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中国古代陶瓷器 > 导航 >

时评:中国陶瓷卫浴行业为何难做大

时评:中国陶瓷卫浴行业为何难做大

中国古代陶瓷器 中国古代葫芦形陶瓷器 卫浴瓷器质量鉴别

2021-04-10

中国古代陶瓷器。

前不久,应邀参加美国福禄(FERRO)公司佛山办事处在陶瓷总部基地的成立庆典仪式,除了颇具欧式风情的自助酒会令人轻松愉悦外,还有福禄公司悠远的历史与庞大的规模引起了笔者的深思。

众所周知,今年的国内外市场大环境清淡,据说在第一季度,无论国内的空调还是汽车的销量均急速下滑,连家电龙头美的集团也大量裁员,而德国奔驰、宝马汽车正通过全面降价来促销,以减少欧洲车厂大批的库存。在众多行业大叹生意艰辛之际,为何美国福禄反而加快拓展广东佛山的业务呢?想必是看好佛山建陶乃至中国建陶的未来前景,因为高端建陶卫浴产品一直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而如何提高产品的档次,除了引入一流的装备之外,高水平的工艺技术与色釉料是生产高品质瓷砖卫浴必不可少的选择。

纵观全球建陶业,陶机装备以意大利SACMI执牛耳,实力超卓,但近年来广东科达机电通过上市、并购、扩张,其整体实力与日俱增,不断缩小与意大利SACMI在陶机装备领域的距离。再看一看全球建陶色釉料业,以美国FERRO为老大,其年销值接近200亿元人民币,在20多个国家进行生产制造,行销网络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即使将国内前十名的化工色釉料企业的年销值加起来,也可能不到其15%的规模。可以肯定地说,未来中国建陶品牌要迈向国际化,必须大大提升色釉料以及原料的生产规模与标准化,否则单靠装备的规模化、标准化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品稳定性的问题。

此外,福禄公司为何能由美国走向世界,延续近百年历史而屹立不倒呢?除了对品质苛严的要求成为公司一以贯之的经营理念外,还有一段详细的关于“环境、健康和安全方针声明”格外抢眼。无论国内的配套企业还是陶瓷卫浴生产企业,在下不才,几乎从未见到过有如此详尽的关心环境、健康和安全的企业声明。反过来,时常听闻的是某企业漠视员工的身心健康,连基本的安全保护措施都未做足,结果导致外来务工者既付出了青春,又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扪心自问,中国的制造业为何难以做大做强,为何难以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其道理并不深奥,如果我们的企业老板只关心产值、利润,而不关心环保与人身健康,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样的企业即使在中国能找到野蛮生长的土壤,赢家通吃,但如果想将这样不计后果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复制到全球各地,那恐怕是痴人说梦。

taoci52.com编辑推荐

hold住!中国陶瓷卫浴行业发展新趋势


陶瓷卫浴在高速发展了几年之后,由于企业数量增长过快,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近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紧缩,加上今年欧盟对华的陶瓷反倾销更是让陶瓷卫浴的发展难上加难。陶瓷卫浴行业现在的局局势难免令人担忧,陶瓷企业又该如何进行有效竞争促使行业的发展呢?

浅析国内陶瓷卫浴行业

行业内的人都很了解,国外的陶瓷卫浴大部分都是依赖进口中国的陶瓷。可是,我们在消耗国内不可再生资源及廉价的劳动力,但所换取的利润却是最低的。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劳苦受累,做低端生产,而他人却因掌握了销售渠道而获得高额利润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目前情况而言,国内陶瓷卫浴企业要做的,就是掌握产业整合渠道。

打响第一战电子商城

随着网上购物的日益盛行,对于陶瓷卫浴行业来说,通过网络,实现在线订单、消费者购买、收集消费者数据,整合国内销售渠道,让国人更多的了解本国陶瓷卫浴品牌,已迫在眉睫。

目前,部分有市场前瞻性的陶瓷企业纷纷试水电子商务,推行网上服务渠道。目前陶瓷卫浴行业已经有安华、法恩莎、科勒等作为该行业的先行者在淘宝开设了网店。

由此可见,网络市场的抢滩正是2011年各大陶企激烈争夺的“领土”之一。

拿事实来说话

还是那句老话,“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陶企生产怎样的产品、提供怎样的服务,消费者的口碑最重要,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今天的消费者不管消不消费企业产品也要评头论足,很难伺候,其实,要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很好的口碑并不难,正如大家所知,安华服务人员上门服务自备鞋套和台布深受广大消费者的称赞一样,当前如何赚取消费者的口碑,是陶瓷卫浴行业赢战的杀手锏。

陶瓷行业hold住

“市场竞争,决战终端”。总的来说,今年整个经济大环境和国家政策对整体家居建材行业是不利的,但此时陶企更不能气馁,正如安华事业部总经理刘广仁所说,今年的环境加速了我们行业的洗牌进程和速度,从而更快地把没有品牌和没有质量保证的作坊式企业淘汰掉,对于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情。所以说陶企,越是在这种环境下,越要有信心,越要用心的做好这个事业,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最后的胜者。

从刘广仁先生的话里,我们不难看出,他对现在的市场非常有信心,我想在如此不利的环境下,恰是这些有实力有保障的品牌崭露头角的时刻了。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陶瓷卫浴的雄厚实力。当然,中国陶瓷卫浴要做到世界领先,是离不开广大消费者的口碑!

六朝青瓷为何难觅南京造


正在南京博物馆展出的“千峰翠色——六朝瓷器展”让不少读者对青瓷文物表示出极大兴趣。读者张先生就表示,在展馆见到一个鼻子朝天、嘴唇镂空的长相像“猪八戒”的人俑照片,不知道长相如此的人俑在一千多年前有何含义。另外,南京出土了众多青瓷器皿,不知道南京以前是否也有青瓷窑。

“猪脸”人俑瓷是否次品

南京博物馆的青瓷展馆是中国古陶瓷2006年南京年会暨青瓷学术研讨会的重要场馆之一。记者采访时,专家们正在展馆参观。南京市博物馆馆长白宁听了关于人俑的疑问后,哈哈一笑,表示这个人俑可能并无太多寓意,只不过是在烧制时碰坏了的青瓷作品。“一般来说,有人俑葬品的墓穴,应该都是贵族墓穴,但即便如此,与正常的日常生活用具相比,人们对墓葬里的随葬瓷器质量要求不是很严,所以这个人俑可能不过是个‘次品’而已。”白馆长笑言,“就好像发现错币一样,这样独特的次品,对我们来说,也是很有趣,又有价值的。”

民间散瓷片 募捐修文物

采访时,记者有幸遇见了前来参加学术研讨的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这位堪称“我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的老学者,对此次的青瓷展赞不绝口。提起瓷器文物,耿老有些感慨,他表示,瓷器修复和人做植皮手术差不多,就好像人脸上的皮肤有缺损,用其他人工代替物补上去,即使手术再成功,也不如用人自己本身的皮肤修补好。现在,不少老百姓手上有很多有价值的瓷器残片,这些残片放在百姓手中,既不实用,也体现不出艺术美感,在流通市场也卖不出好价。“倡议大家把这些残片捐献出来,我们修复文物的时候,拿这些残片往文物身上核,这样修出来的文物价值要比用腻子腻的高多了。修复好了,博物馆可以专门弄个记录册,把捐献者的名字记下,这对损献者来说也是种荣耀。”

南京土质差 不适烧青瓷

据南京博物馆人员介绍,半个世纪以来,南京地区已发掘、清理六朝遗址、墓葬达到上千处,其馆藏六朝青瓷文物也数以千件,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六朝青瓷精品中,没有一件是在南京烧制的。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张浦生先生告诉记者,南京至今未发现有制瓷窑址,仅在中华门外聚宝山发现了一座明代的陶窑,但也没能好好保护和开掘。据介绍,六朝青瓷窑主要集中在浙江和苏南一带,著名的有浙江越窑、江苏宜兴窑等,这些窑址与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有关,也和土质条件相关,南京虽然有山,但土质不适合烧瓷。公元二至五世纪初的南京地位特殊,是中国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各种优质青瓷制品在此集散、消费。所以,南京虽然不产瓷,却汇集了六朝时代的青瓷精品。

借用优势 行业将做大做强


改造和提升陶瓷产业新景象

陶瓷是景德镇城市发展之根,陶瓷文化是景德镇城市繁荣之魂,1700余年的制瓷史形成了丰富的历史积淀、优良的产业生态,造就了珍贵的陶瓷艺术、精湛的制瓷技艺和瓷味十足的风土人情;景德镇无处不闪耀瓷实之朴、瓷质之韵、瓷艺之美。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建设世界新瓷都,必将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增强中国陶瓷产业文化软实力。在千年窑火不息的瓷都景德镇,看到的不仅是老艺人娴熟的手工拉坯绝活,还有景德镇坚持“陶瓷发展优先”,改造和提升陶瓷产业带来的新景象。

自2009年以来,景德镇市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按照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通过实施调整陶瓷产业结构,大力招商引资,建设陶瓷园区等一个个实招,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陶瓷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为基础,以高技术陶瓷为支柱,以高档日用陶瓷和陈设艺术瓷为主体,以建筑卫生陶瓷为辅助的陶瓷产业新格局初具雏形。

发挥陶瓷产业生态优势做大做强陶瓷产业

“瓷业兴、百业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景德镇充分认识到陶瓷在全市各项工作中的特殊地位,牢固树立了陶瓷优先发展的思想,紧紧围绕陶瓷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着力推进高技术陶瓷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中高档日用瓷,支持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创新和产品艺术化发展,提升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等传统名瓷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重点打造“一轴四片六厂”陶瓷工业文脉,做好老城区近现代陶瓷工业遗存保护、开发、利用及规划,将近现代陶瓷工业生产空间、里弄生活空间与当代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有机结合,形成了一条现代陶瓷工业文脉的陶瓷工业遗存保护区。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陶瓷工业总产值116.2亿元,同比增长13.81%。陶瓷行业连续3年保持年均40%以上增速,2011年全市陶瓷工业总产值达到192.6亿元,同比增长20.22%;陶瓷税收达到3.002亿元,同比增长12.86%。

景德镇市陶瓷产业从2009年起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品牌创建经历了从少到多、从低到高跨越。如今,景德镇市陶瓷行业已拥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23个江西省著名商标,28个市知名商标,陶瓷注册商标达到500件,实现了三年连续翻番增长的可喜局面。今后的五年,是景德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瓷都品牌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日益显现的关键时期。各陶瓷企业加快“走出去、请进来”的步伐,形成合力,共享“景德镇”的城市品牌资源,坚持创新,打造自主品牌,走一条具有行业特色的发展道路。

据了解,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景德镇市陶瓷行业大力实施陶瓷品牌发展战略,获得新认定省陶瓷著名商标企事业单位7家,市陶瓷知名商标企业11家,有效地促进了景德镇市陶瓷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陶瓷工业园区成为拉动景德镇市陶瓷工业快速发展的“引擎”。10月17日上午,景德镇市陶瓷工业园区15个项目集中开工典礼在园区某陶瓷公司项目工地隆重举行。集中开工的15个项目大多是该园区今年新引进、新签约的项目。其中,高科技陶瓷项目3个,高档日用瓷、艺术瓷项目8个,精品建陶项目2个,陶瓷相关配套项目2个。

项目项目总投资内资13亿元,外资4000万美元,总用地968亩,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28亿元,年利税2.5亿元,可安排5400多名职工就业。这些项目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它们的开工建设将对完善园区陶瓷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聚集,提升园区规模和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景德镇市委书记邓保生在调研景德镇市陶瓷企业时强调:“要坚持陶瓷发展优先战略,充分发挥陶瓷产业发展优势,把陶瓷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当前江西省正实施“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区域发展战略,景德镇要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昌九景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江西对接长三角核心城市的桥头堡”,必须“做足陶瓷、做强航空、做大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领世界陶瓷之潮流、汇世界陶瓷之大家、聚世界陶瓷之科技、扬世界陶瓷之文化”的“幸福指数江西领先、资源城市转型示范、江西绿色崛起先行”的“世界新瓷都”。

中国陶瓷品牌的必由之路:做大做强


如何改变中国陶瓷业大而不强、有品无牌的状况?实施品牌战略是业内的共识。目前,中国陶瓷创建知名品牌,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又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在挑战方面,除世界陶瓷强国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一些优势外,中国陶瓷业的制造成本优势正面临着越来越高的挑战,加上各种新型贸易保护和发达国家绿色标准门槛的提高,将使中国陶瓷继续走粗放型老路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与此同时,我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比我国更低,产品结构又与我国大体相同,目前有一些粗加工产品的竞争力已经超过了我国,中国陶瓷市场强劲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另外,随着近几年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发展,许多性能优越、质地优良的新型装饰材料也不断涌现,这些“边缘性”装饰材料使陶瓷产品受到严重威胁。

纵有诸多不利因素,但中国陶瓷业目前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或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的增长和贸易格局的发展趋势,将成为中国陶瓷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有利时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加速我国陶瓷行业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实施生产质量标准化等方面的控制,有利于改变我国陶瓷行业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等现状,促进我国陶瓷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随着后配额时代的到来,中国陶瓷业将面临重大变局和机遇。从国内看,国内的发展经济制定了一些诸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改革、扩大开放等方面的政策,为中国陶瓷创建知名品牌改善了环境。我国综合国为进一步增强,也必将对中国陶瓷名牌战略提供愈来愈强有力的支持和更高层次的市场需求;同时,科技发展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也将为中国陶瓷业发展提供更为先进的设施,这将大大缩短中国陶瓷业与世界水平间的差距。

面对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有关权威人士和专家普遍认为,中国陶瓷业完全有条件进入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提高产业附加值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陶瓷业要紧紧抓住国内外各种有利条件,立足自身品牌,加快实施名牌战略,把品牌主干做大做强,从而推动我国陶瓷品牌与国际接轨。针对我国陶瓷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品牌弱,尤其是缺乏知名品牌的状况,国内陶瓷企业除了树立品牌意识,做好包装、宣传、营销、管理、商标等工作外,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积极做大做强陶瓷品牌。

1、提高品位,创新设计。开发设计工作是牵动陶瓷企业发展的龙头,也是创造陶瓷名牌的首要因素。纵观品牌众多,竞争激烈的国际陶瓷市场,那些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无不以其陶瓷设计独具的特色演绎着时尚,创造着市场。而国内陶瓷企业大多数缺乏创新的能力,产品缺乏独创品味,开发设计力量薄弱,缺乏民族文化特色,更缺乏能表现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整体装饰设计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因此,要创造我国陶瓷品牌,当务之急是抓紧培养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陶瓷开发设计队伍,加强知名设计人员与知名企业的合作。只有不断涌现出国际级开发设计人员,才能设计出让世界所接受的名牌陶瓷。同时,由于无论品牌消费还是品牌经营,都要经历一个由形式到内涵,由表及里的过程,在陶瓷产品的开发设计上,要从陶瓷文化、企业文化的内涵着手,增强品牌的待续竞争力。

2、提高品质,强化标准。品牌的生命不仅在于设计力量的提高,最主要的便是想方设法提高产品品质,使之成为市场上的佼佼者。如果没有品质做保证,陶瓷品牌达不到延长生命周期的目标。要提高产品品质,别无选择的出路便是实行标准化,按标准进行生产,这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产品品质使之成长为名牌的技术基础。企业要通过制定和实施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和标准,突出抓好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和产品标准化技术推广三大体系,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使生产过程规范化、系统化,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市场标准。唯有如此,才能增强产品的竞争力,融入国际大市场的竞争环境中。目前,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陶瓷行业品牌发展的速度,促进国内陶瓷产品走向世界,中国陶瓷协会已组织一些行业领先的企业启动了多种陶瓷产品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完善,已有多家企业通过认证,随着这一系列标准的推行实施,国内陶瓷生产企业自然是有了参照,有了约束,将为陶瓷行业创名牌提供动力。

3、提高档次,强调技术。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所掌握和关键技术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创建自主品牌的强大“引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节能化、技术化、环保化、健康化已成为陶瓷发展的大趋势,大家对陶瓷的要求已是越来越高,陶瓷市场的热点和产品的功能变化很快。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必须立足国内,面向市场需求,瞄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产品和装备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争取在新技术、高档次产品方面有新的突破。

4、提高门槛,规范竞争。提高陶瓷行业的进入门槛,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准,有利于做强陶瓷品牌。目前,我国陶瓷生产企业已达到3200余家。许多人认为,如此众多的陶瓷企业源于陶瓷业的进入门槛太低。特别是九十年代初,陶瓷产品基本不愁卖的情况下,只要投一笔钱,办一个陶瓷厂,就可以保证赚上一大笔,因此,每年进入和离开这个行业的企业都是一个大数量。然而,品牌却还是少之又少。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提高陶瓷行业进入的门槛,建立一套完整的市场竞争和引导机制,鼓励企业自主开发、自主设计,提高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准,帮助国内陶瓷业生产商朝着专业化的方向进步,而不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在你争我夺。据业内人士预测,在我国陶瓷市场,像早期靠几百万就能赚个盆满钵盈的历史不会重演了,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和行业整合步伐的逐渐加快,谁有实力,谁占领了市场,谁就是这个行业的胜者。那些没有技术、没有规模的小品牌将会被一一淘汰出局。

5、扩大规模,调整结构。规模经营是品牌战略的重要依托。一种产品不管设计如何新,质量如何好。如果规模小,批量上不去,就不能拓宽市场,就不能为广大消费者所熟悉,更不能成为知名的品牌。国内的实际经济生活也证实,许多中小企业,其知名度、信誉度及获利能力都比较高,但因其规模小,市场份额低,最多只能称"小型巨人",而不能称名牌。世界的实际经济生活也证实,世界上按商标价值排在前50名的名牌产品,基本上都是实力雄厚、规模庞大的现代大公司大企业生产的,可见名牌产品只有借助规模优势才能成其为名牌。目前,我国陶瓷生产企业虽然为数众多,也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但与意大利、西班牙等陶瓷强国相比,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投资比较分散,专业化程度不够高,缺乏影响力。国内陶瓷企业要增强国际竞争力,使产品进入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就必须化分散为集中,着力改组行业,以资产为纽带,以名牌产品为龙头,充分利用名牌优势同国内有一定基础的同类产品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实现优势品牌集中,扩大规模效益。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实力较强企业的支持力度,尽快使产品技术、资产和人才向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集中,逐步形成一批产业集团,形成一批打入国际市场的“联合舰队”。只有这样才能聚小成大,由弱转强,参与国际竞争。我们行业中有很多可剥离出来的优良资产,需要名牌企业整合、融通和重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增强实力是一条捷径。

总之,做大做强陶瓷品牌是中国陶瓷业在国际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缺乏品牌,就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只要我们树立起强烈的品牌意识,紧紧抓住国内外各种有利条件,加快实施品牌战略,中国陶瓷由大变强的目标便指日可待。但愿中国陶瓷行业真能彻底洗好牌,出品牌。

陶瓷卫浴行业“瓶颈”聚焦 如何破局?


我国卫浴行业从年初就受到央行加息,紧接着又是宏观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政策,还有原材料涨价的问题,所有的这些都让陶瓷卫浴行业受到大大小小的打击,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低端市场堵塞拥挤高端市场顺畅空旷

现今那些小型的陶瓷卫浴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设备陈旧、产品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甚至靠贴牌生存等明显劣势。而几个国外大品牌不仅把控高端市场,在价格上也越来越具备竞争力,逐渐在向中低端市场渗透,对中小陶瓷卫浴企业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考验。

有人说,中国陶瓷卫浴市场是中国人自己“让”出去的,相互倾轧的中国企业让国外企业坐收渔翁之利。很多土生土养的中国企业的压力更多是来自本身,外部环境给企业的机会是平等的,自己内功不深、基础不牢、营销、成本控制不好,压力才会大。只有占领高端市场,品牌才有地位;相反占据的份额越小,地位则越低。

分析:据了解,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陶瓷卫浴消费市场,许多国内陶瓷卫浴品牌的性能和质量达到甚至超过了外国品牌,然而国外陶瓷卫浴品牌利用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几乎垄断了中国高端陶瓷卫浴市场。除历史原因外,国内企业品牌意识不强是导致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

陶瓷洁具不断发展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买陶瓷卫浴产品时不仅关注产品价格、质量、售后服务,更关注品牌的知名度和商家的美誉度。如果企业还是停留在过去卖方市场的经营理念中,肯定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被市场无情地淘汰,陶瓷卫浴行业进入品牌营销时代。

解析陶瓷卫浴行业现阶段转型危机


陶瓷卫浴行业现阶段转型危机“不再只追求量的增长,而是要在外贸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推动外贸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自主品牌,拓展营销渠道,延伸产业链条。”这是商务部对首批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提出的明确目标。福建省德化陶瓷基地、广东省佛山建筑陶瓷基地、广东省潮州陶瓷基地、湖南省醴陵陶瓷基地、河北省唐山卫生陶瓷基地等国内5大陶瓷产区,成为商务部认定的首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我国作为陶瓷出口大国,陶瓷行业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后危机时代,急需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这是时代的强音,更是发展的需要。这已经成为陶瓷业界的共识。

福建省德化陶瓷尽管这些年生机勃勃,但是整个产业也面临很多问题。近年来,由于受原材料涨价、能源紧缺、运输费用增加等压力影响,陶瓷企业陷入高成本、低利润的困境,随之而来的“用工荒”,对陶瓷出口企业更是雪上加霜。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第一陶瓷出口大国,不能以低价、低质形象示人。我们希望通过建立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来推动提高‘中国制造’的声誉、形象,优化产品结构,推动外贸由大变强。”据介绍,轻工企业目前平均利润率只有3%~5%,因此转型升级也更为迫切。

同时被列入名单的广东省潮州陶瓷产区,其卫生陶瓷主要依赖出口和贴牌。早期企业的研发技术和品牌意识都比较薄弱,因此出口的量虽然很大,利润却并不高。随着出口环境的变化和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潮州企业逐渐把重心转到国内。相关人士说:“为了改变外界对潮州卫生陶瓷的印象,潮州市政府和协会联合企业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帮助企业增加在出口方面的谈判技巧和议价能力,另一方面提升整个潮州陶瓷产区的形象,帮助企业打开国内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其他产区陶瓷企业争相把总部和展示中心设在佛山,说明佛山陶瓷产业基地是有实力的,佛山陶瓷前期发展充分,产业链完善,各种色釉料、装备等上下游产业都发展得比较成熟。据佛山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在确定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后,还将对研发基地、检测机构、信息公布平台、公共展示平台等进行相应的扶持。

优质中国陶瓷为何叫不响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游宇日前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陶瓷设计作品展”上透露:在不久前举行的世界著名的法兰克福生活用品消费品博览会上,中国有68家陶瓷企业因侵犯知识产权被当场罚款,并写下悔过书。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产国,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很少有在世界上叫得响的高档陶瓷产品自主品牌。这真是令中国所有陶瓷创作、生产工作者汗颜。

外国品牌分割高端市场

李游宇说,中国陶瓷曾经有着无比辉煌的历史。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中,中国陶瓷一直以超强的产业规模、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鬼斧神工的传统技艺、精美绝伦的产品质量,影响着东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中国陶瓷产业的发展规模远远早于欧洲的工业革命,并影响了当时全世界陶瓷产业的发展,这在历史上是一个奇迹,足以让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百年来,中国陶瓷生产一直停滞不前,传统工艺没有得到有效保护,设计观念落后,中国陶瓷产业始终在低层次徘徊。但也正是在这段时期内,世界陶瓷产业发生了急剧变化:从传统手工业向机械化、规模化发展。在这个基础上,陶瓷设计得到了长足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像格罗皮乌斯、柯拉尼、萨巴蒂尼这样出色的设计家,从而培育出不少著名的世界陶瓷品牌,如德国的达森、罗森泰尔,英国的韦奇伍德,西班牙的理阿德诺,日本的诺尔蒂给等。这些著名的陶瓷品牌基本分割了世界陶瓷的高端市场。

中国陶瓷品质高价格低

据李游宇介绍,现在世界上70%的日用瓷是由中国生产的,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用的是中国瓷器。从数量上来说,我们确实是一个陶瓷大国。但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高级百货公司和商场,都见不到中国品牌的瓷器。世界一些博览会也曾邀请中国的陶瓷厂商参加,但是中国馆的瓷器价格最低。相反,一些外国品牌的瓷器,实际上是由中国制作的,但是,一旦挂上他们的品牌,立刻身价暴涨几十倍。中国陶瓷企业普遍安于为外国公司“打工“,不愿花钱打造中国自己的日用瓷品牌,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始终卖不了一个好价格。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日用瓷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大概是每件0.3美元;如今,中国日用瓷的品质尽管已经丝毫不逊于任何外国瓷器,但是依然价格低廉,每件不过0.35美元左右,只比40多年前多了区区5美分。

中国一些主要的陶瓷产区,几乎完全成了外国瓷器的加工基地。外国一些知名陶瓷制造商专门派人坐镇在这些产区,将中国厂商制造出来的瓷器贴上他们的商标直接出口赚取丰厚的利润。而我们的厂商只能赚一些微薄可怜的加工费。

优秀陶瓷设计人才奇缺

更令人不安的是,不少中国陶瓷产品抄袭外国陶瓷的设计,侵犯了别人的知识产权。这次在法兰克福生活用品消费品博览会上当场受罚还是幸运的,更有甚者,不少陶瓷企业的大批量产品,因为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在国外海关被扣或就地销毁。

中国日用瓷器虽然在材质和制作方面丝毫不逊色于外国产品,但是在设计上还是有差距的。现在,真正既懂陶瓷设计又有市场意识的设计师可以说奇缺。中国有一个著名的陶瓷产区,有10000多家陶瓷企业,但是,却只有可怜巴巴的十多位工艺美术设计师,十分不相称。

中国不仅应该是陶瓷大国,还要成为强国。首先必须造就一批优秀的陶瓷设计专家,中国的企业必须懂得尊重知识,珍惜人才,珍重知识产权。中国实际上是不缺人才的,中国也不缺创造性的智慧,缺的只是发挥人才的环境和激发这些创造性智慧的条件。

深度观察:陶瓷卫浴行业的候鸟迁徙路径


迁徙的候鸟和洄游的鱼,在路途中来来回回,都是为寻找一个适合生存的环境。随着佛山等老牌陶瓷产区产业转移和升级,全国的新兴产区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这不仅给承接产业的城市带来了发展机遇,更是带动了陶瓷行业人才的流动。行业内大批管理、营销、技术人才,由沿海产区奔赴内地,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平台。因为新兴产区企业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原因,乘兴而去的他们,大部分败兴而归,回到“老根据地”,继续找寻属于他们的职业乐土。

背景分析:产业转移催化人才流向新兴产区

地域的发展政策和比较优势,会引起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会给行业带来发展变化,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佛山产业转移的热潮,让新兴产区几乎一夜之间在全国各地崛起,陶瓷产区遍地开花,陶瓷产业在全国风生水起。

企业要发展,首先就要解决人才问题。产业的流动,自然也带动了人才的流动。陶瓷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落地生根于内地新兴产区,在招收普通劳工方面占据一定的优势,在营销、管理、技术人才这一块,则成为发展的短板。有行业人士表示,新兴产区产业发展的前途,取决于这些企业能够招募到多少有良好素质的管理、营销人才。

于是,这些新兴产区的企业,纷纷上演了“筑巢引凤”的好戏,用丰厚的待遇,广阔的发展平台等优越条件,吸引老牌产区的中高层人才。

实际上,在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生活压力持续增长,二三线城市房价低、开销小、压力小、发展空间激增的情况下,大城市职场人士的就业观念已经发生转变,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在都市白领中兴起了逃离“北上广”的热潮,纷纷到二三线城市去寻找青春安放之地。

陶瓷产业向内地转移,以及内地企业给行业中高层人才开出的优厚待遇、承诺的广阔发展平台,无疑是促使这些从内地到沿海产区“闯天下”的中青年高层人才流向新兴产区的催化剂。

32岁的孙振峰,从事陶瓷行业近8年,他前两年从佛山辗转到云南易门,现在又回到佛山。孙振峰告诉记者,他当初选择去易门,因为佛山的产业转移,导致当时所在的企业遭遇发展瓶颈,企业的人才流失严重,而当时内地新兴产区发展如火如荼,他跟公司同事都认为,去内地会有更好的平台和发展机遇,所以就去了易门。

迁徙现象:就这样飞来飞去

俗话说得好,鸟要吃虫,鱼要觅食,哪儿滋润就奔着哪儿去。“孔雀东南飞”似乎已经成为过去,像孙振峰这样,因为在沿海老产区的企业遭遇发展瓶颈,奔着内地新兴产区的发展机遇和平台而去的,并不在少数。

进入陶瓷行业近八年的徐湘军,也属于往内地飞的“职场候鸟”中的一员。徐湘军毕业后,因听说做陶瓷销售有前途,便只身奔赴佛山。他从最基层的销售做起,大大小小的企业去过好几个,做到了营销老总的位置。后来湖南岳阳产区的崛起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加上本身是湖南人,大学也是在湖南上的,便选择去岳阳一家企业。在那家企业,他不少同事都是从佛山过去的,有的是为了离家近些,有的是因为企业给了很好的承诺,有的则是因为自认为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迁徙的地域不同,原因却极为相似。46岁的程世平,从事陶瓷品牌策划工作已经11年。他告诉记者,当时决定离开佛山到江西主要是考虑到离家近,程世平是景德镇人,到高安工作,离家只有三小时路程。次要原因是高安的建筑陶瓷产业发展形势很好,作为在佛山工作多年,且具有专业经验的行业人士,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也可以将佛山的工作经验带到高安去,并期望短时间内有成效,在家乡的陶瓷行业内做出点名堂。程世平说,内地建筑陶瓷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形势良好。就他个人的经验来看,内地陶企相关专业人才之间的竞争远没有佛山激烈,发展空间也足够,而个人的工资和在佛山为同一水平。

陶瓷职场人才的迁徙现象,除了从老牌产区到新兴产区外,还有老产区之间的迁徙。现任职晋江市彩菱陶瓷工业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的朱宏亮,就是2008年从佛山去福建的。他当时看好的是福建仿古砖发展的迅猛势头,对于人才从老产区流向新兴产区这一现象,他认为,其实和他们从佛山去福建是一个道理:佛山人才济济,且处于饱和状态,发挥空间有限;去到一个产业发展并不是那么成熟的地方,不仅可以高职位入职,而且个人能力可以充分发挥,进而实现人生价值。

总结来说,职场候鸟们从沿海老产区迁徙到新兴的产区,有四个方面原因:一是想找寻更好的事业发展平台,实现人生价值;二是为更好的福利和待遇,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生活的必须,人才因薪酬而流动,不只是陶瓷行业存在的问题;三是为避开老产区“人才济济”,寻找一片可伸展拳脚的新天地;四是往离家近的地方挪动,常言道,在家万事好,出门步步难。

然而,为着种种原因飞往内地新兴产区的候鸟们,大多数未能找到期待的乐园,在失望中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徐湘军告诉记者:“我认识的朋友中,从佛山等地去到内地的,大部分都没找到自己所期待的平台,找到了期待的归属,应该不会超过10%。”

是水土不服,还是另有原因?

问题解析:水土不服还是期待成空?

对于企业来说,人才的流失,是一种损失,尤其是中高层人才的流失,更是企业发展原动力的一种废弃,说得严重一点,就是扼杀企业的一种顽疾。对于个人来说,“迁徙”虽然对增加阅历有帮助,但过于频繁的迁徙,往往会打乱学习和工作的节奏,不利于职业道路的发展。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不希望发生这种“迁徙”现象。事与愿违,终究还是基于种种不可避免的现实原因。

“职场候鸟”不能适应内地企业的环境,徐湘军说了两个原因:“一是内地企业机制的原因;二是内地企业老板做企业和用人的价值观原因。”简练的概括,不愿意详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候鸟”补充了他的说法:“内地企业的机制比较陈腐,不注重人本身的价值,太注重企业内部的利益关系。老板做企业更关注短期的利益,不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对人才缺乏清晰的认识。”

孙振峰的说法与以上两位几乎一致。让他失望的是:“内地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发展思路不明确。”与老产区企业相比,他认为,新产区“企业文化方面,内地一般架构简单,侧重生产、销售。受资金、环境影响,更侧重于眼前利益。沿海企业相对架构完善,制度完善,市场培养程度成熟、服务意识强,品牌化运作。用人方面更专业,岗位分工明确。”更重要的是,有一部分人已经习惯于这种模式,而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企业文化建设,靠一两个中高层去努力,是无法完成的。

看一个企业有无发展前途,要看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创新能力。企业经营者的市场分析与机会识别能力、重大决策能力等与企业的发展也休戚相关。有着一定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的中高层职场人士,自然懂得甄别一个企业的优与劣,也会将自己的职业规划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当发现自己与企业不能共进退的时候,决裂在所难免。

程世平告诉记者:“高安陶企最大的问题是企业家或高层管理者的思想意识。高安陶瓷企业对品牌的重视程度不够,也不愿意投入,作为品牌策划者,对这方面的感觉尤为突出。”当初是为了寻找一展拳脚的舞台,体现自身价值,价值得不到体现的时候,即使要再次离乡背井,他仍考虑离开:“我在高安工做了四个月便离职,原因是公司营销总经理和董事长均没有真正重视品牌的力量和品牌策划以及市场推广工作在建陶公司经营中的作用。这样,原先对个人的承诺和对品牌发展的规划,均有很随意调整的可能性。对于这一点,感觉佛山陶企成熟很多,如有好的机会,会考虑重新回到佛山。”

对于“承诺”,徐湘军也深有感触,他说:“当初去的原因应该是比较看好这个平台,但实际上留不住人才的企业基本都是没有给予一个真正的平台。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待遇,但实际上待遇也被忽悠了。”他认为,“职场候鸟”这种迁徙现象在现阶段的陶瓷行业来说是正常的:“转出去是因为有待遇和平台,转回来是因为待遇和平台与承诺的出入太大。”

正应了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初选择去内地发展,是为了发展的平台和机遇,福利和待遇;后来选择离开,也是为了这些。只不过刚开始是怀抱着对这些事物的期待,后来是因为期待不能达成而失落。

候鸟之声:我们找寻的,只是一个平台

这是一个物质的时代,也是一个理想的时代。在温饱已不成问题的时候,人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精神上,去追寻理想。当然,也有人说,现实的重压将现在的人压得难以喘息,在压迫中迷茫地被潮流带着走。事实上,每个时代,人要生活都不容易,现代人,特别是企业中的中高层,正因为对物质和理想的双重追求,才会倍感压力。

从沿海老产区到内地新兴产区的那部分人,多是企业的中高层人才,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积累。这部分人,是企业“待遇留人”的对象,而实际上,更能留住他们的,是平台。他们看待事物比职场菜鸟们有更长远的眼光,把事业看成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个平台上得到自己想要的,实现自身价值,而不会过分追求眼前的“金钱”,把事业看淡。“事业留人”比“待遇留人”更重要,因为追求事业的人会把自身利益放在第二位。一个拥有清晰的事业发展规划,能够让员工看见光明未来的陶瓷企业,对于追求事业成功的人,无疑是一片扎根成长的肥沃土壤,愿意留下来与企业一起迎接事业的成功。只是,这些“职场候鸟”,鲜有找到这样土壤的。

朱宏亮是“鲜有”的幸运儿。他所在的是个相对比较成熟的产区。不过,这个产区的企业也存在着跟新兴产区相同的弊端:“企业对品牌不够坚持,对‘空降兵’在思路、信任度方面有缺失,需要有耐力去跟企业磨合;在谈品牌规划时比较默契,但在实施过程中常常会与股东意见不统一,为职业经理人工作开展增加了难度,企业对经理人的期望也就有落差。还有就是家族气氛比较浓,企业制度有待完善。”他愿意坚持下去,是因为他看见了未来的发展前景,在这个地方找到了适合自己事业发展的土壤:“我会坚持在福建。因为福建区域品牌、企业规模以及仿古砖发展潜力都在上升,营销理念也在更新,加上第二代的接班,管理理念等都有改变和提升,对职业经理人工作的开展也更加有利,前景更加看好。”

接受采访调查的其他“候鸟”,则没有那么幸运。孙振峰告诉记者,他跟他的一些朋友,有做管理的,有做技术的,有做营销的,从沿海辗转到内地,无不是胸怀理想,想干一番事业。不敢说为企业发展增砖添瓦,最起码的要求是,自己要在企业中实现价值,并能与企业一起成长。但到了新的企业后,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分工不明确,要么没事可干,要么繁杂小事缠身。时间长了,就感到想干事业却没有用武之地,最终选择了离开。换言之,就是内地企业把巢筑好,引来了凤凰,结果凤凰发现,那个巢其实是麻雀窝。要想把凤凰留住,还得有名副其实的“凤巢”。

徐湘军也说:“纯粹的内地企业和佛山的陶瓷企业,在企业管理机制和企业老板自身等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有,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比如开阔视野,提升品牌,树立诚信等等,否则,很难留住人才。”他对内地企业在近几年的发展持乐观态度,目前走中低端路线,这种定位还是基本契合市场定位和陶瓷产区区域特点的,“但是我分析,这几年来,低价竞争越来越激烈,不谋求改变,以后会很艰难。”他也知道,成长中的企业比成熟的企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只是在自身无力去改变环境的时候,等待环境的改变是很艰难的,更便捷的是去找寻一个更好的环境。

他方观点:企业老板:不调整心态,难适应水土

上文提到,人才流失对于企业来说,是阻挡发展、扼杀企业生命力的顽疾。有眼光的企业管理者与经营者都懂得“爱才”、“怜才”,然而,“留才”确实是一门深刻的学问。看着好不容易招来的,具有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素质较高的人才流失出去,企业老板未尝不心疼。只是,这种“空降兵”式的高素质人才来到新的企业,必定会经历种种不适。企业在发展中求变,却不可能在瞬间应少部分人的理想状态而变。大自然的土壤也是经过风蚀雨浸、沧海桑田,才逐渐形成的,而且并不是土壤生来就适合所有的种子成长。

云南易门盛凌瓷业的总经理凌东旭曾跟记者提过,盛凌是云南唯一一家卫浴企业,他想让云南的卫浴品牌走出去,在中高端市场占领一席之地。因此,他亲自去广东寻找专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也有所收获,只是这些人才到了易门之后,多数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要么是因为沿海地区的生产技术跟云南高原地区有所差别,不能调整适应,做出创新;要么就是用从沿海地区带来的管理方式,急切地想改变公司状况,导致公司大部分员工不适应,进而有抗拒情绪,让这些想一展抱负的管理者倍感孤独。

易门意达陶瓷也曾通过陶城报的招聘广告,从广东招揽了两位管理人才,个人能力当然是过硬的。意达在云南属于老牌企业,企业的实力也不算弱。但是,这些人才跟企业自身、跟企业其他员工的磨合,都成为问题。

易门滇源瓷业总经理纪植强也跟记者提过,他愿意花高薪聘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但招聘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

在这种情况下,云南南鹰陶瓷总经理林时跃甚至表示,高薪聘请人才他是赞同的,但他不会这样做,他们公司从基层到管理层,大多数都是本地人,因为工资相对较低,人员也相对稳定。

与以上几家企业不同,贵州红枫瓷业有限公司算是跟外来人才磨合得比较好的。公司总经理林厚荣表示,他们公司的管理层人才大部分都是从外地招聘来的。他说:“要在贵州这样一个比较偏僻贫困的地方吸引人才,只有靠高工资。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肯来的人比较少,所以人才之间的竞争没多大,工作也就比较稳定。”当记者问到是否有来一段时间,感觉不适应又回原来的地方去的现象时,林厚荣笑道:“我们厂的管理层人员有一部分是以前跟我在其他地方干的,已经干了四五年了。新来的,工资给得高,公司又给他们提供了发展平台,自然就很少有倒回去的现象。”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时评:中国陶瓷卫浴行业为何难做大》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时评:中国陶瓷卫浴行业为何难做大》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中国古代陶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