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收藏 > 导航 >

收藏讲究稳中求胜

收藏讲究稳中求胜

古代瓷器收藏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瓷器中仿古气泡鉴别

2021-03-25

古代瓷器收藏。

朋友小马非常喜欢陶瓷,学的是陶瓷专业,毕业后也是从事陶瓷生产的工作,所以对历代陶瓷的生产工艺和特点都非常了解,有着丰富的鉴定经验,家里也收藏不少古瓷。自从另一位陶瓷发烧友出高价从小马手中买走一件古瓷后,小马才知道,原来从事古玩淘金是如此的容易,于是小马一发不可收拾,加大了对陶瓷的收藏,只要有人欣赏他的藏品,他也愿意卖。正是因为小马对陶瓷的专业,才让他在古瓷交易中从没失过手,所以很多藏友都找小马,我的一件古瓷也是来自小马手中。

几年下来,小马不但收藏大量瓷器,而且还从中赚了不少钱,但小马并不满足现状,觉得只收藏古瓷太单调了,算不上一位大藏家,所以小马决定扩大门路,准备投入了一笔巨资,收藏各类古玩。等我再次去小马家玩时,小马的用来摆放古玩的两个房间已是堆得满满的,但我仔细看了看那些他辛苦收藏的宝贝时,我顿感大事不妙,十件里至少有八件是赝品。作为朋友,我只能如实相告。小马怀疑我的眼光,又另外请高人鉴定,结果还是确定为赝品。小马顿时瘫倒在地,那些可是他花了全部家当才淘回来的,居然大多是赝品,小马无法接受现实,一下就病倒了,从此对收藏也没了兴趣……tAOCi52.cOm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所以我个人觉得,收藏一定要讲究稳重求胜。藏品市场上的品种何其多,只要一走进古玩市场,准能让你看得眼花缭乱,每一类藏品都会有自身的特点,哪怕你精通一类,但也不能代表你能鉴定所有的古玩,古玩是一门大学问,一辈子也学不玩,只能慢慢来,别急于求成。

记得那次,我在一家古玩店看中一件瓷器,非常美观,品相极好,老板说是清代的,开出了两千元的价,虽然我觉得价格也不贵,而且我也非常喜欢,但我还忍住没买。最后请一位比较在行的藏友为我鉴定,朋友看了瓷器后就拉着我走了,告诉我那是件高水准仿品,几乎接近真品,做得再好还是仿品,没有历史意义,也没收藏价值。我暗暗庆幸自己的冷静,所以没把握的藏品,坚决不买,一定要讲究稳重求胜,否则吃亏的还是自己。

taoci52.com编辑推荐

瓷器收藏讲究流传有序


刷新瓷器拍卖纪录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葛师科

天民楼藏清康熙釉里红加彩花卉马蹄尊。口径8.6厘米,底部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

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碗。

4月8日,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以2.8124亿港元(含佣金)刷新了中国瓷器拍卖记录。此后证实,鸡缸杯的买家是上海收藏家刘益谦。当天,同样是在香港苏富比“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专场上,一枚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碗又以1.3亿港元落锤。据雅昌网相关数据,仅2005年到2012年,便有12件元明清瓷器拍卖成交价以亿元计。此次又有鸡缸杯和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碗加入亿元俱乐部。与传统书画相比,中国瓷器出现天价成交的比例高得惊人。4月13日,南都记者就此现象专访了著名收藏家葛师科。葛师科是香港著名收藏团体敏求精舍的前主席、香港天民楼主人,继承和发展了其父葛士翘先生的中国古代瓷器收藏,是香港最重要的私人收藏家之一。

天价鸡缸杯2.8亿成交价完全在意料之外

南都:这次鸡缸杯拍出2.8亿港元这样的天价,你怎么看?这个杯子有这么大的价值吗?

葛师科:很难讲,因为它很稀少。这个鸡缸杯在古代价就很高了,到明末清初就称得上很珍贵了,因为它售量很少,而且很精致。当然如果要跟其他东西比,跟不久前回到湖南省博那一件皿方罍相比,这个鸡缸杯就比它(价格)高出很多。那件皿方罍很雄伟、很大,而且是周代的。当然,皿方罍如果是拍卖的话,我相信会比鸡缸杯高。鸡缸杯是通过他们拍卖行,和很多人做工作,所以才有这个价钱。

这次这个鸡缸杯,我也看过几次,上次玫茵堂买的时候我们也看过,当时加上佣金大概2900多万港币,这次两亿五加上佣金,一共两亿八,高出很多倍也就是这一件。不过当初跟玫茵堂碰头,我们也买不起,两千多万也是很贵的。

南都:现在2.8亿这个价,你觉得正常吗?我看有人说拍到5亿都不奇怪。

葛师科:正常不正常很难说,我看我是不会买的,也买不起。就这件鸡缸杯来讲,它有它本身的价值,釉上彩和釉下彩相结合这种方式,从宣德时出现,到成化可以说非常成熟了;另外,这种可以说是把玩的小东西,很有意思。你看他画的东西,不像后来珐琅彩那样细,相反还带有一点写意的味道,就像齐白石的画。一只公鸡一只母鸡带着三只小鸡在觅食,很生动,虽然画得不细,但是神态很生动很温馨。再加上釉上彩、釉下彩相结合,使得色彩也非常鲜明。整件东西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有趣,你拿在手上把玩也很有味道。

我是很喜欢这个杯子,这次拍卖我也上去仔细观看了,它的釉面非常细,当时同场还有两个清代仿的鸡缸杯,最后也卖了1000多万。两个(清仿)我也拿放大镜仔细看了,它确实画得比成化的要细,但缺少了前面说的趣味性,眼睛什么的都曲曲肿肿。成化这个杯给人感觉就完全不同,草草数笔,充满趣味。成化的斗彩很多都是这样,再加上它的有些彩又是刚刚设置出来,所以尤其珍贵。

至于这个价钱是不是太贵呢?我原本想,超过一亿是肯定的,但最多也就一两亿,现在这个价格完全在我意料之外。但这也没什么合理不合理,毕竟它实在是太少了,能流出来的好像也就现在这一件。不过这样也好,在国内,真正流传有序的、靠得住的鸡缸杯恐怕现在还没有。

南都:在瓷器收藏里,流传有序应该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了?

葛师科:很重要。流传有序,像现在这件鸡缸杯,大家是一点怀疑都没有的。但是有一些东西,你如果不是一直往上追,不能查清它的来龙去脉,那很容易搞不清楚的,其实我手头都有一些仿得很好的鸡缸杯,我如果拿它照像,恐怕也没有人看得出来是假的还是真的。所以这就是很难的事情。

明清彩瓷热入手比书画容易、中国人抬高了价格

南都:这几年拍出天价的瓷器越来越多,尤其是明清彩瓷,你是怎么看明清彩瓷的?也有人说,明清彩瓷实际价值并不高,但价值高的宋代瓷器,反而少有天价出现。

葛师科:这就涉及到每个人对这个东西的看法了。宋代瓷器,我相信,随着大家认识逐步改变,品位提升,慢慢也会走向一个高位。

过去曾有一段时间,完全就是反的,明代的赶不上乾隆的,前几年最贵的就是乾隆的。(瓷面)画得非常复杂,像转心瓶这类的,在我看来,差不多就是一种现代工艺品,但它就是贵得不得了;反而是明代的东西,大家都不追捧。现在明代有名的东西已经上来了,但还有一些上升空间。我相信宋代的东西以后也会上去。

不过宋代的瓷器,由于时间也往前了,在鉴定上困难就更多一些。你要找到一个真正流传有序的宋代瓷器,现在即便说故宫旧藏是不是靠得住,在我看来都是存疑的。你越往上走,窑址、遗址、穴墓,都得能够印证,辨它的真假就很难了。宋代的东西都是非常雅的,特别是汝窑、官窑。但是宋代后人讲的五大民窑,现在弄得清楚的就是定窑,其他都是有很多疑问的,这个也影响到它的价格。但是我觉得现在已经在开始上升了。

南都:有意思的是,现在是不是动不动就会拍出一个天价瓷器。相反,像书画这类传统收藏,表现得就没有这么惊心动魄。

葛师科:要是突然冒出一件天价瓷器,这个可能性也很小,也是不太可能的。虽说瓷器是中国的,但很多瓷器都是在国外的书上,尤其是1949年以后,国内的收藏断掉了,但国外的收藏却一直延续下来,所以很多东西,在国外的资料中反而更好找一些。

瓷器在中国传统收藏中,并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收藏门类。过去人们注重的是青铜器、书画等。一直要到明清之际,尤其是清末,才被当成收藏品。我以前就碰到有人说,明清以前,瓷器就是工艺品,不能当古董,但凡是工匠做的就称不上是艺术品。但像《珠山八友》,现在价钱高得吓人,实际上就是上海一些二流画家在画上面搞不出什么名堂,跑到瓷器上去画而已。

反而是外国人,特别是当时一些传教士很早就开始收藏瓷器,买了很多,现在很多都到大英博物馆去了。所以可以说,过去真正收藏瓷器的,除了宫廷,就是外国的。中国大陆的藏家在最近这几年,香港比较早一点的,开始收藏瓷器。现在大陆这些有钱人,买了很多,但我觉得他们也花了很多冤枉钱。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现在也开始没那么疯狂了,清代瓷器没那么贵了,明代比较高雅的、真正有收藏价值的东西也上去了。这是很好的现象。

南都:可不可以说,瓷器之所以价格起点会这么高,是因为直接接续到国际市场?

葛师科:应该说是中国人把它弄得很高,过去国际上都没有这么高。1980年代我们买的也都是国际上的价格,但当时也不是高得特别离谱,同西方的油画、艺术品比起来就太便宜了。我当时就在想,这些东西如果等以后中国有钱了,肯定就不会是这个价钱了。同样是几百年,法国印象派的画现在价钱已经不得了了,但郑板桥的画价格可能连他们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不到。至于书画为什么没有瓷器涨得这么快,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瓷器只要是好看的,你就能买;但书画里面,学问是非常深的,一时半会是钻不出来的。

“国宝”瓷器谈只有真正的艺术品才有恒久价值

南都:现在很多瓷器动辄就被称之为是“国宝”,在你看来,究竟哪些瓷器真正称得上是“国宝”?

葛师科:瓷器有几大类,一种是艺术品,把玩的、欣赏的;一种是日用品,用来吃饭的、用的;还有一种是明器;此外还有外销的,各种各样的品种。我认为艺术品就是欣赏品,这类东西比较高级;日用品就是一摞一摞的盘子,同样的花纹,同样是官窑烧出来的,但价值却千差万别。像雍正皇帝,非常勤勉,但我们看雍正档案,宫里的每件东西,题字叫谁题,写怎样,配什么座,都非常讲究。像这样的东西应该就是真正的国宝。

值钱的东西当时就值钱,不是现在才值钱。经常有人问我,我家哪件东西是最早的,好似最早的就是最值钱的,我说不一定。所以像成化鸡缸杯,它也不是现在才值钱,当时就值钱,不是拿来用的,是拿来欣赏把玩的,甚至有可能给皇帝或者贵妃把玩的。所以不要光看是哪个朝代、哪个早,要看是哪个艺术家的,哪个是有真正的艺术水平的,这才是重要的。

南都:这些东西都收藏在什么地方?

葛师科:以前是在宫里,现在都跑到台北故宫了,最好的东西都被带走了。我也去南京博物院仓库看过,好些没有被带走的还是用稻草捆起来的,一摞一摞的,还堆在那里。真正的陈设品、艺术品,都是非常珍贵的。

看东西要从工艺、艺术和历史价值看,有的是新的创新品种,或者新研制出来的、艺术家们评价高的,在整个工艺史上、陶瓷史上,有地位的都应该重视。当然有一些不一定有历史价值就很贵,也有例外情况,不能完全画等号。

南都:你跟刘益谦这样的新兴收藏家是否有过接触?他们的收藏路数跟你们这一辈似乎完全不同。

葛师科:接触不多。我们买东西都是要认真去学去看,虽然不一定都买得起,但每一件都要搞清楚。几十年下来,就像这件鸡缸杯,其实我们已经不止看过一次了,每次都有新的体会。

如果你是真的喜欢这件东西,愿意拿高价,这个无可厚非,也是好事。但对于我们现在而言,老实说,一个是没那么多钱买,其次我们买得也很慎重。我们现在也还在买,像宋代的龙泉、定窑,我觉得在大家还没抢得非常高时,我们还可买。过去我们也买过成化,最贵也就几百万,现在恐怕也得一亿多了。

我们是真正喜欢的、买得起的就买,买不起的我们就看看,有好东西大家都是开心点,好东西出来大家看到都是高兴的。但我们不希望有人为的是炒作,我们就抱着这样一个态度,至于它的价钱到底将来会升到多少跌到多少我们不太关心这个。所以每次拍卖,我们都会很仔细地看一些图录之类的,精挑细选之后再去看,然后定一个自己的心理价位,有时甚至自己也不到场,请别人帮忙去看一下,按照这个价位,买到就买到,买不到就拉倒。所以也能买到一些。不过现在,不像以前,能买到的机会也不是很多了。

知识点

鸡缸杯 中国古代的一种酒器,其杯壁上画有母鸡公鸡,故称鸡缸杯。

斗彩 创烧于明成化时期,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协调融合,在景德镇御窑烧制的白瓷器胎体上,用成化时期特有的釉下淡雅的青花作轮廓线,再以艳丽的红、绿、黄、紫等诸色填在釉上,入窑经低温二次烧成。

玫茵堂 玫茵堂坐落于瑞士苏黎世东南,主人裕利兄弟行事甚为低调,2000件藏品几乎没有公开展示过其全貌。玫茵堂专注收藏中国御制瓷器。收藏囊括了从新石器时代到历朝瓷器中最上乘珍品,被认为是仍在西方私人手中的最好的中国瓷器收藏。

成化瓷 明成化年间官窑出品。以青花与斗彩最负盛名。“成化无大器”,传说与成化帝欲讨好宠妃而烧制易把玩的瓷器有关。

谈谈瓷器收藏中的侍女瓷收藏


说起瓷器收藏,不得不提到侍女瓷。中国瓷器发展到民国,从工艺上、原料上已经没有什么突破之处了,但中国绘画在民国时期却有着辉煌的一页。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产生了一批杰出的瓷业画家和绘瓷高手。他们会聚在景德镇,以在瓷器上绘画为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为民国时期的绘瓷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工写兼备、书诗画文并茂,其中侍女瓷最有特色。民国时期粉彩重的粉质逐渐减少,但在瓷绘高手笔下的粉彩侍女仍具有滋润柔和之感,色彩淡雅、富有立体感,绘制的侍女高雅柔丽,楚楚动人。到了民国中期,粉质少得形同水彩,但凡是出自高手的都有美人如玉之感。侍女瓷的器型有瓶、罐、缸、盒、壶、杯、盘、盆、碗、碟、笔筒、帽筒、水盂等。在质量上一般小件多于大件,小件精于大件。器底款式有红、蓝楷书,盖印章款较常见,底款内容多为名窑款、商家款、仿古款、绘画家名款等。名窑款有“居仁堂”等雅名,也有落公司款的,如“XX瓷业公司”等。仿古款“干隆年制”、“同治年制”、“光绪年制”的仕女瓷大多数不俗,落商家款的有“洪义泰造”、“江西余元昌造”、“新市德厚兴”等,新市德厚兴是民国初期江西景德镇一大名窑。窑主女儿嫁到新市,开了一爿瓷店,出售她娘家生产的瓷器,它们都是民国瓷中的上品。落画家名(画室名)是瓷器底款首创,这说明瓷绘在民国瓷业中的地位,如“集成昌绘”、“江西华珍画家”、“唐亿生画”、“罗仲林绘”等,他们绘制的仕女用笔细秀一丝不苟,线条舒张流畅。把诗、书、画运用到瓷绘中是民国瓷业的突破。凡在瓷画中均有画家名款,年代款,题诗题字及赠人题“清玩”、“雅裳”等,熔书画为一炉。在仕女画上落款除了代表人物王琦,王大凡还有俞子贞、唐子建、罗仲林、洪景皓、罗宿氏、兴子明等瓷绘高手。有不少瓷业画家仿唐寅的工整巧丽,洒脱飘逸之法。民国瓷业要在中国瓷业史上找闪光点,那就是绘瓷,当时出版了中国第一本研究瓷绘著作《瓷绘学》。收藏民国瓷绘着眼瓷绘水平,款且瓷绘与瓷质通常成正比。侍女瓷在“文革”中属“四旧”,毁掉较多,而绘有山水花鸟走兽等瓷器却时能觅到精品。民国瓷器年代短,存世量较少,仿制品较少,价格低,无文物之嫌,因此目前瓷器收藏品是比较好的收藏选择。瓷器收藏可以选择的范围很宽泛,目前很多喜爱古陶瓷的人们在古陶瓷收藏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有些会选择到陶企做礼品瓷器定制,也算是稍稍满足了自己的收藏喜好。但是笔者还是认为,收藏是长久的事情,不能只图一时的价值升值,另外要有一定的鉴赏知识,才能收到更多喜欢的古陶瓷作品。

2009中国收藏热点


金融危机给全球收藏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去年上半年,身处金融风暴中心的纽约苏富比春拍收入较前两季递减6%,拍品也多在估价区间或略高价成交。中国市场也未能独善其身。根据雅昌艺术网统计,2008年中国香港与内地各拍卖行的总成交额为201.47亿元,比上一年下降了13%。

在奥运效应和惯性行情的支撑下,去年春拍延续了几年来的风光,总成交额突破125亿元,同比增长46.7%。但下半年形势急转直下,收藏市场缩水50%几乎成了中国2008秋拍的代名词。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投资者对收藏投入的资金和热情大不如前。不过,随着投机泡沫的破灭,中国收藏市场将逐渐回归理性,精品收藏和兴趣收藏或成为主流。

当代艺术急剧降温

近5年来,中国当代艺术进入了空前繁荣阶段,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拍卖价格屡创新高。不少艺术家作品的价格年增长率超过200%。而按照国际惯例,一位画家的作品价格通常的年增长率约为20%。而张晓刚的《无题》被拍出近3,800万元的天价时,而这幅画当初他只是以3万元卖掉的。

如今,一路狂飙的当代艺术率先体会到了冬天的寒意。雅昌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春拍上当代油画的成交额指数就比上一拍卖季下降了约18%,秋拍更加惨淡,同比下降了96%。在近70场当代艺术品拍卖专场中,成交额在1亿元以上的仅有4场。其中,香港苏富比在春拍时创下全球苏富比“当代中国艺术”的历年最高成交纪录,总成交额达到3.2亿元。但其秋拍却勉强挺过了1亿元的成交底线,成交率只有59.6%。

在香港佳士得5月举办的“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会上,曾梵志的《面具系列》以6,700万元的成交价登上年度冠军宝座。但大多数一线当代艺术家作品的价格表现出了明显的“季节性”。张晓刚创作的《血缘:大家庭3号》在4月的成交价高达4,736万港元,但同一系列的《血缘:大家庭1》在秋季只拍到了2,029万港元,差浮近1倍。

与此同时,当代艺术中的另一个门类——“文化瓷”却获得了藏家的青睐。去年中国嘉德秋拍的当代陶瓷专场上,由著名画家、书法家制作的瓷画作品受到追捧,全部高于估价成交。北京荣宝秋拍也打出了同样的招牌,“中国书画家画瓷”专场成交总额达350多万元,成交率近94%。其中著名国画家范曾的“老子演义青花画缸”以134.4万元的高价成交,给寒冬中的当代艺术带来一丝暖意。

奥运收藏也疯狂

从纪念币、邮票到火炬、奥运服务车、甚至奥组委使用的咖啡壶,奥运藏品成为去年拍卖市场上最别具一格的门类。全年192个拍卖专场的总成交额达到4,200万元,成交比率为63%。这些藏品虽然远不及古玩动辄上千万元的价格那样惹人注目,但品种之繁多也堪称一道风景。

北京奥运的相关藏品无疑是市场的宠儿。在18场历年火炬拍卖专场上,2008年北京奥运的火炬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最终以29.1万元创下同类拍品中的最高成交纪录。在12月的长风拍卖会上,墨客的油画《(2008北京)奥运之光》则以125.8万元创造了全部专场单品拍卖的最高成交额。

纪念章、吉祥物、奥运资产等奥运物品的拍卖也是热火朝天。首场北京奥运资产拍卖的1,800多件奥运物资在短短的13分钟内被抢拍完毕。“金镶玉”、“青花瓷”效应还带动了玉制物件和瓷器制品的拍卖。去年8月,书画艺拍上的《中国印北京奥运徽宝典藏版2008年北京奥运和田玉印NO.053(限量2008)》最终以25万成交。不过,奥运藏品的真正价值和升值潜力还有待市场和时间的进一步考验。

古典红木别样红

尽管全球范围都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名贵木材的市场价格有所回落,但中国古典家具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却依然高居不下。去年4月,中国嘉德举办的“盛世雅集——清代宫廷紫檀家具”专场中,“清乾隆紫檀雕西番莲大平头案”先以3,136万元价格的成交,随后“清乾隆紫檀束腰西番莲博古图罗汉床”又拍出了3,248万元,再次刷新了中国古典家具拍卖的世界纪录。

事实上,红木家具市场并非没有受到危机的影响,每年30%的增值也出现了缩水。但一方面由于明清红木真品家具的存世量总计不到1万件,“物稀为贵”促就了相对稳定的市场价位体系。另一方面,许多红木产出国实施了禁止红木出口的相关规定之后,红木家具的原材料供给出现困难。因此长期来看,这些保存良好的珍品家具仍然具有极大的升值空间。

发掘近现代书画精品

在2008年惨淡的艺术品市场上,中国近现代书画用强有力的数字再次证明了精品的价值。50多个专场拍卖的总成交额超越了10亿。其中,中国嘉德近现代书画的2场拍卖会以10,819万元的成绩,成为同行中的翘楚。

单品拍卖成交额的冠军被《洪荒风雪》摘得。在北京保利拍卖专场上,这幅由黄胄于创作于1964年的画作拍得了918.4万元。此外,齐白石、李可染、徐悲鸿、张大千、吴冠中等名家之作没有因为恶劣的大环境而降低身价,纷纷高出估价成交。吴冠中的《古墙》以706万元成交,超出行家们300万-400万的估价。齐白石的《大音无声》也以高出估价4倍多的成交价落槌。

珐琅工艺中的收藏趣味


清八旗子弟兴文玩,喜欢在各种文玩收藏中寻些乐子,玩法门道也颇多。比如,手里把玩个工艺精湛的珐琅器鼻烟壶,势必要在朋友圈中好好炫耀一番。因为珐琅工艺工序繁多、苛刻,相比于其他文玩器物,更具收藏趣味。

瑞康

如今在北京通州漷县镇靛庄,有一处掩映在村落间的宽敞大院。当年熊松涛的爷爷在晚清宫里造办处当学童,学习珐琅工艺。清王朝倾覆后,造办处随之解散,珐琅工艺也流散在民间。之后,熊家三代人一直生活在这个大院。虽然其貌不扬,但几十年来,这里见证了珐琅这门手艺的坎坷沉浮。

珐琅制作源于西方,元代时从阿拉伯半岛陆路传至中国,时称“大食窑”器。由于色泽精美、华丽,这一舶来之物迅即在贵族人群中广为流行。工匠们也在“大食窑”制作技艺的基础上,结合了传统工艺,制作出了崭新的金属掐丝珐琅,这种工艺颇得明景泰帝的青睐,于是得名“景泰蓝”。景泰帝之后,珐琅工艺在清乾隆时期又一次达到了顶峰。

自民国开始,珐琅制作工艺急转直下,晚清以前手工制作、工艺复杂的景泰蓝已经难以复制。建国后,珐琅制作摒弃了雍容华贵,制品也多看重实用性。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创外汇,将大量工艺粗糙的珐琅制品出口到东南亚等国,此时的珐琅制品难言工艺价值,精品依旧在晚清以前。然而,大量晚清前的珍贵珐琅器在“文革”时损失严重,难寻芳踪。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如今在拍卖市场上已价格不菲,有些甚至拍出了过亿身价。

珐琅器: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熊松涛小时候经常见到父亲和朋友们一同制作珐琅,有时为制作一个天球瓶,工匠师傅要在作坊里不间断地雕琢两三个月。那时已经有人下单定制高档珐琅制品,但由于工序复杂,订单很多都排到一年之后。那时在他印象里,珐琅器十分受人喜爱,而且制作珐琅器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

珐琅器从元代开始,在中国已发展了600年,除了精美的外观,最吸引人的就是工艺性。目前比较流行的珐琅制作方法有三种,即掐丝法郎、内填珐琅和画珐琅,不论哪种,都要经过绘画、烧制、器形等至少10道工序,且要求极其苛刻。所以,精品珐琅器的制作绝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有耐心的藏家也甘愿为一件心仪的珐琅器制品等上一两年。

如今珐琅制品收藏市场上,古物已被视为神话,而并非古物的珐琅工艺,做工精良同样价值连城,能在拍卖会上拍出高价。所以,对于珐琅器的收藏,人们往往更重视其工艺价值,这种工艺也开始随着人们的需求,不断延伸扩展。

珐琅腕表:方寸之中见珍贵

从珐琅工艺诞生之日起,人们便在其工及器形上不断创新,如欧式的珐琅钟、珐琅盒,中式的珐琅瓶、筒、盘。除此之外,珐琅器也被应用到了很多细小的工艺中,比如说制作打火机外壳和腕表表盘。

由于工艺难度的高复杂性,珐琅手表一直是顶级品牌的领地。早年在国内很少有人能做得出,也缺乏真正的精品。因不具备这种工艺,当时一个中等价位的珐琅片都要卖到8000元人民币左右。或许因为精雕细琢的工序与高档腕表的制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今很多瑞士高端腕表品牌均会推出珐琅手表。

然而,在试制珐琅表盘的过程中,熊松涛发现,烧制珐琅表盘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从最开始的制作到最后完成,需要差不多50道工序。若做掐丝珐琅,工艺从掐丝、上釉,制作一个面积不足5平方厘米的小珐琅片,却要花费近一个星期的时间,细致程度和工艺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在珐琅工艺上也要加入自己的想法,比如对画面的设计和对釉料的选择。熊松涛当时利用了一些老配方,结合现代技术,用青金石、松石等原料上釉,这与传统的景泰蓝工艺相比,工艺难度要求更高。不仅如此,掐丝工艺也需做到非常精细,一件上档次的掐丝珐琅制作所耗费的人工经历无可估量,加上金丝、进口天然矿石、半宝石提炼等珍贵用料,其昂贵的价值不言而喻。

在几年前的巴塞尔钟表展上,熊松涛制作的珐琅表,在钟表展上得到了国际众多钟表人士的认可。熊松涛说,将珐琅工艺运用在手表的制作上,可以说那是复兴珐琅工艺的一条全新道路。“珐琅表会让人重新关注珐琅这门手工艺。我想通过这个点,让大家接触到这个面,让人们认可这种工艺,这是中国传统的工艺。”

传承就是责任

不同于父辈们做大件的瓶瓶罐罐的珐琅手工艺品,真正做珐琅表盘是从熊松涛开始的。熊松涛把珐琅微绘做到极致,也是合理地传承了家族手艺。

熊松涛说,当年父亲反复告诫自己,这个手艺在中国已经有600多年了,不能在咱们这一代断了。如今他不仅传承了珐琅工艺,而且找到了一种能将其发扬光大的方式。熊松涛说,自己作为珐琅工艺的传承人,总是第一个感受到珐琅的魅力,“比如制作一个珐琅杯子,需要先将一个铜片一步步敲出杯子的器型,然后在上面掐丝、点蓝、上釉,直到器物的最终成型,这其中的每一步都会让人体会到深深的文化归属感。

在他看来,中国人喜欢更具文化感的东西,但也只有在人们富了之后,才会逐步体现在‘贵’,而‘贵’体现在一个人所玩味的文化产品,包括各种器型和艺术品。“相信随着大家品位的提升,会越来越对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文化有所了解。”

红色收藏品中的经典


革命题材的作品成为红色经典,经久不衰的历代传承。毛主席瓷器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因为毛主席瓷所蕴含的不只是那个红色年代的历史信息,还有伟人信息在里面。今天小编就为您介绍几款毛瓷水杯。作为红色收藏品中的经典,无论是个人收藏,还是馈赠亲友,都是很好的选择。

四季花卉杯套件造型源于延安时期使用过的“中山筒”茶杯,改良后加盖加彩,底部略为内收,杯身呈现出流线型。当年被称为“胜利杯”,寓意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为毛泽东所钟爱,具有独特的政治意义与历史价值。

毛瓷单杯系列之釉下月季茶杯:毛主席用瓷,是1974年为庆祝毛泽东主席82岁生日寿宴专门烧制的釉下手绘双面花五彩瓷。特制了月季花、芙蓉花、菊花、梅花系列产品器型为碗类,杯类等。从瓷质到造型、釉质、釉色、花纹的描绘、堪称陶瓷经典之作。是当代醴陵窑中的极品。二十世纪最荣耀的中国名瓷。月季花:应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春季。月季花又名月月红,常开不谢,全年好景,以证毛主席“只争朝夕”之意(1963年《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象征全国山河一片红。

鉴别瓷器 讲究“三到”


古瓷器不仅傲视藏界,更在排场呼风唤雨。2012年4月,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以2.0786亿港元成交,以高出估价约3倍的成交价,刷新了宋瓷世界拍卖纪录;2014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卖价达3亿元,不仅刷新了中国瓷器和艺术品的拍卖纪录,更引发了全民收藏鸡缸杯的热潮。在全民收藏瓷器热的背景下,如何才能鉴定瓷器真伪,走出收藏“误区”,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呢?

古董鉴定,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这“三到”。至于瓷器,有四条快速鉴别的方法:第一,灯照法。隔绝其它光线后,用手电筒照射瓷器,若反射刺眼,则极有可能是仿品,若没有丝毫反射光显现的,则很有可能是添加了化学物质,故意做旧;第二,观察器型与细节。观察瓷器器形,若做工完美无缺,则违背了古代生产技术,赝品的可能性极大;第三,辨款识。款识又称年款,表示某个朝代生产的器物。通常朝代不同,瓷器颜料也不同,成色也不一样。辨别瓷器款识,是古陶瓷鉴定中的重要一环,不仅能辨真伪,更能鉴定出一个古瓷器的年代及价值的高低。真品款识一气呵成,笔锋连贯,若款识笔画有所停顿,则很可能是仿品;第四,水洗法。水洗法只适用于瓷器,不适用于陶器,以淡水加入维生素C浸泡的方式进行清洁,浸泡约半个小时之后,便能明显祛除表面的脏东西,且不会伤害瓷身,但故意做旧的瓷器,其污垢却是无法清除的。

资深藏家,对于瓷器鉴别通常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多运用目测、微观观测及对比,三种方法相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目测”指通过观察制品的器形、画风与釉面等不同方面来评断瓷器的价值;微观观测则指的是借助显微镜等科学仪器,观测瓷器的氧化程度来判断真伪;而对比法则是将真品与测品放在一起比对。专业的鉴定者,必是经过大量训练,通过手感触摸,不同年代的瓷片,所具有的不同质地,长期形成的肌肉记忆。

《免费古董评估鉴定咨询》微信;deng164391447电话;18217682770

评收藏中的消费与投资


现今,收藏品市场日益火爆,“热爱”收藏的人也越来越多。将收藏作为一种雅趣的人大有人在,把收藏当做一种投资期望发财的人也不在少数。对于收藏的这两种心态,我们不能说哪种就高雅,哪种就低俗了,只是收藏的心态要摆正。作为消费的收藏要量力而为,作为投资的收藏也要切记盲目跟风,否则只会让投资变成泡沫。今天小编就带您品评收藏中的消费与投资两种心态。

现如今,讲到收藏,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意外之财,尤其是媒体,从某种意义上是起了一个负面引导的作用。比如说类似中央电视台的《鉴宝》节目台也都开播了。但是他们都过于偏重对经济价值的强调,从节目中,我们看到的就只有一个字,钱。经济价值都是由所谓的专家判定,但这些只能代表目前市场上的一部分情况,并不能真实反映文物本身实在的价值。

其实更好的做法,是使受众更多地从艺术价值,甚至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来判断,类似纸张、墨色、釉色、光泽等,都应该让人们知道。现在的偏重点都是将观众引向对经济价值的关注。哪个方队对经济价值的推测,跟专家价格比较接近,谁就是优胜者。但这些可能都没有多少科学依据。

收藏文物要有钱、有闲,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要有文化。现在有些收藏风是不健康的。只要有钱,便想将流动资金转向收藏市场。很多人对收藏文物并不懂,只是看成一种数字,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完全由别人来鉴定,自己始终在数字里绕圈儿,并不懂得文物本身的价值及蕴含的文化。如果说,不从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层面上去改善我们现在的收藏生态,那么,我们的文物收藏、流传、保护、传求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国内一位知名的收藏家曾说,真正的藏家是在消费和享受藏品,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投资。对于收藏,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在途”,一个是“在库”。在库,是指进入博物馆或是在收藏家手里。这种收藏的概念接近于传统观念中的雅收藏,更强调精神享受。而在途,都是经纪人或是投资者买,直接以追求经济价值为主要目的。大收藏家多为雅收藏,生前往往是不会卖自己的收藏品的。成熟的收藏市场应该是在库比例超过在途,但我国现在正好相反。我国现在真正愿意收藏、玩得起买得起的收藏家并不多。中国现今拍卖公司的火热,正好是我们“在途”的一个注解。我们大部分人在途,是为了投资。所以便到拍卖市场,盯拍卖指数、竞争程度,看到有人争就抢,没有自己的主见。很多真正的收藏家一生都没有进过拍卖行。他们收藏完全不是为了投资,而是对艺术品、收藏品的消费。真正的收藏家,收藏文物更多的时候是为了欣赏,将收藏视为一种享受,跟是否升值没有绝对的关系。

瓷中之王:当代钧瓷收藏与鉴赏


钧瓷发端于东汉,在北宋时期和汝瓷、官瓷、哥瓷、定瓷并称为五大名瓷,是当时宫廷御用的瓷器之一。钧瓷乃瓷中之王,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被称为国宝、瑰宝。

钧瓷烧造起源于唐代,但北宋时期才是钧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在河南禹县神的皇家窑场里,工匠们烧出了天青、天蓝、月白、玫瑰紫等一些珍贵窑变色彩,也凭借着这些变幻无穷的颜色,使钧瓷在北宋时期名噪一时,成为当时著名的五大名窑之一。后来宋金战乱时期,大批优秀工匠南迁,使钧瓷烧造水平随之下降。到元代时,钧瓷烧造水平已经大不如北宋时期了,但由于钧瓷色彩斑斓,深受北方人民的喜爱,元代时钧瓷在民间又一次发展起来,窑口从河南一地开始向北方传播,山西、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都出现了烧造钧瓷的窑口。元代以后,随着北方战乱不断,明、清时期钧瓷烧造渐渐式微,直到清末才有人重烧,但清末、民国时规模很小,几乎断烧,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恢复烧造。

现在所说的钧瓷收藏,一般是指宋元时期的钧瓷收藏。北宋时期的钧瓷已经很少能见到,元代钧瓷由于当时产量较大,市场上偶尔还能见到一些,但由于钧瓷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市场上一出现往往也是藏家争抢的藏品,所以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现在一个好一点的元代钧瓷碗盘,比如带红斑的元钧碗盘能卖到万元左右,而且市场上的价格仍在一路攀升。所以,遇到好一点的钧瓷品种一定不要轻易放过。

在收藏钧瓷时一定要对各时代的钧瓷有所了解,这样在市场上大家才能去伪存真,收藏到真正的钧瓷藏品。

宋代钧瓷一般色泽沉稳,窑变自然,胎土细腻沉厚,釉面流动感均匀,釉面开片较少,气泡少,棕眼很少或无棕眼,施釉到底足且足心施釉。

元代钧瓷一般色泽亮丽,胎土较粗松,釉水流动感强且釉水厚重,多有垂釉现象,釉面开片大,气泡多,棕眼较多,而且窑变多为人为点、刷形成,施釉不到底,底心露胎且多有乳状突起。

由于钧瓷烧造时温度较高,所以不论宋钧、元钧,釉面一般不吃土,玻璃感较强,有时有水蚀现象,但土蚀情况较少。也就是说,如果大家在市场上遇到一个土蚀严重的钧瓷就一定要小心了。而且钧瓷釉面莹润细滑,摸着手感较滑腻,如果你看到的钧瓷釉面很干涩的话也要小心了。

当然还有很多鉴定钧瓷的方法,但一般要有经验的积累才行,以上这些只是鉴定钧瓷的一点小窍门,希望在收藏时能用得到,同时也希望藏者都能收藏到好的钧瓷藏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