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大理石瓷砖 > 导航 >

近年水下考古所见紫砂器

近年水下考古所见紫砂器

大理石瓷砖 新中源瓷砖 木地板好还是瓷砖好

2021-03-25

大理石瓷砖。

据各国考古界估计,目前已知分布于全球各海域中、具有文物价值的沉船总数约有16000多艘,其中大半都在欧洲。亚洲地区以东南亚海域沉船最多,据美国学者布朗(Dr.RoxannaM.Brown)研究,自1974年至今,已有120余艘沉船在东南亚海域被发现。东南亚区域在中国习称为南洋、南海,自古以来,南洋与中国的政治和商业关系十分密切。南洋也是古代中西交通的咽喉和国际贸易和货物转运、集散的重镇。这条海上丝路水下所蕴藏的大量文物是当时海上贸易盛况的缩影,也是今日研究贸易史、文化史、工艺美术史的重要宝库。在出水文物中以陶瓷器为大宗,这固然是因为中国历代陶瓷丰富多彩,向为外邦所好,陶瓷贸易历来鼎盛;此外,陶瓷器坚实的质地特性,也使其虽历经海底环境长期浸蚀,仍能保持当时的基本状态。研究人员除了藉此观察当年船货的堆栈结构、运输路线、商品内容外,也能据以推断陶瓷产地的制作水平、外销市场的消费品位等社会经济面貌。

近年来中国沿海、东南亚和非洲一带陆续出水陶瓷器中不乏宜兴紫砂陶器,笔者择要简述于下:

1.万历号(theWanli)

2004至2005年间,由瑞典海洋考古学者史坦(StenSjostrand)成立的南海海洋考古公司(NanhaiMarineArchaeologySdn.Bhd.)与马来西亚政府合作,在马国西岸的Terenganu省Tanjong外六海里处,打捞了一艘明天启年间(约1625年)的葡萄牙货船,该船可能是由广州驶往马六甲的途中因故沉没。史坦命名此船为“万历号(theWanli)”。该船的出水物主要是明代万历时期的外销瓷器,紫砂器极少,只捞起3只壶盖与两片破片(图1),俱为圆器,其中一个壶盖以珠钮为中心,贴饰12棱的星形泥片,上面并押印一圈连续涡纹。这是目前已知水下考古中年代最早的出水紫砂壶。

2.冬古湾沉船

200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与福建、北京、广东等地的水下考古专家组队,在正对台湾海峡的漳州东山岛冬古湾的郑成功古战船遗址中发现一批文物,其中包括一件平盖朱砂圆壶(图2),底钤“状元及第”四字阳文篆字圆章(图3)。东山岛是郑成功的主要军事基地之一,经考古专家研究,该船年代约为康熙十五年(1676年)。

3.乌斯特兰号(theOosterland)

1991年,由南非开普敦大学主持的考古队在南非开普敦Table海湾,对一艘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沉没的荷属东印度公司乌斯特兰号(theOosterland)沉船进行考古打捞,出水物中有6件外销紫砂壶与数十件残片(图4),此批茶壶有两个特色,一是6件全部钤有款识(图5),且风格与中国本地的无异;二是部分茶壶外表已贴饰模印的吉祥纹样,显然是为了迎合西方市场而制作的外销紫砂壶。

taoci52.com延伸阅读

紫砂器辨伪鉴定要诀


自明代以来,有关紫砂器的实用鉴定著作和文献资料稀少,加之考古发现有明确纪年的墓葬出土器物凤毛麟角。一些鉴定著作多以博物馆藏品为例,不能全面反映500年来紫砂器的真实面貌,加之紫砂器又是一个极富个性化的器物,所以鉴定紫砂器的确切年代和作者真伪一直困扰着收藏者,成久而未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结合紫砂器泥料、造型、装饰等,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前人的经验,真伪鉴定应从原料材质、练泥与烧造、制作工艺、个人风格、印款特征五方面着手,通过分析、观察、上手、耳听鼻嗅、寻找佐证五种方法加以分析和对比,不断摸索,找到时代特征。下面分五个时期进行论述:

一、明中期紫砂器特征:

1、原料材质:为原矿粗砂,呈紫褐色与灰褐色,胎体近似缸体,手感较重、粗糙。

2、练泥与烧造:采用木杵舂后,浸入水中漂洗,取面上的砂泥制作,故器物含杂质较多。烧制过程中,未使用匣体,器物表面沾有许多“沾釉泪斑”,严重的底部均有釉斑。

3、制作工艺:为全手工筑成型,壶体由上下两节粘接而成,壶内有明显接痕和指印,壶盖面和壶舌、壶底与壶身均为粘接而成,壶体表面用木拍拍成,再用竹片精加工,表面留有竹纹痕迹,壶底稍变形内凹成锥体,壶嘴有指纹,采用镂塞法与壶身相接,所有接口均不修饰,无把,唯串线提梁式。造型简单、古朴,如鼓墩。

4、个人风格:明中期以金沙寺僧与供春为代表,开始逐渐掌握了砂泥的特性,提高了制作工艺和手法,壶型古朴、大气,实用功能与美观增强,趋向成熟。赵梁,制壶多提梁式;董翰,善造菱花式;时鹏、元畅二人,式样较多。此四人为当时制壶四大名家。至李茂林制小园式和菊瓣式,采用匣装烧制。

5、印款特征:明中期有印款,均为竹片刻之,字边沿泥外翻,字体为楷书。

二、明万历年至清顺治年紫砂器特征:

时大彬是此时期最负盛名的紫砂大师,最初仿制供春,做大壶,后来结识了陈继儒、王世贞等著名的书画家和学者硕儒,深受启发,而改制壶型,以更加适应文人阶层追求淡雅超俗的审美风尚,并创造了一整套合理而完备的紫砂制作工艺和工具,奠定了中国紫砂名陶的地位,进入紫砂创作的成熟期,此时期紫砂器与早期有了明显的改观,涌现出不少紫砂名人。

1、原料材质:为原矿料,铺砂和调配砂,外观颗料明显,壶身常夹金砂,壶面质感丰富,作品手感舒服,因用料实在,故分量仍偏重,但色彩较早期丰富,呈灰褐、紫褐、黯肝、砖红、冷白等等。

2、练泥与烧造:练泥,采矿后天然风化再用木杵舂之,然后浸入水池,取浮面细砂泥,练熟后再制作器物,故胎骨较粗,约20目~30目,颗粒明显、饱满,肉眼能看到颗粒状云母、石英,20倍以上放大镜观看外表,胎身明显凹凸不平。因温度不易掌握,有加热过温或欠温现象表现在壶上,声音多为缸声,较沙闷,基本上无钢声。

3、制作工艺:采用全手工拍筒身或镶筒身制作,流与把采用镂塞法,接口部痕迹明显,不作刻意修饰。有些壶身有指螺纹。型体以大为主,一般壶流为三弯,接口在壶身中间,流下部弯形较直,外径较粗大,流上部位较细。把型较大,多为耳型,上端明显粗于下端。直流,有向上之意。其工艺如瓷器一样为典型的“粗大明”特点。

4、艺术风格:造型以光货为主,不作装饰,少量作品在嘴与把上稍以龙口、风作装饰,工艺上不精细装饰,整壶显得古朴、典雅、大气、稳重。实用功能较强,但也有仿瓜果形状及捏塑装饰作品。开始有佛像、动物等造型摆件。名家辈出,风格各异。

时大彬为明万历至清顺治人,作品敦朴妍雅、实兼其长,妙不可言。陶土之内杂以金砂,用拍筒身或镶筒身手工制作,初制大壶,游娄东后始作小壶,流与把采用早期的“镂孔塞泥法”与壶身相接,流与把上留有指螺纹和标识,款法用竹刀刻之,书法逼真,在《黄庭》、《乐毅》帖间,世人无法仿。

5、印款特征:基本上以竹刀或钢刀刻底英舌沿、流下,并附干支纪年号,楷书为主,盖内、把下无印款。有少量壶在底内盖篆体印章,但壶身刻字均在明末陈用卿制壶以后。

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出的万历青花瓷器鉴赏


南澳Ⅰ号”的年代为明嘉靖至万历年间,瓷器主要来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民窑。文物基本上为漳州市平和窑克拉克瓷的瓷器,此外还有景德镇产的彩釉瓷器以及金属器等。瓷器的主要类型包括青花瓷大盘、碗、钵、杯、罐、瓶等,此外还有釉陶罐、铁锅、铜钱、铜板以及锡壶等。在出水瓷器的纹饰中有人物、花卉、动物等图案以及汉字。如用莲花代表“廉政”的“廉”,用鹿代表仕途的“禄”。纹饰中同时还有绶带鸟、十八学士登瀛州、米芾拜石的典故等。数量最多的青花大盘直径在30厘米左右,内壁绘麒麟、牡丹、仕女、书生与花草等。

明万历青花团花纹“福”款杯

年代: 明万历

类型: 瓷器

质地: 瓷

尺寸: 高3.8厘米,口径6.2厘米,底径2.3厘米

名称: 明万历青花团花纹“福”款杯

年代: 明万历

类型: 瓷器

质地: 瓷

尺寸: 高4厘米,口径6.5厘米,底径2.5厘米

名称: 明万历青花折枝花卉纹“福”款杯

年代: 明万历

类型: 瓷器

质地: 瓷

尺寸: 高3.3厘米,口径5.7厘米,底径2.1厘米

名称: 明万历靑花折枝花卉纹“百银万两”字盘

年代: 明万历

类型: 瓷器

质地: 瓷

尺寸: 高6.3厘米,口径25厘米,底径11.5厘米

名称: 明万历青花卷草纹小罐

年代: 明万历

类型: 瓷器

质地: 瓷

尺寸: 高6厘米,口径13.7厘米,底径4.5厘米

名称: 明万历靑花缠枝莲纹大碗

年代: 明万历

类型: 瓷器

质地: 瓷

尺寸: 通高约10.3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8.7厘米

名称: 明万历青花飞马纹“大明年造”款碗

年代: 明万历

类型: 瓷器

质地: 瓷

尺寸: 高5.7厘米,口径11.8厘米,底径4.9厘米

近年高古瓷交易又掀起收藏市场一股热浪


高古瓷和明清瓷是古陶瓷收藏的两个部分,两者本不应该被分开的,形成这种现象有历史的原因。中国古陶瓷收藏从明代开始,主要收藏宋瓷,明代中晚期开始出现仿古的玉器和瓷器,证明其收藏之风颇盛。到了晚清才形成两个板块,是因为当时古陶瓷的经营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区,一个是北京,一个是上海。北京的藏家主要是达官贵人,他们在皇城根下高古瓷,目前业内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认为高古瓷应是指南宋以前,包括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各朝代所制作烧成的各种瓷器;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高古瓷器仅指唐宋时期制作烧成的瓷器。这两种说法中,前者认可度比较高。因此,目前市场上说的“高古瓷”是一个与明清瓷器相对的概念,指的是明清以前的瓷器。

他说:中国的古瓷分明清官窑板块和高古瓷板块。“明清官窑”的板块,按照瓷器烧制的种类,可以分成“明青花瓷器”、“明代彩瓷”、“明代单色釉”、“清代青花瓷器”、“清代青花釉里红”、“清代斗彩”、“清代五彩”、“清代粉彩”、“清代单色釉”等单元。“高古瓷”板块,通常指的是元以前的瓷器。“高古瓷”板块又可以细分成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等单元。

目前的古瓷中,明清官窑瓷器已经非常稀少,而年代更久远的高古瓷则更少,而绝大多数都被藏入世界级的大博物馆之中,因此在市场中流通的数量就更少。这其中,又以宋元瓷器尤甚,以汝窑瓷为例,目前,汝窑传世品仅60余件,其中台北“故宫”收藏24件,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17件,上海博物馆收藏8件,英国戴维特基金会藏有7件,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1件,美国圣路易美术馆1件,天津博物馆1件,另有两三件在私人手中收藏。

东莞市收藏家协会理事何志坚在描述高古瓷的稀少时说,鉴定专家到东莞给收藏家开办讲课的时候,讲到高古瓷的特点及数量的时候,都会调侃一句“大家不要做梦。”意在跟藏家强调要收藏一件高古瓷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购买时要非常谨慎,不要抱有捡漏的心理。

高古瓷市场正由海外转向国内

几年前,高古瓷的市场确切地说是在海外,尤其是在欧美的纽约、伦敦。这跟过去的历史有关,在过去几百年里,欧洲家族式的长期收藏造就了海外收藏中国陶瓷的历史传统。去年翟健民到松山湖开讲座的时候,给在座的藏家看的诸多图片中,其中有一件是宋代茶叶末釉碗,这个碗在一位日本的藏家手中藏了60年。翟健民说在日本瓷器收藏家手中,有一些高古瓷,都是早年间收藏的。

国内市场的藏家在前几年大多数目光都盯紧明清官窑瓷器,再加上对高古瓷的知识积累不多,出手都比较谨慎,不敢轻易触及高古瓷,再加上欧美买家大多拥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因此,中国高古瓷的价格在海外普遍高于国内市场。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艺术品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被全球古董界巨擘的伦敦古董商艾斯肯纳兹以1568.8万英镑拍走,高古瓷的价格也从此开始上涨。

但随着这两年,玩家越玩越高端,对高古瓷开始了解,眼光也逐渐投向越窑、长沙窑、龙泉窑、建窑、湖田窑、吉州窑,耀州窑、磁州窑、洪州窑等窑口。再加上山西煤老板、温州商人的大量资金注入艺术品市场,国内高古瓷的市场也开始上扬。记者查看拍卖成交记录发现,2009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一件南宋官窑青瓷粉青釉纸槌瓶以6752.75万港元落槌,拍出了全球范围内宋瓷的最高成交价。

高价之下催生赝品收藏需谨慎

存世量稀少,必然造成价格居高不下,高价是赝品进入市场的动力。

藏家的谨慎不是没有道理的,目前赝品冲击市场是高古瓷最大的风险。由于高古瓷器相对来说制作工艺比较简单,文饰并不复杂,因此也成为赝品泛滥的重灾区。目前,高古瓷的造假因资金大和高科技注入,已经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吴树写的《谁在收藏中国》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有的造假高手甚至可以保证他造的瓷器赝品可以通过各大拍卖行的鉴定,而且可以拍出过百万的价格。”

珠山八友瓷板画的——近年来价格翻几倍 ...


瓷板画

是指在平素瓷板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颜料手工绘画、上釉,再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平面陶瓷工艺品。瓷板画可装裱、或嵌入屏风中,作观赏用。瓷板画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而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则出现在明代中期。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瓷板画品种多样,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浅绛彩等,图案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虫鸟、鱼藻及吉祥图案等,形制则有长方、圆形、椭圆、多方、多角、扇面等多种形制。

珠山八友瓷板画

艺术发展到“珠山八友”时代,陶瓷工艺与绘画艺术的结合已展现出一片新的天地。“珠山八友”对传统文人画与传统瓷艺,采取兼容并蓄的现实态度,将陶瓷的商品化与艺术化融为一体。他们各人的性格、阅历、修养、气质都有所不同,在选择题材、描写景物、表现技法等方面也各不相同,长期的创作,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徐仲南的萧疏,邓碧珊的工整,王琦的雄奇,何许人的荒寒,田鹤仙的朴茂,毕伯涛的隽永,汪野亭的苍润,王大凡的古雅,程意亭的绮丽,刘雨岑的韶秀,堪称是异彩纷呈,显现出“珠山八友”瓷画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而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又形成了大致统一的艺术基调,成为一种鲜明的时代风貌。他们的艺术追求,突破了传统粉彩的审美特征和意识,他们共同的艺术观与审美理想,为陶瓷美学增加了新的内涵,开拓了新的瓷画审美范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明清两朝皇家重视生产,集中全国的人才和物力,保征了皇家官窑的质量,在的胎体精细、釉质润净、制作规整、品种多样,特别是颜色釉瓷的精细讲究,可以说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境地,促进了艺术的发展。但是,由于官家的统治,又扼杀了艺术家个性的张扬和发挥,成为了中国艺术发展的桎梏。景德镇人杰地灵,人才辈出,随着清朝国力的衰败,皇家御窑厂的衰落,一批出类拔萃的优秀民间陶瓷艺术家异军突起,珠山八友就是其中技艺超群的代表人物。

从古至今,瓷板画之所以绵延不衰,似陈酒越久越香,究其原因,主要有六:

其一,瓷板画具有瓷板平整光洁之美,便于陶艺家以瓷当纸,随意挥毫,充分发挥作者的绘画天才,充分展示瓷画的审美意境。

其二,瓷板画便于表现中国画的神韵和意味,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趣味。笔者在创作山水瓷板画《山水有情》(左图)和《轻舟已过万重山》(右图)时,其构图、线条、色彩、意境,均吸收了传统国画的画风,又烙上现代山水画的印记。

其三,瓷板画是陶瓷艺术家汲取中国传统绘画精髓,表达东方审美理想的重要载体之一,而且这种表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为瓷板画与纸绢画相比,它的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稳定,不怕潮湿,不怕霉变,只要不撞击便不会损坏。此外,瓷板画的色彩,无论是釉下青花、釉里红、高温颜色釉,还是釉上粉彩、古彩、墨彩,色彩永远鲜艳,不会因日晒水浸而变色,便于收藏。

其四,瓷板画样式多样,除了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外,还有圆形、椭圆形、扇形、鸡心形、叶形等等,便于家居装饰,既可独立成体挂于客厅、书房,又可作家具的镶嵌之饰,或制成插屏或围屏等。

其五,瓷板画迎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当代瓷板画风格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既可满足人们崇尚古典美的需要,又可适合人们追求现代时尚的口味。

其六,瓷板画是现代环境设计的重要样式,可根据建筑物的装饰需要,面积可大可小,大则如山迎立,小则俯首细赏。当今社会,现代瓷板画已成为家庭环境布置首选的艺术品之一。

蚌埠“禹墟”明日考古发掘 将印证大禹传说真伪


昨日,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王吉怀研究员等一行9人的考古队伍先期入驻蚌埠市禹会村,于今日同来自安徽大学的9名考古学专业研究生共同组成禹墟发掘工作组,计划将于明日正式开始对蚌埠禹墟展开挖掘工作。因为历史上关于大禹的大量传说,或是口头流传或有文字记录,都与禹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此次发掘备受世人瞩目。负责此次禹墟发掘的王吉怀研究员表示,此次发掘主要目的是找到大禹所生活的龙山文化时期在淮河流域的遗迹、遗存,而并非专程为“大禹”而来。对于此次发掘是否会证实历史上多个关于大禹的传说,王研究员显得十分保守和谨慎。

发掘从传说中“禹会诸侯”处开始

黑云压顶、瘴气翻滚,传说禹率众劈开山脉,淮河水顿时倾泻而出,不再泛滥,劈开的山也变成了今天的荆山和涂山,禹会村的陈育新老人指着前方两座山脉极富表现力地演绎着在当地流传颇广的传说,力图让记者确信,脚下的自家那已被砍掉的一亩桃园正是当年大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圣地。当地的农民更是从禹会村的村名、北面的荆、涂二山以及那些充满神秘色彩的传说中提炼出一条条线索和踪迹,试图让大禹这个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人物与淮河河畔这个小村庄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具体、确凿。

陈育新老人昨日将自己的桃树砍去后,显得十分骄傲。因为他一直认为,考古队这次征用他家桃园,正是因为桃园的地下是禹墟,考古队希望从中找到当年大禹留下的活动遗迹。而这个概念却没有得到王吉怀的认同,负责此次发掘的王研究员认为,发掘的目的是为了大禹所生活的龙山文化时期的一切祖先留下的遗迹和遗存,从而证明龙山文化在淮河流域的存在和影响。“无论是大禹留下的还是当年别人留下的”只要能找到任何龙山文化遗迹,此次发掘的意义都是重大的。同时,只要能够证明在该地区确实有龙山文化的存在,也能从时间上,给大禹与禹墟之间目前十分微妙的关系找到支撑。

“禹会诸侯”处地下80厘米确存夯土层

据了解,2001年,蚌埠市文物部门在之前当地村民普遍认同的“禹会诸侯”处,也就是早年陈育新家种植桃树的那座一亩大小的土丘上竖起了一座“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而名称则有意写作“禹会村遗址”。据该市文物部门介绍,当时这样做,是在没有出土任何与大禹个人有关的实物证据之前,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将禹会村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保护起来。同时,蚌埠市文物部门对此次发掘的成功、“禹会村遗址”的升格充满了信心。

王吉怀研究员则告诉记者,禹会村是否因一段大禹会诸侯的历史在此发生而得名,尚无从考证,目前关于大禹治水和大禹会诸侯的地点在学界有很多争论。可是从前期出土的鬼脸鼎足、长条侧三角凹鼎足以及陶片等文物看,在淮河东岸、位于禹会村以南的地区可能存在着大约50万平方米的龙山文化遗迹,而这里被称为禹墟。此次考古之所以选择禹墟的北缘,传说中禹会诸侯的地方,是因为先期钻探发现,该处存在着一个“T”字型的夯土层。夯土层古代主要是大型宫殿、房屋、围墙等地面建筑留下的,该夯土层位于地表下约80~90厘米,面积大约在1300平米左右。

考古队首先将从“T”型的东侧入手,拉出约10个探方,也就是大约250平米的范围,试图找到夯土层上下的文化层,也就是遗迹、遗存,从而推断该夯土层的年代。据了解,夯土层最早将于5月2日前后与“世人”见面。至于夯土层是否就是当年禹与各个诸侯共襄盛举的地方,王吉怀表示,除非在夯土层上有确凿的证据出现,否则,这仍将是一谜团。

禹墟考古是为龙山文化而来

据王吉怀研究员介绍,禹墟发掘研究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作为淮河聚落研究的重头戏,已被确定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组成部分。目前,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发现了龙山时代文化的遗址,但淮河流域至今仍未发现。根据他们前期所做的实地调研,在禹墟遗址的一些地方发现了龙山文化时期的陶片。这些陶片既有北方龙山文化时期的特点,又融入了长江流域,也就是南方龙山文化的诸多因素。据此判断,淮河流域早在四千多年前,很可能就是北方文明和南方文明交汇碰撞的地方。同时,正是因为碰撞,可能使得此处产生最为全面、精彩的龙山文化。(记者强飞)

紫砂展讲述紫砂文化


日前,张浦生“片瓷山房”明清紫砂陶艺展在上海亮相,各式各样的明清紫砂陶艺品让收藏爱好者大开眼界。

走进惠风堂的“片瓷山房”紫砂展厅,各种展品陈列有序。既有珍贵的紫砂模具、紫砂残片标本,更有程寿珍、邵景南名家制作的紫砂壶、太白醉酒雕塑等。其中鹤立鸡群的当数一把长沙出土的明代四系提梁大茗壶。此壶口径10.9厘米、底径22厘米、高19.2厘米、腹周78厘米、器重2400克,可容纳6800克水,当之无愧地成为紫砂壶中的巨无霸,比1965年南京中华门外马家山明代太监吴径墓出土的高17.7厘米的提梁壶还大,观者无不啧啧称奇。据了解,大茗壶的制作为手工捏作,壶体如罐,分三段拼接,平底、四系、曲流略呈方形,壶腹内一方形出水孔,早期工艺制作特征明显,壶口平直,棱角分明,总体造型显得古朴圆浑。

另一件稀世珍宝为江苏泰州出土的绞胎紫砂壶。这把绞胎紫砂壶造型酷似掇球壶。圆执、曲流、圈足。翻看底足,露出绞胎泥质纹理,绞胎所产生之纹饰如鸡翅木华美清晰,外观与后配鸡翅木的壶盖宛若天成。不同于一般无釉紫砂壶,当时工匠还在壶体外罩透明釉,类似给家具上一层透明漆。不仅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而且使绞胎纹理显得愈加美丽。据张浦生教授介绍,江苏泰州博物馆也藏有一件绞胎紫砂壶,绞胎紫砂壶是古代陶瓷工艺新发现,国内总共才存有3件,其稀有程度可见一斑。

张浦生从1957年开始从事古陶瓷文化的研究与实践,四十余年而不辍。他不仅是享誉海内外的“青花王子”,而且对紫砂研究亦颇有建树。此次张浦生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出土紫砂标准器、紫砂瓷片藏品展出,给广大古陶瓷收藏爱好者提供了难得的观摩、学习机会,充分体现了张浦生“以瓷会友,弘扬文化”的精神

紫砂藏家:紫砂壶该值多少钱


一次,嘉德拍卖会结束的时候,看着一把把紫砂壶都以数十万元、数百万元成交以后,一位记者问我:“紫砂壶值那么多钱吗?”我回答说肯定值。

曾经在天津的一次紫砂壶展会上,几位喜欢紫砂壶的朋友也问过我同样的问题:紫砂壶为什么值那么多钱?还有网上的朋友问我,为什么紫砂壶有的一把十几元,有的却是几十万元甚至上千万元?

我的解释是,如果你要买的仅仅是喝茶用的器皿,不需要花很多的钱。如果你有其他的要求,比如附加上你非常喜欢的器型,也许就要多花一点钱了。当你加上更重要的因素,让多数人一看就知道你喝茶用的壶是名家做的,恐怕你要花的钱就是买普通紫砂壶的好多倍了,因为名家壶就像奢侈品的商标,公认度越高,其品牌价值也就越大。

当然,紫砂壶不仅仅是喝茶用的,紫砂壶的成型工艺是受我们国家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紫砂壶还一直被陶瓷大师们提升为艺术品的创作。我们用属于艺术作品的紫砂壶喝茶时,在精神上也可以得到特别的享受,得到美的熏陶,得到文化的浸染,这些都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另外,作为收藏类的紫砂壶确实可以增值,也就是有投资的功能。我这样说并不是告诉大家买了壶就可以挣钱,就像树不是种下去就可以结果实一样,即使买股票也不是谁都有本事能买到一直上涨的牛股。把有收藏价值的紫砂壶或者其他古玩当投资项目不适合所有人,选择这一方式的人,起码要有一个优点,就是对收藏的壶非常喜爱。只有这样,才能收藏得持久,才不会受一时的诱惑拿出去卖,那么时间久了自然会升值。

至于工艺师做一把紫砂壶时间的长短,更不会是紫砂壶价格应该考虑的因素。任何一个工艺师都会像书法家一样,虽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完成一件作品,但必须要用很长的时间专心学习和训练。紫砂壶不是制作时间长就一定好,一定值钱,也不是做的快就一定好,一定值钱。紫砂壶值不值钱,最关键的还是看壶本身包含的艺术要素。实用器皿价格就便宜些,有把玩价值、能让人喜欢的壶就一定贵一些,名人的作品,有收藏价值的紫砂壶,价格就会更高,甚至可以创出天价来。

紫砂茶具or陶瓷茶具?


茶具知识介绍,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下面有小编为您介绍茶具知识。

气韵温雅的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典雅精美,气质独特,自明朝正德年间以来已有500年历史,而以江苏宜兴出品最负盛名。

紫砂茶具由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料制成,其气孔细微、密度高,有较强的吸附力。用它沏茶,不仅不失茶的色、香、味,更不易霉馊变质,使用较长时间后,以沸水注入空壶亦有茶香。此外,紫砂壶使用越久,壶身色泽越是光亮照人。因此在选购紫砂壶时,凡经打磨抛光、上蜡、擦油而光亮的多为新壶,正宗的紫砂茶具是干净整洁,经一段时间使用才生光泽。仅一件紫砂壶就要经数十道工序制作,当然,这样纯手工完成的艺术品价格也不斐,目前市场上有三四万元一把的紫砂壶,最便宜的有一二百元一套紫砂茶具,消费者可以依自己的喜好和经济实力进行选择。

细腻敦厚的陶瓷茶具

陶瓷茶具在茶具中占有很大比重,因价格适中而更多地流行于寻常百姓家。具体可分为青瓷茶具、精陶茶具、彩陶茶具等等。青瓷质地细润,釉色晶莹,青中泛蓝,如冰似玉,有的宛若碧峰翠色,有的犹如一湖春水,再加上茶具独特的造型,给人以极美的视觉感受。除了运用传统的浮雕、暗刻等工艺手法,釉色上也有娇嫩明润的颜色。而精陶茶具则多洁白无瑕、华丽精致,属于陶瓷新品,兼有陶和瓷的特点。精陶茶具色彩和谐悦目,有的壶身还经过素刻、镶嵌、描金、丝绸印花及化妆土装饰,光彩照人、异常精美。至于彩陶茶具则釉色润厚、绚丽多彩,颜色十分丰富且纯正,观之赏心悦目、乐趣无穷。

陶瓷茶具有一壶四碗一套的,也有一壶六碗一套的,有的还配有托盘。有较好的耐冷热激变的性能和较高的抗冲击强度,比较实用。市场上的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能适合较多人的品位。陶瓷茶具的特点,传热较慢,保温适中,与茶接触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沏出的茶有较好的色、香、味,而且此类茶具一般造型美观,装饰精巧,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尤其是宜兴的紫砂壶是陶器中的珍品,造型雅致、古朴,用来泡茶,香味特别醇郁,色泽格外澄洁,久置也不易走茶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