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简一瓷砖 > 导航 >

一朝辉煌一朝瓷 隆瓷器市场研究

一朝辉煌一朝瓷 隆瓷器市场研究

简一瓷砖 简一瓷砖是 一平方瓷砖

2021-03-01

简一瓷砖。

中国瓷器工艺发展到清代雍正至乾隆早期,无论在瓷业生产的规模上,还是在制瓷技术以及产品的精美程度上,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是对这一时期瓷业成就的赞叹。在当今的艺术品市场中,乾隆瓷器因其奢华的风格和较大的存世量而备受关注。

乾隆一朝在清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经过了康熙、雍正两朝的励精图治,乾隆时期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乾隆瓷器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奢华,其品种繁多,有很多品种是在试验当中,有的品种今天偶然可以看到。熟知的品种,比如青花、粉彩、斗彩以及各种颜色釉,在乾隆时期都做得炉火纯青。乾隆瓷器在烧造时不惜成本,完全追求奢华到极致的风格,这一风格也比较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所以市场表现一直火热。

清三代精品走势稳健

乾隆朝的景德镇制瓷业,官窑、民窑俱盛,彩绘和色釉并茂,映射了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御制瓷器及工艺品一向是工艺水平的极致表现,清朝皇室对此类对象的喜好与要求,更是助长了工艺水平的发展。这三个朝代中的御制瓷器做工精致,选料考究,绘工细腻,布局生动,一直可遇而不可求。因此,当难得的御制瓷器及工艺品出现在市场上的时候,它们就会为世界各地藏家追捧。而且清乾隆皇帝热衷于收藏古物,影响所及,御制器物亦精益求精。文物艺术品市场雷打不动规律是:好的东西永远有其本身的价值,不会被外在的因素所彻底改变。因此,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中的业内人士都普遍认为,清三代御瓷的市场价格不会因目前经济形势而下跌。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不完全统计,自2011年市场调整开始,乾隆瓷器在二级市场拍卖中始终保持稳定的状态。2015年春,乾隆瓷器共上拍433件,成交215件,成交率为49.65%,成交额为4.33亿元。而2014年全年成交额为8.15亿元,由此可见,只要2015年秋拍乾隆瓷器板块保持稳定,那么在2015年乾隆瓷器的二级市场中行情稳中有升是可以实现的。

在二级市场中,因乾隆瓷器存世量庞大,在各大拍卖会中都可以见到,但是品质良莠不齐,精品并不多见。但是乾隆官窑精品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还是非常好的,以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赏瓶为例,上世纪90年代,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赏瓶的价格稳定在18万元人民币左右,2003年“非典”后市场行情走高,赏瓶的价格涨到七八十万元人民币,2010年后卖到百万元人民币以上。2010年北京翰海春拍以179.2万元人民币拍出一件乾隆青花赏瓶,同年秋拍时280万元人民币拍出一件,即便拿这个价格与同期的中国书画相比,价格也太低了,没有任何可比性。2012年北京翰海春、秋拍卖中,各以345万元人民币拍出一件。而到2013年春拍,北京翰海上拍了两件,价格刚到184万元人民币。当然,不是拍品的质量下降,而是市场上经济形势下滑,直接制约价格上不去。

据业内人士介绍,乾隆瓷器和宋瓷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风格,一个注重华丽的装饰,一个注重淳朴的艺术性,在市场中藏家对于这两个风格是各有所好。但是乾隆瓷器的存世量要比宋瓷多得多,所以乾隆瓷器在市场中的交易频率就相对宋瓷来说要高很多。风格有人欣赏,再加上存世量较大,这也就是乾隆瓷器在市场调整之前价格一直上扬的原因。

“捡漏儿”时代已不再民窑价高属炒作

据大藏家翟建民叙述说:2010年11月,在英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班布里奇拍卖行举办的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粉彩“吉庆有余”转心瓶以5.5亿元人民币成交,当时很多大行家都想去捡个漏,都盯着这件东西,到了拍卖会现场才发现,基本玩陶瓷的大行家全都去了,虽然这件东西在后续付款等程序上不尽人意,但是足以说明乾隆瓷器在陶瓷收藏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相对二级市场而言,在一级市场上乾隆瓷器“捡漏儿”的黄金时代是早已经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事。由于当时,市面上的古董非常丰富,很多藏家不明就里,只顾得上挑选品相、工艺、画面等艺术特征,却往往忽略了乾隆瓷器的历史价值,结果就是“买到却不知其真正的价值”。当今出现在各大拍卖会上的乾隆瓷器,基本上都是当时被人买下的藏品。时过境迁,现在无论乾隆官窑还是民窑价格都会暴增,普通的藏家根本买不起。但是也有一些古玩店主持有不同的意见,乾隆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毕竟官窑是倾国家之力烧造出的御用精品,再加上乾隆皇帝对艺术方面的喜爱,造就了乾隆官窑在在中国陶瓷历史上不可取代的地位。而乾隆民窑无论是工艺、审美、纹饰、器型就差很多,至于说民窑价格高,可能大多是市场运作的结果。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不完全统计,港澳台地区在乾隆瓷器上拍量方面远远不及京津溏地区,2008年—2015年京津溏地区共上拍乾隆瓷器4079件,比港澳台地区的546件多出7倍有余,这是因为京津溏地区的地理优势明显,作为清朝故都皇权所在区域,拍品藏量巨大。但是要注意一点,那就是港澳台地区和京津溏地区在乾隆瓷器的成交额方面却差距不是那么明显,2008年—2015年港澳台地区乾隆瓷器成交额为31.46亿元,而京津溏地区2008年—2015年乾隆瓷器成交额为35.3亿元,仅仅相差4000万元。成交量和成交额的反差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精品存在率的问题。瓷器板块,精品与普品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国内瓷器成交量远远多于海外,但是庞大的成交量并没有带来可观的成交金额,说明精品才是能拉动整个板块的关键,只有精品的存在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板块的价值。

从区间来看,乾隆瓷器在5万元以内区间的成交数量最多,为1729件,占总量的34%。其次是10万—50万元区间,为1381件,占总量的27%。高端精品方面,1000万—5000万元区间成交131件,占总量的12%.5000万元以上区间成交15件,总量占比不足1%.价格区间的分布说明乾隆瓷器在普品范围内占据着较大的数量,另一方面市场整体资金面充裕的状况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高端价位不缺乏资金,优质拍品成交价格仍然较高,然而一般的拍品价格则表现平平,高估价的普品则受到更严峻的考验。通过对比2015年春季和去年同期拍品的价格区间,两端价位拍品数量比去年同期变化不大,中端价位拍品缩减明显。反映出市场调整期大资金锁定精品的同时,普通拍品需求减弱。

样式奢华,富丽有余而文雅不足

据著名藏家马未都介绍:乾隆瓷器中,奢华是其一大特色,但是也有例外。在乾隆一朝的陶瓷当中,署“唐英”款的,有一些是著名的青花瓷器,上面写着“沈阳唐英”款;还有一种是墨彩的,上署“蜗寄老人”,这是他的自称,也叫“蜗寄居士”。凡是署这类款的都是唐英自己烧造着玩的,非常雅,跟我们看到的那种皇家气派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体现了他个人的艺术风格和审美。

乾隆瓷器在价格区间的分布情况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乾隆瓷的审美问题。奢华的风格是乾隆瓷器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的缺点。乾隆朝瓷器,受乾隆帝和皇家审美的偏好,因过分追求纹样繁缛、色彩艳丽、构图丰满和工艺复杂,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艺术性。虽外观不失雍容华贵,但与宋、元、明朝的瓷器相比,终不免露出一股艳俗气和工匠气,富丽有余,而文雅不足,这是乾隆瓷的一大硬伤。

从品类来看,乾隆瓷器的单色釉、粉彩和青花无论是成交量还是成交总额都是领先于同时代其他品类拍品的,2008年—2015年乾隆瓷器中单色釉成交1817件,成交额为17.71亿元。粉彩上拍856件,成交额为13.2亿元。青花上拍1316件,成交额为19.21亿元。由此可以看出,乾隆粉彩在上拍量上比单色釉和青花要少很多,但是在成交额方面乾隆粉彩依然可以名列三甲,究其原因是因为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器非常受市场和藏家的欢迎,乾隆一朝的粉彩瓷器综合了康熙与雍正两朝的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本朝瓷器,从而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时记事档中记载了许多乾隆时景德镇御厂为宫廷制瓷的史实,也反映出皇帝直接关注制瓷的情况。乾隆帝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画样或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器物的款识或有或无,写什么样的款识以及配合纹饰的诗句等都须经过乾隆皇帝的批准。另外,制瓷粗糙不合要求者还要赔补等情况,在档案中也有详细记载。当时的督窑官唐英一方面按皇帝的旨意制作精美的宫廷用瓷,另一方面,在保留前代精华的基础上,还吸收了一些西洋的工艺技法,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而这些粉彩的瓷器大都雍容华贵,非常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这也是乾隆朝粉彩瓷器在一级市场和二级中都广受关注的原因之一。据业内人士介绍,乾隆瓷器属于“清三代”里面的巅峰,无论是工艺还是装饰风格都是极尽奢华,很多藏家比较喜欢这种风格,看起来非常富丽堂皇,体现出乾隆朝的强大国力。但是有一点,就是真假问题是很重要的,我们收东西,藏家来买东西都是一个眼力比拼的过程,这点在交易中至关重要。

结语:清代乾隆时期,国泰民安。在这种盛世下,乾隆瓷器应运而生。奢华繁复的风格既表现了乾隆皇帝追求奢华、好大喜功的性格,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当时国力的雄厚,在当今的文物艺术品市场中,乾隆瓷器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许多一级市场的店主也纷纷表示,如果没有乾隆一朝的瓷器,中国的陶瓷收藏将失去许多耀眼的光彩。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唐宋高丽青瓷与李朝瓷器略说


青瓷透雕七宝香炉 12世纪 通高15.3厘米 首尔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优美精致的高丽青瓷是高丽王朝(918~1392年)瓷器中的代表作,它是受中国唐宋青瓷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是贵族物质、文化生活的象征。部分上品可与中国宋代汝窑媲美。统一新罗时代生产高温灰釉陶,高丽时代青瓷发展迅猛,受越窑影响较深。10世纪末期大量宋瓷输入后,受中国北方汝窑和南方龙泉窑影响最深,高丽青瓷开始呈现深沉的绿玉式格调,刻划花以菊花唐草为主要装饰纹样,造型以典雅清秀取胜,已不见宋瓷的大胆夸张。12世纪始,高丽青瓷发展达到高峰,釉色综合了汝窑、龙泉窑的工艺特色,产品近似于龙泉窑、汝窑的梅子青、艾叶青、粉青、天青、月白等色,最主要成就在于烧出了美丽绝伦的翡翠色调。器形薄轻乖巧,与雕刻的牡丹、莲荷、唐草、竹节、水禽等图案纹饰巧妙结合,更显和谐与完美。仿生瓷是高丽瓷的魅力所在,人物、鸳鸯、狮子、鸭子、麒麟、摩羯、龙凤、鱼龟等动物形象的水注、砚滴、香熏、笔架等和南瓜、石榴、竹节、荷花、葫芦等植物形象的各式器皿,栩栩如生,精雕细刻,反映出高丽民族崇尚自然的艺术传统。

明洪武朝青花瓷的工艺特征


明代的青花瓷,官窑产品精益求精,晚期民窑以产品量大为特点。除了元代的窑场继续烧造以外,明代又兴起了许多新的窑场,著名的民窑窑场有: 瑶里、胡田、观音阁、十八渡、董家坞等处。青花瓷以其独特的优点,在明代瓷业生产中独占鳌头。这里主要考察有确切地层和纪年墓出土的器物及有纪年款的器物。

明洪武朝:至今确定为洪武地层出土的器物共有三处发现。第一处是1964 年,南京明故宫出土的一批残片;第二处是1984 年夏季,北京四中出土的一批残片,第三处是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的一批残片;它们虽然都不完整,但是可以作为典型器来对照完整的传世品。除此之外,上海博物馆藏青花“春寿”云龙纹梅瓶与河南博物院收藏的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为完整的典型器。明洪武朝的青花明显少于釉里红,完整器更少,但从大量资料的对比分析,此期青花与釉里红的纹饰和器型均相同。

此朝主要使用淘洗纯度不一的国产料,但也不排除有少数使用元代剩余进口料的情况。这一时期青料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为清新明快的淡蓝色,色调稳定,不晕散,纹饰浓重处亦能表现出青花的层次;第二类青花发色浅淡,少有晕散,纹饰中常有明显的深色小点无规则地散布在其中,似繁星密布;第三类青花色泽泛灰,釉面呈灰白色。由于这种色料中含有较高的金属锰杂质,所以纹饰中呈现出较大斑块状的黑青色,有的亦深入胎骨,呈凹凸不平状。品种主要是白地青花。

布局沿用元代多层装饰带和适合纹样两种。常见题材及特点如下:主体纹饰有各种花卉和龙纹。花卉纹有缠枝牡丹、扁菊、山茶、莲花、牡丹、菊花、月季花等什锦花卉组成的缠枝花卉纹。多用于盘、碗的内外腹壁。插在山石上的什锦折枝花卉、芭蕉园景、松竹梅,多用在较大琢器的外壁和大盘的底心。龙纹:龙的身体细长,典型的明清官窑龙纹,龙纹基本保持了元代风格,但改变了元代龙纹的矫健凶猛感,多为轮形五爪,亦有三爪、四爪的,爪与爪之间分得较开,猪形嘴,作张口伸舌状。辅助陶瓷纹饰有各式如莲瓣、卷草、回纹、意云、蕉叶、缠枝灵芝、海鸥戏水等。品字形云是明洪武瓷器的典型纹样,在多个品种上都有描绘。

胎釉:胎体洁白,瓷质缜密,但是与永乐官窑相比则显得粗厚疏松,胎体中有针眼状或细小的裂隙。瓷泥可塑性好,器物绝少塌底、夹扁的弊病。釉面肥润,白中泛青,圆器类口沿均有积釉现象,形成一圈明显的自然厚唇状。有些器物釉层较厚,可见细小釉泡攒聚密集,给人以温润柔和之感。尤其是浅淡的青花纹饰,在这种肥润的釉面下,更显幽青雅致。

造型明洪武朝青花瓷器的造型主要有碗、盘、菱花口盏托、执壶、玉壶春瓶、石榴形瓜棱大罐等。碗口径在20 厘米左右与40 厘米左右的两种墩式碗最常见,分直口圆唇和撇口两式,深弧腹,圈足平切,釉底。盘约20 厘米和45 厘米两种口径的盘子最常见。分菱花口与圆口两式。菱花口盘的造型为宽折沿,浅弧腹呈瓜瓣式凸棱,圈足平切。南京玉带河明故宫出土的青花三朵云纹盘残片无口沿,但结合大英博物馆所藏的同样纹饰的完整霁红、霁蓝釉盘看,为浅腹,大圈足,圈足根内外呈斜坡状,内斜更甚,足端平切,砂底见大片窑红。

菱花口盏托口径约20 厘米左右。宽折沿菱花口,方唇,浅弧壁,呈花瓣式凸棱,内心凸起一圈棱,用以置放杯盏,浅圈足,底无釉,见火石红。洪武时期盏托的方唇外侧多有二方连续回纹。执壶:高度为30 厘米和20 厘米的最常见。造型为小直口,长束颈,溜肩圆腹,腹部有弯曲长流,流口部与执壶颈部连有如意云形扁宽系带。颈部与腹部相连有弯曲板状凸棱执柄。柄上端有小圆孔系,壶盖为宝塔形宝珠钮,内插式。

玉壶春瓶,有大小两种,大者高30 厘米。撇口,长束颈,溜肩圆腹,圈足,底釉。石榴形瓜棱大罐 这种大罐是洪武时期的典型造型,有大小不同的规格,高度大者约60 厘米以上,一般为50 厘米左右。撇口,短颈丰肩,长腹下收,十二道瓜棱腹,束胫,圈足,砂底,有火石红。梅瓶:小口圆唇,短颈,略呈上大下小状,丰肩,下腹收束,胫部外撇,环形足,平切,外侧斜削一刀,砂底,中心凸起,局部见火石红。款识、工艺:款识仅仅见于梅瓶肩部用篆书书写“春寿”两字。工艺方面,琢器内壁见明显接痕,器物底部均见明显的火石红色,俗称“朱砂”底。

由此可见,明洪武朝青花瓷中牡丹花、扁菊花、云朵等纹饰均留有白边。缠枝牡丹、扁菊纹的叶子缺刻大,蕉叶为双茎,中间留空白; 花蕊为细方格的扁菊纹。回纹一正一反两方连续。底足平切、有窑红。

康熙朝时期红釉瓷器有几种


红釉是明清时期才有的颜色釉瓷器,属于高温釉。康熙时期的高温铜红釉瓷器品种主要有霁红釉、郎窑红釉、豇豆红釉三种。

豇豆红釉是创烧于清康熙时期的名贵的高温铜红釉,因其呈深浅变化的粉红色,有时掺杂绿斑或色晕,恰似豇豆色泽,故名。又有“桃花片”、“美人醉”、“娃娃脸”等美名。

郎窑红系以康熙时江西巡抚郎廷极的姓氏命名,实乃仿宣德红釉,但比宣红釉更鲜亮,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质光泽,绚丽夺目,是我国名贵的铜红釉中呈色最鲜艳的一种。郎窑红的特点是釉汁厚,釉面除大片纹外还有不规则的牛毛纹,器物胫下部至底边由于釉汁的流垂凝聚而近于黑红,器物口部釉薄露骨,多呈粉白、淡青或浅红色,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郎窑红以铜为着色剂,在1300℃以上的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传统的郎窑红对烧成气氛和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制品十分困难,所以又有“若要穷,烧郎红”之说。

霁红釉系仿明代宣德红釉的品种,但红釉色泽多泛黑红,个别的较为浅淡鲜亮,色调都很均匀。此时的霁红器胎体坚硬细密,有的釉面有细小橘皮皱纹,有的因釉层较厚而呈垂流状,足边往往因垂流积釉而呈黑褐色。常见器形有僧帽壶、梅瓶、钵、盘、碗、高足碗等。或署官窑款,或无款。霁红釉釉面均匀凝厚,色泽红艳、深沉,除用作祭器以外,也做文房用具、日用瓷等。

 

雍正和乾隆两朝瓷器鉴别方法


清三代瓷器指的是康熙、雍正和乾隆瓷器,这三代皇帝是大清王朝的鼎盛时期,也是是清代制瓷的高峰时期,从创新到继承和发展,使得中国瓷器发展了巅峰,所以很多瓷器都值得收藏。而传世的清三代瓷器,尤其是康雍乾官窑器则越来越见少。在清三代瓷器中,除了康熙以外,就要数雍正和乾隆瓷了,在收藏时需要特别懂得瓷器鉴别。

从瓷器风格上鉴别

清代瓷器虽然很多以模仿明代瓷器的很多,但是康永全球瓷器还是有自己本朝的特点,两朝彩瓷均较前朝有发展。清三代的白釉均非常洁白、晶莹,尤其是雍正朝的白釉更显滋润,比乾隆朝玉质感更强。另一种是白中闪青,也是晶莹滋润的,但比较而言,闪青的程度康雍乾三朝是逐渐減轻。

雍正时期的瓷器以精细著称于世,历史虽短,但烧制瓷器的质量和工艺最是清代瓷器中的精品之作。

青花器在雍正朝其青翠、艳丽不如康熙,着色层次也不像康熙多,一般只有2-4个层次,晚期颜色深一些,层次更少,总的说此期青花色调较为柔和秀丽。乾隆朝的青花初期与雍正期差不多,以后的质量就不如前朝精细了。颜色也更深沉些,成为蓝中微闪紫色,层次也更少,立体感较差。

乾隆白釉的釉质虽然较之前两朝稍次,但仍是很洁白滋润的,此外,乾隆白釉在釉面的转折积釉处,常会呈现出浅淡的黄绿色。这也是识别乾隆瓷的一个特征。

两朝官窑器及民窑精品的底足多现糯米粉感的所谓“泥鳅背”状。与康熙朝的缺口齿咬状有很大不同。

在瓷器的彩绘风格上,较之康熙的古拙苍老而言,雍正朝则显淡雅柔和、疏朗俊秀,而乾隆朝则是华缛多姿、讲求对称。

瓷器款识鉴别

挖补款识:瓷器款识的这种方法是将某些已破损,但款识或底足尚完好的瓷器,用刀具将其有款识的底足切割下来,然后再嵌入新仿的陶瓷器上,移花接木,以冒充珍品。民国时期最盛行此技,而且镶嵌技术极为高明,几乎是天衣无缝。当代景德镇也有人精通此术,其伪品也曾在拍卖会上成交。鉴定这类伪品的要领是仔细观察其底足衔接部位胎釉的异常痕迹及底足与器身胎釉的异常变化,并一定要借助高倍数的放大镜仔细观察。

后仿款:仿古和作伪都有仿造款识的,有的直接书写款识,有的是用刀具在底足上刻出款识,然后填釉烧成后再打磨的。

鉴定后仿款的要领是把握真品款识的写法。因为明、清陶瓷工艺分工极细,撰写款识的工匠只负责此项工作,同时代、同一窑口陶瓷的款识多出自同一人之手。即使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因时代、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代款识字体的风格也基本相同。后仿者再高明,也往往只得貌似,而没有神韵,难以鱼目混珠。

从瓷器的胎釉上鉴别

要鉴识雍乾瓷,先看瓷胎。雍正时期的胎骨与康熙朝的差不多,也是洁白、坚硬、紧密、细腻的,放大镜下可见糯米状。但其胎质较之康熙时期稍差一点,胎骨也要稍薄一点。

到了乾隆朝,初期与雍正期差不多,中期之后就比雍正朝的更显逊色了,虽然瓷器胎质尚可,可无论精细、硬度或洁白程度,均已不如雍正朝,同时,胎壁也大都比雍正期的略厚。这一点,尤其是初学者鉴别康雍乾瓷器只有在实物比较之中方能领悟。

瓷釉细润,胎釉结合紧密,器物显得精细。相对而言,乾隆朝的釉质稍粗。但无论雍正还是乾隆,在放大镜下均可见到釉面的普遍特征是有细微的橘皮纹,乾隆朝尤甚,有些器物底部釉面还会出现波浪纹。当然,不是所有的雍乾瓷都有,但在多数瓷品中均可发现这种现象。这也是一个重要清代瓷器鉴别依据。

明永乐朝景德镇瓷器的特征


明永乐朝典型器有景德镇珠山御窑厂永乐地层出土的青花五龙纹玉壶春瓶、龙纹款青花云龙纹刻海水宫碗等一批器物是明永乐朝青花瓷的典型器物。

胎质洁白细腻,胎体轻薄。造型曲线圆巧,圈足足墙内外斜坡,足墙根部宽于洪武时期的器物,足端平切。器型有玉壶春瓶、大勺和高足把盏,高足把盏有口径8 厘米和口径15 厘米两种规格,杯靶有粗短、细高、中凸一棱下外撇三式,碗有口径13 厘米和20 厘来两种。纹样多为适合纹样,于口沿、近圈足处、圈足有装饰带,改变了元青花的主体纹饰、辅助纹饰多层装饰带的布局。品种有青花红彩、青花五彩。釉色白中稍泛青,釉汁肥润,均为满釉。此朝历22 年,值得注意的是出土的青花瓷上均无帝王年号款,一件青花云龙纹碗的圈足内绘一条青花云龙,此为图案款,表明此碗的等级是御用品,传世品中见花样款,均开宣德朝以后圈足落款之先河。工艺上,高足杯的高足均为中空。瓶、罐类修胎工整,接胎痕不明显。勺的边缘露胎,系覆烧。

青料:明永乐朝青花瓷所用的青料有两类,一类发色浓艳,有“铁锈疤痕”。此类经测试为高铁低锰型进口料,即“苏泥麻青”之类; 另一类,发色稍淡而雅致,其上“铁锈疤痕”比较少,此类青料未经测试。明永乐朝青花瓷分出土品与传世品两大类。出土品于景德镇市明御窑厂旧址永乐地层出土,以明永乐十七年(1419) 前后为线,分为前后两期。

明永乐朝高级定制景德镇瓷器前期:明永乐三年以及以后的几年间。纹饰有折枝、缠枝、团花的牡丹纹、莲花纹,梅花纹。器型有大盖罐、菱花口折沿或圆口折沿大盘,均为细砂底。此类大型器均于明永乐初年为郑和下西洋而烧造的赏赍品或工部外销瓷。后期:明永乐十七年前后。典型器中五龙纹玉壶春瓶即为此期。瓶身绘五爪云龙五条,一大四小,下腹绘海涛,圈足饰朵云一周。此期器物的主要纹饰有龙纹、云凤纹、海水鱼纹、海水海兽纹、海水仙山云龙纹、宝相花纹、什锦花卉纹、莲花纹、莲瓣式轮花纹、折枝菊花纹、梵字等,边饰有莲瓣纹、朵云纹、卷草纹、连续回纹、缠枝菊纹等。画笔有实笔与勾勒渲染两种。

纹饰布局有疏朗、繁密两大类,总体特征是清楚利落,一气呵成。纹样的细线条多为实笔,粗线条与纹饰为勾勒渲染,十分规矩,不出边线。主要纹饰多见各种折枝瑞果,如荔枝、石榴、香椽、桃子等,还有缠枝莲、牡丹、苜蓿、莲瓣、莲池、云龙、藏文等纹样;边饰有莲瓣、梅朵、卷草、蕉叶、朵花等。胎质细腻洁白,小件器物胎体极薄,有分量很轻的浆胎碗--用瓷土上层的浆水沉淀后做成的碗,其釉汁肥润、匀净,白中泛青,多为极润的细砂底,亦有釉底。造型有梅瓶、玉壶春瓶、直口方流壶、扁瓶、僧帽壶、漏斗、花浇双耳扁瓶、绶带葫芦瓶、梅瓶、无档尊、莲子碗、折沿洗、折沿碗、菱口折沿及圆口大盘、压手杯等。

款识,内莲池纹外缠枝苜蓿纹碗的圈足内有雪花形款。此碗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山东曲阜孔府有藏。此类碗的纹样,有的是青花,有的为青花描金彩,款为金彩。压手杯内心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此外不见有款器物。工艺方面,瓷器的瓷土淘炼得比较细,拉坯工艺高,琢器横接口不明显。明永乐官窑青花具有“胎体轻、釉汁白、色浓艳、花纹疏”的特征。

弘治朝娇黄釉鉴识


一,弘治娇黄釉品种多,数量大,价值甚高,后世都以其为楷模,清以后多有仿品。鉴定时需把握的重要特征是:

一,弘治造型规整,修坯细洁,底足白釉初期与成化白色一样,中期发灰,晚期泛青色,与正德的亮青色一致。

二、弘治盘底均有塌凹现象,后仿者多为平底。

三,弘治器物底足低矮,圈足光滑,后仿者底足稍高。

四,款识中“治”字中的三点水,一般真物均低于“台”字,后仿者三点水和“台”字相齐平。

五,弘治黄釉得鸡油黄色级难仿制。成化时偏黄白色,后仿者多发深黄色。弘治黄釉二次上釉均十分精细,边沿与白釉或白胎相接的部位整齐而自然,后仿者多显拘谨。弘治以后,历代都生产黄釉,正德朝继承弘治传统,但黄色偏重,给人以老成持重之感。嘉靖朝黄釉丛浅淡到深黄均有,釉面似有不平之感,可能是笔拓法上的釉,也有釉面匀润的,估计是用吹釉法上的釉。嘉靖时习惯在黄釉上绘红彩,在低温红釉上绘黄彩。个别黄釉器底足施黄釉,均为刻官款。万历黄釉器传世较少,多为碗类,黄色深沉,已无娇黄之感。

六朝青瓷的欣赏


六朝青瓷,主要是指东晋与南朝的青瓷。

东晋以后,南朝历经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一时期,北方以鲜卑人为主的政权交相更替,战乱频仍。以南京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相对较为安宁,经济、文化、科技、艺术达到了空前繁荣,因为延续了三国东吴、东晋等汉代以来的所谓正统文脉,史称六朝繁华。

西晋的政治中心在河南洛阳,与六朝不是同一个范畴。但是江南地区出土的西晋青瓷,与六朝青瓷一脉相承,有别于北方青瓷。为便于介绍,本博把出土于江南地区的西晋青瓷也放在六朝青瓷中欣赏。

现从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馆藏青瓷,介绍给大家,对照北朝青瓷,加以欣赏。

一、彩绘器

1.三国吴青瓷釉下彩重沿盖罐

2. 三国吴青瓷釉下彩神兽瑞鸟纹盘口壶

二、点褐彩

1、 青釉褐彩蛙型罐

2、 青釉褐彩刻花莲瓣纹盘口壶

3、东晋点褐彩绳纹四系盖罐

4、点褐彩青瓷大罐:南朝 浙江博物馆藏

三、鸡首壶

1.青釉褐斑鸡首壶

2、东晋青瓷鸡首壶

3.南朝青瓷鸡首壶

4、南京市博物馆的青瓷鸡首壶

四、动物器

1.西晋青瓷狗圈

2.西晋青瓷狮形插器

3. 西晋青瓷虎形插器

4.东晋青瓷羊形插器

5、谷仓(魂瓶)

①东晋贴塑佛像、动物谷仓(魂瓶)

②东晋贴塑谷仓(魂瓶)

明代成化朝青花瓷器的两个阶段


明代成化朝是明代瓷器重要时期之一,到成化时期明代瓷器工艺发展开始追求精致典雅的风尚,斗彩天字罐和斗彩鸡缸杯就是有利的证明,而明代成化青花瓷器可分为早期青花和典型青花两个阶段,主要是进口钴料和国产钴料的区分。

明成化青花瓷早期青花为进口钴料

明成化早期的青花瓷器风格与宣德时期相似,宣德青花所用青料为“苏泥勃青”,烧成后在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与浓艳的青色相映成趣。成化青花瓷继承了宣德青花特点,青花用进口青料,发色浓艳有黑点,但其生产时间很短,传世青花瓷器很少见。成化青花瓷器主要是小件的杯、盘、碗、碟、盖罐等瓷器。

大明成化青花麒麟纹盘

青花麒麟纹盘,高6.5cm,口径34.5cm,足径22.2cm。盘撇口,弧壁,圈足。砂底无釉,有褐色斑点,俗称“糊米底”。盘里口饰双弦纹,盘心青花双线圈内绘两只奔腾追逐的麒麟及朵云纹。盘外壁绘首尾相逐的麒麟,间以朵云纹。外口沿楷书“大明成化年制”横行六字款。这件麒麟纹盘器型大而不失秀美,胎釉精细,纹饰舒展豪放,为成化青花大器的典型之作,是一件稀有的传世珍品。

麒麟,作为古代一种祥瑞动物广泛出现于明代各时期的瓷绘之中,它是古代人们心目中的祥瑞之物,象征着吉祥幸福。

明成化青花瓷典型时期的青花是国产平等青

平等青为陶瓷青花料之一,又称陂塘青,成化青料平等青是江西饶州乐平出产,这种青料含铁量低,在适当温度中能烧成柔和、淡雅、透澈的蓝色,这种国产青花呈色淡雅。以后成为明代成化到嘉靖中期景德镇青花瓷器使用的主要色料。成化青料平等青没有了宣德青花那种黑斑,其柔和淡雅和透澈的蓝色与宣德青花浓重艳丽的效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成化青花团花纹卧足碗

青花团花纹卧足碗,明成化,高5cm,口径13.7cm,足径6.9cm。碗浅式,敞口,卧足。底釉白润细腻,碗外口边饰青花弦纹2道,腹部绘6朵图案式团花,团花以青花双勾方法绘制,青花呈色淡雅。足底青花双圈内双行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成化时期青花瓷器特点

成化朝瓷器总体的时代特征是瓷器造型精致细巧,胎薄釉润,画风精细;

成化朝瓷器由于采用国产的平等青,青花釉色发色泽淡雅,白润的釉质和小巧的器形相配,自成一种清新淡雅之风格;

成化时期瓷器以小器形为主,很少有大瓷,以各式瓷碗、小杯居多;

糊米底是明成化瓷器所独有的特征,瓷器底部露胎无釉且布满黑褐色、黄褐色的斑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