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鉴别瓷器 > 导航 >

现金收购各类瓷器钱币有的速度

现金收购各类瓷器钱币有的速度

鉴别瓷器 瓷器鉴别

2021-03-25

鉴别瓷器。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

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5层之多,所使用的釉上彩装饰品种有金彩、珐琅彩、粉彩等,釉下彩装饰品种有青花,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本件各种釉彩大瓶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称,集中体现了乾隆时期高超的制瓷技艺,传世仅此一件,弥足珍贵,堪称无价之宝。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成化斗彩名扬四海,而北京故宫的一对儿成化斗彩鸡缸杯只对外展出一件。

明·成化斗彩开光折枝莲纹罐

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

明·嘉靖红地黄彩海水云龙纹盖罐

清·康熙粉彩花蝶纹盘

粉彩自康熙晚期出现以后,至雍正时期已取代五彩成为景德镇釉上彩瓷中的最主要品种,其后历朝盛烧不衰,但以雍正粉彩瓷器最受好评,其所绘花卉虫草之类的典型纹饰颇得画家恽南田、邹一桂的神韵,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艳夺目,工致殊常”。

清·雍正矾红彩甘藤纹瓶

清·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

清·雍正粉彩蟠桃纹天球瓶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螭纹瓶

清·雍正斗彩缠枝花纹梅瓶

清·雍正粉彩桃花纹直颈瓶

清·乾隆黄地开光粉彩山水人物纹四方茶壶

清·雍正粉彩撇口瓶

此种瓶式为皇帝赏赐之用,雍正时制品传世较少,以后各朝多有制作。

清·雍正黄地珐琅彩桃花纹杯

清·雍正淡黄地珐琅彩兰石纹碗

清·雍正粉彩过枝桃树纹盘

清·乾隆胭脂红、蓝地轧道珐琅彩折枝花纹合欢瓶

清·康熙虎皮三彩撇口碗

清·乾隆折枝花卉纹灯笼瓶

明·宣德青花折枝茶花纹如意耳扁壶

清·乾隆青花转心瓶

1754年(乾隆十九年),在景德镇督陶30年的督陶官唐英73岁时为皇帝烧造的最后

一件瓷器,一年后唐英以年老体迈为由奏请退职并获准,离职几个月之后便辞世。

元青花鸳鸯荷花“满池娇”纹花口盘

元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

明·洪武青花花卉纹执壶

明·永乐青花缠枝花纹折沿盆

明·宣德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

<古董免费评估咨询鉴定>微信;15754847339电话;18201878357qq2456153099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清代独有的瓷器——墨彩瓷器


瓷器装饰彩品种之一,是以黑色为主,兼用矾红、本金等彩料在瓷器上描绘图案,经彩炉烘烤而成。墨彩为五彩、珐琅彩、粉彩瓷器中常见色彩之一。浓黑如墨的彩料或深或浅、或浓或淡的与如雪的白釉相互映衬,颇有传统的水墨画效果,因此又有“彩水墨画”之美称。

墨彩瓷的烧制方法是在烧成白中泛青的次优上绘画上水墨彩,然后经低温烧成。墨彩以水墨彩绘为主,并加以部分粉彩,如蓝粉、淡黄等彩色、但在每件器物画面上所施加的粉彩面并不大,仅起到点缀的作用,这种画面处理方法以雍正时期最为突出。而现代墨彩瓷中宝瓷林的器物仍然保持着这个传统。

墨彩始见于清朝康熙中期,流行于雍正、乾隆朝并一直延续直清末、民国时期。康熙时的墨彩色泽浓重,彩釉配制纯净,上涂一层玻璃白,烧就的墨彩漆黑莹亮;有以绿彩为底者,更为莹亮浓郁。其制品白釉地多微闪青色,纹饰多以花鸟为主,画风深受同时代画家的影响。到雍正、乾隆年间。墨彩多用国产料仿烧水墨珐琅效果的瓷器,犹如白纸作画,浓淡相宜,洁净素雅。清末、民国时期亦多有仿造,但不及康、雍、乾时制品精美。

墨彩最早是运用在明代的五彩瓷器上,主要用来勾绘纹饰轮廓线,到清代雍正时期创烧成墨彩瓷画。雍正墨彩颇负盛名,最常见的造型是笔筒,其次有尊、盖碗、套杯、盘等。纹饰方面以山水人物为主,画面犹如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上海博物馆藏的墨彩山水图笔筒(图一),为清代雍正的典型器。器身墨彩画的是和谐宁静、舒适安闲的山村景色,此图构思巧妙,墨彩有浓有淡,景致有近有远,画面清新秀润。类似这样的墨彩瓷器国内外都有收藏。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藏一件以木纹釉为地开光墨彩山水人物笔筒(图二),器内及外壁上下边缘施以木纹理的彩釉,外壁中部通绘墨彩绘画,为一幅张果老骑驴的神话故事图。其画面以墨彩为主,缀点天蓝、浅粉、浅黄、淡绿等色,非常精美,是件难得的佳作。器底有雍正年制款,属官窑制品。

原清宫旧藏中有墨彩与粉彩组合装饰的长方笔筒,非常精美。笔筒从前后两面分别绘墨彩山间会友及墨彩人物骑驴进山图,两幅墨彩画重峦叠嶂,树木成林,人物形象生动,表现出作画者有很深的绘画功力,以墨彩为主,蓝、白、赭作点缀,画面清淡优雅。此笔筒无款识,但不失雍正官窑的品味。另有墨彩乡村景色盖碗,碗盖及碗身均绘山间的小村,有山有树及人物和茅草屋,碗盖顶及底均用红彩绘一蝙蝠。这两件墨彩瓷器,色彩浓淡有序,绘画技巧水平较高,结合造型与胎釉应是雍正时期官搭民烧的好作品。

民窑墨彩洗口大尊为雍正典型器,在民间及博物馆中均有收藏。如上海文物商店的墨彩人物洗口尊,此尊上下布满墨彩人物纹饰,有老者有幼童,是表现福禄寿的人物画,画面以黑色为主,人物的面部、手部及衣褶用淡淡的矾红勾勒及晕染,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图中的博古有香炉、花瓶作陪衬。此器从造型、用彩及绘画均属雍正时代的艺术风格。沙底无釉,有旋纹,无款识,为典型民窑产品。

乾隆时期的此期墨彩的独立品很少,墨彩主要用来勾勒粉彩、五彩器物的纹饰线,或绘器物的局部纹饰,或墨书诗句。值得提出的是乾隆时期督陶官唐英自书、自画、自制的一些小型墨彩文具,如仿官釉墨彩行书诗句水丞、仿官汝墨彩行书诗句笔筒(图三)、白地墨彩四体书笔筒、白地墨彩行书笔筒、白地墨彩篆书寿字笔筒(图四)等。更精巧的是石纹釉为地连方开光墨彩山水人物诗句小笔筒,器形特殊,由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笔筒相套在一起,小笔筒跨在大笔筒的一侧,器外边角绘墨彩石纹花釉,共有四个开光,两个开光内墨书诗句,另两个开光为墨彩竹石图及山水人物。据诗文瓷器为乾隆八年唐英亲笔写画的。

香港暂得楼捐赠香港中文大学一件“蜗寄唐英”款墨彩云龙诗句小笔筒,笔筒外壁一条墨龙,仿佛从云海中跃出,墨彩浓重,又渲染一点淡淡的赭色,在笔墨上表现得酣畅淋漓。以上几件唐英自制的墨彩文具都用红彩署有唐英的别号,如“榷陶使者唐英制”、“蜗寄居士”、“陶铸”、“甄陶”、“俊公氏”。除这些款识外,可考的唐英别号还有“隽公”、“叔子”、“蜗寄老人”、“沐斋居士”、“陶人”、“陶成堂”、“古柏堂”、“古泉堂”等,都是唐英使用过的款识,对研究唐英的作品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5大型法国罗浮宫展览征集中,现在全面向全国(包括香港,澳门及海外)征集中,瓷器专场,玉器专场,字画专场,杂项专场。

辨伪各类瓷器基本方法


历代瓷器仿制、作伪之风盛行,其仿制水平之高,几可乱真。因此要掌握一些辨伪瓷器常用的基本方法。首先是掌握各时代各类器物的基本特征,将所需要鉴别的器物和标准器对照、比较。其次,瓷器辨伪最根本的是从瓷器本身着手,各时代有其各自的特点。另外还可以从瓷器所反映的外部特点人手,如瓷器所反映的各时代文化特征、瓷器的用途等来辨伪。辨伪瓷器一般采用的方法有:

(1)分类法:即将各时代的同类器(包括相同器形、相同纹饰题材)理成发展序列,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再找出其不同点,来摸索它们的发展规律和各时期的特征。

(2)比较法:主要是利用考古发掘出来的、有地层年代的器物作为标准器物,将所需鉴定、辨伪的器物与之比较,从而得出鉴别的结论。

(3)鉴别法:即利用同时代的同类器或不同类器上的时代特征来对照、比较所需鉴别的器物,从而得出综合鉴别的比较合理的结论。

(4)断代法:要了解各代年款的特点。年款是元代以后出现的。年款不同,瓷器也不同。牢记各代年款的规格、写法,对瓷器断代很重要。

(5)排除法:要学习现代科学知识,掌握鉴定仪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用排除法可避免先人为主的错误。

(6)灵感法:要培养对器型、釉色、款识、绘画笔法等方面的综合感悟,这样便可以熟能生巧,即所谓的“器型一立,灵感顿现".

(7)考古法:要了解最新的考古资料,因为考古发现的不断深入,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断代标准。

元代特有的瓷器器形单把杯


单把杯杯身呈漏斗形状,口沿宽广而底部窄小,侧边有丁字形单把,把手向上斜出。单把杯造型受到中、西亚文化的影响,瓷器体积较小则或许与当时酒类浓度较高有关。因为蒙古争战欧亚大陆,而且这种单把杯在骑马的时候也携带方便,所以才会只有元代的蒙古族才有的杯子器形。单把杯有哥窑、定窑、蓝釉的都有。

元哥窑型青瓷单把杯

哥窑单把杯高3.4、口径8、足径3.3厘米。葵花口,圆唇,鼓腹,圈足。淡青色釉,釉厚如堆脂,开冰裂纹。紫红色胎,胎质坚硬厚实,在盏的口沿釉薄处,隐约能看见露出的胎色,形成“紫口”,底足露胎处呈铁锈色。

元哥窑型青瓷单把杯

元哥窑型青瓷单把杯高4.3公分口径7.7公分足径3.5公分、单把杯,广口、小底、斜直腹、矮圈足;口部一侧斜出丁字形弯柄。釉做粉青润泽,布满冰裂片,口缘及弯柄边稜因釉薄隐现灰黑胎色;足缘一周无釉呈现铁褐色,修饰齐整。此种漏斗状器身、丁字形环耳的把盏,体积都不大,为仅见于元代的特殊瓷器造型。

元代霁青单把杯

元代霁青单把杯杯高3.4cm,口径8.5cm。霁青釉为元代制瓷业的重要创新,器皿的造型非常特殊,釉色幽蓝静谧。杯身呈漏斗形状,口沿宽广而底部窄小,侧边有丁字形单把,把手向上斜出。盘子口沿外折而底部平坦,杯、盘口沿均镶一圈银色棱扣,通体施霁青釉,惟底部均未上釉,并涂满黄褐色护胎汁。杯盘表面金彩虽已脱落,但从隐约的笔胶痕仍可看出杯身内、外壁的几何与梅花纹,盘面则为双龙戏珠图案。

杯外壁的梅花图案与河北保定窖藏霁青碗、杭州窖藏蓝釉金彩爵的金彩纹饰相近,而十二星芒团花等图案皆隐约带有伊斯兰风格。因为元代朝廷曾数次下令禁止民间使用金彩瓷器,可见这组杯盘在当时应为特殊场合使用的器皿。

定窑白釉单柄杯

定窑白釉单柄杯杯呈漏斗形,敞口,斜直壁,圈足。外壁一侧置横“h”形柄。里外施白釉,口沿、足边无釉。

定窑白釉单柄杯,元,高3cm,口径7.8cm,足径3.3cm。

探秘罕见瓷器 国内仅有的120件元青花


据有关资料记载,有记录的元青花只有几百件,欧美等国外收藏机构大约有两百件左右,国内全是1969年以后出土的,计有120件,而广东可统计的元青花藏品不足10件,但现在到处都说有元青花卖,甚至出现直径超过1米的元青花大盘,让人难以相信。

近日,有读者来信表示希望专家为自己的“元代青花罐”进行鉴定,广州市文物总店专家张卫星鉴定该器物后认为,是“新仿元代青花莲塘清趣陶玉壶春瓶”。

什么是造假者最有“市场”的瓷器?当然是元青花。自从“鬼谷子下山”拍出2.35亿元的天价后,元青花成为收藏爱好者和瓷器贩子注目的对象,各种类型的“元青花”在市场上层出不穷:有所谓的清三代、清末、民国仿元青花器物的,有前所未见的超大盘、直径超过1米的,甚至有收藏家竟然藏有整层库房的元青花,其中“鬼谷子”数件……

关键词一:元青花

元青花器物少在中国使用,它是元代统治者为了与其他国家“联络感情”,在景德镇特别烧制的“礼物”,造型与中东的金银器相似,一般送到土耳其和伊拉克、伊朗等国的皇室。因为蒙古族为游牧民族,“马背上的生活”适用金银器,认为瓷器易碎、不上档次,所以皇室不使用瓷器。但由于青花为外国进口料,价格高昂,所以部分小件青花普通品由国内的有钱人家使用,老百姓一般使用白釉瓷器。

关键词二:清三代仿元青花

一些收藏爱好者在市场上听人家说有康熙、民国仿元代青花,信以为真,以为也有收藏价值。实际上,历代都认为元代并无青花,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经过许多考察和史料证实,才把“元青花”定义下来。在此之前,并无如一些人所说的“清三代仿元青花”的东西。在青花的概念里只有2种:元代青花和上世纪80年代的仿元青花。上世纪80年代,景德镇挖掘到一些元青花瓷片,后来由研究所进行研制仿造了大量的元青花,而且一般是仿外国宫廷器型的器物。

关键词三:“超大”元青花盘

目前市场上出现许多“超大件”元青花,甚至在某个私人博物馆同时出现几十件。从工艺水平历史考证,这在当时的工艺上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据了解,许多收藏爱好者只用了几千元甚至几百元就能轻易将这种大盘买回。专家表示,之前曾引起轰动的“鬼谷子下山”成交价格高达2.35亿元,如果真的存在直径1米的元青花大盘,价格至少也要近10亿,并不是平民百姓可以在市场上用几百几千元能“捡漏”的。

关键词四:造假贩子“自残”

大部分收藏爱好者认为只有不完美的、肮脏的瓷器才是真品。造假贩子抓住了这个心理,故意把瓷器造残,又被行内戏称为“自残”。如“玉壶春瓶”(见图),本来应该有一个比较长的瓶径,但造假者却把瓶颈截断,并将截口磨平,造成残品经过修饰处理的效果。

这种赝品的成本不及数百元,如果器物完好,价格虽然可开到几万甚至十几万元,但买家会更加审慎,出手风险大;如果器物不完好,价格就只能开到1万元左右,但买家会更加心中暗喜自己找到了“捡漏”的机会。

小资料

元青花难得一见

据有关资料记载,有记录的元青花只有几百件,10月份召开的国际性“元青花研讨会”上,也不过展出10多件元青花,已经叫人惊叹。目前广东的国有单位所藏有元青花不超过10件,而广州市文物总店建立近50年也只曾拥有过3件,元青花的难得一见可见一斑。另外,青花多为白底青花,蓝底白花少见。

广州有大量元代瓷片出土,甚至出土了一件很大、很薄的元代釉里红瓷盘。

明代独有的青花发色


明代的青花是很有必要说一下的,因为涉及到几个比较重要的青花料,比如苏麻离青,比如之后的回靑等等,今天主要介绍一下明代的青花发色。

找不到太好的图,凑合看吧

在明洪武时期就已经有了御窑厂,这个御窑厂的成立对之后的瓷器的巅峰质量有了一个保证。而在洪武时期对青花瓷的需求量大大的增加了,一个是要求祭祀的时候都使用瓷器,另一个是对附属国的回赠中也需要大量的瓷器,这些都大大的推进了青花瓷的进步。而青花的烧制少不了的就是青花的成色料—青料

找不到太好的图,凑合看吧

“苏麻离”靑:永乐时期郑和下西洋,从伊斯兰地区带回了苏麻离青,这种青料烧出的青花瓷蓝色就像蓝宝石一样鲜艳美丽,而在青花的深色部分有自然形成的黑斑,这种黑斑和浓艳的青蓝色相互对应,很是好看,所以被人们所喜爱。

找不到太好的图,凑合看吧

用科学的方式去分析苏麻离青呢,就是这种青料中的锰的含量很低,铁的含量较高,有大能者对宣德的青花做过专业的化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宣德的青花料中氧化锰的含量与氧化钴的含量差不多,但是氧化铁的含量特别高。这是和国产青花料在成分上最大的不同之处。而国产的青料中氧化锰的含量要比氧化钴的含量高很多倍,甚至十多倍。而这种锰含量和钴含量大致相等的青花料,国内是没有的,由此可见当时的青料就是苏麻离青。

找不到太好的图,凑合看吧

永乐、宣德时期用的青花料主要的都是苏麻离青,一直到成化早年都还有使用苏麻离青料,但是进口料贵啊!所以人们就和国产料掺杂使用,成化后期的时候官窑主要使用的是江西的平等青料,平等青料含铁量比较少,所以就不在出现宣德时期的那种黑斑了。平等青料经过精细的加工,加上合适的温度,就烧出了成化的那种柔和、淡雅而又透彻的蓝色了。胎薄釉白、青色淡雅,这就是成化时期青花普遍的特征。

找不到太好的图,凑合看吧

正德时期青花料就使用的比较杂了,这个时期首次提到了石子青,石子青的颜色是浓中带灰色的。而回靑也是正德时期就有了的,但是回靑使用最多的就是嘉靖时期了,嘉靖的青花之所以受人们喜欢是因为它把回靑和石子青加以不同比例调和,从而烧出了与众不同的青花料,并不是说嘉靖时期用的就是纯粹的回靑,这个比例和成色放面在《江西大志》上有记载的,有兴趣的可以查查。这里说一句体外话,我之前发的那个嘉靖的罐子颜色是对的,是回靑和石子青四六分加而形成的中青的颜色。

找不到太好的图,凑合看吧

最后说一下万历的青花发色,万历早期的青料还是使用的回靑,中期以后使用的就是浙江的浙料了,这个在《明宝录》中是有详细的记载的,而且这种青料在万历时期使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

不经意间收购的北宋耀州窑瓷枕


北宋耀州窑牡丹鹦鹉鹿寿纹财童瓷枕

藏友求鉴:12月11日下午,一位叫徐瀚平的先生打电话说他是我的熟人王老师的挚友,酷爱收藏,有自己的古瓷会馆,8年前他收藏了一件北宋耀州窑牡丹鹦鹉鹿寿纹财童瓷枕,十分罕见,问我不忙的话可否去他家里看看,面对他的真诚,我满口答应。

持宝人:徐瀚平

收藏主项:陶瓷

藏品名称:北宋耀州窑牡丹鹦鹉鹿寿纹财童瓷枕

藏家感言:搞收藏能历练一个人的眼界,成就识货识人的能力。能及时抓住瞬间机遇的人,一定会成为一个成功的收藏鉴赏家。

鉴宝专家:王学武(文物鉴藏家)

专家点评:该枕枕面长23厘米,下底面长19厘米,枕上面宽19厘米,下面宽16厘米,枕前面高8.5厘米,后枕面高11厘米,为瓷质,整体呈倒梯形,为十一棱元宝瓷枕、上宽下窄、前底后高型。枕面施橄榄绿色釉,是北宋耀州窑橄榄色釉中的上品。该枕胎质灰色,细致紧密,为典型的北宋耀州窑胎质。平底,底面不施釉,有氧化铁析出的不规则浅褐色,自然老旧,枕面后高前底,中间略凹,高低合适,设计的符合人体科学舒适的原则。在整体制作工艺上,不是常用的拉坯、模印、灌浆工艺,而是采用难度极高的“拼接”成型工艺,尤其这种多棱型的拼接,入炉高温烧制极易变形,刻划花工艺复杂,技术要求极难,故而流传下来的完整器几乎没有。在最后面的柱体上方,有一个8毫米的圆孔,用于通气,防止变形,瓷枕内部施褐色护胎釉。枕的主体图案为一枝茂盛的牡丹,带着五朵花卉,开满整个画面。在枕上方的两边,各刻划一只鹦鹉,一只向前看,一只左右看,眼神传情,遥相呼应。在主体画面的下方,左边刻划一只奔跑而来的小鹿,喻意官运亨通,福禄(鹿)双至。右边刻划一只弓背蹲卧的似鼠大兽,借以比喻智慧勤奋,寿(兽)比南山。该瓷枕在十一个棱柱面上,尤以前面的立柱面图案写意动人:一个光着屁股的孩童,趴在一个大元宝上,双手合拢,稳抱着元宝,元宝上划刻着如意形银锭纹,光芒四射。在两边的侧立面上,是三折立面连在一起刻绘“天圆地方”的钱币纹饰,布满整个瓷面。再后面围包的是四面牡丹纹饰,两两合成一面,刻绘折枝牡丹,有花有叶,流畅传神;生活品质自然就提升到如牡丹般的富贵,符合瓷枕前低后高、日子越过越美好的愿望。底下一周海水波纹装饰,仿佛把人们带入飘渺的梦乡世界。这是一件极为难得的北宋耀州窑瓷艺珍品,极具观赏收藏价值。

藏品来历:藏家徐瀚平是甘肃庆阳人,身材魁梧,为人耿直,行武出身,酷爱古籍诗赋。近十年来徐先生喜欢上了古代瓷器的收藏与研究,尤其对耀州窑情有独钟,很快就成为甘肃省耀州窑收藏的知名人士。如今在西安开办了一家古瓷会馆,以瓷会友,不亦乐乎!谈起眼前这件瓷枕的收藏来历,徐先生很激动。

徐先生坦言,他经常往返于庆阳、天水、耀县之间,一日朋友请他在天水近郊的农家乐吃饭,一位憨厚的老农找到了他,说是家里有爷爷传下来的瓷器枕头,让小孩不小心打碎了,问他要不要?徐先生不在意地说:打碎了的不要。农民就悻悻地走了。徐先生突然觉得哪里不对,就跑出去追上农民问是什么枕头?农民说是绿颜色的,徐先生还以为是冥器“汉绿釉”,又问农民是陶的还是瓷的?老农撂了一句“陶瓷的”,就走了。徐先生还是没有弄明白,就又跑了两步追问,老农说,我也不懂说不清楚,要不你跟我到家里看去。徐先生顾不上吃饭,跟着老农去了家里。老农拿出一个袋子一倒,一堆破碎片,徐先生拿起一片擦干净一看:哦,耀州窑的橄榄绿色!再拿起一片仔细一看:哇!一只刻花鹦鹉赫然于上,徐先生抑制住自己的激动说:怎么是烂片子啊?老农说:我说的就是打烂的,要不我家还留着自己用呢,夏天枕着凉快得很。徐先生赶紧说不是这个意思,是问你还有完整的没有,这个怎么能打碎了呢?农民说,解放前家里穷,他爷爷常到山上寻野果子吃,下大雨后常有许多野果落下。一次大雨过后,爷爷赶紧去山上拾野果,不想从半山腰上被冲垮的一座古墓里,咕噜噜滚下一个枕头,爷爷当时还小,也吓坏了,定神一看觉得枕头挺好,就赶紧抱着跑回家了。谁知道家里老人讲迷信,说不准用这样的枕头睡觉,让把它扔掉。爷爷就把枕头藏在家中炕洞里,一封就是60年。直到改革开放后,农村生活富裕了,拆旧屋盖新楼时,爷爷才把它拿出来。并说谁也不许动,自己枕着舒服。爷爷去世后,开始还有人偶然枕枕,以后便扔在家里炕上让小孩子玩耍,这不,前年让小孩玩耍给打碎了,本来要扔了的,只是从小玩着它长大,虽然打碎了,还真有些舍不得,就装个袋子准备以后粘起来,一扔下就没再管它了。听说你们城里有收古董的,碰见了我就问问,人家都说“烂的不要”。你要是有兴趣,看着给点钱就行,咱也省得收拾了。徐先生看着厚道但不富裕的农家,把他们一家人都叫出来,给他们讲这个瓷枕的来龙去脉和意义,然后,掏出三沓人民币,对着学习不错的小孩说,这是你以后上大学的费用,不够再来找我。老农一家人一阵感动,对着徐先生千恩万谢,说真是遇见识货的好人了。徐瀚平把瓷片带回家,经过粘结,成为一个完整的瓷枕。

从拍卖会上高价收购的清代双龙长颈瓶


藏友求鉴:三九的第一天上午,我在长安区看望一位朋友,在韦区十字巧遇熟人周荣。她告诉我4年前她和朋友从北京一拍卖会上高价收购了一件双龙长颈瓶,十分精美,如我有空的话不妨去她家里看看,带着好奇心,我满口答应。

持宝人:周荣

收藏主项:陶瓷

藏品名称:清代广彩描金双龙长颈瓶

藏家感言:过去值钱的东西现在依然值钱,想收藏到上好的藏品,看中了,就得当机立断,敢下手买贵的,将来你的回报也是源源不断。买好的、买贵的、买精的是未来收藏的一种趋势。

鉴宝专家:王学武(文物鉴藏家)

专家点评: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织金彩瓷的简称,何谓织金彩瓷,就是在各种白胎瓷器的釉上绘上金色花纹图案,仿佛锦缎上绣以色彩绚丽、高雅华贵的万缕金丝,然后用低温焙烧而成。织金彩瓷以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著称。清代雍正年间,随着中国对外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发展扩大,各类瓷器从广州出口增多,为了适应外销市场需要,江西景德镇部分釉上彩绘瓷器移至广州加工生产,融合中西,使得釉上彩瓷出现新的装饰形式,成为早期的广彩瓷器。广彩用色浓重,料厚色艳,对比强烈,以红、黄、绿、黑、金为主色。该长颈胆瓶通高17厘米,腹径8.5厘米 ,足径5.2厘米,为瓷质,长颈瓶为球腹,腹球高8.5厘米,细长颈,长颈高8.5厘米,颈口直径仅约2厘米,似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少女。圈足,胎质为江西景德镇二元配方的高岭土,细密坚硬,长颈瓶胆体为景德镇青花瓷质胆瓶,在中国传统的青花长颈瓶上,再根据外国人的喜好,施以浓彩艳丽的广彩。正面主体图案为中国人喜庆吉祥的双龙戏珠,一条釉下青花釉上红彩的腾龙,象征日子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另一条釉下青花釉上金彩的飞龙,象征着紫气东来,大富大贵;双龙欢聚一堂,摇头摆尾,戏玩火珠金球,兆示着龙年吉星高照,财源滚滚;再配以富贵艳丽的牡丹,多子多福的石榴,夫妻恩爱的彩蝶,洁白高贵的莲花,素雅淡香的秋菊。颜色丰富多彩,有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金等十种色;手法上使用釉下青花釉上加彩相互争奇斗艳的技术,有斗彩、粉彩、料彩、金彩等广彩工艺,可以说此件长颈瓶几乎汇集了清代所有的彩瓷技艺,绚丽多彩,富丽堂皇,是一件难得的清代广彩瓷器艺术珍品。

藏品来历:藏家周荣是山东泰安人,1958年随父母支援大西北来到西安参加古城建设。因为在西安市建筑公司工作,有机会在基建工地上捡拾到一些古代瓷器残片,残片上的精美图案深深吸引了她。二十多年来,周荣收集的瓷片标本在西安那是赫赫有名的,她还将一些特殊的标本捐献给西北大学博物馆做教学。时间长了,许多人就慕名向她请教,她也就亲自带学生到外地去实习练手。看到有的人花大价钱买了许多假东西她心疼地说:学习瓷器,一定要踏踏实实,从瓷片开始,才能少走弯路。瓷片不说假话,每一片标本就是一部从内到外的好教科书。

谈起眼前这件清代广彩描金双龙长颈瓶的收藏来历,周荣激动地说,那还得从6年前的一个上午说起。6年前她的一位收藏朋友到法国办事,在一个拍卖会上发现了自己喜欢的一件瓷器,细长的瓶颈,吉祥的双龙,让人爱不释手,朋友不敢确认它的真假,电话打过来形容半天也很难说清楚,周荣非常慎重,不见实物不敢表态,就这样错失一个合适价位买进的机会。过了两年后,朋友在北京中拍国际的拍卖会上,又发现了这只心爱的长颈瓶,马上发彩信给周荣,周荣看过图片,感觉上还不错。周荣说:不上手实物,还是不宜确定。于是朋友请她连夜坐火车第二天一大早赶到北京,观看了预展,并上手看了实物。她认真上下打量,仔细分析研究,确定无疑后,周荣便和朋友合资在拍卖会上竞得了这件她们喜爱的宝贝。曾经擦肩而过,现在又失而复得,朋友感慨良多。后来,朋友知道周荣特别喜欢这件器物,就将其转让给了周荣,圆了她的这个心愿。从此,这件长颈瓶更是她们友谊最好的见证!

从外地一倒家手上收购来五代柴窑天青釉薄壁水盂


五代柴窑天青釉薄壁水盂

藏友求鉴:7月10日下午,朋友老张打电话说有个老板想要买几件上好的铜镜,只要东西好,价钱好商量,于是我联络小东门古玩市场的老于,他专收铜镜,让带人直接过来看就行。在老于的店里,我帮这位老板买了三枚隋唐铜镜。正在看一件原始陶壶的时候,一个操着河南口音的中年人走进店里,问收购老窑瓷器不?他这里有一件上了年头的瓷水盂,大家让他取出来看看,看过后大家几乎都说不好说,也不敢认。中年人再三说这是你们陕西窑出土的,你们不敢认,真是太让人失望了。中年人装好东西正准备失望地离开时,老于喊住了他,说让我们古玩行的王一眼看看,说不准还是好东西呢?老王看过后说东西不错,应该是北地窑的东西,中年人一听,高兴地说总算碰上识货的专家了。最后,老王推荐给藏家阎肃,老阎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这件水盂请回了家。

持宝人:阎肃

收藏主项:陶瓷器

藏品名称:五代柴窑天青釉薄壁水盂

藏家感言:收藏就像融资,会玩的藏品越玩越精,规模越做越大。不会玩的只会收一屋子假货。重要的是你搞收藏要动脑筋,运气占很大比例,眼光和胆识更为重要。

鉴宝专家:王学武(西安柴窑文化研究所)

专家点评:水盂,又称水丞、砚滴,在古代则直呼为“水注”。其主要作用是为了给砚池添水,最早出现在秦汉。该水盂直径6厘米,高5厘米,为瓷质,淡天青釉色,圆腹,三足。胎质较白,韧性极好,圆腹薄胎为一次性拉坯而成,这说明五代时期“北地窑”的窑工已经拥有了非常高超的拉坯技艺,这样成熟的拉坯技术,在当时其他窑口上是比较罕见的。“北地窑(耀州窑前身)”的拉坯技术在全国是遥遥领先,尤其这样拉坯成为“薄如纸胎”的技艺,可以评定为绝活,在全国各个窑场中是绝无仅有。这件薄胎水盂为典型的五代时期的文房用品,是文人雅士的珍爱之物。尤其在民间能完好如初地保留到现在,非常不易,尤其是薄胎器物,更显得极为珍贵。

藏品来历:藏家阎肃玩老窑瓷器已有好些年头了。遇到上好的重器,他会不惜一切代价收为己有,然后邀请一大帮行里人前来观赏――品头论足,他享受的就是这一过程。在老阎客厅的博古架上,笔者见到好几件隋唐至五代的重器。谈起这件五代水盂,老阎感叹,好物难求啊。

老阎说7月10日下午五点左右,老王打电话说给他推荐一件北地窑的瓷水盂,东西他看过了,很不错,好多人不敢认,他从造型、釉色、胎质、分量等细部特征,判断为五代北地窑制品。老王想的是,老阎是这方面研究者、收藏者,所以推荐的第一个人就想到了老阎。老阎说当时他看到该水盂时,上面粘满了污垢,显得脏兮兮的,但依然掩饰不住它本身的自然与生动。他当时心想,既然行里老王都看过了,并说东西不错,他便直奔主题问对方想卖多少钱!对方开出的价钱远远超乎他的意料。他开始了艰难的砍价扯锯战。他告诉对方,你打河南老远拿东西来就是想给器物找个好的归宿,也只有我才会下大本买这玩意,我只是为了研究和学习,跟赚钱没有任何关系,换别人,不一定要,也不可能给你出一个理想的价位,我出个最高价,你觉得中,我们成交,你若觉得亏,请另找买主。就这样,这位中年人想想也是,便成交了。老阎说东西抱回家后,他用清水给器物上上下下洗了个澡,没想到原来器物竟是如此的漂亮,釉色温润、鲜亮,让他越看越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