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梧州中和陶瓷园“倍长”计划稳步推进

梧州中和陶瓷园“倍长”计划稳步推进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陶瓷瓷砖

2021-04-10

陶瓷艺术。

“目前天气晴好,我们正在全力推进土地平整,争取月底前完成平地任务。”3月16日,梧州陶瓷产业园藤县中和集中区B区土地平整工地总监莫强对笔者说。当日,莫强不到8点钟就来到工地,督促司机开工,做好投工、运输等记录。

讯:近两年来,土地、资金等难题成为藤县工业发展的瓶颈,陶瓷产业发展更是因此慢了下来。但是,藤县并不因为这些瓶颈问题而放松对“南国新陶都”发展进程的推进,而是分“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加强择商选资的力度,更加注重入藤企业的质量,选择那些牌子硬、声誉好、质量高、耗能低、污染低的企业,实施洽谈一批、引进一批、储备一批的阶梯式发展策略,循序渐进,消解瓶颈压力。另一方面,藤县采取措施,积极破解土地、资金等瓶颈难题。去年,该县在学用政策中,紧紧抓住国家出台有关新政策的良好机遇,并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到被列为国家低丘缓坡土地利用试点县,暂时缓解了工业发展用地紧张状况。同时,该县通过座谈会、调研会等形式,搭建银企融资平台,化解资金难题。

集中区B区为低丘荒山,土方平整任务艰巨,为了尽快完成土地平整任务,施工单位现在每天派出挖掘机30台、运输车60多台,加紧施工,争取在3月底前完成平整任务。

目前,进入集中区B区且安排在今年开工的陶瓷企业有碳歌、皇朝、正一方、新舵、金碧嘉、业进六家,项目总投资共31.4亿元,其中今年计划投资10.7亿元,此外还有两家企业正在洽谈中。随着这些陶瓷企业的开建,中和集中区A区、B区将各有八家陶瓷企业,规模相当,“倍长”计划正在稳步推进。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梧州陶瓷产业园中和集中区加快绿色发展步伐


自今年8月下旬以来,梧州陶瓷产业园中和集中区的管理人员几乎每天都会去到一个正在建设中的项目工地,或了解建设进展,或敦促加快进度,或会同其他部门及时协调解决问题。他们都希望这个项目能以最快的速度建成投产。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可能不少人会疑惑甚至猜测———难道又是一个投资规模庞大的陶瓷企业,或是为陶瓷生产配套的重大投资?

事实上,这家坐落于中和集中区名为广西碳歌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项目,投资仅2.5亿元,于8月25日动工建设,产品是保温材料。项目之所以受到各方关注,是因为建成投产后,它将大量“吞食”陶瓷企业产生的废尾料。

12月5日,梧州陶瓷产业园中和集中区管委会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项目一旦投产,将串起整个集中区再生循环产业链条。

据了解,碳歌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计划两年内建成5条生产线,其生产过程不仅可对陶瓷企业产生的废料进行再利用,且本身不会再产生废渣和废水,是一个典型的低碳环保项目。

“我们认为,该项目十分切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新要求、新思路,因此,我们会继续不遗余力地推进,并努力使之成为延伸产业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

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梧州陶瓷产业园中和集中区已聚集14家陶瓷生产企业,建成82条瓷砖生产线,但企业的生产及废料处理、废气排放将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影响。而通过碳歌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这类企业的带动或示范,将使园区发展走向更富生态、环保及资源循环再利用特征的新征程。

“当然,我们对此已有详尽的规划,也正在用积极的行动予以落实。同时,要求企业必须配套建设废水处理回用系统,使废水、水煤浆等可完全回收再利用。此外,还大力引进废尾料加工处理企业,如引进含酚废水煤焦油深加工等项目。”

其实,自园区的第一家企业投产伊始,中和集中区就已常态化检查监督企业气体、液体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强制企业落实环保设备和环保措施,并跟踪企业废弃物的去向,确保生态环保的相关规划能更好地落到实处,以推动园区的生态建设。

中国釉下五彩艺术陶瓷园”计划7月开工建设


醴陵中国釉下五彩艺术陶瓷园7月开工

落户醴陵的“中国釉下五彩艺术陶瓷园”计划7月开工建设,一期用地650亩,2012年竣工。

釉下五彩瓷器瓷质细腻,画工精美,清新雅丽,别具一格,经过1380℃以上高温烧制的醴陵釉下五彩瓷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具有耐摩擦、耐酸碱、无铅毒、永不退色的优点,在国内外久负盛名。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醴陵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出口陶瓷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整合发展釉下五彩是攻坚主要内容

“釉下五彩是我们醴陵的陶瓷文化和艺术,也是我们的陶瓷品牌,”醴陵市委常委、陶瓷产业园党工委书记杨龙说,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提升,釉下五彩飞速发展,被世人越来越关注、越来越接受,“因此整合发展釉下五彩提到了我们市委、市政府的日程,也是我们园区攻坚的重要内容。”

项目已累计投入资金1.5亿

整合企业、壮大产业,中国釉下五彩艺术陶瓷园孕育而出。项目自去年启动后,已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完成了项目总体规划设计、征地拆迁、用地报批等基础工作,研发中心、博物院、五彩广场等主体工程已开始设计,10个釉下五彩艺术陶瓷企业报名入园。3月份,园区与华泽集团签下合作框架协议,“华泽”计划投资10亿元。

中国釉下五彩艺术陶瓷园2012年竣工

杨龙说,中国釉下五彩艺术陶瓷园是一个以陶瓷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大型产业发展项目,集文化带动、产业带动、城市带动功能与一体,计划总投资18亿元,一期用地650亩,2012年竣工,拟建成一个集中展示醴陵陶瓷历史底蕴和创新成就、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高品质特色陶瓷园。“我们引进战略投资者高标准、高起点来建设园区,将把釉下五彩园建设成为产品生产园、釉下五彩展示园、全国乃至世界从事艺术、文化的创作基地、还将成为全国美术院校的一个实习基地。

阅读延伸: 醴陵传统特色产业做强做大

醴陵釉下五彩瓷受到各国客商热捧

株洲将建中国釉下五彩艺术陶瓷园

工业园构建四个平台推进园区发展


市第十次党代会闭幕后,工业园区立即组织干部群众对会议精神进行学习传达。同时,围绕市党代会提出的陶瓷发展优先战略,该园区明确了下一步发展思路,即立足发展,加快“四个平台”建设。

首先是加快特色园区平台建设,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全国领先的陶瓷高新园区、陶瓷特色园区,并建设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陶瓷科技孵化中心。同时,加快创新型园区平台建设,大力发展陶瓷新材料、精密制造等新技术产业,引进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到园区投资创业,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向高端环节发展,努力提高产业竞争力和附加值。采取引进现代陶瓷产业技术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改造提升传统陶瓷产业,积极创建国家级创新型园区和自主创新基地。再次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基地平台建设。加快发展科技服务、现代信息服务、创意产业、现代物流等高技术服务业,引导园区形成先进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新型产业体系。另外,要加快构建高效的新型管理平台建设。

鲁宾逊陶瓷稳步发展逆市前进


在金融海啸强烈冲击陶瓷行业的大环境下,各地陶企库存压力普遍增大,销售艰难,但佛山市鲁宾逊陶瓷有限公司却逆市而上,稳步发展。自7月份入驻瓷海国际并悄然开业以来,积极应对行业冬天,进行内部调整,使企业出现产销两旺的良性运行。

鲁宾逊陶瓷是一家以研发生产仿古砖为主的现代化股份制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拥有上百名的企业工艺技术人员,并聘请了多名国内外陶瓷专家和技术顾问。多年来,该公司一直以创新为突破口,把自主研发、创意设计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已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200余款,涵盖300×300、600×600、600×800、300×600等各种规格的高档仿古砖。公司的新品戈壁岩系列、炭烧岩系列、沉积岩系列、大漠风情系列、丛林丽影系列、复活石系列等一直为市场所看好,获得了广大商家的普遍认同。

鲁宾逊陶瓷总经理陶中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看好瓷海国际的发展趋势,因为作为企业,看好的是长远,瓷海国际拥有季华路黄金地段的区域优势,并且是政府大力支持的重点项目。据了解,这一带以后将是佛山政府重点扩张的地段,所以选择了把营销总部定位在瓷海国际。在当前行业形势普遍遇冷的形势下,公司一方面进行积极地调整,另一方面,将借助瓷海国际这一战略联盟的跨行业采购平台,为企业拓宽更多的销售渠道。

面对明年可能更为寒冷的行业大环境,陶中华表示,目前的策略是“稳步前进”。鲁宾逊陶瓷由于有创新能力和品牌优势,生存并没有问题,目前考虑的主要是稳步前进。特别是作为瓷海国际的商家,可以享有政府的政策优势和相关支持,因为在行业大调整的大背景下,政府的支持是重要因素,同时企业将密切关注行业形势和市场的变化,适时地作出相应的战略调整和营销策略的调整,并继续开发出具有高附加值、市场认可度高的新产品,使企业在寒冬中逆势飞扬,稳步前进。

梧州两园区 错位竞争同享陶瓷市场


梧州作为接受粤、港、澳经济辐射最前沿的地区,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第一棒”。我国东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腾笼换鸟”使大批从东部地区转移的陶瓷企业将梧州作为产业转移和扩张的首选之地。

梧州市出台的《关于加快陶瓷产业发展的意见》,已经勾画出产业发展的轮廓:梧州市陶瓷产业园区将走“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路子,加快陶瓷产业基地化和集群化发展,努力把梧州陶瓷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广西最大、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园区和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及泛珠三角区域重要的陶瓷产业基地。力争到2012年引进建陶生产线200条以上,引资100亿元以上,总产值达200亿元。

藤县中和集中区和岑溪市大业集中区同属梧州市陶瓷产业园区,如何有效整合资源,错位发展,走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有梧州特色的陶瓷产业发展的道路,是摆在该市产业发展路上的一道课题。

关于陶瓷产业的错位发展,佛山早有先例。佛山陶瓷的“石湾系”和“南庄系”的同城之争由来已久,一直“打”得难分难解。

事实上,在业界有这样一派声音,正如建材超市和建材专卖店这两种模式长期并存一样,在佛山如此庞大的产业支撑下,建设两个陶瓷城并非资源浪费,反而有助于进一步形成流通规模,提升整个区域的品牌形象。

佛山两个陶瓷大镇的差异化发展模式,为该市陶瓷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范本。藤县中和集中区和岑溪市大业集中区同属梧州市陶瓷产业园区,这两个陶瓷园区发展的轨迹、特色各不相同,如果能实现个性化发展、差异化竞争,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将有望走出一条双赢的路子。

产业升级向基地化和集群化发展

很多进驻梧州市陶瓷产业园藤县中和集中区的陶瓷企业,都会有意无意提及佛山的“南庄模式”。

新中陶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廖文辉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佛山陶瓷产业从石湾镇逐渐扩展到南庄镇。南庄镇有大量土地,起初每个乡建一家厂房,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管理、技术人员逐步成熟,资本得到积累,很多私人老板纷纷承包厂房,开始扩大生产。2000年后,南庄镇陶瓷产业得到较大发展,一跃成为“中国陶瓷第一镇”。此后,出于产业升级的需要,南庄镇的陶瓷企业慢慢向广东高明、三水、肇庆、清远等周边地区转移。

时至今日,佛山陶瓷产业一直在寻找转移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突显的梧州自然成为了客商首选之地。对于承接陶瓷产业,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承接广东淘汰的产能落后的产业,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并非单纯地承接佛山陶瓷产业转移,而是有选择性地招商,必须符合环保、技术等各项指标,高能耗的企业我们不接受。”梧州市陶瓷产业园中和集中区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郭丽说,“我们设定的入园门槛非常高,经过挑选进来的企业都是规模较大、技术设备升级发展的企业。”

广西瑞远陶瓷有限公司经理梁连衍说,“与过去在佛山建厂不同,我们现在使用的都是先进设备、技术,包括对容易产生污染的环节严格技术指标控制。之所以转移到中和集中区,是考虑到这一园区潜力和活力很大,适合企业的发展。”

广西瑞远陶瓷公司计划上马13条生产线。梁连衍告诉记者,这里将会成为不少陶瓷企业的基地,方便向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地以及东盟市场拓展。“如果有十家以上的大企业集聚,各类建陶产品集散销售,这里今后很有可能形成市场或家居装修的批发中心。”

其实,加快陶瓷产业园建设是梧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工业发展的需要及陶瓷产业发展的趋势提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对促进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提升建筑陶瓷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陶瓷产业发展步伐,促进产业分工和集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岑溪,由于这些陶瓷项目所带来的产业集聚的新动力,也正成为推动岑溪经济发展的一股激流。

对于岑溪来说,园区开发速度已经跟不上形势的需要了,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入园的陶瓷客商太多了,岑溪市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冯天德说:“几乎天天都有”,“集中区已经不能承受这么多的项目了”。

冯天德认为,珠三角地区关于陶瓷产业布局的新调整,以及我们在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增强了集中区的产业聚集能力和效益。在这样的形势下,岑溪正在加快调整集中区的开发建设规划,并提高企业的入园条件,坚持从优中选优,以提升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档次,真正打造一个可以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坚持陶瓷产业集群化、基地化、规划化发展,以产业集聚和延伸产业链为方向,推进陶瓷产业上规模上档次。这是该市陶瓷产业发展的方向。尽管两大集中区面向招商的对象各有不同,但招大商,高标准建设园区的步调却是一致的。

集群化、规模化是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行业配套,降低成本提升工业经济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按照该市陶瓷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定位,两大集中区正谋划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推进产业集聚,产业链延伸的配套发展,走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路子。

错位发展依托优势走特色化路子

以“资源换产业”是藤县中和集中区的最大特点。集中区附近陶瓷矿产资源丰富,高岭土贮量超过6亿吨,能满足陶瓷产业园集中区企业可持续发展需求。“广西新中陶陶瓷有限公司在广西拥有三处矿业,可为进驻陶瓷园区的企业提供完备的生产原料配套。这在国内园区都不具备的优势。”郭丽说。

梧州市陶瓷产业园中和集中区吸引着众多陶瓷行业企业家的投资目光,是实施“资源换产业”策略,找准产业发展方向的结果,更是陶瓷行业企业家抓住梧州大力发展立体交通,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性基地”的良好机遇。

在规划发展当中,藤县陶瓷产业的发展思路是,“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面向以北部湾为重点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以承接东部陶瓷产业转移为主攻方向,选准承接点,创新承接平台,优化承接环境,促进区域工业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协调发展,逐步实现经济基地化、基地产业化、产业集群化。”

目前,藤县凭借当地资源优势,已吸引了一批知名陶瓷企业的投资,随着这些生产线的投产,预计到2010年,藤县生产的建筑陶瓷将超过1.2亿平方米,成为广西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

据该市有关专家分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集中区如果总体规模偏小、布局分散、产业结构雷同,特色个性不鲜明,功能作用不显著,品牌效应战略和产业集聚不明显,将缺乏对传统产业改造和辐射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缺乏辐射和带动力。同时,不利于节约土地、节约资源和降低能耗形成循环经济,不利于形成集团化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优势。

“进行规模发展,才能发挥规模效应,做强载体,形成区域经济的整体合力。”郭丽介绍说,中和集中区的特色优势就是根据陶瓷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发展需要,进行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实行梯度开发,走个性化发展、差异化竞争之路。我们的目标是要打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先进、生态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的陶瓷产业集中区。

事实上,周边的一些县(市)也在开发陶瓷产业园区,吸引东部陶瓷生产企业投资,各园区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以及优惠政策等各不相同。郭丽认为,既要有针对性开展招商引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还要与周边地区的陶瓷产业园区开展互利互惠合作,合作开发资源,避免发生互损性竞争。

对岑溪而言,泛珠三角的建立,使其从边缘走向前沿。一方面泛珠三角的构筑必将大大增强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与广西的经济联系,岑溪市作为广西与广东接壤地区,依靠其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土地优势,必然成为广西与粤港澳地区经济交往的前沿阵地。

岑溪市发展陶瓷产业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境内交通发达,连接南宁、梧州、广州的三大出口都是高等级公路,其中国道324和国道207线在市区交汇。而且,岑溪还是国家西电东送的一个重要基地和出口,水电力资源储量达13万千瓦,可开发量为7.2万千瓦。

岑溪市新动力陶瓷有限公司项目建设主管陈建江认为,尽管岑溪受地形所限,未能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陶瓷产业园,但却能通过灵活用地、科学用地弥补不足。加之,依托区位优势和矿产、水电资源优势,发展陶瓷产业大有可为。

不难看出岑溪大业集中区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规划形态,即“两轴、六片区”。岑溪陶瓷产业发展分主轴和次轴,主轴为沿324国道两侧用地发展的轴线,东连筋竹片区,途经大业片区和归义片区,西连马路片区。次轴指沿着207国道两侧用地发展轴线,该轴北连安平片区,途经糯垌片区,南连岑溪市区。

片区的串珠式公路沿线分布,确实吸引了不少大客商。该集中区自去年7月建立后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吸引了7家企业进驻。为了布局集中,以利于产业的集聚,大业集中区还综合考虑风向、水源、工业性质与民居之间的影响,合理布局工业用地,实现各类建设用地在规模和空间布局上的平衡。

《梧州市陶瓷产业园大业集中区总体规划》分析指出,岑溪市位于珠三角经济圈,接受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的经济辐射,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岑溪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岑溪陶瓷产业可以借鉴佛山发展模式,走规模化生产、快速销售的发展道路,并且形成于佛山陶瓷错位发展的格局,另辟蹊径,创造品牌。随着岑溪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岑溪陶瓷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市场占有率逐渐提高,品牌受到关注,今后,岑溪陶瓷产业将可凭借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走“集团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依据岑溪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岑溪将陶瓷产业定位在科技陶瓷、文化陶瓷、环保陶瓷和经济陶瓷的产业框架内,依靠引进先进技术,不断瞄准高科技,高起点、高标准构建企业的科技发展战略,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更新设备,创新产品,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培育知名品牌,走品牌经营之路。

梧州打造广西大陶瓷产业园区


梧州陶瓷产业园藤县中和集中区到12月5日已入驻企业16家。总投资16.4亿元的广西瑞远陶瓷有限公司、广西新舵陶瓷有限公司等接连开工。这是梧州打造广西最大陶瓷产业园区取得的成果。

梧州市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实施“以资源换产业”战略,利用丰富的高岭土资源,集中力量进行陶瓷产业园招商和建设。其中藤县中和集中区由广西新中陶陶瓷有限公司与藤县政府合作开发,一期入园建设的广西新中陶陶瓷有限公司已投产。8月下旬梧州到佛山举行陶瓷产业园区招商恳谈会,引来13家陶瓷企业移至园区,总投资52.5亿元。10月,园区又引进北流永达陶瓷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的陶瓷生产项目。在岑溪市名爵陶瓷生产基地,20多台大型机械在工地上进行着大规模土地平整施工,厂房施工正在打桩。

日前,梧州市出台《关于加快陶瓷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陶瓷产业基地化和集群化发展,努力把梧州陶瓷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广西最大、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园区和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及泛珠三角区域重要的陶瓷产业基地。

梧州市陶瓷产业园区将走“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路子,坚持环境保护与陶瓷产业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梧州市委书记刘志勇说,梧州陶瓷产业园区力争到2012年引进建陶生产线200条以上,引资100亿元以上,总产值达200亿元。

云浮郁南加快推进新型陶瓷项目建设


近年来,郁南县始终坚持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取得了初步成效。笔者近日了解到,自2010年9月,佛山(云浮)产业转移转型升级示范区生态型建材生产基地一期工程正式在该县南江口镇动工建设以来,经过企业和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目前,落户南江口镇的两个新型陶瓷项目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在加快推进中。

据了解,佛山(云浮)产业转移转型升级示范区生态型建材生产基地一期工程项目选址杨梅塘地块和盘龙脚地块,分别由广东新顺景陶瓷有限公司及云浮市汇得力陶瓷有限公司建设,规划占地2600亩,共30条生产线,总投资30.5亿元,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100亿元,创税利达4.5亿元以上,提供劳动就业岗位8000个。当前,两个新型陶瓷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其中,广东新顺景陶瓷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销售、加工陶瓷制品的现代化大型陶瓷企业,项目总投资10.5亿,建设10条新型转移转型升级环保陶瓷生产线,年内计划完成投资5.2亿元;公司占地面积超过1000亩,分四期建设,第一期占地26.4万平方米,主要生产:聚晶微粉砖、普拉提砖、纳福娜等系列的各规格抛光砖产品。一期工程2011年6月份开始兴建厂房,现在基础和厂房已经完成90%,大部分的设备已进场安装,完成了50%,预计在今年5月建成投产,二期工程计划今年9月开始动工。预计2013年10条生产线全部竣工投产后,年产值可达36亿元,为地方创税1.5亿元以上,提供劳动就业岗位3000个。

高安陶瓷企业纳税较去年稳步增涨


对于陶瓷行业来讲,2008年是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面对今年企业的严峻经营环境,它们的纳税情况是否有所变化呢?近日记者走访高安市政府,了解了高安陶企今年的纳税情况,发现陶企纳税今年普遍是有增无减。

据高安市2008年重点税源企业纳税情况表显示,累计到8月份,高安市新高峰集团2008年纳税196.9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涨23.1%;高安市太阳陶瓷集团2008年纳税148.1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涨14.6%;高安市新红梅陶瓷有限公司2008年纳税152.2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涨12.9%;高安市新瑞景集团2008年纳税245.4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涨7.0%;高安市红梅陶瓷有限公司2008年纳税158.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涨20.6%等。

该表显示,高安陶瓷企业今年以来的纳税情况与去年同期相比有大幅增涨。这与近年来高安市政府把陶瓷产业作为市重点支柱产业来抓,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陶瓷配套产业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无关系。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梧州中和陶瓷园“倍长”计划稳步推进》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梧州中和陶瓷园“倍长”计划稳步推进》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