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元青花瓷器的真伪鉴别 > 导航 >

有土沁痕迹的就是真元青花吗

有土沁痕迹的就是真元青花吗

元青花瓷器的真伪鉴别 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元青花瓷器高仿鉴别

2020-05-29

元青花瓷器的真伪鉴别。

元青花有些是出土的,能不能说有出土痕迹的都是真元青花呢?不能,目前在收藏界有两大危险 误区,似是而非,容易引人走错路。一是看土沁定真假,二是看使用痕迹定真假。这两点都是危险的。目前仿古器中的仿土沁仿海捞,仿使用痕迹,仿得好的都已经 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没有相当的经验,肉眼难以区分。仿古土沁有一种作旧后回炉的,已经真假难分。如果把这些当做重点依据就会走入新的误区。土沁、海捞和 使用痕迹都只是外部因素,不能决定器物的真假。有土沁的和没有土沁的都有真有假,有使用痕迹的和没有使用痕迹的也有真有假。正确的方法是看器物的本质定真 假。看器物的器型、釉面、胎骨、青料、画风、工艺。其他都是表相。土沁和使用痕迹都要首先确定它是真土沁还是假土沁,是真使用痕迹还是假使用痕迹,然后才 有参考价值,否则只看土沁和使用痕迹都会走入误区。瓷器本身如果对了年份,有土沁和没有土沁都是对的,瓷器本身不对,有土沁或没有土沁仍然都是不对的。当 然,如果看到土沁和海捞即说是假的也不对,不能因为有仿品就把真的也说成假,那是更不可取的。为了避免出错,遇到土沁要看得格外仔细,既不要把假土沁当成 真品,也不要把真土沁看走了眼。

taoci52.com小编推荐

亦真亦幻元青花


明清时期为何不见元青花

气度恢弘而又精美的元青花一度曾在中国绝迹,不仅在明清600年间近30个皇朝的臣民不知世上有元青花,就连保存历代传世品最多、最全的紫禁城,在传承有绪的旧藏中,也不见有元青花。明清时期缘何国内少见元青花?它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一段历史?

笔者认为,是中国在明朝时曾有过的封杀,亦即政治清洗,导致元青花从中华大地上销声匿迹。换句话说,在中国历史上,元代青花瓷器曾遭遇过一场不见史载的“毁瓷抗元”劫难,一如秦朝时出现过的“焚书坑儒”和20世纪70年代我们曾经历过的“破四旧”悲剧。元青花遭受厄运的起始年代,约在明朝景德镇设立御窑厂前后,约始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

以物论史,透物见人,笔者的理由有7点:

1.自明朝建立以后,元青花只存在于地下,而世间为何几乎不见传世品。唯在天高皇帝远的异域尚可见到其芳容。

2.宫内承传有绪的汉唐至宋元的各式名瓷中,唯独没了元代青花。若不是明太祖下令清剿,又有谁敢如此造次;若不是发生过惊天动地的全国性“围剿”,又怎会波及到内宫。

3.成书于洪武二十一年的第一部综述全国名窑瓷器的专论《格古要论》,面对色泽靛蓝美丽的元青花,作者为何不以为然地概述为:“有青色及五色花者,且俗甚。”

4.纹饰是瓷器上的语言,洪武朝官窑器为何置传统纹饰固有的“共性”于不顾,执意要同前朝(元代)花纹较劲:你右我左;你下我则上(参见2005年2期《收藏》《元“至正型”瓷器纹饰特征与元青花鉴别》一文)。这番意识形态上的针锋相对,意味着什么?这与清王朝在纹饰上跟前朝情意绵绵(明末与清初的许多青花瓷,由于纹饰上的过分相近,其年代常常让人难以断定)和在款识上跟前朝卿卿我我(清三代的不少民窑精品、包括一些官窑器,常常无所顾忌地署以各式“大明”年号寄托款)大相径庭的情景,又说明了什么?上述种种现象,只存在一种解释,那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于政治动机,把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元青花,尤其是一些精美的至正型器,斥之为“异端”,并施行了一项不见史载的野蛮摧残,才导致元青花突然蒸发,让代代相传相袭的传统纹饰在元明时分出现了骤变。

5.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誓言“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国之初,他利用百姓对前朝种族歧视之不满,掀起一场以肃清蒙元文化为名,包括肃清蒙元文化载体元青花在内的大围剿,也就在所难免。

6.明朝之所以在洪武二年就设立御窑厂,除宫廷日需外,主要目的就是封杀元青花。“不破不立”,这是明太祖立御窑厂的政治动机。此举开创了景德镇官窑先河,也从侧面反映出明太祖对建立明朝文化的高度重视。

7.明太祖对蒙古旧统治者怀有非常深刻的偏见。譬如洪武十三年,他定丞相胡惟庸的罪名中就有“通蒙古”“通倭寇”这两条“反迹”,致15000人做了朱元璋皇权扩张的冤魂(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朱元璋之胡蓝冤狱》)。

依据上述史实,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基于政治需要,朱元璋在明朝立国之初,曾将气度非凡而又精美绝伦的元青花瓷器,包括元枢府釉瓷、元龙泉窑瓷,或当作妖魔鬼怪,或视作蒙元文化载体,加以围剿扼杀,致使元青花消失近600年。

明朝封杀元青花持续时间应该相当长。因为中原统治者同北元长期交恶,以致“有明一代,蒙古问题始终没解决”。例如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即位不久就命徐达领兵出征北元,“……太祖分封秦、燕、晋、宁、辽、岷等边塞诸王,分镇要害边地,屯驻重兵,形成了一道抵御蒙古的防线”。洪武年间,多次出兵打击蒙古势力;永乐年间,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实际上是把抗蒙总部搬到了前线。朱棣先后5次亲征,使得北部边境稍得安宁。在最后一次亲征途中,朱棣病逝。到了明英宗朱祁镇,竞干正统十四年(1449年)做了蒙古瓦剌部的俘虏。蒙古人曾几次包围北京。北京修外城,是为了防蒙古;徐达、戚继光修长城也是防蒙古。戚继光为明嘉靖、万历时人,隆庆二年(1568年)以都督同知调镇蓟州(今山海关、居庸关一带),加强战备,在镇16年,以功进左都督。从明洪武到万历朝,同北元的战事至少连绵有200年。朱元璋封杀元青花,或许属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目的是从精神领域打击对手,以绝其东山再起。而其后的几朝帝王,一如《正说明朝十六帝》所言:“明朝历代统治者把北元作为心腹大患看待”,在施政方略上均按前朝“既定方针办”。于是,代人受过的元青花一而再地失去了昭雪机会。

星移斗转,清太祖努尔哈赤改变了中原皇帝对蒙元的政策,采取了联姻、讨赏、赈济、重教、结盟、编旗等各种策略。努尔哈赤和蒙古人通婚,成了儿女亲家。皇太极、康熙又继续努尔哈赤的政策。康熙皇帝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可以说中国2000年的北方问题,匈奴、蒙古问题,到清朝才算得解。清朝,蒙古没有发生大的问题。沙皇俄国侵略,那蒙古变成中国北方的长城了,满、蒙、汉共同抵御沙俄的侵略,这是一个大的历史功绩……奠基者是谁?经始者是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百家讲坛》:阎崇年说《清十二帝疑案》之努尔哈赤)

有关满、汉民族和睦相处的概况,从清初明末难分难解的瓷器纹饰上,从清三代官窑瓷器以及民窑瓷器无所顾忌地署以各式“大明”年号的写款形式上,我们可窥一斑。遗憾的是,此时的民族和谐对于元青花而言并无实际意义。因为元青花在人们记忆中已不复存在,即使相见,又有哪个能辨识。

有关元青花的面世数量,长期以来学术界一致认为:“目前全世界收藏的基本完整的元青花瓷器大致为300多件,其中大部分流失在海外,英国、法国、美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阿曼、日本、印度、伊朗、土耳其等国……尤以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和伊朗阿德比尔寺院收藏最多,前者收藏70多件,后者收藏30多件。国内收藏有120件左右,且大部分是1969年以后陆续出土的……其中较为重要的发现有:元大都遗址、江西省高安市元代窖藏、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等。”(吕成龙《元代青花瓷器识鉴》)这个统计数与冯先铭先生10年前所说“就目前的收藏来看,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国内的收藏逊于国外。总计国内、国外的全部藏品在内,元青花瓷的总数大致在300件以上(《中国陶瓷》)”基本一致。

然而近年来,国内收藏圈子里不时冒出“民间藏有大量元青花”的惊人消息。一些涉猎古瓷收藏时间不长的爱好者,靠着工薪,两三年里却收藏到数件、十数件精致的元青花。更有人凭借手中拥有上百件或数百件元青花的“事实”,著书立说,证明中国民藏元青花质量、数量都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并足以与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和伊朗阿德比尔寺院藏中国元青花瓷媲美。根据这些资料,有学者推断“全国民间收藏元青花约有3000件”,还有人估算出民藏元青花达5000件之多。他们的愿望同考古发掘物中的元青花是填补国内博物馆元青花空白的重要来源,亦是学术界统计出“国内收藏有120件左右”元青花的主要依据。遗址中,元大都功不可没。马希桂在《简论元大都遗址出土的瓷器》一文中说:“首都博物馆是北京地区博物馆中收藏元青花瓷最多的单位。现有出土和传世元青花瓷16件。其中尤为重要的是1970年旧鼓楼大街豁口东发掘的元代窖藏。窖距地表深不到半米,上面覆盖着一个瓦盆,内藏青花瓷10件,青白瓷6件……从元大都出土的青花瓷可以看出,有些器形独特新颖,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为国内其他地方所不见。如旧鼓楼大街豁口东窖藏出土的青花凤首扁壶,全国仅此一件,弥足珍贵。”但是,笔者见到完整的青花凤首扁壶,起码有10件。有一爱好者一人度藏了两件,他说,旧鼓楼那件是破的,是当年几个蒙古士兵喝完酒后随手扔掉的,而他的,系来自元代统治者的老家——内蒙古大草原。

河北保定窖藏非常出名,虽规模不大,秘藏的元瓷也只见11件,但除2件白釉器和3件蓝釉绘金彩器外,还有元青花梅瓶和玉壶春瓶4件,又有一对元青花釉里红镂雕花卉纹盖罐,且都堪称国宝级,由此让保定名震天下。

藏瓷数量最多的属江西高安窖藏,出土龙泉窑青瓷168件,钧窑瓷3件,景德镇窑的青花、釉里红、青白釉、卵白釉瓷68件。在这批出士瓷器中,尤以18件青花瓷(觚1、罐2、梅瓶6、高足杯9)和4件釉里红瓷(罐、瓶、匜、高足杯各1)最为稀世名贵,其精良的瓷质、别致的造型、细腻的纹饰令中外陶瓷专家为之倾倒。

内蒙占地区亦属元青花“高产地”。为此,呼和浩特市赵爱军先生很自豪地在《内蒙古出土之元代青花瓷》一文里云:“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内蒙古地区发现了十几件元代青花瓷器,主要有内蒙古博物馆藏瓷罐和大盘各1件,呼和浩特市博物馆藏高足杯1件,锡盟多伦县文化馆藏盅2件,赤峰市翁牛特旗文管所藏高足杯2件、龙纹玉壶春瓶1件,赤峰市林西县博物馆藏高足杯2件、碗和盘各1件,赤峰市松山区元代窖藏出土龙纹高足杯6件,通辽市博物馆和文物商店各藏玉壶春瓶1件,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文物站藏碗1件。此外在阿盟额济纳旗绿城子遗址和伊盟乌审旗三岔沟古城内还发现了许多元代青花瓷片。”他还说:“从以上资料看,内蒙古元青花发现数量名列全国前列,均为餐饮用具……内蒙古地区发现的元代青花瓷器,多由南方景德镇传人,是研究元代青花瓷器的宝贵实物资料。”(2004年第5期《收藏》)以此算来,偌大的蒙古大草原平均每3年才发现1件元青花。但民间有关内蒙元青花缠枝花卉海水纹菱口大碗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藏古发现元青花的故事却特别多,笔者不止一次地被持“宝”人告知,“此件出土于内蒙古”,“那一件也出土于内蒙古”,好像内蒙古遍地是元青花,而且件件堪称国宝。

上述最新考古发掘资料表明,除了元大都遗址及一些窖藏,从其他方面获得元青花,都是十分零星的。至于传世器,也就更为罕见,就连以传世品保存最多、最全著称的北京故宫,旧藏中虽然“既有宋代五大名窑的贡品,也有明、清两代各类御用器,唯独没有元代的青花瓷器。即使是现存的元代其他品种旧藏瓷中,也只有少量的祭祀用品,如元龙泉窑藏草瓶、元龙泉窑大尊、元钧窑天蓝釉大罐、元景德镇蓝釉白龙盘、元卵白釉盘等”(叶佩兰《元代瓷器》)。为此,故宫博物院在1949年后,不得不靠“收购或外地博物馆拨交的墓葬出土物”来弥补这一空白。

需要冷静思索的“元青花”收藏热

元青花的仿制历史仅有30余年,可是,市面上涌现出的元青花却铺天盖地,这是什么原因?是由于背后的利润与暴利。元青花属中国陶瓷艺术瑰宝,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其绘画图案明快雅丽,造型精美而又气度恢弘,加之存世量少。所以在国内外艺术品拍卖会上十分引人注目,一件元代青花瓷器动辄以数百万、上千万港元成交。2003年秋在北京华辰拍卖的一件元青花行龙牡丹纹兽耳大罐,罐口与颈残,用金属物镶配,但经多轮角逐,仍以高出估价4倍多的209万元人民币成交。而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竟然拍得2亿多元人民币,创下中国古瓷拍卖价格之最。在利益驱动下,景德镇仿烧出大量元青花瓷,其中有的作为仿古工艺品,有的则以假乱真,制假者从中牟取暴利。

不断接踵而来的元青花会是真的吗?假如藏友保持一颗平常心,收藏爱好者的鉴赏能力再提高些,可以相信,假的无论如何成不了真。笔者曾多次提醒收藏者,上手时一定要谨慎,因此而被网友戏谑为“劝阻派”。同获此誉的还有年近七旬的马广彦先生,“宁为诤友,不作谄朋”的信条令他不辞辛苦写出大量文字。难能可贵的是马广彦先生还撰文《我的元青花之梦》,用自己的挫折,实话实说,劝阻藏友们不要轻信各式各样的“元青花”故事,不要乱扔冤枉钱。

元青花鉴定之如何观察岁月痕迹


一、看青花透骨。

老东西自有它的老相,特殊之相,青花透骨就是其中的一项,而且还是一种无法仿制的迹象。青花透骨是一种特殊迹象,不是短时间可以形成,而且发生在釉下,独特性和排他性很强。元代青花所用钴料,有国产与进口的青料。国产料发色灰,进口料绘画的青花色泽浓艳,层次清晰,明净素雅,时有黑色斑点。如至正十一年青花云龙瓶一类大器多采用进口青料。国产料多是用于小件器物,如菲律宾出土物及江西九江市博物馆征得的至正十一年墓出土的青花莲菊连座瓶炉。

何为青花透骨,又是如何个透法?青花是一种钴料,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钴料对胎体和釉面都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只不过进口料的腐蚀性更强而已。用钴料在胎体表面绘画,然后再罩上一层釉,成为青花瓷。经高温烧制,钴料与胎紧密结合,并不断地向胎体内渗透,便形成了青花透骨现象,时间越久,渗透越深越广。到此可能就会有人说,老瓷青花下沉,新瓷青花上浮,这里面有细微的差别和不为人知道的特点。

关键在于:

1、元青花的青花不仅向下渗透,而且向上“扩张”,晕散,这种内在的变化和活动并不因为烧成出窑后停止,相反永无休止而缓慢地进行着,只是肉眼很难观测到而已。因天长日久化学和物理反应,青花与釉相互融化并扩散至釉面;而新烧制的瓷器,青花并非上浮,而是沉在釉中,如果敲碎瓷器用放大镜观察断面就会发现:老瓷的青花直达釉面,而新瓷的青花是在釉中,离釉面还有一段距离。

2、老瓷的青花下沉而且深入到胎内与胎体相溶,结合得非常紧密;即使釉面磨损或被腐蚀,青花依然留存可见。而新瓷的青花与胎骨结合不紧密,釉面被腐蚀时,青花也会随之脱落。元青花的发色多种多样,成因复杂,是鉴定元青花过程中遇到的最难解,最疑惑,最不容易判断的地方。由于元青花的数量稀少,见过、特别是能够上手一定数量和多种类型的元青花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大多数的人都缺乏实物参照,只好用照片来比对。照片因技术上的原因,色彩经常会有一些失真和无法避免的误差,使元青花的发色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令人难以捉摸,辩真识假十分困难。

二、元青花传世品极少,只有在这极少数的传世品上才会有使用痕迹。

元青花多数是出土器。窑藏出土的有使用痕迹的很少,没有使用痕迹的较多,墓葬出土的除极个别外,绝大多数都是烧成即入葬的。应该说元青花的精品大器,有使用痕迹的少,无使用痕迹的多。往往是越高级的精品,受人保护,经常是没有使用痕迹或很少使用痕迹的。相反,倒是仿古作旧的瓷器一般都做上使用痕迹,企图让人误以为是老东西。因此遇到脏乎乎碰划痕迹明显的一定要仔细看,收藏界历来讲究瓷器的真、精、新、美。其中的“新”就是指一件真正精美的老瓷器,又新又亮,没有使用痕迹,或很少使用痕迹,才是最好的。看使用痕迹,只是要看是自然的使用痕迹还是人为做上的痕迹,以此来判断东西有没有做过旧,从而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三、土沁、海捞痕迹:器物多为出土器,有“土沁、土斑”痕迹,有的釉面会出现剥蚀状况。

元青花有些是从大海沉船中打捞上来的(简称海捞),目前已经有做假海捞的仿品,把瓷器放在海水里半年以上就会生成和真海捞没什么两样的皮壳,遇到有海捞皮壳的瓷器,要透过海捞皮壳看本质。目前仿古器中的仿土沁仿海捞,仿使用痕迹,仿得好的都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仿古土沁有一种作旧后回炉的,已经真假难分。

四、不存在明、清、民国仿制的问题:由于“元青花瓷器”,在历史上被封锁了近六百年,到1929年才被英国人发现,上世纪五十年代才由美国人出书,七十年代末才被国人认识。

因此,不存在明、清、民国仿制的问题。国内馆藏品都属出土器,传世品绝少。如果藏者发现是“旧器”就必定是“真品”,如果是“新器”,就必定是“赝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仿制元青花)。

鉴别元青花很难吗?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元青花瓷器的器型种类是非常之多的。但在再如此之多的种类中,绝大多数的瓷器器型还是以人们的生活实用性为主,只有极个别的瓷器器型属于祭祀专用器和生活装饰器。虽然说元青花瓷的瓷胎都是与厚体为主,但是也有一定数量上精致如蛋壳般薄厚的小碗,在元青花的收藏之路上,有不少藏友都给小编吐槽说,鉴别一件元青花太难了。小编今天就给这部分收藏者们送福利来啦,给收藏者们重点讲解一些鉴别元青花的方法和一些辨别元青花的小经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啊吧。

1、从其瓷器的器型上来看:由史料记载以及我国的考古研究发现,元青花瓷器虽然有着众多种类的器型,但是在其用途方面却都是以实用性为主,只有少量的祭祀器型和装饰瓶。在目前我国的古玩市场中,常见的元青花器型有大小罐、梅瓶、葫芦瓶、玉壶春、大小盘、大小碗等等。而由现代工艺制造出的赝品,虽然也是依照真品所仿制出来的,但是在其整体上会给人一种不协调之感,甚至会给人一种僵硬,不伦不类的感觉。常见赝品会出现溜肩、瓶腹部线条不流畅、如果是有盖的瓷器,其盖会出现间隙过大而不吻合的情况。这些都是赝品瓷器最常出现的问题,收藏者们在鉴定的过程中可特别注意一下这方面。

2、从其瓷器的纹饰上来看:我们纵观元青花瓷器,不管是大件还是小碗其瓷器表面所描绘的纹饰,都是极为复杂繁琐,甚至有些瓷器上的纹饰造型可达十层之多、而且元青花上所描绘的龙纹与其他朝代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其龙眼更是以正视为主,其目的也是为了突出其龙的霸气、张扬、藐视一切之感。元青花瓷器中常见的纹饰有:海涛、云纹、鹿纹、菊花、荷花、人物故事纹等等,其中每一种纹饰所要描绘的位置都是有一定的讲究,这一点主要收藏者在收藏的过程中多下一些功夫,将其熟记于心,这样才不会犯相同的错误。

3、从其瓷器的胎质上来看:大部分元青花的瓷土都是高龄土掺瓷石,这种使用瓷土的方法也被专家学者们称之为二元配方法。虽然说这种方法发明与北宋时期,但是真正将其广泛的运用与瓷器烧制中还是在元代。经过配方后的胎土,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可以最大程度上控制住瓷器因为高温而变形。而赝品的胎土一般都是使用机器搅拌而成,没有其柔韧性所在,会给人一种僵硬、死板之感,这是真品与赝品之间最大的区别。

4、从其瓷器的釉面上来看:元青花瓷器的釉面艺术,不仅是取前人之精华,更是将西方的艺术融入在其中,使得中西方的艺术文化在其瓷器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其绘画的风格也是以构图饱满、繁而不乱、随意洒脱、一气呵成为主。

元青花精品赏析及价格参考:

1:元青花云龙纹大罐,尺寸:高28.5厘米,估价:RMB 8,000,000 ~ 13,000,000,成交价: RMB 11,500,000 ,成交时间: 2018-06-19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此罐造型饱满,唇口,短直颈,丰肩,弧腹,为元青花经典造型。施釉肥厚滋润,釉色白中泛青,积釉处呈现鸭蛋青色泽。通体青花绘饰,颈部一周绘制卷草纹,近足处绘莲瓣纹,皆为元青花经典的边饰,余下皆留白,突出腹部为主题纹饰,布局简练,类似一例可参考伊朗国家博物馆藏「元 青花孔雀牡丹纹罐」,高29厘米,与本件体量相若,亦为口沿、足胫绘纹饰,腹部留白绘主题纹饰。腹部通体绘二行龙纹,一龙昂首向前,一龙回首而望,皆张口露齿,肌肉鼓胀,气息豪迈雄劲,身材飘逸灵动,极具神采;龙为三爪,为元代青花龙纹标准制式;龙身周围绘制火焰状祥云朵朵,烘托龙之苍劲、洒脱、雄伟之势,整体笔法洒脱豪放,青花一色苍翠妍丽,有如水墨之凝重晕染,颇得笔墨意趣。多数元代龙纹瓷,龙鳞绘画皆为交错网状画法,而本品不同于前者,则是由细笔勾绘致密鳞片轮廓,可见绘画者用心至深和技法高超。公私典藏所见装饰龙纹之大罐多绘单龙,绘双行龙者寥寥可数,此件更见珍稀。本品之青花苍雅雄浑,彰显出一份浓郁的文人水墨画的效果,云龙的精神气质生动威猛,例如龙爪的刻画,显得比其余要锋利遒健,肘毛的刻画更见飘逸。

2: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尺寸:高42厘米,估价:RMB 8,000,000 ~ 12,000,000,成交价: RMB 11,270,000 ,成交时间: 2018-01-08 ,拍卖公司: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厦门2017秋季拍卖会。

拍品唇口外侈,短颈,丰肩,鼓腹至下渐收,至底微外撇,浅圈足,器型饱满丰润,古朴壮硕,极富元代游牧民族所崇尚的粗犷之美,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民族风采。此梅瓶通体以青花描绘纹饰,自上而下层次分明,以缠枝牡丹为主体,呈带状分布于肩部及腹部,肩部短窄故纹饰巧雅,腹部阔大故花卉更为繁茂圆硕,枝蔓蜷曲缠绕,牡丹一仰一覆妍姿盛放。足胫处绘变形莲瓣纹,花瓣内绘朵云,并加饰圆圈,每片花瓣均用一道粗线和一道细线平行勾勒出轮廓,花瓣间不相连,留有一定空隙,尽见元青花特色。不同纹饰间以唐草纹或菱形纹相隔,构图虽满,但密而不乱,纹饰主次分明,视觉冲击力极强。青花成色苍翠妍丽,浓淡相宜,砂底微泛火石红色。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异常珍贵,本件即为传世元青花中的一例精品,其臻美之态弥足珍贵。

3: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尺寸:高43.8厘米,估价:HKD 6,000,000 ~ 9,000,000,成交价: HKD 9,640,000 ,成交时间: 2006-11-28 ,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4:元青花龙纹双兽耳罐,尺寸:高38厘米,估价:RMB 8,000,000 ~ 10,000,000,成交价: RMB 9,200,000 ,成交时间: 2015-12-08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此件罐洗口,束颈,溜肩,鼓腹,通体以青花装饰,口沿绘以金钱纹一圈,颈部绘制卷草纹,为元青花经典的边饰,肩颈之间凸出两道弦线,内画数瓣仰莲纹,与近足处之仰莲纹饰对应,风姿典雅,仰俯有致;两肩以兽首为耳饰,双目怒凸,两耳竖立,生动威猛,颈部下侧绘凤鸟穿花纹饰一周,花叶间留出空隙,疏密有致。腹部为主题纹饰,绘出云龙赶珠纹,龙昂首,张口露齿,身材飘逸灵动,矫健曲身,戏以火焰宝珠,极具神采;龙为三爪,为元代青花龙纹标准制式;龙身周围祥云朵朵,烘托出双龙苍劲、洒脱、雄伟之势,整体笔法洒脱豪放,青花一色苍翠妍丽,有如水墨之凝重晕染,颇得笔墨意趣。通身内外施釉,釉色白中带青,积釉处呈现鸭蛋青色泽。纵观全器,口沿虽有爆釉、磕碰之瑕疵,然不掩其蒙元盛世所特有的雄健之风,令人每每视之,在在感受元代工艺之美。本品腹部主题纹饰为龙纹戏珠图,绘画神态生动,龙鳞虽然不相同于戴维德爵士所藏至正十一年铭大瓶的大鳞片,但绝非常见的交错网状画法,而是一丝不苟地由细笔勾绘而成的致密小鳞片,可见绘画者用心至深和技法高超。而且本品在整体纹饰布局方面颇见特色,常见此式铺首罐的腹部会分别绘饰两层图案,而本品则合二为一,整一个腹部空间皆绘画整龙纹戏珠图。检阅当今公开出版资料,此式铺首罐绘饰此种题材者总共不过八例,而与本品类似风格者仅见山东明鲁荒王戈妃墓出土的青花云龙纹铺首残罐和香港葛氏天民楼典藏青花云龙纹铺首罐,而且前者整体纹饰分布与本品最为相似,尤其辅助纹饰画法、布局皆几无差别,如出自同一人之手。

5:元青花云龙纹兽耳罐,尺寸:高38厘米,估价:RMB 5,000,000 ~ 8,000,000,成交价: RMB 9,200,000 ,成交时间: 2013-12-05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

此式铺首罐为元青花大罐的三大经典造型之一,公私典藏所见装饰双行龙者更是寥寥可数,至为珍稀。本品当为其中特殊的一例,气息豪迈雄劲,通体以青花装饰,口沿绘以回字纹一圈,颈部则是浪涛纹,为元青花经典的边饰,肩颈之间凸出两道弦线,内画六朵缠枝莲纹,风姿典雅,仰俯有致,两肩以兽首为耳饰,双目怒凸,两耳竖立,生动威猛,胫部绘卷草纹一周,下承十瓣仰莲纹内填绘垂云纹和滴珠纹,莲瓣间留出空隙,疏密有致。腹部为主题纹饰,绘出双龙赶珠纹,前龙回首顾盼,后龙昂首对视,飘逸灵动,矫健曲身,戏以火焰宝珠,极具神采,龙身周围祥云朵朵,烘托出双龙苍劲、洒脱、雄伟之势,整体笔法洒脱豪放,青花一色苍翠妍丽,有如水墨之凝重晕染,颇得笔墨意趣。通身内外施釉,釉色白中带青,积釉处呈现鸭蛋青色泽。纵观全器,口沿虽有爆釉之瑕疵,然不掩其蒙元盛世所特有的雄健之风,令人每每视之,在在感受元代工艺之美。本品腹部主题纹饰为双龙戏珠图,二龙神态生动,龙鳞虽然不相同于戴维德爵士所藏至正十一年铭大瓶的大鳞片,但绝非常见的交错网状画法,而是一丝不苟地由细笔勾绘而成的致密小鳞片,可见绘画者用心至深和技法高超。而且本品在整体纹饰布局方面颇见特色,常见此式铺首罐的腹部会分别绘饰两层图案,而本品则合二为一,整一个腹部空间皆绘画双龙戏珠图。检阅当今公开出版资料,此式铺首罐绘饰双龙题材者总共不过八例,而与本品类似风格者仅见山东明鲁荒王戈妃墓出土的青花云龙纹铺首残罐和香港葛氏天民楼典藏青花云龙纹铺首罐,(图一、图二)而且前者整体纹饰分布与本品最为相似,尤其辅助纹饰画法、布局皆几无差别,如出自同一人之手。本品另外一个重要特色则是所绘行龙皆为四爪,目前所知此式青花双龙纹铺首罐绘饰的都是三爪行龙,仅有一例除外,就是前述提及朱元璋第十子明鲁荒王戈妃墓出土元青花龙纹铺首残罐。通览当今所知绘饰细鳞片行龙的元青花瓷器当中,三爪者占了绝大多数,四爪者极为稀罕,除了以上二例之外,唯见江西高安窖藏出土的底部墨书“射”、“御”、“数”字款的三个梅瓶运用,该三例梅瓶的腹部皆绘四爪行龙,诸龙姿态神韵与祥云晕染效果(云头中心不留白)皆和本品一致,由此可鉴彼此烧制年代应相同无异。本品之青花苍雅雄浑,彰显出一份浓郁的文人水墨画的效果,云龙的精神气质生动威猛,例如龙爪的刻画,显得比其余要锋利遒健,肘毛的刻画更见飘逸,与元代画家张羽材所绘的《霖雨图》当中的云龙造型细节颇为相近(图三),皆是四爪。此式铺首大罐的使用对象目前合理推测应该集中在蒙元官宦显贵阶层。作为元青花外销集中地的土耳其托普卡比皇宫旧藏仅见三件此式铺首大罐,反而过去几十年国内屡有出土发现,可知其似应为内销商品瓷。那么,这些铺首大罐的实际使用者究竟是谁?当时社会上除了蒙古族之外,最有权势和地位的就是在朝廷任职和替朝廷经商的色目人,能够使用和偏爱使用元青花器皿的更多是色目人,绝非汉人,因为汉人秉承赵宋的审美风尚,推崇纯净一色的颜色釉瓷器,认为 “青花及五色花者俗甚”,可见青花瓷在当时汉族文人眼里并非上品,故而不可能喜欢和使用。反观色目人长期以来习惯故土烧造的钴蓝陶器,来到中原为官或经商,生活习惯依循从前更符合常理,所以他们使用颜色相同而质量更为优胜的元青花瓷器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6:元青花赶珠云龙纹罐,尺寸:高27厘米;34.6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HKD 9,080,000 ,成交时间: 2005-05-02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7:元青花花卉缠枝牡丹纹大梅瓶连盖,尺寸:高47.3厘米,估价:无底价,成交价: HKD 8,799,750 ,成交时间: 2003-07-07 ,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3年春季拍卖会。

8:元青花垂肩八吉祥缠枝花卉纹罐,尺寸:17.2厘米,估价:HKD 8,000,000 ~ 10,000,000,成交价: HKD 8,520,000 ,成交时间: 2006-04-10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6春季拍卖会。

9: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尺寸:宽35.5厘米,估价:HKD 5,000,000 ~ 8,000,000,成交价: HKD 8,100,000 ,成交时间: 2016-11-30 ,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秋季拍卖会。

此罐纹饰从上往下分五层,颈上绘海水波涛纹,肩部绘缠枝莲纹,腹部饰六朵缠枝牡丹,或仰或侧,叶片丰腴,花边衬白色联珠,更添立体感,下腹饰卷草纹,胫部为仰莲瓣纹,每层纹饰皆以两道弦纹作间隔。器底无釉。此罐器型浑圆饱满,为元青花大罐的典型风格。青花呈色浓淡有致,绘画自然流畅,六朵牡丹花姿态各异,如同卷轴画一般徐徐展开,为元代青花瓷巅峰时期之作。

陶瓷就是火与土的爱情结晶


每个孩子都曾有关于泥巴的梦想,而有人把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昨日,成都商报博物馆周末直通车第15站将商报读者们带到了这个梦想之地—成都泥邦陶瓷艺术博物馆。

成都泥邦陶瓷艺术博物馆馆长李明通带领着读者游览了这条现代陶瓷工艺之路,他说,自己和另一位馆长曾循都希望借陶瓷和博物馆这个载体,表达更多的情感,包容一种文化精神,“陶瓷是有自己的精魂的,需要艺术家把自己的想法和它揉到一起,再烧制出窑。”

成都泥邦陶瓷艺术博物馆的两个展馆分别位于洛带古镇中街文化广场和古镇边的长铁村。昨日,成都商报读者们跟随李明通,来到馆内的“玄机之处”。这里是一个楼梯的转角,三面墙上都用瓷砖贴合。“这两面墙用抽象主义手法表达了柏拉图的‘洞穴喻’”,李明通指着两面有着“大眼人”的墙,告诉大家,“‘洞穴喻’中,人们被人并人绑着只能看前方,他们的背后是一些人操纵的火焰,他们看见的是前面墙上各种各样的影子。”而在正面的墙上,读者们真的看见有影影绰绰的影像。李明通告诉大家,这是用打点法制作的瓷砖拼合而成的名画《雅典学院》局部,“头上的灯是根据黑格尔的哲学理论抽象而成的灯组,这个主题主要在讨论真理的问题。”

在现场,读者们还参观了陶瓷历史演变文化区、建筑陶瓷的发展历史区、现代陶艺作品展览区,那些或粗糙的陶瓦、陶砖以及精美的瓷器都让读者们大感兴趣,而说起陶和瓷的区别大家却不太明白。讲解员介绍,两者的材质不同,“什么泥土都可以烧成陶,但瓷却要高岭土,此外温度也很重要。”

而最让大家激动的还是亲自感受拉坯的过程。在一个转盘上,一块块泥土等待着读者们来塑形,在拉坯老师交代过要领后,读者们纷纷摩拳擦掌上场,但或是中心点找得不准,或者按压不稳,泥坯纷纷走形,歪成了奇形怪状,大家却乐得哈哈大笑。最后,除了最小的小朋友,其他读者的“拉坯”都被评成不同程度的“最佳创意奖”。

贵的青花瓷器是元青花吗?价值如何?


白底兰花,一抹青韵。短短八个字,道出了青花瓷器的神韵。瓷器可以说是我国的代表性文物,不仅深受我国国人的喜爱,而且还深受西方人民的喜爱。就连我国英文名称“China”都是从瓷器中所直译出的,了解瓷器文化,也就相当于了解了大半个中国的文化,由此可见,瓷器在我国有着深远且重要的意义。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中,不同朝代的相继跟迭,从而衍生出各式各样的瓷器,那么哪一个朝代的瓷器最为珍贵呢?它的价值又是多少呢?

说起这青花瓷器,不得不提的就是“元青花”瓷器。“元青花”是中国古代青花中的一种,而且是在所有的青花瓷器中最贵的一种,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其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元青花瓷器的稀有性。元朝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只有短短不到一百年的历史,因其朝代时间短,也是造成“元青花”存世量稀有的关键原因。瓷器元朝时期所制成的元青花瓷器主要是以外销瓷为主,流传在皇宫内部或者民间使用的瓷器只有极少数的,这就使得我国国内所存世的元青花瓷器十分稀有,这是其收藏价值高的原因之一。

不说元青花的稀有性以外,元青花瓷器收藏价值高的原因除了是因为画功精湛、制瓷工艺繁琐之外,还在于其瓷器造型丰富、颜色用料奇特、瓷器纹饰多种多样、瓷身题材丰富有趣,以及还有浓厚的异域风情。元青花瓷器以苏麻离青为主要颜料,有制瓷人在瓷胎上画出栩栩如生的图案,在加以元朝时期杂剧十分流行,所以有部分青花的图案也是出自于杂剧之中的人们,但是以杂剧为题材的瓷器并不多,据统计,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收藏绘有人物图案的元青花瓷器不足二十件。

这介绍完元青花瓷器之所以“贵”的原因之后,在来探究一下它到底价值多少?就以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为例;像这样的青花梅瓶在全世界范围内就只有三件,这件《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出土时间为1950年,藏于南京市博物馆,属于国宝级文物,是该馆的“镇馆之宝”,目前它的价格已经达到了8.4亿元左右。这件瓷器还为我国研究元青花瓷器的工艺、绘画、烧制已经社会背景、人文价值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这也是它价值真正的所在之处。

另一件元青花的瓷器也用其自身的价格,证明了元青花瓷器的价值所在。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由景德镇所烧制,与其他同类的瓷器相比,它的体型更大一些,这件藏品在当年可是拍卖除了2.3亿元左右的高价,由此可见其收藏价值之高。更是有些民间收藏家道出:元青花瓷器的残片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民窑所制的普通瓷器的价格也不低,更何况属于精品的价值呢。

元青花拍卖成交价格参考:

1:元青花垂肩如意开光式穿花飞凤牡丹纹梅瓶,尺寸:42厘米,估价:HKD 1,500,000 ~ 2,000,000,成交价: HKD 1,406,400 ,成交时间:2004.04.2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2:元青花花卉缠枝牡丹纹大梅瓶连盖,尺寸:高47.3厘米,估价:无底价,成交价: HKD 8,799,750 ,成交时间:2003.07.0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3年春季拍卖会。

3: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罐,尺寸:高38.4厘米,估价:HKD 3,500,000 ~ 4,500,000,成交价: HKD 6,124,100 ,成交时间:2002.10.2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2秋季拍卖会。

4:元青花云龙纹罐,尺寸:高29厘米,估价:HKD 2,000,000 ~ 3,000,000,成交价: HKD 2,584,000 ,成交时间:2005.05.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5:元青花缠枝「福禄万代」大葫芦瓶(亚历山大瓶),尺寸:高47厘米,估价:RMB 35,000,000 ~ 55,000,000,成交价: RMB 56,810,000 ,成交时间:2018.06.19,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6:元青花外缠枝莲内荷塘纹大碗,尺寸:直径29.5厘米,估价:RMB 500,000 ~ 700,000,成交价: RMB 3,622,500 ,成交时间:2018.06.19,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器形规整,撇口弧腹,胎质细密坚实,白釉润泽凝透,通体以青花为饰,口沿绘缠枝花卉一周,碗心绘荷塘图案,外壁纹样分两层描绘,近口沿处为缠枝莲纹,中间以青花双弦纹分隔,近底足处装饰一周仰莲纹,每瓣彼此分隔明显,为元代之特有装饰特点。画面生机盎然,意境清新。整体青花发色浓郁,深蓝与润白的对比,给人鲜明的视觉效果,绘画笔触大气豪迈,简洁明快,为元代青花佳作。

7:元青花龙凤花卉纹兽耳罐,尺寸:高38厘米,估价:RMB 13,000,000 ~ 20,000,000,成交价: RMB 18,975,000 ,成交时间:2015.11.28,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秋季拍卖会。

本件青花罐为洗口,溜肩,下收敛,造型稳重大气。肩部装饰双狮耳,左右对称,狮口大张,极具立体感。通身上下六层纹饰,本品器身从上自下有回纹,卷草纹,缠枝花卉纹,凤穿牡丹纹,赶珠云龙纹和莲瓣纹,虽然构图繁复,但层次分明,繁而不乱,观之赏心悦目。包罗元代瓷器典型纹饰,如缠枝牡丹,游龙,莲瓣,凤凰纹等,其设计配搭独特,独树一格,不见他例。罐上二龙身躯修长,突睛翘鼻,目光炯炯有神,笔触继而由刚转柔,描绘凤凰于牡丹花间飞舞之姿,为构图增添一份祥和气息。此罐青花发色深而蓝,浓重之处带有黑色结晶斑点,浅淡之处晕散自然。胎体厚重,器底露胎,明显留有制胎时螺旋纹痕迹。通身内外施釉,釉色白中带青,积釉处呈现鸭蛋清色泽,是典型的元代景德镇瓷器特征。纵观全器,口部虽有缺釉之瑕疵,然不掩其蒙元盛世所特有的雄健之风。元青花传世甚为稀少,如此大器更是难得一见。有研究指出,元青花所以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与借鉴了元代丰富的织绣图案不无关系。如此罐所绘牡丹花,勾画各角度来变现花朵婀娜多姿的画法即来源于元代丝织品,极具时代特征。相似画意的牡丹纹常见于各类造型的青花器物,如天津博物馆所藏的缠枝牡丹纹兽耳罐,罐身腹部所绘云龙纹,其怒瞪的双眼,鱼鳞状的鳞甲,利刃般的龙鳍,鹰形的指抓等特点,均与山东省青州市青州元代墓葬出土的元代龙纹玉壶春瓶上的龙纹极其相似,可资参考。此件作品制作时间应是在至正十年(1350年)至元末(1368年)这十几年的创作成熟期,属元代晚期元青花成熟期的经典作品,实属难得珍品。此式铺首大罐的使用对象目前合理的推测应集中在蒙元官宦显贵阶层。且其诞生于元代饮酒之风密切相关。蒙元时期由于中国加强了与西亚各国的交往,学习和吸收了阿拉伯地区传入的蒸馏酒技术,而且很快在国内传播开来,这是中国酒生产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化。饮酒成风,自然重视酒酿的储存和饮用器具的精致化,由于饮用量普遍增大,需要容量更大又可移动的储存工具,因此此式铺首大罐应运而生。

8:元青花岁寒三友罐,尺寸:高21厘米,估价:RMB 3,800,000 ~ 5,000,000,成交价: RMB 5,005,000 ,成交时间:2004.06.28,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4春季拍卖会。

此器造型为元代青花罐的经典。直口、短颈、溜肩、溜肩,肩以下渐广,至腹部最大处内收至足,器型曲线,近于圆弧之极至,兜转大度,充满张力,平底,口径大于足径,使之壮硕而不失挺拔韵致,为元代青花罐经典造型。口沿至足,逐层绘菊花、卷草、蕃莲、松竹梅、蕉叶、云肩等纹,构图疏朗,腹间勾双弦线,下绘的松竹梅,简率、野逸,有元人倪瓒“逸笔草草”之画意。“岁寒三友”为元青花流行图案,然岁寒三友纹青花大罐,存世与出土的完整器,甚少,此为仅见。此器由景德镇烧制,胎体为瓷石加高岭士的“二元配方”,质地坚实;釉色白而微青,光润透亮,青花用进口钴料,色泽青翠明爽,笔墨浓处有深斑。日本户栗美术馆有同题材的藏品。

9:元青花缠枝花卉罐,尺寸:高28厘米,估价:RMB 1,500,000 ~ 2,200,000,成交价: RMB 1,900,000 ,成交时间:2002.12.09,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2秋季拍卖会。

民间能收藏到元青花吗


我国的收藏圈曾经流行种说法,说元青花的存世量不到300件,民间几乎不可能有元青花!藏友众说纷纭的元青花,民间到底会不会有呢?古玩收藏交易网走访民间收藏爱好者以及向一些专家请教得出,元青花的存世量还是很大的!为什么呢?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总结!

什么会有元青花的存世量不到300件这种说法?这是因为:我国瓷器生产的初衷原本就以实用为主,宋元之前尤为明显突出,很多瓷器都是有明确的实用功能的。实用瓷器在使用的过程当中毁坏是常有的事情,时间越长存世量越少这是规律,这也是民间没有元青花的主要依据;而且从元一来,中国打开国门,从国外进口了原料改变了过去青花暗沉不美的缺点,使青花颜色亮艳。明清之后大量的观赏艺术瓷出现,也使得元青花不被人面重视,因为不被重视,所以理所当人存世量少!

前觉得元青花的存世量不到300件的主要依据就是元青花不被人们重视而没有被更多的保存下来,那么这种说法有道理吗?有专家提出,如果元青花瓷器不被人们重视而被保存下来的量小,要支持这种保存量小的观点必须是在生产量小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元代如果元青花的生产量很大,就是人们不重视元青花,不怎么去保存,但是因为生产量大而存世量大也就说的过去了!

青花的生产量到底大不大?我们一起来分析下!元代陶瓷生产在继承宋金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据文献记载,曾有瓷器窑300多座.元代陶瓷除供应民间日常使用需求外,海外贸易所需也大力促进了其生产,由此可见元代陶瓷生产量还是非常大的。但是因为元代青花是大量生产的日用器,而且在保证出口和实用的情况下,很少标志铭文,这就使得我们现代人很难断定是否是元青花的原因,但不可否认元青花的实用器还是存世量很大的!

为之前这种元青花的存世量不到300件说法造成了人们对元青花的追捧,使得元青花价格在收藏圈一直很高,一些藏友经常说元青花能卖几百万?这是真的吗?我的朋友有件梅品青花瓷器,认为是元代的,说是要卖几百万!

个周末与这位朋友相遇,说起这件元青花梅品就去他家看了!看完后我就告诉他这件瓷器有问题,它的问题出在哪里呢?主要是出在造型方面,这个造型做成了一个梅瓶。在元朝,起码是在明代之前,梅瓶是实用器物。梅瓶是用来装酒的,说白了就是酒瓶子,梅瓶只有这种功能,二元代酒品的器型很少是梅品的,所以从造型上一看就不对,这个肯定是后来仿造的,在清代就仿造了很多元代、明代的瓷器,一般清朝仿的之类的这种梅瓶市场价格也就1000来元,就是在元代造的这类梅瓶市场价格也不会超过十万元,几百万肯定是没有的。等我把这些告诉朋友,看他那泄气的样就是霜打的茄子。

后在此提醒大家元青花的存世量不到300件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民间是能收藏到元青花,元青花的价格并非起步价就是百万!希望瓷器收藏爱好者们理性收藏,别想一夜暴富!

元青花的釉面种类有哪些?


元青花的釉面种类有哪些?影青釉:又称青白釉,在元代早中期青花上使用,用国产青料。

元末青花瓷的青白釉是影青釉的衍生物,和元代早中期青花的影青釉或青白釉有所区别。釉面泛灰或泛黄,釉层光泽较强,或为亚光,除了烧成技术欠缺外,还与釉层中釉灰比例较高有关。元代青花瓷施青白釉,莹润透明,胎骨表面上能看到细密的皮壳层,釉面不光滑,用手握摸有凹凸不平感。

器身胎釉微闪青蓝,温润中略显淡蓝,除足圈显水绿色外,器身胎釉往往显出淡牙黄色,有时显出乳浊白色,它的显色会随空气中的湿度、温度的变化而微显不同。元期青花瓶、罐类,斜光透过胎釉会略显出无规则的米白色丝线条纹,也称釉纹饰。元期釉下青花上无气泡,温度偏高时胎釉显干,但有时会出现微弱冒汗现象。元期釉面的显色似有活性之感。

白釉:从14世纪中的至正年间开始使用,用进口青料。

釉面白中泛青,釉色莹润透亮,光洁滋润,积釉处显鸭蛋青色,釉色亮度时常会有闪动感,足圈釉面显出淡淡的水绿色。具有恰到好处的透明度、光亮度和色泽,能更好地衬托青花的表现力。

卵白釉:元末青花上开始使用,釉层乳浊,用国产青料,多小型器,以高足杯、碗、钵、小罐类居多,这些器物的外圈往往留下浸釉时手抓留下的指痕。

元青花除玉壶春瓶器物外,底部一般无釉。底部露胎的有大小,形状不一的釉斑。高足杯的高足内侧近底处有一圈宽窄不等的釉痕。梅瓶等细身类瓶内侧口沿下素胎。大罐内壁以荡釉法施釉。器盖内侧素胎,浅土黄色,见细微釉斑。元青花器体釉面基本较平,大型琢器在胎体的粘结处釉面微微凸起,器里口部釉厚薄不匀,釉薄处显米黄色。

从残器看,瓶的颈部以下器腹内无釉,瓶、罐的底部或高足杯、碗的足内常见一块块的釉斑,每块釉斑周围或足边及缩釉处都呈现出浅色的火石红边线。器物口边有的有毛边现象(即小气泡破裂状)。器表有的釉面有缩釉现象,不严重,属于少数现象。釉面手感温润如玉,光感柔和不刺目,如过于光亮或有较强的光亮点,则值得考虑。

元青花的器型有哪些


现如今元代青花瓷器在古玩瓷器收藏市场上备受瞩目,它是海内外瓷器收藏爱好者心中的上好藏品。在唐朝的时候,工匠们就已经烧制出了别树一帜青花瓷品种,可是一直都不怎么流行,直到元朝时期,蒙古族百姓方才认识到青花瓷器之美,所谓元青花正是指的是烧制于元朝时期的青花瓷器。

自打唐朝问世以来,青花瓷的风格一直都是比较内敛含蓄的。直至到了明朝时期,青花瓷的造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风格趋于鲜明大气,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完美地结合了北方蒙古文明和中原汉族文明。

在元朝时期,青花瓷的造型别树一帜。这个时候出现了胎体厚重的大型器物,譬如说大罐、大盘、大碗等等。当然,亦不乏精细的瓷器品种,譬如说高足碗、高足杯、匜、盘等等。在当时,在皇室或者寻常人家的日常生活中,青花瓷还出现得比较少,除了酒具和明器之外,这个时期生产的青花瓷主要是作为出口贸易品对外销售,元代青花瓷要满足各个国家地区消费者的不同生活习惯和需求也正因为如此,元代青花瓷的造型非常独特。比如说,为了迎合当时的伊斯兰国家穆斯林一起坐在地上吃饭的生活习惯,中国窑口烧制了不少大罐、大盘、大瓶、大碗之类的大件青花瓷器物;为了满足当时东南亚地区陪葬需求,中国窑口烧制了不少小罐、小瓶、小盘、小壶之类的小件青花瓷器物。除了外贸商品独具匠心以外,元朝的匠人们还在充分了解国人生活习俗和审美需求的基础上,烧制出了各种器型的青花瓷器,譬如说笔炉、笔山、高足碗、连座器等等,大致可区分为五种类型——罐类、瓶类、壶类、碗类、盘类。

总而言之,元代青花瓷既不乏宏伟大气的大件器物,又不缺轻盈精致的小件器物,不管是哪一种器型的青花瓷,都可以用古朴美观来形容。现在市场上充斥着不少元代青花瓷赝品,所以大家在购买元代青花瓷的时候,一定要擦亮双眼仔细辨别真伪。这些伪作乍一看和真品别无二致,可是通过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赝品一般在整体上会给人一种不均匀、不协调的感觉,很多细节方面的工艺都与真品相差甚远。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有土沁痕迹的就是真元青花吗》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有土沁痕迹的就是真元青花吗》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元青花瓷器的真伪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