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中国云南古代瓷器 > 导航 >

云南陶瓷天时地利欠人和

云南陶瓷天时地利欠人和

中国云南古代瓷器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2021-03-31

中国云南古代瓷器。

作为旅游大省,云南有很多产品都具有浓郁的云南特色,可以当做伴手礼带给家人、朋友,在众多可以选择的伴手礼中,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挑选工艺品作为伴手礼带回家,而其中陶瓷便是最佳的伴手礼之一。但不可置否,纵观云南陶瓷市场,能让消费者脱口而出的陶瓷品牌却不多,业内许多人士表示,虽然陶瓷行业的市场潜能巨大,但目前云南仍处于复兴发展阶段,想要打造一个成熟的陶瓷业市场,仍需一段漫长的时间要走。

目前,由本报发起的“最云南·伴手礼”活动,已经挖掘出众多最具特色的云南伴手礼品牌。本期,我们将在行家的介绍中挖“陶”,从云南较具代表性的紫陶说起。

丰富云南陶瓷品种繁多

生活中人们处处离不开陶,陶瓷的工艺和文化传承让其同时具有实用功能和收藏功能,中国是陶瓷大国,而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则是一个陶瓷大省,陶土资源非常丰富,各个县市基本都有当地的陶。就陶瓷历史文化而言,云南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和相对独立的体系,历史悠久、品种多样、工艺精湛、产品精美的特性让云南陶瓷成为了云南旅游中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商品之一。

云南陶瓷丰富多样,有建水紫陶、华宁釉陶、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香格里拉尼西黑陶、丽江纳西族金沙陶等,而其中紫陶是云南民族文化当中较为经典的品牌,在中国第一届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开幕,云南建水紫陶与江苏宜兴紫砂、广西钦州红陶、四川荣昌安陶被文化部列为中国四大名陶,成为了一个国字号品牌。就陶瓷市场情况而言,紫陶也是目前云南最为红火的陶瓷品牌,在市场中的走俏程度较高。

云南省紫陶研究会秘书长马行云介绍,建水紫陶主要生产的烟斗、茶具、花瓶、笔筒、印盒、烛台等物件。至清光绪年间开始生产一种用于炖鸡的造型独特的“杨林锅”,又称汽锅,因炖出的鸡肉味道鲜美异常而闻名遐迩,而这也是紫陶较为高光的一段时期。

滞后云南陶瓷发展差距立现

纵观目前的陶瓷市场,业内人士用一个例子阐述了云南陶瓷业的现状:云南产茶,但云南大部分茶器用的却不是云南的陶器,云南产花,但是许多花瓶却也不是云南的,但这些东西原料却是从云南来的,云南成为陶瓷原材料的供应地。

“云南的陶土资源非常丰富,陶瓷行业发展的脚步在逐渐加快,因为工艺和文化内涵都非常出众,紫陶在最近一些年名气已经在飞速增长,许多人都愿意从外地赶来云南购买紫陶,所以紫陶也成为人们礼尚往来青睐的伴手礼。但是不可否认,虽然贵为云南民族品牌的特色品牌之一,但是目前紫陶相比其他三大名陶,认知度仍显不够。”马行云无奈地表示。

“在四大名陶四分天下来的局面上看,建水紫陶所占的份额微不足道,无论是企业发展、工业化程度、技术人员上都没有形成一个规模,从产值和知名度上和其他四大名陶相差不少。”紫陶卖家同时身为制陶人的白知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

从数据上来看,更加凸显了紫陶与其他省份在发展上的差距。马行云介绍,2012年建水当地的紫陶产值近2.5个亿,在云南已经是最大的产值。而同年,江苏宜兴丁蜀镇紫砂产值就达到上百亿,与这些相比,差距立刻凸显。而在企业数量上来说,目前现在云南较大的建水紫陶企业员工大概在20~50人左右,不超过60人,工商注册的大约为400余家。

复兴沉睡的狮子将醒来?

业内人士表示,紫陶文化底蕴、收藏价值非常高,未来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虽然建水紫陶已经被评为“四大名陶”,但一直都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影响力远没有达到与其本身价值所等同的影响力。

马行云表示,如今紫陶仿佛一头“沉睡的狮子”,已渐渐苏醒,进入复兴阶段,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现在从事制售陶的企业和商家越来越多;紫陶行业的设备及从事紫陶人士的经济实力开始步步高升。建水截至到2013年底,建水做陶的企业和产家已从原来的200多家增长到400多家,具体从事在一线的大约5000人,但是间接的陶业人士则非常多,如画家、雕刻家人数渐长。虽然这个数量并不多,但增长的速度却很快,而且一些先进的设备、仪器已经开始进入云南,为紫陶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从事有7年建水紫陶销售工作的白知易说:“现在紫陶比以前在在市场上认知度提高不少,销售情况比之前好了很多,7年中建水紫陶有了7个价格,每年1~2倍的速度在增长,2010年后甚至有4倍增长的情况。”如2010年一个大号汽锅大约在100元一个,而目前则能达到500元,而比较有名的大家作品2011年前价格为300元,而现在则能达到3000元,甚至是上万元。

措施为发展之路做好铺垫

从旅游商品的角度上看,陶瓷和玉石、银器相比有着独一无二的特性,如历史文化相当厚重,有非常久远的历史文化为载体;受众面非常大,文化底蕴最为丰富,包括与普洱茶、饮食器皿的结合,与云南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结合都非常好。

马行云表示,云南的陶瓷行业发展虽然相比在技艺方面和文化内涵方面并不落后甚至更为突出,但与其他省份相比在产业、品牌方面差距却很大,所以不断提升云陶品牌认知度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紫陶的发展并未进入理想的发展阶段,这与宣传、营销意识上比较滞后是分不开的,想更好的拓展陶瓷行业,马行云给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需要提升从事相关行业人士的文化素质,提升品牌宣传意识;应该重视文化的传承,好的工艺和文化需要传承下去,摒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保守落后的观念;文化的普及也相当重要,现在有关紫陶的书籍、网络及相关的宣传渠道相当不够,需建立更多的宣传渠道;而政府相关部门的措施也很重要,好的文化及传承应当得到政府帮助和扶持;云南资源非常丰富,许多东西做成产品后都可以用陶器盛装,而且效果会很好,所以注重产业链的发展也是促进陶器行业发展的关键措施。

云南要打造文化强省,就必须把文化变成产业,云陶有很好的陶土资源、文化、工艺和悠久的历史,陶瓷产业是可以好好运作和发展的,而这个产业发展起来辐射面就会非常大,因为云南有很多地方都会产陶,可以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从而加入到陶瓷产业的发展中来。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推荐:云南陶


前人烧废了的陶瓷片层层铺在村道上,承载今人的脚步,记录着华宁陶的前世今生。

华宁县碗窑村位于县城的北面。村边的陶器厂,琉璃瓦在阳光下溢彩流光。老屋的墙上,镶嵌着色彩斑斓的陶瓷碎片。碗窑村里,有的人家甚至直接用废弃的陶罐、陶锅、陶碗垒墙做隔断。前人烧废了的陶瓷片层层铺在村道上,承载今人的脚步,记录着华宁陶的前世今生。

600多年前的明朝,江西景德镇的陶瓷艺人来到华宁,创造了以釉色著称的华宁陶。其釉色黄如纯金、绿如翡翠、白如羊脂、蓝如宝石、紫如剑气、青如松烟,集自然之美,得天地之秀。

600年后的今天,华宁人还在安然制作着手中的华宁陶,沉醉在它千变万化的釉色里,延续着华宁与陶瓷的这段缘。

碗窑村:时光重叠的地方

华宁制陶的历史,可追溯至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战国至汉代滇文化的墓葬出土文物中,也发现了陶质的罐子、壶、釜等。

到了明代,有史料记载,车鹏,明洪武年间迁居华宁,于城北华盖山麓建窑制陶,华宁陶业由此兴焉。根据其他印证史料,这里所说的车鹏(也写作车朋)来自江西的陶瓷之都景德镇。直到现在,他的神位还被供奉在华宁的慈云寺里,牌位上写着创始本镇陶业车公讳朋之神位。

车鹏之后,又有江、张、彭、高、仲等人家迫于生计,因亲及亲,因友及友接踵而至。后来,华宁陶经历了仿制宋代钧窑,到窑变釉陶,又经过了清代华宁陶的兴盛期,到近代由于战乱等原因衰败、没落,几番起落。

这些岁月的印鉴,在华宁随处可见。华宁窑街门口的牌坊上,挂着陶冶千秋四个大字。窑街,是华宁人出售陶器的地方。旧时的窑街十分热闹,连贵州等地的人都不惜长途跋涉,到这里买华宁陶器。

碗窑村背后还保留着一些古窑遗址。据资料显示,到民国末年时,碗窑村还保存着14座龙窑,而今只保存了5座古窑遗址。很多古窑,都被村民变成了种菜的菜地、居住的房子,不过让人感到庆幸的是,古窑虽然消失了,但是村子里埋在地下的、年代久远堆积起来的陶器碎片层保存得还很完整。不同的时光,在同一个地方,层层重叠。

华宁人:在陶中找到自我

华宁白塔山陶器厂坐落在华宁县一中旁边白塔山的水和土是当地公认的制陶好材料。当地很多人都在华宁白塔山陶器厂工作过。从最粗浅的晒土、切割,到精细的拉坯、画花、上釉、烧制,华宁人在其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记者了解到,最早迁居碗窑村的陶工,有着严格的身份界定,划入工籍,没有田产,不盘田种地,而是用一双手,在泥土和炉火里讨生活。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近代。

华宁陶制作流程复杂。从山上采集回来的土,需要先晾晒两三日,再放入泥塘中浸泡,踩泥后就可拉坯制作成各种器物,再经过制釉、上釉、晾晒后,才可入窑烧制。而每道流程又再细化为不同的步骤,由专人完成。

今天,在华宁白塔山陶器厂打工的,多数还是当地人。天赋一般,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培训的,多在陶厂做些诸如晒土、切割青瓦等工作。上釉、画花等,则需要美术功底。而制釉,则是工艺里要求更高的一道工序。

与陶器日夜相对,华宁陶工与陶器互相塑造,日益接近陶的精神。著名考古学家石璋如在考察了华宁陶之后记录了一个让人动容的细节,说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碗窑村出产的一种小酒杯销量很大,每户陶匠都做。但是按照当时的售价,这种小酒杯并不赚钱。原来,一是这种酒杯小,烧制时可放在其他陶器之间;二是每个铺子都需要出售酒杯,这样货物才齐备;三是人们确实需要酒杯。这就是陶的感情人情中的温暖与朴素。

窑变:华宁陶的天成之美

华宁陶的另一面,是窑变。所谓窑变,主要是指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的不确定的自然变化。《稗史汇编》记载,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

事实上,华宁陶并不以器形取胜,而是以釉色著称。在入窑烧制前,华宁陶看起来灰灰白白的,并不起眼,但是经过炉火淬炼,就会出现黄如纯金、绿如翡翠、白如羊脂、蓝如宝石、紫如剑气、青如松烟之美。

华宁陶配釉的原料通常是老沙、泥浆土、草灰、铜矿等多种天然材料。粉碎的釉料分别用水浸泡,然后搅化为浆水。

至于配料的比例,是各家制陶厂绝不外传的秘密。不同的比例,做出来的釉色完全不同。因此,华宁有多少个制釉师傅,就有多少种华宁釉色。

而这些釉色入窑之后,还会再产生变化。原料、胎质、造型,釉料的比例、粗细程度,施釉工艺和窑内温度等都有可能造成窑变。窑变可能变成窑废,也可能变成窑宝,两者大约是七三开,烧坏的占大多数。

好的窑变会产生冰裂纹,在陶器表面形成品格独特的肌理,有一种残碎的整体美。特别是窑变形成的色彩,微妙飘逸,晕染开来变化自然。丰富多彩,变化万千之间造就了许多华宁陶珍品。

每个制陶人都希望出现好的窑变。然而,正如《稗史汇编》所言,它非人力之巧所能加,这样的天成之美可遇不可求。而华宁人能把握的,就是当下,与华宁陶的百年缘分。

云南建水青花瓷


云南建水陶瓷源远流长。在龙岔河谷发现的西汉古墓中出土的陶罐残片距今已有两千年之久。近年来,有关专家在城东郊与北郊的古窑址进行考古发掘,证明早在宋代这里就已生产青瓷制品,到元代有青花瓷,至明代达到鼎盛时期,与同时期景德镇的青花瓷相比,春兰秋菊,各具特色。史载元代景德镇烧造的青花原料即产自建水笔架山,称之类碗花石。郑和下西洋时,曾带有一部分建水窑生产的青花瓷器。自元迄明,建水青花瓷除满足本地需求外,还远销云南全省和东南亚一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后因建水地处边陲,交通闭塞,致使建水青花瓷湮没无闻。近年,随着建水苏家坡等地元明古墓的挖掘,大量出土的青花瓷器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建水青花瓷频频亮相于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昆明等地的拍卖会,屡创高价,还被收入国家出版社出版的各种工具书和图录,成为收藏界的新宠。

我国早在唐宋时期,青花瓷器就已经渐露端倪,但留传下来的实物极少。大约在14世纪30年代的元代中期,成熟的青花瓷器再度崛起,这是景德镇、建水等地的制瓷业巧匠们在总结前人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的结晶。

我国青花瓷器的产地以南方为主,已知的有河南、浙江、江西、云南、福建、广东、湖南、广西、四川等省(区)。从目前出土的材料看,这首创于河南巩县,但质量最好、影响最大的当推江西景德镇,其次是云南的建水。建水青花瓷器与景德镇等窑口同类产品有着明显的区别。建水窑青花瓷釉色和装饰纹样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一是器物一般均为砂底,部分有流釉漏底现象,胎内灰黄色,胎中含铁量约3%左右。二是除大罐为浅底宽圈足或平底外,一般器物均有圈足和卧足,胎体较厚,造型古朴庄重。三是釉中含石灰最高,约在20%左右,烧成后收缩比例很大,开片情况十分普遍。又由于含铁量在3%左右,钠和钾的含量很低,所以釉显得不够清亮,不是泛青绿,就是泛黄。四是在钴土矿料中,锰和铁的比例较高,因而烧成的青花呈现铁灰色。又分3种,一种色深如豆青,一种浅青而又略显黄色,另一种色泽竹黄而又隐泛青蓝。与浙江的青花器呈现暗蓝色、江西景德镇青花器呈现天蓝色不同,一眼望去,即知是建水的产品。五是青花瓷器上花纹密而繁多,题材以缠枝花、牡丹、莲花、月季、龙凤、鱼藻、瑞兽、海涛、山水人物、梅兰竹菊及杂宝图案为主。六是器型大,品种多,以将军罐、荷叶盖罐、碗、盘、玉壶春瓶、香炉、象耳花瓶为主,其次有碟、盅、杯、盏、缸、盒、钵等器物。七是形式活泼,画笔流畅,具有粗犷润泽的美感。

建水青花瓷的造型、装饰、内容、手法和色彩,既明显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又有自己的创新,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建水窑青花瓷器不像景德镇等窑口那样的要求严格,出现大量的写意花鸟、人物山水以及各种大小动物题材,构图精致,线条洒脱。时而逸笔草草,画景自然逼真;时而率意勾勒,人物形神兼备。无论是吹箫引凤图、秋江晚渡图、寒山萧寺图、,还是狮子戏图、婴戏风筝图、梵文香草图、寒山萧寺图、临江远眺图、几何纹样图、春水泛舟图,都匠心独运,别具一格。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在人物、动物的个性上用心,借以寄托作者的无限遐思,使观赏者产生联想,并为之动情。建水青花瓷画不强求过多过繁的纹样来显示华丽贵重,工匠们独有流畅自如的笔法,精练独到的风采。这种风格在元代就已经表现得极为出色,有明一代体现得更加突出,以青花瓷器、青花瓷碗、玉壶春瓶、青花荷叶盖罐为杰出代表。

青花瓷盘。有菱口盘和圆口盘,盘心和内壁的装饰图案有莲花瓣、蕉叶、牡丹、双鱼、鱼藻、蝌蚪、翔鹤、狮子滚锈球、水波、云龙海涛纹、菊花点线纹、龟背纹、猴子等。特别生动的是有的双鱼游弋水中,两条鱼之间有莲叶或浮萍、水草,把鱼戏水中怡然自得的姿态都描绘表达在一只一小小的盘子里了,神态惟妙惟肖。还有一种青花瓷盘,绘3层花纹,内绘牡丹含苞怒放,枝叶茂盛,中层绘缠枝莲花,外层绘回文几何纹。花纹既多又层次分明。

青花瓷器。器型有敞口深腹,也有浅腹、弧腹。装饰纹样有开光折枝牡丹,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呈怒放状。也有松树、蕉叶、太阳、莲花、菊花、杂宝、佛杵、桂鱼。最有魅力的是绘有仙山琼阁的图案,楼阁在山峦云雾中若隐若现,楼旁树丛在风中婆娑遥曳,颇有几分仙境情趣。民间艺人还爱在碗的外壁和内底随心所欲地画上鱼、凤、蝙蝠、瑞花仙草、八仙等吉祥图案,清新明快。

青花玉壶瓶。基本器型是撇口、细颈、削肩、硕腹、圈足,用变化的弧线构成柔和匀称的瓶体,亭亭玉立,极为典雅。纹饰多种多样,以“青花鱼藻纹”和“青花花卉纹”为主。前者瓶之撇口内沿装饰如意头、斜格纹、弦纹,颈部饰蕉叶,肩部绘复线或莲瓣纹,分成4组开光,内绘折枝花果,肩腹部带状斜格纹或编织纹,主体装饰花纹是腹部两组鱼藻纹,下面为水波纹。后者器型略小,口、颈花纹略同“鱼藻瓶”。肩上4组莲瓣开光,内绘水涡纹或牡丹,颈肩部是一周斜线编织纹。腹部绘缠枝牡丹或莲花,或者弧线开光3组,内饰折枝花卉,腹下绘变形莲瓣,给人以春深似海、荷香四溢的感觉。

青花荷叶盖罐。常见的器型有五种形式:一、敞口,无颈或短颈,肩腹交接处大。器身上大下小,往上收成平底。器盖为圆纽碗形,腹部装饰花纹为折枝牡丹或莲花、变形莲瓣等。一般高33~35厘米,时代在元朝“泰定”年前。二、盖为狮纽或莲干纽,盖边沿为荷叶边。器型变矮胖,中间大而上下小,时代在元代“至正”年间到明初。三、器型变修长,纹饰由繁至简,器盖为扁圆纽荷叶边和宝珠纽圆口盖,有的还在肩腹部附加2~4个对称的象鼻形器耳。此类罐的时代为明初。四、器型接近第3种罐而稍小,纹饰由简单变成粗糙,盖上饰叶纹,此类罐的年代为明中晚期。总的来看,建水青花荷叶盖罐装饰图案丰富多彩,新颖别致。

元明时期的建水青花瓷器图案,以鱼装饰的最多。在有鱼的罐、壶、盘、碗上,活灵活现的鱼总和娃娃、莲花、蕉叶、鱼仔、柳条、水草等结合在一起,极受人们的欢迎。其次有枇杷绶带鸟纹图案,一枝枇杷占据器物的中心位置,枝间果实累累,一只拖着长翎的绶带鸟憩息枝头,正啄食枇杷。绶与寿谐音,寓意高官与长寿。所以,枇杷绶带鸟图案寓意四时吉祥高官长寿。第三为鹭鸶莲花和芙蓉图案,寓意“一路连科”、“一路荣华”,是科举时代对应试考生的祝贺语。此外还有许多以寓意和谐音来象征吉祥的图案。

云南元明时期生产青花瓷器的地方除建水外,尚有玉溪、禄丰、风仪、祥云、弥渡等,但以建水烧制年代最早,制作最为精美,品种最为丰富,这是有原因的。公元1275年,赛典赤·瞻思丁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代理省长),努力发展生产,提倡儒学,尊重佛教。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临安广西道军民宣抚使张立道创庙学于建水,开建水教育的先河。元代又以建水为中心,立宫屯、民屯,设驿路,置马站,有效地促进了建水经济的发展。明代,驻军大量移驻建水,汉族人以空前规模迁入,带来了内地的先进技术和文化艺术。因此,元明时期建水能烧制出成熟的青花瓷器也就不足为奇了。

建水青花瓷器的烧造地在距城北1.5公里的碗窑村。这里依山傍水,群峰滴翠,林木茂密,有着瓷业生产的丰富条件。其下蕴藏着大量的瓷土和黄粘土,瓷土质地纯净,呈灰白色,少部分黑灰色,均出自碗窑村后山,可就地取土制胎。黄粘土是青釉的主原料,经与本村附近的白沙土、外地的螺丝土按一定比例,再加石灰和草木灰配制,经烧造即为青釉。青花原料之钴土系采自本县笔架山,青花以氧化钴为着色剂,以铁、猛等为调色剂,故青花色泽深黑,浓重悦目,并有晕散现象。建水窑由3组窑群组成:一组是以洪家窑为中心的姜家窑、高家窑、大窑、小窑、小新窑、张家初窑、杨家窑等瓷窑。另一组是以张家窑为中心的湖广窑、何家窑、陈家大窑、旧窑、老窑、向家窑、陈家双胞窑等瓷窑。再一组是以老潘家窑为中心的潘家老窑、潘家新窑、安太窑、土窑、袁家窑、大坝窑等瓷窑。在以上这些窑址中,时代最早的是张家窑群中的老窑和旧窑,大约属元代早期窑址。其余为元代中晚期和明代窑址。

建水窑生产的青花瓷器装饰上也独具新意,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云南青花瓷


“目前陶瓷收藏专业单位和民间队伍都对云南青花瓷比较青睐。每次大型拍卖会陶瓷成交量占80%以上。”目前民间收藏队伍或专业研究队伍对青花瓷的研究和品鉴都还有一定差距。

元明时除景德镇外,云南的玉溪等地曾一度烧制青花瓷。产品虽无景德镇青花的精致华丽,但质朴而率真,如布衣荆钗别存风韵。

云南青花瓷品种以大罐为主,另见玉壶春瓶、执壶、碗盘之类。云南有些少数民族旧俗实行火葬,青花大罐作棺椁之用,在大罐中和罐外两侧用玉壶春瓶、碗盘等其他器物随葬。云南的曲靖、大理、思茅、丽江等地的古墓群都出土过元明青花瓷。这些和景德镇产品风格迥异的青花瓷经考古证明,属云南本地烧制。主要是玉溪窑、建水窑和罗川窑等处生产,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玉溪窑。

玉溪窑在云南省中部,距昆明约一百多公里,考古界对玉溪窑作过多次调查并建立了窑址博物馆。但大部分窑址未作宣传已垦作农田或夷为平地,殊为可惜。玉溪窑在元至正到明永乐、宣德间开窑烧瓷。有仿龙泉青瓷和青花瓷两大类。青花的烧制相当于元末明初,以碗盘为主,瓶罐较少。胎大多青灰色或灰白色,粗松且有气孔。釉玻璃质状,青黄或青灰色。青花采用当地的土青料,呈色不稳,青中含绿,青中含灰或青中含紫均有,见晕散和铁褐斑。施釉大多不及底,露胎处见明显的旋削痕。玉溪窑青花近年频见出土,云南友人曾持数枚残片相赠。经细观,其绘画笔法跌宕起伏,有奔石惊雷之势,极度夸张和变形的纹饰带有几分神秘,从中可以感受到原始艺术的野性之美。

网记者从云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获悉,近年来云南的青花瓷受到收藏爱好者们的青睐。为增进大家对青花瓷的了解和品鉴知识,日前多名专家就此进行了研讨。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张永康介绍,一般说到青花,都会想到景德镇青花瓷器。其实近年来伴随着古窑址的发掘,福建、广东、四川、云南各地都相继有青花瓷器出现。

云南玉溪窑曾在上世纪80年代发掘出一条龙窑,出土了一些瓷器和碎片;建水窑发现了较大的窑口,已知的就有七八条龙窑,以青釉瓷和青花瓷为主;禄丰古瓷窑发现了精美的火葬罐。这些发现,引起了专家学者和收藏者的高度关注。

云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云南文物产业集团总经理王昆说,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进行,云南烧造的青花瓷器品种和数量开始增多,精品也不断出现。

云南省陶瓷书画研究会首个创作基地落成


20日,艺术大咖云集玉溪市华宁县宁州镇西宁寺,共贺云南省陶瓷书画研究会首个创作基地落成。

创作基地藏身于古朴的西宁寺中,占地面积约1200余平米,经过云南省陶瓷工艺大师刘也涵的精心设计拾掇,建成集艺术性与功能性为一体,拥有浓郁艺术氛围的庭院式创作基地。基地中除了陈设展览艺术家们创作的陶艺精品,书法绘画真迹,还有做陶工作坊、艺术家创作工作室以及书香满地的阅览室。

据省陶瓷书画研究会会长刘也涵介绍,华宁陶艺创作基地是各位艺术家绘画和书法创作的实验基地。他说:“这里是一个充满创作灵感的地方,艺术家可以在这种极静的环境中还原自己、思考自己。我希望和有志于跨界发展的艺术家朋友,热爱陶艺的同仁一道做点喜欢的事,争取把艺术家们个体的呈现变为群体的文化艺术想象,让云南艺术和陶瓷的结合引起国人和世界的关注。”

据悉,云南省陶瓷书画研究会是自愿结成的学术性、专业性社团,旨在弘扬中国文化,传承中华民族陶瓷书画艺术,广泛团结陶瓷书画艺术工作者及艺术爱好者,并联合国内外其他陶瓷艺术团体和艺术机构,共同搞好文化事业。研究会囊括了我省工艺美术大师、专家、学者、收藏家、书画艺术家、陶瓷爱好者等人才。该会还将举办陶瓷书画产业项目、研究、咨询、展览展示、艺术交流、书画笔会等专业活动及其他与陶瓷书画艺术学科建设与发展有关的各项活动。目前首个创作基地华宁落成,建水创作基地仍在建设中。

云南陶瓷“走出去”须练艺术范


近年来,云南陶瓷正逐步走进东南亚国家人们的生活,比如建水紫陶、华宁釉陶、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香格里拉藏族尼西黑陶等,在许多东南亚国家陶瓷市场上都能见到。

云南陶瓷出口量连年上升,无论是日用品陶瓷还是建筑陶瓷,在实体店、知名电商网站成交量上升十分明显。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云南陶瓷还只停留在“器”的级别,尚未达“艺”的境界。未来我省陶瓷产业除了发展日用品陶瓷、建筑陶瓷外,还应进军高端收藏领域,而相对成熟的茶产业,则是云南陶瓷进入南亚国家市场的重要依托。

东南亚地区云南陶瓷独具魅力

“在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地区也可以买到云南瓷器哦!”2013年3月,一位新浪博主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游记。在去东南亚地区旅行的时候,该博主惊讶地发现,在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等东南亚的陶瓷市场,主要被江西、广东石湾公仔陶、广西钦州红陶、江苏宜兴紫砂等知名品牌把持,但在此状态下,云南瓷器竟然也能打进东南亚市场,并且占据固定的份额,“实在让人赞叹。”

“近年来,云南陶艺产品逐渐被人们关注,是因为其干净环保。”泰国呵叻陶瓷手工艺品集团的集团秘书苏菈特介绍,云南陶瓷制成的储物罐所用涂料特别难褪色,且无异味,而其他陶瓷外层的釉常会脱落,如果用于储藏食物会对人身体造成危害,“而且香炉、灯罩上也常常使用云南陶瓷,因为就算使用很长时间后都不会发黄变黑。”苏菈特刚开始只是从云南小批量进口一些陶瓷制品,需求量增加后,便与红河一家陶瓷公司签订协议,“我们提供图纸,让他们按照我们的想法制作更适合泰国人的产品,那样做更有赚头。”

越南知名购物网站“白燕”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主营云南陶瓷产品的网店数量明显增加,主要销售一些民族陶艺饰品、瓦猫、瓦当等。

淘宝一家名为city-link国际快递网店的负责人曾国兴介绍,店铺2012年代购业务中,云南陶瓷订单数量明显增多,“从2011年平均每月1单上升到7—8单,单件货物质量也由过去10公斤变为现在的60公斤。产品大多以云南的宁陶坊、舒氏陶艺、陈兴陶艺、虹窑陶艺为主,都是一些知名度较高的老牌子,2013年订单数量更是已经增长到每月14单左右。”

世界百名陶瓷泰斗云南春城论青花


“我们可以从云南青花瓷中品出云南神圣的历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云南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云南省文化厅厅长黄峻今日上午在此间举行的中国古陶瓷学会“二00七年中国云南青花暨边疆地区青花学术研讨会”上如是说。

“近年来在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发现大量青花瓷器,据考证,其烧制技术均是由云南传过去的。”云南省博物馆馆长马文斗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向与会专家全面客观的介绍了云南青花瓷器的发展史。

据介绍,从元代开始,云南大理、红河、玉溪、楚雄等地就已经开始烧制青花瓷。近年来,结合对玉溪窑、建水窑和禄丰古瓷窑的发掘和保护,以及从火葬棺墓中发掘出大量的云南烧制的青花瓷器,吸引了海内外专家学者对云南青花瓷器的普遍关注。

据悉,此次研讨会以“中国云南青花暨边疆地区青花”为主题。来自中国、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九十余位陶瓷专家学者出席本次研讨会。在为期六天的时间里,与会专家学者将围绕云南、东南亚与景德镇青花瓷之间的联系展开讨论。

云南新增48名省级工艺大师


8月10日,云南省首届金属、陶瓷、木雕工艺大师评审会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经严格评审,共评选出48名省级金属、陶瓷、木雕工艺大师。

本次评审会由云南省文化产业界联合会、云南省工业美术行业协会共同主办,主办方共收到87人报名,经过初审55人入围。经过专家组的严格评选,最后诞生15名金属工艺大师、18名陶瓷工艺大师、15名木雕工艺大师。

据介绍,此次活动在省文产办的领导下实施,整个评审程序极为严谨。前期出台了云南省金属工艺等单项大师评审办法,中期组织专家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网上公布并接受社会监督,后期专家现场评审。整个评审始终坚持“四个现场”—现场观看作品、现场打分、现场收票唱票、现场公布评选结果;“四个监督”—申报者全程监督、现场嘉宾全程监督、媒体全程监督、公证处全程监督。

从云南工美文化产业的当前特征看,金属、陶瓷、木雕属于潜力大、实力较强的行业。如金属工艺中的斑铜、银艺、锡艺、乌铜走银等,陶瓷工艺中的紫陶、华宁陶、黑陶等,木雕中的剑川木雕等,都是云南工美文化产业中既有深厚文化影响又行程了经济发展规模的强项品种。从金属、陶瓷、木雕行业先行培育扶持一批工艺大师,符合云南工美行业发展特点。

云南易门陶业遭遇运输关卡


“我们企业已投产3个多月了,由于找不到火车皮,20多万箱产品积压在仓库里,现在仓库都没地方放了,不得不再扩大仓库规模,真是急死人了。”这是日前记者在易门县飞奥美瓷业有限责任公司采访时,公司总经理林厚荣向记者倒出的一番苦水。

在飞奥美瓷业有限责任公司,记者看到,瓷砖不断地从现代化的生产线上生产出来,仓库里的瓷砖堆得一人多高,连车间的空地也变成了储存仓库,四处堆放的都是箱装瓷砖,看上去像一个正在卸货的码头。“这只是一部分产品,还有大量的产品积存在昆明火车站的货场里。”林厚荣说。

飞奥美瓷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易门县新引进的陶瓷企业,总投资5000万元,主要生产内墙砖。如今,公司已投产3个多月,生产了50多万箱瓷砖。从招商引资到建成投产的过程中,公司都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进展一直顺利。让林厚荣始料未及的是,如今却遇到了一只拦路虎——运输不畅。林厚荣说,现在公司已经积压了20多万箱产品,这些产品一些放在易门,一些放在昆明,等待着车皮运往省外,积压的产品价值300多万元。这些产品除了部分销在云南省内市场外,更多的销往四川、广西、贵州等省外市场,而企业投产以来,按正常生产要求至少需要近百个车皮,但至今却一个也没申请到。而通过公路运输,又恰逢从6月20日开始,全国开展超限超载的集中整治活动,产品的运输成本大大增加。去年运一吨瓷砖到广西的价格是120至130元,而现在每吨都在200元以上。由于公路运输成本增加太多,把企业本来已很薄的利润空间挤得更薄,现在公司每月仅短途公路运输的成本就增加了20万元。

虽然公路运输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但林厚荣说,产品运输不畅最大的制约在铁路,按正常的运输需要,他的公司每月需要30个车皮,而现在却一个也没有。虽然县经贸委也多次帮助到铁路部门协调,但一直没有解决问题,现在一些省外的订单由于运输原因也难以履行。

记者也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国陶瓷生产行业普遍都受到三个制约,第一个制约是电力不足的制约,第二个制约是原材料大幅涨价。陶瓷企业烧的是重油、柴油,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包括燃料在内的基础原材料大幅涨价,直接造成了陶企成本上升,据了解,一些基础原材料价格上升幅度达到30%-80%,个别化工原材料甚至上升了两三倍。这种原材料涨价造成的影响在今年显得非常突出。第三个制约则是运输上的制约,从今年6月20日起,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超限超载治理,对于一向“大进大出”的陶企来说,摆在面前的事实是:运费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而且对以周边省为目标市场的云南陶瓷企业来说,还面临铁路货运车皮紧张,运力不足的问题。陶瓷业是易门县近年来引资力度较大,发展较快的一个产业,现已有5家生产地、墙砖的陶瓷企业,另外的3家企业也将在近期内投产,而投产后,也将面临着同样问题。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云南陶瓷天时地利欠人和》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云南陶瓷天时地利欠人和》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中国云南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