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古代瓷器壶 > 导航 >

出土曼生竹节壶辨伪

出土曼生竹节壶辨伪

古代瓷器壶 美生瓷砖 出土瓷器鉴别技巧

2020-04-23

古代瓷器壶。

上海博物馆藏有紫砂“竹节壶”一把,《紫砂赏玩》转录。《紫砂赏玩》著者良治,他称此书为“文物欣赏珍藏宝典”,是“根据古玖权威人士的考证造编”的,延边人民出版社发行,1997年6月初版,印数5000册。“竹节壶”彩色精印,有说明文字,说明此壶是出土的曼生壶。兹录其文字一段;

壶胎质细腻,色泽紫红。造型取材于竹,竹腹二节粗壮扁矮,稳重而挺拔,并贴塑竹叶配饰。图平盖面与壶口取平,吻合紧密,面上刻饰竹叶旁五竹钮自然盘曲。壶流三节,刚直苍劲,壶把五节,曲而不揉。全壶光洁莹润,朴实无华。宛如天成之志。壶腹撰“单吴生作羊豆用享”八字,落“曼生”铭款。盖内矜阳文篆书“万泉”印。

兹从该壶的“器形”、“题茗”和“作者”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 器形

据光绪十一年版徐晋《前尘梦影录》记载,曼生铭壶是陈曼生画十八式予之(予杨彭年)。其十八式是石铫、汲直、却月、横云、百衲、合欢、春胜、古春、饮虹、井栏、钿盒、覆斗、瓜形、牛铎、井形、延年半瓦、葫芦。这十八式曼生壶中没有“竹节”形壶。

这种“竹节壶”今称竹段壶,乃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在宜兴制造的一种壶形。制造这类壶形的名家是朱可心,他的作品十分精妙,现在他的高徒们都能制造。《朱可心紫砂陶艺百年纪念》册中第53页有竹节壶照片,以之和此“竹节壶”相比,可见“竹节壶”之制造极为恶劣,制造者的艺术水平亦极差。

(二) 题铭

曼生壶上的题铭是:“其壶铭皆幕中友如江听香、郭频迦、高爽泉、查梅史所作,亦有曼生自为之者。”(《前尘梦影录》)此“竹节壶”题铭是“单吴生作羊豆用享”八字,落“曼生”铭款。字句读法自左至右。现金所见曼生都是自右至左,与此不合,“竹节壶”题铭是古大篆书体,亦不规范,曼生未见有写这种书体。“豆”是“食肉器也”。见《说文》。《国语•吴语》:“觞酒豆肉”注:“豆、肉器”。豆,亦以为礼器,其制以木为之,有盖,黑漆饰,朱中,盛薤酱等濡物者也,后世惟用以祭祀。“享”《礼•祭义》:“死则敬享”。《诗•商颂殷武》:“莫敢不来享”。是为按祭祀及一切不奉物于上皆谓之享。这句题字是说单吴生制作此吉祥(祥古文作羊)之豆用以祭祀。于此可知这个“竹节壶”的制壶者是明清时某家庙中豆祭器上的题句,搬到此壶之上。他也不明了这句的含义,可见制壶者的文化水平极其有限。曼生壶铭的题句,大家都是切壶形的“饮之吉、a瓜无匹”(切瓜形)“天茶星、守东井、占之吉、得茗饮。”(切井形)“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切葫芦形)“提壶相呼,松风竹炉。”(切提梁壶)等。现在这个“竹节壶”刻了这个字句,把“壶”说成了“豆”,真是不伦不类。

(三)作者

曼生茗壶的制壶者是杨彭年:《前尘梦影录》:“陈曼生司马(鸿寿)在嘉庆年间官荆溪宰,适有良工杨彭年,善制砂壶,并为捏嘴不用模子,……一门眷属,并工此技。”“竹节壶”作壶者署名“万泉”(钤阳文篆书“万泉”印)说是万泉作品。《中国紫砂图录》中国商业出版社发行,2000年3月出版,新华书店经销。此书中有万泉制壶三枚,有图及说明文字,兹录其说明文字:

1、第60页“汉扁壶” 清咸丰、同治 把梢印款万泉,高95毫米,口径94毫米。此壶泥色润泽如酥,比例停匀,如大家闺秀,沉静娉婷,娴雅有度。

2、第61页“汉钟壶” 清同治八年(1869) 万泉制,周品珍书。高118毫米,口径61毫米。盖印“万泉”。此壶仿汉钟,泥色颇似古铜,质感逼真,比例也非常适合,是仿钟作品最成功的一例。

3、第73页“ 秦权壶” 清道光 高112毫米,口径92毫米。盖印万泉,此壶形仿秦权,厚重沉稳,坚实朴质,橙色典雅厚重,壶身茗“钿合丁宁,改注茶经”。此壶形仿钿盒,浑圆严谨。盖与壶扣口严密,实为精品。

此处万泉所作三壶,艺术水平极高,与“竹节壶”不能同日而语,可证“竹节壶”并不是万泉所作,十分明确。《紫砂赏玩》还说:“此壶出土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王坫山墓中,其制作年代当早于此年。”曼生“即陈曼生,……嘉庆二十年(1816年)才赴近阳羡的溧阳任县宰。据此,此壶当为他致仕前的早期作品。‘万泉’为制壶工匠,是为曼生制壶早期工匠之一。上海博物馆藏品。

我认为曼生制壶出名是在嘉庆二十一年及以后的事,他不是壶工,他只是和一些人一起设计壶形和撰壶茗,那里会有“早期创作品”?嘉庆五年之前,他还没有接触紫砂壶。万泉是清道光、同治间的壶工,不是“为曼生制壶的早期工匠之一。”

根据这些情况,“竹节壶”制造者是一个文化水平和艺术水平均是极差的人,他自己知道自己的作品没人喜爱,就随便找了名人的字做在壶上。他刻的壶铭,字句从左至右,这是全国解放以后的事,从他的作品来看,这是一个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人,他的作品和陈曼生毫无关系。这个“竹节壶”的发现,倒是提供了一件做假的例子。据说此壶出土于王坫山墓中,只是传说,是不能为证的。

小编推荐

僧帽壶|莲生紫瓯上 虚冠见佛心


僧帽壶为中国元代创制的瓷器造型的壶式之一。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造型为口沿上翘,前低后高,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束颈、鼓腹、圈足、曲柄。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风格。

僧帽壶

僧帽壶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元代,最早出现时的载体为瓷器。明以后随着大量瓷器工匠转移到紫砂器方面的制作后也将此器形移植了过来。并且根据以上原因来看,紫砂圆形僧帽壶的出现时间要早于李茂林,更早于时大彬款,时款应为紫砂工艺成熟后,由制作紫砂器皿的工匠根据紫砂壶成型特点加以改良后出现的结果。

茶具·僧帽壶

李茂林款僧帽壶应和其它两种是没有传承关系的,其出现的理由可以做以下两点考虑:一,李根据汉地佛寺内僧人实际使用后产生灵感设计而来;二、李根据当时出现的瓷器僧帽壶款式所启发,进而独立创作的。通过从历史的角度,证明了僧帽壶在历史上有着并且也应该有它独特的地位:

其一,解释了壶名的由来,揭示了其与少数民族器用品有着直接联系,并且反映出一段各民间交流的历史。

其二,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僧帽壶制作工艺,设计思路转变的过程。通过它能够比较清晰的反映紫砂在中国历史大环境中不断变化的历程,说明了“飞把”工艺设计的出处。

其三、也展现了佛教传统中从无帽到有帽,以至于到帽子成为法器的一种演变过程。通过这次对僧帽壶的研究后更发现僧帽壶与传统文化分不开,它是折射出中国文化传统和历史的一面镜子。

精美僧帽壶

李茂林款僧帽壶嘴短直,嵌盖,壶肩上平面有篆文一圈,可回旋倒读均成文。壶底刻“万历丁丑子京先生索,文嘉铭”。(万历丁丑为公元1577年)壶身上贴的莲瓣花纹装饰应该是根据佛教习惯而来。此壶在僧帽壶中的地位是比较独特的,因为如将嘴、把不做考虑的话,壶身与当今和尚们冬天所带之帽子最为相象。因此可以说在遍查佛教典籍后,没有发现有关对僧帽的具体形制记载的情况下,此壶和僧帽这个名字的原始意义(《四分律》中载僧人因天气寒冷而佛祖准许带帽之语),并和现实情况下(净土、禅宗等中原佛教僧侣所带之帽子)最相符。

佛教典籍中,佛祖虽然规定了是否可以佩带帽子,但是却没有为它规定具体形制。因而流传到后世佛教中帽子的形状不单有宗派之分还有国籍之别。中国僧帽壶根据传器型制主要分三种,其一为明代李茂林款式,其二为时大彬款式,其三为最早出现在紫砂器中的僧帽壶——“高”僧帽壶。经比较以上三款都叫僧帽壶,同一名称的器形差别却很大。

僧帽壶瓷器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从上古陶器、青铜器的使用,汉之后由漆器到瓷器,至紫砂的兴起和进步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这种影响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的更加复杂。从作品的角度来说每个朝代都会根据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工艺制作水平和审美风格而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变化,比较同一时期的器物是无法找出它们的传承点和变化原因的时候,转移到历史文化的角度上来,而不能仅仅从工艺设计这一点来看问题。

灌浆壶和手拉胚壶


用手工提炼泥料纯粹是个人的喜好问题。手工提炼出来的泥料颗粒分布不均匀,比较粗。机械提炼的泥料相对来说就比较细(真空炼泥)。手工提炼出来的泥料没有机械提炼出来的泥料要求高。不会影响到泥料的光泽。机械提炼出来的泥料做的壶要比手工提炼出来的泥料做的壶细腻些。

纯正的紫砂是不能用作手拉胚的。模具壶和灌浆壶也有区别:灌浆壶用的泥料目数细,无颗粒成分,还掺有较多的玻璃水;模具壶一般来说含有手工的成分在里面。简单来说,模具壶有嘴巴模、身筒模的模型,其他是用手工来完成。灌浆壶用细沙浆灌制在模型里,再把模型拿掉烧制而成。

纯正的紫砂是不能用作手拉胚的。所谓手拉胚壶就是:机械操作,下面一个马达,上面一个圆盘。把泥料放在圆盘上,开关一开,马达旋转,利用惯性离心力,用手拉出一个壶型来。拉出来后切下,放置晾干,再配壶嘴、壶把(都是灌浆制作),装成一把茶壶,放置晾干后再喷浆,经过烧制就可以成为手拉胚茶壶。(注:手拉胚成型一定要加一定量的高岭土) 所谓的手拉胚,它不属于紫砂成型工艺。而传统的紫砂壶,是用拍身桶和镶嵌身桶两种工艺形成各种形状的紫砂壶。这就是紫砂成型工艺。

灌浆壶:把泥料放在球筒里面打48个小时,就变成很细的摻瑪,然后再把浆灌到开好的模具里面,等1-2分钟拿出来,放置晾干,就可以加工成茶壶了。

一般来说,手拉胚壶里面有条纹,而灌浆壶里面就没有。手拉胚壶一个人一天可以拉200-300个;灌浆壶一个人一天可以灌300-500个。注意不是所有的壶制作时都要加入高岭土的。但是手拉胚制作时就需要加。

僧帽壶


“僧帽壶:中国元代创制的瓷器造型的壶式之一。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造型为口沿上翘,前低后高,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束颈、鼓腹、圈足、曲柄。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风格。”

僧帽壶

僧帽壶:中国元代创制的瓷器造型的壶式之一。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造型为口沿上翘,前低后高,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束颈、鼓腹、圈足、曲柄。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风格。元器形体敦实、壶颈较粗、壶流略短,明器壶流略长,清器颈略高,腹部略瘦。最早为元景德镇青白瓷器。明清两代继续烧造。有青花、红釉、白釉器等。

僧帽壶壶口像和尚的僧帽

明代万历后期,宜兴紫砂茶具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供春的学生时大彬。时大彬做壶要求很高,稍不合意,即打碎重做,不留于世。现藏于香港茶具文物馆的僧帽壶,就是时大彬的杰作之一。

时大彬的僧帽壶

这件僧帽壶,通高9.3厘米,横宽9.4厘米。壶身的上部,口沿长有五瓣莲花,壶盖呈正五边形,边缘隐现在花瓣之中。盖钮为佛球状,犹如僧帽之顶。壶颈不长,紧接花瓣,好比是帽沿,如此造型,活像一顶僧帽,僧帽壶之名,也由此而得。僧帽壶的壶底为正五边形,再加上壶的嘴和柄的造型也非常奇特,整体给人以刚健挺拔,神韵自若之感,因而为世人称绝。

知壶与识壶


知壶要领 — 知历史、知现代、知人

基本上介绍紫砂壶目前情况,我喜欢说实话,我们应该说真话、实话,关于所提知壶问题,我个人意见是首先了解紫砂历史,即紫砂工艺历史。紫砂是优秀民族传统,从茶文化发展而出,明代起为用品,何谓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应该研究了解。

第二个是知现在、了解现代,此单指宜兴紫砂壶。华夏民族文化代代相传、师传徒承。一九四九年海峡两岸分开了,而我们建厂于一九五四年解放初期,现在两岸拉近了,即一个台湾海峡的距离,大家都能来,我也能去,可以更进一步了解现在,此外我们作品的造型艺术有时代性,不能、将明朝的搬到21世纪来,因为时代车轮往前非往后。我步大家后尘做自己的工作,是尽自己的能力,而透过此次访问,大家能了解有那些作家、风格,以及每一位作家的特长。

第三个是知人,何以要知人,这个作者做的壶是雕塑,还是光素,要知「人」的艺术品、艺术道德及声誉,要从那方面得知呢?不是靠宣传,真正的艺术品是放在桌面上,群众来抬轿,民众最有鉴定的资格。

识壶要诀 — 合理、有趣

识壶方面,何谓真?假?好?坏?去年我在台湾发表过意见,壶从大众化到高最层次艺术品,其中分二个层次,一是一般群众普及层次,一是高文件水平层次。谈识壶非一言两语说得明白,总括地说无非是两个字,一是「理」,一是「趣」,壶是作出来泡茶的,泡茶拿起来舒不舒服为第一要紧,第二是泡茶叶、冲开水时方不方便,倒起来流畅吗?用起来舒不舒服,若产生一点点不舒服的地方,那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日用品。

适用是理,还包括用完之后,茶叶倒掉方不方便,洗刷方不方便;这都是适用的理,合理吗?若不合理也无所谓的欣赏,是找麻烦、找不痛快,这个茶壶就不要了,用杯子好了,也就不要欣赏茶壶了,应该选一个适合你们用的壶,这样就会愈用愈有感情。

第二是趣 — 趣味,就是美,漂不漂亮,喜不喜爱这个造型,你喜欢梅花的、松干的、镶银的,还是喜欢光素的,这要根据个人的欣赏角度。譬如家具,现在的会议室桌子都是用这种,几十人可以坐在一起,大家都。听得见、看得见,这是社会的进步。再如明朝家具较简略些、清朝家具较复杂,所以造型也有它的时代性,过去敦煌的雕塑、石刻、壁画是历史遗留下来。 .

按步就班玩出专业与感情

我们华夏民族的东西,是我们的东方艺术,那你有多大的素养,就喜爱什么样的东西,从外行到内行,从不懂到懂,从玩假的慢慢看到真的,有句普通话说:不是货比货,两张都是画鸡的,一张画的好,一张画的不好,可是摆在一起,好的就突出了。

艺术是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壶基本上也是一样,总结第二个趣 — 趣味,一是合理一是有趣,愈有趣愈爱它,这是你去爱它,和器皿本身去把感情释放,世人再去爱的。我有个圆的就想要个方的,有个方的就想要雕塑的,这样就变成收藏家了。

陶瓷名词:生烧与过烧


生烧的制品外观发黄、吸水率偏高、釉面光泽差而粗糙、强度低、敲打时声音浑浊。过烧时产品发生变形,釉面起泡或流釉。主要原因在烧成温度偏高或偏低,高温保温时间控制不当,装车密度不合理或烧成温差大等产生局部过烧或生烧。

脸谱套壶


创意智造

爱生活,show家居。爱特立独行,爱新潮玩意。爱摆弄家饰,爱与众不同。不爱跟风,也不爱千篇一律。做时尚达人,小果和你聊,房间里关于创意装饰的那些事儿。

对于爱茶的人来说,一份茶香就是一份闲情,三五好友个人独处的时候,泡茶品茗、随意又自在。而好的茶器具组合搭配最爱的茗茶,可使身心同时获得解放,也是人生一大享受 。潮汕人小唐很喜欢喝茶,而他最爱的,正是一套脸谱的陶瓷套壶。

小唐:这套脸谱套壶颜色灿烂,放在家里很漂亮。而且我本身就十分痴迷京剧,我觉得京剧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用京剧脸谱作为茶具,会有与京剧融为一体的自豪感。这款套壶放在茶几上,每位来家里的客人都会特别喜欢。而且陶瓷质地,手感非常好,泡出的茶也别有一番风味。

小果视点:这套脸谱套壶并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茶壶而已,它结合了中国的茗茶传统,同时融入了西方咖啡杯的元素,看上去具有中国的美却又不失大家风范。这套套壶既可以作为一套实用的茶具、咖啡杯,同时也是一款不错的家居装饰品,不管是西式风格还是中式风格的房间,这款套壶都能绚烂夺目。

陶瓷名词:背壶


背壶——壶的一种式样。鸡心钮盖,小口,短颈,壶体圆形,腹部一侧隆起,中心部位凸脐,一侧扁平,肩两侧有对称双系,便于穿带背起,故名。明代永乐、宣德晾德镇窑已有烧制,品种有青花、白釉。清代有仿制。

陶瓷名词:鸡冠壶


鸡冠壶——壶的一种式样。辽代的壶式,因壶的顶部很像鸡冠,故名。扁体,下腹部肥硕,上部有管式短流。产地在辽宁省的阿鲁科沁旗、赤峰及辽阳等地,品种以黄釉、白釉及绿釉居多,具有浓郁的契丹民族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