐、食盒、花盆……当天的陶瓷一项又是大丰收,不仅器型丰富,而且品相完好,尤以青花、粉彩居多,画工细腻的宝贝一件件亮相,真是养眼。

一位来自焦作的藏友带来大大小小五六个纸箱,从车上来来回回搬了好几趟才搬完。一件件摆出来看,嗬,瓶瓶罐罐十几件,还有不少大家伙呢!

首先是一对大个儿的青花盖罐,体形厚重而饱满,陶瓷鉴定专家乔红涛老师说,这对盖罐为清晚期器物,品相完好,体形大,但属民窑,而且量大,因此价值较普通,估价一对在5000元以下。

另一只方方正正的粉彩花鸟食盒别有一派婉约风格,为清末民初的器物,乔老师给出的市场估价为两三千元。还有一对青花赏瓶,画工细致,绘制的是莲花和鹭鸶,粉青翠绿很是喜人,乔老师说,这在当时通常是送给结婚新人的礼物,寓意永结百年的美好祝福。

最大气的还在后头呢!这尊器物高有五六十厘米,鼓腹小口,四系,满工纹饰,绘制的是草叶纹,腹部还绘制了一条鱼,简单写意的线条,很有些稚拙的古气。乔老师说,这是明代磁州窑系的器物,应该是盛酒的器具。原来是酒缸啊,够爽气!如此完整的大器,挺难得,乔老师给出的估价是两万元左右。

十几件器物一一过眼,一一点评并给出参考价位,这位藏友听得频频点头,说道:“我这东西给很多人看过,也点评过,不过总觉得不放心,今天特地开车来郑州一趟,叫咱大河鉴宝的专家看看,给个定论,图个踏实,很满意!”

当天出现的青花、粉彩器特别多,其中一件灵芝纹的粉彩盘尤为漂亮。这件盘体形中等,盘中遍绘灵芝纹,矾红为主,间以黄蓝绿彩,疏密有致,颜色非常漂亮。可惜有一道冲,大大影响了价值,乔老师给出的估价是三四千元。

瓷壶:陋室铭写雅意

茶市的兴旺拉动了茶具的走热,如今流行紫砂壶、盖碗,而当天见到的几把瓷壶,形好,画工佳,让我们领略了一番古时茶客的雅致。

其中两件宝贝是平顶山张先生带来的两把瓷壶。一把壶为清末民初时期的器物,壶身绘制人物画,浅绛彩,盖上有“八大山人”字样,壶形饱满,尤其“画好,特干净”。另一把壶更惹眼,出自清同治年间,有“大清同治年制”的底款,桃形纽,壶身散布八宝图案,以矾红绘制,每个图案由两个字组成,仔细端详,原来这些字连起来正是古文名篇“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想当年,壶主一边捧壶品茗,一边朗声高吟陋室铭,是怎样的一番写意情怀啊!

另有一件霁兰描金碗,出自嘉庆时期,浓郁的霁兰彩上,寥寥几笔描金,兰花逸致尽现,旁边还有“兰花之香”几笔草书,也有些文人气。

佛像:可爱庄严妩媚

佛像见过不少,不过当天出现的一尊“小”佛像,却很是少见。这尊佛像超级可爱,不是宝相庄严的佛祖,也不是慈祥温婉的菩萨,却是一个嬉笑可爱的孩童——小神童。小神童仅穿一件肚兜,赤脚站立在莲花座上,左手指天,右手指地,通体刷金,面相却是典型的佛相,面容饱满,双耳奇大,眉心一颗痣。青铜器与钱币鉴定专家于倩老师说,小神童也是佛像的一种,寺院、民间都有供奉,小神童的动作叫做“指天画地”,表示天上地下无所不知,甚是有趣。这尊小神童像为民国时期的宝贝,于倩老师给出的市场价位为1万到1.5万元。

当天见到的另一尊佛像造型也很少见,这尊菩萨并不像通常所见的盘坐于莲花宝座上,而是骑在一头瑞兽背上。瑞兽造型奇特,似鹿非鹿,似马非马,还生有长须,须尾上生出一朵莲花、一个莲蓬,铸工非常精细。菩萨手持宝珠,面相庄严,丰肩细腰,璎珞披挂。于倩老师细看后说,这尊佛像为清代铸造,铜鎏金,菩萨是黄铜,瑞兽为青铜材质,做工精美,保存完好,给出的市场参考价为10万元。

与小神童的嬉笑可爱、骑兽菩萨的宝相庄严不同,有一尊清中期的黄铜鎏金佛像,却别具一番女性的曼妙风姿。莲花高座之上,头戴高冠,颈、腰、耳朵、手腕、脚腕、手臂,都有装饰,两侧饰以花卉,佛像姿态妩媚,真可以用妖娆来形容。这尊佛像工艺精美细腻,于倩老师给出的市场参考价位是5万元。

青铜镜以商代为盛,绵延后世,一直有铸造。当天见到一个宋金时期的青铜镜,品相完好,老包浆,背面盘旋虬曲着一条威龙,四爪伸张,龙须飘拂,祥云之中还铸有个“曹”字,旁边另有一处落款,字迹繁密难辨。于倩老师说,“曹”应为铸匠的姓氏,落款也应是铸造作坊的款,自宋代以后,开始有了这种铸匠落款的传统。

带扣:鎏金錾花镶玉

玉器是民间收藏最为丰富的,一是玉在中国文化中有特别的寓意,二是方便收藏和佩戴,君子好玉,有些家底的人家总要置办几样。咱们鉴宝每期也总会见到一些家传玉器。

一位藏友带来的就是几件家传玉器。其中一件是清代老货,是一枚铜鎏金镶玉腰带扣。铜嵌件背面有卡扣,和今天常用的腰带扣别无二致,铜体上还錾刻有繁密的牡丹花,于斑斑锈迹中仍依稀显现。内中紧密镶嵌一块玉料,表面打磨光滑,雕刻有图案——一个肥胖孩童,肩扛一朵荷花,一柄荷叶,喜笑颜开。玉器鉴定专家张保龙说,这件玉料为和田青玉,玉质一般,荷花童子是玉器的传统题材,从宋代就开始流行。张保龙老师给出的估价是5000元。

另有两件藏品,一件是和田青玉山料,雕的是牧童骑牛,玉有天然糖色,被巧妙利用,糖色部分雕为牛,与牧童形成反差。另一件题材是马上封侯,和田山料青白玉,玉质较干,缺少油分。两件东西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作品,不过也可把玩。

仿画:字太好成漏洞

字画自古仿作兴盛,令收藏者爱恨交加,难表心情。其实,仿得好的作品自有其价值,许多名家、大家也是从仿作开始的,张大千就是仿作高手,其仿作甚至令被仿者本人也难辨真假。老仿、高仿,在收藏市场上都自有其地位和价值。

鉴宝现场也历来是仿作不断,当天,一位藏友带来的几件绘画作品,虽然都是仿作,却是高手所为,件件有可圈可点之处,也让字画鉴定专家刘照渊好好参详了一番。

先是一幅山水长卷,仿的是当代名家龙瑞。这幅长卷很是下了一番工夫。刘老师说,龙瑞的画风比较泼辣,而这幅画是传统画风,再则,长卷的落款、题字都写得好,“龙瑞写不了这么好的字”。

另有一幅仿清代宫廷画家杨晋的牧牛图,画面上柳枝依依,芳草菲菲,一派春色扑面而来。另有两幅均为扇面,一件是仿吴友如的人物画,一件是仿宋院派画家华喦的工笔花鸟。扇面上一株虬枝,休憩着几只胖胖的麻雀,有的在理毛,有的翅羽乍起,有的引颈呼唤上方的同伴,有的把小脑袋埋在翅膀下小憩,胸脯上的绒毛都质感十足,仿佛可以感受到雀鸟温热的气息。整个画面非常生动,趣味十足。刘老师一打开这幅扇面就连声赞好:“有相当的功力!”

刘老师说,其实对于专业的画家来说,仿名家的画很容易,很多人学画就是从临帖开始的。但许多人能画,却不能写,字不好。这几幅作品的字都很好,而且显然是一个人的笔迹,好是好,可成了大漏洞啦。

鉴宝专家教你辨认古瓷器真伪的“秘诀”


“盛世兴收藏”,近两年来,各家电视台的“鉴宝”栏目红红火火,每天都有百姓抱着自己收藏的古玩艺术品请专家鉴定。2011年,《富春山居图》的两岸合璧再一次让人感受到中国博大文化的魅力,也让国人看到了内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渴望和向往,同时这又为艺术品市场添加了一把火。

出于对文化的传承,中国民间历来有收藏的传统,而到了今天,艺术品收藏投资时代已经进入了最兴旺的时候。

据统计,我国的艺术品收藏者和投资者已经增长到7000多万,每年的交易额超过人民币400亿元,以至少每年10%到20%的速度迅速递增。业界人士称,艺术品收藏将成为今后最赚钱的投资之一,艺术品收藏是继股票、房地产热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

现在正是收藏的好时候。不少收藏家都这样感叹。

但是随着收藏的日益火爆,古玩市场上的古瓷器赝品越来越多,大有“铺天盖地”之势,令人防不胜防。对于广大瓷器收藏爱好者来讲,该如何鉴定古瓷器呢?

一位资深收藏家表示,在尚未有知识和经验积累的前提下,一定要谨慎,要以学习的心态来对待古玩收藏。“一要学懂,二要戒贪,三要冷静”。当面对一件传统艺术品时,首先要弄清它是新的还是旧的,不然收藏或投资是没有依据的;不要轻易相信自己能“捡漏”,抱有“捡漏”、一夜暴富这样心态的人,往往就会上当。多阅览收藏方面的书籍,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最鲜活的古瓷器真伪对比图、细节图在网上都能找到。还要多逛古玩市场、多接触实物。将着眼点放在器物本身的历史、文化、艺术、工艺价值上,才是收藏的正确态度。

“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只有多钻研历史,多看多研究古董知识,再多交点‘学费’,才有可能明白一些皮毛。”

辨认古玩瓷器真伪的“秘诀”

要能在古玩市场的茫茫大海里寻找到有价值的古瓷器、古玩,不经磨难,不历练出一双目光如炬的“慧眼”,是很难识别的。而且由于历代传统文化的推崇,中国历代都有文物仿造,到现今作伪手段不断翻新、提高,利用高科技制作的古玩,连很多行家都会上当。那么,初涉收藏界的朋友应该从何下手呢?

鉴宝专家、中国收藏家协会陶瓷委员会委员、杭州利国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董事长余绍尹是一位拥有30多年收藏经验的收藏家。他亲自传授了几条在他多年收藏经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简单实用的分辨古瓷器真伪的“秘诀”。

第一招:富有美感。艺术性越强的瓷器越值得收藏。古代的瓷器,特别是官窑瓷器的制作都是不顾成本,追求最高端的艺术效果,因此好的古玩无论从造型、工艺、色彩、图案等各方面都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因此,选择收藏瓷器,首先就是要选在视觉上能给人以较高审美享受的。从另外一方面说,收藏最基本的就是要带给人精神上的审美愉悦感。如果非常喜欢一件瓷器,哪怕不是真正的古玩,能带给人很高的审美愉悦,也是一件美事。这样的收藏能让自己获得快乐。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收藏,会让学习的过程更轻松和自在。

第二招:随身携带放大10倍的放大镜,看瓷器表面的“气泡”。如果“气泡”完全大小均匀,则是现代的电窑和煤气窑烧制的。而真正的用柴窑烧制的古瓷器表面应该有大小不等的气泡,还会出现颗粒非常大的“破泡”,这是由于年代久远的瓷器本身的物理变化,无法仿制的。要注意的是,用放大镜看的时候,最好是看瓷器表面“青花”花纹,在有颜色的衬托下,能看得比较明显。

第三招:用手指弹器皿,听其声。此招适用于大盘子、大碗之类的较大体型的瓷器。一只手悬空托住瓷器底部,另一只手用手指轻弹瓷器边缘。若是好的古瓷器,你将听到如钟声一般悠远悦耳的声音,而且余音袅袅,回旋声将持续很久,非一般瓷器可比。

“别小看这简单的三招,要真正的活学活用,要经历大量的实战体验,同时还要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有真正的收获。”余绍尹认真地说。

他还反复强调:要学习收藏,一定要熟知历史知识。每件器物的材质、绘画艺术等都有它的时代特征。当你对那些重大时代的背景、典故、人物乃至技术工艺能力都了如指掌的时候,你才能发掘到古玩真正的价值所在。而且很多声名显赫的知名古玩所具有的收藏价值,也都是依靠独具慧眼的收藏大师所发现的。

鉴定古瓷器年代的方法

在瓷器方面,目前最为藏家欢迎的是宋代五大名窑,明代成化、永乐、宣德等年代的瓷器,清代最精的则是雍正年间、然后是康熙和乾隆年间的,这些年代产的瓷器也是历代藏家所追求的。

那么如何来辨别古陶瓷的年代呢?古陶瓷鉴定是一非常复杂而又综合的技术,要掌握它,需要下一番功夫。有能力的鉴定师都要对中国几千年各地陶瓷的生产了如指掌,才能从胎质、釉色、造型、纹饰、款式甚至重量等方面作出准确的判断。而对初学者来说,可以通过掌握一些古陶瓷的鉴别方法,继而循序渐进地来掌握诀窍。

简单地说,就是要根据各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

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例如,距今25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的青釉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级阶段,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厚薄不均。这是因为当时采用沥釉方法进行施釉的缘故。

五代时的釉色为天青色。据传说,五代后周柴世宗指雨过天晴的天空,对向他请示御用瓷釉色的官员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所以,五代的瓷釉便被钦定为天青色。这种釉釉色莹润,施釉较薄,青中闪着淡淡的蓝色。

宋代龙泉窑的梅子青釉。这是宋代龙泉的最佳色,是青釉中的代表作。其色可与高级翡翠媲美。釉层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开纹片,质莹如玉,其色近似梅树中生长着的“梅子”。

明代永乐、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永乐时期白釉最负盛名,釉质肥厚,润如堆脂,纯白似玉,釉面光净晶莹;胎色纯白,胎质细腻,并且有厚薄不均现象。如在强光下透视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种粉红、肉红或虾红色的倾向。这一特征,是其它瓷器中所没有的。

明代宣德年间,与明永乐年间时间虽近,

但瓷胎釉色却迥然不同。同一器皿,永乐胎厚,宣德胎薄。宣德时大件琢器底部多无釉,露胎处常有红色点,俗称“火石红斑”,还有铁锈斑点。清康熙、雍正时的仿宣德瓷器则无此特征。

清代康熙时瓷器的胎釉,胎色细白,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与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体最重。此外,这一时期的同一件器,往往施两种白釉,器内、口缘、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较稀薄,往往见有小缩釉现象;底部还现有坯胎中旋纹痕迹。器身施亮青釉,其釉莹润光亮,胎釉结合极坚密。一件器皿施两种釉,是清代康熙年间生产的瓷器的最大特点。

此外,近年来,利用科学仪器检测技术来鉴别古陶瓷的年代也成为了一种常用的重要手段。

古瓷的底足很关键

根据鉴定专家的经验,要鉴定古瓷的真伪,底足是很关键的。底足是古瓷所含信息量最大的地方。透过底足,可以见其胎、其釉,可以见其胎釉结合情况、烧造工艺、老化程度等。那么,如何从底足鉴定古瓷真伪呢?首先也是要掌握各个朝代瓷器的特征,如足的形状,胎的质量等,还可从以下几方面鉴定古瓷真伪。

首先,底足是否有粘沙现象。明代以前的器物多有不同程度的粘沙现象,明清瓷器足内积釉处也有粘沙,而仿品却很少有粘沙。虽然仿品也有少数粘沙,但不像真品那样显得老化干燥。因仿品的烧造工艺高于古时,釉也施得不是那么厚,不会造成积釉,使之极少有粘沙。

其次,看底足露胎之处胎骨磨损情况。一般来说,仿品的磨损比较平滑,没有真品那么自然。真品的露胎处显得比较干燥,而仿品显得细腻。

然后,看底足露胎之处的火石红。各个时期瓷器的火石红不同,或多或少或无。如明代民窑瓷底足处火石红特别浓郁,而其仿品的火石红就完全不同,有的是用浆釉涂抹的,显得轻浮不定,有的颜色偏黄。

最后,看底足的垫烧痕迹。明以前的瓷器时常可以清晰地看到垫烧痕迹,只不过各窑有各窑的垫烧方法。如汝窑有芝麻钉支烧,哥窑有“跌足”等。

看各时期底足的特别之处,主要是观察各个时期瓷器底足露胎处的痕迹。如南宋瓷器有旋纹;元代多有旋坯痕并有鸡心点;明代则多有放射状的跳刀痕,旋坯痕较少;清代官窑瓷几乎看不到什么痕迹。

从古瓷的底足来判断的方法比较专业,适用于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的收藏爱好者。

隐于市的鉴宝高手


据了解, 当今鉴宝专家分成几种,从优到劣,第一种是出自新中国成立前的名门望族或清宫后裔, 本身就是大藏家,见过大量真品,眼力超凡,但不靠鉴宝谋生,只偶尔露峥嵘;二是新中国成立前即在琉璃厂等古董行业谋生的人,新中国成立后转入国家文物部门,从事文物鉴定,鉴宝经验丰富,但由于自己不事收藏,事不关己自然不够尽心, 眼力也比第一种稍逊;第三种是学术派和经验派, 学术派有学历、缺眼力,理论知识丰富而实战经验不足,容易被高仿品骗倒,经验派有眼力缺学历,也包括考古队出身的人,往往只认自己见过的东西, 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只要是自己没见过的精品或珍品,常常断真为假;第四种最多,就是类似上文所述那位专家一样的“江湖郎中”,他们或者在国家文博单位工作过,或者获得过非文物部门的一些技术职称,对鉴定缺乏正规学习和锻炼,却擅长于包装自己,言必称“专家”、“理事”、“研究员”,是什么都敢鉴、什么证都能开的“砖家”。

而即使是著名专家,也常常犯下低级错误。2006 年,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浦生在公开场合表态,目前全国元青花瓷完器的真品还不到300 件,在全球目前仅有的几百件元青花瓷完器中,只有不到30 件绘有人物形象, 中国仅保留有八件,分别藏于江苏、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和香港的专业收藏机构。“这是典型的‘外来和尚能念经’,盲目把国外的理论请进国内,国外专家说300 件,国内专家就跟着念。我不能理解的是,还有那么多元青花在土里埋着, 怎么就知道总数了? 上次在国家博物馆,讲解员竟然也这么说,我认为这简直太荒谬了。”据了解,在江西高安博物馆,单从一座元代晚期的窖藏里就出土了24 件质量上乘的元青花和釉里红瓷器。

黄云鹏认为,真正的鉴定高手,不是专家, 而是商家。“仿古瓷不可能做到100%乱真,谁都没这个本事。真正的专家在产区、在市场里。比如鉴定景德镇瓷器的专家在景德镇,定窑的在定窑,龙泉的在龙泉。博物馆专家只看到库房里的瓷器,数量有限,不懂工艺,不调查窑址,能鉴定好吗? 就算一般的能鉴定出来,但高仿做旧当真卖,他们就迷糊了。你看那些卖老瓷片的文盲,康熙雍正,一看一摸就知道真假,为什么? 他们做了二三十年的生意,过手的瓷器十几万片,能看错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