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墙面 > 导航 >

探访老街区:里弄深处闻瓷

探访老街区:里弄深处闻瓷

瓷砖墙面 老古代瓷器 全瓷瓷砖

2021-04-06

瓷砖墙面。

景德镇是一座与瓷有着不解之缘的城市,在许多城市的老街区,遍布着许多陶瓷作坊与门店。听闻筲箕坞就有不少陶瓷作坊与门店,8月22日上午,记者怀着几分好奇,慕名深入街区采访。

从新村中路通往新村北路附近的岔道口进入,记者沿着筲箕坞这条狭长的弄子向前边走边看。这里的路面并不平整,有些地方坑坑洼洼,在路面的两边并排竖立着两三层高的小楼房,楼房都是旧式的水泥架构,看上去多已年久失修。楼房的底层多是一些小门店,门店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种陶瓷制品,有瓷瓶、瓷碗,大大小小,各式各样。走到一家门店前,只见一位老人正在看店。老人告诉记者,这些瓷器都是自己家里生产的,自己家里还有陶瓷作坊,制成的瓷器成品就放到店里来,有人上门购买。

街巷深处,门店渐少,多是一些封闭式的家庭门院。透过大门,记者清晰地看到,不少人家的院子及厅房里都摆放着各式瓷制胎瓶。走进一家门院,满院瓷瓶映入眼帘,各个房间和走廊上都摆得满满当当。房子的侧间,七八位工人正在瓷瓶上细心地雕刻。这是一家典型的家庭式作坊,作坊的老板章师傅告诉记者,自己做这一行有七八年时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渠道,先是接受客户的订货,然后自己生产加工。自己租了这栋两层半的楼房,用作陶瓷作坊,然后请一些人过来帮忙,另外自己也有门店。走上三楼,年轻的冯师傅正在机车上专注地利坯,一个尚未成型的坯胎在师傅的手上飞转,大大小小的刀具在师傅手上应用自如。

在攀谈中,冯师傅告诉记者,自己是都昌人,今年28岁,做利坯的活有8年了,中间有三年到外面做过瓷器销售,自己是通过朋友介绍过来给老板打工的,同时还在樊家井做类似的工活。他还告诉记者,利坯需要勤快,也要悟性,自己一天能做这种小瓶子30个左右。

在道路的一边,记者看到一家门店后面连着一家作坊,作坊的走廊上并排码放着几具瓶坯,不时传出机器的嘈杂声,只见一位师傅正在工房里用机器吹釉,周围尘土飞扬。作坊的主人姓赵,他告诉记者,自己做陶瓷已经10年有余,制作一件陶瓷需要经过拉坯、吹干(晒干)、利坯、再吹干、补水上釉、吹釉等多道工序,做这种活比较辛苦但也比较自由。

这条弄子两边的地势较高,狭陡的水泥台阶延伸至各家各户。绕过一段陡坡,记者又看到一家作坊门口放着几口大缸,作坊的主人王师傅正在刮缸里的瓷土。王师傅从事陶瓷生产制作有20多年,他告诉记者,这样的缸一口能卖七八百块钱,一天能做三四口。走进里屋,记者在一间房子里还看到有几口一米来高的瓷瓶,王师傅自己会用青花料、釉里红还有粉彩等工艺在上面绘画。“纯手工画一个瓶子需要一个星期左右,因为没有很好的渠道,卖价不会太高,自己做相对自由。”王师傅对记者说道。

走在街区的巷子里,记者不时会看到店面的墙壁上贴有招聘花鸟画工、人物画工或者出售各类仿古白胎瓷瓶的广告。

记者了解到,在这条弄子里,类似的陶瓷手工作坊有几十家,部分作坊已有30年的历史,它们都是独立的家庭式作坊,以生产瓷器坯胎为主,不少陶瓷作坊主还开有瓷器店。这些作坊主以及工人多半来自本地或周边地区,长期从事陶瓷生产制作。

[记者感言]一条并不长的弄子里,聚集了几十家陶瓷作坊,实地采访,让记者深切感受到,陶瓷产业何以能成为景德镇的立市之本。这些作坊是陶瓷产业链上最原始也是最基础的环节,构成了文化的独特存在,同时也彰显出世界瓷都的巨大能量与独特魅力。

taoci52.com精选阅读

瓷海国际欲借势打造艺术瓷砖精品街区


瓷海国际欲借势打造艺术瓷砖精品街区

瓷海国际陶瓷交易中心精心打造的2010中国艺术瓷砖节已圆满闭幕,上百家精品艺术瓷砖品牌集中展示,上千设计师到场参观交流场景,上万人次的参观量,十多位国际国内艺术瓷砖领域、室内设计领域的大师亮相,使本次展会成为一场陶瓷的艺术展示与设计盛宴,带来人们对艺术融入生活的思考,同时也使人们预见了艺术瓷砖的发展趋势和市场潜力。

大势所趋——

商家齐看好艺术瓷砖市场前景

在本届艺术瓷砖节上,各参展品牌争奇斗艳,金意陶思想瓷砖,卡米亚陶瓷玉石印象、久谷陶艺喷墨砖,蒙娜丽莎瓷板艺术壁画等品牌受到了国内外采购商热捧,充分说明了艺术陶瓷市场潜力。此外,瓷海国际场内几十家艺术瓷砖品牌也毫不逊色,如尊道陶瓷、密玛陶瓷、金丝玉玛陶瓷、金碧莎陶瓷等,使瓷海国际艺术瓷砖渐成集群效应。

如今渴望品味高尚优雅的都市精英,对陶瓷工艺的品味要求越来越高,更崇尚于精致的工艺陶瓷产品。在这样的情况下,艺术瓷砖在市场的比重不断增加,成为陶瓷市场的新宠儿。因此,为了满足更多消费者,众多厂家已不仅仅局限于原有的抛光、仿古或瓷片为主的产品链,而是通过技术工艺创新研发不同的艺术瓷砖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高端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促使了艺术瓷砖的消费市场的日益扩大,也促使了众多陶企朝艺术瓷砖概念方向挺进。

黄金区域——

瓷海国际区域优势奠定艺术瓷砖平台基础

记者在瓷海国际走访时发现,每天不少商家前来选铺考察,大多是冲着瓷海国际优越区域位置及艺术瓷砖展示平台集群效应而来。

瓷海国际陶瓷交易中心项目规模宏大,总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占据季华路一线位置,紧临佛山一环、佛开高速,与珠三角各区域无缝链接,季华西路还链接着南庄、石湾这两大佛山陶瓷产业重镇,其沿线必定形成以瓷海国际为中心的建材行业商贸黄金区域,为打造艺术瓷砖展示、交易平台奠定基础。

佛山陶瓷新风景——

打造艺术瓷砖精品街区

时至今日,佛山陶瓷历经多年探索创新,技术和工艺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艺术瓷砖领域还需要在软硬件配置上进行提升。为此,瓷海国际藉“2010中国艺术瓷砖节”成功举办的良好契机,精心规划和打造艺术瓷砖精品街区。它将是国内最具规模、最齐备的艺术瓷砖集中展示、交易平台,通过硬件的升级打造,将提升艺术瓷砖品牌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

瓷海国际对打造国内艺术瓷砖精品街区自信满怀,相信在其决策者精密规划和各大进驻企业的齐心协力之下,国内首个艺术瓷砖精品街区将孕育而出,其入驻品牌也将随着每一届中国艺术瓷砖节的举办走向国际市场。

陶瓷文化:海捞瓷:留在海底深处的秘密


摘要:海上航行所具有的高风险,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许多不幸的事件,无数中国生产的陶瓷器被遗留在了茫茫大海的深处。时隔几百年甚或上千年,得益于其不易受侵蚀的物理特性,我们得以通过考古的方式看到其真面目。

推荐关键字海捞瓷瓷器出水瓷

历史上,丝绸、纸张、瓷器、铁器等生产生活物品一直是中国向海外诸国输出的大宗物品。由于海水环境的因素,丝绸、纸张等有机类物质很难长期保存,铁器等金属物品亦会严重锈蚀,只有瓷器可以长期不受侵蚀。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由水下沉船出土的文物,基本是以瓷器为主,水下考古许多研究课题也是围绕其开展的。

瓷器本身坚硬细密,釉料润泽透明,吸水率极低,耐酸、耐碱、耐高温,与食物直接接触不会有任何化学反应,器表光滑不利于滋生细菌且易于擦洗,作为日常的生活器具,具有其他许多材质无法比拟的优越品质。更为重要的是,瓷器为人类日常生活提供了一种价格低廉且容易获取的必需容器。因此,我国自汉代开始,已少量地向海外输出陶瓷器。从海底已经发现的汉代四系原始青瓷瓿、晋代四系青瓷罐等实物可明显看出,它们是属于浙江越窑系的青瓷产品,不过受资料稀少的限制,尚不能断定这些器物到底是属于长途贩运的商品还是船上一般的生活用品。

海上航行所具有的高风险,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许多不幸的事件,无数中国生产的陶瓷器被遗留在了茫茫大海的深处。时隔几百年甚或上千年,得益于其不易受侵蚀的物理特性,我们得以通过考古的方式看到其真面目。

新、旧两种“海捞瓷”

目前我们看到的出水瓷器,大体上可以按照保存状况分为新、旧两种。所谓旧,是指这些器物本身的釉面已经受到严重磨损,器体上(特别是露胎部位)多粘有贝壳、珊瑚等杂质。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沉船所处位置多属沙石质海底,这种地质结构的海底一般比较坚硬致密,遇难船只的船体结构直接接触到海床导致破碎。

古代船舶的肋骨、舭骨、隔板等构件大多是由不同形状的铁钉以及粘合物相连接,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失去作用。今天我们从南澳Ⅰ号上方俯视的话,看到的是一个散落摊开的以龙骨为中心的正投影平面解体船型。

所以,在沉没过程中,瓷器一部分倾倒到船外,直接散落在海床上面;遗留在船体内的瓷器随包装材料的分解也会直接暴露在海水当中,这种情况在地中海、阿拉伯海等海域尤为常见,我国的南海西沙、南沙海域等处亦属此类情况。由于潮汐作用,裸露的瓷器会受到两次高潮、低潮的海水冲击,器物与海沙不断摩擦造成表面的釉面的打磨,最后完全失去光泽,触摸时手感非常粗糙。

另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就是沉船被掩埋在深厚的海泥之下。仔细考察我国的沿海地理,可以发现从北到南依次有辽河、海河、淮河、黄河、长江、钱塘江、闽江、珠江等大江大河注入,这些内陆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入海,不仅造成了海水的混浊,同时在大陆架上形成厚厚的泥土层。船只沉没后,海底淤泥会形成向下的吸力,再加上自身重量的作用,船体通常是被掩盖在海底平面以下数米,直到接触到致密的泥沙层才会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瓷器运输上船时通常是有木箱、竹筐甚至象缸、瓮等大件陶瓷品作为外包装的,与前者直接散落海床表面不同,瓷器受到了更好的保护。

除南澳Ⅰ号外,在我国沿海已经发现的古代沉船中,南海Ⅰ号宋代沉船、福建平潭碗礁清代沉船都是这种类型,上世纪80年代韩国发现的木浦新安宋代沉船也与之类似。这些沉船当中的瓷器受到包装物和海泥保护,实际上处于一种隔绝封闭的环境。

这类器物一般是当时生产后直接上船,没有任何使用过的痕迹,釉面亦无丝毫磨损,给人的感觉如同新制仿品。出水后灿然如新,很难相信已被掩埋了数百年之久。

探访台湾剪瓷雕


到过台湾的人如果留意一定会发现,台湾大大小小的古建筑物上都有剪瓷雕的缀饰。

何为剪瓷雕

剪瓷雕乃选取颜色鲜艳的彩釉瓷碗、瓷盘,或利用残损价廉的彩瓷为材料,按照需要用钳子、木锤、砂轮等工具,剪、敲、磨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瓷片,用来贴雕人物、动物、花卉、山水,装饰寺庙宫观等建筑物的屋脊翘角、壁画。它具有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立体感强、久不褪色的特点。其塑像造型的精妙、精巧、精湛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据载,这门独特的工艺,是古代福建东山岛建筑师被聘请到隔海相望的台湾建庙宇而流传下来的。

多种艺术的融合

剪瓷雕分为平雕、立体雕、叠雕、半浮雕。平雕着重于构图,一般用于近景;叠雕则多用于高处屋顶的龙凤走兽、水族飞禽和花卉树木,用片片彩瓷表现凤毛麟角、红花绿叶,无不栩栩如生。立体雕难度最大,如古装戏剧人物。像武将的盔甲、文官的蟒袍、才子佳人的宽衣窄袖,采用立体雕效果最好。立体雕须先用硬度强的铁丝或竹篾做骨架,敷上用黄麻茸或稻草茸和着红糖浆拌成的粘性泥灰,打好泥塑坯形。而后,再粘贴一块块色彩斑斓的剪瓷片,仅一个指头就需要制作半天。剪瓷雕艺术融合了泥塑、绘画、雕刻之所长,色彩艳丽,不易剥蚀。每一组作品既有绘画的色泽感,又有雕塑的立体感。

福建东山岛的剪瓷雕名匠是已故著名画家林少丹先生,他早年跟随父兄学成一手好手艺,至今闽南地区修葺的许多古建筑物也都留有他的佳作,后来又涌现出孙齐家等艺匠。这两大家的手艺,互映光辉,各有声色。多少陈迹往事都灰飞烟灭了,但是,剪瓷雕依然风采不减,它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几多情思与挽留。

台湾的景德镇:莺歌陶瓷老街


莺歌陶瓷老街艺术化

 莺歌陶瓷老街简介

莺歌陶瓷老街位于文化路以及尖山埔路上一带,为莺歌陶业最早聚集地,早期窑厂林立,陶瓷工艺到目前已有200年的历史,早期生产技艺皆是由大陆师傅所流传,使用的而坯土皆采自於尖山附近,使得尖山埔地区成为名闻全国的陶瓷重镇,也让莺歌冠上“台湾景德镇”之美称。

莺歌陶瓷老街最著名的是在这有一根约有30年到40年的老烟囱叫“四角窑”,还有另一种美称“隧道窑”,但随著时代之变迁已逐渐消失殆尽,目前莺歌陶瓷老街所赋予人之第一印象,是传统及现代建物的相互交错。

莺歌陶瓷老街艺术化

莺歌陶瓷老街於民国89年在市府的重新规划下,入口有一座仿文化路成发居的闽南式红砖建筑,还有一只铁制的艺术莺歌鸟;从前弯曲的尖山埔路经截弯取直并铺上岩石改变成330之徒步区;道路旁原本老旧的陶瓷厂房也重新规划整修,改成营业用的商店,莺歌陶瓷老街共有一百多家陶瓷商店,宛如一座生活陶瓷博物馆,有各具特色的精致艺术中心、大宗餐具专卖店,还有经营好几代的老莺歌陶瓷世家,及工厂直营商店,另外陶艺家工作室,随处可以与艺术相对话。

莺歌陶瓷老街也为了整齐统一路灯、咖啡色遮雨棚,各商店的门柱并加以红砖柱妆点、绿色植物错落其间并结合当地产业的素材如陶瓷座椅、陶制垃圾桶等等。由於莺歌陶瓷老街整体效果不错,也提升当地整体休闲及环境品质;莺歌的陶瓷主要可分为五类:艺术陶瓷、建筑瓷、卫生瓷、日用瓷与工业用陶瓷等,莺歌陶瓷老街陶瓷艺品林立的商店,陈列的作品如:仿古瓷、结晶釉、文趾陶、茶具组、陶瓷餐具……等等,但各种琳琅满目的陶瓷产品不一定是莺歌出产的,为因应市场昀需求及环境的因素,所以商店所贩售的产品大多是外来的,有自大陆、马来西亚、日本退流行的餐具等等。

莺歌陶瓷老街乐趣多莺歌陶瓷老街在假日时还会不定期举办活动表演,在平常中午12点至下午5点及周六、日全天是人行徒步区,禁止车子通行。另外也有陶瓷新品展售,飘著茶香、咖啡香,莺歌陶瓷老街是购物休闲多功能街区,莺歌当地饭店为因应莺歌旅游观光潮流,莺歌饭店、莺歌旅馆、莺歌民宿、莺歌汽车旅馆业者们的服务也越来越优质,为了就是让莺歌旅游、莺歌观光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莺歌旅游,还有许多旅馆饭店与民宿业者使用饭店线上即时订房系统,透过安全的线上交易,即可预先指定莺歌饭店、莺歌旅馆享受莺歌陶艺之美。

“望、闻、问、切”四招辨瓷器


陶瓷鉴定历来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近来来,赝品盛行,高仿瓷器的技艺足有达到以假乱真的火候,艺术品收藏家上当的事例并不鲜见,对于普通收藏爱好者来说,如何辨别瓷器真伪呢,为此,有关专家提出,可借用中医“望、闻、问、切”四种基本诊法的途径:

望。“望”就是说,在见到瓷器是可首先观察瓷器表面的光泽,真正的古瓷器虽然有旧色,但这是岁月沧桑造就的,是不规则的,有一种古朴的风味。现在有人将新瓷长期埋在地底下或采用酸性或碱性的溶液浸泡的方法,去掉其外表的光泽,以达到古旧的效果,这样不可避免的会造成通体一模一样的旧色,这时你就要注意了。

闻。这里所说的“闻”不是指医生诊断的闻,而是说用鼻子直接在陶瓷上闻,通过瓷器本身或其它物质的某些特殊气味来辨别真伪。因为瓷器长埋地下的原因,本身一般都会带有一股土腥味,如果在闻的过程中没有这种土腥味,相反却是土香味,那就要注意了。还有像使用硫酸、高锰酸钾等手段后残留的酸味,用硫磺熏过的烟熏味,都可以帮您断定瓷器的真伪。

问。中医诊断还有一个主要的方法是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等,瓷器鉴定同样可以借鉴。鉴别瓷器收藏品时既要问出售者,更要问瓷器自身,如花瓶是什么时期什么窑头,他是家里传下来还是收购来,在问的时候一定要察言观色,通过口音,表情,肢体语言等做出初步判断。另外很重要一点,在购买前千万别露出兴奋的表情,要平心静气地先问一问价格,更不要盲目轻信那些指鹿为马,轻信吹嘘自己鉴定水平精深的所谓高手的话,因为他们很有可能就是“托”或者“媒头”。

切。作为各个时代的产物,每个器物都会有它特殊的特点,如五代柴窑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謦”之说。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用手或用物体敲击陶瓷根据声音来辨别其真伪。真的瓷器与冲裂、修补的仿制瓷器等发音是不同,古器大多声音沙哑,仿品则清脆响亮,再有是刚出窑的新瓷,因胎骨坚实,火气方刚,其声音叮叮如金属,而年代久远的瓷器因岁月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则会发出“咚咚”、“叮咚”的声音。

总之,陶瓷收藏品鉴定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望”、“闻”、“问”、“切”也只是一种手段,但不是惟一手段,像一些无气味的陶瓷,闻的方法就行不通了,另外还要通过其他方法综合判断,方可得出结论。

该怎么看神垕老街的钧瓷现象


前些日,陪几名外地朋友逛老街,听到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消息——老街销售火爆的钧瓷旅游商品竟然不是神垕生产的!

怎么可能?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神垕人,自以为对神垕、对钧瓷是相当了解的,但听到这个消息,我还是大跌眼镜,觉得不可思议。一番打听后终于得知,神垕古镇老街上销售的钧瓷手串、项链、念珠、茶具等旅游小商品的确不是神垕本地的,而是来自我国南方某著名瓷区。

近几年来,神垕的名声越来越大,慕名到神垕古镇旅游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旅游市场蓬勃发展。就是在这大好形势之下,有些商家利用游客对钧瓷的无知,把我国南方某著名瓷区生产的所谓的“钧瓷”,悄悄地摆到了神垕古镇的钧瓷展架上。这种南方“钧瓷”(我们暂且这样称呼)以小件为主,从造型、釉色、样式上看,与神垕的钧瓷产品极像,从外观很难分辨,只是价格低得吓人。

以钧瓷茶壸为例,一套南方冰裂釉茶具的价格仅为本地一般钧瓷茶壸的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我们有的商户,目光短浅,全然不顾钧瓷的品牌声誉,不顾神垕的旅游形象,以假乱真,欺骗外地游客,更有甚者,更换一下产品包装,贴上“中国钧瓷”的标签,滥竽充数,瞒天过海,充当钧瓷精品、珍品出售。目前,南方“钧瓷”在老街的销售相当火爆,特别是小件旅游商品,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大有取而代之之势。

在神垕古镇老街,两侧各种店铺、摊位一家挨着一家,钧瓷手串、项链、念珠、倒流香、茶具、餐具等各类商品琳琅满目,花样繁多。游客逛完老街大多都会买上三五件,缠在手腕上、戴在脖子里或拎在手里,边走边看,成了古镇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可又有谁知道,他们花钱买的手串、项链、茶具等旅游小商品,裹着钧瓷的包装,却不是真正的钧瓷?

其实真正的钧瓷和外地所谓的“钧瓷”是很容易分辨的:一是看“釉”,钧瓷的釉厚,极具浑厚感,而南方的“钧瓷”釉薄,虽然也有窑变,但明显釉薄,变化不足;二是看“胎”,钧瓷的胎厚,用料粗,呈红褐或灰褐色,而南方“钧瓷”泥胎细,手感轻,呈白色,最容易分辨。尽管如此,我一个神垕本地人都傻傻分不清楚,外地游客又怎么会搞得明白呢?

其实,这些所谓的“钧瓷”,就是十足的假冒产品,就是以假乱真的范本。而对于这些,我们的钧瓷原产地保护显得是多么的苍白和尴尬。中国几千年陶瓷文明灿烂辉煌,各个瓷区有各个瓷区的优势,各个瓷种有各个瓷种的特点,如今钧瓷文化已经名声大振,而神垕旅游则刚刚起步,如果不能加强行业自律,市场鱼目混珠,长此以往,“钧”也必将不“钧”了。

曾几何时,我们批评路边的地摊,把有瑕疵的钧瓷修修补补,以次充好,搞坏了钧瓷的名声,损害了钧瓷的品牌,可如今,一大批与神垕、与钧瓷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的所谓的“钧瓷”,被商家堂而皇之地摆上了钧瓷展架,这简直就是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现实剧,可笑至极。

我虽然不从事钧瓷生产和销售,但我热爱钧瓷文化,我知道,钧瓷艺术和钧瓷文化传承到现在,凝聚了几代钧瓷人的心血,钧瓷品牌和价值能有今天的辉煌,是多年来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一成就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呵护。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利欲熏心的人搅了局,坏了汤,否则,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我们也不否认,神垕古镇的旅游市场刚刚建立起来,需要培育,需要规范,但无论如何,我们绝不能打着钧瓷的旗号,披着钧瓷的外衣,顶着钧瓷的光环,去做有损钧瓷品牌和声誉的事,那样到头来,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钧瓷行业的繁荣不能让我们蒙蔽了眼睛,迷失了方向,我们要有足够的忧患意识,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这一现象对钧瓷行业和旅游市场的冲击。当然,我们也不是要“排除异己”,毕竟是市场经济,但最起码要注明名称和产地,做到明码标价,让喜欢钧瓷的游客能够有效区分、鉴别,让游客明明白白消费,慕名而来满意而归,塑造神垕旅游崭新形象。我想,这样无论是对钧瓷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是对神垕旅游市场的壮大都是有利的,也是大家愿意看到的。

鉴定陶瓷可用“望”、“问”、“闻”


众所周知,医生诊病离不了“望、闻、问、切”。我觉得鉴定陶瓷除了运用“望”和“问”这两种手段以外,还应当运用“闻”这种手段。我这里所说的“闻”有别于医生诊病之“闻”,是用鼻子直接在陶瓷上闻,如果能闻到一种气味,那就要特别注意。

有的气味可以显示鉴定对象之真假。比如具有土腥味的陶瓷一般都真,像唐三彩之类,相反不具土腥味,只具土香味的陶器一般都假,像仿唐三彩之类的假出土陶器。又比如具有硫酸、高锰酸钾等酸味或胶水、烟熏、化学药水等等气味的陶瓷一般都假。我见过不少用高锰酸钾染红的假钧窑器,只要拿在手上,用鼻一闻,真假便知。发出古香味的陶瓷一般都较真,但真闻出这种古香味非一般人可以闻出来,要相当的嗅觉方能实现。

“闻”瓷这种方法看似荒诞神秘,实则客观存在。必须区分的是这种古香不是人为造作的土香,而是悠悠岁月散发出来的自然香。

总之,鉴定陶瓷除了“望”、“问”以外,还要“闻”方可“切”,还要通过其他方法综合判断,方可得出结论。当然,鉴定陶瓷时“闻”只是一种手段,但不是惟一手段,对那些无气味的陶瓷,则另当别论,不在此列。

“闻”也包括听觉,用手或用物体敲击陶瓷,听其发出的声音,根据声音来辨别其真伪。古陶大多声音沙哑,仿品则清脆响亮。有些古瓷因瓷化程度高,胎骨坚硬密实,叩之会发出金属声,例如古吉州窑产品;赝品则相反,声音发“冷”、清脆不带沙哑。

探访“台湾景德镇”莺歌:“点土成金”二百年


台北县的莺歌镇,以盛产陶瓷著称,有“台湾景德镇”的美誉。当地史料记载,清代嘉庆年间,福建泉州吴姓家族渡海来台,就地取用当地的田土烧窑制陶,自此开启了莺歌人“点土成金”的历史,至今已二百余年。

走进莺歌镇,仿佛置身陶瓷世界,街道两旁,到处都是陶瓷商店,各式各样的陶瓷产品,令人眼花缭乱。镇上的建筑、街头的艺术品、吃饭的器皿甚至桌椅凳子,在这里你所看到和接触的一切,似乎都打上陶瓷的印记。

莺歌镇陶瓷文化观光发展协会理事长许明彻先生介绍说,早期莺歌的窑业,基本上为家族式的生产结构,生产规模较小,生产的也都是厨房用具之类的传统粗陶产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莺歌开始增加了工业用陶瓷产品的开发,并逐渐引进资本化、专业化与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台湾陶瓷打开外销局面走向国际,莺歌也日益突出成为台湾陶瓷生产的重镇而被誉为“台湾的景德镇”。及至八十年代初,受台湾经济起飞刺激,莺歌的陶瓷工厂数目更是激增,极一时之盛。

现在,人口约八万人的莺歌镇,拥有八百多家陶瓷工厂。其产品大约可分为五大类,除了近几十年新兴的艺术陶瓷外,还有壁砖、瓷砖等建筑瓷,脸盆、马桶等卫生瓷,茶具、碗盘等日用瓷,以及瓷牙、耐火材料等工业用陶瓷。

走在莺歌街头,会有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传统建筑与现代大楼相互交错比肩。许明彻先生说,早先的莺歌烟囱林立,但随着陶瓷业走向现代化,不少传统烧窑及烟囱已逐渐拆除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现代化陶瓷工厂。如今的莺歌,仅剩下数座传统窑厂遗址供后人参观。

莺歌镇现有数百家陶瓷商店,镇上有一条陶瓷老街,全长仅二百五十公尺,却进驻了约八十家陶瓷店。同行的台北“国父纪念馆”副馆长曾一士先生笑谓:“按大陆风行的叫法,这里应该叫‘陶瓷一条街’才对。”

老街是一条徒步街,看起来一点都不老,据说每逢节假日,来这里的游客便络绎不绝。喜欢陶瓷的来客,到这条被陶瓷艺品占领的老街寻宝,多半不会空手而回。

莺歌有好几处陶艺教学馆,喜欢亲手尝试制陶工艺的游客,可以到这些场所参与一把,现场都会有专业人员从旁指导。游客从定中心、开洞、拉高、成形玩到“修坪”阶段,之后的上釉、窑烧则交给店家来完成。如果你需要自己的作品纪念,店家则会以邮寄的方式将你的作品送达。

为保存文化遗产,莺歌镇在二○○○年建成了台湾首座陶瓷博物馆。这座一共五层、占地一点二公顷的博物馆,具有典藏、保存、研究、展示、教育等功能,目前已成为莺歌地方产业及文化特色的标志。

许明彻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受整个经济大环境影响,台湾的陶瓷产业也不太景气,莺歌的一些陶瓷师傅开始被迫转行,部分有实力的陶瓷业者则到大陆投资设厂,开辟新的天地。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探访老街区:里弄深处闻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探访老街区:里弄深处闻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墙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