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潮州陶瓷带活区域经济

潮州陶瓷带活区域经济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陶瓷瓷砖

2021-04-15

陶瓷艺术。

“数”说半年报:据潮州检验检疫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广东潮州地区共出口陶瓷31488批、货值4.6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0%和32%。陶瓷产业是潮州工业主导产业,其出口值、工业产值分别占全市的66%和50%,陶瓷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颜料、花纸、包装、运输等配套产业的发展。

潮州是中国瓷都,也是中国日用陶瓷最大的生产基地,日用陶瓷的出口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约占潮州地区出口量的一半,是潮州出口量和出口额最大的支柱产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潮州检验检疫局局长陈永泰要求工作人员把好质量和安全关,服务好企业,为企业在危机中顺利出口保好驾、护好航。

为了帮扶企业,潮州检验检疫局及时举办宣传会,为企业宣讲外贸新规则、区域性优惠原产地制度等知识,引导企业更好地用足政策、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企业在严峻的外贸形势下能更好地发展。该局局长陈永泰、主管副局长郑少伟还经常带领科室人员、技术骨干深入陶瓷企业调研、指导,排查质量体系运行中的薄弱环节,跟踪不符合项的整改落实,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特别是在分析目前影响辖区内日用陶瓷检验出口的主要症结后,该局制定了“未获出口质量许可证日用陶瓷生产企业登记操作规范”,为逐步解决长期困扰企业出口日用陶瓷的质量许可证问题奠定了基础。

科学监管

如何解决潮州出口日用陶瓷批量多、检验监管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一直是潮州检验检疫局的一大难题。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潮州检验检疫局逐步建立起“以提高产品质量,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为出发点,以认证为基础,以安全卫生为重点”的检验监管模式,从而把有限的力量合理地配置投入,做到监管和检验并重。

潮州检验检疫局对辖区内日用陶瓷生产出口企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摸底,帮助企业进一步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扩大过程监管企业的数量,减少批批检验的次数。过程监管企业从原来的17家增加到现在的24家。该局根据不同国家地区对日用陶瓷要求不同的特点,把输往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俄罗斯和其他要求出具证书的日用陶瓷产品列为重点检验监管对象。对于要求出具铅、镉溶出量检验证书的日用陶瓷产品,潮州检验检疫局以推行分类管理办法为契机,在对50000多个铅镉溶出量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十多年的工作经验按风险等级将其分为三类,对一、二类企业,批次抽检率不少于20%和40%,对风险性较大的三类企业产品实行严密的检验监管。与此同时,该局还利用对企业进行现场评审的机会,注重要求企业质量控制体系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帮助企业完善质量控制体系,规范对企业的检验监管做法,使出口产品质量稳定,符合输入国质量要求。

防控结合

出口日用陶瓷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铅、镉溶出量超标,针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潮州检验检疫局制定了严格的风险预警体系,对输美、欧盟、日韩日用陶瓷按国家标准和进口国标准的要求预先进行检测,对超过预警指标的企业发出预警通报,提醒企业及时进行整改跟踪,避免了企业因盲目生产造成的损失。

此外,该局制定了“进出口重点产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对辖区内出口日用陶瓷生产企业进行排查摸底,把8家铅镉溶出量易超标的生产企业列为安全整顿的重点企业,及时派员到这8家企业查找原因,帮助其解决存在问题,使其质量管理体系得以有效运行,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同时,该局对输美日用陶瓷报检批实施“关于输美日用陶瓷不合格批次控制工作措施”,对半年内不合格批次达两批的企业实施告知制度,限期整改。此举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意识,加强了出口前的质量把关,最大限度控制不合格产品的发生。

科技强检

潮州检验检疫局非常注重实验室建设,坚持让数据说话、靠技术服务企业。潮州检验检疫局陶瓷检验实验室是广东首家获国家级认可证书的陶瓷实验室,该实验室检验设备和环境设施配套齐全,检测技术完善,能够检测几乎所有的日用陶瓷产品项目。先进的实验室成了有力的武器,能够准确而快速地检测陶瓷中的铅、镉溶出量,把住了陶瓷出口前的最后一道质量关。连续多年,潮州的输美陶瓷出口量均在3000万美元左右,从未出现过质量差错事故。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市场需求急剧萎缩,潮州检验检疫局本着“一家牵头、多家配合”的原则,加强协调与沟通,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同时,该局按照国家质检总局新颁布的“签证管理办法”,做好通关手续的签证工作,实施24小时预约办理业务,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

此外,为了帮助企业规避贸易风险,该局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国外技术标准及相关信息,采用报纸、电台、网络和走访等形式及时为出口日用陶瓷生产企业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提高质量责任意识,确保日用陶瓷产品的质量符合进口国标准要求。同时,该局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想方设法扩大出口,力求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降到最小。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潮州陶瓷:文化助力经济走出特色之路


潮州陶瓷:文化助力经济走出特色之路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和软实力,是当今全球经济竞争的决定性力量。

早在去年粤东地区(潮州市)现场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实地考察潮州陶瓷产业发展情况后,就已一语道破奥秘:“潮州形成的陶瓷、食品、婚纱晚礼服八大产业集群,都在国际金融危机下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这与潮州的文化特质是分不开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孕育一方产业。

长期地少人多的生存现状,使潮州人不自觉地形成一种“精细”文化特质,并将其移植到经济生活中:种田如绣花,精耕细作;在木板上雕龙画凤,精雕细刻;创作三层陶瓷通花瓶,精灵剔透;烹制潮菜,精工细作;便连潮州人经商特点,也往往被人们评价为“精细、精明”。而同时,潮州人崇文重商,善开拓、敢拼搏、能吃苦,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文化,便这样潜移默化、丝丝入扣地影响着潮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潮州经济注入独特的“文化基因”。

而“文化基因”一旦被激活,便会产生极大能量。

当国内不少陶瓷产区仍在固守工艺瓷、日用瓷泾渭分明的界限时,潮州陶瓷产业开始走上一条“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工艺化”的独特发展道路,通过文化与经济的水乳交融,提高产品文化含量和附加值,使潮州陶瓷源源不断地走出国门,赢得欧美等世界各地客户的青睐,并为潮州夺得“中国瓷都”的桂冠。

在伟业陶瓷有限公司的展示间内,一对印有潮州喜庆剪纸的洞房婚庆杯吸引了记者目光。因为注入了潮文化元素,这对瓷杯虽标价高达128元,却在北京卖得脱销,目前订货仍供不应求,此外,“把‘潮州八景’画在套杯上,因为有文化,5000多元一套,也照样卖得很好。”该公司副总经理黄映辉介绍。

对此,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也曾经感叹:“潮州陶瓷发展所走的经济与文化结合,产业与艺术结合的路子,很值得称道。”

着力做大瓷都经济 打响区域特色品牌


统一挂上“瓷都潮州·枫溪陶瓷”标志的枫溪陶瓷产品在今年广交会陶瓷展区的展厅里格外引人注目,高雅、时尚的外观设计和独具特色的工艺技术的各式产品,吸引着参展商的目光,使枫溪军团在本届交易会上取得了1.7亿美元合同成交额的可喜成绩,“枫溪陶瓷”这一区域品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今年来,枫溪区积极推进区域国际品牌的创建工作,探索研究区域品牌策划包装、宣传推介、市场运营和维权保护等措施。目前,区域国际品牌创建活动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另一面,区党政切实加强引导和服务工作,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帮助企业申报科技创新项目和技改项目,帮助企业创造条件成立陶瓷研发中心,提高陶瓷品牌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质量档次,使企业突破性获得5个国家名牌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和5个省名牌产品;同时,注重增强企业整体发展意识,发挥枫溪陶瓷集体商标的作用,逐步实施品牌运营,从企业产品的质量、包装设计等各方面设置准入标准,进一步提高枫溪陶瓷整体的质量档次和水平,扩大区域品牌的影响力。

陶瓷产业已经成为潮州经济发展的“旗舰”


“中国瓷都”———这是今日潮州最闪亮的“名片”。载入基尼斯纪录的“百美图”大挂盘、作为国礼送给金日成的友谊通花瓶,被人民大会堂收藏的“春色瓷花篮”姐妹作……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都来自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如今,陶瓷等特色产业已成为潮州经济发展大潮中的“旗舰”,特色经济发展繁花似锦。

日前,本报粤东采访团来到潮州。在中国瓷都陈列馆,自唐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精品力作,令记者饱览了一部贯穿古今的潮州陶瓷艺术史。

踏入陈列馆大门,映入眼帘的巨型瓷壁画《清明上河图》令人忍不住赞叹。馆内工作人员讲解,该画由1000多片瓷砖拼接而成,制作时间历时数年。放于另一侧展示的是在“中国瓷都潮州国际陶瓷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高温瓷板画百花鸟图”,作品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红釉大瓷缸、“吉祥富贵”大花瓶、“祭鳄文”瓷板画……一件件精美力作让人叹为观止,每一件陶瓷精品背后的故事,都让人深深感叹潮州民间工艺家无穷的智慧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当前,陶瓷已经成为潮州特色经济的支柱和原动力。潮州的陶瓷产业龙头枫溪,是中国近十年来发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工艺美术瓷、日用瓷的生产出口基地,拥有工厂4000余家,产品包括餐具、茶具、咖啡具、仿古瓷、礼品瓷、陈设瓷、装饰瓷、玩具瓷、园林瓷等十多个门类。“十五”期间,陶瓷及陶瓷配套产业产值年均递增20%,占全国工艺瓷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

潮州的特色经济,立足当地传统手工艺,经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形成了以陶瓷、服装、食品、电子、不锈钢、塑料制品、印刷包装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潮州目前还是国内最大的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也是国内最大的婚纱、晚礼服生产和积聚基地。

潮州的“特色经济牌”缘何打得如此漂亮?“以潮州文化为依托,着力培育和发展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和浓厚文化内涵的特色产业,成为全市‘一盘棋’的发展战略”,是答案之一。

一直以来,潮州陶瓷以“清新、素雅、细腻、玲珑”的艺术风格在国内陶瓷界独树一帜。潮州人认识到,潮州陶瓷是不能丢弃的祖传“宝贝”,是在市场竞争大潮中独具优势的“王牌”,必须继续做大做强。早在潮州升格扩大区域之初,这里的决策者就确定了“工业立市”的发展思路,紧紧抓住特色产业,朝着有潮州特色的“实业兴市”目标前进。近年来,潮州还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让企业在人才引进、技改资金投入,以及用水、用地上享受各种优惠,引导、扶持企业做强做大。

潮州陶瓷产业的繁荣,是在以上千年历史为厚实基础奠定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的舞台上唱了一出“新翻杨柳枝”。

答案之二:创新。今年3月1日,人民大会堂专用瓷———642只“胜利杯”从潮汕平原启运赴京,交付人民大会堂使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大会堂专用茶杯“胜利杯”原本一直由指定的国有企业生产研制并选送,此次是“民”字号企业生产的陶瓷产品首次进入人民大会堂。这一“创举”,再次使潮州陶瓷声名远扬。“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承担“胜利杯”研发任务的是广东松发陶瓷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林道藩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松发公司承接重任后,召集精兵强将进行技术攻关。经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润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人民大会堂专用茶杯“胜利杯”研制成功。这些茶杯从瓷质白度到造型、花面都比以前的专用茶杯有很大的提高,1400多度的高温烧炼,使花钯熔于胎釉之中,花纹通过釉层溢于瓷表,彰显了陶瓷烧制工艺的顶尖技术。新技术结合了松发公司传统的高温细瓷薄胎制瓷工艺和釉下彩技术,使潮州的高温釉下彩首次应用到人民大会堂专用茶杯上,彰显了陶瓷烧制工艺的顶尖技术。

答案之三:打造“金字招牌”。区域经济的竞争,是品牌和质量的竞争,争创名牌已成为一个地区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为此,潮州以“中国瓷都”等区域性品牌作为新的起点,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努力打造一批广东名牌、中国名牌乃至世界名牌,充分发挥名牌对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多拿单打冠军”。

近年来,潮州全市累计获省级以上名牌名标155项,其中“中国名牌产品”15项,“中国驰名商标”1项,国家免检(验)产品23项。这些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不但对潮州的特色产业和产品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也带来了巨大的品牌效应,为蓬勃发展的潮州特色经济带来新的机遇,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了潮州特色经济新一轮的发展。

【陶瓷文化】粉彩花蝶活环壶鉴赏


时代:清窑口:干隆窑

高:13.4公分深:11.8公分口长:6.2公分口宽:4.9公分足长:6.5公分足宽:5.1公分粉彩是由康熙时期所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彩釉配方,粉彩事实上就是把西方的珐琅釉中的硼元素,换成我们中国釉上彩的铅元素而配出来的。由于三氧化二砷在铅釉中会起白色半透明的乳浊作用,若再加上发色剂便有失透明感,使色彩似有加白粉的效果,所以称为粉彩,也有人俗称「软彩」。粉彩由于彩中有砷白的关系,色料凸起很高,较有立体感。干隆时期在釉彩方面也有特殊的作法,如此件以深红彩为地,细线剔划卷草纹,再绘以四季花卉、蝴蝶,色彩繁多,充分表现出花蝶逼真的姿态。

本器的造型源自青铜壶,双耳附带活环,胎薄而圆正,双耳、环及缘口饰金彩,内壁及底涂湖绿釉,器底中以青花书「大清干隆年制」篆书。

瓷砖的区域品牌与品牌的区域性


摘要:产业集群是陶瓷工业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成的一种特征,所以世界各国都有各种各样的瓷都。瓷砖产业同样具有很强的产业集群特征,如:意大利瓷砖生产集中地萨索罗地区,西班牙瓷砖生产集中地卡斯特隆地区,我国的瓷砖工业也是如此,早期(80‘年代)的三山两江一海(佛山、唐山、博山、晋江、夹江、上海地区),后来的瓷砖四大产区(佛山、淄博、晋江、夹江),现在的六大产区(佛山、淄博、晋江、高安、法库、夹江)。

瓷砖是一种典型的建筑装饰材料,而非百分之百的终端产品,瓷砖既有装饰产品的亮丽外表,色彩斑斓,图案秀美,赏心悦目;又有建筑材料的实用特性,防污易洁,抗腐拒蚀,坚固耐用。在瓷砖“时装化”潮流的引领之下,经设计搭配,作为建筑物的“衣裳”,瓷砖拥有“时装”的概念,由于大量的售前服务(设计搭配、“裁剪”施工等),瓷砖更具“布匹”的材料实质。瓷砖,具有产品与材料双重属性,兼有功能与装饰两种价值,赋有实用与观赏两种特征。

瓷砖是一种低关注度的建筑装饰材料,不是生活之必须消费品,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使用瓷砖;它也不是日常生活消费品,大众消费者一生有三五次瓷砖使用机会已经不少了。所以“江湖”上有种说法:你不买房子不装修,你就不会关心瓷砖产品,不会关心瓷砖的品牌,不会关心瓷砖的品质功用。相对来讲,瓷砖是一种品牌低关注度、品牌低认知度的产品。

产业集群是陶瓷工业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成的一种特征,所以世界各国都有各种各样的瓷都。瓷砖产业同样具有很强的产业集群特征,如:意大利瓷砖生产集中地萨索罗地区,西班牙瓷砖生产集中地卡斯特隆地区,我国的瓷砖工业也是如此,早期(80‘年代)的三山两江一海(佛山、唐山、博山、晋江、夹江、上海地区),后来的瓷砖四大产区(佛山、淄博、晋江、夹江),现在的六大产区(佛山、淄博、晋江、高安、法库、夹江)。也正因为如此,瓷砖行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强的区域品牌概念,有朋友家里装修使用了意大利瓷砖或西班牙瓷砖,从开始到结束,他仅知道自己用的是意大利瓷砖或西班牙瓷砖,而根本不知道(或说:不在意、也不记得)具体使用的什么品牌瓷砖,我国大众消费者(甚至部分从业人员)几乎不会知晓马拉兹、小蜜蜂、宝路莎等知名国际瓷砖品牌。“意大利瓷砖”是拥有完整VI系统的区域品牌。在我国,“佛山陶瓷”已经是瓷砖行业最强的区域品牌概念,我经常将之形容为“名闻遐迩,有口皆碑”。美丽陶木纹砖厂家/工程抛光砖厂家/在区域品牌的形成过程中,我国一些瓷砖产区也在较为系统地打造瓷砖区域品牌,如:淄博提出了“淄博陶瓷,当代国窑”,高安提出了“高品高质,高安陶瓷”。在很多时候,瓷砖的区域品牌已经超过了瓷砖的具体品牌,这也是至今全国各地的瓷砖产品很多都会在外包装上打有“佛山制造、佛山监制或佛山品牌”等标记的内在原因。

瓷砖产品普遍体积大、重量重,陆路运输距离太远明显增加物流成本。一般来讲,瓷砖产品具有一定的最佳销售半径,也就是说,瓷砖产品销售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与之相伴的瓷砖品牌也呈现着相应的区域性。另一方面,瓷砖品牌众多而集中度低,品牌关注度、品牌认知度也低。瓷砖品牌在一个地方的影响力,不尽取决于产品的基本质量与相应的售前售后服务,还与当地经销商的营销能力、品牌推广力度、消费者的口碑等许多地域因素密切相关。瓷砖品牌的区域性特征,也使得我们瓷砖品牌营销可以从局部、区域开始做起,这样易运作,投入低,积累经验,逐步扩大。所以有陶企在瓷砖品牌建设初步阶段提出“大城市小店,小城市大店”的专卖店原则,先避开大城市成熟市场的激烈竞争。诚然,近几年来,全国性的瓷砖知名品牌开始出现,品牌集中度逐步提升,高端品牌的区域性不断削弱。但由于瓷砖产品装饰性、个性化的特征,瓷砖产品品类、品种多样化,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阶层的消费群体的喜好往往也有所不同,瓷砖品牌的区域性依然明显,大众消费品牌尤为突出。

瓷砖产品拥有明显的区域品牌特征,瓷砖品牌又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陶瓷行业循环经济的尴尬


今年,佛山多部门联合执法,来自一个正规固废处理企业——禅城区小西湾固体废物处理中心的运营车辆被现场抓住。此事引起佛山陶瓷行业震惊,许多陶瓷企业坦承,陶瓷固废处理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节能减排刻不容缓。不少陶瓷企业也在为节能环保进行努力。

陶瓷企业呼吁为行业“洗白”

今年4月,金意陶在其景德镇工厂投入了一条购自科达机电的仿古砖生产线。这条生产线配套宽2.5米、长213.84米的节能辊道窑,由于提高了窑炉余热利用温度,能耗比金意陶原有的两条仿古砖生产线减少了10%。

宽体窑、辊道窑、连续式球磨机、清洁煤气化技术装备、原料设备节能技术、陶瓷薄板制成技术、球磨机专用变频起动节电器……在陶瓷机械领域,与节能环保相关的技术设备层出不穷。

5月份,佛山科技局召开了一场佛山市陶瓷产业科技创新座谈会,佛山副市长刘炜认为,陶瓷产业要尽快改变“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局面,关键是尽快实现技术转型,只有依靠创新驱动,才能充分发挥陶瓷产业转型巨大潜力。

“在意大利、西班牙,陶瓷和其他产业是平等的,陶瓷产业也可以是绿色环保的。”蒙娜丽莎副总裁刘一军表示,首先应该关注的是行业的定位问题。对此,多位陶企高管深有感触并疾呼政府多作正面宣传,尽快为陶瓷行业“洗白”。

“洗白”的压力来自于国家层面对节能环保计划的快速变化。工信部已经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对工业企业的PM2.5进行检测,未来不符合相关环保标准的企业将全部被关停。陶瓷卫浴行业依旧将以“排头兵”的身份首当其冲成为治理的对象。

根据《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建筑卫生陶瓷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0%,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70%。

金意陶董事长兼总经理何乾认为,与很多家居建材行业不同,陶瓷行业目前的平均能耗并不算高。只要前期投入充分,陶瓷企业几乎不会产生太大的污染。但是,仍有龙头陶企在佛山因环保违规而被市民频频投诉和被环保部门处罚,包括金意陶本身。

业内人士认为,陶瓷行业如果不抓紧升级,就是将“佛山陶瓷”改为“意大利陶瓷”,社会公众也不会摘掉套给陶瓷行业的这顶“帽子”。“‘洗白’的根本是每一家陶瓷生产企业应该负起对周边环境负责的使命,携手用行动去改变社会公众的印象。”

循环经济的尴尬:空有技术却没有市场

2008年,禅城陶企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成陶瓷行业清洁生产技术产学研创新联盟,并承担起2008年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陶瓷行业清洁生产产业共性技术项目,其中的关键就是陶瓷固废如何回收利用。

“佛山陶瓷整体水平较高,一个工厂的废品率一般维持在5%至7%之间,如果能够用陶瓷废渣替代10%的生产原料,那么废渣的出路就不是问题。”曾参与项目的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建青告诉记者。

“废渣利用并不存在技术问题,许多科研院校都可以掌握这个技术,但问题是没有标准去指导这个市场,产品做出来却没有客户愿意接受。”溶洲二厂的罗淑芬说。

据了解,尽管陶瓷废渣循环利用的相关技术已经持续多年,但在市场,并没有相关的标准可以支撑产品销售。缺少质量认证、缺少施工标准等等,陶瓷循环经济叫好不断,却面临着没有市场的尴尬。

热岛效应带来市场空间

废砖回收并不新鲜,事实上,大部分陶瓷企业都能够全部回收废砖进行生产。但与之相比,其他类型的废渣却迟迟无法回收,仍然大量用填埋等粗糙的方式进行处理,由此产生上述陶企违规排放现象。

“废渣利用并不存在技术问题,许多科研院校都可以掌握这个技术。”罗淑芬说。

溶洲二厂去年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研发出利用陶瓷废渣生产的轻质保温砖,废渣参与率达到40%。按照有关专家的估算,如果建筑保温材料市场中能够挪出5%的份额使用这种保温砖,全国陶瓷企业的抛光砖废渣问题就可以全部解决。

对于陶瓷企业来说,掺入废渣也可以节能。鹰牌集团总裁林伟称,鹰牌研发已久的用陶瓷废渣生产瓷砖的技术,将选择合适时机推向市场。他透露,新产品的陶瓷废渣利用率达70%~80%,同时,瓷砖烧制温度也比普通产品低100多摄氏度,非常节能。

解决废渣需政府引导

然而,看起来很美好的陶瓷废料循环利用,发展速度并没有想象中快速。“现在的确已有不少企业开始使用废渣生产瓷砖。”吴建青说,但相对废料总量来说还是太少,剩下的都只能填埋。

罗淑芬说,用陶瓷废渣循环生产的瓷砖,在市场上的位置比较尴尬。谁都知道这是一个很环保、节能的产品,代表着循环经济,但没有权威的机构可以证明,用陶瓷废渣生产的瓷砖是很安全。同时,国家相关鼓励政策也不够明朗。

“我们几年前就开始用陶瓷废渣生产外墙砖,废砖已经成为我们的主要原料,每天都要从外面收回几百吨陶瓷废渣。但是,现在我们找不到相关政府部门发放资质,没有资质,做很多事情都有阻碍。比如我们去外面收购陶瓷废渣,也必须得去税局开税票,再加上运输费,成本几乎没有优势。”罗淑芬说。

吴建青认为,零散的企业行为很难改变现状,必须由政府进行主导,从一个区域、一个行业去整体推动陶瓷废渣的再利用,通过区域内提高生产规模,才能大幅度消化废渣。

“佛山陶瓷”区域品牌推广需斟酌


随着“佛山陶瓷”集体商标标志评选结果的揭晓,“佛山陶瓷”区域品牌开始进入运作阶段,由此引起的话题也再次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有质疑者指出,“佛山陶瓷”作为一个区域品牌,一旦注册下来,如何使用?是所有佛山陶瓷企业只要经过相关部门同意就可以在其产品外包装上打上“佛山陶瓷”的标识?还是设立门槛,让那些达到一定条件的企业有偿使用?对那些佛山陶瓷企业在周边及其它产区生产的产品又该如何对待?仅仅一个使用问题,就让业内人士不知所措,争论不休。

如果仅限于佛山本土企业生产的产品使用,那么佛山陶瓷企业在周边地区建立的工厂就无权使用,这会将部分营销中心设在佛山而工厂设在周边和其它省市的厂商拒之门外;如果放宽“佛山陶瓷”的使用范围,允许这些企业使用,似乎又与注册“佛山陶瓷”以杜绝OEM(外加工)打“佛山陶瓷”牌的初衷不符;如果设立门槛,不少佛山原产地的小企业、小品牌将无缘“佛山陶瓷”,但如果降低标准,在众多二、三流企业、品牌的包围下,就会使不少一流企业拒绝与其使用同一商标。

设立“佛山陶瓷”品牌的初衷,一是维护佛山陶瓷的权益,杜绝异地生产者,尤其是OEM(外加工)乱贴“佛山陶瓷”的标签,以便给“真正”的佛山陶瓷颁发一张“身份证”;二是将产业集群内的企业统一成一个“品牌”,冲刺国际品牌。

先来看第一点。国家工商部门早有相关法律,要求生产企业在产品包装箱上标明“生产厂地”,一些贴牌企业就用蝇头小字将生产地点印在难以找到的地方,或者干脆胡乱写一个佛山地址来对付。出现这种现象,是执法者的缺失、市场的不规范、管理不到位所造成的,并非没有相关的规定。法律尚且如此,一个区域商标又能奈何?

再来看第二点,冲刺国际品牌,没有一定的规模和档次无异于痴人说梦。但佛山陶瓷也并非个个都是优秀,可能外区域的许多企业、许多品牌比佛山本土企业更加响亮。将佛山陶瓷捆绑在一起亮出一个招牌,难免鱼龙混杂,起不到强化区域品牌的作用。

从国际知名品牌的运作和佛山陶瓷产业的转移趋势来看,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品牌大都在淡化地域概念,如东鹏,除了石湾,还有清远、山东工厂,新中源也在四川、清远、湖南等地设厂,“佛山陶瓷”这种强化地域概念的做法,与市场发展很难吻合。

虽然“佛山陶瓷”在市场上是一块金字招牌,但如果要给千差万别的企业贴上一个同样的标签,似乎非常艰难,甚至有点不得人心。那些拥有“中国名牌”、“知名品牌”和“国家免检”等荣誉的企业,对他们来说,“佛山陶瓷”根本没什么实质意义,他们更愿意用自身拥有的稀缺资源与同行拉开距离,而不是“混迹其中”;而对于那些中小型企业、二、三流品牌来说,能与一流品牌“穿上同样的衣服”站在一起,当然非常乐意,但如果不论“肥瘦”,一律穿上同档次的“衣服”,以统一身份,则不但无助于“佛山陶瓷”品牌的建设,更与品牌建设者的本意相去甚远。

带系扁壶


1986年浙江余杭反由出土的东汉青釉扁壶,为圆唇口,直颈,扁腹,长方形足外撇,上腹两侧有对称的衔环耳。西晋时壶体呈丰唇,直口,短颈,圆肩,肩部两侧各贴塑带翼鼠为系,壶腹扁圆,圈足为椭圆状。

壶式之—,特征是壶身扁平,肩腹部有系,便于穿绳提携。瓷质带系扁壶出现于东汉时期,是仿铜器形状制作的。

南北朝、唐、五代时期出现了一种带西域风格的扁壶。如1971年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出土黄釉瓷扁壶,敞口,短颈,肩两侧各有一带孔凸起为系。壶体扁圆,上窄下宽似核桃状,底部假圈足,扁腹两面印有胡人舞蹈图案。与此相似的扁壶还有唐三彩制品,所不同的仅是纹饰上的变化。辽宁省博物馆收藏辽暗黄釉印花穿带扁壶则带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特征,长方形口,短颈,扁圆形壶体,椭圆形圈足,周边有凹沟,共有6个系。与之相似的扁壶,在内蒙古和林格尔晚唐墓中也有发现。收藏于宁夏海原县文化馆的褐釉扁壶、蘑菇形口,短粗颈,壶体扁圆,周围有四系。元代四系扁壶,唇口外卷,短颈、溜肩、装有四系、腹侧垂直,腹面平,长条状平底,造型风格与前朝完全不同,烧造地点有龙泉窑、景德镇窑、磁州窑。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带系扁壶名称相同,然而由于历史时代不同,形状各有差异,各个时期都反映了浓厚的时代特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潮州陶瓷带活区域经济》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潮州陶瓷带活区域经济》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