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宋定窑瓷器鉴别 > 导航 >

温柔恬静宋定窑

温柔恬静宋定窑

宋定窑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定窑 古代瓷器定窑黑色

2020-05-29

宋定窑瓷器鉴别。

定窑是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川村,古属定州而得名。定窑是继唐代邢窑而起的著名白瓷窑坊,虽受邢窑影响,但后来形成了自己的制瓷工艺和风格,始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停烧于元代。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定州花瓷》诗则称定窑:“定州花瓷琢红玉”。元代文人刘祁在《归潜志》一书中有:“定窑花瓷瓯,颜色天下白”的赞誉。“花瓷瓯”是对白瓷上有刻花、划花、印花和剔花等多种的装饰而言。定窑是最早被选为北宋皇室用瓷的窑坊。在已发现的瓷器上刻有“官”、“新官”、“尚食局”、“尚药局”、“奉华”、“聚秀”、“德寿”、“慈福”等字样的铭文,多达十五种之多,这在宋代瓷器上是极为罕见的。有的瓷器是到了宫廷后,由宫中玉工刻的,如“奉华”、“聚秀”、“德寿”等。这些都是当时北宋皇宫内的殿名,充分说明定窑曾是北宋宫廷选用的御用瓷器。

北宋定窑以产白瓷为主,当时也兼烧酱釉、黑釉、红釉、绿釉等瓷器,即著名的紫定、黑定、红定,其中绿定不见有文献记载,但考古已证实当时有烧造绿釉瓷器。

定窑的造型品种极为丰富,有盘、碗、灯、炉、盆、瓶、乐器等,几乎应有尽有,其中盘碗生产量最大,有的口径近三十厘米,在当时为其它窑中少见。在各式各样的枕中,以孩儿枕而著称于世。 taoci52.cOM

笔者收藏一件北宋定窑孩儿枕,是当时医生给病人切脉专用的器具。枕从头顶部至座底高9.3厘米,身长15.3厘米,底座长10.8厘米,宽5.4厘米。器物造型生动别致,既有实用价值,又是一件十分精美的艺术杰作。造型把孩儿塑成俯卧于床榻上,把床榻当作底座,显得十分自然巧妙。以孩儿背作为枕面,背面微凹,利用微凹部分,病人手臂可放在上面,便于医生切脉。孩儿抱紧双臂,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用合拢的双臂当枕头,头向左侧,两只大眼睛活灵活现,目光直视前方,神态自然可亲。右手紧握着一条丝条状织物,其上挂有一绣球,球上有清晰可见的花纹。在绣球的两侧用丝条各打结一只蝴蝶。孩儿两只小腿向后举起,并交叠在一起,脚尖朝下,使人感到孩儿既调皮又逗人喜爱。头部两侧各扎孩儿发髻,显得天真活泼,身穿丝织长袍、坎肩、长袍下团花依稀可见。床榻的四面印有螭龙如意纹饰。孩儿头发、衣纹等用刻划的手法。从中可看到以印花、刻花、划花为主的图案来装饰器物,其图案布局严谨,层次分明,密而不乱,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特别是其中刻花的刀法清新明快,刚劲有力,表现出高超的技艺和简洁豪放的风格。定窑瓷器上的装饰,是当时高明的匠师别出心裁,把宋代丝织品中缂丝图案的纹样,应用在瓷器装饰上,在暖白色釉层的掩映下相得益彰,工巧富丽,独步一时,可谓冠绝当世。床榻底面露胎无釉,可见竹丝刷纹,胎质白,以手指轻叩器身,铿然作金属声,说明烧结程度甚高。床榻底面还有两个圆孔,并刻有细小的“丁”字铭文,应是指器物大小的标记。整个器物釉面细薄润滑,釉色白中微闪黄,温润如玉,光亮可鉴,它属暖白色,恰似东方少女润白的肌肤,给人以温柔恬静的美感。细看器物的局部,隐约有垂釉的现象,俗称“泪痕”,这是定窑显著的特征之一。但是,有极少数的器物也没有这种现象。

总之,北宋切脉孩儿枕是定窑瓷器中杰出的作品之一。其造型轻盈秀美,技艺独特,而且人物形神毕现,印花、刻花并用,线条流畅自然,釉色温柔恬静,实属罕见,是定窑瓷器中十分难得的稀世珍品。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宋定窑中的盘和碗


定窑是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一,北宋为大发展时期,因连年的战争使得窑事逐渐衰落,金代仍有烧造,于元代终止。北宋晚期,宋徽宗崇尚青色,定窑白瓷不符合其审美要求,遂弃定窑用汝窑,这也是定窑衰落下去的一个原因。

定窑既烧制民间用品,又烧造宫廷用瓷,基于为官府烧制宫廷用瓷这一特殊需要,选用的都是优秀的匠师,而且选料、用料、加工等各工序都要求很高,这样就促进和提高了定窑瓷器的质量,使得定窑瓷器的地位很高,产品风靡一时,各地纷纷效仿。像山西平定窑、阳城窑,四川彭县窑等都烧制具有定窑风格的瓷器。虽然质量不如定窑的精美,但还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定窑体系。定窑是在继承唐代邢窑的基础上,从单一釉色发展到各种釉色的,有紫定、绿定、红定和黑定等。又由素瓷发展到各种刻花、印花和划花瓷器。

定窑白瓷胎料筛选加工细致,胎体洁白、轻薄,不太透明,器型规整纤巧,上釉前不用化妆土,釉色微泛黄,是一种柔和的象牙白色。积釉处多见泪痕,薄釉处可见胎上的旋轮痕。装饰手法有印花、刻花和划花。印花瓷器的品位最高,被视为白瓷中的佳品。早期产品多划花和刻花,中期以后以印花为主,印花以花卉纹为多,梅、莲、菊和牡丹等。定窑早期用匣钵装烧,口沿向下扣在由耐火泥制成的支圈上,一圈一器,层层覆盖,既节约了窑位提高了产量,瓷器又不易变形,但采用这种覆烧法的瓷器上口沿无釉,称为“芒口”,为弥补不足,口沿多镶上金银铜边,使器物更显豪华精美。

图中的一盘一碗均为宋定窑器物,胎体轻薄,釉色温润,白中泛黄,芒口,没有镶边。器外壁积釉处有泪痕和旋轮痕。碗,素白色无纹饰,口径18.8厘米,高6.8厘米,侈口弧壁,圈足较矮。盘,较浅,口径8厘米,高3.8厘米,敞口,斜壁稍有弧度,圈足矮小,印花。印模纹饰经过精心设计布局,使印到盘上的纹饰稠密精致。盘心印有两条同向游弋的鲤鱼戏于水藻之间,鱼尾翻摇,活灵活现。近口沿处印有一圈回纹。回纹与水藻纹之间主题纹饰是凤凰荷莲。荷叶半卷,筋脉清晰,莲花将要开放,花瓣紧抱,端庄秀丽。两只凤凰在荷莲间翩翩起舞,一只凤首回望,姿态优美,好像在呼唤另一只;而另一只凰昂首展翅,似在奋力追逐。两只凤凰首部扁长俊俏,眼睛清秀传神,翼翅舒展洒脱,尾羽飘逸婀娜,神采超凡脱俗。

宋宫廷为何弃定窑白瓷?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曲阳涧磁村及东西燕州村,古代属定州而名。宋定窑白瓷因进贡宫廷,“白定”扬名陶瓷史,淹没了唐、五代定窑器及宋“紫定”、“黑定”、“绿定”的工艺成就。在此,有必要追溯一下唐定窑史,以还定窑真实面目。

定窑白瓷源于唐邢窑白瓷,唐代“南青北白”的瓷业格局,使得唐邢窑白瓷名噪天下。但唐邢窑“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几乎均属于日用瓷,后远销海外,成为唐代产量最多的出口瓷。

河北唐邢窑衰落之后,河北唐定窑继而代之。进入宋代,定窑兼烧酱釉、黑釉和绿釉,即著名的“紫定”、“黑定”和“绿定”。其实宋定窑中的“紫定”、“黑定”和“绿定”,是中国陶瓷史上除青釉之外最具历史文化收藏价值及美学评判价值的高古颜色釉瓷,先说“绿定”,文献上无记载,仅见一件窑址标本“绿定刻龙纹花纹器”,龙纹刻法犹如“白定”。绿釉始见汉绿釉陶,而宋“绿定”却是陶瓷史上最早的绿釉瓷。次说“黑定”,黑釉始见于东汉的德清窑黑釉瓷,德清窑以黑釉瓷壶闻名,其黑釉本身枯涩,其名声在于器型。宋建窑黑釉茶盏美在于黑釉之窑变纹、窑变斑。而宋“黑定”美在于胎体洁白,黑釉晶亮莹润。再说“紫定”,“紫定”是宋以前高古瓷中唯一可以与景德镇元明清颜色釉瓷媲美的一种颜色釉,源于仿酱色漆器。古玩市场上,民窑“紫定”器要比民窑“白定”器贵十倍以上。苏富比1997年香港拍卖会上,一件类似宋定窑“紫定”器的宋耀州窑酱色釉梅瓶,拍卖估价已达220万至280万港元,如真品宋“紫定”器,估价还应更高。

回到宋定窑白瓷。白瓷是宋定窑的主流产品,也是代表性的产品。北宋早期定窑白瓷多为盘、碗、碟、杯、盒子、瓶等日用器。装饰有模印、贴花、浮雕、划花和刻花四种。纹饰以浮雕莲瓣纹居多,莲花瓣肥,器底刻划“官”或“新官”字铭的多为晚唐、五代的产品。

北宋中期定窑白瓷出土器不多,浮雕莲花瓣纹明显减少,葵瓣口碗也少见。“紫定”器多为北宋中期,此时耀州窑也出现酱色釉器物。

北宋晚期,定窑白瓷佳品多,刻花装饰线条有的粗犷有力,也有的纤细流畅。多以印花装饰为主,构图严谨,层次分明。有牡丹、莲花、凤凰、孔雀、鹭鸶、鸳鸯、水鸭、鹦鹉、游鱼等,其纹饰模本采用定代缂丝纹样粉本刻模,因此工艺成熟。北宋晚期定窑为官府定烧宫廷用瓷,典型器为宋定窑牡丹纹大盘,印花云龙云凤大盘。

宋定窑白瓷鉴定:胎质坚实,釉面有泪痕釉,釉中有竹丝刷纹,为鉴定要点,釉色白中微闪黄色为典型特征。当代新仿品,胎质过于细腻,釉面可见泪痕及竹丝刷纹,釉色多闪青白,刻划纹呆板,凹凸生硬。没做旧之器有贼光,做旧釉面呆涩,刻有“官”字铭器,多太精细,无古朴之气。古玩市场宋定窑白瓷碎片较多,可藏几件作为鉴定标本。

可惜,北宋汝窑瓷进宫廷后,原宋宫廷“宠器”定窑白瓷被弃,原因定窑白瓷器口有芒,汝窑天青釉更完美。

宋宫廷为何弃定窑白瓷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曲阳涧磁村及东西燕州村,古代属定州而名。宋定窑白瓷因进贡宫廷,“白定”扬名陶瓷史,淹没了唐、五代定窑器及宋“紫定”、“黑定”、“绿定”的工艺成就。在此,有必要追溯一下唐定窑史,以还定窑真实面目。

定窑白瓷源于唐邢窑白瓷,唐代“南青北白”的瓷业格局,使得唐邢窑白瓷名噪天下。但唐邢窑“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几乎均属于日用瓷,后远销海外,成为唐代产量最多的出口瓷。

河北唐邢窑衰落之后,河北唐定窑继而代之。进入宋代,定窑兼烧酱釉、黑釉和绿釉,即著名的“紫定”、“黑定”和“绿定”。其实宋定窑中的“紫定”、“黑定”和“绿定”,是中国陶瓷史上除青釉之外最具历史文化收藏价值及美学评判价值的高古颜色釉瓷,先说“绿定”,文献上无记载,仅见一件窑址标本“绿定刻龙纹花纹器”,龙纹刻法犹如“白定”。绿釉始见汉绿釉陶,而宋“绿定”却是陶瓷史上最早的绿釉瓷。次说“黑定”,黑釉始见于东汉的德清窑黑釉瓷,德清窑以黑釉瓷壶闻名,其黑釉本身枯涩,其名声在于器型。宋建窑黑釉茶盏美在于黑釉之窑变纹、窑变斑。而宋“黑定”美在于胎体洁白,黑釉晶亮莹润。再说“紫定”,“紫定”是宋以前高古瓷中唯一可以与景德镇元明清颜色釉瓷媲美的一种颜色釉,源于仿酱色漆器。古玩市场上,民窑“紫定”器要比民窑“白定”器贵十倍以上。苏富比1997年香港拍卖会上,一件类似宋定窑“紫定”器的宋耀州窑酱色釉梅瓶,拍卖估价已达220万至280万港元,如真品宋“紫定”器,估价还应更高。

回到宋定窑白瓷。白瓷是宋定窑的主流产品,也是代表性的产品。北宋早期定窑白瓷多为盘、碗、碟、杯、盒子、瓶等日用器。装饰有模印、贴花、浮雕、划花和刻花四种。纹饰以浮雕莲瓣纹居多,莲花瓣肥,器底刻划“官”或“新官”字铭的多为晚唐、五代的产品。

北宋中期定窑白瓷出土器不多,浮雕莲花瓣纹明显减少,葵瓣口碗也少见。“紫定”器多为北宋中期,此时耀州窑也出现酱色釉器物。

北宋晚期,定窑白瓷佳品多,刻花装饰线条有的粗犷有力,也有的纤细流畅。多以印花装饰为主,构图严谨,层次分明。有牡丹、莲花、凤凰、孔雀、鹭鸶、鸳鸯、水鸭、鹦鹉、游鱼等,其纹饰模本采用定代缂丝纹样粉本刻模,因此工艺成熟。北宋晚期定窑为官府定烧宫廷用瓷,典型器为宋定窑牡丹纹大盘,印花云龙云凤大盘。

宋定窑白瓷鉴定:胎质坚实,釉面有泪痕釉,釉中有竹丝刷纹,为鉴定要点,釉色白中微闪黄色为典型特征。当代新仿品,胎质过于细腻,釉面可见泪痕及竹丝刷纹,釉色多闪青白,刻划纹呆板,凹凸生硬。没做旧之器有贼光,做旧釉面呆涩,刻有“官”字铭器,多太精细,无古朴之气。古玩市场宋定窑白瓷碎片较多,可藏几件作为鉴定标本。

可惜,北宋汝窑瓷进宫廷后,原宋宫廷“宠器”定窑白瓷被弃,原因定窑白瓷器口有芒,汝窑天青釉更完美。

宋定窑瓷器白釉划莲花纹大碗


宋定窑白釉划莲花纹大碗侈口,包红铜边,沿微外卷,弧腹下微收,状若扁鼓。碗内心刻划团花,内外壁刻划缠枝莲,外壁下端刻划六道直线纹。通体施牙黄釉,釉面柔和洁净。浅圈足,足底露胎,胎质灰白坚致,声色清脆悠扬。附红木底座。

该器物造型端庄古雅,胎质细腻,比较轻薄,敲声清脆,朗朗入耳。釉色莹润柔和,纹饰清晰简练,疏密得体。定窑对花纹装饰特别讲究,北宋早期是定窑装饰的转变期,吸收了越窑、耀州窑的装饰风格,当时最流行莲瓣纹,用偏刀斜挖,具有浅浮雕的效果。小阴刻线则用划花方法,长短不一致。定窑后期首创“覆烧法”这一高效率的装烧工艺,胎体变薄,偏刀深挖不合适了,于是出现刻划结合、刻印结合的独特风格。该器物纹饰以莲花为主,莲瓣肥大,刻工技巧娴熟,刀法流畅自如,线条圆浑有力,画面立体感强。北宋后期普遍使用“覆烧法”,则器口不能施釉,以免粘连于垫圈上,于是出现了“芒口”,宋代往往镶一圈金、银或铜为饰,既美观,又提升了器物价值。

清代仿过宋定窑白瓷吗


清代雍正至乾隆年间,社会时局比较平稳,社会经济发展良好,中国瓷器烧造也在这个时候达到了历史巅峰,后世难以企及。当时景德镇窑以仿制各种瓷器为荣,尤其是雍正一朝,甚至仿制了历史上出现的所有名瓷,所以说定窑瓷器当然也不例外。

在清代雍正十三年的时候,唐英曾经编著过一本关于瓷器的书籍,叫作《陶成纪事碑》。书里面记载了五十七个瓷器品种,其中有不少都和白釉相关,最重要的一点是作者提到了自己用清代景德镇的制瓷工艺,仿制了宋代的定窑瓷器。宋代定窑瓷器是带有大量刻工的,以下这两件瓷器——清康熙白釉团螭纹太白尊和清雍正白釉双鱼瓶就是带有刻工的,都存在仿定窑工艺的感觉。

p1清康熙白釉团螭纹太白尊

p2清雍正 白釉双耳长方瓶

在十八世纪雍正乾隆时期,清国的国力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在当时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经济最强国,在世界上所占的CDP比重超过了今天美国在全世界占的比重。正因为有经济强国这样的基础垫底,所以景德镇的瓷器烧造在整体上都达到了一个最高峰,不仅仅表现在生产数量上,还表现在品种样式上。每一个瓷器品种,雍正和乾隆时期都做过尝试,都能够非常准确地将其仿制出来,以至于今天各种博物馆里面很多藏品,都有可能是清朝雍正乾隆年间仿造的。当时的仿造条件,要比今天更为接近一些。

清朝仿制名瓷并不是一种偷懒,而是一种对技术的挑战以及对前人文化的一种尊重。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清代的工匠们想要显示自己的力量,前人制瓷能够达到的高度,他们都在不断追求和超越。宋代定窑白瓷在清朝几乎没有任何创新,所有表达都基于小朝代的表达。比如说,康熙时期的白瓷比较亮和硬,符合康熙一朝强硬的政治态度,因为有康熙皇帝在政治上的强硬,才有后来清朝的繁荣昌盛;清代雍正时期的白瓷比较细腻,和明代永乐甜白瓷比起来,甜味儿有点过了,让人感到有点腻;清代乾隆时期的白瓷比较薄,由于这个时期制瓷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工匠们对白瓷的内在追求就降低了不少,所以说乾隆白瓷的工艺是非常出色的,但是韵味不足。

宋定窑瓷器的特点及真伪判定方法


宋定窑瓷器是较为难得的传世数量多而品质佳的瓷器,尤其是定窑白瓷,先民用再御用,水平跨度大,后期更加精美,不负名窑之名。那它有哪些鉴赏要点、收藏价值又如何呢?

首先,宋定窑瓷器是以白瓷为主的,瓷胎质量较高,细密而轻薄,即使大器型而不显笨重。白瓷胎加上白釉,釉薄而不闷,釉色极为水润,更显出定窑瓷器的素雅高洁。这里需要注意白釉瓷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上釉时留下的水波纹一样的痕迹,似美人垂泪,使之与其他白釉瓷区别开来。这种流釉的产生是需要严格的控制与精密的工艺的,后世仿品往往难以再现,可以作为鉴别的要点。

除了相对量大的白釉瓷,宋定窑瓷器的彩釉系列也是近年来收藏价值逐渐上升的,尤其是黑釉,一则是因为其传世数量少,二则是因为其质感特别,色泽温雅、如同黑漆,以手抚之有玉的质感,所以品相好的定窑黑釉瓷价格是比白釉瓷更高的,鉴别起来也相对容易,只要注意看其黑釉是否足够润泽、凝重,如果没有玉的质感,气韵也不生动,则很有可能是仿品。

纹饰方面,定窑瓷具宋瓷的清雅、优美的特点。其上所绘图案虽非繁复华丽,但重层次、重线条,重两边的对称性,图案呈现出来的效果清晰、有序、漂亮。虽然主题多为花卉但并不单调,其中的缠枝莲刻画清晰、生动,是宋定窑瓷器中的佳品。除此之外鱼禽鸟兽的纹饰也有,且常出现在花卉底部。而在器具内部底部,还常常有珍珠形状的花纹排列,非常生动。所以定窑瓷器纹饰的鉴赏要点就是图案勾刻要精细且富有层次感,警惕只是一层浮色的伪品。

宋定窑瓷器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毛边的存在,即口沿的釉料掉落而露出瓷胎,非是瑕疵,而是工匠刻意为之,有宽窄的讲究,外较宽、内较窄,在后期转为御用后,毛边会饰以金银,这种瓷器价值更高。同时因为定窑瓷器重手工,所以不同的陶工修出来的足底不是完全一样的厚度,施釉的厚薄也不一样,甚至还会出现手掐的痕迹,这些都是难以模仿的,也是定窑瓷器的特色。

总之,宋定窑瓷器的收藏价值一直是比较高的,而品相较好的黑釉瓷、酱釉瓷价格会更高。鉴赏时最好从流釉、珍珠纹、图案层次感、毛边、手工感等等方面入手,才能辨伪存真。

【陶瓷文化】宋金时期仿定窑白瓷的辨别


宋金时期定窑白瓷质量高、销路好,引来很多窑场仿烧,诸窑仿品各有特点,有些足以乱真。井陉窑窑址在今河北井陉天长镇等地,宋金时期井陉窑白瓷质量比较高,产品外观特征与定窑很相似,特别是印花装饰与定窑几无二致。可以肯定,以往断定为定窑的产品,有些应该是出自井陉窑。磁州窑窑址在今河北磁县观台镇、东西艾口村、冶子村、彭城镇等处,该窑仿定白瓷从造型、装饰到仰、覆支圈烧的装烧方法皆仿定窑,胎釉都比较细,不施化妆土。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定瓷胎体细白而密度大,磁州仿定瓷胎体白而泛黄,瓷胎发糠,细度白度皆不及定瓷;釉比定瓷略黄,有些显粗,光洁度不及定瓷,有些釉质细润者有宋金定瓷所少见的开片,但无垂釉(泪痕)现象。山下窑窑址在河北临城城南山下村,属于广义的邢窑窑址之一。与定窑产品相比,山下窑白瓷制作稍嫌粗糙,划花、印花均不如定窑同类器物精美,图案亦不如定器清晰,胎釉的颜色明显泛青灰,胎的石质感较强。该窑的装饰技法和烧造方法明显受到定窑的影响,特别是烧造方法与定窑几乎是同步发展的。龙泉务窑窑址在北京市门头沟区,这是一处辽金窑址,产品以白瓷为主。胎色纯白,釉色白中泛黄,与定器相似,但胎的硬度高于定器,石质感较强,有些瓷胎呈灰白色,刻划花刀法不如定窑熟练,有的花纹粗糙,釉的亮度较大。介休窑窑址在山西介休县洪山镇。介休窑白瓷以碗、盘最多见,宋初器物胎壁较厚,晚期受定窑影响生产印花白瓷,胎、釉均较细,比较典型的图案有婴戏牡丹、婴孩荡舟等。霍窑霍窑与彭窑实为一窑,一以窑主姓命名,一以地名命名,为元代窑场。明初曹昭《格古要沦》云:“霍器出山西平阳府霍州。”“元朝戗金匠彭均宝效古定器,制折腰样者甚整齐,故名曰彭窑。土脉细白者与定器相似,比青口欠滋润,极脆不甚值钱,卖骨董者称为新定器。”彭窑窑址在山西霍县陈村发现,产品胎土细白,薄胎,釉色洁白,有素面,亦有一些印花器,胎质比较松脆,极易碎。烧造方法有与定窑相同的涩圈叠烧,还有定窑所不见的支钉叠烧,支钉胎质很细,碗盘一类器内底多留有支钉痕迹,甚至有支钉粘连,一般是4至6个支钉,以5个最为多见。繁昌窑窑址在安徽繁昌柯家冲和城西骆冲,繁昌窑是宋元青白瓷系中的一个重要窑场,其产品主要是青白瓷。但骆冲窑产品在外观上很容易与定器相混淆,粗看几乎没有差别。这类器物胎色纯白,但比定瓷稍粗,釉的质感与定器相仿,白中泛青,有些积釉处近乎水绿色。碗类多为圈足,口沿作成仿定式唇口,有些器物外壁雕刻莲花瓣。这类东西应当是仿定产品,不宜名之曰青白瓷。景德镇窑该窑两宋时期以烧造青白瓷著称,窑址在今江西景德镇市郊,五代时期景德镇窑白瓷白色纯正,釉白中透青,胎透光,胎质较软,常有变型器物;采用支钉烧法,碗底留有支钉痕迹。南宋景德镇窑有一种近乎于白釉的器物,从装饰手法到烧造工艺都模仿定窑,这类器物不应该再属于青白瓷,很可能就是文献{己载中的“南定”。它们的胎色白于真定,但色泽柔和,而且透光性好,胎质细;釉的玻璃质较强,多为白中透青,也有些略呈黄白色,除芒口或底足外施满釉,工艺精细,无泪痕。支圈覆烧器胎壁较薄,支圈很细。盘、碗多见划花装饰,南宋至元也有一些印花。吉州窑窑址在今江西吉安永和镇,印花白瓷胎质与定瓷相似,但胎呈灰白色,釉质稍粗,比定瓷略显稀薄,呈乳白色,比定瓷显青灰,无泪痕。印花图案多见凤凰牡丹,图案部位凸起较薄,施釉后纹饰略有含混,不如定器图案层次清晰。印花白瓷的烧造方法有两种,一是仿定瓷覆烧,再一种是摞烧,摞烧器外底处理较粗,施釉不到底,无釉处刀痕、气孔、杂质清晰可见。内底无涩圈,但有一周以细砂间隔的叠烧痕迹,这类器物的时代可能已属于元初。彭州窑窑址在四川彭州市磁峰,产品精者釉色洁白,粗者釉色白中泛灰。装饰有刻花、划花和印花,刻花多见双鱼纹,也有花叶、折枝莲、莲花瓣、缠枝牡丹、萱草等,在技法上往往是刻、划并用。印花图案多见花鸟,有飞鸟衔草、凤穿牡丹、莲池鱼鹅、孔雀、鹰和各种折枝花卉等。装饰题材和图案布局都模拟定窑。彭州窑的制作工艺是先拉坯成型,坯件半干时刻划或模印纹饰全干后再施釉,制作工艺颇有特色。

辽白瓷和宋定窑白瓷的区别在哪


辽白瓷和宋定窑白瓷都是人们眼中的精品,对于刚步入瓷器收藏队伍或者说没有接触过白瓷收藏的朋友来说,二者并不太好区分。

1.从瓷器的胎体来看

北宋定窑白瓷的胎体比较细薄光洁,需要很高的温度才能够烧制成功,瓷化的程度比较好,用手指轻轻叩击北宋定窑白瓷,就会发出清亮悦耳的声音。大部分辽白瓷的胎体常常会出现干裂的情况,摸起来比较粗糙,有一种颗粒感,釉色白中泛青或者泛灰,辽白瓷的烧造温度要比北宋定窑白瓷低一些,糅合十分不好,辽白瓷的底部总是会出现干裂的情况,辽白瓷的瓷化程度也远远不及北宋定窑白瓷。辽白瓷中的精品少之又少,这种辽白瓷的胎体比较坚硬而细腻。

2.从瓷器上釉方面来看,北宋定窑白瓷上釉相对细薄,往往施以满釉,瓷器右侧洁白纯粹,也有一些釉色白中泛青或者是白中泛黄的北宋定窑瓷器,存在流釉合积的情况,积釉的地方微微泛青或者泛绿,釉面坚硬而细滑;辽白瓷上釉相对较厚,具体可以区分为透明玻璃釉和白色乳浊釉,辽白瓷中的精品的釉色是粉白色和乳白色,基本上泛青或者是泛黄,施釉非常均匀,一般都不会出现积釉和流釉的情况。

3.从瓷器工艺来看,北宋定窑白瓷的胎质原本就足够洁白细腻,所以不需要再在胎体表面上一层化妆土;辽白瓷大多胎质都比较粗糙,因此制瓷工匠们往往会在胎体表面施加化妆土。

从瓷器的款识来看,辽白瓷的款识比较单调,仅仅有两种款识,分别为“官”和“新官”,只不过字体多有变化,相比之下,北宋定窑白瓷的款识就非常多样化了。

4.从瓷器的纹饰来看,北宋定窑瓷器的纹饰技法丰富多样,有雕花、印花等等,线条流畅,刀法精湛;而辽白瓷的纹饰技法并不多,除了碗盘上满有划花纹饰之外,基本上都是素面,也有较少一部分辽白瓷仿磁州窑的一些纹饰。

今天给大家带了一件辽白瓷和一件北宋定窑白瓷,方便大家进行对比,下面请一起来看看吧!

p1

这件北宋定窑白瓷名为:宋定窑白釉盏托。瓷器的尺寸为:高6.5厘米,口径8.6厘米,足径8.2厘米。目前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p2

这件辽白瓷名为:龙泉务窑白釉刻菊莲纹葫芦式执壶,瓷器的尺寸不详,出土于北京丰台辽墓。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温柔恬静宋定窑》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温柔恬静宋定窑》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宋定窑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