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宋定窑瓷器鉴别 > 导航 >

宋定窑瓷器的特点及真伪判定方法

宋定窑瓷器的特点及真伪判定方法

宋定窑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的特点 定窑瓷器鉴别方法

2020-11-10

宋定窑瓷器鉴别。

宋定窑瓷器是较为难得的传世数量多而品质佳的瓷器,尤其是定窑白瓷,先民用再御用,水平跨度大,后期更加精美,不负名窑之名。那它有哪些鉴赏要点、收藏价值又如何呢?

首先,宋定窑瓷器是以白瓷为主的,瓷胎质量较高,细密而轻薄,即使大器型而不显笨重。白瓷胎加上白釉,釉薄而不闷,釉色极为水润,更显出定窑瓷器的素雅高洁。这里需要注意白釉瓷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上釉时留下的水波纹一样的痕迹,似美人垂泪,使之与其他白釉瓷区别开来。这种流釉的产生是需要严格的控制与精密的工艺的,后世仿品往往难以再现,可以作为鉴别的要点。

除了相对量大的白釉瓷,宋定窑瓷器的彩釉系列也是近年来收藏价值逐渐上升的,尤其是黑釉,一则是因为其传世数量少,二则是因为其质感特别,色泽温雅、如同黑漆,以手抚之有玉的质感,所以品相好的定窑黑釉瓷价格是比白釉瓷更高的,鉴别起来也相对容易,只要注意看其黑釉是否足够润泽、凝重,如果没有玉的质感,气韵也不生动,则很有可能是仿品。

纹饰方面,定窑瓷具宋瓷的清雅、优美的特点。其上所绘图案虽非繁复华丽,但重层次、重线条,重两边的对称性,图案呈现出来的效果清晰、有序、漂亮。虽然主题多为花卉但并不单调,其中的缠枝莲刻画清晰、生动,是宋定窑瓷器中的佳品。除此之外鱼禽鸟兽的纹饰也有,且常出现在花卉底部。而在器具内部底部,还常常有珍珠形状的花纹排列,非常生动。所以定窑瓷器纹饰的鉴赏要点就是图案勾刻要精细且富有层次感,警惕只是一层浮色的伪品。

宋定窑瓷器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毛边的存在,即口沿的釉料掉落而露出瓷胎,非是瑕疵,而是工匠刻意为之,有宽窄的讲究,外较宽、内较窄,在后期转为御用后,毛边会饰以金银,这种瓷器价值更高。同时因为定窑瓷器重手工,所以不同的陶工修出来的足底不是完全一样的厚度,施釉的厚薄也不一样,甚至还会出现手掐的痕迹,这些都是难以模仿的,也是定窑瓷器的特色。

总之,宋定窑瓷器的收藏价值一直是比较高的,而品相较好的黑釉瓷、酱釉瓷价格会更高。鉴赏时最好从流釉、珍珠纹、图案层次感、毛边、手工感等等方面入手,才能辨伪存真。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宋代定窑瓷真伪鉴定方法


定窑,是继唐代邢窑而起,在邢窑的影响下烧造白釉瓷的我国北方的一个著名窑口,也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此窑原为民窑,北宋年间,因一度烧造宫廷定烧瓷而声誉鹊起。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和东西燕山村。这个地方,在唐宋时属定州,定窑也就因此而得名。其实,定窑的瓷器烧造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五代时开始烧造以白瓷为主,到宋金年代,是这个窑口发展的鼎盛时期,元代以后逐渐衰落,至明代宣德年间终至落幕。

​​ 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从这时一直到五代的定窑瓷器,还较为粗糙简单,器型以碗为主,正处于向精瓷的过渡阶段。但在五代中后期,定窑白瓷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飞跃,所烧瓷器不再施化妆土,胎、釉呈现出精、白薄的特征。有些器物的白度甚至超过了邢窑的细白瓷器。​ 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制瓷技术有许多创造和进步。北宋中后期,定窑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使其身价大增,产品风靡一时。由于定窑的风靡与流行,其造型、装饰、烧造方法为各地瓷窑所仿效,北宋年间各地纷纷仿制定窑。这就诞生了“土定”、“新定”、“北定”、“南定”、“粉定”等仿器。 ​鉴识宋代定窑白釉瓷,从胎釉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辨识:

一、要有玉质感。宋代制瓷追求玉质效应,以有玉质感的为上品,特别是作为宫廷烧造的瓷品,更是必须要烧出玉质感来的。因此,一件定瓷器物上手(无论是白定,还是色釉定都是如此)首先要看有无玉质感?真品应是釉水莹润,富有灵动之气,就如白玉一般的。仿品因胎釉原料和烧造温度等不易掌握,很难烧出玉质感来。一般都是气韵呆滞、釉色苍白,无玉质感可言。个别能烧出玉质感来,但常见色彩显新,有火爆之感。

​ 二、釉色如象牙之白。五代之后,定窑器施釉前已不施化妆土了。所施白釉的釉水为白中闪黄,所以釉面之色呈所谓的“象牙白”色,少数质差的釉为白中微闪灰黄。白定釉面呈半透明状,因为施釉较薄,所以薄处能隐约看到胎色。在器物的折腰处可见积釉呈浅浅的黄绿色。积釉处气泡稀疏通透,大小不一。这也是一个鉴识时要注意的要点。仿品因掌握不了定窑特定的烧成气氛,故难以烧出“象牙白”的釉色来。釉色常不是偏白就是偏黄,在器物折腰处也难见浅黄绿色。​ 三、要见“竹丝刷痕”。定窑的制胎工艺中,在胎半干之时,有用竹丝刷子旋修这一道工艺,因此在胎面上就留有一些“竹丝刷痕”。定窑因为施釉较薄,烧成后,在釉薄处透过釉面就隐约可见竹丝修胎所留下的刷痕。这是定窑瓷的一个基本特征之一,在鉴识时必须特别留意。仿品中常不见这种”竹丝刷痕”。有的做了,但做得生硬拙劣,不够自然,据此可以鉴别。​ 四、釉面常见"蜡泪痕”。这种“泪痕”是由于上釉不均匀,入烧时釉水垂流所致。垂流釉的下部似蜡泪状凸起,球面下部呈浅水绿色。这种”泪痕”只出现在盘碗的外部。有否“泪痕”也成为鉴识是否北定的一个基本特征。当然,不是每一个定窑瓷都有“泪痕”,但有“泪痕”比没有“泪痕的要容易确认。一般的仿品是较难做出这种泪痕”来的。定窑的仿制,从宋到明清、民国、现代一直不断。宋代仿造,其风格自然是宋代的。明清仿品,自有该时代的些时代特征。近年按照当年图谱所仿烧的一些赝品,胎釉和工艺均难以到位,无论胎质、釉色、分量和工艺等均无法与真品定瓷相比拟。了解了定窑的胎釉、工艺和装饰特点,反复对照真品去审察,是不难将赝品剔除出来的。一一云南省收藏家协会

民国瓷器鉴定方法及特点介绍


民国瓷器是指清朝覆灭的1911年至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之间制作的瓷器。民国瓷器大体可分为仿古瓷、日常生活用瓷两大类。仿古瓷从前代青花、五彩、粉彩器模式而生产,多为达官贵人所定烧。如徐世昌定烧的仿雍正官窑器等。仿古瓷基本上代表了民国瓷器生产的水平。日常生活用瓷多为质地粗松的青花、五彩和粉彩等日常生活器皿。民国瓷器虽然继承了晚清瓷器的风格,但与晚清瓷器仍有明显不同,其造型较晚清瓷器纯朴自然,以简单和平直的造型为多见,如琼式瓶、灯笼瓶、扁壶、方形桶、圆形桶等。简单和平直的造型为多见,如琼式瓶、灯笼瓶、扁壶、方形桶、圆形桶等。

民国仿康熙红地珐琅彩花卉纹碗

民国近40年的时间,上連清末,下接现代,因此,瓷品上特征也有一些变化。民国瓷器早期与光绪朝瓷相似,晚期又与现代瓷相近。总体说来,民国瓷仍然是延着下坡路日见萧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不如从前。但是,民国期也有一些精品瓷值得关注,如民国初由江西瓷业公司督造的瓷器、袁世凱称帝时定制的一批"居仁堂"款瓷器、景德镇珠山八友瓷器、民国初期的名家绘制的浅绛彩瓷,以及当时仿造的历代重要瓷器中的精品瓷等,其精美程度均不亚于晚清的官窑器。大量民国瓷是日用生活瓷,其制作精良者,也值得收藏。

民国粉彩百花小瓶。高19公分。“居仁堂制”篆书款。

鉴识民国瓷,主要从胎、釉、彩料和老气四个方面入手。

一、民国瓷的胎质

早期民国瓷普遍见粗松,较晚清尤甚,胎釉结合部多泛黄色。精细的民国瓷与晚清精品相类。现代仿品胎质做得反而坚密而生硬,分量或轻或重。民国晚期由于工艺操作机械化程度提高,坯胎整齐划一,厚薄均匀,切割精准,胎土细润,铁星减少。另外,由于窑炉和燃料的改进,器物受火均匀,胎土瓷化程度提高,不易变形,胎体坚致。

二、民国瓷的釉面

民国瓷的釉面大都略微泛黄,表面光泽柔和,给人一种松软之感。现代仿品则光感过强,没有柔和感。民国后期釉料经过机械处理,釉面明净细润,光亮柔和却不刺眼,这是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釉面变得柔和。

三、民国瓷的釉料

民国瓷器所用青花料,一种是沿用清代料,但多有杂质因而多数呈色发灰,不像前朝瓷发色有精神。另一类发色也见纯正艳丽的,却不够沉着,不能入骨,有漂浮感。民国瓷施彩已逐渐不取矿物颜料而採用化工颜料,色彩纯度提高,少有杂质。仿品色彩死板,少有鲜活之气。

四、民国瓷的老气

识别民国之器,要多从老气着手。民国至今,至少五六十年以上,传世品上应有包浆,墨彩之上应是黑中透微黄,釉面和彩面应有收缩之貌。此外,应有擦痕和使用之痕。若发现有人为的方向一致的细小而密集的擦痕,这是作伪者为了去除瓷面的浮光所为,那么,此品也就可以断为新品。

民国粉彩花卉纹瓶。高21.8公分。居仁堂制款

另外,袁世凱称帝时定烧了一批"居仁堂"款瓷,系民国瓷中之精品。但此类瓷极少,制作精致工细,而且大都是小件物品,所写"居仁堂"均为篆体。一般市场所见,制作粗劣,画工呆板,十有八九为仿品。市场所见写"洪宪年制"款者,均属后仿,都不是袁世凱称帝当时之物。

龙泉窑瓷器的发展特点及鉴别方法


虽然龙泉窑并不在宋代五大名窑,但是它在中国制瓷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龙泉窑是一个非常大的窑场,问世于三国两晋时期,窑址多达两百多处,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龙泉地区,窑带足有两百到三百公里之远。

龙泉窑发展到了南朝,渐渐以烧制青瓷为主。龙泉窑历经漫长岁月洗礼,直至北宋时期强势崛起,风头一度盖过了越窑,取代其成为“南青”代表。在宋元两朝,龙泉窑发展得越来越好,在这个时期中国青瓷烧造发展到了一个巅峰。从明朝开始,在景德镇制瓷业迅猛发展和多个瓷器品种问世的冲击之下,中国大多数窑口的青瓷烧造慢慢走向低谷,但是龙泉窑是一个例外,它的窑火与众不同地熊熊燃烧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得以延续下来。但是令人叹息的是,这股传承了一千六百余年的窑火,到了清朝早期慢慢熄灭。即便如此,龙泉窑仍然是我国烧造历史最为悠久的窑口之一。

龙泉窑生产的瓷器,具有丰富多样的器型。从当前发现的传世龙泉窑瓷器来看,比较常见的器型有炉、尊、瓶、洗、琮等等。比较常见的龙泉窑瓷器,除了有文房用具和日常生活用瓷之外,还有用于祭祀的清供等等。龙泉窑瓷器之所以饱受老百姓的追捧和喜爱,主要是因为它的造型优美、尺寸相宜以及釉色丰富。龙泉窑瓷器最为世人瞩目之处在于各种各样的青釉,譬如说粉青、灰青、青黄、梅子青等等。其中,最受欢迎的釉色品种是梅子青。梅子青瓷器盛行于南宋时期,釉色美丽,造型精细,纹饰多样,十分耐人寻味。

由于古代龙泉窑瓷器价值不菲,因此有的无良商家为了谋求利益鱼目混珠,致使国内瓷器市场上出现了不少赝品。藏友们若是一不小心掉进陷阱里面,不但收藏热情会受到打击,而且会造成钱财方面的亏损。今天,给大家宋代龙泉窑瓷器的几个鉴别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一看器型:现代赝品多仿历代经典的龙泉窑瓷器,譬如北宋执壶、南宋鬲式炉、元代刻花大盘等等。而且多是对照图片资料仿制而成,故而器物线条刻板生硬,缺乏些许韵味,并且规格尺寸也做得不尽人意。

二看胎釉:历朝历代的龙泉窑胎釉有相应的成分和工艺。胎色、胎质、釉色、釉质皆有所不同。虽然不少粉青、梅子青仿品采用传统配方烧造,烧出来釉质和真品别无二致,但是仍然一眼便可看出破绽,仿品外壁通常呈“贼光”,缺乏厚重感。现在的作假高手采用溶液腐蚀、土埋等方法去除仿品上面的“贼光”,从而蒙蔽买家的双眼。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专家研究发现使用高倍显微镜便能辨识这类仿品。

三看纹饰:和龙泉窑瓷器真品相比,赝品纹饰没有神韵,线条显得呆板。露胎工艺和葱绿釉是元代龙泉窑的特色,葱绿釉和赭红色露胎相辅相成,而作假者往往忽略这点。

定窑鉴赏的方法


定窑鉴赏的方法。

定窑也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村,宋代属定州,故名。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相比其他四大名窑,定窑瓷器存世量较多。定瓷虽有过给宫廷烧造瓷器的经历,但时间很短,因此精品不多。

要有玉质感。宋代制瓷追求玉质效应,以有玉质感的为上品,特别是作为宫廷烧造的瓷品,更是必须要烧出玉质感来的。因此,一件定瓷器物上手(无论是白定,还是色釉定都是如此),首先要看有无玉质感?真品应是釉水莹润,富有灵动之气,就如白玉一般的。仿品因胎釉原料和烧造温度等不易掌握,很难烧出玉质感来。一般都是气韵呆滞、釉色苍白,无玉质感可言。个别能烧出玉质感来,但常见色彩显新,有火爆之感。

釉色如象牙之白。五代之后,定窑器施釉前已不施化妆土了。所施白釉的釉水为白中闪黄,所以釉面之色呈所谓的“象牙白”色。少数质差的釉为白中微闪灰黄。白定釉面呈半透明状,因为施釉较薄,所以薄处能隐约看到胎色。在器物的折腰处可见积釉呈浅浅的黄绿色。积釉处气泡稀疏通透,大小不一。这也是一个鉴识时要注意的要点。仿品因掌握不了定窑特定的烧成气氛,故难以烧出“象牙白”的釉色来。釉色常不是偏白就是偏黄,在器物折腰处也难见浅黄绿色。

要见“竹丝刷痕”。定窑的制胎工艺中,在胎半干之时,有用竹丝刷子旋修这一道工艺,因此在胎面上就留有一些“竹丝刷痕”。定窑因为施釉较薄,烧成后,在釉薄处透过釉面就隐约可见竹丝修胎所留下的刷痕。这是定窑瓷的一个基本特征之一,在鉴识时必须特别留意。仿品中常不见这种“竹丝刷痕”。有的做了,但做得生硬拙劣,不够自然,据此可以鉴别。

釉面常见“蜡泪痕”。这种“泪痕”是由于上釉不均匀,入烧时釉水垂流所致。垂流釉的下部似蜡泪状凸起,球面下部呈浅水绿色。这种“泪痕”只出现在盘碗的外部。有否“泪痕”也成为鉴识是否北定的一个基本特征。当然,不是每一个定窑瓷都有“泪痕”,但有“泪痕”比没有“泪痕”的要容易确认。一般的仿品是较难做出这种“泪痕”来的。

定窑之器中,有极少数是有款识的,如“尚食局”、“五王府”等,还有带“官”、“新官”字样的款,这些都是入窑烧制前刻划在胎的底足上的,一般用楷书体,虽写得不大规正美观,但却表现得自然有力。还有一些和宫廷建筑有关的款,是送到宫里后由宫中玉工后刻上去的,如“奉华”、“风华”、“慈福”、“聚秀”等。

定窑器除黑釉器外多数都有花纹装饰。装饰手法从北宋早期到晚期先后有划花、刻花和印花等多种。早期划花系用竹签类工具在瓷胎上划成。所划线条比较细,坡度很小,图像自然豪放。刻花法比划花法出现稍晚。刻花是用刀子在胎骨上刻成的,用的还是“一面坡”的刀法,刻线较宽,坡度大,图像刚劲有力。有时候划花和刻花也常出现在同一器物上。刻划的花纹早期有莲瓣纹、缠枝菊纹和蕉叶纹、回纹等,稍后又出现花果、莲鸭、鱼水、云龙等纹饰,而且在图案一侧常划一细线,以凸出图像的立体感。印花装饰是用模子在胎上模印而成,始见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后期。定窑所印的图案都是层次分明、线条清晰、繁而不乱的。主要题材以花卉为主,以牡丹、莲花为多,次之为菊花。有缠枝也有折枝的。图案讲究对称。此外,鱼水纹、龙凤纹和各种禽鸟纹也不少。花卉纹常见与动物纹相组合。仿品当然也可仿造印刻上述各种图案,但常见进刀迟疑,线条呆滞,图像木讷。印花的则是形象模糊,章法混乱。真品刻划一气呵成,图像有一种流畅之美,仔细审察,不难识破。

温柔恬静宋定窑


定窑是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川村,古属定州而得名。定窑是继唐代邢窑而起的著名白瓷窑坊,虽受邢窑影响,但后来形成了自己的制瓷工艺和风格,始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停烧于元代。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定州花瓷》诗则称定窑:“定州花瓷琢红玉”。元代文人刘祁在《归潜志》一书中有:“定窑花瓷瓯,颜色天下白”的赞誉。“花瓷瓯”是对白瓷上有刻花、划花、印花和剔花等多种的装饰而言。定窑是最早被选为北宋皇室用瓷的窑坊。在已发现的瓷器上刻有“官”、“新官”、“尚食局”、“尚药局”、“奉华”、“聚秀”、“德寿”、“慈福”等字样的铭文,多达十五种之多,这在宋代瓷器上是极为罕见的。有的瓷器是到了宫廷后,由宫中玉工刻的,如“奉华”、“聚秀”、“德寿”等。这些都是当时北宋皇宫内的殿名,充分说明定窑曾是北宋宫廷选用的御用瓷器。

北宋定窑以产白瓷为主,当时也兼烧酱釉、黑釉、红釉、绿釉等瓷器,即著名的紫定、黑定、红定,其中绿定不见有文献记载,但考古已证实当时有烧造绿釉瓷器。

定窑的造型品种极为丰富,有盘、碗、灯、炉、盆、瓶、乐器等,几乎应有尽有,其中盘碗生产量最大,有的口径近三十厘米,在当时为其它窑中少见。在各式各样的枕中,以孩儿枕而著称于世。

笔者收藏一件北宋定窑孩儿枕,是当时医生给病人切脉专用的器具。枕从头顶部至座底高9.3厘米,身长15.3厘米,底座长10.8厘米,宽5.4厘米。器物造型生动别致,既有实用价值,又是一件十分精美的艺术杰作。造型把孩儿塑成俯卧于床榻上,把床榻当作底座,显得十分自然巧妙。以孩儿背作为枕面,背面微凹,利用微凹部分,病人手臂可放在上面,便于医生切脉。孩儿抱紧双臂,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用合拢的双臂当枕头,头向左侧,两只大眼睛活灵活现,目光直视前方,神态自然可亲。右手紧握着一条丝条状织物,其上挂有一绣球,球上有清晰可见的花纹。在绣球的两侧用丝条各打结一只蝴蝶。孩儿两只小腿向后举起,并交叠在一起,脚尖朝下,使人感到孩儿既调皮又逗人喜爱。头部两侧各扎孩儿发髻,显得天真活泼,身穿丝织长袍、坎肩、长袍下团花依稀可见。床榻的四面印有螭龙如意纹饰。孩儿头发、衣纹等用刻划的手法。从中可看到以印花、刻花、划花为主的图案来装饰器物,其图案布局严谨,层次分明,密而不乱,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特别是其中刻花的刀法清新明快,刚劲有力,表现出高超的技艺和简洁豪放的风格。定窑瓷器上的装饰,是当时高明的匠师别出心裁,把宋代丝织品中缂丝图案的纹样,应用在瓷器装饰上,在暖白色釉层的掩映下相得益彰,工巧富丽,独步一时,可谓冠绝当世。床榻底面露胎无釉,可见竹丝刷纹,胎质白,以手指轻叩器身,铿然作金属声,说明烧结程度甚高。床榻底面还有两个圆孔,并刻有细小的“丁”字铭文,应是指器物大小的标记。整个器物釉面细薄润滑,釉色白中微闪黄,温润如玉,光亮可鉴,它属暖白色,恰似东方少女润白的肌肤,给人以温柔恬静的美感。细看器物的局部,隐约有垂釉的现象,俗称“泪痕”,这是定窑显著的特征之一。但是,有极少数的器物也没有这种现象。

总之,北宋切脉孩儿枕是定窑瓷器中杰出的作品之一。其造型轻盈秀美,技艺独特,而且人物形神毕现,印花、刻花并用,线条流畅自然,釉色温柔恬静,实属罕见,是定窑瓷器中十分难得的稀世珍品。

宋定窑瓷器白釉划莲花纹大碗


宋定窑白釉划莲花纹大碗侈口,包红铜边,沿微外卷,弧腹下微收,状若扁鼓。碗内心刻划团花,内外壁刻划缠枝莲,外壁下端刻划六道直线纹。通体施牙黄釉,釉面柔和洁净。浅圈足,足底露胎,胎质灰白坚致,声色清脆悠扬。附红木底座。

该器物造型端庄古雅,胎质细腻,比较轻薄,敲声清脆,朗朗入耳。釉色莹润柔和,纹饰清晰简练,疏密得体。定窑对花纹装饰特别讲究,北宋早期是定窑装饰的转变期,吸收了越窑、耀州窑的装饰风格,当时最流行莲瓣纹,用偏刀斜挖,具有浅浮雕的效果。小阴刻线则用划花方法,长短不一致。定窑后期首创“覆烧法”这一高效率的装烧工艺,胎体变薄,偏刀深挖不合适了,于是出现刻划结合、刻印结合的独特风格。该器物纹饰以莲花为主,莲瓣肥大,刻工技巧娴熟,刀法流畅自如,线条圆浑有力,画面立体感强。北宋后期普遍使用“覆烧法”,则器口不能施釉,以免粘连于垫圈上,于是出现了“芒口”,宋代往往镶一圈金、银或铜为饰,既美观,又提升了器物价值。

定窑白釉瓷器纹饰特点


定窑盛行于北宋中后期,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定窑产品也是金代统治者喜爱的瓷器品种。定窑白瓷的纹饰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

定窑是我国宋、金时代的五大名窑之一。它是继唐代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河北曲阳涧磁村一带。

定窑盛行于北宋中后期,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使其身价大增,产品风靡一时。据《归潜志》记载,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可见,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从有龙凤纹饰的一些器物上看,定窑产品也是金代统治者喜爱的瓷器品种。

定窑白瓷的纹饰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白瓷纹饰有什么特点吗?定窑白釉瓷器的装饰技法主要有划花、刻花、印花三种。

划花是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通常以篦状工具划出简单花纹,线条钢劲流畅、富于动感。莲瓣纹是定窑器上最常见的划花纹饰。有一花独放、双花并开、莲花荷叶交错而出、有的还配有鸭纹,纹饰简洁富于变化。立件器物的纹饰大都采用划花装饰,刻花的比较少见。早期定窑器物中,有的划花纹饰在莲瓣纹外又加上缠枝菊纹,总体布局显得不很谐调,这应看成是当时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一种新装饰手法,也给定窑器断代提供了一个依据。

刻花是在划花装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时与划花工艺一起运用。如在盘、碗中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缠枝花卉轮廓线,然后在花叶轮廓线内以篦状工具划刻复线纹。纹饰中较常见的有双花图案,通常是对称的。定窑刻花器还常常在花果、莲、鸭、云龙等纹饰轮廓线一侧划以细线相衬,以增强纹饰立体感。

定窑纹饰中最富表现力的是印花纹饰。这一工艺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北宋晚期。最精美的定窑器物纹饰在盘、碗等器物中心,这类器型内外都有纹饰的较少。定窑器物纹饰的特点是层次分明,最外圈或中间,常用回纹把图案隔开。纹饰总体布局线条清晰,繁而不乱,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定窑印花题材以花卉纹最为常见,其次是动物纹饰。动物纹饰中主要有牛、鹿、麒麟和飞龙等。定窑飞龙纹一般装饰在盘、碟、碗等卧件上。飞龙纹位于器物中心,祥云围绕,独龙为多,尚未见有对称的双龙纹饰。飞龙身形矫健,昂首腾飞于祥云之间,龙尾与后腿缠绕,龙嘴露齿,欲吞火球,背有鳍,身刻鱼鳞纹,龙须飘动,龙肘有毛,三爪尖利,栩栩如生。而定窑立件上只装饰有变形龙纹,其装饰水平与盘、碟上的龙纹相去甚远。禽鸟纹饰中主要有凤凰、孔雀、鹭鸶、鸳鸯、雁、鸭等,做工精美的飞凤比较少见。花卉纹以牡丹、莲花最常见,菊花次之。

花卉纹布局多采用缠枝、折枝等方法,讲求对称。定窑瓷器最精美的纹饰大都集中在盘、碟上,纹饰多者可达四层。每层纹饰富于变化,外圈纹饰多为几何纹或变形莲瓣纹,中心为动物、花卉结合纹饰,充满浮雕感,艺术气息浓郁。而这件宋代定窑孩儿枕更是该窑名品,其造型神态及纹饰的装饰工艺等皆为上乘之作。

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特征一是胎体轻薄,胎质洁白。二是釉面多为乳白色,白中闪浅米黄色。积釉处常有泪痕状流釉,呈黄绿色。器物外壁釉薄处可见胎上旋坯痕。三是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口沿则多不施釉,俗称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四是官府所用瓷器底部有官”、尚食局”等。五是定窑器物釉面通常有气泡。用放大镜观察,一般可见大小不等的气泡,一些较大气泡疏散排布于密集小气泡区域的周围,这种现象类似宋影青瓷器特征。金代定窑器的上乘之作与北宋定窑器没有什么差别。而金代中低档次的定窑器在装饰技法上明显劣于北宋定窑器。部分产品采用砂圈叠烧法,器物内底有一圈露胎。这是金定与北宋定窑器的明显区别。

宋定窑中的盘和碗


定窑是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一,北宋为大发展时期,因连年的战争使得窑事逐渐衰落,金代仍有烧造,于元代终止。北宋晚期,宋徽宗崇尚青色,定窑白瓷不符合其审美要求,遂弃定窑用汝窑,这也是定窑衰落下去的一个原因。

定窑既烧制民间用品,又烧造宫廷用瓷,基于为官府烧制宫廷用瓷这一特殊需要,选用的都是优秀的匠师,而且选料、用料、加工等各工序都要求很高,这样就促进和提高了定窑瓷器的质量,使得定窑瓷器的地位很高,产品风靡一时,各地纷纷效仿。像山西平定窑、阳城窑,四川彭县窑等都烧制具有定窑风格的瓷器。虽然质量不如定窑的精美,但还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定窑体系。定窑是在继承唐代邢窑的基础上,从单一釉色发展到各种釉色的,有紫定、绿定、红定和黑定等。又由素瓷发展到各种刻花、印花和划花瓷器。

定窑白瓷胎料筛选加工细致,胎体洁白、轻薄,不太透明,器型规整纤巧,上釉前不用化妆土,釉色微泛黄,是一种柔和的象牙白色。积釉处多见泪痕,薄釉处可见胎上的旋轮痕。装饰手法有印花、刻花和划花。印花瓷器的品位最高,被视为白瓷中的佳品。早期产品多划花和刻花,中期以后以印花为主,印花以花卉纹为多,梅、莲、菊和牡丹等。定窑早期用匣钵装烧,口沿向下扣在由耐火泥制成的支圈上,一圈一器,层层覆盖,既节约了窑位提高了产量,瓷器又不易变形,但采用这种覆烧法的瓷器上口沿无釉,称为“芒口”,为弥补不足,口沿多镶上金银铜边,使器物更显豪华精美。

图中的一盘一碗均为宋定窑器物,胎体轻薄,釉色温润,白中泛黄,芒口,没有镶边。器外壁积釉处有泪痕和旋轮痕。碗,素白色无纹饰,口径18.8厘米,高6.8厘米,侈口弧壁,圈足较矮。盘,较浅,口径8厘米,高3.8厘米,敞口,斜壁稍有弧度,圈足矮小,印花。印模纹饰经过精心设计布局,使印到盘上的纹饰稠密精致。盘心印有两条同向游弋的鲤鱼戏于水藻之间,鱼尾翻摇,活灵活现。近口沿处印有一圈回纹。回纹与水藻纹之间主题纹饰是凤凰荷莲。荷叶半卷,筋脉清晰,莲花将要开放,花瓣紧抱,端庄秀丽。两只凤凰在荷莲间翩翩起舞,一只凤首回望,姿态优美,好像在呼唤另一只;而另一只凰昂首展翅,似在奋力追逐。两只凤凰首部扁长俊俏,眼睛清秀传神,翼翅舒展洒脱,尾羽飘逸婀娜,神采超凡脱俗。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宋定窑瓷器的特点及真伪判定方法》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宋定窑瓷器的特点及真伪判定方法》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宋定窑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