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学院符构 上善风物”-- 记当代学院派陶瓷艺术作品邀请展

“学院符构 上善风物”-- 记当代学院派陶瓷艺术作品邀请展

陶瓷艺术 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 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

2021-03-25

陶瓷艺术。

当代学院派陶瓷艺术作品(佛山)邀请展,于2015年11月12日,在佛山市中国陶瓷总部基地大剧院隆重开幕,本次展会由景德镇市御景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主办,佛山市中国陶瓷总部基地、《陶瓷信息》、自然的陶•诺亚神木、《尹虹频道》联合协办,展会将持续至本月18日。

陶瓷艺术作品邀请展现场

此次邀请展阵容盛大,参展作者均来自于学院及科技艺术学院,作为国内唯一一所以陶瓷教育为特色的高等院校,参展作者不乏国内享有盛名的学院派陶艺家代表,他们将以各异的视角和独特的表述方式,向我们展示全新的视觉语言及艺术符号。此次陶瓷艺术作品展会,旨在通过对当代学院派陶艺家艺术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让更多人得以多角度、多视野地认知当代学院派陶瓷艺术的美学特征和符号内涵。它不仅是献给佛山广大民众的一次艺术视觉盛宴,同时也通过由学院派陶艺家与建陶精英企业进行的战略合作学术研讨会,催生出影响广泛的智慧风暴,为中国建筑陶瓷精英企业的产业创新和升级,带来新的契机。

本次展会,我们除了能欣赏到,学院派陶艺家们富含美学内涵的工艺作品之外,还邀请到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张亚林教授,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佛山市陶瓷学会高级顾问尹虹教授,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会长、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学院鲍杰军教授,陶院壹号总经理詹长春先生等重量级嘉宾,在展会开幕首日,坐镇学术研讨会。

通过邀请展首日,专家学者们的智识碰撞与对话研讨,我们感受到了工艺器物的独特魅力,以及陶艺工匠对陶瓷,与当代艺术如何交融契合的情怀关注。紧随着智慧风暴的沙龙热潮,展会于今天邀请到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授余勇先生、学院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张婧婧教授、简一大理石瓷砖董事长李志林先生,特邀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营运总经理汤洁明女士,作为此次研讨会的主持人。小编在以上几位陶艺专家、精英企业家,关于陶瓷艺术审美和企业创新的沙龙对话中,获益良多,对现场的精彩观点进行了整理荟萃,与大家共同分享。

观点一:营造陶瓷企业审美文化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

张婧婧教授对佛山陶瓷企业积极与国际品牌交流接轨,具有独创精神的作为表示首肯,同时强调陶瓷产业更新迅速,中国陶瓷品牌在国际地位上仍有待提升,营造更为强烈的陶瓷创新氛围和企业审美文化,是实现创新的关键所在。

简一大理石瓷砖董事长李志林先生,认为我国陶瓷产业的发展,与意大利等顶尖的国家,存有20年的差距。我们这一代陶瓷企业家,必须有责任有担当,努力缩小产业差距,将中国陶瓷品牌推上世界。要让我们的企业立于世界品牌之林,必须得从创新方面下功夫,将我国的陶艺精髓和独特的美学之道,注入企业的审美文化当中,这是实现创新必不可少的条件。

观点二:企业家的审美引领着产品的走向眼界视野是审美和创新的生产力

余勇教授认为营造良好的企业审美文化,才能形成核心的品牌竞争力。企业文化对员工起着精神教化的作用,一个对产品有着良好的审美感知的企业,才是一个具备创新活力的品牌。

张婧婧教授对企业家的审美十分关注,她觉得企业家本身的审美水平,决定了产品的设计走向。陶瓷企业家们,只有不断开拓眼界视野,培养自己的审美水平,与此同时,加强对员工的美学教育,才能将审美文化转化成创新的生产力。

观点三:提高企业员工审美层次焕发持久创新力

当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营运总经理汤洁明女士,问及如何提高员工的审美水平时,余勇教授谈到了自己的见解:美本身就是一种让人感觉到愉悦的体验,企业领导只要让员工心生愉悦,除了物质上的鼓励之外,注重精神层面的培育搭建,多让员工在精神层面享受到愉悦,是实现美学教育的要点。

简一大理石瓷砖董事长李志林先生,结合简一“简单做人,一心做事”的品牌内涵,提出企业家要秉持“真”的精神,发自真心,以真情实感去对待员工,才能创造出美,才能让员工感受到“真善美”的价值与意义。

张婧婧教授则认为提高员工审美层次,是一件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企业要以美作为载体,让员工把眼界视野放宽,通过陶艺作品、文学、舞蹈等美学体验,加深对员工审美水平的提升培育。企业要想焕发持久的创新力,必须重视员工和团队的审美发展。

通过当代学院派陶瓷艺术作品(佛山)邀请展的开幕举行,我们见识到了当代学院派陶艺家艺术创作的丰硕成果,对其美学特征有了深刻的了解。在陶瓷艺术审美和企业创新的沙龙对话中,我们感受到了陶瓷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培育陶艺审美的土壤,才能让陶瓷企业焕发持久创新的活力,才能早日追上产业顶尖的国家,立于世界品牌之林。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学院将赴法国巴黎举办陶瓷艺术作品展


为弘扬中国陶瓷文化,提高学校在世界高级别范围内的影响和声誉,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进“申博”、“申大”工作,学院将于今年夏季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举办为期十天的师生陶瓷艺术作品展。此次展品的选择重在凸显“景德镇风格”,展现的材质美、工艺美和装饰美,展现景德镇传统陶瓷及在传统中创新作品的风采与成就。

据了解,本次展出的作品达50余件,不仅有学院(含院属陶瓷研究所)师生作品,而且还包括在景德镇工作的部分校友作品。展品造型涵盖瓶、板、盘、镶器、壶和雕塑等景德镇有代表性的造型,装饰品种涵盖景德镇代表性的青花、古彩、粉彩、新彩、斗彩、颜色釉等,作品征集和创作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尚未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有如此浓郁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作品展,这对于中国政府,对于江西省,对于景德镇都是一件大事,对于学院更是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喜事,省市领导和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近日,学院召开了展览预备会,设计艺术学院和院属陶瓷研究所的全体正高职称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参加了预备会。艺术家们纷纷表示将创作出最好的作品,把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遗产展示给世人,为祖国争光,为学校争光。

为使活动顺利进行并获得圆满成功,学院成立了参展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作品征集工作小组、会展工作小组、外事工作小组、宣传工作小组、后勤工作小组等五个小分组,负责该活动的策划、征集、作品运输以及宣传报道等各项工作。

学院校友雕塑作品邀请展28日开展


11月28日上午,大道之行2015学院校友雕塑作品邀请展在学院新厂校区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为期10天,截止至12月7日。

展览共汇聚了学院77、78级校友,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杨剑平,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八五新潮”及现代主义雕塑代表人物吴省湘等23名校友、雕塑家的60余件精品力作。《好时节》、《快乐步伐》、《时光之旅》、《阿福》、《非常球迷》、《狮子》……,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出的雕塑作品既有当代也有传统的元素。吕品昌的《阿福》系列,浑厚的体态造型和充满张力的团块布局,巧妙地发挥着陶瓷语言,传递出一种当代文人的精神体现。

据了解,此次展览由学院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展览即是集中展示学院雕塑专业校友艺术风采、雕塑艺术成就,也是一次开拓师生艺术视野、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交流活动。同时希望陶院师生能从23位前辈校友的作品中常常感受到“人”的因素、“文”的气息和“精神”的力量,并以此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和艺术内涵。据了解,展览期间,还将举行“大道之行”雕塑教育研讨会、师生见面交流会等系列活动。

“当代艺术作品邀请展”月底在莞举行


5月31日至6月16日,“学府艺境·唯美风物”当代艺术作品(东莞)邀请展将在东莞市可园北路岭南文创中心举行。

该展览由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景德镇旭日东升文化投资有限公司、东莞市唯美文化陶瓷有限公司、东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将展出大学、艺术大师及著名陶艺家杨晓光陶瓷艺术作品。展览期间,还穿插企业家及艺术家主题演讲。

据主办方介绍,“当代艺术作品(东莞)邀请展”是一次艺术、市场以及大众趣味相结合的陶瓷艺术展览盛事,展会将汇集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之大成,邀请东莞市知名企事业单位及业界精英参与,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演讲,促进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

本次展览邀请以学院派陶瓷艺术家为主的陶艺界权威人士作为主要成员,举行丰富多彩的现场活动,如陶瓷艺术沙龙、大师现场创作、青年作品竞买等,旨在用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东莞市民更了解、更热爱陶瓷艺术,通过陶瓷艺术作品的展示,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艺术种类与风格流派的陶瓷艺术作品产生视觉冲击,进一步促进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主办本次展会,不但强化品牌在客户群体的影响力,还将邀请嘉宾客户聆听著名企业家、唯美集团董事长黄建平的《文化自信与品牌话语权》演讲,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论坛,进一步加强品牌话语权建设。

与此同时,东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莞商联合会通过组织会员观赏陶瓷艺术作品、聆听当代陶艺大师领军人物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宁钢先生《陶瓷艺术品鉴赏与收藏》报告,陶冶艺术情操、增强人文素养,放飞投资理想;通过该主题活动,促进联合会成员交流,强化东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及联合会成员地缘和乡情纽带,促进广大会员通过陶瓷艺术品的鉴赏与收藏,实现资本与艺术品收藏、艺术品投资的融合。

学院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


“四年的耕耘,园丁们播下的种子,生根了;四年的呵护,园丁们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四年的期盼,园丁们播下的种子,开花了;四年的轮回,园丁们播下的种子,结果了……”学院美术学院院长何炳钦为2011年本科优秀作品毕业展题序。这是一分寄语,更是一分希望,一群走出高校走向社会的青年总结自己的时候到了,放飞梦想的时候到了。

作品:四年故事的延伸

走过蜿蜒小道,越过阶梯,记者来到了美术学院2011年本科优秀作品展厅。展厅里偏中间位置,几个人热闹地围着,打细一看,原来是摄影师正忙着为作品梳理打扮,发掘它的美。在镁光灯下,一套简单剔透的作品映人眼帘,作品名为《依眷》,共六个杯子组成,杯身为黑白相间的竖纹路,每两个杯子为一组,配有托盘,以黑白横条纹饰之,不禁浮想,作品似乎为6人寝室而做,象征着四年求学生涯互相依傍着,平静而又融洽。站在一旁的学院陶瓷美术学院副教授刘颖睿介绍道,展厅里作品各异,造型独特,画面也有特殊意义,作品数量约40套,每套作品的数量不一,5至10个组合居多,有《依眷》、《燃烧的痕迹》……作品以静寓动矜持地悄然静处,展示着,与观者默默交流,这是设计者对4年生活故事的延伸,我们看到了青春的活力、跳跃的思维、充满创意的想像力,以及初生牛犊的稚嫩和勇敢的实践探索精神。作品中饱含了作者喜悦、哀愁、兴奋、悲伤等的真情实感。

经了解,今年优秀作品展共设3个展厅,分别以雕塑、艺术瓷、日用瓷、陶瓷配饰等为主,总计107件,这些都是经过筛选后优秀毕业设计作品。起初共收到作品约1000件,学院专门设立学术委员会,由校领导及专家统一评审,按专业20%-25%标准挑选作品。

创新:是此次毕业展的主旋律

2011届陶设专业袁艺的毕业作品获得了优秀奖,是—套现代咖啡具,名为《憩鸟》,共7头六杯—壶。她告诉记者,这套作品从构思到着手设计,最后定稿,老师也是多次指导,经过了反复的试验。整个作品无论是壶还是杯子都是以鸟的形体为基准,作品异于传统造型,在制作上与拉坯师傅—起经过艰苦的努力,尝试了许多新方法和材料,反复试烧,终获成功。整套毕业作品耗费精力、物力比较大,到完工花了近6个月,共耗资金2000多元。

问及为什么想到设计一套咖啡具,她觉得目前市场上咖啡具、茶具造型都很传统,缺乏创新意识,加上日用瓷设计方面相对落后,在这方面着手,既紧跟市场又比较容易脱颖而出。果然,作品不仅获了奖,还有幸被学校收藏,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肯定,让我们走向社会又多一分自信与勇气。

谈起这次毕业作品展,刘颖睿副教授挺了挺腰杆,他认为,学院把今年的毕业生作品设计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来抓紧抓好。首先从资金上给予了有力的保障,仅为优秀作品发放奖金一项就投入了约8万元,既有评奖又有较高的奖金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激情;工作部署的早,抓得实,对指导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明显增强。从今年毕业展作品整体质量上看,相比往年要好,无论从创意还是材料工艺上,都有新的发展。

发展:这是荣誉,更是平台

像袁艺这样想法的学生很多。作品被永久收藏,这不仅仅是荣誉,更是一个宽广的平台,为他们展示才艺提供了通道。“今年首届毕业作品展就吸引了雕塑瓷厂创意园的客户,当他们听说学院有展,都马不停蹄地赶来搜罗。”负责该作品展的教学助理杨超说。

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陈丽萍认为,举办毕业展是该院义务教育的长期工作之一,学生作品的呈现既是教学实践体现也是学术考核标准,为学弟学妹营造了学术氛围起到了引导作用。在展览中获优秀作品奖对学生是荣誉,对老师教学也是肯定,学院会继续保持,甚至扩大规模,使老师和学生共同投入,调动彼此积极性,让作品质量不断地提升,扩大影响面,让学生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另外,学院还是一个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展示能力的平台,学院正在尝试与政府、社会团体及企业接洽,毋须闭门造车,充分发挥学生优势,通过学校达成项目,促成产、学、研一条龙发展。不久前广西某企业搞主题创作就与学院合作,借用学院的设计人才优势为他们提供素材,实现了企业与学院的双赢。

学院陶瓷艺术作品亮相法国国际艺术与创新双年展


学院副校长宁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张亚林等教授代表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家在大皇宫展览现场,对30余件创新陶瓷艺术品作了全方位介绍,向法国乃至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传统文脉与当代精神,受到法国总理和观众的高度赞赏。法国侨报、新华社法国通讯社、法国ART杂志、中国日报法国版、巴黎时报对我校此次展览进行了报道。此外,法国侨报还独家专访了我校副校长宁钢教授。

9月10日,由法国艺术联合会主办的国际艺术与创新双年展在巴黎大皇宫开幕。学院精心组织并为此次展览带来30余件风格各异的陶瓷作品,首次亮相大皇宫这个法国主流艺术的展览平台。

法国总理ManuelValls亲临大皇宫展览现场

法国艺术家联合会主席SergeNicole参观我校作品

展览吸引了数万名法国乃至世界的艺术家、收藏家和观众前来鉴赏。法国艺术家联合会主席SergeNicole在观展后表示,中国当代陶瓷艺术作品令他深深折服。作品体现了博大的中国文化与当代艺术的交织交融,令人震撼;展览的陶瓷艺术品既展示了中国传统陶瓷的现代蜕变,也呈现了中国现代陶瓷的最高水准。观展的法国观众表示,此次学院的创新陶瓷艺术作品突破了他们对传统中国陶瓷艺术的传统认知,作品蕴含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精神,造型和装饰大胆前卫,具有强烈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据悉,此次国际艺术与创新双年展共汇聚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艺术家。法国国际艺术创新双年展旨在汇集法国和国际先锋手工艺创作者们的优秀作品,展现世界当代艺术和手工艺行业多彩多姿的创造力,促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作者间的艺术交流与思维碰撞。参展者既有设计师、手工艺术家、造型艺术家、室内设计师,也有画廊、艺术基金会、品牌制造商、高等院校等;展出材质包含金属、陶瓷、玻璃、纤维、木艺等,展出的作品涵盖首饰、工艺品、家具、灯具、生活器皿等各领域。

当代艺术作品展在莞举行


5月31日,“学府艺境•唯美风物”当代艺术作品邀请展在东莞岭南文创中心隆重举行。据悉,本次展览共有来自“中国瓷都”景德镇400多件作品,其中不乏如宁钢、周华君等大家的力作。除了展览,还邀请著名企业家、艺术家现场演讲分享,力促文化与经济的融合。

东莞市政协副主席蒋小莺、景德镇市政协副主席夏军、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政协常委、唯美集团总裁黄建平、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潘朝明、世界莞商联合会秘书长谭满矶、东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王少文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本次展览的启动仪式。据了解,该展览由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景德镇市旭日东升文化投资有限公司、东莞市唯美文化陶瓷有限公司、东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

以陶为媒文化搭台促进各方交流

本次展览可谓是以陶瓷文化为媒,促进东莞与景德镇两地在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现场除了政界人士,还有很多两地陶瓷文化界名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法中艺术家创作交流协会名誉主席周华君、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陶瓷艺术家、国画家冯少胜、东莞目前唯一一位获得“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的杨晓光等大咖亲临现场,并展出了他们的得意之作。

数千平方的展厅内共展出了400多件高水准的作品。据记者了解,本次展览中最贵的作品是陶艺大师领军人物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宁钢的《岁岁和合》,该作品标价80万。

此外,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还邀请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企业家、唯美集团董事长黄建平出席。东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莞商联合会通也组织了不少会员前来观赏,交流。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6月16日,其间还将举行丰富多彩的现场活动,如陶瓷艺术沙龙、大师现场创作、青年作品竞买活动等等,旨在用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东莞市民更了解、更热爱陶瓷艺术,通过陶瓷艺术作品的展示,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艺术种类与风格流派的陶瓷艺术作品产生冲撞比较,重彩重写艺术展览会的全新篇章,进一步促进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刚刚荣获“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称号的杨晓光表示:“这次展览作品有粉彩有青花也有新彩,既有传统的也有创新性的,既有抽象的也有写实的,总体而言水平很高。我的作品也有幸展出,希望通过与优秀的艺术家通过这种方式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升。”

记者在现场看到,诸多陶艺爱好者来到现场观赏交流,来自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也欣然与这些爱好者分享创作心路。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陶艺爱好者,大家一致认为,本次展览的作品艺术价值很高,看后很是震撼,也被如此精美的陶瓷艺术所吸引。作品的技法、绘画材料、画风等都非常丰富。观赏之后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力,这些作品有来自学院派的硕士研究生的,也有博士或者更高级别大师的,有探索性的作品,有成熟的大师作品,也有在成长中的作品,而且诸多作品中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还有国外作品的风格,这次展览是陶瓷艺术的一次全象呈现,让观者大开眼界,收获颇丰。之前虽有接触粉彩、古彩,但没有这次接触得如此精细。整体上看,本次展览的作品有很高的艺术层次。

景德镇“大师瓷”价太高 藏家转向学院派


讯:最近在当地展览上,让不少藏家眼前一亮。看惯了传统“传承派”的“大师”作品,这些风格清新的“学院派”作品,处处透出创新的味道。作为目前界两大没有清晰界限的派别,“传承派”和“学院派”之间的争论从没停过。但因目前很多“大师”作品已经动辄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原有的藏家队伍近年来正慢慢分化出一个支流,对后起之秀“学院派”的关注正在慢慢抬头。

传承派VS学院派

在陶瓷业内,约定俗成地将传统“师带徒”模式学成的陶瓷艺人归为“传承派”,而将在学院内教学或毕业的从业人员归为“学院派”。最明显的区别,“传承派”挤破脑袋想要评上的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而“学院派”分的是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在读博士或硕士研究生。

对此,景德镇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现在也没有明显的派别,只不过大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我们追求的是创新,而师带徒模式下,很多徒弟接收的信息很有限,他们只是把师傅的东西学全、学像了就行了。学院派的从业人员多有一二十年的美学教育基础,他们面对的是丰富的艺术资源,所以风格上不会固化,可以在浩瀚的艺术海洋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一条道路。”

“我现在跟藏家接触,很多人都说,实在不想再看千篇一律的牡丹花瓶了。我这并不是说传统的东西不好,但审美容易产生疲劳,我们这个时代应该要有自己的语言,作品应该能够反映时代趣味,才能跟观众产生精神的共鸣。我们也不是一味地否定传统,经典可以膜拜,但不是重复,其实传统真正的继承者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把传统的灵魂给延续下来。”

藏家开始喜欢学院派作品

中国现当代陶瓷收藏起步于明清官窑收藏之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收藏人群逐年增加。而“学院派”最早也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出现。

因为是后起之秀,“传承派”和“学院派”的作品价格相差甚远。目前一件“国大师”的作品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省大师”的也起码几万元。

对此,景德镇业内人士表示:“因为购买‘学院派’作品的都是纯粹的藏家,并非礼品消费,他们都很理性,对作品的判断都很成熟。”

行家告诉记者:“大师作品的价格这几年实在涨得太高了,慢慢地已经有一些藏家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学院派’身上,特别是年纪较轻的藏家,因为‘学院派’的作品风格相对比较现代。但有实力的买家,多是60后,他们还是比较喜欢传统的风格。

"开门见山——首届陶溪川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学术邀请展"开幕


4月9日下午,“开门见山——首届陶溪川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学术邀请展”在景德镇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21位一线教师新近创作的55件作品,是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教师创作成果在陶溪川文创街区的一次集中呈现。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展览展示了中央美院造型学院一线教师在教学、创作方面的艺术探索,展示了中央美院与景德镇市、陶溪川文创街区的合作成果,包括此次展览在内的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的一系列展览,是中央美院师生深入景德镇这座文化底蕴丰富的瓷都交流实践,为陶溪川文创街区的发展和陶瓷艺术的进一步拓展做出的贡献。高洪希望通过学术展览,中央美院能够与大学、陶溪川文创街区探讨深入交流与合作的机制,在陶瓷艺术和自身造型艺术领域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传统陶瓷艺术在当代与未来的发展。

大学校长江伟辉在致辞中表示,中央美院是中国最高美术学府,大学是最高的陶瓷学府,两所学校以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为平台,共同推动了千年瓷都艺术的发展,中央美院造型学院教师的展览也为大学师生提供了学习、交流和观摩的机会。

“我们学油画的从陶瓷身上吸收了很多东西,画油画都要讲究画面的光泽,油画的这层光泽就很像陶瓷的釉”,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油画系主任马路在致辞中谈及陶瓷与造型艺术的相关性,“虽然我们是西方的画种,但是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我们站在了不一样的高度”。

中央美院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陆续有一批毕业生前往景德镇,为当地陶瓷艺术和艺术教育做出贡献,如今又有一批毕业生遵循老一辈的足迹,为传统陶瓷艺术在当代的发展做出努力。大学老教授周国桢作为1954年中央美院的毕业生,深情地描述了当年毕业留在景德镇学习、创作的经历,“我亲眼见证了景德镇从缺乏文化艺术修养的工业基地,发展成如今近万人欣然向往的艺术创作平台,我感谢母校,也对景德镇满怀情感,希望以后这样的交流能够更多,推动艺术的发展”。

文化旅游集团董事长刘子力表示,陶溪川是一个拥有百年传统历史的工业基地,景德镇是一所拥有千年陶瓷文化的城市,中央美术学院、大学为这厚重的历史积淀所在注入了现代化的文化元素,陶溪川文创街区也将为年轻人的未来提供更大、更广的平台,为传统的匠人情怀引入现代学术气息。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展览前言中阐释了“开门见山”的内涵与意义:门开向外,将中央美院造型学院教师的所思、所行、所做以视觉艺术作品、文献资料形式在美术馆空间中予以展示,相对完整地呈现造型艺术专业教师的艺术成就;门开向内,在景德镇市政府和陶溪川文创街区的支持下,中央美院建立了陶瓷艺术研究院和美术馆,在陶瓷文化氛围中需要加强其他艺术门类的展示交流,以期相互启发,相互?益,并争取实现高端引领的效益;“开门见山”实际上也是中央美院造型学院教师们艺术上的总体特征,他们的造型基础扎实,造型能力精湛,最重要的是拥有纯正的美学修养,因此也拥有艺术表达的自信。无论对于历史还是对于生活,无论面向自然还是面向自我,他们都在造型叙述上投以热情,一吐为快,“开门见山”就是艺术表达自信力的体现。与此同时,今天的艺术又是需要在新的文化语境中不断接受反馈实现自我调节的,在这个意义上,“开门见山”也表明了展览主办者推动学术交流的意愿。

展览开幕式结束后,参展艺术家赴大学进行了学术交流,并于当晚举行了《造型之路——中央美术学院与陶瓷大学名师论道》主题论坛,与陶瓷大学师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据悉,此次展览将从4月9日展至5月28日,为期一个多月。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学院符构 上善风物”-- 记当代学院派陶瓷艺术作品邀请展》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学院符构 上善风物”-- 记当代学院派陶瓷艺术作品邀请展》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