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的莲花纹 > 导航 >

宋定窑瓷器白釉划莲花纹大碗

宋定窑瓷器白釉划莲花纹大碗

古代瓷器的莲花纹 宋定窑瓷器鉴别 古代莲瓣花纹瓷器

2020-06-13

古代瓷器的莲花纹。

宋定窑白釉划莲花纹大碗侈口,包红铜边,沿微外卷,弧腹下微收,状若扁鼓。碗内心刻划团花,内外壁刻划缠枝莲,外壁下端刻划六道直线纹。通体施牙黄釉,釉面柔和洁净。浅圈足,足底露胎,胎质灰白坚致,声色清脆悠扬。附红木底座。

该器物造型端庄古雅,胎质细腻,比较轻薄,敲声清脆,朗朗入耳。釉色莹润柔和,纹饰清晰简练,疏密得体。定窑对花纹装饰特别讲究,北宋早期是定窑装饰的转变期,吸收了越窑、耀州窑的装饰风格,当时最流行莲瓣纹,用偏刀斜挖,具有浅浮雕的效果。小阴刻线则用划花方法,长短不一致。定窑后期首创“覆烧法”这一高效率的装烧工艺,胎体变薄,偏刀深挖不合适了,于是出现刻划结合、刻印结合的独特风格。该器物纹饰以莲花为主,莲瓣肥大,刻工技巧娴熟,刀法流畅自如,线条圆浑有力,画面立体感强。北宋后期普遍使用“覆烧法”,则器口不能施釉,以免粘连于垫圈上,于是出现了“芒口”,宋代往往镶一圈金、银或铜为饰,既美观,又提升了器物价值。

taoci52.com编辑推荐

莲花纹瓷器是怎么发展的


莲花,花形优美、品格高洁,是中国古典文化中“君子形象”的代表。因此,莲花纹作为一种装饰花纹,也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瓷器中的莲花纹饰、典雅、秀逸、大方,颇具特色,那么,中国莲花纹瓷器是怎么发展的,又有哪些特征呢?

首先,莲花纹瓷器也是由于佛教的传入与兴起而在中国瓷器纹饰上大放异彩的。一开始,莲花纹主要运用在瓷器佛像、佛教器物上,庄重典雅,与佛光之圣洁交相呼应。但随着莲花纹饰发展的成熟,在南北朝末期,开始被广泛运用于瓷器上。因为莲花纹形态优美、端庄典雅,更兼莲花品性高洁、寓意美好,所以人们又赋予了莲花纹丰富的变化,使莲花纹瓷器在端庄之外,多了几分灵动。

莲花纹瓷器最大的的特点就是器型往往圆润、饱满,与莲花的形态交相呼应,比较常见的有杯、盘、盏、碗等造型的莲花纹瓷器。一般来说,莲花纹或者绘制在瓷器内底部,花心定点、花瓣层层叠上瓷器边缘;或者在瓷器外部由底部向上绘制,或者辅之以划刻手法,使花瓣参差有变化,灵动有韵致,无论是哪一种,都非常注重莲花纹本身的富丽、饱满、盛开的形态,甚至会在莲花纹的边缘进一步绘制叠瓣,使瓷器纹饰更加丰满。

除此之外,在唐以后的瓷器中,莲花纹开始与其他的瓷器纹饰组合,比如仙气缥缈的蓬莱纹、生动诙谐的动物纹等等。宋代是莲花纹瓷器的一个发展转折点,这一时期的莲花纹开始逐渐成为一种辅助的瓷器纹饰,较之以往的主题纹饰地位有下降。但随着清瓷的兴起,莲花纹瓷器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此时的莲花纹有了更丰富的变化——比如衍生而出的缠枝莲纹饰、把莲纹饰等,在莲花纹之外,还往往加入水鸟、金鱼、荷塘等场景纹饰,使清代的莲花纹瓷器更为生动、华美,一直是收藏的热门。

总之,莲花纹虽是在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时发端的,但随后在瓷器装饰中发挥了其更大的魅力,其端丽典雅、雍容不俗的形态为瓷器增色不少,盛唐莲花纹瓷器富丽、饱满,画面丰富,有着很高的收藏价值;进入宋后,莲花纹渐成辅助纹饰;但在明清时期,又重新受到重视,富于变化、加之鱼鸟,使瓷器更为生动、精美,也是收藏之佳品。

瓷器莲花纹的含义有哪些


瓷器上总是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纹饰的,所表示的含义也有很大的差异,其中瓷器莲花纹就是经常会看到的一种,那么大家知道在瓷器中所出现的莲花纹都有哪些具体的含义吗?通过下文的阅读,相信会有所了解。

1、圣洁、吉祥、坚贞

瓷器上莲最为主要的寓意就是圣洁、坚贞,虽然莲花是生长在水里的,但是却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此这就使得莲花纹有了更加高洁的寓意,也成为了形容古代文人雅士的一种象征。莲花纹使用在瓷器中造型、位置的不同,也会对整体产生比较大的差异,而且在纹饰的做工方面也是很考究的,不同朝代的瓷器上莲在造型上也是有比较大的差异。

2、团结、合作、和谐

除了圣洁、吉祥、坚贞寓意之外,瓷器上莲还有团结、合作的寓意,在瓷器中所出现的莲花纹饰的外观都很美,使用的釉色不同,导致效果也不同,因此我们在选择具体的纹饰的时候还是要根据不同的瓷器造型来选择。实际上,莲的造型多种多样,不管是盛放的,还是含苞的,都是尤其自身特点所在,不同的瓷器莲花纹造型效果的差异,在欣赏效果上也是不一样的。对于文人雅士来说,在选择纹饰的时候,更多的是偏向于个人的喜好。

3、佛教

瓷器上莲还和佛教有比较大的关系,这点大家都是比较明白的,只要是莲花出现的时候一定跟佛教有关。

4、清廉

这个也是因为和人们所赋予莲花的特性有关系,比如清明时期最为世人所知的青花瓷画上面就会一束莲,寓意着为官清廉。莲花除了外形十分的优美之外,在我国文化中一直是对谦谦君子的象征,莲花瓷器是因为佛教传入中国而兴起的,在最初的时候都只是使用在佛教器上,其优美形态和佛教的圣洁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而到了后世,所使用的范围则变得更为广阔。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瓷器莲花纹的具体寓意,主要有圣洁、和谐、佛教、清廉等寓意,虽然莲花纹是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是开始流行起来的,但是最受到人们关注的还是在明清时期,同时在单纯的莲花纹饰上还加入了鱼、鸟、色彩等其他纹饰,使得瓷器显得更加的生动。

莲花纹瓷器精品鉴赏及价格参考:

1:清乾隆御制洋彩夔龙莲花贲巴瓶(一对),尺寸:高27厘米,估价:RMB 8,000,000 ~ 10,000,000,成交价: RMB 10,350,000 ,成交时间:2016.06.06,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本品敛口,圆柱头,束颈,斜肩,鼓腹,高圈足外撇,。整身以粉彩为饰。口沿外周圈带粉红地蓝彩圈点为纹。圆柱头金彩勾勒折沿两环,上斜面与柱壁均作缠枝花卉。束颈纹饰两层,金彩弦圈区隔,上层红彩卷羽成地,蓝彩线条简绘花卉于上;下层红、黄、蓝、绿各色彩料并成俯莲倒垂,莲瓣四层,秩序井然。肩环如意云头纹一周。腹壁缠枝穿花双龙纹华展曲环,底部“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红彩篆书款。瓷质彩绘贲巴瓶为乾隆朝之首创,作为佛心天子——弘历的一份献礼而载入瓷史,这类瓷质佛教用具不单被用作佛堂法器供自身修持佛法之外,还作为高级御礼赏赐西藏、青海等地宗教领袖,承担着民族外交的重要使命,除却佛教寺院外,也常敬献给孔庙,以维系民族关系。是当时清皇室与密宗上层思想感情交流的见证,寄托双方的共同信仰。贲巴瓶为藏传佛教的重要法器,专用于宗教仪式,其中金质者更是确定达赖与班禅转世灵童程序的“金瓶掣签”制度的圣物,本品是以瓷摹仿金属贲巴瓶,较之瓷质同类者,其独特之处有二,一是白地施彩,此类法器以胭脂红、松石绿、娇黄、粉红等色地为常见,而白地罕少。二是其主题纹饰是穿花夔龙图而非传统的吉祥八宝纹,纹饰新颖,为当今所知之孤例。与之相近图案可见南京博物院典藏“清乾隆 粉彩夔龙拱花纹葵花式盆奁”,两者风格一致,当为乾隆后期之彩瓷精品:而构图纹饰最为相近的一例琢器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清嘉庆 粉彩双龙纹瓶”。嘉庆官窑少创新之举,皆沿袭前朝之主要图式,该瓶构图纹饰与本品显然有前后传承之关系,由此可证该穿花夔龙图出自乾隆后期,是深得乾嘉二帝钟爱的官窑尊贵纹样。本品镂金错采,鲜妍夺目,绘画异常细腻传神,将夔龙穿越花枝之动态一展无遗,气韵灵活,莲花绽放娇美,有如工笔画之写实效果。其釉极莹极润,其色极妍极鲜,绝非后来所能及,观之足证乾隆粉彩华缛雍容之极,是为乾隆官窑之佳作。

2:明永乐青花缠枝莲花口盘,尺寸:直径37.8厘米,估价:RMB 6,000,000 ~ 9,000,000,成交价: RMB 9,200,000 ,成交时间:2014.10.25,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秋季拍卖会。

此类永乐青花花卉纹盘存世十分稀少,为明代永乐青花之典型器物,盘口菱花折沿,浅弧壁、广底圈足。通体绘缠枝青花纹饰。盘心绘牡丹花、茶花、莲花、石榴花、秋葵等;内、外壁绘形态各异的四季花卉;折沿绘一周缠枝灵芝纹。构图疏朗,笔触流畅明快,以进口青料绘制的青花纹饰发色浓郁纯正,伴有漂浮现象。足内细沙底,露胎无釉,可见胎土淘炼细腻,为明永乐时期典型特征,是器造型精巧朴实,青料色泽鲜艳,釉色莹润。构图丰满有秩,画技精美,雅致宜人。明代永乐时期青花与宣德青花一道,在明代开创了中国青花瓷隽永秀美,灵动鲜活的黄金时代。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公元1403—1424年),前后历时二十一年,是明代国力初兴的强盛时期。在众多伟业的带动下,各类生产的发展带动了手工业的巨大进步,其中治瓷也受到了各方面的影响,飞速发展,由于明代是以汉人为核心建立的封建王朝,所以明代皇家及官方的文化核心的高度,决定了明代的皇家审美的水准,必然超过前代的蒙古贵族,是发展成熟,内涵丰富,高度发展的文化,最直接的影响了艺术品的制作。明代官窑青花,大多端庄秀美,器物线条柔美流畅。讲究修胎,器形十分规整。瓷胎由于注意淘炼,胎质纯,杂质少,胎质细腻,胎体厚薄适度,工艺进步较大,纹饰与绘画趋于精致,题材丰富,种类多样。作为明代青花大发展的永乐青花,其造型圆润、灵巧、清秀,不但继承了前朝器形,还吸收了大量外来的元素,制作出了许多创新器物。此件青花菱口折沿盘便是在风格上继承了西域青花大盘之风格,同时融合传统纹饰,在器形的体积上适当放大或缩小,从而成为了玲珑秀巧,风格疏朗的作品,其纹饰与线条的纤细,缠枝花卉姿态的舒展,没有丝毫的刻板与工致,给人以畅然自得,富含生机的质感。是为明代青花瓷器之典范,值得慢慢欣赏与玩味。

3:元青花莲花鱼藻纹撇口盌,尺寸:29.5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4,000,000,成交价: HKD 9,055,000 ,成交时间:2019.10.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秋季拍卖会。

4:清乾隆青花莲花宝相花象耳扁方壶,尺寸:高41.5厘米,估价:RMB 3,800,000 ~ 5,800,000,成交价: RMB 8,625,000 ,成交时间:2016.12.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6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方壶造型摹自青铜器,以象首为耳,为乾隆御瓷独有之装饰。口沿饰仿古类蝉形纹,配以璎络纹一周,近足处绘勾填青花如意云头纹一周,足端绘仿古蕉叶纹一周;腹部通体则饰以极为罕见的缠枝莲花,辅以西番莲、宝相花装饰,整体绘画极具西洋巴罗克气息浓郁,线条繁密清晰,造型仿制古铜壶之四方,并加以创新之辅以象耳装饰,可谓创造了乾隆时期青花御瓷的崭新样式,为乾隆御瓷中少见之器。底部整施白釉,正中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本品造型是为乾隆御瓷之中独特品类,除本品之青花器外,未见其它色釉装饰,存世甚罕,疑为孤品。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釉面匀净,略闪青白,光泽莹润。 青花发色 “稳定、浑厚、沉着”,使用国产上等浙料烧制,舆雍正青花差别不大,达到了极好的发色效果。造型方面,在继承前朝花觚基本形制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开拓了乾隆仿古陈设瓷的新式样。通体纹饰以缠枝莲花纹为主,辅以西番莲、宝相花装饰,口足呼应的连续仿古,规整的如意贯套纹等都成为后来清代御窑青花瓷器装饰的典范。本品腹部通景纹饰布局清雅,虽见枝蔓缠绕而毫无凌乱繁缛之感,所绘枝蔓舒展自如,纵观有清一代御瓷纹饰,缠枝莲纹之运用最为广泛,然有此般绘制者实为罕见。其莲花不仅绘制花叶,其花蕊托莲蓬的造型也在乾隆一朝青花器中仅见。西蕃莲及蔓草形象蜿蜒转折,带有浓厚地欧洲巴罗克式艺术趣味。青花一色苍翠欲滴,且笔法不同于传统品种之重重点染,刻意追求苍健深沉的宣青之美,本品之纹饰而是改为平涂之法,渲染出墨分五色之态,甚是清雅。其与温润莹白的釉面相映衬,更见本品丽质非凡,华贵之至。底款笔道精湛,端庄清晰。

本品除口沿、近足处绘制传统中式纹样之外,通体均以典型的洛可可风格装饰,纹饰富丽华贵,彰显皇家贵族之气。北京故宫博物院旧藏一例“清中期 紫檀嵌黄杨木宝座”紫檀木制,牙板浮雕西洋卷草与中国传统夔纹,面装三面围子,后背搭脑做嵌黄杨木西洋式装饰,为典型洛可可风格的西番莲纹,此件宝座所雕刻之卷草、西番莲造型,与本品青花所绘画所用技巧如出一辙。除此以外,北京故宫博物院亦所藏一例“清乾隆 紫檀边镶楠木雕西洋卷草纹宝座”,其后背及扶手座围之上,亦雕有高浮雕西洋卷草纹;值得注意的是,此件雕饰中对于花卉的表达以极为写实,花瓣、花蕊均真实表达出来,这与中国传统纹样有别,相比之下,与本品主题纹饰之“莲花”、“宝相花”等花卉的写实画法如出一辙。此件乾隆缠枝莲花宝相花方壶,不仅融合了古今艺术造型之意,更是由巧匠将中西文化的差异,由矛盾、冲突到完美调和。将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加入了西方文化的精随,融合了中国传统缠枝莲图案的风雅与洛可可式西番莲纹的浪漫;置于陈设,它所体现的即是皇室对于御瓷陈设的最高品味。

5:清道光粉彩福庆连绵双耳莲花口瓶(一对),尺寸:高31厘米,估价:RMB 3,500,000 ~ 6,500,000,成交价: RMB 7,820,000 ,成交时间:2017.12.18,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道光年制」款。

本品瓶为一对,装饰极其富丽,全器以白釉为地,口沿外翻饰以如意形制花口,整身装饰以釉下绘青花,釉上粉彩绘缠枝番莲、蝙蝠、杂宝等纹饰,寓有喜事连绵、福寿吉庆等吉祥含意。纹饰间辅以如意云头纹、莲瓣纹、万字曲水纹等边饰。颈部两侧贴塑双蓝料彩如意螭耳,玲珑别致。口沿、足际以及纹饰间隔处以青花弦纹装饰,添精致淡薄之意趣。纹饰布局繁缛,描绘精致,颜色配比亮丽,颇具乾隆遗风,为道光官窑佳品。瓶内及器底施白釉,落青花「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6:明万历斗彩八吉祥莲花纹碗,尺寸:16.8厘米,估价:HKD 5,000,000 ~ 7,000,000,成交价: HKD 6,020,000 ,成交时间:2012.04.04,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年春季拍卖会(一)。

钤印款识:《大明万历年制》款。

7:清乾隆青花夔凤五蝠模印莲花尊,尺寸:高32厘米,估价:RMB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RMB 4,370,000 ,成交时间:2017.12.18,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尊以商周青铜尊为原型,盘口粗颈,颈部凸起一道弦纹,肩部线条圆润,腹部自肩至足渐敛,造型沈稳端庄。通体施釉肥润清透,颈部绘拐子龙纹一周,肩部模印蝙蝠五只,造型古朴,上以青花点染,平添几分灵动。腹部绘团凤五个,夔凤折身展羽,雍容华贵,口中衔有两朵牡丹,花枝缠环曲绕,似在翩翩起舞。胫部模印莲瓣,上以青花描绘叶脉。整器青花发色浓艳,并以笔触点染之法追求永宣青花铁锈斑效果,颇见宣窑神韵。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方章款,间隔疏朗,大气而稳健,占底足的面积比例明显大于一般官窑琢器。并且「乾隆」之「干」字书写篆法别具一格,将左边的「曰」字写为「由」字。检视当今存世实物,上海博物馆收藏「粉彩米芾赐砚图唐英题诗笔筒」与之相同,但此类写法可参考者寥寥无几,颇为珍罕,其余几例尚见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乾隆青花釉里红海天浴日图印盒」、「青花釉里红喜鹊海水印盒」、北京国家博物馆藏青花釉里红临孙过庭书谱笔筒、望星楼典藏「乾隆青花釉里红松鹿大瓶」、广东博物馆收藏「乾隆青花隶书诗文笔筒」。以上列举器皿都具有乾隆早期御瓷的典型风格,写款无疑皆出一人之手,国博藏笔筒上更有唐英「陶成堂」落款与上博笔筒之唐英落款更一起证明,此类写款器物属于唐英榷陶之佳作。

8:北宋定窑白釉刻螭龙莲花莲瓣盘,尺寸:16.5厘米,估价:HKD 800,000 ~ 1,200,000,成交价: HKD 4,320,000 ,成交时间:2018.04.02,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此定窑莲瓣盘,薄胎巧制,色呈象牙暖白,盘心妙刻螭龙,流畅利落,伴饰莲花串枝,秀雅隽永,古今皆宜,历经岁月却不减其美。莲,出淤泥而不染,正如君子之德,是以赵宋以降,为文士所珍。白釉定瓷,饰以莲纹,更显清丽脱俗。

9:清乾隆青花缠枝莲花觚,尺寸:高65厘米,估价:RMB 1,200,000 ~ 1,800,000,成交价: RMB 3,080,000 ,成交时间:1996.06.30,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1996春季拍卖会。

定窑白釉瓷器纹饰特点


定窑盛行于北宋中后期,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定窑产品也是金代统治者喜爱的瓷器品种。定窑白瓷的纹饰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

定窑是我国宋、金时代的五大名窑之一。它是继唐代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河北曲阳涧磁村一带。

定窑盛行于北宋中后期,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使其身价大增,产品风靡一时。据《归潜志》记载,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可见,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从有龙凤纹饰的一些器物上看,定窑产品也是金代统治者喜爱的瓷器品种。

定窑白瓷的纹饰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白瓷纹饰有什么特点吗?定窑白釉瓷器的装饰技法主要有划花、刻花、印花三种。

划花是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通常以篦状工具划出简单花纹,线条钢劲流畅、富于动感。莲瓣纹是定窑器上最常见的划花纹饰。有一花独放、双花并开、莲花荷叶交错而出、有的还配有鸭纹,纹饰简洁富于变化。立件器物的纹饰大都采用划花装饰,刻花的比较少见。早期定窑器物中,有的划花纹饰在莲瓣纹外又加上缠枝菊纹,总体布局显得不很谐调,这应看成是当时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一种新装饰手法,也给定窑器断代提供了一个依据。

刻花是在划花装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时与划花工艺一起运用。如在盘、碗中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缠枝花卉轮廓线,然后在花叶轮廓线内以篦状工具划刻复线纹。纹饰中较常见的有双花图案,通常是对称的。定窑刻花器还常常在花果、莲、鸭、云龙等纹饰轮廓线一侧划以细线相衬,以增强纹饰立体感。

定窑纹饰中最富表现力的是印花纹饰。这一工艺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北宋晚期。最精美的定窑器物纹饰在盘、碗等器物中心,这类器型内外都有纹饰的较少。定窑器物纹饰的特点是层次分明,最外圈或中间,常用回纹把图案隔开。纹饰总体布局线条清晰,繁而不乱,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定窑印花题材以花卉纹最为常见,其次是动物纹饰。动物纹饰中主要有牛、鹿、麒麟和飞龙等。定窑飞龙纹一般装饰在盘、碟、碗等卧件上。飞龙纹位于器物中心,祥云围绕,独龙为多,尚未见有对称的双龙纹饰。飞龙身形矫健,昂首腾飞于祥云之间,龙尾与后腿缠绕,龙嘴露齿,欲吞火球,背有鳍,身刻鱼鳞纹,龙须飘动,龙肘有毛,三爪尖利,栩栩如生。而定窑立件上只装饰有变形龙纹,其装饰水平与盘、碟上的龙纹相去甚远。禽鸟纹饰中主要有凤凰、孔雀、鹭鸶、鸳鸯、雁、鸭等,做工精美的飞凤比较少见。花卉纹以牡丹、莲花最常见,菊花次之。

花卉纹布局多采用缠枝、折枝等方法,讲求对称。定窑瓷器最精美的纹饰大都集中在盘、碟上,纹饰多者可达四层。每层纹饰富于变化,外圈纹饰多为几何纹或变形莲瓣纹,中心为动物、花卉结合纹饰,充满浮雕感,艺术气息浓郁。而这件宋代定窑孩儿枕更是该窑名品,其造型神态及纹饰的装饰工艺等皆为上乘之作。

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特征一是胎体轻薄,胎质洁白。二是釉面多为乳白色,白中闪浅米黄色。积釉处常有泪痕状流釉,呈黄绿色。器物外壁釉薄处可见胎上旋坯痕。三是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口沿则多不施釉,俗称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四是官府所用瓷器底部有官”、尚食局”等。五是定窑器物釉面通常有气泡。用放大镜观察,一般可见大小不等的气泡,一些较大气泡疏散排布于密集小气泡区域的周围,这种现象类似宋影青瓷器特征。金代定窑器的上乘之作与北宋定窑器没有什么差别。而金代中低档次的定窑器在装饰技法上明显劣于北宋定窑器。部分产品采用砂圈叠烧法,器物内底有一圈露胎。这是金定与北宋定窑器的明显区别。

温柔恬静宋定窑


定窑是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川村,古属定州而得名。定窑是继唐代邢窑而起的著名白瓷窑坊,虽受邢窑影响,但后来形成了自己的制瓷工艺和风格,始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停烧于元代。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定州花瓷》诗则称定窑:“定州花瓷琢红玉”。元代文人刘祁在《归潜志》一书中有:“定窑花瓷瓯,颜色天下白”的赞誉。“花瓷瓯”是对白瓷上有刻花、划花、印花和剔花等多种的装饰而言。定窑是最早被选为北宋皇室用瓷的窑坊。在已发现的瓷器上刻有“官”、“新官”、“尚食局”、“尚药局”、“奉华”、“聚秀”、“德寿”、“慈福”等字样的铭文,多达十五种之多,这在宋代瓷器上是极为罕见的。有的瓷器是到了宫廷后,由宫中玉工刻的,如“奉华”、“聚秀”、“德寿”等。这些都是当时北宋皇宫内的殿名,充分说明定窑曾是北宋宫廷选用的御用瓷器。

北宋定窑以产白瓷为主,当时也兼烧酱釉、黑釉、红釉、绿釉等瓷器,即著名的紫定、黑定、红定,其中绿定不见有文献记载,但考古已证实当时有烧造绿釉瓷器。

定窑的造型品种极为丰富,有盘、碗、灯、炉、盆、瓶、乐器等,几乎应有尽有,其中盘碗生产量最大,有的口径近三十厘米,在当时为其它窑中少见。在各式各样的枕中,以孩儿枕而著称于世。

笔者收藏一件北宋定窑孩儿枕,是当时医生给病人切脉专用的器具。枕从头顶部至座底高9.3厘米,身长15.3厘米,底座长10.8厘米,宽5.4厘米。器物造型生动别致,既有实用价值,又是一件十分精美的艺术杰作。造型把孩儿塑成俯卧于床榻上,把床榻当作底座,显得十分自然巧妙。以孩儿背作为枕面,背面微凹,利用微凹部分,病人手臂可放在上面,便于医生切脉。孩儿抱紧双臂,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用合拢的双臂当枕头,头向左侧,两只大眼睛活灵活现,目光直视前方,神态自然可亲。右手紧握着一条丝条状织物,其上挂有一绣球,球上有清晰可见的花纹。在绣球的两侧用丝条各打结一只蝴蝶。孩儿两只小腿向后举起,并交叠在一起,脚尖朝下,使人感到孩儿既调皮又逗人喜爱。头部两侧各扎孩儿发髻,显得天真活泼,身穿丝织长袍、坎肩、长袍下团花依稀可见。床榻的四面印有螭龙如意纹饰。孩儿头发、衣纹等用刻划的手法。从中可看到以印花、刻花、划花为主的图案来装饰器物,其图案布局严谨,层次分明,密而不乱,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特别是其中刻花的刀法清新明快,刚劲有力,表现出高超的技艺和简洁豪放的风格。定窑瓷器上的装饰,是当时高明的匠师别出心裁,把宋代丝织品中缂丝图案的纹样,应用在瓷器装饰上,在暖白色釉层的掩映下相得益彰,工巧富丽,独步一时,可谓冠绝当世。床榻底面露胎无釉,可见竹丝刷纹,胎质白,以手指轻叩器身,铿然作金属声,说明烧结程度甚高。床榻底面还有两个圆孔,并刻有细小的“丁”字铭文,应是指器物大小的标记。整个器物釉面细薄润滑,釉色白中微闪黄,温润如玉,光亮可鉴,它属暖白色,恰似东方少女润白的肌肤,给人以温柔恬静的美感。细看器物的局部,隐约有垂釉的现象,俗称“泪痕”,这是定窑显著的特征之一。但是,有极少数的器物也没有这种现象。

总之,北宋切脉孩儿枕是定窑瓷器中杰出的作品之一。其造型轻盈秀美,技艺独特,而且人物形神毕现,印花、刻花并用,线条流畅自然,釉色温柔恬静,实属罕见,是定窑瓷器中十分难得的稀世珍品。

宋代定窑白釉金装“官”款瓷器鉴赏


定窑瓷器改用覆烧方式以后就出现了芒口现象,为了美观很多定窑瓷器都镶嵌金银铜口,一是提高使用者的身份,二是表明在宋代定窑瓷器的珍贵。

定窑镶金银口是皇帝和贵族审美下的奢侈之举,是为了提高定窑瓷器身份而采取的装饰工艺,反映当时的审美情趣和人们迷恋金银器的心理,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为了表明使用者身分尊贵或显示豪华。金佃工艺与陶瓷相结合,更赏心悦目,犹如锦上添花。金装“官”款瓷器是宋代的官窑瓷器了。官字款是宋代皇宫专用的,这是宋代定窑最辉煌的时期。

白釉金装“官”款洗

宋代白釉金装“官”款洗高3.6/口径/9.7足径8.1厘米

白釉金装口“官”款盘

宋白釉金装口“官”款盘 高3/口径10.7/底径5.9厘米

宋定窑孩儿瓷枕


瓷枕的烧制最早出现于隋代,唐以后日渐增多,为古代寝具,古书记载“瓷枕能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定窑瓷器以白瓷为主,大都为实用的瓶、罐、碗等,孩儿枕则是难得一见的器型,是被誉为“九大镇国之宝”中的其中一个。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这件定窑孩儿枕,釉色牙黄,工艺精巧,先使用模具烧制成型,再加以精细的雕工,活泼可爱的孩童侧卧于榻上,双臂紧抱置于头下,两脚叠压稍稍抬起,孩儿神态栩栩如生,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件定窑孩儿枕不仅是宋代风俗的见证,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陶瓷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关于定窑孩儿枕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奇故事,北宋时期,定窑已成规模。有一对夫妻,同为烧窑能手,虽然结婚10余年,生活幸福美满,但眼看两人都已近而立之年,却无子嗣。 在中国古代,民间流行一种习俗叫“栓(拴)娃娃”,也叫“抱娃娃”。是说婚后不孕的妇女到当地的天后宫,拜求送子娘娘赐子,然后用红线拴上一个泥娃娃,抱回家,再供奉起来,就能顺利怀孕。于是,他们夫妻二人就请了一个泥娃娃。但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夫妻二人仍然没有得子,妻子日日为此伤心,丈夫则一气之下将泥娃娃摔了个粉碎。但这一摔却将妻子的心摔了个粉碎,她觉得自己再也没有怀孕生孩子的可能,在哭泣中蒙眬地进入梦乡。

睡梦中,她仿佛看见了一个小娃娃在草地上欢笑着奔跑,口中还不停的叫着娘。跑累了,小娃娃头倚靠在胳膊上,笑盈盈地躺在了地上。一觉醒来,她的心情好了许多,睡梦中孩子的笑脸也一直留在了她的心里。思来想去,她画了一个样子,挑了一块上好的坯土,描摹出了一个小孩样的瓷枕头。丈夫见妻子如此这般,就将妻子所描绘的枕头精心烧制。这只孩儿枕,精巧秀丽、栩栩如生,特别惹人喜爱,妻子枕着它睡觉,仿佛便能在睡梦中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娃娃。没想到过了半年,竟然怀孕了。夫妻二人喜出望外,认为孩儿枕起到了天后宫泥娃娃的作用。依照民间习俗,请回泥娃娃的妇女成功怀孕后,每餐要给泥娃娃安排碗筷,逢年过节还要摆上水果糕点,换上“百家衣”。于是,家里的孩儿枕便也有了同样的待遇。后来,他们的孩子顺利出生,孩儿枕就成了孩子的大哥,还要按照民间的习俗,叫这瓷枕为“娃娃大哥”。

定窑孩儿枕不仅仅是文物,还寄托人们都没好生活的向往,在古代这所以这么流行,也是因为每个家庭都期盼有属于自己的额孩子。但是因为是瓷器易碎,流传至今的定窑孩儿枕几乎没有,价值也是很高,估计用价值连城这个词都没有办法形容它的真实价格。

当然这样的文物也不排除民间流传至今的,现在收藏也这么发达,倒出收藏文物的人也不少见,所以提醒大家一句,如果家中有这样的宝贝那就要找专业的机构进行验证,以免在价格好的时期没能销售到好的价格。

宋定窑瓷器的特点及真伪判定方法


宋定窑瓷器是较为难得的传世数量多而品质佳的瓷器,尤其是定窑白瓷,先民用再御用,水平跨度大,后期更加精美,不负名窑之名。那它有哪些鉴赏要点、收藏价值又如何呢?

首先,宋定窑瓷器是以白瓷为主的,瓷胎质量较高,细密而轻薄,即使大器型而不显笨重。白瓷胎加上白釉,釉薄而不闷,釉色极为水润,更显出定窑瓷器的素雅高洁。这里需要注意白釉瓷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上釉时留下的水波纹一样的痕迹,似美人垂泪,使之与其他白釉瓷区别开来。这种流釉的产生是需要严格的控制与精密的工艺的,后世仿品往往难以再现,可以作为鉴别的要点。

除了相对量大的白釉瓷,宋定窑瓷器的彩釉系列也是近年来收藏价值逐渐上升的,尤其是黑釉,一则是因为其传世数量少,二则是因为其质感特别,色泽温雅、如同黑漆,以手抚之有玉的质感,所以品相好的定窑黑釉瓷价格是比白釉瓷更高的,鉴别起来也相对容易,只要注意看其黑釉是否足够润泽、凝重,如果没有玉的质感,气韵也不生动,则很有可能是仿品。

纹饰方面,定窑瓷具宋瓷的清雅、优美的特点。其上所绘图案虽非繁复华丽,但重层次、重线条,重两边的对称性,图案呈现出来的效果清晰、有序、漂亮。虽然主题多为花卉但并不单调,其中的缠枝莲刻画清晰、生动,是宋定窑瓷器中的佳品。除此之外鱼禽鸟兽的纹饰也有,且常出现在花卉底部。而在器具内部底部,还常常有珍珠形状的花纹排列,非常生动。所以定窑瓷器纹饰的鉴赏要点就是图案勾刻要精细且富有层次感,警惕只是一层浮色的伪品。

宋定窑瓷器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毛边的存在,即口沿的釉料掉落而露出瓷胎,非是瑕疵,而是工匠刻意为之,有宽窄的讲究,外较宽、内较窄,在后期转为御用后,毛边会饰以金银,这种瓷器价值更高。同时因为定窑瓷器重手工,所以不同的陶工修出来的足底不是完全一样的厚度,施釉的厚薄也不一样,甚至还会出现手掐的痕迹,这些都是难以模仿的,也是定窑瓷器的特色。

总之,宋定窑瓷器的收藏价值一直是比较高的,而品相较好的黑釉瓷、酱釉瓷价格会更高。鉴赏时最好从流釉、珍珠纹、图案层次感、毛边、手工感等等方面入手,才能辨伪存真。

为什么莲花纹被奉为“佛门圣花”?


莲花是最早用来装饰瓷器的花纹之一,从南朝至清代一直盛行不衰。莲花纹是画面单现或以莲花作为主题纹饰出现。宋、元、明、清时莲花作为主要纹饰之一,因“莲”与“廉”谐音,在明清时期官窑出现较多,清代以莲花纹赏瓶为代表。莲花在佛教以及佛教艺术中占有特殊地位,被奉为“佛门圣花”。

佛教与莲花:佛教崇拜莲花之由来 当人们走进寺庙,抬头看见佛祖释迦牟尼的坐像,身穿通肩大衣,手作说法印,结跏趺坐在莲花台上,佛经说,这是释迦佛祖修道成佛后向信徒们讲经说佛的姿态。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也结跏趺坐在莲台上,双手仰掌足上,掌中托着一个莲台,似乎在指引众生往通西方佛国净土;以大慈大悲闻名的观音,更是身穿白衣,坐在白莲花上,一手持着一只净瓶,一手执着一朵白莲,仿佛在表露观音怀着的一颗纯洁的菩萨心,全力导引信徒脱离尘世,到达荷花盛开的佛国净土。在翻读佛经书籍时,人们又常常会见到佛经把佛国称为“莲界”,把寺庙称为“莲舍”,把和尚的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华合掌”,至于和尚手中使用的“念珠”也是用莲子串成。佛经说,用莲子作念珠比用槐木珠要好,同样掐念一遍,所得之福,可多千倍。综上所述,莲花已与佛教结下了亲密的因缘,成了佛国的象征与圣花。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宋定窑瓷器白釉划莲花纹大碗》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宋定窑瓷器白釉划莲花纹大碗》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的莲花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