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文化 > 导航 >

济南园博园打造陶瓷文化产业新载体

济南园博园打造陶瓷文化产业新载体

陶瓷文化 新濠瓷砖 博德瓷砖

2021-04-21

陶瓷文化。

济南西部新城将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园博园会展中心位于园博园景区中心地带,10所大学环绕周边,这是不可复制的独特资源。什么样的展览能与这样优美的环境相匹配?如何把高校资源变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点?我们经过潜心研究,目标渐渐明确打造精品文化艺术类展览,做高校和产业嫁接的高端展会平台。经过6个月的调研和4个月的紧张筹备,首届山东陶瓷艺术博览会于9月8日正式开幕,这也是园博园国际会展中心的首个自办展会,留下了颇多启示。

首届山东陶瓷艺术博览会旨在打造高端艺术陶瓷品牌展览,实现艺术与产业的对接。为此,还在园博园里建了一个“毓窑”,作为展现全新创作概念、促进陶瓷艺术交流的平台。济南并不是陶瓷产地,为什么选择做陶瓷艺术博览会?

陶瓷是中国的国粹,陶瓷产业也是国家的重点文化产业之一。山东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字画、古玩、瓷器、玉器等的成交额在全国名列前茅。陶瓷艺术或者说艺术陶瓷完全能作为首个品牌展览的起点,这是我们举办这届博览会的背景。

许多人都问我:为什么要在济南做艺术陶瓷展?首先是因为陶瓷与大众生活关系密切,生活中随处可见,陶瓷也是文化载体,举办高端艺术陶瓷展,依托山东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艺术品收藏潜力,全力推动艺术陶瓷发展。其次,淄博是著名陶都,具备陶瓷企业的资源优势,而济南具备创意智力资源优势,通过艺术陶瓷展会这个平台,可以整合不同区位的优势资源,有利于产业升级。第三,我认为,京沪高铁通车后,乘高铁由上海到济南仅需2.5小时,北京到济南仅需1.5小时。济南周边500公里覆盖了近3亿人口的经济发达区域,形成了“半日经济圈”,借力发达的交通,高端文化艺术展为加强艺术家们的国内和国际交流提供了舞台。

所有参展的“瓷本水墨”作品均出自“毓窑”,这是本届博览会的最大亮点。我们创建的“毓窑”,已经成为大学科技园区雕塑、绘画、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有关专业的专家学子的“公共工作室”。有了“毓窑”陶艺工作室,书画家们不必去江南,就能完成陶瓷艺术作品的设计、加工、再创作、烧制等工序,他们在白色的陶瓷毛胚“纸”上作画,然后入窑高温烧制精美的陶艺作品,让人们在济南就能感受江南制陶的意韵。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张志民在“毓窑”意外发现了一个瓶口破损了的毛胚,说不能“瞎了她”,一定要“救活她”,他在这个毛胚上画了幅“瑞兽图”,经过千度高温窑变成了一尊具有残缺美的艺术品,在展会上获得广泛好评。

任何城市、任何艺术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产业的强大支撑,你如何看待艺术陶瓷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今后,在做好艺术家与企业家对接、引领西部新城文化产业发展上有哪些打算?

产业提升离不开艺术,艺术进行复制就形成产业。“毓窑”作为一个案例,核心是和高校艺术学科的合作以及对文化产业智力资源的挖掘。一座“毓窑”,成为链接园博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节点,艺术家和企业家对接这个点做好了,不仅能促进山东陶瓷的产业升级,更能给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带来有益探索。

艺术陶瓷是文化产业的切入点和载体,它让我们办展的期望变成现实:创立“毓窑”,尝试让艺术家爱上瓷本水墨;展会与科技园艺术院校合作,举办“界·尚中国当代陶艺实验作品邀请展”,将探索性的陶瓷艺术引入人们视线;联合泰山瓷业做国际木火节的后期延伸展览活动;邀请全国各地的陶瓷精品参展等,都让人们近距离感受到不同类别的瓷器魅力。

这场展会的最大收获,就是为艺术家的创作找到了新载体,验证了高校资源可以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点。展会上大师云集,用纯粹的陶瓷艺术和视觉语言阐释着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这些思考不仅给人以视觉冲击,更能震撼心灵,这种“震撼”也显示了西部新城高校聚集区的文化凝聚力,增强了我们盘活大学智力资源、做好艺术与产业对接的信心。今后,我们将依托山师、山艺、山东工艺美院等10所高校18万名师生的强大智力资源,推动企业与人才零距离对接,做好园博园文化产业创新大文章。

taoci52.com扩展阅读

陶瓷文化产业园落户望城铜官镇


长沙又添一处文化产业基地——望城铜官陶瓷文化产业园项目落户望城的签字仪式昨日举行,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谭仲池等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此举昭示着湖南民间文化产业又有了一个新的基地,也意味着湖南传统文化产业向现代文化产业的转型。

据望城区区长谭小平介绍,此次打造的望城铜官陶瓷文化产业园,将以望城区的铜官镇为中心,拟投资4亿元,建设规模达到112536平方米。将借助千年铜官古镇的名气,依托铜官陶瓷和望城产业资源、人文优势,建设一个集中生产、展示湖南陶瓷的民族陶艺街,同时创建湖南民族艺术展览馆,将湖南湘绣、烟花、雕刻、剪纸、岳州扇、土家织锦、永兴银饰、宝庆竹刻、珍珠玉石和其他民间工艺品融于一体的铜官湖南工艺美术(陶瓷)文化产业园。在园区内实现湖南工艺美术产销一条龙,从而尽快促成湖南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产业的转型。同时,园区内还计划创办陶瓷工艺美术专业技术培训学校,将铜官打造成一个集陶瓷生产、研究、传承、保护、展销、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产业相结合的新镇。

“三高”打造文化科技产业园


3月26日晚,市长刘昌林在市政府主持召开文化科技产业园建设专题会。刘昌林要求,要高起点、高品位、高质量地打造国际品牌的陶瓷文化科技产业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于秀明,市委常委、副市长黄康明,副市长熊皓,市政协副主席、市政府秘书长刘朝阳出席会议。

刘昌林指出,文化科技产业园的建设要以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国际品牌陶瓷文化创意园为目标,以保护现代陶瓷工业遗存,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型陶瓷工业生产,发展陶瓷旅游产业为定位,采取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市场化营运模式,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开发,设计与立项同步进行。

刘昌林要求,此项目必须从发展全市陶瓷产业的角度上考虑,要认清打造文化科技产业园不仅能拉动消费,增加税收,而且能促进陶瓷产业发展,实现经济、旅游双赢。要确定项目规划情况,准确计算投资评估,根据资金量分期实施,产业园规划与定位不仅要有工业旅游的内容,而且要有发展生产企业和旅游的概念,将保护和生产结合起来,项目里的发展企业必须重新整合,同步转换机制,开发特色产品,注重人力配备,使项目充实、饱满。

刘昌林强调,该项目要积极拓展引资,引入战略性合作伙伴,同时注重人才引进,加快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公司注册步伐,尽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筹建领导班子,进一步落实园区与经营规划工作;要按照项目实际需要,考虑借款成本,确认贷款金额,评估贷款风险,将风险降到最小;要明确营利模式,项目开发后收入主要来源为租金、土地经营及企业的生产三大块,其企业生产必须实施品牌化战略,保留国家日用瓷办公室等陶瓷类重要品牌;要尽快尽早立项,进行开工建设,切记要在保护老城区改造,保护御窑厂,保护大遗址及50年代后的工业遗产的基础上将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公司做实做强。另外,在成功打造科技产业园区,形成一轴四片六厂格局前提下,要尽快做好宇宙、为民、雕塑等三个瓷厂里的租赁户清退工作,培养出三个不交叉、不重叠的特色陶瓷产业;要抓紧办理土地过户,偿还债务取回土地权;要加紧矿产的勘探力度,确认所有矿山的储存量。

于秀明、黄康明、熊皓、刘朝阳分别就做好陶瓷文化科技产业园的相关工作提出了要求。

德化陶瓷向创意文化产业进军


德化陶瓷向创意文化产业进军

3月23日,瓷都德化月记窑国际当代陶瓷艺术交流中心。来自中国美院等多所国内重点艺术院校的20多位大学 生自发组织来到这里,集体现场创作陶瓷雕艺。这种极富新意的现场创造方式,吸引了数百位游客前来观赏。据了解,这个去年3月建立的交流中心,至今已吸引了 逾10万人前来创作和观摩。

“中心还在不断扩建和完善,今后我们还要吸 引更多的发烧友和创作者前来,让德化陶瓷艺术推向全国、走向世界。”该交流中心董事长吴金填说。

不止是建立月记窑国际当代陶瓷艺术交流中心,筹拍大型连续剧《瓷魂》、兴建三德陶 瓷旅游文化基地、举办当代国画名家瓷都德化创作活动、实现与金门高粱酒的“瓷酒联姻”、“世博和鼎”和“天鹅湖”入选上海世博会……去年以来,瓷都德化以 瓷为媒,大手笔的陶瓷艺术精品和文化创意活动不断,吹响了谋求传统陶瓷产业发展突围、向陶瓷创意文化产业进军的集结号。

2008年年底以来,蔓延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以外向型为主、结构单一的德化陶 瓷业销售下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此同时,生产成本高企、用工日益趋紧等瓶颈,也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暴露无遗,当地政府和陶瓷企业一片忧心。

危机倒逼之下,地处闽南山区的德化县意识到,必须转变原有的发展方式,才能生存, 才能发展。

“单一地发展陶瓷制造业,盈利结构单一、受外部经济波动影响较大,只有延伸产业 链,在陶瓷文化、品牌、创意等领域全面着手,多元拓展发展空间,才能尽可能地化解外部风险,带动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德化县陶瓷同业公会秘书长赖耀清对记 者表示。

为了在经济复苏阶段抢占先机,德化审时度势,及时引导企业改变经营策略和竞争理 念,在发展陶瓷创意产业、提升传统陶瓷业科技力、提高瓷土的有效利用率、提升品牌含金量等方面下工夫,努力实现“弯道超车”。

在永德信、顺美等龙头企业带动下,一大批陶瓷企业踏上了技术升级之路。在永德信生 产车间,记者发现,由于采用一次烧成环保陶瓷开发工艺,整个车间竟然见不到一片碎瓷。“采用低温一次烧成环保陶瓷,可降低能耗25%,同时产品合格率几乎 达到100%,还可延长窑炉窑具使用寿命。”公司总经理郭山玉说。

今年1月以来,“中国瓷都·德化”南方精品陶瓷通化营销中心、德韵礼瓷三亚营销中 心、国瓷天色陶瓷南宁营销中心相继在通化、三亚、南宁挂牌,品种齐全的各类德化精品瓷,在品牌领域,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此外,去年以来,德化县进一步出台文件,鼓励企业开展连锁经营。仅去年,就在北 京、成都、武汉、西安、重庆、洛阳等地新设中国瓷都·德化形象店23家。同时,德化县出台鼓励企业争创名牌规定,营造浓厚创建品牌氛围,鼓励企业和工艺美 术工作者参加各类赛事评奖、展览等活动,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动德化窑陶瓷文化产业大繁荣


11月2日,“2011中国瓷都·德化窑学术研讨会”在德化开幕,近百名国内外博物馆馆长及从事陶瓷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齐聚瓷都,进行主题为“中国白的故乡,瓷艺术的摇篮”的研讨活动,以共同推动德化窑陶瓷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该研讨会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古陶瓷学会、福建省文物局、德化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包括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东方艺术馆馆长、法国国立艺术馆、德国德累斯顿陶瓷艺术博物馆、韩国庆山博物馆等在内的7个国外馆藏德化瓷的12名博物馆馆长,以及台湾博物馆、台湾莺歌陶瓷博物馆、香港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在内的近70名国内馆藏德化瓷的博物馆馆长以及众多陶瓷文化专家、学者共同出席了本次研讨活动。

除学术研讨会外,活动期间还将举办“故宫博物院德化瓷精品展”、“德化古窑址标本展”、“德化窑民间收藏展”以及“博物馆馆长论坛”等配套活动。

德化陶瓷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和泉州海丝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陶瓷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德化陶瓷生产历史悠久,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德化窑是中国“民窑”的代表,千年窑火不熄,已发现商周、唐、宋、元、明、清至民国的古窑址239处,遍布全县18个乡镇,历代窑址之多、分布之广、烧制规模之大,冠于全省,在全国也是少见的。

据了解,故宫博物院现收藏德化窑瓷器700多件,其中明代德化窑瓷器200多件,堪称故宫博物院收藏明代地方窑瓷器的一个亮点。故宫博物院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陶瓷陈列专馆以来,一直都开辟明代德化窑瓷器陈列专柜,所展出的德化窑何朝宗款白釉达摩立像、观音像等,经常引来大批中外游客驻足观看,赢得他们交口称赞。此次故宫博物院与德化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故宫博物院藏德化窑瓷器精品展”,共有25件故宫博物院藏德化窑瓷器精品参展,并有20多幅馆藏精品图片,涵盖有明、清瓷塑,器形五彩、青花等,这是故宫旧藏德化窑瓷器首次回归故里,为本次研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外,从11月1日至15日的“德化窑民间收藏精品展”,也将展出近200件德化窑历代古瓷珍品,集国内众多民间收藏爱好者的德化窑精品,其中13件何朝宗精品更是几百年来首次在世人面前亮相。

德化作为“中国白”的故乡,在世界瓷坛独树一帜,享誉天下。早在新石器时代,德化就有硬陶、印纹陶的制作,商周时期有了原始青瓷的生产,唐代生产青釉瓷器,到宋代开始烧制青白瓷器。明代的窑工在传承、吸纳先前陶瓷技艺的基础上,使德化窑白瓷达到巅峰,其胎釉浑然一体,胎质洁白细腻,釉色乳白如脂,色泽光润明亮,被称为“猪油白”、“象牙白”、“鹅绒白”。洁白、温润、明净、精巧、秀雅的明代德化白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在国内以及亚洲、欧洲、非洲、美洲产生巨大影响,被欧洲一些国家的宫廷、贵族争相收藏,并引发了长达三百年的欧洲仿制史。德化白瓷也因此被尊称为“中国白”(BlancdeChina),成为中国白瓷的代表。正如英国古陶瓷研究专家P.J.唐纳利所言:“单看‘中国白’瓷本身的内在美就足够了,而不必进一步看它的声望,依靠它的特色,‘中国白’在瓷器当中是出类拔萃的,而且往往是无可比拟的”。

德化不仅是中国白的故乡,更是瓷艺术的摇篮。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利用大自然馈赠的优质陶瓷材料,依靠智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带着美的眼光去寻求、发现、挖掘,不断探索和实践,创作了美仑美奂的艺术精品。明代何朝宗所创作的作品《渡海观音》,人物形象构造比例协调、形象完美;刻划人物特性由表及里、细腻生动,轰动世界瓷坛,被誉为“东方维纳斯”。清末及民国初期的瓷塑名家苏学金、许友义等作品在巴拿马、英国、日本等国际博览会上屡获金奖,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传奇。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德化瓷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瓷并驾齐驱的陶瓷生产格局。“德化名瓷,瓷国明珠”是1993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对德化窑瓷的高度概括和评价。如今,德化陶瓷业发展迅猛,德化白瓷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率先成为拥有国家标准的瓷类产品;德化陶瓷、德化瓷雕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德化瓷烧制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县现有陶瓷企业1100多家,从业人员8万多人,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先后荣膺“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等称号,陶瓷业成了兴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德化县委书记吴深生在开幕式现场介绍道,举办此次德化窑学术研讨会,对发掘和弘扬陶瓷文化,进一步加强陶瓷技艺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尤其对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乘着十七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的春风,德化人民倍感振奋,我们正凝心聚力,跨越发展,把德化陶瓷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吴深生激情满怀地表示。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随着陶瓷原料高岭土的日渐稀缺,古城景德镇面临生存发展的历史抉择。江西景德镇市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为契机,积极探寻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将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2010年,产业产值160多亿,仅陶瓷文化产业就达62亿,连续10年增幅超20%;全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实体近3000家,一个多层次、多门类、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文化产业体系已经形成。

景德镇市委、市政府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将陶瓷文化产业列为全市八大战略型新兴支柱产业之一,充分挖掘陶瓷文化资源,突出陶瓷文化特色。以重大项目为龙头,景德镇文化产业基地建设突飞猛进。陶瓷历史文化博览区和海畅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成为江西省仅有的两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发展陶瓷文化产业思路指引下,曾经濒临破产的国有陶瓷企业经过转换机制、创新经营模式,如今逐渐恢复造血功能,成为陶瓷文化产业的新载体。作为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地标,雕塑瓷厂现已入驻陶瓷创意工作室170余家,年产值3000余万元;曙光瓷厂已有136家实体入驻,预计年产值可超过1亿元。

为鼓励民营陶瓷文化经济发展,景德镇市专门出台了《关于规范景德镇市文化民间社团组织的指导意见》,重点发展中小型陶瓷文化创意企业及艺术家个人工作室,支持中小型陶瓷文化单位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截至2010年底,景德镇市民营文化创意社团从2002年的1家发展到60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

如今的景德镇,瓷元素、瓷文化魅力四射:艺术造型的法蓝瓷畅销国际市场,高科技的纳米陶瓷空间广阔,清雅悠扬的瓷乐表演吸引着亿万海内外观众。与陶瓷产业紧密关联的旅游业、会展业、拍卖业、培训业、印刷包装业和特色演艺娱乐业得到大力发展,文化“走出去”的力度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江西省对外文化交流的排头兵。

文化产业甩出一手“好牌”


有着1700多年制瓷历史的瓷都景德镇,围绕陶瓷文化这一品牌,坚持陶瓷发展优先战略,在传承中保护,在发展中创新,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近年来,该市文化创意产业产值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1.8亿元。

坚持陶瓷发展优先战略,打好“陶瓷牌”。该市利用改制国有企业原有土地、老厂房、老作坊,打造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的新载体,培育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实体近2900家,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构建了国际陶艺村、陶艺创意谷、红店粉彩工厂和明清窑作遗存园四大板块,形成以朝阳路至珠山路为轴线的一条现代陶瓷工业文脉。依托这条文脉,该市将引入投资65亿元,建设“一轴四片六厂”陶瓷工业遗存保护区和集创意设计、文化交流、陶瓷商贸、展览展示、旅游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陶瓷综合服务区。同时,注重陶瓷经贸交流活动,经过8年打造,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的优势和特色日趋显现。2011年瓷博会期间,展会累计内贸成交总额8.01亿元,同比增长14.12%;外贸成交总额1.32亿美元,同比增长13.71%;现场交易达2854.7万元,同比增长25.58%。该市还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分别组织企业参加了“中国广州国际陶瓷工业技术与产品展览会”、“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大型交易会,帮助企业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并扶持、引导知名品牌陶瓷企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设立“专卖”或“展示中心”共计20余家,为宣传“景德镇”陶瓷品牌打下了坚实基础。

陶艺资讯全面播报陶瓷文化产业的相关信息


不断推进陶瓷产业发展

艺术陶瓷生产与陶瓷艺术的发展境界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从传统的陶瓷产业不断进步的今天开始说起,把陶瓷资讯传播到所有陶瓷人身边,让陶瓷的行业信息可以为陶瓷产业的发展服务,是新一代陶瓷人都积极关注的事情,特别是从专业的陶瓷产业发展来看,陶瓷艺术的最高境界也要达到较高的标准上来,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传承陶瓷文化,发扬陶瓷产业精神,陶瓷资讯的传播方式显得尤其重要。

陶艺资讯的传播途径广泛性,也是一个最大的进步。从传统的几本专业杂志,到现在全面的多种形式共同发展,陶艺资讯成为现在技术传播的主要形式。网络、电视、杂志,所有可以进行宣传的媒介,都有陶瓷资讯的相关内容,特别是陶瓷艺术品的价值与藏品分享知识,在全民中不断被普及,补广泛的宣传,越来越多的民众,也从对陶瓷艺术的敬畏,达到了熟悉的程度。

百花齐放发扬陶瓷产业精神的形式,已经成为陶瓷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陶艺资讯被广泛传播的最好的形式。以提高陶瓷行业信息的传播速度为目的,以提高陶瓷产业发展速度为前提,全面的陶瓷资讯,领先专业的平台进行传播,而陶瓷人们也需要这样的形式,良性循环,交流顺畅,陶瓷产业在这个基础上进步也会更快。专业的陶瓷人士,大师也好,收藏家也罢,充分利用陶瓷资讯内容,不断推进陶瓷产业和陶瓷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淄博确定兴起陶瓷文化产业的经济方针


陶瓷发展铸就了淄博璀璨的陶瓷文化,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按照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的要求,淄博确定陶瓷文化要走产业化的道路,让陶瓷文化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首先,日用陶瓷要增加科技和文化含量,增加产品的欣赏价值与收藏价值。淄博陶瓷在研制开发新材质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各陶瓷产区的前列,曾获国家创造发明二等奖的合成骨瓷代表着日用陶瓷的国际先进水平。华光牌日用陶瓷和硅苑牌日用陶瓷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中华龙”国宴用瓷、礼品用瓷等许多产品进入北京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虽然,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档日用细瓷在陶瓷总量中的比重逐年增加,但目前仅占11%。

其次,美术陶瓷要变展品为商品。在长期的发展中,工艺美术陶瓷界形成了一支以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省陶瓷艺术大师为代表的陶艺家队伍,作品创出了淄博的特色与风格。淄博刻瓷艺术独树一帜,园林陶瓷别具匠心,光亮夺目的艺术釉、栩栩如生的雕塑、五彩缤纷的彩绘、气势恢弘的壁画……形成了淄博陶瓷文化的洋洋大观,作品多次在全国或全省的评比中获奖。但是,还没形成产业化规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多种推介形式,展示整体形象,扩大市场订货。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丰厚的资源和其他条件,扩大工艺美术陶瓷的生产规模,实现工艺美术陶瓷的商品化,扩大对外交流。

三是,开辟陶瓷文化旅游线路,发展陶瓷文化旅游产业。淄博市有寨里窑、磁村窑、西坡地窑、博山窑等许多古窑遗址,还有现存的50多座馒头窑,都是我国北方陶瓷古窑文化的代表。还有新建的中国陶瓷馆、山东陶瓷琉璃艺术博物馆,都是丰厚的旅游资源。

四是,进一步研究发掘淄博陶瓷文化。要充分发挥山东陶瓷工业协会民间陶瓷文化研究会的作用,定期确定研究课题。发动研究会会员对淄博陶瓷文化现象进行研究,理清淄博陶瓷文化发展的整体脉络,探索各个时期的文化现象、代表作品,以及在中国陶瓷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而完成较为完整的淄博陶瓷文化发展史。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济南园博园打造陶瓷文化产业新载体》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济南园博园打造陶瓷文化产业新载体》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