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什么是瓷砖 > 导航 >

什么是红瓷

什么是红瓷

什么是瓷砖 什么是好瓷砖 瓷砖是什么

2020-04-26

什么是瓷砖。

相信很多人家里都有收藏红瓷的瓷器,红瓷的颜色非常鲜艳,而红色又是代表中国,所以红瓷的瓷器是非常有中国味的,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红瓷。

“中国红”因其瓷种独特、工艺复杂、制作难度大而受到各方的好评,产品相当高档。故宫博物馆曾收藏了一件“中国红”瓷器产品——一座1米高的“箭筒 ”,并评价“中国红”“代表了该领域的最高水平”。“中国红”的技术门槛高、烧制难,因此产品的价值不菲,作为奖品颁发给获奖者,更能体现出他们应该获得的荣誉,“让世界既能领略到体坛的中国红魅力,又能领略到瓷器中国红的独特韵味。”

红瓷简介一直以来中华瓷器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却单单缺了大红瓷器,这是因为大红釉料烧制艰难,成本极高,有“十窖九不成”之说,历来为皇家贵族所珍藏。红色是中华民族的颜色,可是这种加工工艺在历史的长河中几度失传,最后一次至今已有几百年。经过现代人的努力,不断改进加工工艺,终于纯正的大红釉在陶瓷上得以重视,并被意味深长的命名为“中国红”,这种红色鲜艳如五星红旗,故此又被称作“国旗红”。

网上有很多红瓷产品销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登录网看看。

taoci52.com编辑推荐

什么是瓷器火石红呢


瓷器的火石红,曾经被看作鉴定古瓷器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也以其自身特性为瓷器提供了古色古香的观赏价值。那什么是瓷器火石红呢?瓷器的火石红是单指一种色彩还是一种痕迹?它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首先需要明白瓷器火石红的定位,在瓷器鉴赏中,往往用肉眼即可辨别何为火石红,它在瓷器上的表现多为浅淡温润的红色,尤其是在明清及更古时期的瓷器上,火石红与瓷胎本身的青白相映成趣,不同于色料所呈现出的浓烈色泽,火山红更像一层附着,宛如女子皮肤上泛起的红晕,明显而不刺眼,十分自然,有古色古香的韵味,并且火石红除了鲜红色之外,还有一部分则表现出橘黄色,分布于不同色釉的瓷器之上,重在自然天成,并且瓷器年代愈久,火石红也就愈明显,因此它也被作为鉴定瓷器年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那瓷器为何会呈现火石红这样的现象呢?这就要说到火石红的成因。它并非来自某种特别的色釉,而是由于历史变迁,自然条件下,瓷器表面的铁元素就会因接触空气而逐渐氧化,如同生铁遇水所形成的铁锈,色偏暗红,这就是火石红形成的过程。而且火石红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由于铁元素的流动,往往积于瓷器底部,所以瓷器底部可见的火石红较为清晰,与胎釉相结合。

在当代瓷器收藏中,有一部分仿造瓷器为了打古董的旗号,会对瓷器进行做旧处理,火石红的加入是步骤之一。但相比较于自然形成的火石红,作伪的火石红瓷器往往流于呆板、生硬,随意加入的红色极为突兀,而没有真古瓷丰富的变化、流动的神韵。并且作伪火石红的色彩往往聚于一片,无法达到古瓷底部的自然融合程度,观之刺目。而老的瓷器火石红,温润深刻,甚至有深入釉面之感。只要多加对比分析,就能鉴别真伪瓷器火石红了。

总之,瓷器火石红是一种随着时间流逝而形成的一种瓷器表面铁元素的自然氧化,如果使用人工方式强加于瓷器之上,反而失去了其本真的美感。真古瓷所呈现的火石红多出现于瓷器底部,有流动之态,生动祥和,而作伪瓷则并无这样的韵味。

高古瓷器欣赏及拍卖成交价格参考:

1:元青釉六出葵口盘(肯里夫官窑盘),尺寸:直径13厘米,估价:RMB 12,000,000 ~ 15,000,000,成交价: RMB 32,775,000 ,成交时间:2019.06.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细观此盘,圈足露胎,呈褐黑色,胎质细密,口沿下及近足处有些许缩釉,亦可看到深黑色的胎骨,与老虎洞窑址出土残片特征甚为接近。器身通体内外满釉,釉色青灰,釉层凝厚温润,呈现出深浅两层开片现象,深邃幽远,浑然天成,这些无不与北京故宫博物院之南宋官窑瓷器所呈现的特征相符。南宋官窑,尚有致精之品存世,为杭州两处窑址所不见,或因时人惜其珍,虽见残疵,亦不弃之;再或因其并非二窑所出,实另有精小御窑,奉旨承造,尽寥寥数年而已,故今人尚未得其真貌。如此众说云云,究其所以,仍未尽知。

宋代官窑制瓷工匠对器物形体、制作工艺、釉质釉色之讲究颇为苛刻,可谓用尽心机,产品几乎达到让人无可挑剔的完美境界,致使宋代官窑瓷器被后世视作青瓷中的典范。鉴于其非凡的影响力,自元代以来宋代官窑瓷器即不断被仿烧,仿品或只模仿釉色,或全方位模仿,鉴定时主要还应从造型、胎釉、制作工艺等方面寻其破绽。

2:南宋青白釉观音菩萨坐像,尺寸:高29.2厘米,估价:HKD 7,000,000 ~ 9,000,000,成交价: HKD 25,300,000 ,成交时间:2011.06.0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春季拍卖会。

观音面相丰腴,宽额广颐,丹凤目,眉间饰白毫,直鼻小嘴,发髻高挽,豆戴宝珠花冠,花冠正中有一小化佛。青白釉袈裟自头顶披下,袒露出素白面部及胸前。胸前佩璎珞及丝带,塑造精细。此尊观音胎质坚致,洁白细腻,容貌圆润慈祥,秀丽柔美,为难得、珍罕的艺术精品。静观自在:——南宋青白釉观音坐像苏玫瑰——国际亚洲艺术部学术总监此尊观音雍容端凝,出自南宋景德镇窑,同类型的模制宗教塑像俱细腻传神,然而数量少如凤毛麟角。

3:南宋建窑兔毫茶盏,尺寸:12厘米,估价:HKD 400,000 ~ 600,000,成交价: HKD 5,840,000 ,成交时间:2016.04.06,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春季拍卖会。

建窑黑釉茶盌之赏鉴,与日本茶道宗师与收藏家息息相关,在日本,宋代建窑茶盏广得崇敬爱慕,其日文名称「天目」也随之流传千里,成为现今通称此类黑釉器盏之名。古时,黑釉茶盏多藏于佛寺,用之奉茶以养身心,茶盌质朴素雅,合适作为供佛仪典之器。盏沿下一圈微敛,为持用方便而设,胎厚扎实,保茶汁温热而不烫手,釉黑润亮,托衬宋时点茶击拂茶水后,所得茶面细沫,白黑相映,瞬息美哉。点茶法保存于日本茶道传统,黑釉建盏则与浙江临安天目山渊源深远,天目山以高耸日本古松闻名,乾隆帝南巡亦曾造访,天目茶现仍驰名。宋时,日本僧人或许将天目盏与福建产茶一起带回本国寺院,传承至今依旧深受敬仰,数件已定为国宝文物。

4:南宋官窑鬲式炉,尺寸:宽11.4厘米,估价:HKD 2,200,000 ~ 2,800,000,成交价: HKD 4,660,000 ,成交时间:2018.05.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本炉造型少见,炉身呈瓜棱形,为仿照青铜鬲器而成。通体施厚润灰青色釉,米色大开片,底有六枚小支钉痕,排列成圆形,三足底部无釉,露出紫褐色胎土,为典型南宋官窑样式。

5:南宋龙泉窑双鱼纹折沿盘,尺寸:直径21.3厘米,估价:HKD 900,000 ~ 1,200,000,成交价: HKD 2,260,000 ,成交时间:2015.12.02,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年秋季拍卖会。

本盘釉质润泽,发色青翠,温润如玉,是龙泉青瓷中难得的佳品。盘底的模印双鱼在青釉的映衬下宛如两条游鱼追逐于碧波之间,栩栩如生。双鱼纹饰亦有「年年有余」及「鱼水和谐」等诸多吉祥寓意,象征家庭富足、夫妻和美。双鱼纹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在一些东汉的青铜洗中即可见到双鱼纹的例子。这一装饰主题最早被越窑引入瓷器当中,相关例子可见大维德爵士旧藏的一件西晋越窑青釉双鱼洗,著录于1998年大阪出版《Masterpieces of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Percival David Collection》,30页,图录编号1。在这些早期的例子中,双鱼往往呈左右对称排布,缺乏生气。至南宋龙泉窑,双鱼的排布被改成首尾相接,凭添了不少动感。

6:五代越窑皮囊壶,尺寸:高21.6厘米,估价:HKD 100,000 ~ 150,000,成交价: HKD 2,065,000 ,成交时间:2017.10.02,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7秋季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越窑青釉四系皮囊壶其造型为仿皮囊式,上扁,下略近圆形,盅形椭圆小口,壶颈短细,弧肩起凸棱,作皮囊缝合状。与皮囊式造型在功用上最为统一的设计是穿钮,左右两肩下各贴塑有两对穿钮,用以贯穿革带,携带背负。穿钮的两头与器腹粘合,恰到好处,毫无笨拙之感。器腹扁鼓,底部平,微内凹,矮圈足微微外撇。壶身刻有荷叶纹饰,刀法流畅娴熟,生动明快,实属难得。

7:北宋定窑白瓷刻双鱼纹碗、双鱼纹盘(两件),尺寸:碗直径21.5厘米;盘直径21.5厘米,估价:HKD 800,000 ~ 1,000,000,成交价: HKD 1,092,500 ,成交时间:2013.04.05,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3春季拍卖会。

以生产精细白瓷著称的定窑,为宋五大名窑之一,素来享誉盛名。其中,刻划花白瓷为主要产品,并以其优良质量广受后人喜爱。清宫旧藏中即有若干定窑刻划花白瓷器。此碗、盘即为定窑刻花白瓷器中的经典品类。碗、盘胎质精细,皆覆烧而成,故呈芒口。通体施白釉,圈足露胎。碗心及盘心刻双鱼纹为饰,两尾游鱼首尾相对,简洁传神。双鱼纹是宋定窑瓷器的经典纹饰,北京故宫清宫旧藏中有定窑大碗和小碗,其内即刻划双鱼纹,双鱼式样与本品类似,可资参考。

8:隋白釉深腹大杯(一对),尺寸:直径12厘米&11.6厘米,估价:HKD 1,000,000 ~ 1,500,000,成交价: HKD 1,711,000 ,成交时间:2019.03.31,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9春季拍卖会。

随着考古发掘、学术研究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发展,隋代陶瓷面貌愈加清晰,学界、市场对其的认知度大幅提升,尤其是隋代白瓷,它是真正意义上的白瓷的开端且水平极高,「隋白」一词甚至成为收藏界的专有高级名词。隋朝存世仅三十余载,隋白瓷的烧造时间自然短暂,存世器物稀少,完整者则更为稀缺,但隋白瓷的意义却远远超出器物本身。拍品为隋白深腹大杯一对,口径达12公分,比相对常见的口径9公分左右者显得硕大而不凡,又成对传世,品相基本完整,更是罕见。直口,尖圆唇,深腹,腹壁弧度不大,饼状小足,足壁斜下,足心稍凹,足际斜削一周,修坯规矩至极。胎质洁白,具粉质感,不施化妆土,罩透明釉。釉面均匀,杯心、胫部稍积釉,色显青绿,温润如玉,釉面满布细碎片纹。此类精细的隋白杯应为酒具,使用时可能配托盘,或为三足,或为高足,皆为皇家贵胄所享用,品级特别高。它们制作精湛,简约典雅,含蓄内敛,气质超凡,代表着中国白瓷的最高水平,称为登峰造极之作亦不为过。

9:元越窑青釉划花牡丹纹盖盒,尺寸:直径14.6厘米,估价:RMB 5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3,105,000 ,成交时间:2017.12.18,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

此盒造型美观,盒呈扁圆形,子母口,直沿,底部满釉,中间内挖成圈足,内有六均匀分布的长条状支烧痕,可见胎色浅灰。通体内外满施釉,釉色青绿,釉层莹润,如玉清澈,积釉处呈湖绿色。盖面微鼓,边缘形成一道弦纹,盒盖又起三道弦纹,与最边沿处弦纹之间刻划有六朵流云纹。最内侧弦纹内剔刻并蒂牡丹两朵,花朵丰满富贵,枝叶舒卷婀娜,布局有致,繁而不乱。整器造型简洁,颇为雅致。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青瓷窑。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晚唐至北宋初是越窑工艺最精湛的时期,技艺不断精进,达到顶峰,所烧青瓷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准。是当时的第一名窑,也称“秘色窑”。唐代越窑青瓷已很精美,博得当时诗人的赞美,如颜况“越泥似玉之瓯”,许浑“越瓯秋水澄”,皮日休“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五代吴越时越窑瓷器已“臣庶不得用”,作为吴越王钱氏御用及贡品。本品满釉,釉层薄而匀,明显与唐代越窑不同。本品胎体轻薄,造型秀美,釉层透明莹润,剔刻精彩,堪称越窑粉盒精品。

什么是瓷器的火石红


火石红是瓷器底部鉴别的方法之一,火石红的出现是由于瓷器胎土中含有铁,或者是窑内气氛中铁离子。窑内气氛中铁离子。对瓷器露胎部位的专门称谓。瓷器在烧制过程中,露胎部位由于含铁量较高,烧成后呈现出斑驳状不规则的红色与胎体本身的白色相结合的现象。这种现象多在明代瓷器上出现,是由于胎土淘洗不净、含铁量较多等原因造成的,其颜色恰似被火烧过后的泥土或石头,故称“火石红”。

“火石红”在瓷器鉴别中有人称作“窑红”、“黄溢子”、“黄衣子”或“火石釉”,火石红其表现形态和成因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分为“胎红”、“窑红”、“刷红”和“假红”四种不同的形式。 

火石红种类

一、顺火石红;由瓷器的足部,顺着胎釉的结合处向足端产生浓淡过渡的火石红。顺火石红也叫“胎红”是器物胎体内所含的铁元素在烧成过程中以铁离子状态向器物露胎处富集,在器物冷却过程中未及逃逸而被二次氧化并附着于露胎表面。所以一般“胎红”多表现为“散场效应”即越接近胎釉分界线越浓重,越远则越浅淡,“胎红”又可分为两种现象,一种是存在于无釉胎面的胎红,另一种是空气通过釉面棕眼和粗松的胎内空隙将未逃逸的铁离子二次氧化,从而在釉下出现了火石红现象。

二、倒火石红:紧靠于垫饼处的陶瓷涩胎上火石红浓,向上离之越远越淡。产生原因:胎釉虽然已晾干透,但在装坯时,用的是潮湿的垫饼,坯胎与垫饼靠置的足端不断地吸收垫饼内的水份,紧靠足端处吸收量大,离的越远越少,后在窑内升温的过程中,足端排斥,挥发水分的时间长,离之越远排斥、挥发水分的时间就越短,因此就能够产生倒火石红现象。此现象在元代晚期至明代空白期的陶瓷上较多。

三、阴阳面火石红:古瓷圈足的釉胎结合处,一边有火石红,一边无火石红或一边火石红浓、一边火石红淡。产生原因:在晾干坯胎的过程中,长期受一边风吹、这样就产生了坯胎的内部一边已脱水,一边还含有水分而造成。

四、点状火石红:整个圈足的釉胎结合处只见足墙外或足墙内有那么一两处(宽度有限,有的可见多处)有顺火石红现象。因为其宽度窄,固称其为点状火石红。产生原因是施釉时不够均匀,在胎釉结合处有粘渣积釉现象。还有就是做好坯后,无形中碰紧了足部某处坯胎,这种紧密的坯胎容易保存水份,这就是产生点状火石红的原因。

五、撒渣火石红:涩胎底板上粘有灰渣处火石红浓,离之越远越淡。产生原因是在装坏时,在垫饼上所撒的灰渣湿并且不匀,高处已挨到了坯胎的底板或虽然未及接触到,但其足可让涩胎底板上吸收到灰渣中的水分。五十年代的撒渣是一种灰白色叫碱渣的物质加上老糠灰的混合体。

六、记号釉斑火石红:在古瓷涩胎底板上的釉斑边沿,靠釉斑处浓,离之越远越淡。产生原因是在元明时期,有几户做坯人家合包烧一座窑炉的习惯,又因各家常有相同产品的坯胎要放在一窑之中烧造。固在坯胎进窑之前,需要在坯胎的底板上用釉浆做上自家的记号。临时在装坯时做得记号往往会产生火石红现象,在自家坯房里施釉时做上去的不一定会产生火石红现象,这要看坯胎的晾干程度。

七、捺水火石红:古瓷底板上的火石红面积很大,也有浓淡之分和一定的亮度。熟悉者可以看出捺水时的运动痕迹。其产生的原因是在装坯下窑时,发现胚胎在晾干的过程中,沉积了较厚的灰尘,便需用扫笔将上釉处的灰尘打扫干净,对于底板上的灰尘,则用只水笔,蘸上稀释的釉浆水进行捺水,一可清除灰尘,另还能使涩胎底板更加光滑。因多数捺的是稀释釉浆水,固会产生一定的亮度,其光亮的程度取决于所用釉浆水的浓度。如用的纯是清水,则不会有亮度。此现象常见于元明时期的大盘,大瓶,大碗的底板之上。

八、窑红:涩胎底板与足墙上到处都见有火石红,并且有些地方红的发紫,叫人分不出类别。这是因为所烧坯胎是放在一座新建的窑炉内,或是放在遇到梅雨季节,停歇了若干天,进行了修膳的窑炉之内。总之是窑内湿度较重,再干透的坯胎放置此类窑里烧造,都会重新吸收大量的水分。此类窑炉里烧造出的所有陶瓷,均会产生窑红现象,并且各类瓷病率会增多加大。所以,一般高档瓷器都不放入此类窑中烧造,宁可让其烧空窑或烧造新匣缽,元、明时期的粗瓷涩胎上常见之。

九、黄衣:在面积较大的涩胎上泛出一种浅淡的肉黄色,多数不具备深浅过渡之现象。其原因主要是在坯胎的配方中掺有一定量的麻仑土。掺有麻仑土的坯胎,虽然各烧造环节均已干透,但其涩胎之上仍会产生黄衣现象,看其碎片,内部却是白色。这种黄衣现象纯是麻仑土与高温接触中,产生了某种化学反应或硬是被高温熏黄而至。元代至明代万历朝之前的部分瓷器上常见有黄衣之现象。

十、综合式火石红:顾名思义,就是有两类型以上的火石红现象同时发生在一件陶瓷器皿之上。如:有顺火石红也有倒火石红。底板上有捺水所产生的火石红,胎足上又有黄衣等。综合式火石红是常有的正常现象,掌握了各类火石红现象的发色规律,也就不难分析综合式火石红了。

什么是红釉? 红釉有哪些种类?


什么是红釉?红釉有哪些种类?

釉里红

瓷器釉色之一,属高温颜色釉器种,首创于元代。因以铜为呈色剂的釉(含铜0.3%0.5%)施于坯体,在高温还原气氛下烧制而成,故又称“铜红釉”,是我国颜色釉中的名贵品种。由于铜在高温下易挥发,对窑室烧成气氛非常敏感,烧成技术不易掌握,故而初创阶段红釉呈色不够纯正,发色暗红。明初烧成永乐“鲜红”与宣德“宝石红”名贵品种,质料细腻、红而深沉、釉汁莹厚,器口一周洁白宛如玉带,为后人所重,有“以鲜红为宝”的评价。嘉、万时期,鲜红器多以矾红代之,这是由于铜红釉难以烧成所致。

钧红

宋代钧窑利用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是最早的陶瓷红色釉。当时的釉料配置不够精细、准确,除了铜以外,还混杂着其他金属氧化物。因此钧红釉具有红里泛紫的色调,近乎玫瑰花、海棠花的紫红色,义被称为“玫瑰紫”和“海棠红”。钧红制品中,还常出现红、蓝、紫三色互相交错、如火如霞的绚丽画面。明代的宝石红、霁红,清代的郎窑红、桃花片及一些窑变釉的出现,都与钧红有关。

霁红

铜红釉的一种,创烧于康熙后期,盛于康、雍、乾三代。是一种纯粹的深红釉,特点是:釉汁凝厚,釉面密布细小的棕眼,如同桔皮;色调深红,似暴风雨后晴空中的红霞,所以得到了“霁红”这一得意的名称。

抹红

抹红属于低温红釉,为珊瑚红的一种。它不是采用吹釉法上釉,而是刷抹釉,故称“抹红”。抹红釉层不均匀,并有刷痕,但色泽清丽、温润。抹红出现于明代,而以清康熙时的成就最为突出。

豇豆红釉

豇豆红是清康熙时的铜红品种之一,品种名贵。釉色浅红,釉面多绿苔点。这种绿色苔点本是烧成技术上的缺陷,但在浑然一体的淡红中,掺杂点点绿斑,反而显得幽雅清淡、柔和悦目。由于铜在各部分的密度不同,烧成后呈色各异:有的在匀净的粉红色中泛着深红斑点或红点密集成片,有的则在浅红色中映露着绿斑或色晕。

鲜红釉

成书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的王世懋撰《窥天外乘》载:“永乐、宣德年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贵。”但明末以来的谈瓷之书在谈及永、宣高温铜红釉瓷时,名称比较混乱,计有“宝石红”、“祭红”、“霁红”、“宣烧”、“宣德宝烧”、“积红”、“济红”、“鸡红”、“极红”、“醉红”、“大红”、“牛(鸡)血红”等,名目繁多,实为一物,现在统称为“红釉”。曰“宝石红”,是因这种红釉闪闪发光,具有天然红宝石般美丽的色泽;曰“祭红”,是因从明代典章制度看,红釉、蓝釉、黄釉、白釉瓷器等均可派作祭祀用;曰“霁红”,盖因其釉色颇似雨过天晴之霞霁;曰“宣烧”或“宣德宝烧”,是由于宣德年间这种产品尤为突出,或因以红宝石人釉烧造。

郎窑红釉

清康熙时期仿明宣德宝石红釉所烧的一种红釉。因康熙时郎廷极督理景德镇窑务时仿烧成功,故以其姓氏命名,又称郎红。它以铜为着色剂,用1300℃以下的高温还原焰烧成,在烧造过程中对烧成的气氛、温度等技术指数要求很高,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所以郎窑红器价格在当时就很昂贵,民谚有“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郎窑红器的特点是色泽浓艳,犹如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红,又称牛血红。而红釉过薄,则会出现色如鸡血一般的鲜红器。郎窑红釉泡小而闪闪发亮,釉色极润,常有小白点,釉面开裂纹片,釉清澈、透亮有垂流现象,底足内呈透明的米黄或浅绿色,俗称米汤底或苹果底,也有较少的本色红釉底。口部因釉层较薄,铜分在高温下容易挥发和氧化,多露胎骨,呈现粉白、淡青或浅红色的“灯草边”。越往器体下部,红色越浓艳,这是由于釉在高温下自然流淌,集聚器下之故,但底足旋削工艺高超,流釉不过足,不会出现粘釉的缺陷,有“脱口垂失郎不流”之称。郎窑红釉色鲜艳夺目,釉面有大片裂纹,并有不规则的牛毛纹。

矾红釉

矾红釉是以青矾煅烧后得到的氧化铁加入铅粉和牛胶配合,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红釉,色泽略显橙红。清蓝浦的《景德镇陶录》卷三载:“矾红釉,用青矾炼红加铅粉、广胶合成”,因此称“矾红”。矾红是一种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以900℃左右温度烧制而成的低温红釉,故又称“铁红”。矾红釉虽没鲜红釉呈色浓重艳丽,但其最大特点是呈色稳定,容易烧造。

火焰釉

清雍正年间景德镇烧出的一种仿钧釉。仿钧釉中的窑变花釉,是用多种不同色釉施于一器之上,经高温焙烧后,呈现出火焰状的色彩和图案。火焰红的出现,说明花釉的颜色发展到了十分丰富的程度。故宫博物院陶瓷展出的一件雍正窑变耳瓶,就是一件杰出的成功之作。釉里散着闪红的紫斑。瓶颈至圈足,都是以火红颜色为基本釉色,其间闪青、闪黄、青白、青蓝等颜色呈针状由上向下放射,整个瓶子就像燃烧得极为旺盛的火焰一样瑰丽。

胭脂水

雍正时创烧,胎体极其薄、里釉极白,因外釉映照能发出一种美丽的粉红色,娇嫩欲滴,状如胭脂水,故名。

什么是珍珠瓷 


欧洲的陶瓷生产在世界陶瓷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它的主流瓷种骨瓷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高档次的瓷种。同时,一些早期的欧洲骨瓷经典制品也成了收藏界的新宠。但是,在这股收藏热中,人们见到的,大多是一些普通的骨瓷制品,而对骨瓷系列中的顶尖品种“珍珠瓷”(PEARL CHINA)却难得一见。笔者有幸藏有两件意大利早期生产的珍珠瓷器具,现不揣冒昧介绍如下,供藏界诸同好共赏。

按照制作工艺划分,“珍珠瓷”可以归于“骨瓷”这个大类。“骨瓷”又称“骨灰瓷”,就是瓷胎中含有骨粉成分的瓷器。它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欧洲,是英国人发明的。我国的制瓷工艺传入西方后,英国人结合西方文明和理念,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良和渗透。“骨瓷”就是在制瓷的高岭寺、粘土中掺入了40至50的食草动物骨粉(主要是牛骨)而制成后一类瓷种。由于骨粉在烧制过程中能与高岭土中的杂质发生作用,起到消除杂质的效果,使得制成的骨瓷制品质轻,韧性强,胎质纯净,绝少瑕疵,釉面也显得更加温润可亲。与此法相类似,还有将海洋中的贝类、珊瑚成分掺入瓷土,制成的“贝瓷”;将珍珠成分掺入瓷土,制成的“珍珠瓷”。早在明代,人们就发现,将金银、珍珠、玛瑙掺入瓷胎,可以烧制出流出溢彩、美轮美奂的瓷器。史书记载,明代云南保山制瓷工匠用珍宝入瓷,高温熔制出晶莹剔透、宝石一般的“永子”围棋,引得历代文人骚客心驰神追,趋之若鹜。被誉为“天下第一棋”。而“珍珠瓷”也正因为瓷胎中有相当比例的珍珠成分,显现出普通骨瓷所没有的神采而显珍贵。因此,如果从瓷质成分的角度衡量,“珍珠瓷”可归类于“宝烧”类瓷器范畴。

什么是青花、釉里红、单色釉?


青花——是以钴为呈色剂,在釉下绘出各种纹饰图案的釉下彩瓷。

白地青花——是青花瓷的基本特征,而不同时期的青花瓷又各具特色。永乐、宣德青花浓艳凝重,成化、弘治青花柔和淡雅,嘉靖、万历青花鲜艳泛紫,康熙青花色分五彩。至此,青花瓷的发展达到顶峰。

永乐、宣德时期是我国青花瓷生产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绘制纹饰图案所用的青花色料是进口的苏尼勃青。由于这种原料含锰低,故能烧出宝石蓝般鲜艳的色泽,较高的含铁量又形成了点点黑斑,与浓艳的蓝色纹饰相映成趣,这种凹陷的黑斑,是永、宣青花瓷的主要特征,后人难以模仿。

釉里红——是以铜为呈色剂,在釉下绘出各种纹饰图案的釉下彩瓷。

白地红花的釉里红产品,其烧制工艺与青花瓷相似,但由于铜需要在还原气氛中才能烧成红色,这比青花瓷的生产又增加了难度,明清景德镇工匠成功地掌握了这一项烧制技术,生产出多种釉里红产品。

单色釉——是指单一色彩的釉。明清两代烧制瓷器使用的最基本的釉是无色透明釉,只有熔人某种化学元素,且在不同的气氛、温度下,釉才会呈现不同的色彩。根据其制作工艺的区别,单色釉又可分为高温单色釉和低温单色釉两大类。

什么是纹章瓷?


这里所谓的“纹章”,是指欧州诸国的贵族、显赫家族、军团、都市、公司、团体等的特殊标志,把这种特殊标志烧成瓷器上,这种瓷器称为纹章瓷。

纹章瓷是我国古代外销瓷的一种,它的烧制始于十六世纪的明代。大约在十七世纪后期,法国宰相马扎兰按照国王路易十四的命令建立了“中国公司”。这个公司在广东定制了大批带了甲胄、军徽、纹章图案的瓷器。此后,纹章瓷便在欧州盛行起来。在1974年英国出版的《中国纹章瓷》一书中,即收集了纹章瓷二千件左右。据瑞典统计,有三百来家贵族曾到中国定烧过纹章瓷。这种纹章的图安多半占据画面的中心地位。早期的纹章较大,周围花纹也较宽,而且常常不止一道。从十八世纪晚期起,纹章较小了,周转的花饰也小而狭。纹章瓷在外销瓷中的比重虽然不大,但却是最为精美的;因为多为贵族,皇室成套定制,他们不愿出高价,要求也最为严格。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纹章瓷标本是一件青花瓷壶。壶的造型为中国式的玉壶春,纹饰则为萄王马努埃尔一世(公元1495-1521年)的纹章。寂园叟在《陶雅》中亦有关于纹章瓷的记叙,他提到一种康熙青花大盘时说:“盘中画皇冕徽章,旁有两翼之狮狗,分攀于其上。载有拉丁古文,阳历年月。”纹章瓷一般都是为喜庆典礼而定烧的,而且纹章本身就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所以大部分都可以考定它们的绝对年代。

什么是名窑汝瓷?


汝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南宋叶真《坦斋笔衡》说:“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说明汝窑在接受宫廷的任务,烧造汝官窑器,使北方青瓷的技术成为全国之冠。在制瓷工艺上开创了香灰色胎,超过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在烧成工艺上,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绝无仅有,汝窑主要依靠釉中所含少量铁份,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纯正的天青色,使汝窑釉面开裂纹片成为一种装饰,使在烧成过程中无意识的缺陷(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缺陷)变成了有意识的装饰。由上可知,汝窑采用了南方越窑的釉色,同时又吸收定窑的印花技术,创造了印花青瓷的特殊风格,南宋周辉《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汝窑产品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釉中含玛瑙末,产生特殊色泽,其色有卵白、天青、粉青、豆青、虾青、虾青中往往微带黄色,还有葱绿和天蓝等。尤以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釉屋莹厚,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扣声如馨,釉面沙眼显露了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花。汝瓷的烧制,以小支钉满釉支烧。由于为宫廷烧制时限很短,产量有限,流传很少,南宋时已“近尤难得”。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曾说过“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得尽善美也。”汝州一带民间也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口碑广为流传。目前,传世汝官窑器物不足百件,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英国达维德基金会以及美国、日本、香港等私人收藏家手中。由于文献记载不详,遗址出土甚少,汝官窑口在何处?汝窑之谜一直困扰着中国古陶瓷研究人员。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寻找汝窑,直到80年代才在河南省宝丰县发现。经过中央和河南地方文物考古工作者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找到了为北宋宫廷烧造的御用汝瓷的窑口。从1987年开始,由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进行试掘,首次发现了为北宋宫廷烧制御用汝瓷的窑口,从而使这一重大历史悬案有了答案。到目前为止,对汝窑址已进行了五次发掘,发掘品中除了与原世品中相同的完整器和碎片外,还出土一些传世品中见不到的新器形,如镂空香炉,乳钉器及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等,获得了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为传世汝窑器鉴定与鉴赏提拱了可行的实物依据及新资料。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相信汝窑将会有更多的发现。汝窑的高超技艺,不仅为宫中禁烧,更由于要求严格,产量有限,为一般人所难得,所以到南宋时,就已“近尤难得。”为了不断满足宋皇室的需求,继汝窑之后,又在北宋京都汴梁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当然,大观政和间在京都置窑烧造的官窑器,也离不开汝州工匠们熟练的技巧,所以北京故宫物院收藏汝窑三足洗与北宋官窑的冲耳足炉,两者釉色极相似,风格也类同。北宋末年,宋金对峙,金人南侵,北宋灭亡。宋皇南迁至临安后,仍在郊坛下设官窑烧造瓷器,史称南宋官窑,当然,南宋官窑更直接受到北宋官窑的直接影响,其中部分来自北方的制瓷匠师。随着北宋南迁到达临安,制瓷匠师也将原有的汝瓷与北宋官窑的烧造技术带到了南方,加上当地制瓷原料和条件,使南宋官窑更加兴旺发达起来。所以,北宋汝窑、汴京官窑与南宋官窑,不仅一脉相承,而且各有千秋,并有发展与创新。由于汝窑以玛瑙为釉,形成特殊色泽,还以香灰胎满釉裹足支烧,为其它窑所不及,更受到北宋皇宫的偏爱与赞赏,因而汝瓷成为“名瓷之首,汝窑为魁”,得以流芳百世。

中国红瓷有什么特点?


“中国红”因其瓷种独特、工艺复杂、制作难度大而受到各方的好评,产品相当高档。中国红瓷有什么特点?

特点一、难:红瓷工艺难

中国红瓷烧制难度很高,工艺复杂,通常是四次进炉:一是素烧;二是釉烧;三是红烧;四是金烧。每一环节不可偏差。通常情况下,中国红瓷器在烧制多件中才能出一件成品,大型成品的合格率更低,所谓“十窑九不成”。近乎苛刻的制造工艺与极低的成品率,彰显中国红瓷稀缺性与珍贵性。

红瓷的形成难。铜红在800℃要分解,中国红在1450℃的高温下成瓷,难中之难。

特点二、贵:红瓷材料贵

红釉现在是用稀有金属钽烧制而成的,金属钽是比黄金还贵的稀有金属,且红瓷上的金色图案是用纯度在99%以上的纯金烤制而成,可以说中国红瓷是用黄金烧成的。中国红瓷从用材方面就体现了高贵艺术品的品味与内含的现实价值。

特点三、好:红瓷瓷质好

陶瓷通常以烧制温度来划分其优劣

低温陶重

中温精陶

中-高温白瓷、强化瓷

高温细白瓷、玉瓷轻

中国红瓷在1450度的高温下烧成,玉如凝脂,足显珍贵。

简约雅致、细致白润、胎薄如纸、击声如磬是其真实写照。自其诞生之日起,红瓷以其“薄如纸、透如镜、声如磬、白如玉”,瓷质细腻通透,器形美观典雅,彩面润泽光亮,花面多姿多彩的特点,成就了它洁白的质地和华贵的造型,兼有使用和艺术的双重价值,是收藏与赠友的珍品。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中国红瓷有什么特点”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什么是红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什么是红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什么是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