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路甬祥支持景德镇发展功能陶瓷

路甬祥支持景德镇发展功能陶瓷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1-04-26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市委书记许爱民、副市长黄康明率市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8月20日上午专程前往北京中国科学院拜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路甬祥。路副委员长对景德镇市近年来陶瓷工业的进步给予了充分肯定,表示将加强中科院与景德镇的科技合作,大力支持功能陶瓷的发展。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局长戚强等参加会见与座谈。

许爱民简要汇报了景德镇市陶瓷发展历史、现状及下一步发展方向,强调当前正由解困走向振兴、由传统走向现代,努力形成以高技术陶瓷为核心竞争力的大陶瓷格局,在世界陶瓷产业重组的过程中把握机遇、重振雄风;希望得到中科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且从加快功能陶瓷的发展、建立院地合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请求或建议。

路甬祥指出:中科院与江西有着很长的合作历史,同景德镇也有良好的项目合作经验。功能陶瓷则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代表着陶瓷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景德镇具有悠久的制瓷历史和良好的产业基础,要瞄准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前沿,把握机会,大力扶持发展功能陶瓷、工业陶瓷,开拓新的产业增长点;要把传统艺术陶瓷与高技术陶瓷相结合,提升品质和附加值,争创国际品牌;坚持科学发展,加快技术进步,发展清洁能源,促进节能减排。中科院将进一步加强与景德镇的科技合作,把有关科研成果优先在景德镇转化,大力支持产业的发展。

座谈会还就加强中科院与景德镇的经常性联系合作,开展先进陶瓷产业的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中科院研究成果在景德镇的转化、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等具体合作事项述成了共识。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山东每年十亿资金支持功能陶瓷战略发展


山东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33个重点3日公布,功能陶瓷位列其中。功能陶瓷属于先进陶瓷,在电、磁、声、光、热等方面具备的许多优异性能。

山东省政府公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中,确定了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六大领域,分别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医药和生物产业、海洋开发和高端装备制造。在六大领域中,该省首次公布了33个重点,包括高性能纤维、特种高分子材料功能陶瓷、节能技术及装备、环保技术及装备、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及装备等。

山东省政府表示,对上述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省级财政将进一步优化现有专项资金支出结构,每年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不少于10亿元人民币。

该省要求各地各级政府应优先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供地,对属于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

据悉,山东还鼓励政策性信贷资金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到主板、中小企业板或创业板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上市,鼓励有条件的市、县设立地方财政参股的创投基金,助推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历程


陶瓷是我国古代最神奇的发明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陶瓷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陶瓷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最早以彩陶的姿态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千百年来,除了作日常使用的器物之外,作祭祀使用的器物也发展得非常快。到了汉朝早期,中国烧造工艺水准大有提高,采用的原料不再拘泥于玉料和和金属,质地坚硬的釉陶开始广泛流传开来,陶器烧造技艺有了明显的发展,“瓷”字至此在我国流行起来。

唐代是我国制瓷工艺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阶段,烧造工艺有了很大的进步,生产了不少精致的陶瓷。历史资料记载了景德镇窑烧出了精美的白瓷,甚至有“假玉器”之称,由此可见其在人们心目中有多精美。前些年,专家学者在景德镇发现两处唐代瓷器大型窑址,并且进行了长达数月地挖掘,出土了不少具有考古价值的唐代瓷器。

宋代除了五大名窑之外,还有不少优秀的窑口。陶瓷品种愈来愈多,并且开始大规模地销往海外。在当时宋代真宗皇帝处于对景德镇瓷器的喜爱,就把自己的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就这样原来的昌南镇摇身一变成了景德镇,景德镇瓷器从此开始扬名海内外。

元代以来,枢府窑备受重视,景德镇渐渐发展成了全国制瓷产业的龙头,声名远播四方。元代枢府窑烧造出来的白瓷和釉下蓝色纹饰相辅相成,青花瓷开始崛起,远销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备受人们的追捧和青睐。

明代以来,景德镇制瓷业不仅延续了昔日的风光,并且在工艺技术上不断进取,烧造水准达到了一个高峰。

清代前期景德镇制瓷业仍然蓬勃发展,尤其是在“清三代”时期独占鳌头,烧造水平当世无敌。在中后期,受到经济、政治等因素影响,景德镇制瓷业渐渐走向了低迷,工艺水平大不如前,只在光绪时期有过一丝回光返照的迹象。

景德镇陶瓷以独特的艺术风格称著于世,青花瓷是其中声名最盛。虽然不少国人对瓷器知之甚少,但是一提起瓷器他们就会想到景德镇,由此可见景德镇是当之无愧的千年瓷都。

景德镇加快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是以陶瓷为载体、以文化为基础、以创意为灵魂,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为追求的新兴产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瓷都,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陶瓷艺术资源,经过千年演绎的传统陶瓷产业,在新时期正注入新的发展能量,面临新的发展嬗变。

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是景德镇发挥优势的战略支点

景德镇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文运盛,郭沫若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来盛赞景德镇的陶瓷历史和文化,在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产业集群发展。景德镇全市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大小实体3000多家,200多个陶瓷注册商标。所生产的陶瓷工艺门类齐全,涵盖艺术陶瓷、日用陶瓷、高新技术陶瓷、建筑陶瓷等多个种类。陶瓷生产、辅助、销售等分工协作呈现专业化、社会化的特点。

发展模式多样。有独立法人模式,如部、省、市陶研所,法蓝瓷实业等规模较大的实体;有“公司+工作室”模式,如雕塑瓷厂、建国瓷厂等国有企业改制后,利用原有土地和厂房吸引工作室入驻形成的创意基地;有名家工作室模式,如众多艺术家独立创办的个人工作室;有手工作坊模式,遍布全市各个街道巷弄之中,同样具备较高的创意水平。

陶瓷人才丰富。水土益陶的千年瓷都,每年都吸引成千上万的外来艺术家前来交流、创作。目前,全市拥有75位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100多位省级陶瓷大师,1000多位陶瓷高级工艺美术师,还有从事陶瓷工业的“十万大军”,形成了庞大的陶瓷文化创意队伍,文化创意的氛围十分浓厚。

文化底蕴深厚。境内遗存下大量官窑、民窑和古建筑、古街区、古弄巷,市区每5平方公里就有一处文物古迹,现有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区5处,地面文物500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0处;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5人,另有手工制瓷技艺研究保护中心、陶瓷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等民间团体和保护单位,是其他瓷地和窑口所无法比拟的。

以创新的举措推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发展

今年2月,李长春同志在景德镇视察时指出:“现在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春天,艺术要积极抢抓当前文化发展机遇,引领全国陶瓷艺术的潮流,摘取世界陶瓷艺术的王冠。”景德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努力传承中外陶瓷文化、融汇古今陶瓷工艺、云集天下陶瓷创意人才,推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建设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打造集群区块,是国内外许多城市抓文化创意产业的经验。景德镇坚持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推进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建设两大陶瓷创意产业园区。在老城区建设陶瓷文化科技产业园,依托老城区工业遗存厂房,延续陶瓷工业文化脉络,建设艺术创意谷、国际陶艺村、明清窑作群、红店街四片区,构建元代以来中国陶瓷工业窑炉博物馆、明代以来世界陶瓷工业厂房博物馆、近现代陶瓷从手工制作到机械制造活的博物馆;大力引入国内外陶瓷大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建陶艺工作室,赋予工业遗存新的创意和内涵,激活沉睡的文化基因,使老城区近1500亩的工业遗存用地重新焕发活力。在新城区建设陶瓷创意文化创意新区,高起点、高品位规划总用地为15平方公里的陶瓷文化创意新区,涵盖陶瓷文化创意中心、国际陶瓷会展中心、陶瓷文化传媒中心、陶瓷产业中部基地等板块,进一步丰富陶瓷文化艺术的交流、创作、展览和交易等功能,使之成为集中展示历史与工艺、对接现代陶瓷发展潮流的文化创意产业示范集聚区。

提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创新能力。科技与文化历来如影随形,科技进步会对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景德镇坚持把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与提升文化创新能力相结合,用创新支撑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精心培育创意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拥有成熟技术工艺、明星设计师团队、全球销售网络、规模较大的工业导向型陶瓷文化创意企业,引领全市陶瓷文化产业发展。全面整合本地科研资源,依托学院、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等资源,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意产品,并通过陶瓷知识版权交易迅速实现商品化、市场化。广泛引进外地科研力量,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的文化科技合作,争取重大陶瓷文化产业项目和领先科技成果在景德镇实现产业化。推动设立陶瓷艺术最高奖,利用景德镇的世界知名度,设立陶瓷艺术成就最高奖“景德镇奖”,造就景德镇在全球陶瓷产业中不可动摇的中心地位,充分释放千年瓷都吸引人才与资源的品牌效应。

推进陶瓷文化创意资源深度开发。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旅游业扮演着参与者和展示者的重要角色。景德镇坚持把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与做大旅游产业相结合,深入挖掘千年瓷都的历史、文化等宝贵财富。加强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推动御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动古窑景区申报国家AAAAA景区,促进高岭申报世界矿山公园,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加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做好陶瓷旅游商品的市场开发,抓好陶瓷创意、制作体验、陶艺研修等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加强文化与旅游的嫁接。策划精品陶瓷文化旅游线路,让游客体验景德镇灿烂陶瓷文化,激发游客的购物欲望,实现陶瓷生产与旅游消费的良性互动。

打造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平台。完备的服务平台,能够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为产业腾飞持续助力。景德镇坚持把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与夯实产业基础相结合,构建适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平台。打造文化交流平台,办好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进一步发挥其国际性的陶瓷文化艺术交流、创作、展示和交易平台作用;办好国际性陶瓷文化论坛,推动陶瓷文化理论交流与思想火花的碰撞;建设艺术宫殿,将整理发掘的十万多件陶瓷文化遗产物件集中展示。打造产品交易平台,鼓励民间资本成立经济公司,引进国内外知名拍卖公司,促进陶瓷艺术品交易;建设陶瓷创意产品版权信息中心、版权交易中心和艺术作品交易中心。打造创业孵化平台,利用闲置的老厂房、老作坊,发挥厂区内原有的陶瓷生产配套服务功能,建设从事个性化陶瓷文化艺术创作的创业孵化基地;设立文化创意发展专项资金,对创意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予以资金扶持。

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发展环境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景德镇必须从理念、政策、市场、人才保障等各个方面着手,创建最优发展环境,让资本、资源、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知识、技术、管理等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创新发展理念。树立精品意识,走精品路线,做高端品牌,力争用较少的资源,换取最高的利润。树立市场意识,尊重市场规律,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促进创意灵感火花迸发、创意产品的形成和创意时尚的流行。树立创新意识,鼓励一切形式的创新创造,加快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规范市场秩序。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仿冒等侵权行为,净化市场经营秩序。强势打造“景德镇”区域品牌,强化品牌规划、品牌定位、品牌宣传和品牌识别等工作,把“”塑造成为可与“法国香水”、“瑞士手表”相媲美的世界高品质区域品牌。加强行业自律,发挥陶瓷协会组织的作用,定期提供陶瓷产品价格信息,指导和规范市场价格行为。

完善管理机制。在成立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架构下,建立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推动全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制定促进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落实国家和省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有关政策,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资”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

强化人才保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进校企委托办学模式,与国内外知名艺术院校开展教育合作,推荐优秀青年人才出国留学、进修或培训,实现创意人才的国际交流和国际化培养。加强文化名家培育,完善高端文化创意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政策措施,建立高端文化创意人才数据库,实施“陶瓷文化名人百人工程”,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文化创意名家。

(作者系中共江西省景德镇市委书记)

艺术陶瓷发展遇瓶颈,景德镇转型


提起景德镇,更多的朋友会想起这个地方的特色产品,那就是陶瓷,这一个系列产品它的出现成为景德镇的最大代名词,而随着陶瓷艺术的整体大环境的变化,目前在陶瓷的发展过程当中,一些有艺术鉴别特点的陶瓷产品在发展的前景上遭遇到了瓶颈,如果无法突破的话,那么就会遭遇产业链终止的困扰,这对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噩耗!

在发展陶瓷产业的时候,景德镇对于目前的陶瓷行业的发展也采取了不少推动性的措施和政策,希望能够将陶瓷行业的发展推倒一个顶峰,改变这种瓶颈的状态,但是在发展陶瓷行业当中,对于瓷器艺术化的发展来说,它的风格变化以及在彩绘图案方面的应用比较传统化,可以说是无法跟上目前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和需要,那么对于陶瓷艺术来说,能够突破这个发展瓶颈的最大方向就是能够利用当地的文化特色,在陶瓷产业化的发展链过程当中,让服务更有一定的理念性,这样在遇到发展障碍的时候就不用担心突破性受到限制等问题了!

对于艺术类型陶瓷的发展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会要求拓展更广的销售渠道,同样在艺术的变化当中,也需要突破传统的风格,这样才可以改善目前的困境,让陶瓷行业有更积极一面的发展,同时也会随着带动艺术化在陶瓷行业当中的应用,更能够吸引不少产业链的迎合!

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发展状况调研 选


团队成员:黄金平、袁伟、高智丹、毛子平、赖华生、赵琳

指导老师:李明文

1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必要性和可行性

自身的局限性意味着景德镇走传统的规模化发展模式不具备充分条件。同时,由于陶瓷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尤其是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过度地引进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大规模陶瓷企业,势必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大大增加节能减排的压力等一系列问题。此外,在2009 年3月国务院确定的第二批44个资源枯竭城市名单中,景德镇也位列其中,由于过去数十年间过度开采,当地的瓷土(高岭土)已消耗殆尽,资源的不足致使景德镇瓷业发展面临着转型的过渡。转型一般要求采取多元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跳出产业衰退循环;实施集约整合战略,探寻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新途径。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恰好实现了这一转型的要求,对于促进景德镇陶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2 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状况浅析

2.2 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通过分析调研数据与资料,制约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发展的因素如下:

思想落后,自主创新观念不够。景德镇陶瓷文化是区域传统文化的经典,千年瓷都较长时期内发展缓慢,反映了陶瓷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在现代市场经济转型中的滞后。有57.5%的工作室经营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室应该向公司企业发展,20%的经营者希望自己的工作室保持原来状态,5%的经营者想转行到其他行业。大部分的经营者都不满足于现状,希望自己的工作室能够做大做强,但不希望自己的艺术瓷产业化。在这些工作室经营者当中,58.5%的人属于院校毕业生,7.3%的人来自陶瓷世家,7.3%的人属于陶瓷艺术家。他们工作时间长的人较少,其中5年以上仅有15.9%,说明后期转业的人占大多数,反映了近些年来工作室的生存环境恶劣。

创业者融资困难。在这些工作室经营者当中, 67.5%的人通过自筹资金创办工作室,创业的环境比较恶劣,政府没有给予相应的扶持措施。27.5%的人有充足的创业资金,5%的人通过与企业合作,来获取创业的机会与资金。景德镇有三所与陶瓷有关的院校,每年都会培养出6000余名专业人才,由于创业环境比较艰苦,很多人选择了直接就业。政府应加强对毕业生创业启动资金的扶持,让更多的人融入陶瓷创意产业发展当中。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当谈到产品被别人模仿、被人抄袭时,55%的人强烈反对这种做法,有27.5%的人觉得无所谓。受访者表示,作品被模仿,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瓷器的推陈出新有促进作用。5%的人对自己的作品被模仿表示支持,针对艺术瓷山寨化,政府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陶瓷文化创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原创性的承认和保护,也是尊重和承认个人创造力的价值。

艺术瓷产业化有待提升。采访时了解到,景德镇的艺术瓷产业化遇到不少困难。很多陶瓷艺术大师认为,艺术瓷产业化就不再是艺术瓷了,大众化的瓷器没有了艺术。很多人反对艺术瓷产业化,陶瓷艺术大师任瑞华说:“艺术的交流要开放思维,让大家的思想相互交流,相互碰撞。”

人才支撑不足,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等高级人才由于体制原因,往往限于个人创作,影响规模相当有限,很难支撑起全市的陶瓷产业。人才结构失衡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以陶瓷制作技术为主,对于中间阶层的陶瓷创意设计型人才非常短缺,同时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很不合理,存在着严重的断层现象。

创意产业发展缺乏品牌集群效应。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整体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很小,地域品牌响亮但企业品牌力弱,长期以来只有产地概念而没有形成产业的品牌效应。虽然,景德镇现有注册的民营陶瓷企业400多家,个体作坊2400余家,但是目前为止只有景德镇陶瓷只有一个驰名商标、2个中国品牌,还没有形成品牌集群效应,影响力较弱。

产品设计单一,缺乏创意。调查显示,陶瓷首饰成为工作室设计生产的主流产品,其中有55%设计生产陶瓷首饰,30%设计生产日用陶瓷,42.5%设计生产陶瓷艺术类产品。他们的产品从设计到成型再到成品的周期在一周到一个月之间占45%,3—5天的有10%,一周的占22.5%,一个月以上22.5%。从这组数据来看,成品周期直接与市场的占有率挂钩,短暂的设计与成型不能达到创意的精致。然而,单一的产品设计直接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

缺乏销售人才,销售渠道不畅通。销售渠道成为工作室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50%的工作室是采用零售兼订购的销售模式,60%采用批发兼订购销售模式 。了解到工作室月销售额一般在5000—10000占32.5,1000—2000的月销售额占2.5%,月销售额在3000—4000占15%,月销售额在10000以上占25%。从月销售额上看,工作室的规模太小,需要不断壮大,从而向公司与企业方向发展。销售渠道相对简单,没有适应市场的销售模式,销售渠道需要在实践中创新。工作室团队结构为陶艺与陶艺的有12.5%,有32.5%的团队结构为陶艺加雕塑,47.5%的团队结构为陶艺加其他,工作室的团队结构模式过于简单,缺乏销售人才。

3 景德镇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内外部环境解读

3.2 浅析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及瓶颈

3.2.1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

浓厚的陶瓷文化基础。景德镇这座“因瓷而名、以瓷而兴”的老城城池衙署、老街里弄、坯房窑房、民居会馆、瓷行柴行白土行、水陆码头、高岭古矿等角落拥有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区5片,文物遗迹达1500余处,仅南河流域就有136处古代窑业堆积。不仅如此,与之相伴而形成的“买书薄”、“禁窑”、“买位置”、“宾主制”、“买扁担”、“开红禁”等行业行规,“花朝”、“变工节”、“歇手”“烧撞火窑”等节日规定,一并构成了景德镇独特、珍贵而完整的文化遗产体系。

丰富的陶瓷人才基础。地处景德镇的景德镇陶瓷学院、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景德镇市高技术陶瓷研究所和各大陶瓷企业研究所、国家科技部与景德镇共建的国家陶瓷科技城、国家陶瓷工程技术中心登教育、研究机构所拥有的陶瓷研究人员多达2000 多人,占全国的半数以上,为景德镇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产业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

坚实的陶瓷产业基础。目前,景德镇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日用、艺术、建筑卫生、工业陶瓷产业体系,形成了集地质勘探、矿山开采、原料加工、陶瓷器械、窑具、模具、窑炉修建、陶瓷成形、烧成、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为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潜在的市场基础。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艺术陶瓷在国内市场的交易出货量持续增长,已超过出口贸易量,成为我国陶瓷消费市场的主导产品,这些潜在的市场需求就成为发展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源动力。

良好的政策基础。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将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列为全市八大支柱产业予以优先发展。

对外开放基础。当前景德镇将陶瓷招商工作放在重心位置,“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对外开放环境,为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解决资本瓶颈提供很好的条件。

3.2.2.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

景德镇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人才储备略显不足。在景德镇加快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过程中,急需高级专业人才,而作为萌芽初期的景德镇创意文化产业,其发展更是需要大量极富创意的专门人才。尽管景德镇市陶瓷科教资源丰富,但人才外流现象突出,使得景德镇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人才储备略显不足。

缺乏市场主体建设意识,文化资源管理分散作为。国家首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景德镇拥有众多的与陶瓷生产与交易有关的古瓷窑址、古窑坊、古作坊、瓷行、柴行、会馆、栅门、码头,以及相关建筑及建筑群遗址。而且二千余年的烧瓷历史,遗留了众多陶瓷文物。景德镇陶瓷馆、陶瓷历史博物馆收藏了自五代以来不同年代、不同艺术造型,不同创作风格的陶瓷珍品。然而,这些文化资源又由多个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分别管理,不仅存在着市场主体缺位、而且资源分配的机制缺乏有效整合和集聚,导致市场主体责任不清、市场主体效益低下、市场主体社会地位不高。

缺乏先进的创意陶瓷市场营销。当前,除了海畅、哈哈泥、法兰瓷等企业注重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品营销,很多企业及个体仍然处于被动经营状态,竞争意识不强,缺乏走出去为产品找市场的主动营销意识。

缺乏明晰的产业链分工。从整体来看,除一些中小型企业具有明确的产业链分工外,很多个体经营者仍然保持了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传统生存现状。景德镇大大小小的陶瓷作坊及工作室分布广泛,而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减少创业风险,这些工作室、作坊普遍采取了自产自销的经营方式,很少出现生产与营销明显分工的现象。

缺乏主流形态的文化创意。由于景德镇本地陶瓷艺人大多囿于传统技法、造型、色彩、陶瓷的传统设计观念,甚至不愿意尝试改变一些陈旧的、不入主流的创作风格,导致大批艺术瓷至今仍然保留着数十年、近百年不变的风格,在创新方面上处于较落后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高端人才大量外流,与世界接轨的创作人才不多,产品设计样式古板,缺乏创新和创意。

政府政策扶持力度略显不足。目前,政府的相关政策已陆续出台,大力支持鼓励陶瓷创意产业项目。客观分析,很多政策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对创意陶瓷生产企业扶持力度和扶持广度略显不足。

5 创意陶瓷soho新经济体系的构建及产业化初探

5.1根据国内外soho发展态势及景德镇实际确定发展创意陶瓷soho的优势

作为新经济、新概念的代名词,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最早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随着几十年的发展,soho创意社区已经慢慢地在经济结构板块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且这种新型的经济生存体正以旺盛的生命力推动市场经济体系的改革,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在研究soho新经济体系的发展形态问题。

纽约soho区,在1969年,SOHO区已经成为一个街道多年未打扫、房屋破旧、墙皮脱落、门窗残破的区域,到了其发展的最低点。可在60年代,一些主要由画家和雕塑家组成的艺术家陆续搬进SOHO区,把这些空置的工厂变成工作室。70年代,当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搬进SOHO时,这些艺术家开始在房子上贴上石标“A.I.R.—ArtistsInResidence”(驻家艺术家),在旅游业的拉动下,现在SOHO发展成集居住、商业和艺术为一身的一个完善的社区,被誉为“艺术家的天堂”。今日的SOHO,特色酒吧和高档时装店为邻,艺术画廊和个性化的家居装饰品店并肩,是雅客、时尚青年和游客都不愿放过的重要时尚商业区和旅游景点。

北京宋庄原创艺术聚集区原来是由普通乡村向艺术村的转变始于1994年,最初集聚的艺术家并不多。1995年圆明园画家村遭清理后,原居那里的艺术家们开始外迁,有一部分来到宋庄与先期艺术家进行会合。随着艺术家队伍逐渐壮大,宋庄的名声开始鹊起。目前的宋庄画家村,以小堡村为核心,包括周边其他村落,艺术家队伍也从最初的架上画家扩展成为一个由雕塑家、观念艺术家、新媒体艺术家、摄影家、独立制片人、音乐人、诗人、剧作家等组成的巨大的艺术家群落。据有关数据统计,宋庄现有美术馆13家、画廊近百家,艺术家工作室3000多家,文化相关制造企业30家、文化相关服务企业25家,集中展览、经营面积达10多万平方米,艺术区发展到现在有近20个,4年来的艺术品交易额累计已达到8亿多元。目前,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原创艺术产业链,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原创艺术家集聚地和世界著名的原创艺术集聚区。

通过国际国内两个soho创意社区的发展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创意社区起初都是由创意人才的聚集,然后由商业化的运作,把艺术与商业进行整合,最终形成市场化的经济体系。

景德镇拥有清新的自然山水,悠久的人文底蕴,低廉的生活成本,便捷的城市系统,完整的厂房里弄,优秀的产业工人,建立在陶瓷基础上的丰富的艺术资源,尤其是艺术品市场这个要素优势资源,据了解,目前景德镇从事瓷画工作的人有3万多,其中仅有国家级大师50人,省级大师119名。并且,景德镇市陶瓷文化创业产业大小实体共有2900家,其中,初具规模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实体约有30家,其它小型创意工作室2800家。同时还形成了雕塑瓷厂创意产业园、景德镇国际三宝陶艺村、艺术瓷厂、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创意中心等创意作坊群聚集。

景德镇的城市形态以及经济要素资源决定了景德镇的生产制造规模不可能无限放大。因为景德镇没有佛山、德化、潮洲那样的区位优势,吸引外来资金建设出口外向型生产基地;并且景德镇最为优势的传统手工技艺又不适合大规模地机器工业生产;还有景德镇的自然资源、人口工业产业素质、历史经济基础等等条件都不是很好,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集群。然而景德镇的陶瓷产业链是完整的,因此在雕塑瓷厂、三宝国际陶艺村、建国瓷厂等景德镇地标地段创建创意陶瓷soho新型产业链集群是符合景德镇目前陶瓷业发展情况,也顺应了景德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大趋势。创意陶瓷soho陶艺工作室发展模式,是对创意陶瓷产业化发展的探究。因为创意陶瓷产业属于新型产业,正因为新型,所以它的市场需求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盲目的追求过大的产业化,这势必会造成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机制被破坏,陷入恶性竞争的漩涡,最终做烂了创意陶瓷市场。综合景德镇的实际情况,构建创意陶瓷soho新经济体系是创意陶瓷产业化的初探,对于创意陶瓷业得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5.2构建以三宝国际陶艺村、雕塑瓷厂、建国瓷厂等创意陶瓷产业集群的田园soho及城市soho

上述我们构建的3个创意陶瓷soho集聚区在园区定位,人才分流,作品分类上,我们都进行了考量,这样避免了同类产品在同一园区内进行竞争,也避免了园区作品大面积同质化的问题。园区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产业链的构建都形成了区分度,这使得景德镇整体的创意陶瓷产业在空间结构、园区功能、产品特色、产业链生成上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产业格局。

5.3构建景德镇创意陶瓷符号,培育品牌优势

与日本的京瓷、丹麦的皇家哥本哈根瓷、英国的维基伍德、法国的柏图相比,如今的景德镇找不出与之相对应的世界级陶瓷品牌,景德镇陶瓷品牌林立,到目前为止,无论是个体作坊还是规模化的企业都没能打造出与世界知名瓷都地位相适应的陶瓷品牌。受历史传统、企业定位、管理水平、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景德镇大多数企业的产品仍属于中低档产品,缺乏创新意识、市场定位模糊、产品外观粗俗。处于高端的大师级艺术瓷,虽然其美誉较高,但受制于产量稀少、价格昂贵等因素,不可能承载景德镇打造世界知名陶瓷品牌的重任。所以通过一般意义的招商引资很难解决景德镇陶瓷品牌难题,集中力量致力于引领景德镇本土陶瓷品牌走上世界舞台是景德镇陶瓷产业“破冰”、“复兴”的要点。

景德镇四大名瓷——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瓷,经过这么多年市场沉淀,青花、粉彩、颜色釉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亲睐,而玲珑则市场接受程度不高。所以在构建景德镇创意陶瓷符号过程中,笔者认为青花、粉彩、颜色釉等元素可以作为景德镇创意陶瓷符号元素。景德镇作为千年陶瓷制作艺术的发源地,它本身就是一项符号标记,既然它已经形成了注册商标,如何打造“景德镇”这一世界级符号和品牌就成为摆在景德镇创意陶瓷业面前的历史使命。从宏观上,打造景德镇城市符号,“景德镇”商标;在微观上,如何将景德镇传统工艺、高超画技和景德镇传统制陶元素、现代审美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形成具有景德镇特色的符号与品牌,这是构建景德镇创意陶瓷符号与品牌的关键所在。

5.4浅析创意陶瓷的范畴问题及创意陶瓷soho产业结构问题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美国加州南部的电影产业基地——“好莱坞”能够给予我们很多启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实效必须通过产品的制造才能得到最大的释放。“制作电影-出售电影盈利-用盈利制作更好的电影-取得更大的盈利”,形成上下游的产业链和成熟的产业结构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存之道。对于景德镇创意陶瓷soho的产业结构模式问题,它可以参考、借鉴“798”艺术区、纽约soho区、北京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等一批文化创意聚集区的产业结构模式。将陶艺家、艺术展示空间、艺术家工作室、景德镇陶瓷艺术民俗展示区、景德镇陶瓷艺术出版中心、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协会、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媒体企划机构、时尚店铺、餐饮酒吧等众多的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到创意陶瓷soho集聚区里,并且配套原材料、物流、釉料、画料等各类陶瓷艺术创造上下游产业链上的企业,使得创意陶瓷第一、二、三类衍生性企业同步发展,共同发展,形成一个多元化、多态势发展的产业化格局。

5.5浅析创意陶瓷soho产业集群的市场化运作问题

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联似乎是密切一点,因为在文化展示的对象中游客的比重是最大的。而景德镇拥有千年的陶瓷文化积淀,肯定会给游客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陶瓷文化创意能不能为景德镇的旅游产业带来新的效益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们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能够时刻注意到这一点,想方设法地将对游客做陶瓷文化展示的内容、形式、途径、角度做突破,就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并且我们建立的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创意陶瓷田园soho集聚区、雕塑瓷厂、建国瓷厂创意陶瓷城市soho集聚区也可以纳入文化旅游产业的一部分,因为各式各样的制瓷工艺的展示、创造过程的呈现、极具景德镇区域特色传统民俗表演都具有很高的欣赏性,这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是很有促进作用的。

从内部层面来看,景德镇创意陶瓷soho集聚区可以引进或者借鉴北京“798”艺术区的园区管理模式,因为他们的运行体系相对来多比较成熟,并且经过几年的市场考验,属于比较稳定的市场化运作体系。

6 关于景德镇发展陶瓷创意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6.1做好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宣传和推介工作

景德镇陶瓷产业要走创意之路,首先就要转变发展理念,转变思维定势,要把文化的要素融进陶瓷产品,使陶瓷产品艺术化、创意化。日用瓷、建筑瓷、卫生瓷应增加文化含量,提高产品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使艺术陶瓷走出“象牙塔”,变艺术圈内孤芳自赏为大众的掌上明珠。其次,积极培养创意生活与创意环境,免费对市民开放景德镇历史博物馆、古窑遗址、景德镇陶瓷博物馆等,通过教育培训,积极支持群众的创意发展,在群众中间广泛开展宣传,多为他们提供与创意接触的机会,使人们可以享受到创意生活。

另外,开发多种形式的以陶瓷为特色和主题的文艺表演节目。周所周知,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景德镇就已经有这种类型的文艺表演节目。例如瓷乐、瓷舞、瓷娃娃表演等等。这些,在景德镇的对外宣传和接待工作中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也被社会广泛认可。发展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就应该在这个领域加大力度组织更多的精品剧目。

6.2设立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专门机构

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尽快一个统一的管理全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管理机构。建议市政府建立全市性的跨部门、跨行业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机构,对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统一的规划、组织和指导。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传统的陶瓷产业,它不仅仅与陶瓷生产有关,还涉及到文化、艺术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各个方面,因此,这个管理机构必须要有相当的权威与独立性。

6.3做好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和局部规划工作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有创意的载体来承载。从政府层面上讲,一定要制定比较长远的规划,一任接着一任去实施;从运作的上来看,要讲求实际,注重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宏观的产业政策引导,使企业成为创意产业的运作主体,从易到难,由简而繁。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同时,建立独立完整的陶瓷文化实体资源性开发与保护监督体系,包括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的监督、国家法律法规监督、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规划系统监督、社会公众与媒体监督、经济手段监督和制约。

6.4做好陶瓷创意产业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工作

景德镇需要明确一个最关键的短板——高端创意人才。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在创意。但是如何利用好现有的人才呢?在这方面,一要创新人才政策,引入全面的创意产业相关的培训,特别在高端人才短板不能短期解决的情况下,观念的更新往往带来创意的萌生,而不是仅仅将传统产业变更了下名字;引入高端创意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用项目吸引人,用景德镇这个品牌吸引人;完善基础设施平台,特别是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完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使用、激励和引进机制。

景德镇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


景德镇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

日前,记者从景德镇市发改委获悉,随着景德镇市被国家确定为资源型城市,市委、市政府将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努力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充分运用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千方百计把瓷都经济社会引上发展快车道。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景德镇市将依托国际、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机遇和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坚持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重点突破陶瓷文化产业延长陶瓷文化产业链,以建设文化基础设施作为发展陶瓷文化产业的主要抓手,积极策应环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建设发展项目,重点建设“四大中心一大基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景德镇的支柱产业,预计至2020年以前,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15%以上,陶瓷文化产业突破200亿元。

景德镇因瓷器而名,又因瓷而兴。历史上陶瓷一直是景德镇的支柱产业,产值曾一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但由于历史和社会发展等因素,陶瓷产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比重大幅降低。2005-2008年,陶瓷工业平均产值虽然仅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2.52%,但平均增长速度超过全部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10.71%,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仍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仍是景德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主要的出口创汇行业和最主要的就业渠道,是景德镇市最具有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主要产业。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雄厚的陶瓷工艺底蕴以及陶瓷文化艺术资源是景德镇最宝贵的财富,是当之无愧的“国粹”,是世界陶瓷行业的瑰宝,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是景德镇最有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

近年来,发达国家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以及世界陶瓷产业资源重组的机遇,牢牢把握时代赋予景德镇的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掘上千年的深厚陶瓷艺术文化底蕴,以国际化的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为龙头,以艺术瓷和日用瓷为特色,以高技术陶瓷(功能陶瓷、结构陶瓷、特种陶瓷)为支柱,以建筑卫浴陶瓷为阶梯,构建自主创新的“大陶瓷”产业体系,对于实现“经济重镇、旅游城市、特色瓷都”的战略目标,重振瓷都雄风,促进景德镇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不仅能极大带动景德镇市陶瓷产业的结构升级、人员就业,还将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景德镇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一旦形成有序的产业格局,大陶瓷、大旅游、大文化、大创意的空前局面必将为这座城市添上光彩夺目的一笔。

简述景德镇瓷器的发展


景德镇向来有着“瓷都”之美誉,足以见得人们对其的评价之高。景德镇陶瓷的烧造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距今已经有了1800百余年的历史。从五代时期起,景德镇开始烧制瓷器。到了宋元时期,景德镇制瓷业发展得欣欣向荣。在明清时期,朝廷在珠山建立景德镇御窑,就此景德镇发展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景德镇瓷雕制作的历史悠久,长达1400余年。隋代景德镇瓷器上面就出现了大象、狮子等走兽一类的瓷雕无不惟妙惟肖,姿态万千。

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的传统民俗文化,亦是景德镇陶瓷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宋朝开始,景德镇显现了瓷业习俗的雏形,“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盛况令后人称叹不已。到了元朝时期,景德镇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创制了不少经典的釉色品种,比如说元青花、釉里红以及多个单色釉。

在明朝洪武时期,景德镇窑的釉里红瓷器烧造达到了巅峰,不但生产数量大,并且多是大器;在明朝永乐时期,景德镇窑生产的甜白瓷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垂青,得以扬名天下;在明朝宣德时期,景德镇窑生产的青花瓷烧造独步本朝;在明朝成化时期,景德镇窑创制了斗彩瓷,成化斗彩瓷存世量不多,目前主要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极少流入民间,故而价值连城;在明朝晚期,景德镇窑的青花五彩瓷烧造达到了巅峰,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的生产量最大,但是品相上乘的传世大器少之又少。

到了清朝时期,人们吸取了历朝历代制瓷工艺的精粹,景德镇制瓷业步入了全新阶段。尤其是在“清三代”时期,整个中国瓷器烧造达到了制瓷史上的第二个巅峰。

到了民国时期,社会局势动荡,整个中国制瓷业陷入低迷状态,景德镇也不例外。不少窑工为了生计不得不转行,但也有不少景德镇匠人依然坚持在制瓷业,为景德镇窑火的传承做出卓越贡献,比如说“珠山八友”。但在时代背景的影响下,这个时期的景德镇窑难出精品。

现如今,景德镇瓷雕工艺的发展已然步入成熟阶段,立体雕、浮雕、镂雕等雕刻手法层出不穷;景德镇瓷器的釉色品种丰富,包括高温色釉、釉下五彩、青花、斗彩、粉彩等等;景德镇瓷器的艺术风格迥异,或端庄大气,或清新雅致,或富贵华美,或妖冶诡谲......

景德镇窑的恢复与发展


清代景德镇的制瓷业达到了新的历史水平,所制瓷器胎质细腻、釉光莹润、色彩绚丽、镂雕精工。如康熙时期的青花、五彩、红釉、素三彩;雍正乾隆时期的粉彩、斗彩、珐琅彩,以及五光十色的各种颜色釉,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加之景德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优质的瓷土、大量的松材),以及来自各地的能工巧匠和多年相传的技术经验,使得明代中晚期形成的制瓷中心地位逐渐确立,到清代乾隆时期具有了更大的规模。

【明.崇祯】青花人物故事图筒瓶 【醇和居收藏】

一.陶瓷工艺的典型制作

青花瓷器发展到了清初顺治时期,无论釉色和纹饰基本上沿用了明代旧制,只在部分图案及口边一带略有微小的特征,未见十分突出的特征。这种情况同历代建国初期多处于过度阶段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一样的。但是到了康熙年间青花瓷器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色调鲜明,而且层次多变,给人以清新明快的美感,品种则与宣德制品遥相辉映,乃是具有历史水平的优秀典型。装饰题材除山水、人物、花鸟外,更加入了当时流行的《列国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等故事画,为后世瓷器的纹饰开辟了新的内容和广阔的前景。出于当时招贤纳士的政治需要与某些文人墨客的传统风尚,瓷器上还出现了大块文章如《圣主得贤臣颂》、《赤壁赋》以及《竹林七贤》、《饮中八仙》等反应封建或风雅情趣的文字图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明.崇祯】青花人物故事图笔筒 【醇和居收藏】

康熙青花瓷器制作之精,首先是同它分工精细、画手高明分不开的。据后来的《陶冶图说》追记当时将绘画和染色分工的情形说:

画者学画不学染,染者学染不学画。所以一其手,不以分其心也。画者、染者分类聚一室,以成划一之功。至如边线青箍出旋坯之手,识铭书记归落款之工,写生以肖物为上,仿古以多见能精,此青花之异于五彩也。

试看传世的大量康熙青花瓷器,无不光艳透体,浓淡分明,有的色层竟达八九层之多,堪称空前绝作。其画笔之苍劲与渲染之熟练乃至书法之工整,远非后来仿品所能企及。但当时流行模仿明代青花之风,民窑中多见写有宣德、成化、万历、嘉靖、天启款的制品,用料画法显然有所不同,虽力求乱真而终失本色。

其次,在青花用料方面也是与前代有所不同,传说是使用云南的珠明料。此种青料含氧化钴成分较高,有的高达2.29%-6.02%,甚至有的含钴量可达8%-9%。因此其呈色浓艳幽菁,与其他青料制品截然不同。由此可见康熙青花青翠洁雅与雍正、乾隆青花蓝色浑浊,其根本原因恐在于原料有别,当然烧成气氛和温度也有一定作用。

由于康熙一朝前后共有61年,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青花瓷器色调变化很大,根据专家多年总结的经验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青花:青花发色较灰暗,明显带有明末清初的痕迹,如釉面肥润,色调为青白色,青花发色迷混不清等。此时虽然有的以明珠料绘画,但色调变化很大,大约在康熙十年(1671年)以后,青花才逐渐出现浓淡相间、青翠艳丽的色调。

【清.康熙】青花人物故事图凤尾尊 【醇和居收藏】

(2)中期青花:此时因为使用上等的珠明料,所以青花呈色青翠亮丽。又由于在绘画技法上借鉴了中国画分水、皴染等技法,突破了传统的平涂技法,所以使画面层次鲜明,达到墨分五色的效果,故康熙青花又有五彩青花之称。其中浆胎青花在康熙青花中很有代表性。所谓浆胎青花是指用瓷土淘洗后的细泥浆制成,胎体较薄,釉面成浆白色,常在开有细碎片纹的釉面上绘画青花纹饰。雍正、乾隆两朝也有少量烧制,清末和民国时期多以仿烧康熙浆胎青花为主。

【清.康熙】青花人物故事图粥罐 【醇和居收藏】

(3)晚期青花:青花色调由中期的浓艳青翠逐渐向浅淡灰暗过度,青料有晕散现象,一些仿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多出于此时。

康熙青花的胎质坚硬、细白、胎釉结合紧密,胎体分量较重,均为其他各朝所不具备的。因此康熙的青花胎釉也同样可以分成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

早期青花的胎体厚重,制造工艺与顺治时大致相似,釉面肥厚,白中闪青,呈现一种青白色。器物口沿多施酱黄釉,底足有跳刀痕、粘沙和火石红等现象。

中期青花的胎体与前期相比,虽略显单薄,但拿在手里也有沉重感。胎质更加洁白细腻,釉色洁白光亮,呈粉白色。

晚期青花的胎质仍旧细腻的本质,胎体以薄胎为主,釉面又变成清白色。

雍正、乾隆时期的青花瓷器平淡无奇,似将发展重点转移到彩瓷方面。而嘉庆、道光以后更是少见精品。只有光绪时期的青花色调略有近似康熙制品的美感,但仅是回光返照,昙花一现而已。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路甬祥支持景德镇发展功能陶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路甬祥支持景德镇发展功能陶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