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意瓷砖 > 导航 >

40亿吨陶瓷土助推西部陶都梦想

40亿吨陶瓷土助推西部陶都梦想

陶意瓷砖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2021-04-16

陶意瓷砖。

“平川区的陶工艺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可以与‘千年瓷都’景德镇相提并论,称其为‘千年陶都’或‘西部陶都’是比较准确的。”去年8月份,在白银市平川区召开的中国西部陶瓷峰会上,经过多次实地考察的国内权威陶瓷专家、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帆如是说。

先天优势:40亿吨的陶土“家底”

平川一陶瓷企业生产车间一角

打造西部陶都,是白银市有色金属资源枯竭并进入全国经济转型城市行列、平川区煤炭资源又进入衰竭期的形势下,上下两级政府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所构造并正努力实现的梦想。如果现有资源没有衰竭,那么,近几年来,这两级政府不会这么快就思考接续产业的问题,平川上下也不可能这么自信地就知道自己的陶土家底——境内各类陶土资源测算储量达40亿吨以上。

为了培育接续产业,平川这个靠煤吃饭的城市从2005年起就邀请了广东佛山市陶瓷学会的专家对全区的陶瓷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估。2009年,平川又邀请陈帆教授前来实地考察,并采集700余份陶土原料送唐山陶瓷研究员进行精选化验。从专家的评估和化验结果来看,平川区的陶瓷原料矿产丰富,尤其是以粘土、长石、石英石、紫砂为主的陶瓷原材料资源更是异常丰富,各类陶土的测算储量已达到40吨以上,而且这些陶土资源种类齐全,质地优良,开采方便,无论从品质上还是储量上都能满足多种陶瓷制品生产的工艺条件和技术要求。

“如果平川区有100条年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平方米的墙地砖生产线,以当地丰富的陶土资源,完全可以开采使用700年以上。”广东佛山陶瓷学会专家李沃等人在对平川区陶土资源考察后这样评价。

2009年8月,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白银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西部陶瓷峰会在平川区成功举办。全国8大陶瓷产区的专家、企业家以及中国陶瓷行业的知名企业300多人应邀前来参观考察平川陶瓷产业,把脉定位平川陶瓷产业发展方向。峰会上,挂牌成立了中国平川陶瓷研究院,同时借助此次峰会,平川区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2项,签约项目资金总额达到6.35亿元。这也是平川区为发展陶瓷产业、打造西部陶都迈出的重大一步。

峰会期间,与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马不停蹄地参观了平川现有的大中型陶瓷企业,实地考察了平川丰富的陶土资源,并对平川丰富的陶土资源赞叹不绝。几位来自广州的企业家在实地考察平川的紫砂土后甚至感慨地说,15亿吨啊,要是这些紫砂土在广州,将又会是怎样的局面啊!WWW.taOCi52.cOm

外地客商实地考察平川陶土资源

与会专家企业家认为,陶瓷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普遍使用,以及其庞大的市场需求和陶土资源,都为平川打造西部陶都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平川陶瓷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准确定位,如何在竞争中求发展,如何有选择性地谋发展。平川要立足本土,实施引进人才战略,使其成为建材市场的研发基地、生产基地和采购基地,并向周边延伸3至5省,并按照面向全国、走向国外的原则获得持续扩展。

西部陶都:困境中的产业突围

从具有数千年制陶历史的深山磁窑旧址,到如今区内林立的大小规模的陶瓷企业,从悠悠古代出土的马家窑类文化彩陶,再到如今种类繁多的现代生产用瓷及生活陶瓷,平川的陶瓷产业在经过了八九十年代的辉煌之后,由于受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低水平、小规模的生产状态以及体制等因素制约和影响,再度开始陷入困境,以致上亿元的资产几近闲置。“拥有极为丰富的陶土资源,而陶瓷市场绝大部分却被外地产品占领”,成为平川人民不可回避的尴尬现实。

“为40亿吨陶土找到出路,就是为平川区未来的发展找到新的出路!”发挥优势资源,利用5年左右时间,争取建设30—50条现代化陶瓷生产线,实现年销售30亿—40亿元的目标,把平川区打造成立足甘肃、覆盖西部、走向全国的“西部陶都”,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平川打造成西北最大的陶瓷物流集散基地,表明了平川区委、区政府全力发展陶瓷产业方面的决心和信心。为此,平川区一面积极实施改革,制定包括人才和投资等方面的9大优惠政策,一面加强技术改造和招商引资,并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万亩陶瓷建材工业园,落实“无费园”的优惠政策,吸引各地客商前来平川投资发展,使平川陶瓷产业逐步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截至目前,平川区已形成了4大门类、100多个品种的陶瓷产业格局,全区中小型陶瓷生产企业达到13家,拥有建筑陶瓷生产线6条,总产值超过3亿元。

外地客商:看好陶都发展前景

平川区丰富的陶土资源,质优价廉的煤炭和电力,以及距离兰州、西宁、银川、西安等西北几个中心城市均在500公里范围内的区位优势,是许多客商关注并投资平川的重要因素。在这些外地客商之中,山东人游国庆是比较特殊的一位。

与其他投资建厂的客商不同,人到中年的游国庆在平川经济开发区陶瓷工业园内投资两亿元建立了国泰陶瓷建材城,并投资1000万元进行市场启动。他说,他要借平川打造西部陶都的大好机遇,建设一个集陶瓷、建材、五金、家居、装修等销售、宣传、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建材市场,并使之成为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的陶瓷交易中心和会展中心。游国庆说,十五六年前的淄博,就如同如今的平川。如今,淄博已成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陶瓷产品生产、流通基地。随着国内陶瓷产品需求量不断扩大和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整个西部的经济实力都在上升,陶瓷市场前景看好,他相信平川区完全有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西部陶都”。

如今,占地面积203亩的国泰陶瓷建材城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并有商户入住。游国庆一面加紧剩余工程的建设进度,一面组织员工采集行业信息编辑成报为建材城的商户提供信息服务。用游国庆在当地电视上的广告语说,那就是“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的陶瓷建材城,全力为白银市平川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陶瓷产业做好配套服务”。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弋阳现全国大优质瓷石矿 预测17亿吨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今天通报了江西省地勘基金项目“紧缺和优势资源保障工程”首期地质找矿项目成果情况。首期地勘基金项目共有包括“新余梅山煤矿实现了‘红盆地’下找煤”等3个项目获得重大突破。

这三个项目分别为:新余梅山煤矿实现了“红盆地”下找煤、弋阳大源岭—来龙岗瓷石矿实现优质瓷石找矿、安福灯盏窝铁矿实现中深部找铁等3项项目。其中,弋阳大源岭—来龙岗瓷石矿勘查到的瓷石矿体,预测远景资源量达17亿吨,为目前全国第一大优质瓷石矿。

其中的弋阳大源岭—来龙岗瓷石矿已勘查到的瓷石矿体平均厚度104米,最大厚度149米,已探明控制的瓷石矿资源储量5亿吨,预测远景资源量达17亿吨(500万吨为大型),为全国第一大优质瓷石矿。对充分满足江西省陶瓷工业发展需要、建设新的大型优质陶瓷原料基地作用重大。

据悉,江西国土资源厅2009年共集中投入6400万元,紧抓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煤矿、铁矿、瓷石矿等长产资源的矛盾,优选找矿勘查区,经过技术人员连续作战,首期地质找矿项目取得了3项重大突破。

据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首期地勘基金项目成果中的龙岗瓷石矿、安福灯盏窝铁矿及南城县蒋源水泥硬灰岩采矿权将拟在2010年1月中旬进行集中拍卖,预计采矿权询价底价超2亿元。

一项新技术将使30亿吨煤矸石变废为宝


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家们日前宣布:他们成功开发出煤矸石制造瓷质砖的新技术,这项技术的产业化有望使约占中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总量40%的煤矸石变废为宝。煤矸石是与煤层伴生的一种含碳量低、比煤坚硬的黑灰色岩石,是煤工业的主要废弃物。中国现有煤矸石山1500多座,累计堆存30多亿吨。这些煤矸石侵占了大量土地,且易坍塌形成人为地质灾害,并污染水、土和大气环境,是一大公害。为了大量利用煤矸石,变废为宝、化害为益,中国地质大学自2002年底,在海内外率先对煤矸石制瓷质砖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煤矸石作为主要原料,通过配方和工艺条件的试验和优化,可以制造出达到国家标准的瓷质砖。据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王焰新介绍,煤矸石的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成因产地不同而差异较大,为了使研究结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课题组选取了山西右玉、河北峰峰、湖北黄石、黑龙江鹤岗等四地的煤矸石进行了系统实验,并于2003年12月在广东佛山进行了中间性试验和烧成试验。经权威机构检测,产品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质量要求,瓷质砖样品的电离辐射水平均和天然本底水平接近,说明煤矸石瓷质砖不会对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这表明,这项技术可满足瓷质砖工业化生产要求。瓷质砖,又被称作玻化砖,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建筑装饰材料,正逐渐成为天然石材装饰材料的替代产品。中国瓷质砖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消费量逐年递增15%左右,市场潜在需求量巨大,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大力提倡和开展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技术,是中国能源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十五”计划提出,到2005年,中国煤矸石综合利用量要由2000年的6600万吨增加到8000万吨,综合利用率由43%提高到60%。利用煤矸石制造瓷质砖技术是科技部863计划地方引导课题之一,这项课题的成功不仅将大量消耗煤矸石,促进环境和耕地保护,而且会开拓出新的瓷质砖原料,促进瓷质砖产业的持续发展。(完)

甘肃平川打造中国西部陶都 做强陶瓷产业


近年来,甘肃平川区积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和新能源、陶瓷建材等高新技术为主的多元化产业格局,全力建设中国西部陶都、甘肃能源新能源基地。

平川区把40亿吨陶土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打造中国西部陶都。

以举办中国西部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为支点,全方位营造软硬发展环境,制订促进陶瓷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搭建一流的投融资平台,陶瓷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总投资2亿元的国泰陶瓷建材城,集中整合区内外陶瓷建材资源形成规模,是全市“八大支柱产业”发展的第一家专业配套市场,为打造“西部陶都”提供专业完善的配套服务。华顺陶瓷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西北第一条高档抛光砖生产线。投资1亿余元的白银泰瑞陶瓷有限公司当年建成投产,山东客商投资8380万元的白银山川陶瓷有限公司,建成拥有西部第一条全自动环保墙地砖生产线。成立艺术陶瓷开发建设领导小组,支持鼓励陇烨陶瓷积极转型,向高档艺术陶瓷领域进军。截至目前,平川陶瓷企业发展到15家,形成了4大门类、100多个品种的大产业,年总产值从2009年的2亿多元增长到了现在的近5亿元。

平川区做大做强陶瓷产业 阔步“西部陶都”


近日,正在实施“西部陶都”发展战略的平川区再传佳音:在八月即将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西部(白银·平川)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上,平川将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称号,同时7平方公里的专业陶瓷工业园也即将开工建设。这预示着平川陶瓷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平川区将通过精心打造陶瓷产业集群,把平川建设成为中国“西部陶都”,成为特色现代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基地,并最终成为甘肃省产业发展的高地。

承接转移大力发展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

相比东部沿海地区,平川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而且平川区本身具有悠久的制陶历史,宋代这里就是西部著名的磁窑产地,建国后平川成为西北陶瓷重镇,虽然上世纪90年代大多国有陶瓷企业破产重组,但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陶瓷企业集聚,主要集中在墙地砖、卫生洁具等建筑卫生陶瓷领域,目前,平川陶瓷企业发展到15家,拥有4大门类、100多个品种,总产值近5亿元,陶瓷产品销售已覆盖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的大部分市场。

当前,随着东部沿海地区陶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容量的缩小,陶瓷产业北移与西进的转移态势十分明显。在这样的发展机遇面前,平川充分发挥自己地处兰州、银川、西宁三大城市的中心地带且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大力宣传自己具有的市场、资本和资源的优势集群要素,主动承接转移合作共赢,吸引东部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发展需求的陶瓷企业在平川落户,建立规模更大、竞争力更强的建筑卫生陶瓷产业集群。

依托优势全力推进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

平川各类陶土测算储量达40亿吨以上,种类齐全,质地优良,在西北具有独特的陶土资源优势。经广东佛山市陶瓷研究院综合评估认定完全能够满足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工艺陶瓷等常见的各种产品类型的生产需求。同时平川煤电产业为陶瓷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保障,加之平川陶瓷生产历史久远,培养了一批技术比较熟练的实用型人才,为平川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而且整个西北地区目前还未形成行业优势的陶瓷产区,平川的陶土、能源、人才和区位优势让平川成为西部陶瓷产业集群的首选之地。

同时,平川区具有独特的产业专业化条件、工商业传统,依靠民间微观经济主体的自发创新,并在内生性民间资本积累的推动下,和相对甘肃其他地区体制优势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发展具备西北民族文化特色的日用陶瓷、工艺美术陶瓷产业集群。

合作共赢潜心打造科技资源型产业集群

平川的陶土资源中,全国日渐稀少的紫砂土储量15亿吨以上,有“万土之王”美誉的凹凸棒土10亿吨以上,目前这些资源大多未被开发或处于低附加值开发阶段。为了高效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开发适合平川资源特点的特种工业陶瓷,平川区与国内多所知名大学签订了院地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了产学研合作政府专项基金,利用高校、研究院所在陶瓷领域的技术和研发优势,依据平川区陶土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发展具有平川特色的特种陶瓷产业。同时成立了平川陶瓷研究院和陶土资源开发公司,为实现陶土资源合理规范有序开采,为陶瓷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加强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各主产区陶瓷研究院所的技术信息交流,发挥陶瓷研究院研发、人才、技术支撑平台作用,为平川陶瓷企业发展服务。力争围绕这些科研资源集聚和发展一定数量的特种工业陶瓷企业,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重点、以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特种陶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德化获40亿投资打造“中国China陶瓷文化古镇”


近日,记者获知,位于福建省中部的德化县盖德镇迎来了海闽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屹德投资有限公司总投资40亿元的“中国China陶瓷文化古镇”开发项目,项目投资方目前已与德化县盖德镇签订了项目投资协议,该项目预计年底动工,5年内建成。

据了解,德化县地处福建省中部,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近代瓷都,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德化窑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福建省德化县而得名。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至今传承未断。它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为制瓷技术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德化陶瓷源远流长,在中国陶瓷历史上曾经书写过辉煌的篇章,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影响。德化陶瓷在中国当代陶瓷发展中,同样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无论在工艺技术和艺术创作设计方面,都有新的提高和拓展,不仅生产了大量优质的日用陶瓷产品,同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艺术陶瓷作品。但是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年轻人多不愿投身这一学习周期长、见效慢的传统行业,而今艺人多在60岁左右,有人亡技失之忧,迫切需要有关方面予以重视和扶持。此次“中国China陶瓷文化古镇”项目对传承及发扬德化千年陶瓷文化和技艺特色有着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记者获悉,“中国China陶瓷文化古镇”总投资40亿元,将于年底动工,5年内建成。项目包括陶瓷文化客栈一条街、德化古陶土工坊一条街、中国陶艺大师一条街、陶瓷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街、中国陶瓷养生文化街、闽南养生美食文化街、世界陶瓷宗教文化街、中国千古陶瓷水街等八大文化街区,此外还包括中国陶瓷文化主题公园、中国陶瓷企业文化会所、中国陶瓷大师村、陶瓷禅修文化基地、陶瓷文化养生基地等5个文化板块和德化古窑遗址博物馆、陶瓷宗教文化馆、陶瓷养生文化馆、文化演出剧场等四大文化中心。

据了解,德化现有陶瓷企业1400多家,产业集群形成了传统瓷雕、出口工艺瓷、日用瓷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很多大企业将分公司设到美、德、英等国。此次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德化集陶瓷文化、陶瓷工艺、书画科普、建筑艺术文化、地方历史文化、山水文化、生态文化于一体的陶瓷文化生态旅游产业新名片。

陶瓷产业园年产40亿金蛋 丁蜀崛起陶瓷产业高地


记者日前来到位于宜兴市丁蜀镇的陶瓷产业园,这里一条条宽敞的干道通达四方,一排排整洁的厂房错落有致,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处处洋溢着蓬勃发展的气息。据园区一位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园已有入驻企业500多家,去年共完成销售收入40亿元,同比增长35%,园区经济占了全镇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丁蜀镇是著名的陶瓷之乡。2001年,该镇发挥自身优势,建立了江苏宜兴陶瓷产业园区,通过大力引进电子陶瓷、纺织陶瓷、工业陶瓷和世界品牌的日用陶瓷等一批企业和项目,逐渐发展成为以陶瓷产业为主、电子信息等多种产业配套协作的现代产业园区。近年来,园区积极引导企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发展具有先进科技含量的项目,陶瓷产业规模化研发、生产集聚优势日益彰显,先后被确定为无锡市重点开放园区和省级工业开发区,一个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的陶瓷产业高地已初现雏形。

园区鲜明的产业集群优势,吸引了大批国际先进陶瓷生产企业纷纷前来入驻。目前园内已有外资企业50多家,其中包括德国杜塞拉姆公司、英国工业巨头摩根集团和阿德明耐克斯公司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去年园区共完成外资注册4000万美元,实际到账外资1933万美元,实现自营出口创汇4200万美元,同比增长373%。由世界500强企业英国阿德明耐克斯公司投资3300万美元建设的珍珠陶瓷有限公司,是该公司进入中国25年来投资规模最大的陶瓷项目,项目投产后,70%以上的产品将出口到海外。

为营造更好的投资创业环境,陶瓷产业园先后投入3.7亿元资金,用于园内天然气、电力、自来水、通信设施、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绿化11.62万平方米,日处理能力达2.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也即将完工投运。园区还设立了管委会,配套成立招商、建设、管理服务等部门,为入园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禅城牵手永川:40亿将建陶瓷工业园


由广东省佛山市人民政府、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市商业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驻广东办事处共同主办的“重庆-佛山经贸合作暨名优产品展销会”于8月16日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落下帷幕。据佛山市经贸局有关人士透露,展销会四天进馆人数超过13万人次,现场成交金额在2000万左右,参展企业还找到了200多家新的经销商、代理商。另外,展销会期间,两地企业达成销售合同70多个,总金额达到186亿元。

本次展销会规模约1万平方米,共500个标准展位,展区分为重庆展区(100个标准展位)和佛山展区(400个标准展位),300多家企业为重庆市民提供了近万种名优产品。其中参展佛企超过200家,涵盖陶瓷建材和食品饮料等佛山的十大优势行业。

为更好地促进两市企业交流,进而达到两市更紧密合作的目的,8月13日下午,佛山五区经贸分团考察重庆市相关区县,其中禅城区对口考察永川区。禅城区经贸局与佛山陶瓷协会已促成佛山陶瓷骨干企业与永川方面达成了三年内投资40亿元的合作协议。永川港桥工业区“港桥工业园”将建立陶瓷工业园,并完善基础设施,佛山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在该工业园内开办分厂。

40余位陶艺名匠“千年陶都”铜官窑共制陶瓷收藏壶


4月19日,40余位全国知名陶瓷艺术家相聚“千年陶都”长沙望城区铜官古街,参加首届书堂山当代文人书法周之青墨红泥书铜官活动,围绕“铜官”主题和“湘江古镇”元素,同台创作陶瓷收藏壶。

铜官是世界陶瓷釉下多彩的发源地,享有“千年陶都”的美誉。作为中国最早外销窑口之一,铜官是“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源头,现保存有完整的古龙窑。2010年,铜官陶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铜官现拥有陶瓷规模生产企业13家,陶艺作坊(门店)65家,国家级陶艺大师1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6名、陶瓷艺术大师12名,陶瓷产业从业人员近3000人。本次陶瓷收藏壶制作地——泥人刘陶艺馆是著名工艺大师刘坤庭的工作坊,刘坤庭是“泥人刘”的第三代传人,也是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

出生于1993年的刘嘉豪是“泥人刘”第四代传人。从大一就开始从事陶艺制作的刘嘉豪,希望能把传统陶瓷工艺与时尚元素结合起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本次活动中,来自湖南、江西、河南、广西等地的陶艺大师同台创作一大批精美绝伦的陶瓷精品。此外,大师们还参观了铜官窑古遗址、靖港古镇等坐落在湘江古镇群上的遗址明珠和文化圣地,感受悠悠水乡的魅力,激发艺术创作的灵感。

据悉,首届书堂山当代文人书法周将于5月8日在望城区开幕。届时,本次陶艺大师们精心创作的陶艺作品将集中亮相,并通过来自全国各地的文人书法家的再创作,实现书法艺术与陶瓷艺术的完美融合,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精髓。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40亿吨陶瓷土助推西部陶都梦想》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40亿吨陶瓷土助推西部陶都梦想》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意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