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强强瓷砖 > 导航 >

甘肃平川打造中国西部陶都 做强陶瓷产业

甘肃平川打造中国西部陶都 做强陶瓷产业

强强瓷砖 能强瓷砖 瓷砖做橱柜

2021-04-13

强强瓷砖。

近年来,甘肃平川区积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和新能源、陶瓷建材等高新技术为主的多元化产业格局,全力建设中国西部陶都、甘肃能源新能源基地。

平川区把40亿吨陶土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打造中国西部陶都。

以举办中国西部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为支点,全方位营造软硬发展环境,制订促进陶瓷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搭建一流的投融资平台,陶瓷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总投资2亿元的国泰陶瓷建材城,集中整合区内外陶瓷建材资源形成规模,是全市“八大支柱产业”发展的第一家专业配套市场,为打造“西部陶都”提供专业完善的配套服务。华顺陶瓷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西北第一条高档抛光砖生产线。投资1亿余元的白银泰瑞陶瓷有限公司当年建成投产,山东客商投资8380万元的白银山川陶瓷有限公司,建成拥有西部第一条全自动环保墙地砖生产线。成立艺术陶瓷开发建设领导小组,支持鼓励陇烨陶瓷积极转型,向高档艺术陶瓷领域进军。截至目前,平川陶瓷企业发展到15家,形成了4大门类、100多个品种的大产业,年总产值从2009年的2亿多元增长到了现在的近5亿元。

taoci52.com小编推荐

首届中国西部(平川)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八月举行


8月2日,国泰陶瓷建材城市场运作新闻发布会在平川区会展中心举行。

陶瓷产业是平川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了打造“西部陶都”,全力以赴做大做强陶瓷产业,8月19日至20日,首届中国西部(平川)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将在平川举办。这次节会将以“开放、开发、合作、共赢”为主题,期间将举办陶瓷峰会开幕式、中国·平川陶瓷研究院揭牌仪式、项目签约仪式、陶瓷峰会论坛、新闻发布会、平川陶瓷建材与陶艺品展销、白银文化旅游产品展销、中国陶瓷行业名牌颁证暨平川陶瓷文化节歌舞晚会等系列活动。届时邀请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全国知名陶瓷研究专家,各陶瓷产会、协会代表、陶瓷行业企业家,新闻媒体共200多人参会。这次节会是西北地区首次举办大规模、高水平的陶瓷盛会,既是弘扬地区陶瓷历史文化、发展壮大地方陶瓷产业、推进城市转型的重要举措,对推进平川陶瓷“问鼎”西部必将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

国泰陶瓷建材城项目的建设运行,为平川区的经济转型、陶瓷产业的优化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该项目位于平川区中区经济开发区陶瓷工业园内,项目占地203亩,总投资2亿元,是平川发展陶瓷经济服务业的第一个规范化运营载体,该区积极将该项目打造成中国西部重要的陶瓷建材物流基地,为促进陶瓷产业多元化发展,推进平川城市转型做出积极贡献。

甘肃平川被命名为中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


为期两天的第二届中国西部(白银•平川)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于19日在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举行,峰会上,平川区被命名为西部地区唯一一家“中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

秉承“承接转移、合作共赢”为主题,平川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活动期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9项,项目全部落户节会承办地平川区,签约项目资金总额达12.1亿元。其中陶瓷生产项目8项,新建扩建陶瓷生产线15条,年可形成各种墙砖、地砖生产能力6700多万平方米。

在签约项目中,佛山市龙舟技术推广有限公司建设年产500万平方米抛光砖生产线2条,年产500万平方米仿古砖生产线1条,年产750万平方米瓷片生产线1条,投资额3亿元;广东澳翔陶瓷有限公司建设年产500万平方米高档抛光砖生产线2条,年产600万平方米内墙砖生产线2条,投资额3亿元;佛山市友邦卫浴有限公司建设年产8万套休闲卫浴生产线1条,投资额1.5亿元;沈阳大唐陶瓷有限公司建设年产500万平方米抛光砖生产线1条,年产500万平方米内墙砖生产线1条,投资额1.2亿元。

峰会上,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命名平川区为西部地区唯一一家“中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平川区拥有千年制陶历史文化,目前已形成了4大门类、100多个品种的陶瓷产业,陶瓷生产企业达到15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年总产值近5亿元。

本次峰会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甘肃省白银市人民政府主办,白银市平川区人民政府承办。中国各大陶瓷主产区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中国陶瓷行业知名企业均踊跃参会,来宾遍及广东、江西、福建、山东、四川、湖南、湖北、江苏、河北、北京、浙江、辽宁、河南、广西、内蒙、宁夏、天津、甘肃等18个省、市、自治区。

平川区:勇攀西部陶瓷产业发展高峰


千年磁窑薪火传承,优质丰富的陶瓷原料,聪慧杰出的艺术家和能工巧匠,西北第一条高档抛光砖生产线,西部第一条全自动环保墙地砖生产线,艺术瓷“陇瓷”跻身“中国名瓷”,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称号,设立甘肃省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面向全国征集“丝绸之路”主题陶瓷艺术创意设计大赛作品,拍摄微电影《丝路陶都情》……

平川区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重大布局,勇担转型跨越的重任,勇攀陶瓷产业发展的高峰,迈出了转型升级、打造“西部陶都”的坚实脚步。

陶瓷重镇美名扬陶瓷产业是平川区最为古老的传统产业,陶瓷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平川区境内就开始烧制陶瓷。唐宋以后,陶瓷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明清以来,磁窑逐步形成声闻西北的陶瓷生产经销中心。新中国成立后,陶瓷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上世纪90年代境内陶瓷厂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陶瓷生产企业,鼎盛时期有8个分厂,3000多职工,总资产达1.5亿元。陶瓷企业生产的“格威”牌产品畅销西北五省区,设计生产的汉马镂金酒具、茶具、文具荣获全国旅游纪念品、内销工艺品优秀设计奖,反弹琵琶茶具荣获甘肃轻工产品百花奖设计二等奖。世界级民间艺术大师阮文辉先生曾在平川陶瓷企业体验生活,设计的铁锈红陶瓷葫芦,艺术价值极高。区内的陶瓷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陶瓷市场空前活跃,享有“西北陶瓷工业城”的美誉。

创新突破活力增

上世纪90年代末,区内陶瓷企业投资主体单一、机制不活、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的矛盾凸显,企业相继停产,上亿元的厂房和设备几近闲置,职工就业困难,一度兴盛的平川陶瓷业跌入了发展的萧条期。区委、区政府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培育,立足区情,发挥陶土资源富集的优势,把发展陶瓷产业作为平川的支柱产业之一,集中精力,攻坚破难,陶瓷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改造,新乐雅、华顺、陇烨、盈胜、盈耀等五家陶瓷企业已初具规模。新乐雅陶瓷有限公司在收购原靖远陶瓷厂分厂的基础上建立,公司拥有两条陶瓷自动化生产线,年产地板转、内墙砖500万平方米,产品销往省内外,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温州客商投资新建的华顺陶瓷有限公司,拥有三条生产线,以生产中档墙地砖为主,率先建成西北第一条年产350万平方米高档抛光砖生产线。陇烨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在原靖远陶瓷厂改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拥有较为先进的大型窑炉3条,生产设备80多套,主要产品涵盖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艺术瓷、园林瓷和仿古彩陶等60多个品种,形成了以“格乐威”为品牌的系列产品,年产日用陶瓷18万件。该公司以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成功开发了三足罐、底盆、细颈壶、瓶、碗、瓮、杯、罐等系列艺术品。新开发的仿古彩陶、艺术陶瓷在东南沿海城市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并有部分产品出口到东南亚地区。以日用粗瓷生产为主的盈胜陶瓷有限公司和盈耀陶瓷有限公司年产日用陶瓷30万件以上。目前,平川区陶瓷产品销售已覆盖了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内蒙、新疆等省区的部分市场。山东客商投资2亿元兴建的国泰陶瓷建材城,为陶瓷产业发展搭建了物流平台。

转型升级再出发

平川区先后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西部陶瓷峰会暨陶瓷文化节,邀请国内陶瓷行业专家对平川陶瓷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定位,确立了把平川建设成为中国西部陶瓷产业基地和“西部陶都”的发展战略,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船再次启航。该区进一步强化政府引导力,着力构建陶瓷产业承载、行业管理、技术创新、企业融资、信息服务、人力资源、项目招商、市场物流等八大支撑体系,着力推动陶瓷产业集群化、园区化发展,全面提升承接陶瓷产业转移能力。近年来引进建设了山川、泰瑞等陶瓷企业,建成国泰陶瓷建材城,2011年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在全国陶瓷产业布局中占据了一席之地。2012年成立平川陶瓷研究中心,内设综合部、研发部、质检部、培训部4个职能部门,并依托省内工艺美术大师和色釉料工程师成立了制陶工作室,为研究陶瓷产业发展方向,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充分发挥陇烨陶瓷在艺术陶瓷领域的领军作用,以张明国为代表的平川制陶工艺传承人开拓创新,生产开发出仿古彩陶、高档陇瓷等艺术陶瓷产品,突出体现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化神韵,企业涌现出张明国、车亚彬等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白银市民间艺术大师。陇烨陶瓷有限公司选送的仿古彩陶作品荣获首届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银奖,工艺美术陶瓷作品“黄山云起”荣获首届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优秀奖。加快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步伐,以白银陇烨陶瓷有限公司为龙头,以陶瓷研究中心为支撑,着力打造艺术陶瓷创意园。目前,该创意区有高档文化艺术陶瓷生产线1条,建设陶瓷综合展馆1座。加快“一区多园”建设步伐,在平川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陶瓷工业园,着力推进陶瓷企业出城入园,依托陶瓷峰会、兰洽会、广交会等招商平台,积极引进一批资源节约型、产业带动型、规模效益型的重大陶瓷项目入驻园区。

白银新乐雅陶瓷率先出城入驻陶瓷工业园,建成了600多米长国内最先进的陶瓷生产线,项目投产后可年产800万平方米抛光砖和1000万平方米高档陶瓷内墙砖,企业获得了二次发展的空间,产业水平和效益全面提升,城市人居环境也得到了较大改善。在煤炭工业学校开设了陶瓷技术专业课程,专门培训陶瓷行业各类技术人才;建立陶瓷行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工艺美术大师补助制度,为平川陶瓷产业发展储备了光明的未来。面向全国知名陶瓷艺术家征集“丝绸之路”主题陶瓷艺术创意设计大赛作品,举办“丝路”主题陶艺展及甘肃籍陶艺家作品回家展,拍摄悠久陶瓷文化与唯美爱情故事交融的微电影《丝路陶都情》,在平川设立我省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平川区阔步走上自主创新、占据行业制高点的转型升级之路。

广东江西联手做强做大陶瓷产业


9月19日~20日,在第七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即将在江西省召开前夕,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率广东省代表团到江西省景德镇市、九江市、南昌市学习考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朱小丹,副省长陈云贤,省武警总队总队长何宏成少将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考察。受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江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鹿心社委托,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凌成兴陪同考察,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安众,江西省政协副主席、九江市委书记钟利贵参加陪同考察。

景德镇是千年瓷都,景德镇瓷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蜚声中外,同为陶瓷生产大省的广东如何学习借鉴景德镇一手抓传承传统文化、一手抓科技创新的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经验,是代表团此行的考察重点。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黄华华一行仔细察看了反映古代陶瓷制作72道工序的全过程和利用柴火烧制瓷器的清代御窑,饶有兴致地向数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瓷器工艺大师请教传统制瓷工艺技术问题,当看到大师们以出神入化的娴熟手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捏出了惟妙惟肖的葫芦状的瓷器粗胚,描上了颇具神韵的花草饰纹时,黄华华赞叹不已,他指出,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景德镇市高度重视传承和发扬陶瓷文化,使奇瓷神韵传万家,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十分值得广东学习借鉴。

在继承东方传统瓷艺文化的基础上,景德镇市还扶持和引导内外资企业不断创新工艺,推动陶瓷产业做强做大。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是景德镇市引进的台资企业,该企业融合东西方艺术装饰风格,创新性地开发出造型精致、色泽丰富的法蓝瓷,打进了世界顶级收藏品市场,改写了近百年来世界陶瓷产业由欧洲名窑独领风骚的历史。而市属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则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造而开发出一系列高端日用瓷器,成为在全国颇具影响的日用陶瓷旗舰企业。黄华华详细询问了两家企业瓷器产品的工艺特点和市场开拓情况,对它们通过大胆的工艺创新和持续的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的做法表示赞赏。黄华华指出,广东和江西两省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产业互补性很强,两省进一步密切产业合作的空间很大。特别是粤赣同属陶瓷生产大省,陶瓷企业各有所长,互补性很强,两省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这一平台,加大技术交流与合作力度,联手拓展国内外市场,共同把陶瓷产业做强做大。

打造百亿陶瓷产业集群和提升西部瓷都区域品牌


8月7日,按照四川省工商局、四川省个私协会印发的《促进夹江百亿陶瓷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为全面指导、帮助夹江县推进西部瓷都区域品牌战略的实施和打造百亿陶瓷产业集群,省工商局黄俊副局长、杨楠副巡视员率领由省工商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调研组,赴夹江县对百亿陶瓷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专题考察与调研,指导打造百亿陶瓷产业集群和提升西部瓷都区域品牌工作。

在上午的实地考察中,调研组一行在该市工商局袁晓东局长、杨乐林副局长、叶朝良调研员(市个私协会会长)和夹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龚德勤,县政协副主席、西部瓷都夹江陶瓷协会会长李学如及夹江工商局王良谋局长的陪同下深入到四川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四川米兰诺陶瓷有限公司、四川建辉陶瓷有限公司、四川威尼陶瓷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的一线生产车间、陶瓷产品展厅和建筑陶瓷研发中心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夹江陶瓷产业巨大的发展变化感到惊喜,对夹江着力打造西部瓷都区域品牌所取得的突出成绩表示肯定。考察中,针对夹江县陶瓷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要素制约、创新能力不强、信息化程度低和缺少自主品牌等具体问题,调研组认真和企业负责人交换意见,提出了改进措施。

在下午召开的调研座谈会上,夹江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陶宏伟,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罗渝,县委副书记陈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晋锐,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龚德勤,县政协副主席、西部瓷都夹江陶瓷协会会长李学如等县领导,市工商局袁晓东局长、杨乐林副局长和调研员、市个私协会会长叶朝良,县工商局王良谋局长和张光照、杨焱斌副局长参加了调研座谈会。参加调研座谈会的还有

夹江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市工商局有关科室负责人以及11家陶瓷企业代表。

调研组一行认真听取了罗渝有关夹江县情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夹江建陶产业集群发展历程、现状和夹江县委、县政府在全力打造百亿陶瓷产业集群,提升西部瓷都区域品牌工作中所采取的工作措施、已取得的成效及夹江陶瓷产业集群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恳请省工商局大力支持急需解决的7个问题等方面的情况汇报。听取了市工商局袁晓东局长有关近年来市工商局立足工商职能、出台政策措施、狠抓服务落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特别是就夹江县陶瓷产业如何发展提出的建议。

省工商局商标分局、个私处、企业处、合同处、公平交易处、广告处和省个私协会等7个处室的负责人针对夹江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恳请省工商局大力支持急需解决的“商标品牌建设、组建企业集团、省级‘三化‘市场及物流中心建设、在灾区拓展销售、陶瓷企业广告宣传、建立维权协作机制切实保护企业、消费者合法权益和企业融资、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开展培训和互动交流等7个方面的问题分别结合各自工作职能,从”充分发挥夹江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劳务优势等有利条件,充分利用省委、省政府关于工业强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紧紧抓住扩权强县和灾后重建的大好机遇,依托陶瓷产业,推进自主创新,强化产品质量意识,大力推行品牌战略,进一步促进陶瓷产业整体上档升级“等方面建言献策。

省工商局黄俊副局长认真听取了夹江县的工作汇报,对夹江县培育壮大陶瓷支柱产业,实施”1315“工程,打造百亿陶瓷产业集群所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予高度评价。针对目前夹江陶瓷产业发展面临的新的历史机遇,在”十一五“期间要实现的打造百亿陶瓷产业集群的奋斗目标,黄俊副局长强调:一是必须要认真做好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用好、用活、用够政策,积极争取各方面配套政策的支持。二是必须要创新机制、体制,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走集团化发展道路。三是必须要加大产品的科技创新力度,在上档升级上下功夫,科技创新对夹江陶瓷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四是必须要全面实施品牌战略,使企业树立先进的观念和理念,对品牌战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五是必须要全面实施广告战略,拿出一个宣传西部瓷都区域品牌的整体广告宣传战略方案,最好是拍一个宣传夹江陶瓷产业发展的宣传片,很有必要,广告处协助一下;建立”三化“市场及物流中心势在必行,省局将考虑在夹江专门建一个‘三化’市场。六是必须要做好维权工作,保护先进,不保护落后。

黄俊副局长最后表示,省工商局将积极向省委、省政府汇报,争取政策支持,积极发挥工商职能作用,加强协调服务,切实帮助并全力配合做好夹江县打造百亿陶瓷产业集群和提升西部瓷都区域品牌战略工作,促进产业做大、企业做强、产品做优。

醴陵传统特色产业做强做大


醴陵要做强做大传统特色产业

今天,湖南省副省长陈肇雄考察醴陵部分陶瓷企业时指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赋予古老的陶瓷产业以新的内涵,促进这一传统特色产业做强做大。

今天一大早,陈肇雄冒雨前往醴陵,对湖南正阳精密陶瓷有限公司、华联瓷业等企业,以及醴陵釉下五彩国瓷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考察。他进车间,观展品;询问陶瓷产品的成本和卖价,欣赏极具个性色彩的手工拉坯,在工艺美术大师们的工作室流连……

作为我省的标志性产业,醴陵陶瓷在17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由陶到瓷,由粗瓷到细瓷,由普通日用瓷到门类齐全的中高档出口日用瓷、陈设艺术瓷、电瓷等发展过程。考察中,陈肇雄充分肯定了醴陵陶瓷产业的发展成就,认为该市陶瓷产业近年来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发展势头很好。但醴陵陶瓷产业仍然存在生产方式相对粗放、企业规模还较小等问题,要提高产业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调结构、转方式,按照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推动产业不断转型升级。调结构,要在做强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的同时,扩大建筑陶瓷、工业陶瓷、高新技术陶瓷等的发展空间,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形成规模化生产,扩大市场份额。转方式,要逐步从手工半手工生产,向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转变,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陶瓷产业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鼓励企业间兼并重组,促进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此外,还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传、帮、带”传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为陶瓷产业提供人才支撑,促进醴陵陶瓷早日成长为千亿元产业集群。

阅读延伸: 世博会:醴陵陶瓷申报世博村“驻场节目”

醴陵陶瓷:借收藏热焕发新风采

醴陵陶瓷产业节后招聘的情况

醴陵釉下五彩瓷受到各国客商热捧

中国釉下五彩陶瓷创意产业园被列为醴陵十大产业项目

醴陵釉下五彩瓷-百余年薪火传承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届中国西部陶瓷峰会十九日启幕


近日,走进平川区,扑面而来的是即将举办大型陶瓷盛会的浓烈氛围。人民广场上,矗立的陶瓷峰会电子倒计时牌提醒人们,第二届中国西部(白银·平川)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即将召开。

第二届中国西部(白银·平川)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将于8月19日-20日在平川区隆重举行。节会期间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将为平川区授牌——“中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同时召开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扩大)会。目前,平川区规模陶瓷企业已发展到了15家,拥有4大门类、100多个品种,总产值近5亿元。陶瓷产业已成为平川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正在积极建设7平方公里的专业陶瓷工业园,集中培育发展陶瓷建材产业、工艺美术陶瓷和适合平川资源特点的特种陶瓷产业。

为了确保“西部陶都”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平川区先后与天津大学、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商学院等多所高校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同时,平川陶瓷研究中心已由省政府正式批复成立,现已与兰州大学合作建立了研发实验室进行陶瓷新产品开发,拟与甘肃省煤炭工业学校合作开设陶瓷专业,培养工艺美术陶瓷、陶瓷检测检验等专业技术人才,助推平川陶瓷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平川打造陇上仿古陶瓷精品


陶瓷生产历史悠久的平川区,传承悠久的制陶历史,引进现代化管理方式和科学技术,全力打造仿古彩陶精品,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独树一帜,备受海内外客商的青睐。

平川区陶土资源丰富,储量超过20亿吨,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鼎盛一时。为重振陶瓷强区风采,平川区与山东淄博区共同开发陶土资源,对原技术、管理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实现了从粗放、分散、家庭式管理向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并不断开发新产品,成功探索开发出以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的彩陶为蓝本的仿古彩陶。

白银陇烨陶瓷厂由原来的靖远陶瓷厂粗瓷车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又成功收购了白银格威卫生瓷厂等8户企业,成为我省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企业。改制后,该企业引进大型炉窑3座条、设备80多套,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研制开发仿古陶瓷,开发出三足罐、底盆等60多个系列仿古陶瓷产品,突出体现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化神韵,产品远销东南沿海,部分产品还出口东南亚地区。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甘肃平川打造中国西部陶都 做强陶瓷产业》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甘肃平川打造中国西部陶都 做强陶瓷产业》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强强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