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定窑瓷器鉴别方法 > 导航 >

定窑鉴赏的方法

定窑鉴赏的方法

定窑瓷器鉴别方法 古代瓷器鉴赏 古代瓷器定窑

2021-02-12

定窑瓷器鉴别方法。

定窑鉴赏的方法。

定窑也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村,宋代属定州,故名。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相比其他四大名窑,定窑瓷器存世量较多。定瓷虽有过给宫廷烧造瓷器的经历,但时间很短,因此精品不多。

要有玉质感。宋代制瓷追求玉质效应,以有玉质感的为上品,特别是作为宫廷烧造的瓷品,更是必须要烧出玉质感来的。因此,一件定瓷器物上手(无论是白定,还是色釉定都是如此),首先要看有无玉质感?真品应是釉水莹润,富有灵动之气,就如白玉一般的。仿品因胎釉原料和烧造温度等不易掌握,很难烧出玉质感来。一般都是气韵呆滞、釉色苍白,无玉质感可言。个别能烧出玉质感来,但常见色彩显新,有火爆之感。

釉色如象牙之白。五代之后,定窑器施釉前已不施化妆土了。所施白釉的釉水为白中闪黄,所以釉面之色呈所谓的“象牙白”色。少数质差的釉为白中微闪灰黄。白定釉面呈半透明状,因为施釉较薄,所以薄处能隐约看到胎色。在器物的折腰处可见积釉呈浅浅的黄绿色。积釉处气泡稀疏通透,大小不一。这也是一个鉴识时要注意的要点。仿品因掌握不了定窑特定的烧成气氛,故难以烧出“象牙白”的釉色来。釉色常不是偏白就是偏黄,在器物折腰处也难见浅黄绿色。

要见“竹丝刷痕”。定窑的制胎工艺中,在胎半干之时,有用竹丝刷子旋修这一道工艺,因此在胎面上就留有一些“竹丝刷痕”。定窑因为施釉较薄,烧成后,在釉薄处透过釉面就隐约可见竹丝修胎所留下的刷痕。这是定窑瓷的一个基本特征之一,在鉴识时必须特别留意。仿品中常不见这种“竹丝刷痕”。有的做了,但做得生硬拙劣,不够自然,据此可以鉴别。

釉面常见“蜡泪痕”。这种“泪痕”是由于上釉不均匀,入烧时釉水垂流所致。垂流釉的下部似蜡泪状凸起,球面下部呈浅水绿色。这种“泪痕”只出现在盘碗的外部。有否“泪痕”也成为鉴识是否北定的一个基本特征。当然,不是每一个定窑瓷都有“泪痕”,但有“泪痕”比没有“泪痕”的要容易确认。一般的仿品是较难做出这种“泪痕”来的。

定窑之器中,有极少数是有款识的,如“尚食局”、“五王府”等,还有带“官”、“新官”字样的款,这些都是入窑烧制前刻划在胎的底足上的,一般用楷书体,虽写得不大规正美观,但却表现得自然有力。还有一些和宫廷建筑有关的款,是送到宫里后由宫中玉工后刻上去的,如“奉华”、“风华”、“慈福”、“聚秀”等。

定窑器除黑釉器外多数都有花纹装饰。装饰手法从北宋早期到晚期先后有划花、刻花和印花等多种。早期划花系用竹签类工具在瓷胎上划成。所划线条比较细,坡度很小,图像自然豪放。刻花法比划花法出现稍晚。刻花是用刀子在胎骨上刻成的,用的还是“一面坡”的刀法,刻线较宽,坡度大,图像刚劲有力。有时候划花和刻花也常出现在同一器物上。刻划的花纹早期有莲瓣纹、缠枝菊纹和蕉叶纹、回纹等,稍后又出现花果、莲鸭、鱼水、云龙等纹饰,而且在图案一侧常划一细线,以凸出图像的立体感。印花装饰是用模子在胎上模印而成,始见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后期。定窑所印的图案都是层次分明、线条清晰、繁而不乱的。主要题材以花卉为主,以牡丹、莲花为多,次之为菊花。有缠枝也有折枝的。图案讲究对称。此外,鱼水纹、龙凤纹和各种禽鸟纹也不少。花卉纹常见与动物纹相组合。仿品当然也可仿造印刻上述各种图案,但常见进刀迟疑,线条呆滞,图像木讷。印花的则是形象模糊,章法混乱。真品刻划一气呵成,图像有一种流畅之美,仔细审察,不难识破。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宋代定窑瓷真伪鉴定方法


定窑,是继唐代邢窑而起,在邢窑的影响下烧造白釉瓷的我国北方的一个著名窑口,也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此窑原为民窑,北宋年间,因一度烧造宫廷定烧瓷而声誉鹊起。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和东西燕山村。这个地方,在唐宋时属定州,定窑也就因此而得名。其实,定窑的瓷器烧造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五代时开始烧造以白瓷为主,到宋金年代,是这个窑口发展的鼎盛时期,元代以后逐渐衰落,至明代宣德年间终至落幕。

​​ 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从这时一直到五代的定窑瓷器,还较为粗糙简单,器型以碗为主,正处于向精瓷的过渡阶段。但在五代中后期,定窑白瓷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飞跃,所烧瓷器不再施化妆土,胎、釉呈现出精、白薄的特征。有些器物的白度甚至超过了邢窑的细白瓷器。​ 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制瓷技术有许多创造和进步。北宋中后期,定窑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使其身价大增,产品风靡一时。由于定窑的风靡与流行,其造型、装饰、烧造方法为各地瓷窑所仿效,北宋年间各地纷纷仿制定窑。这就诞生了“土定”、“新定”、“北定”、“南定”、“粉定”等仿器。 ​鉴识宋代定窑白釉瓷,从胎釉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辨识:

一、要有玉质感。宋代制瓷追求玉质效应,以有玉质感的为上品,特别是作为宫廷烧造的瓷品,更是必须要烧出玉质感来的。因此,一件定瓷器物上手(无论是白定,还是色釉定都是如此)首先要看有无玉质感?真品应是釉水莹润,富有灵动之气,就如白玉一般的。仿品因胎釉原料和烧造温度等不易掌握,很难烧出玉质感来。一般都是气韵呆滞、釉色苍白,无玉质感可言。个别能烧出玉质感来,但常见色彩显新,有火爆之感。

​ 二、釉色如象牙之白。五代之后,定窑器施釉前已不施化妆土了。所施白釉的釉水为白中闪黄,所以釉面之色呈所谓的“象牙白”色,少数质差的釉为白中微闪灰黄。白定釉面呈半透明状,因为施釉较薄,所以薄处能隐约看到胎色。在器物的折腰处可见积釉呈浅浅的黄绿色。积釉处气泡稀疏通透,大小不一。这也是一个鉴识时要注意的要点。仿品因掌握不了定窑特定的烧成气氛,故难以烧出“象牙白”的釉色来。釉色常不是偏白就是偏黄,在器物折腰处也难见浅黄绿色。​ 三、要见“竹丝刷痕”。定窑的制胎工艺中,在胎半干之时,有用竹丝刷子旋修这一道工艺,因此在胎面上就留有一些“竹丝刷痕”。定窑因为施釉较薄,烧成后,在釉薄处透过釉面就隐约可见竹丝修胎所留下的刷痕。这是定窑瓷的一个基本特征之一,在鉴识时必须特别留意。仿品中常不见这种”竹丝刷痕”。有的做了,但做得生硬拙劣,不够自然,据此可以鉴别。​ 四、釉面常见"蜡泪痕”。这种“泪痕”是由于上釉不均匀,入烧时釉水垂流所致。垂流釉的下部似蜡泪状凸起,球面下部呈浅水绿色。这种”泪痕”只出现在盘碗的外部。有否“泪痕”也成为鉴识是否北定的一个基本特征。当然,不是每一个定窑瓷都有“泪痕”,但有“泪痕”比没有“泪痕的要容易确认。一般的仿品是较难做出这种泪痕”来的。定窑的仿制,从宋到明清、民国、现代一直不断。宋代仿造,其风格自然是宋代的。明清仿品,自有该时代的些时代特征。近年按照当年图谱所仿烧的一些赝品,胎釉和工艺均难以到位,无论胎质、釉色、分量和工艺等均无法与真品定瓷相比拟。了解了定窑的胎釉、工艺和装饰特点,反复对照真品去审察,是不难将赝品剔除出来的。一一云南省收藏家协会

定窑瓷器鉴赏要点有哪些


定窑瓷器鉴赏要点有哪些?定窑瓷器起源于唐代,是中国北方早期烧制白釉的窑址之一。但是在唐代,由于刑窑巩县窑极其强大,定窑瓷器尚处于初创阶段,故未有较好的产品出现,五代开始,定窑瓷器逐渐发展起来,并最终取代了刑窑瓷器的地位而成为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白釉瓷产地。那么,定窑瓷器鉴赏要点有哪些呢?

第一,定窑瓷器,白胎白釉,胎很细,细腻紧密,很薄,五大名窑中最薄,釉白光亮。

第二,在唐末五代到北宋时,定窑主要烧柴,采用“还原焰”烧法烧制,含铁偏重,这时期的定窑瓷器会有一点点偏青色。到了南宋,则烧煤为主,用“氧化焰”烧法烧制,含铁量则偏少,定窑瓷略微有一点点偏黄。

第三,定窑瓷器的胎在做成之后,在没有完全干透的时候,工匠会用一种竹刷进行修复,把器物刷平,所以器物内外都可能会有竹丝的痕迹,而且由于釉比较薄,所以在看定窑瓷器的时候,还能透过那层釉看到那些竹丝痕。

第四,很多定窑瓷器的釉都会有泪痕,主要呈现在器物外表,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泪痕都是自上而下的。除此之外,定窑白瓷釉面有数点极小的黑色杂质颗粒,即使宫中收藏品亦不例外,而伪品则没有这种杂质。

第五,定窑瓷器施釉在近足部及足部往往又多处露胎,仿品无此现象。

第六,定窑瓷器足边棱角清晰,却不是整齐划一,足边往往不平并有多处小小的缺口,而仿品足边处理绝对整齐划一。

北宋定窑瓷器的鉴定方法都有哪些


北宋时期,定窑瓷器的发展进入鼎盛,劳动人民将其智慧和才能融入到瓷器烧制工艺中,形成了更具创新和先进的制瓷记忆。北宋中后期,定窑瓷器不仅制作精美,且色泽淡雅,纹饰秀丽,深受世人的喜爱,宋朝政府更是将其定为宫廷用品,使其身价大涨。而到了现代,对于北宋定窑瓷器的收藏也是如火如荼,该类瓷器在拍卖会上不俗的表现,也让很多人看到了收藏和投资的价值,收藏者众多,高仿者也不在少数。那么,如何鉴定北宋定窑瓷器的真假呢?北宋定窑瓷器的鉴定方法又有哪些呢?

一、泪痕

北宋定窑瓷器流釉多为条状,看起来和流泪一般,因而被称为是泪痕。这种表象仅在北宋定窑瓷器中出现,其他瓷器都没有,所以泪痕是鉴定北宋定窑瓷器真假和年代的特征之一。北宋早期的时候,定窑瓷器采用正烧发,流釉的方向是从口到底,到了中后期,改变了烧制方法,流釉的方向也从原来的方向改为从底开始到口。

二、竹丝刷痕

在北宋定窑瓷器的碗、盘当中都有这种特点,这是器物成型时后旋坯加工产生的,当然其他瓷器也有这种现象,不过不如北宋定窑瓷器的分布纤细,因此也是判断北宋定窑瓷器的一个特点。

三、底足

北宋定窑瓷器的底足类型比较少,多为平底或者是圈足,其中圈足与其他窑口烧制的瓷器不一样,且因为后期的覆烧,也让圈足能够裹住釉,最终将露胎处转移到器物上。不过,裹上釉层的器足就不如之前的那么好看,完美,有些地方施釉厚,有的薄,用手抚摸,有凹凸不平之感。

四、变形

北宋定窑瓷器尤其是碗类瓷器,大多有变形的迹象。即使是保存完好的瓷器,将其倒扣在平整的平面上,也会有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不是人力能做到的,所以,在鉴定北宋定窑瓷器真假时,将其倒扣,如果没有则可以判断是假的北宋定窑瓷器。即使是偶尔有人力做作,但因为是人力做的,给人一种不天然的感觉。

北宋定窑瓷器的市场价格非常高,不仅有收藏价值,投资价值也很大。这让很多不良商家十分垂涎,纷纷制作一些十分逼真的北宋定窑瓷器,希望以假乱真来谋求利益。对此,藏家建议大家在收藏北宋定窑瓷器之时,一定要紧跟几个判断技巧和特点,缺一不可,也不要听商家的忽悠,从自己的直觉、专业性入手,判断是否值得收藏。

北宋定窑瓷器精品鉴赏:

1:北宋定窑系白釉胆瓶,尺寸:高22.6厘米,估价:HKD 800,000 ~ 1,200,000,成交价: HKD 5,140,000 ,成交时间:2017.11.29,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2:北宋定窑划花莲纹洗,尺寸:直径20.6厘米,估价:HKD 5,000,000 ~ 7,000,000,成交价: HKD 5,080,000 ,成交时间:2015.12.02,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年秋季拍卖会。

洗广口深腹,近底处斜收,平底。外壁由下腹向上浅划六瓣线,洗内刻一茎长枝莲花,绕壁生姿,刻划流畅写意。莲纹为定窑中流行的纹饰,盖取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高洁寓意。莲纹的另一重涵义出自其读音与廉洁之廉相近,青莲亦可指代清廉。因此以莲纹装饰的定窑白瓷最能为文人士大夫所接受。如本件洗中所饰的写意莲纹易与同时期的萱草纹相混淆,尽管这一时期莲纹和萱草纹的花叶都较为相像,但是本件洗中所出现的荷叶可以明确无误的指出其纹饰为莲纹无疑。

3:北宋定窑白釉刻螭龙莲花莲瓣盘,尺寸:16.5厘米,估价:HKD 800,000 ~ 1,200,000,成交价: HKD 4,320,000 ,成交时间:2018.04.02,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此定窑莲瓣盘,薄胎巧制,色呈象牙暖白,盘心妙刻螭龙,流畅利落,伴饰莲花串枝,秀雅隽永,古今皆宜,历经岁月却不减其美。莲,出淤泥而不染,正如君子之德,是以赵宋以降,为文士所珍。白釉定瓷,饰以莲纹,更显清丽脱俗。

4: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盌,尺寸:直径19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USD 4,212,500 ,成交时间:2018.03.22,拍卖公司:佳士得纽约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3月拍卖会。

5:北宋至金定窑白釉孩儿枕,尺寸:19.2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4,000,000,成交价: HKD 3,750,000 ,成交时间:2019.10.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秋季拍卖会。

此品采童子躺卧双手执荷之姿,造型可爱悦目。所罩白釉柔和,童子的侧卧姿势经精心模制,衣衫图案细腻,加上瓷枕上的周边装饰,妙仿织品华丽。始创于唐,尤盛于宋,人尽珍之。瓷枕除了为睡眠而备,更另有效用。讲究强健体魄,驰骋美梦,调养心神。晚明文人高濂在万历十九年(1591年)初刊的《遵生八笺》记载了书枕:「臞仙制,用纸三大卷,状如碗,品字相迭,束缚成枕,头枕上卷,每卷缀以朱签牙牌,下垂,一曰太清天箓,一曰南极寿书,一曰蓬莱仙籍。用以枕于书窗之下,便作一梦清雅。」枕用瓷材,消夏纳凉。北宋诗人张耒曾作《谢黄师是惠碧瓷枕》:「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

童子执荷造型的瓷枕,在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各个窑场都有烧造。

6:北宋定窑鸳鸯钮莲座带盖香熏,尺寸:总高32.8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HKD 3,725,000 ,成交时间:2019.11.2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秋季拍卖会。

盖呈圆饼形,盖顶巧塑二鸳鸯,交颈之姿缠绵缱绻,底部有两出气孔。香熏上半部为半圆形盛器,内口沿下刻一倒置的「月」字。外塑四层仰莲瓣。每瓣单独成型,下承倒花萼式底座,外印覆莲纹一周,内有卷草纹,下饰开光狮首纹。底座下端塑意云头腿。盖及香熏外壁施淡雅象牙白釉。

定窑器为五代、北宋和金代名瓷,被朝廷及各大宝剎奉为上品。1 官府对窑务极为关注,五代时期更在当地设立瓷窑商税务使 (或简称「瓷窑务使」或「窑务使」),此事在公元957年碑文中也有提及。2 部份定窑器铭「官」或「新官」款,以示其地位不同凡响,定瓷贵为宫廷用瓷,北宋朝廷一直订制不断。明清学者誉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如此一来,定瓷更是备受历代藏家追捧和重视。定窑器闻名天下,难怪宋代学者如陆游、叶置、周密等皆有提及,但首次详加分析此类收藏品的特征与价值者,当数明代学者曹昭。他在著作中指出:「古定器,土脉细色白而滋润者贵,质麄而色黄者价低。外有泪痕者是真,…… 宣和[公元1119至1125年]、政和[公元1111至1117年]间窑最好。…… 凡窑器茅篾骨出者价轻。」他还提到,当时定瓷的价格之贵已超越上乘景德镇官瓷。3 时至今日,定瓷的价值有增无减。藏家对定窑的盘盌类标准器趋之若鹜,工精制奇者 (如本拍品) 更是可遇而不可求。本香熏做工精绝,盖顶巧塑二鸳鸯,交颈之姿缠绵缱绻,座子状若盛放的仰莲。此器虽经修复,但巧夺天工的复杂造型仍清晰可见。鸳鸯颈部线条婉转流畅,乍看之下恍如白玉雕,盖因曲线曼妙若此在陶瓷之中殊为罕见。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鸳鸯足下沿盖所塑的一周仰莲瓣。每瓣单独成型,再与座子接合,底部衬翻卷的小巧花萼。这一布局既娉婷袅娜,且动感十足。座子下半部承如意小足,其上环饰一道开光,内有卷草纹及小巧狮首。开光之上为一圈覆莲纹,下端若如意云头。覆莲瓣内与开光内的卷草纹上下呼应。器内口沿下刻一倒置的「月」字。此器的造型暗指夫妻恩爱、忠贞不渝,因鸳鸯与莲合指「鸳鸯贵子」,而花卉之中,惟有莲蓬与花同生,而莲蓬多籽,故象征连生贵子。4 鸳鸯与伴侣长相厮守,且交颈之姿柔美缱绻,故代表琴瑟和鸣、相知相惜之情。其实,正如本香熏所用的白色,此处的莲花也与佛教息息相关。寺庙与佛教徒均喜用白色或无色半透明器物,因为透光这一特质象征佛光普照之下心境澄明、幡然醒悟。故此,白玉备受追捧,水晶与玻璃亦然。白色薄胎瓷也是礼佛之物,就是可证诸辽宁一座公元十二世纪初佛门古墓的出土文物,此墓的主人很可能是位份极高的僧侣。墓墙镶十四篇金字梵文,而随葬品更有一批精美定窑器和青白瓷。5 两者均属白瓷,各源自华北与华南。而且,两者的薄胎之作均可透光,故可作礼佛之用。这类莲座之上饰一对鸳鸯的香熏,其形制或脱胎于金属器。以制作工艺而言,金银器可锤揲成型,而青铜器则可浇铸成器,故难度较低。相形之下,陶瓷作品的定形要难得多。可是,北宋名窑却迎难而上。从挂釉之作看来,莲瓣的刻工格外细腻,瓣沿皆划一道轮廓线,正中缀一乳钉。惟其浮雕莲瓣外观厚重,不像本香熏的莲瓣般楚楚动人、娉婷而立。

定窑采用的是较难塑形的白色瓷土,主要以拉坯成型,纹饰为划刻或模印,印花之作始见于十一世纪中叶,是用单体内模范印而成。本香熏由若干构件组成,并结合了拉坯与模制工艺。香熏主体为拉坯成型,而底座、莲瓣及盖俱为模制,最后用封泥将各组件接合成复杂的造型。座子内底仍有同心环状排列的小巧指纹,当年夯实模具内黏土的情景历历如见。此类香熏极难定型和烧造,能流传至今更是倍显珍贵。本拍品的特色之一,是其底座开光和覆莲瓣内精美的印花。这类繁缛的印花效果,是在窑烧之前用刻有图案的模具,在半干坯体上压出层次丰富、工致细腻的阳线纹样,与压花银器或织锦有异曲同工之妙。

7:北宋定窑刻莲纹盘,尺寸:直径16.5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HKD 3,400,000 ,成交时间:2015.12.02,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年秋季拍卖会。

定窑是五大名窑中唯一以纹饰见长者,素有定州花瓷的美称。本件定窑于盘内装饰折枝莲花一朵,线条俐落,流畅如画,为定窑划花工艺的杰出代表。雕者先以长斜刀勾勒,继而用梳齿工具押刻蓖纹,最后于轮廓的一侧施加深峻的直刀,有如中锋、侧锋交替用笔,在牙白釉沉积处晕散出浓淡交替的笔墨韵味。而花、叶内加刻的蓖纹更是抽象的表现出了植物表面的质感。定窑中刻有此种纹饰的折腰盘殊不多见。

此式折腰盘应为北宋宫廷官样瓷,为曲阳定窑首创,在南宋时又在宫廷的授命下由越窑仿烧,期间亦可能有定窑南渡工匠的参与。装饰典丽的定窑瓷器不仅为宫廷所重,亦符合当日的文人品味。苏轼《试院煎茶》诗中有言,「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即是北宋文人用带有装饰的定窑饮茶品茗的一个例证。

8:北宋定窑刻牡丹花纹盌,尺寸:直径20.48厘米,估价:USD 1,000,000 ~ 1,500,000,成交价: USD 3,370,000 ,成交时间:2015.03.17,拍卖公司:纽约蘇富比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年3月春季亚洲艺术周。

9:北宋至辽定窑白釉盘口瓶,尺寸:37.5厘米,估价:HKD 2,000,000 ~ 3,000,000,成交价: HKD 2,500,000 ,成交时间:2019.10.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底刻《官》字。

此瓶器形简洁优雅、釉色纯净,其匀称的比例、细致的胎体和光滑的白釉,均令人过目难忘。这是河南省定州窑早期罕器,足上刻「官」字,表明乃供宫廷使用。从唐至宋,大墓均有出土刻「官」或「新官」字样的白釉瓷器。

宋定窑瓷器的特点及真伪判定方法


宋定窑瓷器是较为难得的传世数量多而品质佳的瓷器,尤其是定窑白瓷,先民用再御用,水平跨度大,后期更加精美,不负名窑之名。那它有哪些鉴赏要点、收藏价值又如何呢?

首先,宋定窑瓷器是以白瓷为主的,瓷胎质量较高,细密而轻薄,即使大器型而不显笨重。白瓷胎加上白釉,釉薄而不闷,釉色极为水润,更显出定窑瓷器的素雅高洁。这里需要注意白釉瓷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上釉时留下的水波纹一样的痕迹,似美人垂泪,使之与其他白釉瓷区别开来。这种流釉的产生是需要严格的控制与精密的工艺的,后世仿品往往难以再现,可以作为鉴别的要点。

除了相对量大的白釉瓷,宋定窑瓷器的彩釉系列也是近年来收藏价值逐渐上升的,尤其是黑釉,一则是因为其传世数量少,二则是因为其质感特别,色泽温雅、如同黑漆,以手抚之有玉的质感,所以品相好的定窑黑釉瓷价格是比白釉瓷更高的,鉴别起来也相对容易,只要注意看其黑釉是否足够润泽、凝重,如果没有玉的质感,气韵也不生动,则很有可能是仿品。

纹饰方面,定窑瓷具宋瓷的清雅、优美的特点。其上所绘图案虽非繁复华丽,但重层次、重线条,重两边的对称性,图案呈现出来的效果清晰、有序、漂亮。虽然主题多为花卉但并不单调,其中的缠枝莲刻画清晰、生动,是宋定窑瓷器中的佳品。除此之外鱼禽鸟兽的纹饰也有,且常出现在花卉底部。而在器具内部底部,还常常有珍珠形状的花纹排列,非常生动。所以定窑瓷器纹饰的鉴赏要点就是图案勾刻要精细且富有层次感,警惕只是一层浮色的伪品。

宋定窑瓷器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毛边的存在,即口沿的釉料掉落而露出瓷胎,非是瑕疵,而是工匠刻意为之,有宽窄的讲究,外较宽、内较窄,在后期转为御用后,毛边会饰以金银,这种瓷器价值更高。同时因为定窑瓷器重手工,所以不同的陶工修出来的足底不是完全一样的厚度,施釉的厚薄也不一样,甚至还会出现手掐的痕迹,这些都是难以模仿的,也是定窑瓷器的特色。

总之,宋定窑瓷器的收藏价值一直是比较高的,而品相较好的黑釉瓷、酱釉瓷价格会更高。鉴赏时最好从流釉、珍珠纹、图案层次感、毛边、手工感等等方面入手,才能辨伪存真。

【陶瓷文化】北宋定窑笠式碗鉴赏


其口径22厘米,高5.8厘米,底足直径6.2厘米,因覆烧而形成无釉芒口,口沿有六个小花口,底足低矮满施釉,薄胎细结白皙,白釉微泛牙黄色且有泪痕和刷丝纹。器内的划花萱草纹洒脱娴熟,花瓣茎叶的曲线优美正确,一刀划成,毫无迟疑抖擞,若非长年累月千万次地操作,是绝对练不出此种功夫的。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而其余四个名窑皆在釉色和造型上下足功夫,唯独定窑器以人工修饰纹样取胜,把印、刻、划、雕手艺发挥到极致,为后人惊叹不已。这个白定笠式碗的划花就是如此精湛迷人,使人百看不厌。可以想象在凹弧形的碗内用一把刀要划出一条长曲线也非易事,何况要划成灵动的花草图。

定窑瓷不像磁州窑产品图案民俗化而只在普通民众中有市场,也不像汝、官窑产品素雅庄重而只适应宫殿王府使用。它兼有两者长处,在宋代得到了皇家贵族、文人雅士等上层阶级的宠爱,也受到平民百姓、市侩村夫的喜欢,真可谓:阳春白雪加下里巴人,难能可贵至极。

宋代定窑白釉金装“官”款瓷器鉴赏


定窑瓷器改用覆烧方式以后就出现了芒口现象,为了美观很多定窑瓷器都镶嵌金银铜口,一是提高使用者的身份,二是表明在宋代定窑瓷器的珍贵。

定窑镶金银口是皇帝和贵族审美下的奢侈之举,是为了提高定窑瓷器身份而采取的装饰工艺,反映当时的审美情趣和人们迷恋金银器的心理,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为了表明使用者身分尊贵或显示豪华。金佃工艺与陶瓷相结合,更赏心悦目,犹如锦上添花。金装“官”款瓷器是宋代的官窑瓷器了。官字款是宋代皇宫专用的,这是宋代定窑最辉煌的时期。

白釉金装“官”款洗

宋代白釉金装“官”款洗高3.6/口径/9.7足径8.1厘米

白釉金装口“官”款盘

宋白釉金装口“官”款盘 高3/口径10.7/底径5.9厘米

定窑


宋 定窑暗刻花卉圆盒

尺寸: 直径11.8cm

估价: RMB 6-8(万元)

金 定窑白釉葵口折沿锦鸡花瓜果纹印花菊瓣盘葵口折沿,浅圈足,覆烧,胎薄体轻,釉泛牙黄色,内模印锦鸡瓜果纹,为金代定窑上等之作品,传世难得,口沿小磕。

尺寸: 直径21cm

估价: RMB 5-8(万元)

定窑是宋代名窑之一,穴人笔记屡有称述。定窑始烧于唐,它烧白瓷是受临近的刑窑影响,当时刑窑盛名满天下,定窑及其他瓷窑相继仿烧是很自然的事,但后来定盛而刑衰,至宋时人们吸知有定而不知有刑了。而定窑系诸窑也确实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制瓷工艺与制瓷风格,工整雅素的印花定窑吕器确是陶瓷艺述中的珍品。

可列入定窑系的诸窑除曲阳涧磁村的窑外,多在今山西境内,如平定窑、阳城定窑、介休窑。此外还有四川的彭县窑也烧定窑风格的白瓷器。

一 定窑

定窑是宋代著名瓷窑之一,烧瓷地点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漳磁村及东西燕山村。曲联县宋属定州,定州唐未、五代以来是义武节度使的驻地,是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也是曲阳瓷器的集散地。定窑白瓷对后代瓷器有很大影响。宋以来留下了不少有关它的记载。本世纪20年代未叶麟趾先生第一次对其进行调查,指出定窑在曲阳漳磁村。50年代以来,故宫博物院、河北省文物工作队等单位对它进行了多次地面调查与小规模发掘,基本上了解了定窑的烧瓷历史以及与邻近地区瓷窑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各地宋墓也出土了不少定窑器,定县两座宋塔塔基出土了一百多件既完整又精美的定窑白瓷,寻于进一步研究定窑的分期断代有极大帮助,江南地区南宋墓与北方地区金墓都出土有定窑白瓷,从而也使定窑废于北宋未年金人南侵之说,得以修正。

(一) 定窑的烧瓷历史

曲阳漳磁村窑址发掘中取得的早期标本,有平底浅身碗,外施黄釉里施白釉。胎厚重,制造较粗糙,这种碗具有唐代早期的典型风格。比这种平底碗时代稍晚的是白釉碗,这类碗的碗身多做45度斜出,碗身较浅,宽圈足,胎较上述平底碗薄,里外施釉,这种碗具有标准唐代后期形式。五代时期唇口白碗在遗址里稍多,《曲阳县志》里著录有一件五子山院和尚舍利塔记碑,碑石立于后周显德四年(957年),立碑人中有"使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殿中使御史充龙泉镇使钤辖瓷窑商税务使冯翱①从碑文可知五代后期这里商品瓷产量已经很大,才派瓷窑税务使冯翱在此收瓷器税。漳磁村窑址面积相当大,地面散布标本极多,绝大部分是宋代白瓷,有印花、刻花、划花和光素无纹几种。北京通县金大定十七墓、辽宁省朝阳金大定二十四年墓以及流散到英国的金大定二十九年印花陶范、墨书金泰和三年印花陶范,这些带纪年铭文的定窑瓷器有力地说明金代定窑仍继续烧白瓷;南京南宋庆元五年(1194年)张同之墓②也出土有定窑印花瓷器,反映了定窑瓷器不仅供应金人统冶的淮河流域以北地区,商品瓷器也有运到江南地区销售的。窑址标本中还有一定数量的粗瓷,如白釉碗之中碗心一周刮釉的叠烧法,具有北方地区金代瓷窑装烧方法特色,此外,粗白碗中碗心书段、李、刘、元、液、蛰等字及纹饰的也不少,也具有金元时期特征。遗址里看不到晚于元代的标本,应该说涧磁村窑的烧瓷历史始于唐而终于元。《大明会典》记录的明宣德、嘉靖年间光禄寺每年所需的酒缸、瓶、坛、均由钧、磁和曲阳县等窑承办。但在涧磁和燕山村窑址里没有看到这些器物标本。可能明代曲阳另有专门烧造酒缸、酒瓶和酒坛等器物的瓷窑。

(二) 定窑瓷器的装饰与釉色

宋代定窑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白瓷装饰有刻花、划花与印花三种。划花装饰南北方瓷窑大都采用,是宋代早期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

莲瓣纹样在五代时期的越窑瓷器上曾大量使用,北宋早期定窑和耀州窑首先吸取了越窑的浮雕技术。定瓷早期刻花,除莲瓣纹外,还有莲瓣经纬度与缠枝菊经纬度在一件器物上同时出现,布局很不谐调,这可看作是一种新装饰工艺还处在初期阶段的表现。

刻花装饰兴起之后,又盛行刻花与篦划纹结合的装饰,在折沿盘的盘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缠村花卉轮廓线条,然后在花叶轮廓线内以篦状工具划刻复线经纬度;装饰经纬度样以双朵花为常见,或左右对称,或上下呼应;有两花并放,有一花盛开,一花含苞待放;也有莲花荷叶两枝交错并出,布局富有变化。耀州窑青瓷也有这种布局,是那时的瓷器装饰共同的特征。定窑刻花器常常在花果、莲鸭、云龙等经纬度饰轮廓线的一侧划以细线相衬,以增强经纬度饰的立体感,也使主题更加突出。

定窑印花装饰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后期,纹饰多在盘碗的里部。布局严谨,层次分明、线条清晰,密而不乱。这些都是它的特点。从大量标本观察,定窑印花纹饰似取材定州缂丝,的缂丝纹样局部地移植于瓷器。因此,定窑印花装饰一开始就显得比较成熟,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此外,定窑装饰也受金银器纹饰的影响。因此,定窑印花瓷器在宋代印花白瓷中最有代表性,对南北瓷窑均有较大的影响。

定窑印花题材以各种花卉最多见,动物、禽鸟、水波游鱼纹等也有一定数量;婴戏纹则比较少见。花卉纹又以牡丹、莲花多见,菊花次之。布局亦采用缠枝、转枝、折枝等方法,讲求对称;在敞品小底碗内印三或四朵花卉,碗心为一朵团花,有四瓣海棠花、五瓣梅花和六瓣葵花;不同于北方青瓷只一种团菊。禽鸟纹有孔雀、凤凰、鹭鸶、鸳鸯、雁、鸭,多与花卉组合,如孔雀多与牡丹组合,在大盘的里部为四只飞翔的孔雀,孔雀之间间以一枝牡丹,盘心配以鸳鸯牡丹。整个纹饰俨如一幅布局严谨的织锦图案,鹭鸶、鸳鸯则多与莲花组合。印花龙纹标本在窑址散布较多,印龙纹的都是盘,盘里满印云纹,盘心为一姿矫健生动的蟠龙,龙身盘曲首尾相接。1948年涧磁村法兴寺遗址曾出土过这种印花云龙纹盘十件,六件已流散到国外,其于四件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及上海上海博物馆,流散到国外的有一件底部刻划"尚食局"三字铭文,可知这类器物是北宋宫廷里的专用品。北宋晚期丝织品盛行婴戏纹,定窑印花器中也有婴戏纹。窑址出土标本和传世品中有婴戏牡丹、婴戏莲花、婴戏三果和婴戏莲塘赶鸭纹等。其中婴戏三果纹比较少见,三婴三果间隔排列,缠枝布局。三果为桃、石榴与枇杷,三婴姿态不同,双手均拽树枝,一骑于枝上,一坐于枝上,一立于枝上,赤身露体,肌肉丰满可爱。此种纹饰布局其他瓷窑未见。

定窑除以白瓷驰名之外,还烧黑釉、酱釉和绿釉器。明人曹昭《格古要论》说"·····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价高于白定",黑定与紫定胎质与白瓷一亲,同样都是白求恩胎,黑定釉色光可鉴人,确有洒脱的质感受。但所谓紫定的釉色实际与今天芝麻酱色很接近,酱釉、黑釉着色齐都为氧化铁,宋代名地瓷窑都生产酱釉器,有人认为是黑釉 烧过火了,就烧成酱色釉。这虽有工艺上的根据,但酱色釉的普遍出现应当还有其他原因,似与当时社会风尚有关,是有意仿酱色漆器烧制的从定窑、耀州窑、吉州窑、修武等窑烧成的酱色釉看,它们都很匀净,应当说昌有意识烧成的。

定窑绿釉器历来不见记载,1957年故宫博物院调查涧磁村窑址时曾发现两片标本,胎色洁白,其中一睡刻云龙纹,与白釉刻花云龙纹基本相同,可以确定是定窑产品。调查时曾就此访问过当地居民,据说过去涧磁村出土过绿釉瓶,由此得知定窑绿釉有瓶盘等器物,而且有刻花装饰,这是过去所不知道的。

(四) 定窑的题款

定窑瓷器带题款的有15种,大都与宫廷有关,15种题款中数量最多的是带"官"字的,据不完全统计,出土及传世的近80件。这种带"官"字铭文的绝大多数是碗、稻田 ,也有少量的瓶、壶和缺罐。这些器物大多出于五代示到北宋前期墓葬之中。出土地点有辽宁省赤峰、建平、法库、北京、河北及长沙地区。河北定县出土较多,仅定县两座塔基就出土了"官"字款瓷器达17件之多③而多数又出于5号塔基之中。此外,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藏品中也有带"官"字款盘、碗、罐7件;流散到国外的有皮囊壶、碗和盘等数件。除"官"字外还有刻"新官"二字的,4件出土于上述地区同时期墓葬之中,2件流散到国外。

关于上述近80件"官"字款及"新官"字款瓷器的产地,一般认为它们是定窑的产品,也有认为是辽官窑的产品。但定县塔基出土大批定瓷之后,使人确信"官"字题款绝大多数白瓷是定窑产品。是年出土流散到国外的定窑白瓷有盘底刻"会稽"二字的,可以肯定是吴越钱氏定烧之器,吴越钱氏统治地区属会稽郡,定烧瓷器底刻会稽郡字样。传世定窑瓷器碗底刻"易定"二字的有两件。碗形相同,大小相等,胎体薄厚也一样。早年出土于同一墓中,刻字也出于一人之手,字体瘦劲有力,时代也属五代后期。出土及传世定窑题款中还有刻"尚食?quot;、"尚药局"的。刻"尚食局"的稍多,刻"尚药局"的仅一件直口平底碗,碗外由右向左横刻"尚药局"三字。 刻"尚食局"器均为大形盘类器物,所刻字体有粗细两种。曲阳涧磁村窑址出土印花雄壮龙纹盘及碎片标本之中都以现过这种"尚食局"的铭文。宋宣微院下设六局,其中尚食局掌管膳食之事,尚药局掌管和剂诊候之事,除设有官员外,下面设有膳工及医师。流散到国外的还有刻"食官局正七字"铭文的白釉碗,刻这种铭文的仅此一件。"食官局"一名不见于宋、辽、金三史职官志,有待进一步考证。1957年故宫博物院第二次复查涧磁村窑址时,采集标本中有刻"五王府"三字铭文的碗底一伯。"五王府"铭文过去未见,这种铭文应当是某五王府定烧的器皿。

上述八种题铭都是在烧窑"奉华"、"凤华"、"慈福"、"聚秀"、"禁苑"、"德寿"等等。定窑白瓷刻"奉华"铭文的有三件,上海博物馆收藏有折腰盘及小碗各一件,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标本。"奉华"字铭还见之于汝窑青瓷器物上,台湾故宫博物院汝窑藏品中有出戟尊、瓶、瓜棱注碗及碟四件器物都刻有"奉华"二字。河南禹县钧瓷厂1957年调查禹县钧台窑址时,也采集了一件钧窑出戟尊残品,底部刻"奉华"字铭。这八件除钧台出土的在烧前先刻者之外,其余七件字体大体相同,都出于宫廷玉工之手,是到宫廷之后刻的。:德寿"、"慈福" 为德寿宫、慈福宫简称。清人朱彭《南宋古迹考》中多次提到了它,此外,"凤华"、"聚秀",也似是宋代宫殿名称。

"凤华"等均未见宋人著称。流散到国外的一件定窑盘,光素无纹,盘心印阴文"定州公用"楷书四字,宋瓷没见过这类的铭文。1977年南朝鲜新安海底发现了我国沉船,打捞出元代泉窑瓷器之中有两件盘底刻有"使司府公用"字样,"使司帅府"是"使司都元帅府"的简称,瓷盘是供这个机构使用的。一件为"定州公用"字铭盘,定州是地名,定州辖地有几个县,此器或为定州官衙所使用,字铭是楷书体,在宋瓷中也比较少见。除刻或印字铭外,定窑小杯有用红彩在杯里写"长寿酒"三字的,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两件。宋代北方白瓷已用红绿黄彩绘纹饰,而定窑宋瓷尚未见到这种标本,使用红彩写"长寿酒"的在定窑白瓷中也不多见。

清康熙 仿定窑白釉刻饕餮纹洗口瓶

尺寸: 高20.4cm

估价: HK$ 28-35(万元)

成交价:HK$ 58.75(万元)(五) 定州红瓷金花定碗、金装定器、仁和馆四系瓶

宋人邵伯温《闻见录》中"定州红瓷"条云:"仁宗一日幸会张贵妃阁,见定州红瓷,帝坚问曰安得此物,妃以王拱宸所献为对。帝怒曰,尝戒汝勿通臣僚馈送,不听,何也?因以所持柱斧碎之。妃愧谢,久之乃已。"关于定州红瓷苏东坡也有"定州花瓷琢红玉"诗句,唯定窑窑址里未见铜红釉标本,两人所记定州红瓷,是否铜红釉现尚难定,故宫博物院1950年第一次调查涧磁村窑址时,采集到的酱釉标本中有的呈现红色。辽宁阜新县辽墓也出土有酱红色釉碗。这类酱红色釉或酱釉中闪现红班,是铁的呈色,与宋代钧窑以铜为着色剂的钧窑紫红釉不同。

定窑有金彩描花器,见于著录的仅有两件黑釉描金花卉纹碗。两碗多年前流散到日本,现在分别收藏于箱根美术馆及大和文华馆中。故宫博物院定窑藏品中有白釉描金彩云龙纹盘三件,惜金彩大多伤脱,但云龙纹痕则依稀可辨。此盘当为宫廷用瓷。定瓷描金的具体制作方法,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说:"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再入窑烧,永不得脱"。考历代陶瓷器上的金彩大都用胶来粘结,大蒜汁虽比田较粘,但起不到粘结效果。从传世的几件定窑金花碗上的金彩看,多数都已脱落,可见"永不复脱"的记载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用金彩描瓷并不限于定窑,福建建窑所产黑釉碗"寿山福海"四字,字外画双线六花瓣形开光,空间金黄色彩画兔毫纹,碗心为朵梅纹;故宫博物辽院1954年调查江西吉字永和镇宋吉州窑窑址时,曾采集到一片黑釉碗筷的残片标本,内书一"山"字,字外也有双线六瓣形开光。由此可知福建、江西地区的黑血肉瓷器也有此种类似的装饰。

五代越窑青瓷、宋定窑白瓷和景德镇青白瓷器都有镶金口、银口或铜口的做法,这类做法有两种用意:一种是为了表明使用者身分尊贵或显示豪华,在器物上句镶金口或银口,这一类多见之于五代宋初权贵阶层使用的瓷器。一种是为了弥补缺欠,如定窑和景德镇青白瓷因系覆烧,器物口若悬河部无釉,用句镶口办法把漏釉部位句起来。《吴越备史》、《宋两朝贡奉录》以及《宋会要辑稿》诸书中,在贡瓷名目里有金口、银口和金装定器等名称。各地墓葬出土文物中,这 类镶金、银、铜墙铁壁口的瓷器实物也有发现,如浙江杭州钱氏墓出土镶金口的越窑青瓷,扬州、南京宋墓出土镶金银口的青白瓷,河北定县的静志寺与净众院两座塔基出土有镶金银口的定窑白瓷。《吴越备史》所记之"金装定器"之金,句括金银,有广义的金属含义。定县净众院塔出土的定窑刻花瓶,除句镶银足外还配有银质带花盖,也应属"金装定器",即带金属装饰的定器。吴越钱氏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向宋进贡了"金装定器"2000件,定县静志寺塔基出土有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铭文的瓷器,同时出土的镶金银口瓷器比钱氏贡宋"金装定器"早三年,句镶工艺不会有什么变化,因此可以大体得知钱氏那批贡瓷的句镶工艺的情况。

明代陈眉公《妮古录》:"余秀州买得白定(原文误为锭)瓶,口有四纽,斜烧成仁和馆三字,字如米氏父子所书。"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有"仁和馆"铭文四系瓶一件,该瓶小口外撇,短颈,瓶形略如橄榄,腹部稍肥大,圈足;瓶身下半部施白釉,下半部施黑釉;瓶口亦施黑釉,颈肩之间有四系,系上部宽、下为尖形,系面印四条直纹,由颈肩部向下斜?quot;仁和馆"三字,字为行书体,馆字稍倾斜,书法苍劲有力。可以确定这件瓶就是《妮古录》中所说的白定瓶。但这件瓶不是定窑产品,无论从瓶的造形、系的式样,器身兼施黑白两种色釉,定窑都不见类似标本。山西省博物馆藏品中有一件与此相同的四系瓶,肩下斜书"太平馆"三字,字体与书写部位如出一辙。可以肯定两件瓶属于同一瓷窑的产品。这两件瓶的具体烧造地点应是河北省磁县西面的彭城镇。彭城近年陆续发现宋代瓷窑遗址,标本中有斜?quot;馆"字的这类系瓶的标本,因此可以正《妮古录》之误。仁和馆似为宋代馆驿的名称。宋人周淙《乾道临安志》卷二馆驿条中有"仁和馆在清湖闸之南,绍兴十九年郡守汤鹏举重建"的记载④临安府辖九县,仁和县为九县之一。仁和馆类似今天的县招待所。这件带铭文的四系瓶应是绍兴十九年重建,建造时间当比较早。《乾道临安志》书后附有校勘记,有"仁和馆汤鹏举重建,原校一本无重字"⑤,可知校勘记作者曾取《乾道临安志》及《淳祜临安志》互校,无论如何,"仁和馆"款四系瓶的烧造时间最迟不应晚于是年。

民间陶瓷的鉴定、鉴赏与收藏方法


[文化新闻]物,以稀为贵。这些稀少的文物,它能带给我们各种准确依据的信息。包括:材料构造、工艺方法、当时环境、历史沿革、艺术形式等等科学、文化资料。特别是已失传失却的、虽有研究但现时仍未达到历史水准的文物资料,其价值就更加显得重要。没有传统的延续,就会失却创新的基础。

我国古代许多民窑,特别是显赫一时的众多官窑,纷纷衰落泯灭,失却传承,曾一度销声匿迹。唯民间陶窑服务于民众,天下苍生茫茫,繁衍生息,延绵不断,主宰着民窑的烟火燃烧延续。

我们在审美过程中,江南园林秀丽是一种美,而小山村由碎石叠砌的村落也是一种美。又如:摄影与木板年画,就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美。麻布与绸缎,玉石与泥巴,石块与金银,木头与水泥,粗陶与细瓷等等。不同质地的物质,对人们产生不同的感悟,特别是采用不同的材质制成的艺术品之后,它会从不同的侧面给我们不同美感,美就存在其中。但也因不同材料所产生的质地,在人们审美过程中,会产生差异,并影响着人们意识与价值取向。有一部分人,由于自己知识、灵感、智能的局限,而产生偏爱与盲目性。引导、认识、提升艺术品味的推介就很重要。随着文化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进入某一门类赏析的门槛儿,并融入这个艺术氛围中,才能更加深入充分地体会、领悟某种艺术所传递的信息及艺术的魅力,或被这种艺术所感染而沉醉在它美的快娱之中。

磁州窑民间陶瓷艺术,依据材料、机理、质地,最大限度利用粗质地的机理美感,创作出最适合这种材质的装饰技术方法。严格地遵循着:依类赋彩,因材施艺的艺术法则。极尽可能地满足民众应时、适用、美观、价廉的性能,更进一步地把生动、淳厚、朴实等特性表达出来。

这个庞大的窑系,在战争与自然灾害面前,迅速愈合伤口,挺起坚硬的脊梁,千百年间从不间断的烧造,有那么一种持之以恒的韧性。它的造型与装饰,有内在的张力,从不小家子气,那么浑壮硕大,朴实率直,表露出天真的霸气,总是傲骨铮锵。但对大众,无论其表现的题裁及内容,一切尽量迎合民众,具有强烈的亲和性。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定窑鉴赏的方法》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定窑鉴赏的方法》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定窑瓷器鉴别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