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陶瓷市场乱象重生 与洋品牌平起平坐还需时日

陶瓷市场乱象重生 与洋品牌平起平坐还需时日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陶瓷瓷砖

2021-04-16

陶瓷艺术。

在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的一次年会上,一位国内著名卫浴企业的老总在会上发出感慨:我们的产品质量并不赖,并不比世界知名洋品牌的差,可是我们的产品售价为什么总上不去呢?为什么同样的产品仅为洋品牌售价的1/3或1/4呢?

经过许多年的发展,我们的产品质量确实不赖。否则,外商不会来买我们的产品,不会千里迢迢来进行OEM加工定货。这位企业老总还针对一些地区同行企业的低价竞争行为,在会上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加大市场监管。对于一些小企业、低档产品应加大质量抽查力度,淘汰落后企业。这位老总道出了当前行业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要规范企业的行为,不让这些小企业以低档、低价的产品扰乱市场;二是国内同行企业要携起手来,加强自律,练好内功,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注重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提高产品售价,一致对外,为民族产业着想。

那位发言的老总,他的企业规模较大,为同行业的领头羊。其产品质量也不赖,各种荣誉数不胜数,市场占有率高,产品广告费投入也相当大。但其售价与世界知名品牌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我认为原因有几点:

一、你的企业发展很大,但不过是仅仅二三十年的历史,还是个新企业,与世界知名洋品牌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人家有上百年的发展史,更有的企业有260多年的发展历史,洋品牌企业各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它们的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企业文化、市场占有率、信誉、规模等是长期积累和历练的结果。如同世界名车——宝马等的发展历程一样。时间、时空的跨度和文化的凝聚是一般企业所不能比拟的,我们的企业要有做百年企业的战略规划。

二、国内陶瓷卫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且大多数是OEM加工出口,只是为他人做嫁衣。为了抢夺有限的市场,有些企业竞相压价,相互残杀、低价竞争,导致了产品售价低,损害了有一定规模民族企业的利益,而获利者是中间商或国外客商。这也是那位企业老总大声疾呼的主要原因。

不仅仅在陶瓷企业有低价竞争、出口价低的情况,在以出口为主的其它行业也存在这种现象。在世界市场上,我们出口的产品质量好,但价格低,还时常遭遇反倾销的指控。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纠结的事情。

国家的确应该在这方面想些办法。应加大对产品质量和不正当竞争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行业和市场的准入制度和标准,严厉打击不规范竞争和低价竞争行为,不合格的企业要坚决淘汰掉。对于产品质量不错、有一定规模、有一定市场、在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国家应大力扶持,使其快速发展。以世界上知名品牌企业为标杆和比、学、赶、超的对象,大力搞好企业技术进步,使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并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产品售价

随着品牌建设的不断加强,产品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产品的售价一定会赶上或超过世界著名品牌。希望在我国本土上尽快出现一二家与TOTO、美标、科勒等企业平起平坐、不相上下的企业。到那时,我国的陶瓷卫生洁具行业才能由“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才能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市场经济与古陶瓷市场


市场经济如同一根神奇的鞭子,能调动一切因素,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因素。能使人发挥出各种聪明才智,挖掘出隐藏的潜能,创造出大量的物质财富,生产出各式各样的精巧艺术品。收藏品市场一年比一年火,人们对古陶瓷的收藏也一年比一年热。于是精致的高古器,精美的宋、元、明、清的名窑珍品,一下子从地下冒出来了许多,真真假假摆满了各地的古玩市场。这固然与“盛世藏古董”有关,同时也与市场经济的神鞭驱使分不开。

一、有限的资源与无限的需求

中国是瓷的国度,民国以前的陶瓷制品,人们习惯称之为古陶瓷,而唐代以前的瓷器,又称为高古瓷。古陶瓷是古代劳动人民土与火的创造,从器物的胎釉、造型,到绘画、装饰,无不凝结着古人艺术性的劳动。历代作为观赏器、供奉器或日常生活用具的古陶瓷,数量上是相当丰富的。然而,由于陶瓷器易碎的固有特性,千百年来经历无数次的社会动荡、兵荒马乱、天灾人祸以及使用不慎,绝大多数毁坏殆荆到今天能保存下来的精品珍品,不过是凤毛麟角,且又多保存在各地的博物馆里,可供收藏的资源十分有限。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玩古的收藏者也大大增加,特别是一些先富起来的人,对收藏古陶瓷能保值升值兴趣更浓。利用各种关系与方法,不惜一掷千金,搜求古陶瓷精品珍品。这样一来,古陶瓷收藏品市场就出现了有限的资源与无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了矛盾自然会产生解决矛盾的办法。一是有些人为利益驱使翻箱倒柜,挖掘老底,将家中的坛坛罐罐投放市场;二是一些胆大妄为者结成团伙,联手作案,盗窃博物馆、盗掘古墓,同不法文物贩子进行地下交易;三是一些陶瓷工匠、美术家与商人联手,生产仿古瓷,制造各种赝品;四是古玩小贩在市场上跳来跳去,编造故事,买进卖出,从中渔利。于是在古陶瓷市场上,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地摊货架上真真假假,琳琅满目。难怪有人心存疑惑:为什么收藏家越来越多,市场上的古陶瓷器却不见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了呢

二、浮躁的心理与浅薄的知识

市踌地增加社会财富。它的另一面是撕破一切温情脉脉的面纱,代之以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鼓励个人发家致富,助长人们的浮躁的膨胀的私欲。收藏领域也是如此。真正的收藏大家,心境澄净,心绪宁静,修养深厚,淡泊名利。如今想成为这样的收藏家,抛开一己私利,为国家民族保存文物国粹者,也如同宋代几大名窑的精品一样,有,但毕竟太少了,多数的收藏家是为了商业利益,为了保值升值,甚至为了一夜暴富。正由于淘到一件古陶瓷珍品可得到数十倍、数百倍的回报率,所以其诱惑力是十分巨大的。拍卖行业的煽风点火,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把收藏品市场鼓动得红红火火。也把古陶瓷收藏爱好者的发财心理培植了起来。收藏爱好者的发财心理,恰恰助长了炮制赝品者的投机心理。许多人凭着一知半解的古陶瓷知识,自以为是,慷慨解囊,在很短时间内购进大量“稀珍”器物,还终日痴迷地陶醉其中。

许多古陶瓷专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多次受人之邀,到他们豪宅雅居欣赏其珍贵藏品。本以为可以大开眼界,结果是一次次大失所望。宋代六大名窑珍器、元青花大器、明清官窑器,几乎全是仿品赝品,倒是几件为主人所不齿的粗俗之器是真货色———那是高价买了人家的东西,卖主随意赠送的玩意儿 据说今年某省一大企业老板宣称自己收藏了数十件至正型元青花珍品,并邀请国内外众多古陶瓷专家前去观赏和研讨。许多专家以为可以大饱眼福,欣然前往。不料所谓的元青花,基本上都是近年的仿品。特别是一对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更让人哑然失笑。因为收藏在南京博物馆的一只梅瓶,早已是举世闻名的孤品,何来第二件、第三件 可见收藏者古陶瓷知识之浅薄到了何等地步 真正的古代艺术品就是这样的冷酷无情,一点也不给面子。狂妄加无知,只能贻笑大方。

三、缺失的市场规范与缺失的社会诚信

中国的古玩市场可以说是最深不可测的了。除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个别老古玩店,以诚信为本,赢得诸多大收藏家的信赖外,许许多多的古玩商的诚信度是值得怀疑的。一些中小拍卖公司也不例外。他们对利润顶礼膜拜,置信誉于不顾,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能蒙则蒙,能骗则骗。有的新闻媒体或不懂装懂,进行误导;或拿人的手软,闭着眼睛进行炒作。有的出版社只要有钱好赚,便不顾后果,出版一些伪劣假冒的古陶瓷图录,助纣为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是规范而诚信的市场经济,然而这种市场经济,在收藏领域还远远没有形成。古玩界从来就是眼力高的赚眼力低的人的钱。不管是买者还是卖者、吃亏还是上当,都不许反悔,这似乎是不成文的规矩,连国内一些大的拍卖公司也声明:投资有风险,责任请自负。那就是说在我这儿买到假货,活该

这种社会诚信的缺失是非常危险的。不讲诚信,不负责任,充满尔虞我诈的收藏品市场,可以红火于一时,最终必定冷了收藏者的心,也就冷落了整个收藏品市常所以,我以为收藏品市场要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建立健全良好的游戏规则,利国利民,规范操作,打击坑蒙拐骗的奸商行为。拍卖公司必须保证所有拍品的真实性,不得以赝品蒙骗买主,经权威部门鉴定确为赝品者,应允许退货,并赔偿一定损失。文物商店、古玩店的古陶瓷器都应据实明码标价,以取信于人。为此,有关行政立法部门应建立相关法律,保护买卖双方权益。

规范古玩市场,说来容易,实际上谈何容易。目前唯愿古陶瓷收藏者、爱好者以真为鉴,以假为鉴,能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去掉浮躁心理,打消一锹挖出个金娃娃,得个国宝的奢望,踏踏实实地学习与钻研,增长各方面的知识,提高鉴赏水平,量力而行,买点心爱之物,可以乐在其中矣。

陶瓷出口有隐忧 打响品牌巩固市场


针对陶瓷的反倾销案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印度对华陶瓷反倾销开始,菲律宾、巴基斯坦、韩国,直至近期的泰国和欧盟,针对中国陶瓷的反倾销一次比一次猛烈。一轮又一轮的反倾销风波,究竟对佛山陶企出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佛山陶企又是如何面对?

21日上午,“佛山制造·圆桌论坛”在中国陶瓷城举行,佛山多家陶瓷企业销售负责人就如何应对各国针对中国陶瓷的反倾销案等问题交流了意见。

今年3月17日,欧盟对中国瓷砖反倾销的初裁,对未应诉的陶瓷企业征收高达73%的临时性惩罚关税,成为中国陶瓷有史以来遭遇的最大规模反倾销。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本次反倾销初裁对佛山陶企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有很大的打击,就出口欧盟本身来说,佛山陶瓷业这次可谓是伤筋动骨。

广东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国际贸易中心业务三部经理康为表示,由于公司主要面对国内市场,出口欧盟在公司所占的产品比例不大,所以目前影响还是相对较少的。同样的,佛山雅士高夫陶瓷副总经理范金华、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国际营销中心经理钟知侠也认为,由于公司主要面对国内市场,欧盟市场份额大概占出口份额的15-20%,目前由于反倾销所带来的影响并不明显。

佛山中国陶瓷城发展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张永农认为,现在欧盟等多个国家、地区对中国陶瓷实行“反倾销”,主要是因为中国陶瓷产品竞争力在提升,威胁到他国的本土企业。同时,中国部分低价的陶瓷产品能在市场立足,能在欧盟市场立足,是因为市场有需求。有市场就有商家,如果单纯用“反倾销”的手段来对付中国陶瓷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经销商和百姓的利益。

陶瓷出口欧盟有隐忧

虽说针对中国陶瓷的反倾销案目前对佛山陶企销售影响并不大,但康为指出,由于目前处于政策缓冲期,从长远来看,陶瓷出口欧盟还是存在隐忧的。他分析,现在不少欧盟商家来中国前都会先绕道越南、马来西亚等地,他们很可能在寻找新的供应商,这对于佛山陶企来说也是一个危险信号。他表示,在此前的广交会上,没有接到一宗新的欧盟订单,担心随着欧盟订单的逐步减少,在未来一段时间或会出现一个低谷期,这对陶企的打击可能是很大的。

“我们在寻找新市场的同时,他们也可能也在寻找新的供应商。”钟知侠说,自己在东南亚做考察的时候,也会遇到客户在当地进行考察,这不得不作为陶瓷行业的一个警示信号。

目前,由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在崛起,受多方因素影响,中国陶瓷的成本优势减少。“我认为整个中国制造业成本是全球最高的。”范金华分析,由于物流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成本一直是商家需要面对的大问题,就各国的购买力来说,中国产品的成本实在太高了。他认为,目前中国产品的“低价”是因为享受了汇率的优惠,但成本问题还是日渐暴露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汇率、反倾销等多方因素影响着中国产品的出口,降低产品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品牌路线巩固国际市场

即便说反倾销风波不断,但佛山陶瓷企业仍将坚持走国际化路线。钟知侠表示,国际化路线是欧神诺陶瓷一直在考虑的,也是一直在进行的,目前主要采用的是代理销售的模式。她认为,走产品研发的路线十分重要,“别人做不了,我们能做”,这样公司在世界市场才有竞争力。同时,钟知侠表示,公司也会根据实际制定不同的销售策略,根据不同的消费者、销售地开展多品牌营销,开拓巩固销售市场。

“我们的模式和低价位陶瓷厂家并不一样,国际化步伐并没有太大影响。”范金华则表示,虽有反倾销风波影响,但雅士高夫陶瓷布局国际市场的步伐并没有停下来。每一步都按计划进行。

金意陶陶瓷的“KITO”品牌在欧洲市场已经被认可,康为表示接下来公司也会继续走品牌路线,巩固市场。他表示,公司一方面会多与欧盟等地的经销商深入沟通,商讨如何继续做好公司品牌;另一方面会与境外合作厂家交流,除了技术、工艺方面,还将就管理方面等进行交流,以提高公司的国际化水平。

根据目前的国际情况,张永农分析,无论是中高端产品还是低端产品,它们在市场都有自己的需求。中小型陶瓷企业产品出口有它们的路子,但对于佛山本土影响力较高的一些陶瓷企业,品牌很重要,抢占市场,靠的也是品牌。走品牌路线,把品牌做强做大,是巩固市场的有效手段。

观点:陶瓷企业还需千方百计争取国际市场


近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低迷,为我国陶瓷卫浴行业带来了严重影响,许多出口量比例较大的企业有些不堪重负,纷纷做起国内市场的文章,而一些专事出口业务的陶瓷卫浴企业,更是回游国内市场,力争在国内有一番作为。

其实,把国内市场做好,是必须的,但不应该放弃对国际市场的拓展。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国际市场需求放缓是暂时的,即使是现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只是降低,对陶瓷企业来说,出口减少不等于没有出口,需求降低不等于没有需求。陶瓷企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眼前的金融危机,用前瞻的思维准备危机过后的商机。危机是暂时的,需求是永恒的,市场拓展也是必须的。

国家商务部有关人士表示,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蔓延,外部需求持续萎缩,进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当前的突出矛盾仍然是要遏制出口下滑的趋势。从今年1-5月份我国陶瓷卫浴产品的出口形势看,不容乐观。陶瓷砖受出口退税率恢复上调影响,出口下滑趋势有所减缓,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而卫生陶瓷出口下行压力依然巨大,导致产量下降或是低速增长,以出口为主的大型卫浴企业销售形势依然严峻。有关专家称,我国拥有13亿人口,外贸企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数千万人的就业,尽管外部需求萎缩趋势难以扭转,但在着力扩大内需的同时,依然“绝不能放松出口”,需要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因此,陶瓷企业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还需千方百计拓展国际市场,原因有三。

一是解决就业增加收入的需要。正如前面所述专家的观点,陶瓷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在解决就业方面是一支重要力量,现实的国情决定了这个行业存在的价值,同时,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推进国民经济发展、满足消费市场需求、扩大出口赚取外汇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是消化过剩产能的需要。众所周知,我国陶瓷卫浴业的家底现状是,产能宠大,供大于求,众多陶瓷企业通过对外贸易消化产能,维系企业发展,即使血雨腥风的价格大战,也未能消弱对国际市场的出口,虽然其中贴牌比例占绝对,利润获取占极少。或许陶瓷企业也不想这样,但现实情况就是这样残酷和无情,为求生存保发展,企业不得已而为之。所以,我们还需理性看待,更需要努力改变。

三是打造世界品牌的需要。我国陶瓷业发展迅速,其中不乏志在打造世界名牌的企业和品牌,更需要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和耕耘。家门口的名牌,是不成熟、不完善、不健全的。即使生产集中度高、市场占有率大、市场话语权呼风唤雨,也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品牌。目前的陶瓷业,自主品牌的输出十分困难,但作为通往世界名牌必跨的龙门,是不可或缺的。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不仅可以锻炼队伍、学习先进理念和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素质和国际化水平,打造核心竞争力,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成就国际企业、世界名牌,直至百年,尤其在当前的特殊时期,更需要千方百计拓展国际市场,抢抓历史性机遇,树立民族陶瓷卫浴品牌形象。

陶瓷企业不要被眼前的困境吓倒,不要被金融危机羁绊迈向国际化的脚步。要借助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练内功、强管理、搞研发、促创新、调结构、谋转变、推降耗、控成本、拓市场、树品牌,以迎合国际市场需求为方向,以满足国际市场需求为目标,千方百计拓展国外市场,两个市场齐抓,两种资源并用。唯有如此,才有望做强做大企业,成就国际知名企业、百年世界品牌的荣耀。

陶瓷界乱象缘于"大师"泛滥


陶瓷届“大师”泛滥该如何反思

近日新华社发文披露了千年瓷都景德镇陶瓷市场乱象,可以用“大师”遍地、没有品牌、仿冒成风、地摊唱戏来概括,这则新闻令人感慨唏嘘,中国陶瓷界“圣地”,如何沦落至此?

景德镇有瓷都之名,是因为在宋元以后,此地创造了中华瓷器业生产的辉煌;近代以来,景德镇的瓷业发展带动了该地的经济发展,从而使景德镇由“镇”而变成了地厅级的市。不过,景德镇陶瓷市场乱象让“地摊”市场唱了主角,显见该市已倒退到了“镇级”的水平,此一情状,对“瓷都”名声的“杀伤”甚大,惜哉!

据说现今在世界市场,中国的瓷器无论是品种质量、精致度、多用途、产量等方面已不占优势,法国、意大利等国的瓷器外观精美、款式出新、品种繁多,已对中国的瓷器业构成了挑战。我们呢?这些年除了“大师”产得多之外,其他方面的进步却不及人家快,这样,瓷都的“大师瓷”走向地摊也就是非常必然的事。

景德镇瓷器乱象虽出现在景德镇,但其根源却在某些行业滥行的“大师制度”。本来,在一般中国人的心目中,大师是代表了学问方面的博大精深、或具有几个专业领域的权威,做人方面诲人不倦、桃李辈出、德高望重,凡达到此两方面最高境界的,方可被尊以“大师”称号。现在,在大多数知识领域,例如科技界、文学界、戏剧界、哲学界、经济学界等,能被敬称为“大师”者少而又少,两院院士有几个人获大师称谓的?戏剧界那么有名的艺术大家尚长荣,至今也坚辞大师称谓。然而,在围棋界、工艺美术界、陶瓷界,却公然盛行着一种“大师制度”,这“大师”头衔不需要学问知识的博大精深,只要在某一领域取得专业成就即可,例如在围棋界,赢了几场围棋、得了大赛冠军,二十多岁的小姑娘,除了围棋、其他文化领域都不涉及的人,居然就被授予“大师”的职称。工艺美术界也是一样,没有更多学问的艺匠,只是在某一方面有获奖作品,也能当上什么“大师”。陶瓷界大概念属于工艺美术领域,自然也就“大师”满天飞,更不要说其中还有未经任何主管权威部门认定的“自定大师”了。景德镇瓷都只是个中等城市,如今却弄得“陶瓷大师满街跑”,据说,仅2012年参加申报第六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的人员就达160人,从这些“准大师”人员的自信中,可见工艺美术大师职称的颁授之滥,看来,这个领域的“大师”,比围棋界的“大师”更加下三滥;大约围棋界痛感于“大师”贬值或“大师”头衔不过瘾,故又更进一步引进了“棋圣”制度,要像齐天大圣孙悟空那样“成圣”了,但“棋圣”真是圣人吗?圣人是什么?而“大师”遍地、瓷业走向地摊景德镇,更是绝妙的讽刺。

景德镇之所以兴,一是该处瓷土质量上乘,二是前辈艺匠在工艺上的精心烧制;至于上面画点图案、将瓷器做成怪模独样,那其实也是“普通活”,其技艺难度、艺术创造力不会超过画家、雕塑家。所以景德镇瓷器,关键在于精心选瓷土、精心烧制这两条。而瓷业向现代产业的发展,则应朝多用途、多品种方向拓展,这就需要有现代科技含量,中国当代陶瓷业的与国外陶瓷业的差距就在这里,不客气地说,中国陶瓷业还停留在工艺美术阶段,尚未进入高端科技领域,尤其是应用上,中国基本尚限于生活用陶瓷、收藏用艺术陶瓷,还不是有高科技含量的陶瓷,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科学的介入,不是靠“大师水军”满街跑。

所以,工艺美术界(含陶瓷界)、围棋界等领域,该让“大师制度”歇菜了,这几个领域“大师泛滥”,已经把大师的这个称谓贬得一钱不值了。

北流陶瓷业转型重生 迈向“绿色陶瓷城”


在绵延发展了1000多年之后,北流陶瓷业今天走到了一个历史性的拐点——逐步从“高污产业”转向“无烟产业”。

陶瓷业是北流经济之根,年产值近50亿元。与许多高污产业结出的果实一样,制瓷业带来滚滚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滚滚烟尘。近年来,当地环境承受力也在逼近临界点。“绝不能让子孙后代为我们今天的短视行为埋单!”北流市党委政府深感责任重大。

于是,一场混合着转型痛苦与重生喜悦的陶瓷产业大升级拉开帷幕,“千年瓷都”开始了美丽的“窑变”……

拆一根黑烟囱补助25万元

“轰隆”一声,一根数十米高的旧烟囱头一歪,倒在地上摔个粉碎。

4月15日上午,在北流市城区,烟囱的主人、陶瓷厂老板卢文玲远远地看着这一幕,长叹一口气,有几分不舍,又有几分解脱。旧厂的拆除、新厂的建造,要花费她大量资金,但形势逼迫企业转型,她必须走下去,期待新的更好的开始。

但对于130多万名北流人民来说,随着烟囱纷纷倒下,新的生活已经开始。

多年前的情形,令家住陶瓷厂附近的李光不堪回首:“细灰覆盖了整个城市和天空,一刮风,灰尘便扬起来,形成一团无边的迷雾,仿佛置身于沙漠之中。每天回到家,都要擦掉脸上那层灰黑色的粉尘。”

那些不停喷着黑烟的烟囱,就是污染的源头。从城外看去,大小烟囱密密麻麻地直指天空,像一片令人生畏的邪恶森林。

自去年开始,为彻底治理陶瓷企业黑烟污染问题,北流市对陶瓷企业开展了彻底的整治专项行动,由市委书记亲自抓,无论企业大小,皆在整治之列。不到一年时间,由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便依法强制关闭了14家企业,另外对三环、仲礼等企业进行治理,强制安装静电除尘加脱硫塔14台套,拆除黑烟囱26条。

整治行动直接触及众多企业利益,北流市舍弃了强拆蛮干之法,而是采用“强制+协商+补贴”的组合拳,比如拆掉一根烟囱补助25万元,最大程度减少了企业损失。由于工作方法刚柔相济,整治行动得以顺利推进。

拆烟囱、关工厂的同时,一场大规模的企业迁移行动也在进行。在政府的引导下,陶瓷企业逐步撤出城区,而位于郊外、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的日用陶瓷工业园区正张开双臂迎接迁移的企业。

“企业要做到‘净身入园’。”陶瓷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温后尧说,“新迁入及新建的陶瓷企业必须要采用无污染的燃气窑、电窑,拒绝黑烟囱。”

除了空气污染,企业废水也被严格控制。2011年4月,广西第一个县级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厂在北流日用陶瓷工业园投产,日处理污水5000吨,未来第二期投产后,将达到1万吨的日处理能力。

目前,陶瓷工业园区内已集中陶瓷企业45家,年产值33亿余元。

“煤改气工程”摘除陶瓷业污帽

煤燃烧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而传统烧瓷对煤的依赖,使陶瓷业戴上了“污帽子”。因此,陶瓷业要“脱胎换骨”摘掉污帽,关键之一就是升级燃料,将煤燃料更换成更洁净的天然气或者电。

在位于北流日用陶瓷工业园的锦昌瓷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采用新型天然气烧窑设备对环境带来的改变。

蓝顶白墙的崭新厂房里,通透明亮,地上洁净清爽,制胚、上色、烧窑……各种生产有序进行。地上无煤灰,空中无粉尘。站在一台长约5米、高约3米的天然气烧窑设备前,企业老板邹森告诉记者,这条天然气烧窑线耗资450万元,自带有完善的尾气与废水处理装置,排污极少。

他分析说,天然气窑虽耗资不菲,但因天然气燃料含杂质少,烧出的瓷器白度更好、硬度更大、釉面色彩纯净温润,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档次,售价自然更高。此外,相对于煤窑,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天然气窑的生产线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一条以煤窑为核心的生产线需要约400人操作,改造成天然气窑后,仅需200余人。

近年来,北流市引导陶瓷企业全面实施“煤改气工程”——逐步淘汰传统的“煤窑”及烟囱,新建更环保的新型“天然气窑”、“电窑”代替,并为此每年安排2000万元财政资金,对陶瓷企业技术改造、扩大生产的贷款投入进行贴息扶持。

在市环保局,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个时间表——“力争2012年年底拆除城区及工业园区所有陶瓷企业黑烟囱,实现北流陶瓷企业再无黑烟污染的愿望。”这意味着如在年底之前实现目标,全市50多家陶瓷企业都将完成“煤改气工程”,而那些资金不足或不愿投资改造的小陶瓷厂将被环境淘汰。

“拆烟囱”和“煤改气”还未全部完工,但已给北流市空气质量带来了明显改善。据市环保局提供的空气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8月21日城区空气总悬浮颗粒物TSP值为0.311,到2011年12月21日,这一数值降为0.192。城区居民有着直接的感受。“如今在街头,树叶是翠绿的而不是灰白的,风不再轻易刮起尘雾,我们也不用掩着鼻子逃回家。”李光感慨地说。

从“生产基地”迈向“绿色陶瓷城”

单从产量上说,有着“千年产业”之称的北流陶瓷业近年来可谓风光无限:年产日用陶瓷18亿件,连续7年出口创汇超1亿美元,成为中国重要的日用陶瓷出口基地。

但是风光背后的发展软肋仍然十分明显。譬如,产量大但知名度偏低、售价偏低,一些企业满足于“小富即安”,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落后等。这种情形下,产业发展便过度依赖产能,加上技术的老旧,高污染高能耗便难以避免。

因此,在开展黑烟囱整治,引导陶瓷企业开展“煤改气”技术革新的同时,北流市逐步从整体上调整陶瓷产业发展战略,包括大力发展陶瓷贸易、提升产品定位、树立陶瓷品牌等,全面升级产业链,提高各环节附加值。

战略调整的一个重要手笔便是打造了中国(北流)国际陶瓷博览会(简称“陶博会”),为陶瓷产业的全面升级提供了高端平台。今年4月中旬举行的第二届“陶博会”,签约总金额达180亿元。

“陶博会”的主会场——北流国际陶瓷贸易城,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贸易城。贸易城的旁边还配套建设了仓储物流区,勾勒出陶瓷物流大格局的雏形。

与此同时,产品领域的革新也全面到来。众多陶瓷企业开始重视创新陶瓷生产技术,开发高端产品线,以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三环集团率先开发高档艺术瓷,重金聘请了一批国家级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驻厂,创作出各种珐琅彩、粉彩、重彩等多种名贵装饰瓷,填补了广西工艺陶瓷的空白。

对于陶瓷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市委书记李玉振说:“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在数年内打造一个高端洁净的陶瓷业,把北流建设成一个绿色瓷城、文化瓷城和商贸瓷城,而不仅仅是单一的生产基地。这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光明之路。”

浴火重生的陶瓷书画值得收藏


《十八罗汉系列瓷板画》

纸存千载,瓷画万年。自古以来瓷、画同源,书画艺术以泥土为载体,经过高温窑火烧制后,如同“浴火重生”,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从明清时期开始,瓷板画日益兴盛,到了清末民初几乎成了达官贵人家中必备之物,艺人们纷纷设立画室,陶瓷工艺中的青花、五彩、釉里红等等在瓷板画上得到充分发挥。

在当今收藏界,随着清末民国瓷器成为拍场热门,陶瓷艺术家“珠山八友”瓷板画的市价甚至堪比清末官窑。

11月20日至28日,鼓楼沿督学行署将举行陶瓷书画展,展示陈敏和吴成析两位艺术家的多幅作品。

其中,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江西省工艺美术馆副馆长陈敏监制的《十八罗汉系列瓷板画》将人们喜闻乐见的佛教题材移植到陶瓷艺术的领域,他曾多次在景德镇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其作品《婴戏青花釉里红陶艺》还曾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江西省陶瓷书画大师吴成析现任景德镇雕塑陶瓷书画雕刻研究所所长,书画雕刻工艺师,他创作的《800件兰亭滕王阁》被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地的客商收藏。此次作为系列瓷板画题写的陶瓷书画和陶瓷刻书法,洒脱自如,古朴典雅,韵秀婉转,具有收藏价值。

评论:陶瓷界乱象缘于“大师”泛滥!


10月23日新华社发文披露了千年瓷都市场乱象,可以用“大师”遍地、没有品牌、仿冒成风、地摊唱戏来概括,这则新闻令人感慨唏嘘,中国陶瓷界“圣地”,如何沦落至此?

景德镇有瓷都之名,是因为在宋元以后,此地创造了中华瓷器业生产的辉煌;近代以来,景德镇的瓷业发展带动了该地的经济发展,从而使景德镇由“镇”而变成了地厅级的市。不过,市场乱象让“地摊”市场唱了主角,显见该市已倒退到了“镇级”的水平,此一情状,对“瓷都”名声的“杀伤”甚大,惜哉!

据说现今在世界市场,中国的瓷器无论是品种质量、精致度、多用途、产量等方面已不占优势,法国、意大利等国的瓷器外观精美、款式出新、品种繁多,已对中国的瓷器业构成了挑战。我们呢?这些年除了“大师”产得多之外,其他方面的进步却不及人家快,这样,瓷都的“大师瓷”走向地摊也就是非常必然的事。

景德镇瓷器乱象虽出现在景德镇,但其根源却在某些行业滥行的“大师制度”。本来,在一般中国人的心目中,大师是代表了学问方面的博大精深、或具有几个专业领域的权威,做人方面诲人不倦、桃李辈出、德高望重,凡达到此两方面最高境界的,方可被尊以“大师”称号。现在,在大多数知识领域,例如科技界、文学界、戏剧界、哲学界、经济学界等,能被敬称为“大师”者少而又少,两院院士有几个人获大师称谓的?戏剧界那么有名的艺术大家尚长荣,至今也坚辞大师称谓。然而,在围棋界、工艺美术界、陶瓷界,却公然盛行着一种“大师制度”,这“大师”头衔不需要学问知识的博大精深,只要在某一领域取得专业成就即可,例如在围棋界,赢了几场围棋、得了大赛冠军,二十多岁的小姑娘,除了围棋、其他文化领域都不涉及的人,居然就被授予“大师”的职称。工艺美术界也是一样,没有更多学问的艺匠,只是在某一方面有获奖作品,也能当上什么“大师”。陶瓷界大概念属于工艺美术领域,自然也就“大师”满天飞,更不要说其中还有未经任何主管权威部门认定的“自定大师”了。景德镇瓷都只是个中等城市,如今却弄得“陶瓷大师满街跑”,据说,仅2012年参加申报第六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的人员就达160人,从这些“准大师”人员的自信中,可见工艺美术大师职称的颁授之滥,看来,这个领域的“大师”,比围棋界的“大师”更加下三滥;大约围棋界痛感于“大师”贬值或“大师”头衔不过瘾,故又更进一步引进了“棋圣”制度,要像齐天大圣孙悟空那样“成圣”了,但“棋圣”真是圣人吗?圣人是什么?而“大师”遍地、瓷业走向地摊景德镇,更是绝妙的讽刺。

景德镇之所以兴,一是该处瓷土质量上乘,二是前辈艺匠在工艺上的精心烧制;至于上面画点图案、将瓷器做成怪模独样,那其实也是“普通活”,其技艺难度、艺术创造力不会超过画家、雕塑家。所以景德镇瓷器,关键在于精心选瓷土、精心烧制这两条。而瓷业向现代产业的发展,则应朝多用途、多品种方向拓展,这就需要有现代科技含量,中国当代陶瓷业的与国外陶瓷业的差距就在这里,不客气地说,中国陶瓷业还停留在工艺美术阶段,尚未进入高端科技领域,尤其是应用上,中国基本尚限于生活用陶瓷、收藏用艺术陶瓷,还不是有高科技含量的陶瓷,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科学的介入,不是靠“大师水军”满街跑。

所以,工艺美术界(含陶瓷界)、围棋界等领域,该让“大师制度”歇菜了,这几个领域“大师泛滥”,已经把大师的这个称谓贬得一钱不值了。

世界品牌归故里三环陶瓷入邕市场


昨日一大早,国庆前夜搬进南宁市民族大道阳光100小区B座居住的李先生,因举行家宴需要添置新餐具,当他准备到超市购买陶瓷餐具时,看到楼下醒狮起舞,锣鼓齐鸣,他走到楼下一看,原来是“三环陶瓷”南宁旗舰店当日正式开张纳客。走进店内,他被既富实用性又具观赏性的三环陶瓷餐具所吸引,当即定购了一套餐具和茶具。

广西三环企业集团股份公司南宁分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三环陶瓷在海外市场历练13年后终成中国日用陶瓷的龙头老大。目前,三环集团日用陶瓷产品93%以上销往欧美、日本以及中东、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法国Arc、意大利Tognana、美国Lennox、Mikasa和Sakala等欧美最顶级陶瓷品牌的制造商,而且还成为法国“欧尚”和“家乐福”,美国“沃尔玛”公司和瑞典“宜家”公司等世界一流商业集团的全球供应商。

2004年,三环集团陶瓷产量1.8亿件、销售收入4.9亿元、出口创汇5119.29万美元,三项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国同行第一。今年1-6月产品出口继续雄居全国第一。在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三环集团生产的13PC幽兰精品茶具被选为国家政要指定礼品。

“三环陶瓷”有关人士还说,位于南宁市民族大道阳光100“三环陶瓷”南宁旗舰店开张后,将向自己的父老乡亲——南宁市民展出其坯质薄而坚、洁白细腻、图案美丽釉色丰富多彩的顶级、豪华陶瓷产品,并以此为起点,开始探路区内、国内市场。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市场乱象重生 与洋品牌平起平坐还需时日》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市场乱象重生 与洋品牌平起平坐还需时日》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