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石湾窑瓷器鉴别 > 导航 >

私窑制瓷悄然风行 私窑杯可卖几千元

私窑制瓷悄然风行 私窑杯可卖几千元

石湾窑瓷器鉴别 密县窑古代瓷器 清宫窑瓷器鉴别

2021-04-17

石湾窑瓷器鉴别。

陶瓷的生产和制造在我国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据记载,约在公元前8000年便已出现了烧制陶器的穴窑。那依山建窑、采木为薪、火光映天的烧窑场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征。

从古代到现代,陶瓷制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其制作工艺也在不断变化和改进,陶瓷制品逐渐变为流水线式的工厂化生产,世代沿袭的古代制陶术已被现代文明的机械化生产所取代。在东北地区历史上很少有烧窑制瓷的记载,很多人甚至不知窑为何物。

但是记者最近在采访中了解到,我们身边有些人正在重拾传统制陶这种宝贵文化遗产,建立起私人窑场和作坊,恢复古法制作陶瓷,并且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和追捧。这成为了一个有趣的文化经济现象。

那么,到底是哪些人在建窑制瓷呢,他们有着怎样的想法,私人作坊又是怎样生产的,我们应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采访。

●私人烧窑作坊生产和展列仿古陶瓷艺术品,他们推崇的是手工制作,追求产品的艺术性和唯一性,一些艺术家加入到了这个制瓷销售的行列。

●在陶瓷艺术品收藏不断升温的情况下,一只纯手工制作的陶瓷杯子在艺术品市场上已经能够卖到几千元。在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追求下,私人烧窑作坊在东北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发展迅速。

新现象开窑烧瓷

在一次朋友间的聚会上,有位朋友掏出了自带的一只茶杯,是羊脂白玛瑙釉的,做工十分精美。茶杯的主人颇有些自得地说:“它是我从一个朋友那儿淘来的。这可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东西,是纯手工制作品,从炼泥到成型再到烧制,都由我这位朋友亲手完成。现在这样一只杯子拿出去可以卖上千元呢。”

朋友进一步介绍说,这个小小的茶杯,就是在时下兴起的私人窑场里制作完成的。

提到窑场,很多人的脑海中也许会浮现出如下场景:荒僻的山野中,熊熊窑火映红暗夜,大批量的泥质器物经过繁杂的烧制程序,变成了精美的陶器和瓷器。

那么时下兴起的私人窑场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在这位朋友的帮助下,记者联系上了开办私窑作坊的王忠伟,他的窑场在沈阳浑南新区附近。

记者找到了王忠伟的窑场,发现这里位置较偏僻,四周住户稀少。窑场是一幢普通的二层小楼,面积有300多平方米,王忠伟说是他租用的。

楼下堆积着不少硬杂木。王忠伟解释说:“下一步我打算试用柴烧法来烧窑,这种方法烧出来的陶瓷品艺术效果是最好的。”他正在使用的是气窑,4年前花8万多元购置的。

王忠伟说:“现在不仅有液化气窑,而且有更容易控制温度的电窑,因此可以实现室内烧窑,这样对环境没什么污染。”

记者采访得知,像王忠伟这样开私人窑场的并不是个例,应该说是大有人在。而且围绕着烧制、销售和使用、收藏这个链条,逐渐形成了一个群体。

在沈阳市铁西区一间面积有几十平方米的房子里,王亮正在操控电窑。他告诉记者:“当初自己买下窑炉试着烧窑,完全是出于对陶瓷艺术品的偏执性热爱。”

王亮说:“我从小就对泥土感兴趣,用黄泥捏东西玩。后来又喜欢上了茶文化,四处买茶具,现在又发展到自己设计烧制茶具,越玩越投入。”

新动向从玩艺术感觉到“杀”进市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代私人窑场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工厂化流水线批量生产不同,推崇和遵行手工制作,就像文化工作室,所烧制的瓷器一个样式只有一件或很少几件,因此更具文化和市场价值。

王忠伟的窑场叫“沐焰瓷坊”。他说自己的窑场设计既参考了古窑的技术特点,又适应本地的气候条件。

王忠伟从前就一直在搞艺术,“我学的是雕塑,爱人是学陶艺专业的。前几年我常陪她到全国的陶瓷产区考察,对陶瓷艺术越来越感兴趣,也学习了一些制作陶瓷的技术。”

陶瓷制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而且在实用功能之外,其艺术属性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和追捧。

传统烧窑业有一种说法:过手72人。从炼制泥料开始,到成型、制釉、装饰,再到施釉和烧成,一件陶瓷器要经由许多工序才能完成。但现代私窑作坊的规模一般都很小,基本是由窑主自己完成,也正因为如此,其产品的个性更鲜明。

私人窑场生产的产品一般包括陶瓷类茶具、家居饰品、灯具、首饰等,追求的是艺术情趣和品位。

王忠伟向记者介绍了他所生产的天然玛瑙釉高温瓷:“使用的泥料是从国内4处著名陶瓷产区买进的深层老岩矿料,光泥料陈腐就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工艺流程比较复杂,手工捏塑、天然玛瑙制釉等,总共有76道工序。炉内最高温度可达1380℃,完成一次烧制需50多个小时,要经过三至六次反复炼烧。成品还要经过近乎苛刻的筛选和精磨,最终才能上市。”

近年来国内兴起了收藏热,陶瓷艺术品收藏也在升温。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统计,多年来我国各类陶瓷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日用陶瓷年产量达270亿件,其中艺术陶瓷产量50多亿件,产值近500亿元。年出口达22亿件,出口额15亿美元。而且国内产量和出口量还在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

在各大拍卖会上,陶瓷工艺品的拍卖价格也是节节攀升,所表现出来的强劲升值潜力,推动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投身于陶瓷设计和生产,商业与艺术结合更紧密。这是私人烧窑现象之所以出现的经济和历史背景。

调查一只私窑杯子可卖到几千元

在王忠伟的窑场里,满是各种形状的毛坯手工制作品,一些木架上摆放着他烧制的陶瓷成品,有天目釉的,也有玛瑙釉的。

他说,如今他制作的陶瓷产品已经送到市场上出售了,而且反映还不错,最好的可以卖到几千元了。上月末广州举办茶博会,他带去了15箱陶瓷器,有几百件,很快卖完。

王忠伟说:“令我高兴的是,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也对陶瓷艺术很感兴趣,有一个20多岁的小伙,一口气选了30个杯子。”他烧制的瓷器现在在北京、天津、广州、南京等20多个城市都有销售代理商,销售额在不断增长。

“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生活质量提升了,对文化的审美品位也提高了,这使得私窑作坊的高档产品有了越来越大的市场空间。”有专家分析说。

思考私人窑场将走向何方

记者了解到,像王忠伟这样规模的窑场,一年要使用近30吨的泥料。他说:“我们的作坊式生产与工业化大生产的出发点完全不同,不追求数量,追求的是个性和特点。每一件瓷器都体现了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强调个人的技术和技巧。这种制作方式要投入更多的专注和情感,每一窑的生产都是一次新的期待,希望看到不同于以往的新陶瓷艺术品的诞生。”

“我的作坊要争取做出具有东北性格和辽宁文化符号的陶瓷艺术品。当然,所有的创新和创造都要在传承和借鉴古代优良技艺的基础上来实现。”王忠伟的窑在结构上模仿和传承了古代窑的形制,但也有属于自己的改造。

记者感悟到,与工业化大生产的标准产品相比,私窑作坊生产出的纯手工陶瓷更加精致,个性化更加突出,因而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王忠伟说:“刚开始只是想做出最好的陶瓷制品,与身边的人分享,所以初始阶段的产品大部分都送给朋友了。”而越来越多的朋友使用他生产的陶瓷产品,无形中也是一种宣传和推广。“说实话,从前我对市场是怀有一种恐惧感的,不想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市场上去。但近半年我的认识发生了转变,必须要敢于面对市场,挣钱不是根本目的。看到那么多人真心喜欢我的作品,肯花钱购买,这就是对我的认同,我从中也体验到了一种幸福。”

在开办私窑作坊的窑主里,多数人的原始动力是对陶瓷艺术的喜爱和痴迷,初衷是理想化的,没有过多考虑金钱和盈利。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做陶瓷是不计成本的,而且倾注了很多心血和才华,艺术价值较高。

但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便逐步走向了市场,有的产品还形成了稳定的客源,生产规模也逐渐扩大了。

窑主们在市场经济的诱惑下,能否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方向,能否保持住产品的艺术含量,这是一个现实的考验。

挑战1380℃高温

在陶瓷生产中,1200℃是陶和瓷的分界点,1200℃以下陶化,超过1200℃则瓷化。

王忠伟介绍说,他烧制陶瓷挑战了1380℃的高温区。低温烧出的陶瓷器皿,易存在铅、镉等有害金属成分,危害人体健康,高温烧制的产品就没有危害了。王忠伟说:超过1300℃之后,对原料的要求非常之高。1380℃是个什么概念?如果是紫砂壶,会被烧成液态。

这个温度段是他在查阅大量资料和到各地实地考察之后,经过验证而确定的。“据我所知,这个温度段在国内陶瓷艺术品生产中还没有人做,因此在烧制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新问题。”

王忠伟说,烧窑过程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最开始的时候,看到一窑300多个瓷器没一件成功,心里别提多难受了。“制作陶瓷,常常会经历大喜大悲。有一次,我尝试烧制天目釉,出窑时整窑几百件都坏了。我万分失望地从窑里一件件往外拿废品,却突然在窑炉里发现了一块指甲盖大小的像天目釉的东西,当时我兴奋极了,真有一种否极泰来的感觉。”

taoci52.com小编推荐

评论:“私抛厂”的未来在哪里?


目前,佛山注册的陶瓷企业有1000多家,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不少企业开始开发三、四级市场,而三、四级中低端市场,一直以来都是私抛厂的目标市场。在多数企业开始关注农村市场之际,正规陶瓷企业如何与私抛厂争夺三四级市场,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私抛厂赢在价格

私抛厂,是业内人士对砖坯抛光厂的称呼。行业资深人士张永农说,这些厂家也有经营执照,照章纳税,不应该叫“私抛厂”,当初这些工厂建立的背景是:有些厂家的砖坯来不及抛光,而另一部分厂家无场地放置抛光设备,在这种市场需求下,私抛厂应运而生。行业人士也表示,“私抛厂”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

陶瓷业在中国发展几十年,目前分工已经很细致了。抛光,本来只是陶瓷制品生产中的一个环节。自从有人购买砖坯抛光销售之后,私抛厂才出现在中国陶瓷业的历史舞台上。目前在佛山,私抛厂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其产品有按照品牌思路操作的,其营销上也讲市场保护。

关于现今私抛厂的生产流程,圣晖陶瓷仿古砖事业部总经理梁菘说:“私抛厂无窑炉,无压机,买其它企业的砖坯,只需抛光生产,在市场上有价格优势。目前陶瓷行业分工越来越细,私抛厂也是陶瓷企业,只是生产线不全,只做陶瓷生产过程中抛光这一个环节。”

一块抛光砖,私抛厂的产品在三、四级市场上的售价与正规厂家的售价相比,要便宜一到四元。造成这种价差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私抛厂往往专注做几条生产线,不换模、不改配方、不调色,不做转工转料,形成长期稳定的品种。而正规厂家则转工转料,加上营销成本与品牌推广的成本,二者比较起来,私抛厂的生产成本自然低了。”新明珠集团副总经理李重光说。另外,不做库存,有单才生产,这为私抛厂解决了“库存”的巨大资金压力。

圣晖陶瓷仿古砖事业部总经理梁菘认为,私抛厂的价格优势除了他们产品单一以外,私抛厂在市场营销、品牌维护、资金流等方面都占据一定的优势,从而价格更加低廉。

私抛厂的价格优势,实惠最终落在消费者手里,虽然这些产品质量可能打了折扣。但性价比高,很容易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可以说,在营销上,私抛厂真正做到了薄利多销。另外几位业内资深人士,对私抛厂价格优势的看法大抵相同。

质量是私抛厂的软肋

谈到私抛厂发展中的不足之处,欧盟尼魔方砖总经理汤浩认为:“私抛厂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间可以相互替代。由于受限于砖坯的市场供求关系,私抛厂的产量也不稳定。大多数私抛厂因为还没有掌握砖坯的粉料、配方,而这些核心技术直接决定砖坯的质量。所以私抛厂产品的质量很难保障。”

业内人士认为,私抛厂无法掌控其产品质量,在消费观念逐渐成熟的农村市场上,其优势将逐步消失,但这需要一个过程。毕竟多数农村市场的建陶产品消费还处于初期,消费者看中的因素仍是价格,所以,在产品质量上只能退而求其次,这也直接导致了私抛厂产品在农村市场的热销。

而正规的陶企,要开拓农村市场也绝非易事,过硬的产品要搭配相对低的市场售价。所以就现阶段而言,三、四级市场的培养还需要一段时间,正规陶企也通过产地销等形式,试图分割这部分市场,但这种尝试也需要实力和资金做后盾,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厂家。

决战农村市场意在长远

意大利欧盟尼魔方砖有限公司总经理汤浩认为,面对三、四级市场,陶瓷企业深知自己的优势在于品牌,而农村市场的消费特性是以经济实惠为主的,所以,在当前价格无法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进军农村市场只是表明了企业的一种姿态,而决战农村市场则意在长远。

“城市中低端市场、城乡结合部、县级市和农村对瓷砖的需求量非常大。目前的农村市场不缺产品,山东、江西、四川的货都有,但是质量有区别。新明珠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综合成本的考量,正做适合农村市场的产品。”李重光对农村市场充满信心,但也可以看出,新明珠为了迎合农村市场,也做出了一些具体的调整。

2009年,新明珠对江西、湖南一带的农村市场进行大力整合,江西新明珠的生产基地,现在有3条窑线满负荷运转,第4条窑线已经于半月前点火,并计划于年内再在江西投入4条窑线。

为了降低产品在三、四级市场上的售价,新明珠做出了相关的战略调整,采取销地产的策略,即为降低运输成本,在销售市场建立生产线。同时,做好与经销商的沟通,努力控制产品在终端市场的价格,利用规模化生产的优势降低采购成本。在产品研发上,江西新明珠的生产基地已经研发出适合农村市场的产品,花色品种比较稳定,主要是仿古砖与三水瓷片,规格以600×600mm、800×800mm为主。

新中源陶瓷在进军农村市场的时候,也采取了销地产的战略,不过他们称之为“基地外移”。比如以四川夹江基地为据点,新中源用中低端的产品辐射西北地区的三、四级市场,有效缩小了企业供货的运输半径,终端市场的消费者可以直接到企业订货,而不必承担长途运输的运输成本。

一万元仿古瓷转手卖上百万


一件普通的仿古瓷,生产成本十几元,经过地摊商贩之手卖上数百元,经过古董店商卖上数千元。这不是漫天要价,而是目前陶瓷市场的基本行情。操作好的“局”,仿古瓷会价翻百倍,行内人都说陶瓷收藏“水太深”,实际也是如此,不可估量。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从仿古瓷的生产源头谈起,到经过一手批发、二手贩卖,再到“做局”高价销售。通过探寻仿古瓷的“暴富”历程,试图揭开陶瓷收藏的神秘面纱。

仿古瓷在制造源头是正当买卖

“在江西景德镇,很多仿古瓷的制造作坊,还有仿古瓷聚集的市场。”曾去过景德镇考察的陶瓷爱好者阿林说,很多被骗巨款的人对仿古瓷深恶痛绝,但在源头产地,仿古瓷的生产和交易是正当买卖。父亲拉坯、儿女描胎雕胎、爷爷烧窑,一家人就是一个小作坊,还有专门进行仿古瓷交易的市场。

很多用词考究的人不愿将陶瓷划真假之分,而是称作历代陶瓷和现代工艺品。仿古瓷,指的是后期模仿前朝的名瓷品种而烧造出来的瓷器,这在历代都有,比如宋代仿商周的青铜器,清朝仿明朝的宣德炉、执壶等。仿制品并不是一文不值,好的仿制品尽管无法与原作比拟,但价格也有上万元不等。但将仿制品说成原作“忽悠”人卖高价,自然价值无法对等。像如今在网上卖得风靡,价位在十几元到几千元不等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自然无法与2.8亿港元的“真身”相比。

景德镇的仿制品也不是所有都卖高价,据阿林介绍,市场上的仿古瓷根据成本和相似程度的不同,也分为低、中、高三档。低中档做工粗劣些,多卖几十元,而做工精致的高仿品,也只能由为数不多的大家“操刀”。

普仿品成本批发价多在几十元

景德镇哪里能买到品相比较好的仿古瓷?不少人会推荐休闲广场附近的陶瓷大世界,那里是陶瓷商铺的集中地。你能找到各类仿古瓷,全国各地包括青岛的很多陶瓷商贩都是在这里拿货。这里几十元批发的仿古瓷,到了摊贩手中便成了宋代名窑或者明清瓷,低的卖几百元,高的卖成千上万。

据知情人透露,商贩们在这里批发也得防忽悠,有的陶瓷盒子上写着某位知名艺术家名号的,或者研究中心的证书,但行内人都心知肚明,所以就得学会厚着脸皮砍价。一般的景德镇餐具价格在100元以下,工艺类的都是在500元以下,那种大的装饰性的花瓶都是在600元一对。这样的价格较五六年前也高了,主要原因是原料成本增加不少。相关数据显示,前几年一吨高岭土600元,现在要8000元,而1吨只能淘出300斤使用。以往在陶瓷摊上100元出头便能淘个青花瓷盘,现在得七八百元,也不足为怪。

陶瓷爱好者杨先生曾经从事过陶瓷生意,他告诉记者:从市场上成批批发的陶瓷,通常是仿古瓷中比较低档的仿品,批发的人也多是各地市场的摊主商贩。几十元批发的较低劣的仿古瓷,转手到外地市场陶瓷摊上,通常会翻10倍变成几百元出手。

成本越高最终售价越高

价翻10倍后成交,这只是仿古瓷利润里的最低链条。“成本价越高的高仿品,利润空间越大。”岛城陶瓷研究者高先生说。达到以假乱真程度的高仿品,制作成本也相当高,需要真正还原古瓷的生产原料和过程。烧制采用柴窑、绘画风格字体笔法相似,之后还得通过各种手法去贼光、做包浆,甚至靠化学手段让陶瓷年份检测躲过科技测试等。

高仿品做好后,还得需要一个完美的故事。祖上流传、窑址发掘、盗墓所得等,无论运用哪种煽情手法,最终目的是让买家“信”了,实现仿古瓷的“价值飞跃”。高先生曾经就亲身经历过这样的故事,一个陶瓷贩卖者成功地将一个高仿青花瓷瓶“推销”掉,成本一万元左右的高仿瓷,最终卖了一百多万元,翻了100倍。

业内人士:摆正心态谨慎投资

对于高仿瓷市场如此活跃的现象,陶瓷研究者王先生认为:有需求才有市场,高古瓷仿制如此活跃,可能也是市场发展所致。“如果生产出一种仪器,一测便知道真假,也许就没有这么多人去爱好了。”他说。陶瓷是稀缺资源,但它不跟石油似的是不可再生资源。陶瓷是随着时代的推动在不断挖掘,高古瓷没了,有明清瓷,明清瓷没有了有民国时期的瓷器,之后还有解放前后等。只要有不断地创作,便有不断地循环更新。

但对于以陶瓷为投资对象的收藏者来说,只能擦亮眼睛,谨慎入手。如今很多高仿瓷,高科技仪器都无法测出真假,传统的目测鉴定法也没法保证万无一失。只能凭借各种经验和知识,摆正心态,谨慎投资。

明代青花缠枝莲纹杯景德镇窑制


明代青花缠枝莲纹杯

规格:高5.2厘米口径9.3厘米足径3.8厘米

收藏地:北京故宫博物院

古朴的造型,秀丽的装饰

此杯为传世品,系一件明代景德镇窑烧制的著名青花酒杯,为永乐年间造。敞口,口沿外侈,深腹曲壁,下腹部微折,矮圈足。杯腹内外皆饰青花缠枝莲纹,口部饰朵梅纹,内底绘双狮戏球,球心篆书“永乐年制”题款。此杯制作精细规整,造型古朴敦厚,装饰构图匀称,画笔清秀流畅,色泽深翠凝重,是永乐年间压手杯之精品。

何为“压手杯”

明谷应泰《博物要览》说:“永乐年造压手杯,……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而这件青花缠枝莲纹酒杯,胎体稍显厚重,器形较小,将杯覆合于手中,大小恰好合掌心,并有凝重之感,这就是所谓的“压手杯”。

难得的制瓷图

在考古调查和发掘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不少制瓷的作坊和烧瓷的窑址,为研究古代瓷器的制作程序和烧造过程提供了重要资料。但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这些制瓷遗迹多残破不堪,很难从中看出当时制瓷作坊的全貌,虽有些晚期文献中轻描淡写地提到这方面的资料,但对于专门的陶瓷研究者来说,也是详备不足。幸运的是,在山西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嘉庆年间粉彩瓷瓶上,发现了详细的《制瓷图》,画面包括:采石,油泥,镟坯,吹釉,入窑,烧窑,彩器,烧炉等制瓷的几个重要步骤。图中人物众多,绘图施釉的画师们均着长袍大褂,有的头戴瓜皮礼帽,有的还戴着眼镜,地位明显高于短衣打扮、头挽发髻或戴幞头的杂工。画师们手拿之器,形体较小,如碗形,敞口,斜壁内收,矮圈足,当为盏。这个窑场可能是以烧制杯盏为主的专门窑场。

当代瓷器受关注 初级藏家可投资数千元作品


近日,来自江西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大师的300多件作品在羊城展出,广州市民目睹了的风采。近年来,古代陶瓷的价格动辄几百几千万,让藏界的目光渐渐转移到当代大师陶瓷的身上。当代大师陶瓷的价格每年升值达到一到两成。目前,当代大师陶瓷作品的价格在数千到数万元,适合初级投资者进行投资收藏。

当代瓷器渐受关注

“2000年以前,藏界比较关注古代瓷,2000年以后,藏界收藏现当代瓷的居多”,一位藏家告诉记者,现当代瓷器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古瓷比较难鉴别,年轻藏家对老瓷吃不透。”古瓷器收藏家梁戊年告诉记者,古代瓷器极具韵味,但现当代瓷器也值得收藏。比如当代瓷里面的“釉下五彩瓷”,是清中晚期的一种创新,相对于过去的釉上彩瓷,它具有五彩鲜艳、晶莹润泽、永不掉彩三大特点。这在10年8年之前都很少人关注,但随着藏界的重视,现在已经属于珍贵之物。

藏家告诉记者,其实古当代瓷器可谓各有千秋,古代瓷器比较重工艺,笔法工整,现代瓷则比较贴近生活,表现活泼。现代瓷在创作手法上也比较随意,像画中国画出身的工艺美术大师郑薄,就打破陶瓷的传统,把画的风格融入到陶瓷里面。

年升值一到两成

现时,大师级的陶瓷工艺师,作品售价普遍在3~5万左右,但当代出现的一批陶瓷界的泰斗人物,他们的作品售价就达到了数十万到几百万。被誉为“瓷界泰斗”的王锡良的作品就曾卖出300多万的高价。

藏家告诉记者,当代大师创作的瓷器,升值空间大概在10%~20%,最高可以达到100%。“打个比方,至少可以说,去年100元能够买到的,今年用相同价格肯定买不到,反正是不会掉价。”

目前,瓷器国家级大师40位,省级的有100多位,一个大师平均一年创造作品的数量只有10几件。藏家建议,初级投资者可以投资1000--5000元左右的作品。

湖田窑的千年窑火


青白瓷又称“影青瓷”、“映青瓷”、“隐青瓷”、“罩青瓷”等,为宋代景德镇所创烧,是我国宋元时期主要瓷器品种。而景德镇烧制青白瓷最重要的窑址是湖田窑,其烧瓷的全盛时期长达700多年。在2004年景德镇庆祝建镇千年之际,湖田窑遗址群以一批重要的发现揭开其近千年的烧瓷历程。

考古资料显示,在景德镇所在的昌江及其支流东河和南河流域,晚唐五代及宋时期的窑业遗存十分丰富。晚唐五代的窑址主要有湖田、杨梅亭、黄泥头、社公庙、十八渡、新厂、湘湖、白虎湾、南市街等地。至宋代,东河及南河流域的窑址已发现136处(按《陶记》的记载则有300余处)。规模极其庞大,产量十分丰富。其中最具代表的遗址有湖田、银坑坞、小屋里、南市街、柳家湾、白虎湾等。“若夫渐之东西,器尚黄黑,出于湖田之窑者也;江、湖、川、广,器尚青白,出于镇之窑者也。”蒋祈文中所说的“湖田”, 即今之湖田窑遗址。它位于景德镇市东南约4公里的竟成乡湖田村。遗址南面环山,北面临水。南河自东向西,环湖田村而过,在景德镇市区汇入昌江。遗址坐落在南山山脉缓坡地带及南河南岸一级台地的窄长地带,面积约40万平方米。遗址内窑包密布,窑渣堆积遍地,各个时期瓷片俯拾皆是。1982年,国务院将湖田窑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截至2003年底,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在湖田窑址进行过16个基建项目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了大量与窑业生产有关的制瓷作坊和窑炉遗迹,获得了陶器、原始青瓷器、青釉器、白釉器、青白釉器、酱釉器、黑釉器、卵白釉器、蓝釉器、青花器等各类文化遗物数十万件,时间涵盖五代、北宋、南宋、元、明各时期共七百余年。这些珍贵的文化遗迹和遗物,为湖田窑从晚唐五代到明代中晚期的窑业生产、销售;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青白瓷由于瓷胎洁白,釉料在高温下流动的原因,使瓷器釉薄处为白色,积釉处透青,故其总特征介于青白之间,可谓是白中闪青,青中泛白,青白淡雅,色质如玉。此类瓷器“光致茂美”,有“饶玉”的美称。景德镇青白瓷一经出现,很快为世人接受并成为十分畅销的商品。同时,其烧造技术也很快传播到江西境内的十余个县市。福建、广东、广西、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等省区的一些窑场也相继仿烧,形成了一个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青白瓷烧造体系,产品风靡大半个中国。它不仅销往大江南北、漠北草原,还远销日本、高丽、东南亚各国和中东、非洲等地区。

景德镇古称“新平镇”,因其位于昌江之南,又称“昌南镇”。最新的考古成果显示,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景德镇就能烧制原始陶瓷器。文献记载至迟在东汉时期,景德镇就已开始了成熟的青瓷器制作,“新平冶陶,始于汉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景德镇开始引起世人注目。在陈朝至德元年,皇室命新平镇贡陶础,这是景德镇为朝廷所关注并生产“贡瓷”的最早记载。唐高祖武德年间,陶瓷名匠“陶玉”将自己制作的瓷器带入关中,并向朝廷进贡,被称为“假玉器”,受到皇室青睐,于是昌南瓷器名扬天下。宋景德年间,真宗皇帝在景德镇设置御窑,专门为皇室烧制瓷器,并在器底书“景德年制”款。从此,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取得了根本性的进步。元代,朝廷在景德镇设置“浮梁磁局”,专门管理官窑瓷务,烧制宫廷用瓷,同时对民窑实行课税等管理。这是元朝在全国唯一设置的专门管理陶瓷生产的机构,是景德镇设立官窑的开始。此时,瓷器的生产(主要是青白瓷)有新的提高和发展,而且创烧了卵白釉瓷、青花瓷、釉里红瓷、青花釉里红和高温蓝釉瓷、绿釉瓷等。景德镇的瓷器逐渐占据了中国瓷器艺术的中心,也从此由宋代其他五大体系转向到了景德镇,并以此带动了明清景德镇窑场的繁荣。特别是明洪武二年朝廷在珠山设立御窑厂后,景德镇形成了“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之势。

湖田窑制瓷始于五代。考古发掘证实,五代时期,湖田窑的窑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刘家坞、龙头山以及今战备公路两侧的湖田窑中心区域,距现地表深约8米。采用马蹄形窑烧制白瓷和青瓷器。马蹄窑为土制,窑炉烧结面较薄,瓷器烧成温度相对较低。器物种类主要有碗、盘、壶等。因采用支钉叠烧,只见垫柱,没有使用匣具,故器内底及器足上往往留有椭圆形支钉痕。青瓷多数胎色灰褐、质地粗松、釉色青灰,除少数葵口及内壁出筋外,没有其他装饰。窑址内也出土了少量瓷胎致密、白度很高的白瓷或青瓷。

北宋真宗景德二年(1004)建镇后,景德镇瓷业生产获得重大进步。重要表现就是青白瓷的创烧。宋初的青白瓷,胎质较粗,色灰白;刷釉稀薄、透明,釉色青灰或米黄。器物种类较少,主要有碗、盘、罐、折肩钵、注碗、多管器等。器形普遍敦实、厚重。装饰较少,仅在碗外壁用利器刻画粗大牡丹或莲瓣纹样,纹饰粗犷古朴;或用梳齿状工具,在碗心画出简单水草。一些器物上有少量北方瓷器的贴花工艺及仿金属器造型。还发现一些酱黄釉器及褐彩青白釉器,器型类似青白瓷,有瓜棱罐、四系罐及八棱罐等。

北宋中晚期,湖田窑的青白瓷生产,除继续采用单件仰烧外,开始使用一种造价昂贵的瓷质覆烧匣具,大小不同的多件器物一匣覆烧,故出现了芒口器。此时的瓷胎细腻、致密、洁白;刷釉加厚,使釉色莹润青翠,青中闪白,白中透青,近似玻璃透明状。器物种类显著增多,造型趋于挺拔,装饰丰富多彩。日用品碗、盘、碟、盏类品种多样;盏托、注碗、瓶、炉、香熏、枕等形态各异,造型丰富;联子盒、鸟食罐、俑、动物塑像、围棋、象棋等文娱用品大量涌现。龙形碗、狮形枕、虎形枕、婴孩枕、仕女枕、荷叶形枕、元玉形枕层出不穷。早期的粗犷古朴的刻画法被成熟的“半刀泥”刻画所取代;刻画工艺娴熟、流畅,刻画题材广泛;构图集中在碗、盘内底及底壁交界处,早段多对称或单体图案,如植物类团菊、三束莲、折枝牡丹;动物类游鱼、龙凤、三团鸾等,稍晚纹饰布局趋于繁复、细密,如人物类婴儿戏水、婴孩攀枝,植物类缠枝菊花、缠枝牡丹等。

随着宋室南渡,一些北方的优秀技术和窑业工人纷纷南来。南宋初期,湖田窑窑业生产与北宋晚期相似。主要表现在碗、盘类器物的造型和装饰与北宋基本一致。但此时的碗、盘器壁更斜直,圈足更矮,仅毫米高;斗笠碗流行。特别是定窑组合式支圈覆烧具传入后,窑业生产出现很大变化。因支圈烧瓷密度加大,水气增多等原因,瓷器的胎质较前期粗松,釉色泛黄,几乎失透,器口普遍“芒口”。器物组合也发生较大变化。北宋流行的墩式碗、仰烧盘、注碗等基本消失,饮酒、斗茶之盏托及有座香炉等均明显减少,以至绝迹。装烧的变化还导致装饰的变化。北宋流行的刻画风格开始为印花装饰所代替。早期在碗、盘底心印各类题记,如“宋”、“詹”、“吉”、“酒”、“茶”,还印一些简单的单鱼、双鱼、芦雁、朵梅、折枝梅、荷莲纹等。此时,吉州窑、建窑的产品流入湖田,湖田窑开始试烧黑釉瓷。湖田窑的黑釉瓷胎质较粗,色灰黑,结构紧密;釉色漆黑,釉层厚。器类有高足杯和盏等,无论胎、釉、器型均与吉州窑、建窑产品有别。晚期的碗、盘印纹开始复杂、繁密。如狮舞绣球纹、开光盆景纹、凤穿牡丹纹、芦雁穿花纹等,器口沿多印有回纹、如意纹等。

南宋后期,器物组合又有所增多,青白瓷的釉色也较前期要好,釉层较北宋晚期薄,透明度稍逊,呈淡青色。芒口类碗、盘继续流行,高足杯、梅瓶、各式香炉开始出现,水注、砚滴、印章(盒)大量涌现,还出现了一些仿铜器陈设瓷如琮式瓶、鬲式炉、尊形器等,罐、炉、壶等基本消失。装饰方面,刻画花、印花、雕花及镂空同时并存。但仍以印花装饰占主导地位。荷、莲、菊、石榴、荔枝,凤穿牡丹、喜鹊闹梅、水波游鱼等成为主题。此时还出现了人物故事题材,构图繁密,层次丰富,对元青花的装饰有一定影响。

元统一全国的前一年,元政府就在景德镇设立的“浮梁磁局”,专管皇室烧瓷。“浮梁磁局”的设立,促进了景德镇窑业的兴盛,带来了景德镇窑业的技术变革。由于湖田窑也是“浮梁磁局”的定点窑场,湖田窑先前的窑业秩序必然受到冲击,首先是创烧了“卵白釉”瓷。“卵白釉”瓷专为元政府枢密院所定烧,所以瓷器内壁常印有“枢府”字样,又称“枢府”瓷。“卵白釉”瓷胎质灰白,颗粒较大,釉色乳浊失透,具有凝脂般的感觉。器形有折腰碗、圈足盘、高足杯等,造型与宋代有异。器物内壁常模印云龙纹、缠枝菊纹、开光八宝纹等,还有鎏金装饰。在元代中晚期的窑址内还出土了大量的“卵白釉”、“白磁瓦”、玻璃等建筑用瓷。

元统一全国后,因对外交流及赏赐的需要,又在景德镇生产青花瓷器。最新考古成果显示,至迟在元代中期,湖田窑就开始了青花瓷器的生产,南河南岸就是生产“卵白釉”瓷和青花瓷器的重要场所。元青花可分为“菲律宾型”和“伊斯坦布尔型”。前者器物形制小,工艺较简单,器形有高足杯、折腰碗、带座炉、小罐等。采用国产青料绘制传统的缠枝花卉、回纹、芦雁、龙凤图案,青花发色青翠,主要供国内及东南亚地区使用。后者以大件器物为主,器形硕大,胎体厚重,器形有盘、罐、瓶等。采用进口青料绘制青花图案,纹饰层次繁密,青花发色浓艳,人物故事题材丰富,主要供伊朗、土耳其等西亚地区使用。

此外,窑址里还出土了釉里红瓷、蓝釉瓷、高温绿釉瓷等。釉里红瓷主要见建筑构件,如龙纹瓦当和飞凤纹滴水等,这也是湖田窑在元代为皇宫生产御用瓷的又一重要资料。与“卵白釉”瓷、青花瓷、蓝釉瓷、绿釉瓷相比,元代湖田窑的青白瓷生产迅速萎缩。此时,日用粗瓷产量大增。器类有碗、高足杯、圈足盘等。饼足碗占多数,这种碗胎粗、釉薄、色灰黄、内涩圈。品质低下。芒口薄胎碗与宋代碗相似,但印花更模糊,圈足内刷有一层薄薄的泥浆,泛火石红。高足杯、折腰碗类似“卵白釉”器,但均胎粗釉薄,远不如宋瓷精致。

明朝建国,于洪武二年就在珠山设立御窑厂,从此,景德镇的制瓷中心逐渐转到市区。但湖田窑的窑业仍很兴旺。明代湖田窑的面积约10万平方米。此时的窑炉,已不是宋元时期的龙窑、瓢形窑,而代之以一种全新的葫芦形窑。一匣一器垫沙仰烧成为主流。明初,主要生产青花器,少量青白釉和白釉器。青花器胎质普遍较粗松,色红褐,釉色暗涩,青花暗黑。但也有的胎质细腻,釉色清亮。器形可见碗、盘、高足杯等。多带元器遗风,折腰碗最具特色。有一种足径大于7厘米的大碗新近出土,其工艺考究,装烧复杂,青花发色青翠浓艳,釉色青亮,实为碗中精粹。其碗心绘简笔折枝莲,口沿绘十字锦边饰,有的碗心绘山水人物,外壁绘仰莲及海涛、祥云仙山、仙人乘舟图案,证明后者也是明初湖田窑青花器的主题纹饰。还常见内心绘“福”、“寿”梵文,外壁绘卷云、菊瓣纹饰的高足杯等。青白釉折腰碗的造型与元代卵白釉折腰碗近同,唯足径较大,底心乳凸渐失,釉色暗灰。

明代中期,器类主要还是青花瓷,少量青白瓷。青花器类有碗、盘、高足杯、罐等。造型规整,不见变形现象。碗的器形较为轻盈、灵巧,没有了早期的敦实、厚重。青料普遍青中透蓝,少量有蓝中泛紫的现象。纹饰构图较繁密,题材也丰富。内底绘二字宝杵结带纹、“福”字纹、“仙人乘槎”纹、月华纹、人物舞蹈纹、狮舞绣带纹等。器物内壁常常不加装饰,或仅在口内装饰几组缨络纹饰。外壁装饰较丰富,如缠枝莲、缠枝菊、变体仰莲、凤穿莲、莲池水藻、莲池水禽、树石栏杆、海涛云气纹、柳下婴戏、水草、蕉叶纹等。绘画多一笔点捺而成,所绘枝叶肥润、圆柔;出现少量双线勾勒,平涂渲染的“分水”现象,常见的一蹴而就的粗犷绘法开始演变成勾勒轮廓并渲染细部的工笔画形式,有图案化趋向,但仍不失流畅,飘逸之感。

明代晚期,湖田窑瓷器生产水平江河日下。此时的青花器形主要见小碗类,其碗壁斜直、圈足矮小、胎质灰黄、釉色浅白、烧制粗糙;仅在外壁绘以简单的排点装饰,内底书写一些“吉”、“三”字吉语或数字,绘法草率,成为一种低水平、再无创意的廉价产品,最终被市场所抛弃。湖田窑也终于走完了她七百余年的风雨历程。

品牌厂为私抛厂贴牌相得益彰


金融危机打乱了陶瓷销售市场的规律,给佛山“私抛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不少抛光砖品牌大厂主动为“私抛厂”贴牌,按“私抛厂”提出的花色、品种要求卖砖坯,而“私抛厂”则锐意打造品牌重点开拓三四线市场和农村消费市场。在金融风暴中强势崛起的“私抛厂”,颠覆了过去受品牌厂支配的“主仆关系”,出现“妹仔大过主人婆”的新格局。在此消彼长的互动合作关系中,彰显逆境制胜的生存智慧。

“私抛厂”打造品牌是抛光砖生产力走向专业化、规模化的重要标志,顺应了佛山陶瓷行业清洁生产“腾笼换鸟”的发展潮流。日前,一家颇有声誉拥有6条抛光线的“私抛厂”总经理钟先生专程到报社找到记者,要求刊登广告招聘品牌营销总经理和多名区域销售经理等业务精英加盟,从而统领该品牌在国内各地设立100多个销售网点大展鸿图;同时在华夏陶瓷城寻求1000平方米左右的大展厅,作为品牌形象大本营辐射国内外市场。其求贤若渴,打造品牌的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据悉,目前华夏陶瓷博览城已经成为“私抛厂”展厅云集的福地,仅去年下半年以来就新增加100多个“私抛厂”品牌展厅落户,要寻找位置较好的大展厅更是难上加难。因此,选择旺地作为品牌营销展厅,布局国内三四级市场的营销网络,成为拥有多条抛光线甚至10多条抛光线的大中型“私抛厂”实施品牌营销战略的头等大事。

时势造英雄。全球金融危机遏制了人们高消费的欲望,使国内一二线品牌抛光砖的市场需求锐减,然而对具有性价比优势的“私抛厂”抛光砖三线品牌来说却是弯道超车的机遇。由于不少品牌厂抛光砖产品积压库存严重,有些知名品牌抛光线从去年10月停产以来至今仍未复产,而降价促销则面临着扰乱价格体系和补款给经销商的双重损失。因此,按“私抛厂”的生产要求贴牌卖砖坯,使品牌厂过剩的生产能力找到出路优势互补。

从表面上看,品牌厂给“私抛厂”贴牌是“倒退”的现象,颠覆了一二线城市的强势品牌,然而却是逆境制胜的生存之道。一家实力雄厚的私抛厂老板何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品牌厂生产砖坯的原料、燃料等综合成本比去年降低了20%左右,但卖给“私抛厂”砖坯价格依然维持原价,由此可见,品牌厂为“私抛厂”贴牌利润丰厚,堪称双赢何乐而不为呢?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关闭了一大批污染严重的陶瓷生产企业后,“腾笼换鸟”不仅为符合清洁生产的“私抛厂”扩张提供了大量的厂房、宿舍,而且也留下了原陶瓷厂的一大批优秀人才加盟“私抛厂”,从而加快“私抛厂”打造品牌的步伐。目前佛山已经成为广东省内清远、河源、高要、四会、新兴、阳江、云浮、恩平等地陶瓷产区的砖坯抛光加工中心,显示出佛山“私抛行业”拥有大量的上下游客户资源,在抗击金融风暴中奋勇前进的新局面。

观点:大佛山陶瓷砖私抛厂红火依旧


在陶瓷行业,私抛厂红火已不是什么新闻,虽然怪得跟“人咬狗”差不了多少,但因为时间久了,大家都习以为常,也就见怪不怪了。早在两三年前,私抛厂刚绽露头角,就堪称其兴也勃。几年下来,整个大佛山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私抛厂,而且生意都做的有模有样。甚至,在去年建陶行业遭遇金融危机和房地产低迷的双重打击,许多知名品牌都面临困局,而私抛厂却一片红火,竟出现品牌厂卖砖坯给私抛厂的现象。双方都仿佛是皆大欢喜的样子,把一个市场经济中的悖论问题,竟然搞得像符合逻辑。

这应该也是中国特色外加建陶行业特色的东西,据笔者不太宽阔的视野中,尚未发现国外、国内的其它行业有类似现象。

恕笔者直言,关于私抛厂笔者还处于道听途说状态,至今未曾亲身接触私抛厂,了解其真实的内部运营。以笔者狭义的、不成熟的理解,所谓私抛厂,无非就是自己没有生产线,只买几条抛光线、几台磨边机,然后从别的企业买来砖坯,进行最后的刨光、切割、磨边工序,再销售出去的厂家。显然,他虽然从生产厂家拿货,但绝对算不上经销商,因为他不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而是把产品卖给经销商。如果往前跨一步理解,私抛厂更像贴牌商,自己没有生产线,指定生产商按要求给自己生产加工产品。这和建陶行业内的贴牌的品牌惟一不同的是,私抛厂多了最后的刨和磨的工序。

按照市场的专业分工,生产商与销售商分工合作是非常合理正常的,只要是成年人,基本上都知道世界上很多知名品牌自己并没生产工厂,都是找生产商来为自己贴牌加工。众所周知的是,贴牌者都有品牌附加值,哪怕是刚开始经营的品牌,其产品售价定位也一般会高出生产厂家自己卖出的产品。即,贴牌过程是一个增值过程。就像中国的很多产品,以自己的品牌卖出去比较便宜,但是一旦贴上国外知名品牌的牌子,售价就高出几倍,这就是增值。一般情况下,如果贴牌过程不能实现有效的增值,贴牌商就没有支撑自己生存的利润空间,并且也没有能力和生产商直接推向市场的产品形成竞争。当然,贴牌商的品牌影响力非常大,远远高过生产商的品牌影响力除外。但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贴牌商是绝不会不实现产品增值的。

非常有意思,也令人费解的是,私抛厂没有强大的品牌影力,只能算是非常弱小的杂牌,其除了产品价格比较低,拼产品性价比外,在市场上根本没有什么特别的竞争力。那么它凭什么本事去大厂那里贴牌生产?要知道其贴牌的过程是没有增值的过程,甚至是减值的过程,因为其产品售价是比那些大厂的产品售价低不少。那么维持其生产的利润空间来自哪里,其性价比是如何打造的?这不相当于国内有个名不见经传的汽车品牌,自己没有生产线,跑去让通用或者本田公司给它贴牌,然后再投放到市场,售价比通用和本田的车便宜,还卖的很火,赚了很多利润。

这事可能吗?谁也觉得不可能,因为这有点悖论。但这事就发生在建陶行业了!

德化窑古瓷再现千年辉煌瓷史


收藏家协会成立暨“中国·德化窑收藏大展”侧记

6月15日上午,大雨瓢泼,但是县陶瓷博物馆依然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收藏家协会成立大会暨中国·德化窑收藏大展开幕式及捐赠仪式正在这里举行。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给我县收藏家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展示机会,进一步提高收藏者的鉴藏水平,还弘扬我县灿烂的陶瓷文化,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欧洲曾仿制德化瓷300年

“今年是马可波罗考察德化720周年,同时又是中国瓷器艺术影响欧洲文化300周年,以此为契机,我县举办了收藏家协会成立暨中国·德化窑收藏大展活动。”县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介绍道。

德化窑是中国古代颇负盛名的窑场之一,德化瓷素以“白如雪、明如镜、温如玉、声如罄”,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被推崇为“中国白瓷之冠”而风靡整个世界。据悉,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于1290年年底到德化考察,并详细记述了他的见闻。1470年,马可波罗的家乡意大利从《马可波罗游记》那里学到了德化制瓷法,由此引发了长达300年的欧洲仿制史。在德国德累斯顿,身为萨克森(Saxony)选帝侯和波兰国王的奥古斯都大力王,曾一度迷恋“中国白”瓷器。在奥古斯都大力王的推动与号召下,最终,由德国迈森(Meissen)皇家瓷厂仿制成功,1710年,世界著名的迈森瓷器制造厂成立,它是欧洲迄今为止最为古老的瓷器制造厂,并一度影响了法国和英国的瓷器制造业,由此开始,整个欧洲又开始了长达百年的以德化白瓷为样本的制瓷史。

德化白瓷,名副其实是“欧洲白瓷之母”。德化白瓷的传入,可以说在欧洲创立了欧洲白瓷和欧洲瓷塑两大系统,对欧洲陶瓷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世界陶瓷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欧洲回流精品首次亮相

“太精美了,德化名瓷,‘天下共宝之’名不虚传。”在中国·德化窑收藏大展上,与会嘉宾们被我县一件又一件制作精细、质地坚密、晶莹如玉的德化白瓷所吸引,不禁连声赞叹。“我们这次展览上看到的这些东西,不管是老的古董艺术品,还是创新的现代艺术品都是非常精美的,德化瓷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它总能突破过去的条条框框和一些约定成俗的东西,创新度非常高。”中国收藏家协会对外联络部主任郭军说道。

本次中国·德化窑收藏大展,共展出300件宋、元、明、清、民国时期的古瓷物件。这是我县70多位收藏协会会员几十年来收藏的部分有代表性的德化窑作品,包括瓷雕作品、青花和白瓷杯、碗、炉、挂盘等各种器具。瓷雕作品均为何朝宗、林希宗、张寿山、陈伟、林子信、苏学金、许友义等明、清两代瓷塑大师的原作。许多展品为欧洲回流精品,其中10多件由国外回流的何朝宗精品更是几百年来首次在世人面前亮相,成为本次收藏大展的亮点之一。

省收藏家协会会长陈华棣就这样说道:“应该说,在整个世界的收藏馆里面,瓷圣何朝宗的艺雕人物作品都是作为他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可想而知,德化瓷在世界上的名誉,它的名字在收藏界,尤其是在陶瓷界的影响地位是不可否认的。”

一千多年来,德化窑薪火相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化瓷雕艺术,历代名家名作不断。独树一帜的“象牙白”,釉色乳白,如脂似玉、色调素雅,被称为中国白瓷的代表,享有“中国白”和“国际瓷坛明珠”的美誉。特别是道释人物瓷雕,造型逼真、格调高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达到了德化窑古代工艺技术成就的高峰。德化窑的艺术成就也奠定了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应有的地位,德化白瓷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德化窑制作技艺被列为“中国民间民族文化保护工程”和“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发展对外贸易的一项富有特色的重要艺术品。

中国·德化窑收藏大展展现了我县悠久深厚的陶瓷历史,也将深化德化窑的研究,展示德化收藏风貌,让更多人了解德化窑,走进德化窑,推动德化发掘、收藏、保护、研究、鉴赏古陶瓷艺术的深入发展。

据了解,本次展览时间为一个月,从6月15日到7月15日。

盛世收藏丰富文化内涵

“德化窑白瓷雕塑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和成就,独步一时,收藏协会的成立,也将为我县收藏品市场的升温提供渠道和平台。”我县收藏协会首任会长陈明良表示。

近年来,“盛世收藏”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民族历史,丰富历史和文化知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的重要方式。收藏爱好者兰志华告诉记者,他这次拿出了自己收藏的几件白瓷和青花作品展出,其中不少是自己收藏的精品,想通过这种形式,为展现我县陶瓷的历史文化,让更多的人关注德化窑,了解德化窑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县收藏家协会的成立,推动我县收藏事业向着更深一步发展,丰富我县收藏文化内涵,提升我县收藏、鉴赏事业及研究水平。

据了解,早在新世纪初,我县民间收藏爱好者就自觉地加入“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德化陶瓷专业委员会”,广大收藏爱好者广交各界朋友,扩大收藏视野;增长收藏知识,提高鉴赏能力。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私窑制瓷悄然风行 私窑杯可卖几千元》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私窑制瓷悄然风行 私窑杯可卖几千元》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石湾窑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