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景德镇多措并举推动陶瓷产业升级

景德镇多措并举推动陶瓷产业升级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1-04-13

景德镇古代瓷器。

用荷花叶等雕塑造型装饰的日用瓷,融合现代审美理念与传统手工技艺的艺术瓷,驰名国内的建卫陶瓷……这些都是在景德镇市陶瓷产业升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面孔”。近年来,景德镇市按照“坚持陶瓷发展优先,打好陶瓷产业主牌”的发展理念,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拓展园区建设、提升品牌效应等举措,推动陶瓷产业发展升级。据统计,该市去年陶瓷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关。今年上半年,陶瓷工业总产值、陶瓷固定投资额和陶瓷产业税收分别为126.1亿元、3.85亿元和2.13亿元,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调整产业结构,推动陶瓷产业升级发展。该市充分发挥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先后吸引了享誉国际陶瓷业界的台湾法蓝瓷、香港乐天陶社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和文化机构落户,为创意陶瓷发展增添了新动力。目前,该市已有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实体近2900家,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家、省级文化产业试验基地1家。同时,积极利用自身科研优势大力发展高技术陶瓷,不仅研发新产品和高新技术成果300多项,还引进辰道、和川粉体等一大批高技术陶瓷企业入驻,产品也由原来以压电陶瓷为主,扩展到纳米陶瓷、陶瓷粉体、远红外陶瓷等,形成了品种齐全的产品架构,实现了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的产业化和规模化,使高技术陶瓷产业形成集群效应。

注重平台建设,推进各类陶瓷园区和基地建设步伐。该市在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专门设立了陶瓷园区,吸引了70多家陶瓷企业入园,年产值近40亿元。景德镇市陶瓷工业园充分发挥部省共建国家陶瓷科技城产业化基地、全国陶瓷产业示范基地的优势,吸引了148家各类陶瓷企业入驻。同时,在完善老园区的基础上,实施10平方公里的扩区规划,园内260亩的陶瓷名坊园也在积极建设中。此外,该市依托国有陶瓷企业改制后的土地、设备、技术等资源,打造了雕塑明清园、曙光瓷厂、建国瓷厂等多个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目前,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的陶瓷文化创意新区和老城区的“一轴四片六厂”陶瓷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也正在紧张施工中。

重视品牌建设,实施陶瓷品牌保护和建设同步发展战略。该市在成功注册景德镇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传统陶瓷商标后,又积极启动“御窑厂”商标申请注册。同时,还加大对陶瓷行业内企业申报市知名、省著名、中国驰名商标的扶持力度,推动更多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截至目前,该市共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中国名牌产品2件,江西省著名商标从原来的7件增加到33件,全市陶瓷注册商标总数已经跃升到500件。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加快推动陶瓷产业升级


提高行业竞争力

“发展升级”,是加快发展与加速转型的战略任务,是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轮驱动,其核心是产业升级。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千年瓷都,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发展升级”要求,就应当以加快推动陶瓷产业升级为抓手,大力提升文化影响力、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引领力。

推动陶瓷文化资源与创意融合,提升文化影响力

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最为广泛、最为深远。1700多年的陶瓷烧造历史,给景德镇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展示好老祖宗留下的陶瓷文化瑰宝,在历史文化中注入现代元素,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是陶瓷产业升级的新境界。应加快完善陶瓷博物馆体系,以综合博物馆为核心、分类博物馆为补充、艺术馆和画廊为延伸,打造陶瓷文博之城,充分展示景德镇乃至全国各个时期、各个门类最具有代表性的陶瓷制品及瓷业民俗,更好地推动陶瓷文物保护、技艺传承和瓷业文化挖掘;加快打造陶瓷文化街区,以历史老街区和现代工业遗存为依托,重点建设景德镇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改造提升樊家井、老鸦滩等陶瓷作坊集聚区,打造展示陶瓷文化生态的“活博物馆”;加快保护陶瓷古窑遗址,以兰田唐代龙窑遗址、落马桥元青花遗址、御窑厂明清窑遗址等为重点,对151座古窑遗址进行保护性发掘,建设古窑遗址公园,以便清晰地展示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窑口发展脉络;加快建设陶瓷文化创意新区,把陶瓷总部、陶瓷会展和博览中心、陶瓷文化创意基地等集聚起来,进一步完善陶瓷文化艺术的交流、创作、展览、交易等功能;加快发展陶瓷文艺展演,以瓷乐队等为基础,整合做大演艺公司,打造一台全面展示景德镇陶瓷文化内涵和民情风俗的晚会,并进行常态化演出;加快完善陶瓷主题休闲功能,依托陶瓷博物馆、文化街区、遗址公园、创意新区、文艺展演等,大力建设具有购物、休闲、体验等功能的消费场所。

推动陶瓷产业生产和研发一体,提升产业竞争力

“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文化的传承、科技的转化,离不开承载的产品和产业。“大器成景、厚德立镇”的景德镇,之所以被称为瓷都,就是因为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完备的陶瓷教育、研发、产业、市场体系,实现了文化技艺的集聚和转化。推动陶瓷产业升级,就要加快形成以陶瓷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为基础,以高技术陶瓷为支柱,以高档日用陶瓷和陈设艺术瓷为主体,以建筑卫生陶瓷为辅助的陶瓷产业新格局,加快把陶瓷产业打造成千亿元产业。一要大力促进陶瓷产业集群发展。以国家新型工业化陶瓷制品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陶瓷工业园区扩园强区,坚持引进外来企业和支持本土企业发展并举,提高陶瓷产业承载力。当务之急是主动对接央企、世界500强企业,深化战略合作,引进行业龙头,积极扶持本地高科技陶瓷企业。二要大力推进陶瓷科技协同创新。以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学院这三所高校和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等各级各类陶瓷研究机构为依托,以陶瓷企业为主体,做好产学研用一体化文章,建立更多的科技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促进陶瓷领域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同时,加快建设政策共享、布局科学的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培育经营实体,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三要大力实施陶瓷品牌发展战略。加强陶瓷产品的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景德镇”牌证明商标和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等传统名瓷商标,以及“景德镇瓷器”地理标志的吸引力和品牌效应,培育一批中国驰名商标,提高产品竞争力。四要大力扶持陶瓷企业做大做强。积极争取国家税务总局对景德镇陶瓷比照文化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陶瓷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企业申报科技项目。同时,不断完善陶瓷原料、燃料保障体系及物流配套体系。

推动千年瓷都地位和功能升级,提升国际引领力

“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各地良工之精华。”在历史上,景德镇为世界陶瓷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只有再现“大师云集、人才辈出、精品荟萃、器走天下”的历史盛景,景德镇才能继续引领世界陶瓷走向。一要着力建设国际陶瓷博览之城。继续办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不断扩大其知名度。二要着力创建世界创意城市手工艺之都。景德镇申报世界创意城市手工艺之都工作已于今年启动,这将为进一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下坚实基础。景德镇被确定为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也将进一步提高瓷都的知名度,促进陶瓷文化交流。三要着力拓宽海外陶瓷之路。“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历史上,“海上陶瓷之路”树立了景德镇的国际形象。景德镇应积极实施更高水平的“走出去”战略,组织有内涵的参展团队,举办有水准的国际论坛,输出有特色的陶瓷产品。四要着力打造全球陶瓷人才之家。科技和文化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景德镇是国内目前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陶瓷设计大师以及陶瓷工程技术类高级工程师、教授和研究员最多的城市,也吸引了大批世界各地的陶艺大师,聚集了成千上万的陶艺人才。强化尊重人才、尊崇大师的文化氛围,更加重视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将使景德镇成为陶瓷人才的圆梦之所,为瓷都集聚磅礴的发展正能量。五要着力提升国际旅游人气。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今年成功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景德镇应抓紧推进浮梁高岭—瑶里创5A级景区,充分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让“千年瓷都”成为游客优先选择的旅游目的地。

佛山陶瓷产业升级 需要众志成城推动产业升级


陶瓷产业升级,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快速发展20多年的佛山陶瓷当下的战略需要,不但受到佛山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制定实施相关的政策以支持,而且也是众多陶瓷企业寻求新战略布局的方向。但因为佛山陶瓷产业集群规模较大,所以在佛山陶瓷产业因提升而进入新的转型时期的初期,必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因此需要相关的各方共同探索、探讨存在的问题,积极地面对解决,以求更快推动佛山产业升级的完成。

产业集群规模较大

据记者了解,佛山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年生产能力已占全球25%。该市现有建筑陶瓷生产企业近400家,1500多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约占全省的90%、全国的40%、全球的25%。95%的企业已通过ISO9001体系认证,50多家企业通过ISO14000质量体系认证。167个建筑陶瓷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如今的产业集群,其间有中国陶瓷行业的知名品牌,也有一些草根的小型企业,更有大部分处于中间的企业,都为佛山的经济发展作出过贡献,同时要协调、调整如此多各个层面的企业会有很大的难度。

政府态度明确

不久前,佛山市政府召开加快推进陶瓷产业调整提升现场会,并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陶瓷产业调整提升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这是市政府为佛山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要工作部署,对今后陶瓷产业的调整提升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陶瓷产业的调整提升工作进入了全面推进的实质性阶段。

《通知》明确指出调整提升陶瓷产业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贯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扶优扶强的方针,做好对污染重、能耗高、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陶瓷企业的治理、转移等工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大力推进陶瓷企业“佛山OEM”,积极发展陶瓷服务业、会展经济和总部经济,通过“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实现佛山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的“转移淘汰一批”,政府必会“动用所有的行政力量,包括税收、环保、交通检查等等手段”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清场行动”。尤其是为达到“一年初见成效,三年根本转变”的政策性时间要求,不排除政府使用一些行政手段。实行“扶优扶强”,积极推广环保先进技术,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工作,鼓励、支持一批有知名品牌、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有优势的成长型企业壮大发展。

此举表明,佛山市在加快、加大产业提升的力度和决心,为处于徘徊张望中的企业指明方向,也给正在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企业以鼓舞。

企业行业积极配合

受外界的压力以及自身的发展要求,陶瓷产业正在加快升级,而政府领导所提出“赶走污染、做强陶都”的口号以及陶瓷企业在佛山建立“总部经济”的提议也在受到行内的一致关注、讨论以及实践。

企业方面,7月以来,以新中源、金意陶为首的众多知名陶瓷品牌在东北、江西陶瓷产区布局基本完成。成为首批积极结合自身发展和政府号召的典范,为以后佛山企业、乃至全国的“总部经济”模式提供了模板。

行业方面,7月底,中国陶瓷城二期方案“落地”,首次把“总部经济”概念提上议程。与此同时,意美家卫浴陶瓷世界、南风卫浴城、瓷海国际等一批新建或招商中的“陶瓷城”也纷纷打出“打造专业市场”、“做精品”的旗帜,与政府“做强陶都”的口号遥相呼应。

“总部经济”是产业升级的缩影,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它毕竟处于探索、摸索期,需要各方面的齐心协力来共同寻找出路,正如佛山陶瓷协会秘书长尹虹所说的,“总部经济的路子要怎么走,政府、协会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商家都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方面要靠陶企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靠政府的统一规划以及政策扶持。”

佛山陶瓷产业升级牵动范围很广,每一个希望佛山陶瓷经济向健康方向发展的企业,都有责任和权利为佛山陶瓷在更高层面上进行运营尽力,当然这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方的力量,而是依靠政府、企业、协会、专家学者关心佛山陶瓷发展的人,以及行业媒体的共同探索、探讨、协作、众志成城的众力,一齐为佛山的产业升级献谋献策。

德化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增长32.5%


“形势越紧,信心要越足;发展越难,办法要越多;困难越多,服务要越好。”9月30日,德化召开全县陶瓷企业家座谈会,强化政企沟通,共商应对之策,该县县委书记吴深生在大会上如此说道。

据了解,面对新一轮可能来临的经济寒潮阴影,德化县委、县政府当好“气象员”、“导航员”、“保障员”、“服务员”等“四员”,既站在企业发展的前头,带领引导企业往前走,又站在企业发展的后头,千方百计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企业活力迸发的环境和氛围,全力以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当好“气象员”

“我们要当好气象员,做到早预警、早预报、早解决。”吴深生指出,当前经济走势上下波动、跌宕起伏、复杂多变,县委县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宏观经济信息收集和预测预警,及时发布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国家产业政策、金融市场动态、重要生产资料供需变化等信息,抓好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监控,不断完善和强化统计、监测、预警、预报、调度工具,做到早预警、早预报、早解决。

据德化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欧阳秋虹介绍,陶瓷业是该县的支柱产业,占据该县经济的“半壁江山”,1-8月陶瓷产值63.15亿元,增长32.5%。

当前由于以欧美为主的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引起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再加上地震、海啸等全球极端天气和中东、北非等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作为外向型经济的陶瓷业,订单明显不足。同时,国内从紧的货币政策导致银根紧缩,企业融资困难;加之人民币持续升值,能源、运输、原辅材料及用工成本高位上扬等等,这些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时刻敲打着德化企业的发展神经和生存底线。

欧阳秋虹介绍说,9月13日至18日,她带领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及部分陶瓷企业家组成的考察团到景德镇、醴陵、唐山、淄博等主要陶瓷产区参观考察,并与各陶瓷产区深入交流,了解当地产区产业生产、特色和销售市场等状况。同时在比较德化县与各产区的优势和差异中,加深了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思考。“在陶瓷企业发展的最困难时期,我们要与企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多帮一把,多扶一把,多拉一把,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应对应变和竞争能力,促使企业渡过难关。”

当好“导航员”

引导企业“走出去”,到县外建立陶瓷生产基地和原辅材料基地,发展陶瓷总部经济;支持企业“高起来”,结合城市规划建设和风貌协调,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层扩建厂房和职工公寓;鼓励中心企业“移好位”,引导城区企业“退二进三、退城进园”,在做优做美城市的同时,让企业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些就是为了推动企业加快发展,德化即将于近期出台相关扶持措施,县委书记吴深生说,“措施不在于多,而在于管用!”

同时,该县还将加速中央、省、市、县各级优惠政策措施的执行和传递,及时将优惠政策和资金落实到企业、落实到项目;倾听企业诉求,征求该县有关服务扶持企业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梳理、调整、补充和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措施的带动效应。

欧阳秋虹说,该县将在有限的财力里,挤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扶持陶瓷产业发展,进而体现出越是困难时期,政府越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下阶段,政府将在兑现原有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企业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生产高档日用瓷企业购买生产设备补贴、企业出国(境)参展摊位费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探索出台新的扶持政策。

当好“保障员”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困难和危机面前,就越发要有‘狠劲’与‘韧劲’。”吴深生说,政企携手、紧密互动、相互促进,是德化的好传统。面对新一轮可能来临的经济寒潮阴影,该县县委县政府将一如既往,全力以赴帮助企业发展。

今后该县将强化经济运行保障,尽量帮助企业解决政策普惠、人力、融资、用地、生产、市场等方面问题。要全面摸清企业增资扩营和技改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好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审批手续办理,要采用容缺预审、承诺报备、边动工边办理等办法,促使项目早建成、早投产。要尽力向省争取德化天然气列入单列供应计划,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要加强与财政部等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争取陶瓷产品不被列入取消出口退税行列。

要加强政银企合作,鼓励大企业和行业协会牵头组建担保公司,尤其是企业“两证”,正在办理的要以最快速度给予办理,对尚未办理的要以“破规不违法”的理念尽可能协调帮助办理,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要摸清企业当前的营销网络和订单情况,跟踪服务秋交会订单的落实,引导企业多结识客户、多揽订单。要推动企业与福州大学等高校院所对接,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创新。要进一步了解企业当前的用工、缺工情况,加快企业职工宿舍建设进度,改善用工环境,加大招工力度,促进企业与陶瓷学院、职业学校开展产业工人订单培训,缓解用工缺工难题。

据介绍,之前县政府建立了月工业生产调度、安全生产和季度经济分析、金融分析会议制度,接下去该县将加强跟踪监测、保障要素需求、拓宽融资渠道,把这些制度真正运作起来,落实到位,及时预见、协调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企业正常生产需要。

当好“服务员”

“只有心里装着企业,满怀感情与企业家交朋友,才能切切实实地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吴深生说。

据了解,目前该县已经形成了良好风气,县挂钩企业领导认真履行职责,经常深入企业,多上门、多联系、多协调、多服务,主动为企业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各级各部门切实负起责任,认真梳理企业服务的各个环节,破除习惯性思维,少讲惯例,对号入座,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帮什么;涉及多个部门的主动作为、合力办,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的要分析原因、查准症结、全力办,真正做到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解企业之所困。

吴深生介绍,从9月下旬开始,至明年1月中旬,该县县委将集中开展“驻百村、进千户(企)、帮万民”活动,集中活动结束后各单位还将持续开展驻村居和企业活动,使之制度化、经常化。活动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要深入走访帮扶企业,破解发展难题,以职能部门帮扶举措的强化和干部服务作风的转变来助推企业发展。

欧阳秋虹说,在服务的方式方法上,该县将把企业发展的难点作为政府服务的重点,认真开展“一企一策”和点对点服务,全力推动企业发展。

景德镇市全力打造“陶瓷产业升级版”


古色古香的古窑民俗博览区浓荫蔽日,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8月14日,“爱在今夏”河南千人游“清婺景最美之旅”旅游团来到景德镇,领略神奇古窑的魅力。据了解,这是今年以来古窑接待的规模最大的旅游团。

旅游团成员王先生高兴地告诉记者:“景德镇是一座有底蕴、有文化的城市,来到古窑,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了陶瓷独特的魅力。”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古窑民俗博览区围绕瓷窑文化做文章,通过手工制瓷技艺展示和瓷乐演奏,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的纷至沓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古窑民俗博览区通过走陶瓷与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创新理念谋发展,做强陶瓷产业,成为“陶瓷产业升级版”的一个缩影。

景德镇是千年瓷都,历史文化厚重。陶瓷产业,是我市的立市产业。我市提出,要抢抓机遇,保护、放大、用好“景德镇”这块金字招牌,促进陶瓷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打造“陶瓷产业升级版”。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面对当前经济的下行压力,我市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实现了陶瓷工业经济健康较快发展,上半年陶瓷产业取得“开门红”:截至6月底,我市陶瓷工业总产值达到175亿元,同比增长6.51%;陶瓷出口4084.1万美元,同比增长29.56%;规模以上企业户数达83户。

“走出去”,为策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搭建陶瓷企业走向世界的良好平台,我市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著名展会。无论是2016年德国法兰克福国际春季消费品展,还是第三届中国(土耳其)贸易博览会,都留下了景德镇的“身影”;与此同时,(北京)展示中心已有10家企业入驻,北京前门大街1700平方米“馆”呼之欲出……

“引进来”,上半年,我市第13招商小分队围绕高档日用陶瓷、高技术陶瓷及陶瓷电子商务,先后赴上海、温州、北京等地开展招商活动,考察对接了国内知名日用瓷企业及高技术陶瓷企业。此外,我市还先后接待了来景考察的台湾捷年集团、厦门中港物流等客商,以及来自湖南醴陵等陶瓷产区的考察团。

通过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我市陶瓷市场开拓取得新进展;巧借国内外高端平台的展示宣传,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陶瓷是景德镇无法复制的标识,文化是这座城市延续千年的DNA。做强陶瓷产业,景德镇有基础、有实力。新时代下,我市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新常态下,我市积极谋求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凤凰山下的陶溪川文化创意园是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标杆。每天,来这里感受创意之美的人络绎不绝。

陶溪川这一复合型项目,以原宇宙瓷厂为核心启动区,以陶瓷工业遗存保护利用为基础,融产业发展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为一体,以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发展为主业态,通过整合陶瓷老厂区资源,导入现代服务业经营理念,已打造成“陶瓷+”全业态、全产业链,融“食宿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城市文化创意街区。

随着陶溪川核心启动区已开园运营,猫屎咖啡、开元曼居酒店等品牌店的进驻,陶溪川人气进一步集聚,必将为我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添加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前不久,大学中国轻工业功能陶瓷材料重点实验室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认定为首批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这是我市在陶瓷材料创新方面取得的又一可喜成绩。

一直以来,我市始终注重陶瓷技术的研发创新。为增强“3+1”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市组建了日用及建筑陶瓷产业和直升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制定了《景德镇市陶瓷工业发展局陶瓷科技创新支持办法》方案;另外,我市还精心培育科技人才,完善人才平台建设,出台了《景德镇市院士工作站建设和管理办法(试行)》、《景德镇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办法(试行)》。

另一方面,注重品牌塑造,维护“景德镇制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组建了“中国陶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提高了专利申请、确权、维权效率。景德镇检验检疫局以国家陶瓷检测重点实验室技术实力为依托,通过构建“检证产学研”陶瓷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开展陶瓷艺术品检验鉴证及古陶瓷检验鉴定领域的科学研究,截至目前,中国陶瓷艺术品数据库采集陶瓷艺术品特征信息已突破80万条,为维护“景德镇制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探索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景德镇高安黎川求新求变


作为陶瓷大省的江西,还有两个重要的陶瓷产地,一个是众所周知的瓷都景德镇,另一个是建陶重要产区宜春高安市。恰好,今年对景德镇和高安来说,也是当地陶瓷产业发展的重要年份。炉火淬炼出的陶瓷,三个地方各自“玩”出了什么花样?一起来看看。

三地主官聚焦当地陶瓷产业

作为江西的招牌和名片之一,陶瓷既是江西重要的历史文化财富,又是江西发展的历史包袱。因为陶瓷,江西曾有过辉煌的海外贸易,相关产品遍及世界;也因为陶瓷,江西一些地区转型发展困难重重,历经了不断探索的过程。近期江西的三个重要陶瓷产区景德镇、高安和黎川都在陶瓷业发展上有了大的动作。

今年对产业来说是颇有意义的年份。2019年10月10日,在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景德镇市政府共同承办的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景德镇市长刘锋宣布,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成功获批。今年,正是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开局之年。

今年以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数个重要内容也频频得到景德镇主官的关注。召开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项目征迁现场调度会,调研集团复工复产情况、调研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二三月间,刘锋已从教育、企业品牌、文化旅游等多方面调研多个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项目。

3月16日,黎川县委书记聂仕雄出席黎川陶瓷产业发展座谈会。相关内容在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政事一周》栏目3月20日的文章《区委书记7次调研项目建设折射地方主官何种发展思路》中已有报道,这里不做赘述。

与深耕“陶瓷煲”的黎川一样,高安也主打建陶这类日用瓷。今年,高安在建陶领域将有大动作:2月25日,高安市委书记袁和庚走访调研陶瓷企业复工复产情况;3月4日,高安市长康健到太阳等7家陶瓷企业和济民可信集中供气项目建设现场调研指导复工复产工作;3月16日,袁和庚和康健出席建陶基地2020年陶瓷智能化生产线集中开工、竣工仪式,涉及14家企业和17条智能化陶瓷生产线。高安两位主官密集的动作,预示着高安将在建陶领域提速升级、大干一番的魄力。

蓝图已绘,成竹在胸。可以看出,景德镇、高安和黎川三地主官已对今年当地陶瓷产业发展有了详细规划。对三地来说,发展陶瓷产业,各地都有哪些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动作?

面对产业转型升级三地定下目标

当前,世界陶瓷业竞争激烈。中国佛山、意大利萨索洛等地都在世界陶瓷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标国内和世界陶瓷产业,发展和壮大本地日用瓷和艺术瓷市场,成为主官们的发展目标。

近段时间,景德镇市委书记钟志生和市长刘锋对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实验区建设提了诸多要求。这些项目建设要求的目标,都是基于景德镇特有的千年陶瓷工艺基础和文化积淀,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品。建设特色小镇,打造特色民宿,发展特色文创产品,在陶瓷产业基础上,利用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实验区开局的契机,景德镇正走出一条独特的现代高质量服务业、高质量文旅产业发展之路。

对高安来说,建陶是其支柱产业。在高安市委、市政府看来,要做好这类支柱产业,就要立足实际补短板解痛点,使其在转型升级中脱胎换骨,实现老树生新枝。今年,袁和庚和康健面临传统建陶产业“三高一低”的发展问题,均向着转型升级、实现清洁高效生产为目标去解决。

观察高安主官近期对高安建陶产业的数次调研,从袁和庚要求陶瓷企业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抢招员工、抢占先机,做到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手抓,到康健提出企业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淘汰落后产能,走绿色化、高端化、品牌化、智能化发展之路,可以看出两位主官对高安建陶接下来的发展要求即是整合资源,向“绿色和智能”转型升级。

同时,两位主官的要求也能反映出他们迫切希望高安陶瓷实现新的发展。对此,康健定下一个“小目标”,他表示,高安建陶要加大投入、提升产能、走向全国、闯出世界,力争用3~5年时间赶超佛山,做成全国主产区第一。瞄准国内建陶大城佛山发力,高安的目标不简单。我们拭目以待!

与大力发展建陶一样,主打陶瓷煲的黎川也以发展日用瓷为骨干产业,但变化也在悄然发生。《政事一周》栏目上期提到,聂仕雄提出要把陶瓷产业和黎川旅游结合起来,发展“工业+旅游”。在2019年11月16日,聂仕雄率黎川党政考察团赴景德镇珠山区考察陶瓷产业、文化旅游发展等工作。“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的模式得到了聂仕雄重点关注。这说明,黎川也在考虑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突破发展困境纷纷求新求变

梳理完景德镇、高安、黎川三地对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做法,我们不禁要问,为何江西三个陶瓷传统产地都不约而同谋求转型升级?

谋求改变对尤为重要。产业集聚不够、品牌效应不突出、创新能力不强。曾几何时,陷入发展瓶颈,问题重重,影响了国际瓷都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要解决这些问题,景德镇只有转型升级,找到新的发展道路。

目前,景德镇正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搭建创意平台来为景陶发展释放红利。如2017年落户的洛客设计谷项目,海内外多家企业提供陶瓷创意设计,从设计端带动景陶全产业链升级,引领世界陶瓷设计新风尚。同时,在陶瓷跨界融合上,景德镇还围绕“陶瓷+生活+艺术”,开创了“陶瓷文化+体验+旅游+个性化订制”的“陶瓷生活4.0”发展模式,深度对接游客旅游体验要求和时代潮流,促进陶瓷与茶产业、花器产业和服饰产业的交流融合,成功推动陶瓷产业发展。

正如前文所说,高安紧抓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目的在于破除传统建陶产业“三高一低”的禁锢,真正实现清洁绿色生产。从康健调研济民可信集中供气项目可以一窥实现绿色清洁生产对高安建陶的意义。

对于这个项目,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济民可信项目的落地,无疑将对高安陶瓷的清洁化生产带来质的提升。清洁生产成本的上升,在给陶瓷企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必将倒逼产区企业强化品质,增强品牌附加值,驶入清洁化、品牌化发展的新“赛道”。从中可以看出,破除“三高一低”、实现清洁生产,都是高安为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而做出的选择,为此,康健在当时的开工、竣工仪式上嘱托高安建陶企业,以本次智能化生产线集中开工、竣工仪式为新起点,开启春天的故事,改变以往陶瓷企业“走进去昏天黑地、走出来灰头土脸”的面貌,升级“春天的故事”。

据了解,在这次开工、竣工仪式上,将要建设的17条智能化陶瓷生产线,较传统陶瓷生产效率提高20%。因此,我们可以说,高安已向全球展示高安陶瓷强势崛起的新景象,同时释放高安陶瓷“换道超车”的积极信号——换上大数据、绿色化、智能化的“快车”,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千年沧海桑田梦,一朝繁花似锦城。面对传统陶瓷产业各自不同的发展困境,景德镇、高安、黎川三地纷纷求新求变,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在三地主官的推动下,江西传统陶瓷产业,正在拥抱时代潮流、走向世界舞台。

唐山 通过品牌建设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如果你有幸参加今年6月的英国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你在宴会上使用的咖啡杯、水果盘可能就来自中国的河北唐山。

近日,由唐山恒瑞瓷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价值30万美元、装饰有英国女王肖像照片和皇室专用图案的23400件月光平盘等骨质瓷纪念品,以及由唐山龙英瓷业生产的价值3.75万美元的31700件龙英白瓷奶杯出口英国,即将亮相英国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

唐山恒瑞瓷业有限公司借力现有彩瓷加工的技术优势和享誉国际的品牌影响,充分利用其在欧洲王室专用礼品骨质瓷领域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以今年6月举世瞩目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庆典为契机,积极争取商业订单,展示了唐山骨质瓷典雅华贵的独特风采。另一家以骨质瓷白胎生产能力闻名一方的龙英瓷业,依托器型丰富的品种实力和与英国知名陶瓷采购商的长期合作优势,围绕王室庆典礼品用瓷特点,加大研发力度,先后推出25款白瓷奶杯新品系列,凭借成型工艺和使用性能最终赢得英方贸易商青睐。

在“北方瓷都”唐山,不仅日用瓷品质魅力初步显现,而且卫生瓷出口领域也是亮点频闪。2011年,唐山惠达陶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口1亿美元,自主设计产品占出口产品的70%以上,比5年前增长了120%,自主品牌出口额占总出口量的45%,比5年前增长了100%。这两个数字显示,惠达陶瓷在转变出口增长方式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自去年第二季度欧洲债务危机发生以来,就业市场的疲软严重影响着消费信心的恢复和消费需求的改善,国际陶瓷市场弱势运行。多年来,唐山陶瓷出口对欧美市场的依存度过高。因此自2011年第二季度以来,唐山陶瓷出口的批次、货值呈持续下滑态势。

为此,唐山市质监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大胆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帮助陶瓷企业强化技术创新、深化品牌建设,助推唐山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把品牌建设做为产业升级突破口。由于以往只注重于国外市场,普遍缺乏国内市场的品牌优势,严重制约了转型企业占领国内市场,唐山市质监局不断创新名牌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地将转型企业纳入名牌培育梯队,分阶段进行帮扶,积极帮助企业制定标准、完善生产工艺和申报名牌。为确保转型企业尽快适应国内质量、标准等体系的要求,该局先后举办10期免费培训班,对20多家陶瓷企业进行指导培训,深入讲解国内标准、计量、特种设备及质监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为企业进入国内市场扫清障碍。

把检测技术服务作为产业升级支撑点。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工作离不开技术机构的支撑,转型企业更急需科研检测机构提供产品研发设计、质量验证、技术培训、信息咨询、标准体系建立等技术服务。唐山市质监局凭借科研和技术优势,注重从检测技术服务方面着手,不断夯实产业升级的支撑点。一是着力加强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唐山市建筑卫生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作用,为陶瓷企业提供检测服务。二是帮助企业不断整改提高。针对部分陶瓷企业产品抽查不合格,自身整改又不太理想的情况,对近20多家企业免费提供监督抽查“诊断式咨询服务”,通过召开整改学习班及主动上门“传帮带”等手段,安排技术人员帮助企业优化产品生产流程,改善工艺缺陷,有效提升了技术水平。

把标准化战略作为产业升级新途径。先进的技术标准能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企业从低端的简单生产加工转向高端的研发设计,对陶瓷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推动陶瓷产业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唐山市质监局通过“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组织和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标准的研制,促进自主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融合,抢占产业制高点。在该局的帮扶引导下,产生了一批自主创新的技术标准成果。企业将自主创新成果融入标准,以标准的形式输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惠达、隆达等大型陶瓷企业,已从标准的追随者变为国家标准的主要参与者。

现在,唐山市质监局以丰富文化品位和艺术内涵为核心,引导企业千方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产品结构,逐步形成以“中高端卫生陶瓷为先导,差异化日用骨质瓷为主体,艺术陶瓷和建筑陶瓷为两翼”的出口陶瓷产品结构;引导陶瓷产业梯队转移和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以惠达、隆达等龙头企业为骨干,众多特色企业为基础的出口陶瓷产业新格局。

当阳市积极推动陶瓷产业集群提档升级


近日,当阳市质监局在当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组织该市新中源等10余家建筑陶瓷企业负责人召开“质量提升、提档升级”动员会,正式启动建筑陶瓷企业“质量提升、提档升级”活动,同时也标志着该市陶瓷产业集群提档升级长效机制正式建立。

当阳市本次建筑陶瓷企业“质量提升、提档升级”活动主要从提升建筑陶瓷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标准化水平和计量管理水平、开展企业认证认可自查自纠及特种设备安全自查自纠等方面着力,深入开展质量兴企、推动品牌建设、实施标准化战略等质量提升活动,进一步提高各建筑陶瓷企业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积极推动全市陶瓷建筑陶瓷产业集群的全面提档升级。为当好本市陶瓷产品质量提升和陶瓷产业集群升级的推手,当阳市质监局制定并向陶瓷生产企业下发了《当阳市建筑陶瓷生产企业中开展“质量提升、提档升级”活动实施方案》,同时制定出《当阳市质监局“质量提升、提档升级”便民服务联系卡》,健全质监部门同陶瓷生产企业的沟通机制,为陶瓷企业提供在夯实质量基础、加强精品名牌创建及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近年来,当阳市依托境内丰富的高岭土资源优势,积极承接沿海建筑陶瓷产业转移,加大建筑陶瓷企业引进和建设力度,已被省发改委批准设立为“湖北当阳建筑陶瓷工业园”。本次在全市建筑陶瓷生产企业中开展“质量提升、提档升级”活动,将有力地推动当阳建筑陶瓷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管理和业务过程质量,走“质量、品牌、效益”的健康发展之路,进一步提升建筑陶瓷产业集群的整体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景德镇“集中”振兴陶瓷产业


近年来,产业进入大规模调整结构、规范行业管理时期,尤其是今年以来,克服能源紧缺及价格上涨过快等诸多不利因素,陶瓷经济总量不断增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今年上半年,陶瓷工业总产值达15.96亿元,同比增长26%,陶瓷出口创汇1366.41万美元,同比增长13.05%,实际外资进资额502.28万美元,内资进资额1.21亿元。

围绕做大陶瓷产业总量这一核心,景德镇大力推行以“三个集中,四个建设”为内容的陶瓷振兴战略,即陶瓷生产向园区集中,陶瓷销售向市场集中,陶瓷出口向主渠道集中;高标准建设陶瓷产业、科研、人才、交流基地。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以来,相继有神飞特陶、三雄陶瓷、科源电子、立源特陶等12家内外资企业来景德镇投资,陶瓷工业园内1.5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已粗具规模,近50家陶瓷及相关配套企业已入园建厂,3.2万平方米的民营陶瓷苑即将竣工。目前,该市陶瓷科技园被省政府定为省级开发区,有30多家国内外陶瓷企业进入该园区办厂,初步形成了功能陶瓷、结构陶瓷、电子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以及相关配套的产业集群。

该市中国陶瓷城、中国瓷园等专业陶瓷大市场也逐渐培育成熟。规模化带动了效益提升,专业大市场的作用愈加凸现。为了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该市还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生产出的无铅无镉釉中彩日用瓷颇受国际市场青睐,并嫁接当今纳米防腐技术生产抗菌系列瓷,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出口瓷的“新军”。

同时,行业管理逐步规范。燃气梭式窑安全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已拆、封市区存在安全隐患的燃气梭式窑173座,有108户进入新都民营陶瓷园,40余户在民营陶瓷苑购地建窑设厂;整顿规范陶瓷展销成果得到继续巩固,在严厉打击非法陶瓷展销的同时,组织20多批陶瓷展团通过正规渠道出国办展,并对陶瓷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及侵权行为进行了专项打击,陶瓷市场经营进一步规范有序。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景德镇多措并举推动陶瓷产业升级》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景德镇多措并举推动陶瓷产业升级》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