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波打线 > 导航 >

学院五十年打造陶瓷“黄埔”

学院五十年打造陶瓷“黄埔”

瓷砖波打线 古代瓷器烧造 陶瓷艺术

2021-04-25

瓷砖波打线。

连日来,装点一新的学院湘湖新校区内彩球迎风飘扬,欢声笑语不断,来自海内外的各位嘉宾欢聚一堂,共庆学院建校50周年。10月29日上午,学院建校50周年庆典大会在湘湖新校区田径场隆重举行。国家教育部总督学顾问、原副部长张天保,中科院院士郭景坤,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自鹏,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刘尧、中国照明协会会长王锦燧、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长罗宏杰、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迎军、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占铭、省科技厅副厅长杨贵平、省人事厅副厅长裴菲,景德镇市领导许爱民、李放、陈兴超、王力农、冯林华和学院名誉院长秦锡麟,学院院长周健儿以及各界来宾、师生代表共4000余人参加了庆典大会。学院党委书记肖任贤主持庆典大会。

庆典大会上,王占铭宣读国家教育部贺信,杨自鹏宣读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贺信,秦锡麟以学院名誉院长的名义致欢迎词,周健儿致词,校友代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常务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陶艺委员会秘书长吕品昌,国内兄弟院校代表、南昌航空大学校长余欢,国际友好机构代表、美国陶瓷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席托马斯·斯格芬顿和国外友好大学代表、韩国首尔产业大学校长卢俊亨先后致词。受老校友、教师、景德镇市委书记许爱民委托,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放致词,虞国庆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致词。

学院创办于1958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是全国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府,也是全国31所自主招收艺术类本科生和194所有资格招收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攻读硕士、学士学位留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早在1984年,陶院就已成为全国第二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目前有23个硕士点和9个省级重点学科,学科门类已覆盖了陶瓷工业与文化、艺术的所有领域。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陶院始终坚持以复兴和弘扬中国陶瓷文化、振兴中国陶瓷工业为己任,努力引领中国陶瓷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支撑中国陶瓷工业发展,坚持“特色名城办特色名校、人才培养立特色名校、学科专业创特色名校、科研创作和国际交流支撑特色名校”的办学、思路,把陶院建设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特色名校。经过50年的建设,陶院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陶瓷文化与陶瓷艺术、陶瓷工程领域人才培养、科研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被誉为陶瓷“黄埔”,为弘扬中国陶瓷文化、振兴中-国陶瓷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了解,陶瓷学院将以建校50周年为新起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为主线,以国际化为切入点,努力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社会竞争力与创造力、个性与人格健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创新为先导,聚焦国家和江西省科技发展战略,努力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抓手,主动与陶瓷行业和江西省区域经济产业对接,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陶瓷行业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与世界知名大学的合作与交流,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华陶瓷文化的璀璨历史和当代辉煌。

庆典大会召开前,前来参加陶院50周年校庆的各界领导、海内外嘉宾、校友参观了校史馆、捐赠作品陈列馆。庆典大会结束后,与会领导和嘉宾还先后为陶院“崇德尚学,陶冶成器”校训景观和学院教育基金会揭牌,并为捐赠代表颁发了证书。

taoci52.com精选阅读

肇庆市陶瓷业 力争10年打造两个世界品牌


昨天下午,肇庆市陶瓷行业协会正式成立,肇庆的陶瓷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该协会提出经营目标,用10年时间铸造2个世界品牌、3个中国驰名商标、10个中国名牌产品。

佛山陶瓷加快向肇庆转移

据介绍,近年来,由于原材料匮乏、用电紧张以及环保要求的日益苛刻,使佛山陶瓷企业纷纷寻找离原材料产地更近、交通更便利、当地政府能提供优惠政策的生产基地进行外迁,而肇庆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能源优势、交通优势、政策优势成为佛山等珠三角陶瓷企业产业转移和低成本扩张的理想选择。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污水处理措施,陶瓷生产过程中最令人头痛的污水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

从高要到德庆短短几十公里的西江路段,就有数十家陶瓷原料码头,开采精选出来的原料从这里发往四面八方。据统计,这一路段每年加工外运瓷砂超过600万吨,广宁、河台、悦城等地的瓷砂储量近10亿吨,即便按照每天10万吨的开采量,仍有100年的开采期。廉价的水上运输和丰富的原料储备成为吸引外来陶瓷企业的最大诱惑。

肇庆对外来陶瓷企业进行园区规划,现已培育出高要金陶工业园、高要白土陶瓷集聚基地、四会龙湾陶瓷工业城、鼎湖永安陶瓷工业园4个工业园区,陶瓷生产厂家60多家,到明年底投资金额将超过80亿元人民币。

现拟再规划高要禄步西江陶瓷工业城、四会迳口北江建材工业城(佛山产业转移园)等2个大型园区。预计2008年底共计进入陶瓷生产厂家80家以上,占地面积4万亩以上,总投资100亿元以上,每年产出200亿元以上,陶瓷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每年税收5亿元以上,成为肇庆市吸引外来投资第一大产业,稳居肇庆各产业总产值第一位,并将打造成为全球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

陶业黄埔军校学院将迎来50周年华诞


2008年10月28日,学院将迎来50周年华诞。这是“陶院人”共同期盼、引为自豪的历史性的盛典。作为中国唯一一所综合性的陶瓷高等学府,该院承担着传承、发扬陶瓷文化历史和促进中国陶瓷艺术教育事业的重任。为进一步营造以人为本、尊师爱生、爱国爱院的和谐氛围,拓宽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渠道,提升该院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陶瓷学院决定本着“务实节俭,注重实效,规模适中,办出特色”的原则,以“回顾50年历史、展示办学成就、传承陶院精神、促进学校发展”为主题举行一系列活动并成立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健儿为主任的院庆筹备工作委员会组织好这次活动。其中:赴法国巴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部举办“学院师生陶艺作品展”、中美陶艺教育国际研讨会、国际陶瓷高新技术论坛等重大学术交流活动将成为本次院庆活动的重点和亮点;另外,“陶院心、校友情”系列学术报告会、建院50周年科技成果展、“岁月如歌”教职工大合唱比赛以及建院5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等二十多项活动,也将为50周年院庆增添亮丽的色彩。

百年风雨,半世历程。据了解,从1910年的陶业学堂到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学院,一个世纪历史渊源、五十年建院历程,学院逐渐发展至有7个分院4个系、共29个本科专业,在校生达15000余人,教职工1000余人;拥有硕士、本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等多层次的培养形式。现已成为以陶瓷工科为主体,文学、艺术、经济、管理兼备,体系完整的多学科陶瓷高等教育学府;又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三十一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之一;成为一所享誉国内外陶瓷艺术设计、陶瓷工程领域教学、科研与文化交流的陶瓷名校。经历了50年的基础夯实、五十年春秋易序、五十年筚路创业、五十年薪火相传,如今学院制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以行业特色为依托,“特色名城办特色名校、人才培养立特色名校、学科专业创特色名校、科研创作与国际交流支撑特色名校”的办学思路;构建了“特色学科、特色方向、特色研究”的学科体系。

回顾过去,心潮澎湃;展望未来,豪情满怀。学院历经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铸就了陶瓷学院师生爱国奉献、服务祖国的爱国精神,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团结奋斗精神。这种精神风貌凝聚着每一位“陶院人”的汗水和智慧,是陶瓷学院珍贵的精神财富、是陶瓷学院50年历史的积淀,也是陶瓷学院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建设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大学的精神源泉。一代又一代“陶院人”从这里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在国内外各个领域展露才华,成为中国陶瓷行业的技术骨干力量。50年华诞既是学院学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更是继往开来和再创辉煌的新起点。目前,该院正处蓄势待发之势,围绕“申博”、“申大”两个近期目标,师生们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已经开启建设具有世界影响的特色名校的新航程!

"陶瓷黄埔"大学迎来建校110周年


20日,全国唯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本科高等学府大学迎来建校110周年。在与中国陶瓷工业化进程同步发展的百十年征程中,该校根植在陶瓷行业沃土中,培养了大批陶瓷人才。

“110年来,陶大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国育才,致力于培养为陶瓷业服务的尖兵,造就了一批著名的陶瓷艺术家、设计师,科技领军人才和企业家,形成了独特的‘陶院现象’。”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吕品昌在该校110周年校庆主题大会上表示,该校致力于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以及推动我国陶瓷行业科技进步,为中国现代陶瓷工业体系的建构与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了解,大学前身是由张謇等人于1910年在江西鄱阳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1948年升格为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开启了中国陶瓷高等教育先河,1958年成立本科建制的学院,2016年更名大学。

值得注意的是,18日上午,该校派代表分赴鄱阳县高门、浮梁县高岭取得火种。历经110棒火炬传递后,在20日上午点燃大学110周年校庆主题大会主会场太平窑,寓意学校110年办学历史文脉相承、血脉贯通。

“陶大毕业生遍布了全国陶瓷产区的不同领域,并以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富于开拓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受到社会和企业青睐。”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秘书长、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杜同和表示,大学为中国陶瓷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并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陶瓷人才培养,陶瓷科技创新和陶瓷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经过百十年的发展,该校建立了完善的现代陶瓷专业教育体系,已为社会培养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艺术家、设计家、科学家和企业家,众多学子成为陶瓷行业的中坚力量,赢得了“陶瓷黄埔”的赞誉。(完)

瓷都景德镇打造陶瓷硅谷十年三思


科研成果丰硕为何还是不敌画瓷器的?

大师为何难以介入高科技陶瓷?

依靠一种产业维系生存了10个世纪而没有中断的城市,在世界上,唯景德镇如此。

今天的景德镇,一方面希望欣欣向荣的传统工艺陶瓷能够走向国际,复兴陶瓷的奢侈品身份;另一方面则渴望通过发展高科技陶瓷,构建一个陶瓷硅谷,运用科技的力量,对陶瓷转型进行一场革命。

然而现实状况是,承载高科技陶瓷硅谷的景德镇“科技孵化器”产业园,至今已发展10年,陆续有16家企业落户。包括落户在陶瓷工业园区内的高科技陶瓷企业在内,景德镇共有40多家高科技陶瓷企业,去年的产值为30.5亿元,和全年陶瓷工业产值215亿元相比较,比例还很低。

景德镇通过发展高科技陶瓷欲建陶瓷硅谷

思考1

缘何硅谷筹建10年只落户16家企业?

陶瓷行业在发展中,不断被融入科技元素,广泛应用于航天、汽车工业甚至食品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景德镇依靠传统的制瓷工艺继续单打独斗,显然不合时宜。为此,硅谷“科技孵化器”应运而生。

“科技孵化器”位于景德镇高新区,有9万多平方米。“科技孵化器”的门楼、包括焊接在楼顶的招牌都非常醒目。

一些经常在这条路上来往的行人、甚至附近的居民,都不知道厂房为什么取名“科技孵化器”,里面生产的环节更是鲜为人知。有当地民众甚至误认为,“孵化器应该是个孵鸡、孵鸭的地方”。

5月25日,记者进入“科技孵化器”看到,厂区很大,根据不同企业的需要,对车间进行了划分,或大或小。落户在这里的企业,通常同时具备两种情况:第一,都是生产高科技领域的陶瓷,保密性强;第二,企业尚处在边生产边研发阶段,尚不具备另立门户的条件。

截至今年5月,在“科技孵化器”内的大小企业合计有16家。景德镇瓷局陪同记者采访的小冷认为,如果说景德镇筹建瓷局,是领导层对传统陶瓷产业开始转型的一个风向标,那么几乎同步筹建的“科技孵化器”,就是陶瓷产业转型的标志。

采访中记者获悉,早在2002年8月,当地政府为应对陶瓷行业的转型,在原有政府部门架构下,新组建了瓷局,属一级局,正县级机构。当时为凸显瓷局的重要性,分管工业的副市长黄康明兼任瓷局的第一任局长。按照要求,瓷局负责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制定景德镇硅酸盐工业发展战略,同时筹建“科技孵化器”,为高科技陶瓷企业落户做好对接。

现在看来,只有16家企业落户的“科技孵化器”状况不是太乐观,尤其是这10年来,尚未形成发展高科技陶瓷的氛围,传统瓷器仍呈压倒性态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景德镇发展高科技陶瓷起步较晚,必须努力追赶。

有景德镇市政府官员向记者解释,“科技孵化器”规划很早,但等了很多年都没有高科技陶瓷企业落户。直到2008年左右,“科技孵化器”才正式开建,从选址到厂房建设都是高标准、高起点,即便这样,一些高科技陶瓷企业仍然放弃“科技孵化器”,选择在相隔不远的陶瓷工业园区落户。根据统计,景德镇辖内的高科技陶瓷企业已超过了40家,这两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思考2

缘何长期以来搞科研的不敌画瓷器的?

2012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0亿元,达215亿元,创下新高。这其中,高技术陶瓷生产总值为30.5亿元,比例还不高。尽管如此,景德镇在大力发展高科技陶瓷的过程中,却获得国家级陶瓷科研项目立项7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0多项,科研总经费高达3亿元,涌现出一大批科研成果。

景德镇“科技孵化器”最终能否发展壮大并打造成为陶瓷硅谷,尚需时间检验,但在当下,景德镇的高科技产业屈指可数。

中国唯一一所陶瓷类高等院校、学院坐落于景德镇,此外,省陶瓷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学院同样承担了培养陶瓷类人才的任务,并开设了相关的科研机构。这其中,仅陶瓷学院就设立了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个科研机构,每年为陶瓷领域输送数以千计的人才,这些人才遍布潮州、醴陵等国内甚至世界各地的产瓷区,很多人早已是资产数千万甚至过亿元的企业家。高端人才为何“墙外香”,对此,似乎没人能说得清楚。

1998年7月,王纪从学院毕业,所学的专业是材料科学,毕业后在景德镇逗留了一年多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后被迫去佛山谋生计,经多年打拼,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三项国家专利,身份从企业雇员变成了企业股东,后又独资成立了一家公司,专门生产高科技陶瓷材料,并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科研团队,成员多半是景德镇陶院毕业校友。王纪现在想来,当初并非景德镇不留人,而是需要陶瓷艺人。这里不一定是科研者的天堂,但一定是艺术家的乐园。

落户在景德镇“科技孵化器”内的“百特威尔”合伙人范亚强则认为,当前落户在景德镇的高科技陶瓷企业,数量仍然比较少,一些企业家对多所陶瓷院校的培养方式也有不同意见,只能舍近求远,去寻找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外地院校合作,景德镇的大环境是搞科研的不如画瓷器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忙着画瓷器。企业在当地要和一所院校联合搞科研,合作相对困难。

有陶院的老师说,即便是当地的科研院校或者个人,科研成果较难得到很好的应用,无奈之余,只能寻求与外地企业合作,甚至廉价出售专利。

思考3

缘何陶瓷名家介入高科技陶瓷乏力?

2011年7月,“江西高环”选择落户景德镇“科技孵化器”,生产一种蜂窝陶瓷,学名叫“汽车尾气堇青石蜂窝陶瓷”,安装在发动机和消声器中间。汽车启动后,发动机内会排放出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只要经过这道装置,有毒气体会被转化为无毒气体。对很多传统的制瓷工人甚至大师而言,把陶瓷做成这样,是他们不敢想的事情,想介入就更加困难。

该公司总经理吕慧明说,“江西高环”在依托景德镇焦化集团的资金支持、相关科研院所贡献的技术成果后,才能上这个项目。之前,公司高层通过调研得知,目前只有美国康林、日本MGK两家公司能生产这类高端产品,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90%,国内虽有多家企业在生产类似产品,但技术跟不上,现在“江西高环”推出的这款高端产品,性能能和美国康林、日本MGK抗衡,企业也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跻身市场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百特威尔”的合伙人范亚强原本是浙商,两年前,他获悉景德镇有人研发出陶瓷耐磨球,作为商人,他深谙个中商机,并担心研发人因缺乏资金选择放弃或廉价出售科研成果,范亚强经过一番考察,去年果断选择加盟。

范亚强解释,我国每年从印尼、澳大利亚等地进口一种叫锆的材料,耗资达30多亿美元。而他的合伙人通过多年苦心研发,利用纳米技术可以用氧化铝生产陶瓷耐磨球,取代了锆的作用,成本只是锆材料的五分之一。产品问世后,他们公司分别向中国、美国和欧盟同步申请了专利。

景德镇名家众多,经营名人名作的中介机构经久不衰,很多都已发展壮大。最新数据表明,景德镇现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9人,中国陶艺大师27人,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24人,省工艺美术大师148人,省高级工艺美术师1800多人。这其中,有些大师的作品难求,在市场上售价动辄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且多是通过中介机构才能购买,都是价高者得。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景德镇的民间资本充足,很多大师都是“摇钱树”。

在胚胎、釉面上搞创作很“厉害”的人,对高科技陶瓷可能就是门外汉,两者间,前者需要的是绘画功底、灵感和天赋,而后者需要精于研究、对化学成分的把握、依托科研院所的成果支持。在科技面前,钱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

记者手记

硅谷十年到底缺什么?

对发展高科技陶瓷的企业而言,落户景德镇有喜有忧,一方面对当地政府创造的招商环境表示满意,从办证、投产都是一条龙服务,效率高。另一方面,有识之士建议当地政府出台更多政策,吸引高端人才落户景德镇,更加有利于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百特威尔”的合伙人范亚强认为,做传统陶瓷产业,无论是工艺瓷还是日用瓷,景德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现在发展高科技陶瓷产业,说明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这种新型产业落户景德镇的工业园区,无论是环境还是交通枢纽,和上海、江苏、广东等地相比较,不具有明显优势。

企业在落户景德镇后,还需要接纳大量的科研、销售、管理人才,企业为了人才不惜重金,可人才到景德镇后,发现居住环境、子女教育都跟不上,常常令人打退堂鼓。很多时候,高端人才选择一家企业,同时也要认同这座城市的人文环境。

:姹紫嫣红七十年


1949年4月29日,景德镇解放,当时是一个几乎全部停产、奄奄一息的烂摊子。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景德镇瓷业工人迅速被组织起来,陶瓷生产很快得以恢复。

千百年来,“粉碎靠水碓、炼泥靠脚踩、成型靠手工、干燥靠太阳、烧炼靠松柴”,制瓷工艺传统落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中国成立伊始,为更好地发展陶瓷生产,党和政府就开始了对瓷业厂房设备的创新工作。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初步把走架式生产改成作业线生产;煤烧隧道窑逐步取代了柴窑;宇宙、为民、景陶等近代化生产厂房陆续投入使用,生产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了明显的提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要发展生产力,技术设备必须更新换代。为此,党和政府对陶瓷的技术进步投下了更多的财力,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十大瓷厂”是的骨干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景德镇花重资分批改造了人民、建国、艺术、光明、红旗、红星、景兴、东风、新华、宇宙、为民共11个大中型国营瓷厂,创建了华风瓷厂。其中,新建了人民瓷厂以一条隧道窑,八条生产线为主体的青花瓷车间;宇宙瓷厂从原料、成型到彩绘包装进行了配套建设;光明瓷厂从德国雷特哈姆公司引进一条82米燃焦炉煤气的隧道窑,配套设置了国内自行设计制造的6条玲珑生产线;组建了建国瓷厂高温颜色釉瓷的烧炼成型综合大楼、红星瓷厂对美出口新花瓷的联合厂房及艺术瓷厂7层高档粉彩瓷综合大楼等等。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十大瓷厂”的现代化程度。

为了实现原料精制化,“七五计划”期间,在各瓷厂共改造原料精制车间17个,彻底淘汰了落后的水簸池工艺,全部选用先进的震动筛和除铁器,大大提高了原料精制的功效和质量。各企业还全面淘汰了瓷器质量难以保证且极易引起火灾的坑道烘房,逐步普及了成型链式干燥机,干燥时间比坑道烘房缩短了67%,热效率比坑道烘房提高2.5倍。

陶瓷辅助企业与瓷器质量休戚相关。改革开放后,景德镇重点打造了宁村、柳家湾、陈湾三个瓷石矿;为瓷用化工厂、石膏模具厂、窑具厂、耐火器材厂和陶瓷机械厂作了较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八五计划”期间,继续革新了原料标准化改造工程、高档Sic窑具改造工程、优质石膏粉改造工程、陶瓷机械厂改造工程、高档花纸改造工程。

景德镇自古以来都是烧柴窑。由于木材和环保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开始煤改柴的改革,以后逐步改为烧油、烧煤气,窑炉也由倒焰窑发展为隧道窑。“十大瓷厂”改制后,更加先进、小捷便灵的煤气梭式窑问世,目前已成了景德镇烧瓷的主要设备。至此,景德镇已经实现从烧柴—烧煤—烧油—烧气的四代能源烧制瓷器的工艺变革。

1992年后,根据当时的实际状况,又投资新建了为民瓷厂高档釉中彩瓷生产线、红星瓷厂高档釉中彩强化瓷生产线、光明瓷厂高档玲珑瓷生产线和华风瓷厂磨光瓷板生产线,这些现代化设施的投入生产,使企业产品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1993年,陶瓷股份公司高档窑具厂与法国“圣戈班”集团签订了引进碳化硅窑具生产线项目,并在1998年9月顺利实现达产达标,促使企业生产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国有陶瓷企业改制后,景德镇在陶瓷工业园区建立了一座国内目前陶瓷智能化、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陶瓷工厂。工厂引进世界一流的德国SAMA等静压自动生产线,以及烤花辊道窑、素烧隧道窑、高温还原隧道窑、还原梭子窑等,运用等静压成型、自动施釉,电脑控制窑炉烧成进行瓷业生产。德国、法国、日本等世界顶尖一流的高端设备、国际先进的陶瓷技术与本国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我市陶瓷制作生产水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持续的技术进步推动了陶瓷生产的迅猛发展,景德镇的陶瓷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现已呈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良好局面,一批美轮美奂的产品如长青牌青花梧桐餐具、珠江牌颜色釉陈色瓷、福寿牌粉彩瓷、玩玉牌青花玲珑瓷、7501中南海用瓷、红楼梦十二金钗瓷、高岭牌45头西餐具米卡沙瓷等畅销国内外市场,并屡屡在国际国内博览会、评比会上获奖。还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了国家领导人赠送外宾礼品单上的常用产品,为景德镇争了光,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可以自豪地说,70年的巨大进步,铸就了瓷都千年辉煌历史中的又一个高峰。

景德镇陶瓷:姹紫嫣红七十年


1949年4月29日,景德镇解放,当时景德镇陶瓷是一个几乎全部停产、奄奄一息的烂摊子。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景德镇瓷业工人迅速被组织起来,陶瓷生产很快得以恢复。

千百年来,景德镇陶瓷“粉碎靠水碓、炼泥靠脚踩、成型靠手工、干燥靠太阳、烧炼靠松柴”,制瓷工艺传统落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中国成立伊始,为更好地发展陶瓷生产,党和政府就开始了对瓷业厂房设备的创新工作。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初步把走架式生产改成作业线生产;煤烧隧道窑逐步取代了柴窑;宇宙、为民、景陶等近代化生产厂房陆续投入使用,景德镇陶瓷生产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了明显的提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要发展生产力,技术设备必须更新换代。为此,党和政府对陶瓷的技术进步投下了更多的财力,为景德镇陶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十大瓷厂”是景德镇陶瓷的骨干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景德镇花重资分批改造了人民、建国、艺术、光明、红旗、红星、景兴、东风、新华、宇宙、为民共11个大中型国营瓷厂,创建了华风瓷厂。其中,新建了人民瓷厂以一条隧道窑,八条生产线为主体的青花瓷车间;宇宙瓷厂从原料、成型到彩绘包装进行了配套建设;光明瓷厂从德国雷特哈姆公司引进一条82米燃焦炉煤气的隧道窑,配套设置了国内自行设计制造的6条玲珑生产线;组建了建国瓷厂高温颜色釉瓷的烧炼成型综合大楼、红星瓷厂对美出口新花瓷的联合厂房及艺术瓷厂7层高档粉彩瓷综合大楼等等。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十大瓷厂”的现代化程度。

为了实现原料精制化,“七五计划”期间,在各瓷厂共改造原料精制车间17个,彻底淘汰了落后的水簸池工艺,全部选用先进的震动筛和除铁器,大大提高了原料精制的功效和质量。各企业还全面淘汰了瓷器质量难以保证且极易引起火灾的坑道烘房,逐步普及了成型链式干燥机,干燥时间比坑道烘房缩短了67%,热效率比坑道烘房提高2.5倍。

陶瓷辅助企业与瓷器质量休戚相关。改革开放后,景德镇重点打造了宁村、柳家湾、陈湾三个瓷石矿;为瓷用化工厂、石膏模具厂、窑具厂、耐火器材厂和陶瓷机械厂作了较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八五计划”期间,继续革新了原料标准化改造工程、高档Sic窑具改造工程、优质石膏粉改造工程、陶瓷机械厂改造工程、高档花纸改造工程。

景德镇自古以来都是烧柴窑。由于木材和环保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开始煤改柴的改革,以后逐步改为烧油、烧煤气,窑炉也由倒焰窑发展为隧道窑。“十大瓷厂”改制后,更加先进、小捷便灵的煤气梭式窑问世,目前已成了景德镇烧瓷的主要设备。至此,景德镇已经实现从烧柴—烧煤—烧油—烧气的四代能源烧制瓷器的工艺变革。

1992年后,根据当时的实际状况,又投资新建了为民瓷厂高档釉中彩瓷生产线、红星瓷厂高档釉中彩强化瓷生产线、光明瓷厂高档玲珑瓷生产线和华风瓷厂磨光瓷板生产线,这些现代化设施的投入生产,使企业产品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1993年,陶瓷股份公司高档窑具厂与法国“圣戈班”集团签订了引进碳化硅窑具生产线项目,并在1998年9月顺利实现达产达标,促使企业生产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国有陶瓷企业改制后,景德镇在陶瓷工业园区建立了一座国内目前陶瓷智能化、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陶瓷工厂。工厂引进世界一流的德国SAMA等静压自动生产线,以及烤花辊道窑、素烧隧道窑、高温还原隧道窑、还原梭子窑等,运用等静压成型、自动施釉,电脑控制窑炉烧成进行瓷业生产。德国、法国、日本等世界顶尖一流的高端设备、国际先进的陶瓷技术与本国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我市陶瓷制作生产水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持续的技术进步推动了陶瓷生产的迅猛发展,景德镇的陶瓷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现已呈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良好局面,一批美轮美奂的产品如长青牌青花梧桐餐具、珠江牌颜色釉陈色瓷、福寿牌粉彩瓷、玩玉牌青花玲珑瓷、7501中南海用瓷、红楼梦十二金钗瓷、高岭牌45头西餐具米卡沙瓷等畅销国内外市场,并屡屡在国际国内博览会、评比会上获奖。景德镇陶瓷还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了国家领导人赠送外宾礼品单上的常用产品,为景德镇争了光,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可以自豪地说,景德镇陶瓷70年的巨大进步,铸就了瓷都千年辉煌历史中的又一个高峰。

艺术陶瓷持续看好 宋瓷有望再涨十年


艺术陶瓷持续看好 宋瓷有望再涨十年

未来三年艺术陶瓷继续上涨

今年春拍将有两件重要拍品引人注目,首先一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亿港元刷新了中国瓷器拍卖世界纪录,另一件北宋定窑大盌以1.47亿港元的价格位居历年宋瓷拍卖第二高位,仅次于2012年拍出2亿港元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现各大拍卖行接下来的春拍也力推瓷器板块,纷纷推出了精品瓷器专场。据不完全数据表明,仅2005年到2012年,便有12件元明清瓷器拍卖成交价以亿元计。与传统书画相比,中国瓷器出现天价成交的比例显得更高。古陶瓷的亿元时代来势凶猛,又能维持多久呢?它是否会受到经济大势的影响而昙花一现?

很多人认为艺术市场与经济走势是成正比——经济情况好,古玩市场就会兴旺;反之,如果经济情况不好,古玩市场也会跟着不好,小编却认为其实恰恰相反,这些年我国的经济坏境不明朗,有更多的热钱会从实业中撤出,会出现大量的资金沉淀,“沉淀下来他们投往哪去呢?最近有一个口号,‘未来艺术品会成为沉淀资金的唯一出口’。我们且不说这个话正不正确,至少有人已经这样去认为了。所以我的看法,从过去几年一直在说,艺术品市场会一直向好,但这也不意味着艺术品市场会出现跳增”。

高古瓷 明清瓷走势较量

近年来观察瓷器拍卖情况来看,为什么近代明清瓷器会比年代久远的高古瓷贵?小编根据两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国内高古瓷市场受限于种种政策层面的制约,明清以前的器物不能进入市场流通,加之明清瓷器的存世量以及在国内的认知度都要明显高于高古瓷,各大拍卖公司过去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明清瓷器上,高古瓷自然会有受冷落的感觉。 商业价格是以流通的快慢、流通是否畅顺决定的,渠道越畅顺、成交得越快,价格上涨得就会越快。交易渠道被控制住,交易价格自然就上不去了。

其次,在古玩行业里,宋代以前的陶瓷追求‘雅’,雅文化以内涵、品相、味道来体现价值,所以我们现在看雅文化的代表瓷器基本上是素的,没有花纹的,器形简约,强调顺应自然,强调内涵。明清瓷主要以俗文化为主,讲究外观、视觉,讲究张扬。俗文化的东西看上去很漂亮,但是深究起来没有内涵。雅文化的东西看上去很普通,但是越玩越好看。所以,高古瓷器的价格上不去,根本原因在于藏家对高古瓷器的认识还不到位。但是近几年高古拍品也逐渐受到热捧的现象,如苏东坡的《功甫帖》、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所以现在一直都有在提倡,如果手里有闲钱,宋瓷可以入手。现在也得到了验证,未来十年八年我认为宋瓷还是可以不断地拉高。

艺术品讲究“捂”,不要着急达成交易

对于初接触古陶瓷收藏与投资的入门者,小编提出了三点建议:

1.文化创造财富。艺术品的价格是体现在你对它的了解上,你对它的了解越多,它的价值就越高。对于收藏者来说,一定要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我们以前总是强调关注一件东西的真假,但这只是一个最入门的要求,如果希望在这上面创造财富,就必须进入更高的阶段,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2.时间换取金钱。在收藏界,人们普遍流行的是“炒作”,心态很急切,巴不得今天买进明天卖出。商品讲究货如轮转,讲究现金流,但是艺术品不一样,艺术品讲究“捂”,而在“捂”的过程中去研究,去探讨这件艺术品真实的价值定位,得出正确的结论之后,才会确定一个合适的价格出手。虽然说只要买对了,一定可以赚钱,但你没有捂到程度就提前出手,再想买回来就已经买不到了。如果持有短线“投机”的心态,建议干脆不要投资艺术品。

3.慎重选择圈子。目前艺术品市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有心进入这个市场的话,不要着急达成交易。首先要评估自己想做什么种类,是青铜器?玉器?陶瓷?字画?还是其他?你所要进入的领域必须跟你的爱好有关系,不能想着什么热门就玩什么。然后你要经过多方比较,选择一个合适的圈子或者来源,比如具有公信力的拍卖行、文物商店。第三步,要尽快确立起自己的技术支援团队。现在中国藏家的文化素质确实有所欠缺,如果你学习积累的不够,可能你就需要尽快借助其他人的力量。当你建立起自己的技术支援团队之后,就可以事半功倍,也可以不断学习新的经验,在学的过程中藏,在藏的过程中再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就离成功不远了。

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古陶瓷收藏者,随着他们的素质在不断提高,艺术陶瓷走势发展也会相应地上升提高。就让我们一起期待艺术陶瓷走向辉煌吧!

河北陶瓷复兴计划:十年内全国领先


河北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白瓷的故乡”,其中邢窑、定窑、磁州窑在历史上都曾蜚声中外。5月14日,我省第二届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在邯郸市峰峰矿区举行,针对当前全省陶瓷产业的知名度与市场销售在国内相对落后的现状,一些知名专家、国家陶瓷艺术大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认为,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特色,聚集高级技术人才,融入现代科技是河北艺术陶瓷重放光彩的关键。

河北陶瓷曾开创我国“南青北白”格局

记者从河北省陶瓷玻璃协会了解到,河北陶瓷艺术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唐代邢窑细白瓷的烧制成功,可以说开创了我国“南青北白”的陶瓷分布格局。而定窑和磁州窑作为邢窑的系列,同样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邢窑:中国白瓷第一窑

据邢台市临城县文物部门介绍,邢窑被世人称为中国白瓷第一窑,始于北朝晚期,经过隋朝的飞速发展,唐朝达到鼎盛,元代以后逐渐衰落直至绝迹。邢窑白瓷造型独特,均少带纹饰,以釉色“类银类雪”闻名于世,早在隋代就已烧制出了具有透光性、符合现代瓷器标准的白瓷,由此结束了自商周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唐代邢窑白瓷,作为传世品尚未见到,但作为出土文物,在全国各地唐代遗址中却发现不少。1980年,文物人员经过20多年的努力,终于在临城县祁村、岗头村、西双井村发现17处唐代古瓷窑址,从而揭开了邢窑的神秘面纱。

陶瓷学者对邢窑出土的实物标本经过分析后认为,邢瓷不论是胎质和釉质,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所占的比重都是相当高,这就需要高强度的焙烧温度。这也就是说邢瓷不仅开创了中国白瓷的先河,其物理性能也与现代最先进的“硬质瓷”十分接近。

定窑:古老东方艺术珍品

定窑为宋代五大官窑之一,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代。窑址在保定市曲阳县境内,因宋代属于定州,所以称为定窑。

定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文增说,定窑在唐代专烧白釉、黄釉瓷。到了宋代已发展成为全国名窑,除大量烧制白瓷外,还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其中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美誉。

据了解,定窑瓷器最精美的纹饰大都集中在盘、碟上,纹饰多者可达四层。每层纹饰富于变化,外圈纹饰多为几何纹或变形莲瓣纹,中心为动物、花卉结合纹饰,充满浮雕感,艺术气息浓郁。如今,在大英博物馆、巴黎国立亚洲美术馆、旧金山亚洲美术馆等地,定瓷被作为古老东方艺术珍品进行收藏。

磁州窑:北方民间瓷器典范

磁州窑源于北朝时期,为宋代北方最大民窑体系,与五大官窑并驾齐驱,距今已有1500年的烧造历史。据邯郸市峰峰矿区文物部门介绍,磁州窑又称黑白艺术,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宋代北方民间瓷器的典范。

宋代为磁州窑的兴盛阶段、在以后的元、明、及清朝初期,一直是窑火不断,且经历数次制瓷高潮,民间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清未由于“洋瓷”进入,致使磁州窑生产下降,品种锐减。

数百年前就断了烟火艺术陶瓷水平销量均落后

河北陶瓷虽然有着上千年的辉煌历史,但最能代表中国白瓷艺术的邢窑、定窑等,早在数百年前就已断了烟火,如今即便已经掌握当年的烧制工艺,但由于生产规模偏小,目前也很难形成气候。

据中国陶瓷业协会有关人员介绍,去年全国艺术陶瓷产量已达50亿件,产值超过300亿元,其中多数产品来自景德镇等地。而河北陶瓷除了日用陶瓷尚占一席之地外,艺术陶瓷的制作水平和市场销量明显落后。

邢窑:仅一两个家庭作坊

邢台市临城县文物保管所张治中告诉记者,邢窑作为白瓷的鼻祖,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发现窑址。长期以来,人们很难了解邢瓷的配料和烧制技术。为了恢复生产,他和数位陶瓷艺术师经过反复试验,现已基本掌握唐代邢窑的制瓷工艺。

不过,由于资金紧缺,有关部门对邢瓷认识不到位,发展理念滞后,目前全县仅有一两家家庭作坊维持生产,品种非常单一。

定窑:刚完成技术恢复

在保定市曲阳县,由于找不到任何关于御用名品定瓷烧制技术的文字记录,陈文增、蔺占献、和焕等陶瓷艺人从1976年开始,依靠寻找窑址,不断钻研和试验,终于成功破解了定瓷的配方和生产工艺,使定窑在沉寂了800多年后再次开工生产,并率先在国内成立首家定瓷研究生产单位。

据陈文增介绍,定窑的发展分为历史工艺技术恢复和大批量生产两个阶段,截至今年4月份,第一个阶段已经完成。目前,他们以生产高价位的艺术陶瓷为主,属于小批量生产。

磁州窑:名声大市场小

在“磁州窑之乡”峰峰矿区,受开发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市场竞争激烈,人才流失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出现了陶瓷企业数量骤减,生产止步不前的尴尬局面。

磁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闫保山说,磁州窑艺术价值极高,也是河北省唯一延续下来的历史名窑,但因为没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造型、装饰设计大师,产品有名却无市场。

专家会诊河北陶瓷:要传承又要创新

陶瓷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产业,如何让河北陶瓷艺术再展雄风,让其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品牌?记者采访了业内的一些知名专家和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

走艺术陶瓷之路

何天雄(中国陶瓷业协会理事长):河北陶瓷应按照市场经济取向和要求,发挥自身优势,可以尝试以磁州窑艺术、唐山新彩技艺、定窑白瓷艺术为依托,走一条发展艺术陶瓷的路子。

发挥人才带动和传承作用

王建中(河北省第二届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委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教授):河北陶瓷缺乏竞争力的原因除观念落后,竞争意识不强外,与缺少政府支持也有一定关系。首先,厂家要认清自身不足和国内外陶瓷艺术发展水平。其次,陶瓷艺术的竞争实际上也是人才的竞争,政府部门要制定各种激励机制聚集人才,并充分发挥人才带动和传承作用。

抓住中国文化大发展良机

祁春学(河北省陶瓷玻璃协会会长):陶瓷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邯郸、邢台、保定、唐山应借助中央出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政策之际,为本地陶瓷产业定好位,把好脉。另外,政府部门要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对中小陶瓷企业的帮扶力度。

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

陈文增(定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河北陶瓷必须保留本地文化特色,发展创新虽然重要,但切莫“邯郸学步”。其实,定窑、邢窑、磁州窑都有着其它地方不可比拟的文化特色与优势,各地应充分利用自己特有的土质、创作手段和材料,力求在造型设计和装饰风格上有所突破。

要融入现代元素,符合现代审美

刘立忠(中国陶瓷大师):艺术陶瓷不仅要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要有高雅、美观的造型与装饰,以及一定的适用性。为此,创作者们不仅要传承好老祖宗留下的“传家宝”,还要了解当今科技、文化、艺术流行趋势,开拓性地融入一些现代元素,让陶瓷产品更符合人们的审美观。

前景10年内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记者从河北省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获悉,为早日复兴河北陶瓷艺术,该处正抓紧制定一个具体的发展规划,争取利用3至5年时间,通过引进人才,让河北陶瓷艺术接近国内中游水平,10年内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据委员会一位负责人透露,陶瓷艺术属于一种人文艺术,只有培养更多的艺术大师和高级人才,才能缩小与国内其它地区的差距。为此,他们将以各类大赛、展览、学术交流为突破点,提升各地市制作工艺和设计创新能力。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学院五十年打造陶瓷“黄埔”》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学院五十年打造陶瓷“黄埔”》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波打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