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原石瓷砖 > 导航 >

湘东工业陶瓷占到全国60% 无序竞争成绊脚石

湘东工业陶瓷占到全国60% 无序竞争成绊脚石

原石瓷砖 大理石瓷砖 陶瓷艺术

2021-05-01

原石瓷砖。

星火燃起

张有忠是下埠潘塘人。他在生产队任队长的时候,亲手生产出了潘塘第一窑瓷球,见证了湘东工业陶瓷几十年的发展历史。

潘塘村曾经是一个“干死蛤蟆,饿死老鼠”的地方。后来,村集体办了一个瓷厂。随着村瓷厂越办越红火,村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1994年,股份制被引进到村办的瓷厂中,成立了萍乡市化工填料有限公司,张有忠任公司的董事长。在张有忠的精心经营下,公司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化工填料企业,年产值最高峰突破8000万元。潘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全村500多户人家,存款在10万元以上的有40余户,100万元以上的有20余户,千万身家的也有好几户。潘塘被人称为“赣西第一村”。

潘塘的工业陶瓷如星星之火,点燃了全区的陶瓷行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湘东的工业陶瓷迅猛发展。现已发展陶瓷企业174家,年产量40多万吨,产值达10多亿元,从业人员达2.4万人。产品的种类也由过去的瓷环、瓷球发展到组合式规整瓷填料、催化剂和分子筛、微孔过滤陶等九大系列、上千个品种,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和新产品奖,并有80多项专利获得国家批准。

无序竞争

湘东的工业陶瓷兴起之时,有人形容当地陶瓷企业发展的盛况是村村点火,处处冒烟。那个时候,市场还不成熟,大大小小的企业都能分到一杯羹。

进入新世纪,随着市场不断发展成熟,湘东陶瓷行业的弊端便日渐显现出来。大多数陶瓷企业只是粗加工,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不仅如此,相当一部分瓷厂发展数十年,生产工艺和设备得不到更新改进,使用的倒焰窑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因为营销管理的落后,生产企业过度依赖于销售人员,基本上形成了谁有销售业务谁就可以办厂的局面。

在这种形势下,无序竞争,相互杀价便不可避免地成为陶瓷业健康发展的巨大绊脚石。有的企业刚签下订单,就被后面的企业以更低的价格挤掉了。萍乡石化填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继红说:“过去,中铝瓷球每吨的价格是2万元,现在只能卖到5000元,除去成本后,企业的利润相当低。”萍乡市华填化工填料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枝新也是深有感触,他说:“在这个行业,友谊和支持比什么都重要。”

业内人士认为,形成这种混战的局面,并不是市场空间不大。目前国内的需求量达300万吨以上,且在逐年增加,国际市场需求量则比国内大数十倍。可以说,工业陶瓷的市场潜力是相当大的。产品的科技含量低是形成恶性竞争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陶瓷产品只要看一下就能模仿,即使是这个产品获得了专利,也逃脱不了被人仿制的命运。

打造基地

如何引导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呢?湘东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在下埠镇的长春、杞木一带规划建设一个面积达1万亩的陶瓷产业基地。

沿着320国道,车子驶上新修的公路,笔者来到萍乡工业陶瓷产业基地。工地上汽车来往穿梭,施工人员正在忙着盖厂房。

笔者采访了福建客商游银闪,他是冠能煤气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气站的一期投资是2500万元,日供气可达100万立方米。目前,公司的厂房已经建了起来。他说:“我相信湘东这里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陶瓷城,先来也就抢得了商机。”

萍乡的民营企业家文兆庚一期投资6000万元,星达星陶瓷有限公司已经投产。他说,与其他企业不同,这个公司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辊道窑生产,与普通的梭式窑炉相比,节约能耗43%;与目前较先进的隧道窑烧成相比也能节约能耗15%,每年可节约燃气成本900多万元,节约标煤上万吨。公司投产后可日产氧化铝瓷球120吨,是国内同行业中最大的辊道窑生产线。

据湘东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萍乡工业陶瓷产业基地已经平整工业用地2000亩,水、电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到位,引进陶瓷企业24家。他们的目标是把湘东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工业陶瓷生产基地,五年之内引进陶瓷企业150家,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

专家连线

现代经济竞争是产业集群竞争

一个产业集群的发展一般要经过4个阶段,即要素聚集、价值链聚集、社会网络聚集、创新体系聚集4个阶段。湘东的工业陶瓷集群正在由要素聚集阶段向价值链聚集阶段转变。在这一时期,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将更加精细。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对陶瓷企业的环保门槛提高,所有的倒焰窑一律要关闭。

工业陶瓷是湘东最具优势的产业集群。哪里有产业集群,哪里的全民创业就活跃。现代经济的竞争不是一个企业与一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产业集群与一个产业集群的竞争。现在,江苏、山东、福建等省都开始上工业陶瓷项目,他们采用流水生产线,产值都在亿元以上,发展的形势相当逼人。湘东的陶瓷产品在全国的市场份额大,但是利润却居最后。如果不抱成一团,就难以改变增量不增收的尴尬局面,并且会削弱整个湘东陶瓷产业集群在全国的竞争力。

taoci52.com延伸阅读

萍乡湘东获颁“中国工业陶瓷之都”


新年伊始,一个喜人的消息从萍乡湘东传来。本报记者从萍乡陶瓷产业基地管委会获悉,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已通知萍乡市湘东区人民政府,同意授予湘东“中国工业陶瓷之都”的称号。通过不断调整经营思路和策略,近年来湘东陶瓷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湘东的化工陶瓷曾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该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陶瓷为主导产业,按照打造“规模型、科技型、生态型、外向型”基地的方向,全力推进萍乡陶瓷产业基地建设,使之成为世界塔填料基地、投资洼地和科技高地。经过两年多的发展,陶瓷产业聚集效益明显增强。笔者走进萍乡市陶瓷产业基地,只见新投产的江西正大陶瓷有限公司厂房内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返乡工人们正井然有序地接板、包装、装车……操作十分熟练。到目前为止,投入资金4.5亿元的萍乡市陶瓷产业基地一期工程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已全部到位,引进企业44家,有14家已经正式投产,10家正在兴建,这批企业全部投产达标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15亿元。已经投产企业由于注重产品研发,产品科技含量高,许多工厂不但没有受金融危机影响,而且产品十分畅销。据悉,黄冠集团生产的高铝球甚至远销到德、美、加拿大等欧美国家。基地二期13.5平方公里已开工建设,工业南大道全部贯通。基地的教学实验中心、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建设进展顺利。陶瓷产业基地铁路专用线建设也被列为江西省政府今年的重点项目。

萍乡湘东打造工业陶瓷产业基地


在萍乡市湘东区工业陶瓷聚集区建设工地上看到,建设者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浇注灌浆,一派喜人景象。据介绍,整个聚集区规划占地1万亩,首期开发建设面积3000亩。聚集区内将新建供气站,并完成通路、通水、通电、通气等基础工程。区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各乡(镇、街)每年拿出50至300万元投入工程建设,致力将聚集区打造成为国内规模可观的工业陶瓷产业基地。

湘东区发展工业陶瓷起步早,是全国工业陶瓷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为了更好地促进工业陶瓷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湘东区将规模经营作为陶瓷产业今后的发展战略。该区挖掘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整合强势工业陶瓷企业,规划建设陶瓷产业聚集地。湘东区还成立了陶瓷工业发展局,负责陶瓷行业发展规划、产业信息采集反馈,加强行业内外联系协调和地区经贸合作,提升技术含量。

该区坚持把科技和环保摆在发展工业陶瓷的突出位置。凡是新研发的,被列入火炬计划和科技创新基金、新产品试制计划、星火计划的科技产品,都将给予一定奖励。该区还立足陶瓷发展后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熟练的陶瓷工人和优秀技术人员。目前,全区有从业职工2万余人、各类技术人员2000余人,3000余名业务人员走南闯北跑市场。

科技创新助湘东工业陶瓷发展 拥有专利125项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湘东工业陶瓷却上演了一个个精彩的镜头:由龙发实业公司研发获国家专利且达国际领先水平的HPAL全瓷球拱这一产品,带来国外订单近5000万元;黄冠公司高铝球系列产品供不应求,每吨价格超过万元……而这一切的总导演就是科技创新。

湘东工业陶瓷实施品牌战略,新建了陶瓷产业研发与检测中心,设立500万元的工业陶瓷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整合资金和技术力量,重点扶持一批企业做大做强,着重培育20家工业陶瓷龙头企业,优先引进了30多家科技型、规模型的工业陶瓷企业落户湘东。该区还在19所科研院校建立人才培养平台;与43所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和互访机制,聘请了11名陶瓷专家为湘东陶瓷产业技术顾问。引进各类紧缺人才400多名,培养了一支2000人的陶瓷行业人才队伍。

目前,落户陶瓷产业基地的生产企业,全部成立了技术攻关队伍,90%以上建立了实验室;已拥有工业陶瓷专利125项,获得国家级品牌8项,省级品牌16项,产品质量认定137项,多项生产技术在国内外创下了第一。

佛山陶瓷业态市场无序竞争初露端倪


去年以来,顺应市政府对佛山陶瓷产业的调控与整治,一方面是一线品牌陶瓷生产线大批向外转移,另一方面却是各类陶瓷业态市场投资开发的持续生温。自去年中国陶瓷城二期、华夏陶瓷城二期工程、瓷海国际·佛山陶瓷交易中心的相继动工,加上原有的各类专业市场,目前佛山陶瓷业布局已形成庞大的专业市场体系。中国陶瓷城及二期工、华夏陶瓷城及二期工程、瓷海国际·佛山陶瓷交易中心、陶瓷文化创意园、佛山创意产业园、意美家卫浴陶瓷世界、石湾卫浴城、南风卫浴城以及青柯、置地、华艺、沙岗、河宕陶瓷专业批发市场,江湾路、南庄大道、季华路三大陶瓷专业街,同时众多的陶瓷企业高档次大面积的展厅和营销中心在南庄石湾遍地开花。从批发市场、专业陶瓷市场到精品展销中心再到大型综合交易市场、总部基地,应该说是顺应了佛山陶瓷产业升级的总体需求。

然而,佛山陶瓷业态的建设已经显示出某种非理性的迹象,由于对陶瓷市场的投资期望普遍较高,导致同行对商圈的争夺、对资源的争夺加巨。虽然各类“陶瓷城”、交易中心、产业园都在强调错位经营,但从已形成的业态模式来看,实质上的错位很难做到。从现有几个大型综合市场、甚至包括以“创意”定位的产业园在内,从陶瓷企业的入驻模式来看,都很难跳出营销中心+总部展厅的模式;从销售方式来看,还是以批发+零售的传统模式。在这各业态类型重复、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下,用地成本和管理成本不断上升,而招商的租金水平则快速下降,导致了盈利水平的不断摊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各个业态投资商的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在区域消费需求早已饱和,整体消费需求增长慢的情况下,也导至入驻商户平均利润下滑,甚至出现亏损。

最近走访了各类陶瓷城及季华路沿线的几家大型陶瓷企业的总部展厅,在不少卖场、展厅看到,偌大的展厅或卖场,经常空空荡荡,即便双休日,顾客也寥寥无几,只有单调的乐曲在楼上楼下回荡。这种场面,销售业绩如何?从某知名品牌的展厅经理处获悉,他们近3000平米的总部展厅直接产生的销量平均每月不超过20万元,而另一家大品牌设在中国陶瓷城近800平方米的展厅,2008年以来,最高的单月销量纪录是16万元。种种迹象表明,佛山陶瓷市场建设已经过剩,无序的恶性竞争已初露端倪,如不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宏观调控,佛山陶瓷市场很可能又进入又进入新一轮的恶性竞争,打造“总部经济”的美好愿景将化为泡影。

佛山陶瓷产业升级牵动范围很广,发展佛山的“陶瓷产业总部经济”,不仅仅是生产线外迁、转移,赶走污染这些硬件层面的措施,对各类陶瓷专业市场的合理规划与提升,建立适应“总部经济”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应是产业转移、赶走污染后的重中之重。当前佛山陶瓷产业调整正处于阵痛期,在这一历史的关口,既需要市场这个无形之手的优胜劣汰,更需要政府伸出有形之手进行宏观调空,科学规划,要为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提供帮助,而且要制定相应的长期战略。同时各类陶瓷业态市场应当尽早进入实质性的深入合作阶段,真正实现错位经营,利用市场的手段进行重组,在资本与股份层面上合作,只有科学地整合各自优势和实力,才是未来佛山陶瓷市场值得期待的出路。

江西湘东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


从荒芜之地到厂房林立,从一业独大到多业并举,被列为全省唯一工业陶瓷产业基地、省级重点工业调度项目的萍乡市湘东区陶瓷产业基地,交出了转型升级的高分答卷。这个基地成立4年来已签约落户企业64家,签约资金59.98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78.99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80%。

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的湘东陶瓷产业基地既是萍乡市经济转型特色工业园,又是萍乡市低碳经济产业园。为加快基地产业的转型升级,湘东区在投资6.39亿元完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的同时,把调整提升作为经济建设的主战略。他们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对原有陶瓷企业进行改造整合,促其升级发展;一手抓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以工业陶瓷为主,延伸产业链,引进发展新型材料。近年来,80%以上陶瓷企业建立了实验室,产值上亿元的企业由7家增加到20家,年产量由62万吨增加到127.8万吨,产品合格率由75%上升到90%以上,总销售收入由22.3亿元增加到53亿元;同时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的小陶瓷企业,拆除烟囱200多根,淘汰落后产能356.6万吨。

引进科技型企业和新型产业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湘东区抬高陶瓷产业基地进入门槛,对进入企业的投资密度、投产期限和亩产税收都作了明确规定;同时将招商主攻方向实行大转移,重点对接山东淄博、江苏宜兴、广东佛山等国内先进陶瓷企业,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科技型企业。今年还重点建设了博士创业区、工业陶瓷高新技术区和高新技术孵化中心。如今,博士创业园已落户由博士领衔创办的5家企业。为进一步加快基地的科技创新步伐,该区设立了年预算500万元创建科技创新基金,建设了工业陶瓷技术服务中心、工业陶瓷研发检测中心、陶瓷技术培训中心、工业陶瓷产品展示中心等“四个中心”,与全国83所科研院校联姻,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科技含量得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呈几何级倍数上升。

经济转型发展使湘东陶瓷产业基地实现了新的跨越和突破。如今,基地拥有国家级品牌8项、省级品牌16项,产品质量认定137项,申请国家专利100多项,荣获“中国工业陶瓷之都”称号。

江西萍乡打造全国工业陶瓷生产基地


为使工业陶瓷成为萍乡湘东经济增长点,萍乡市在湘东区灯芯桥、长春、杞木农村一带已经规划出土地1万亩建设萍乡陶瓷生产基地专门生产工业陶瓷。首期开发建设3000亩,新建供气站,负责通路、通水、通电、通气、平整土地。目前已有10余家陶瓷及相关配套企业入园实地考察,有16家陶瓷企业签订入区协议。

萍乡工业陶瓷基地是萍乡陶瓷产业聚集区,为陶瓷行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构建了一个招商引资的强大磁场。萍乡的工业陶瓷起步早,基础好,该基地将以工业陶瓷作为支柱产业发展,仅陶瓷产品就有瓷环、瓷砖、催化剂和分子筛、蜂窝陶瓷等9个系列,品种上1000个,新产品新技术不断,工业陶瓷占据了全国工业陶瓷70%的份额,萍乡市湘东区也成了全国工业陶瓷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目前,该区有陶瓷企业174家,产品远销欧美、日本、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量40余万吨,产值达10多亿元,有2.3万人从事陶瓷行业。萍乡陶瓷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工业陶瓷基地的吸引力已初步显现,可以预见,萍乡工业陶瓷生产基地的建设必将催生一个现代化的陶瓷城。

目前国内陶瓷业整体处于低水平的无序竞争状态


17日,一家大型陶瓷城举办了全国范围的大型代理商峰会,来自全国各地的陶瓷经销商参加了此次大会。峰会上,陶瓷业内人士对记者称,陶瓷业今年的发展面临极大挑战,一方面陶瓷业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受到国家的控制,前段时间广东佛山产瓷区产能外迁、淄博环保整治风暴都是这一趋势的充分验证另一方面,近期能源价格不断上涨,陶瓷业整体产能不断加大,陶瓷业的竞争十分激烈,企业的利润逐渐被摊薄而疲软的楼市更让陶瓷业雪上加霜,目前一些靠价格竞争的企业已经陷入经营困境。

某知名品牌山东代理商孙先生17日下午对记者说,与一线的城市相比,今年济南建筑用瓷、卫生用瓷交易量萎缩程度较小,但下降的态势已十分明显。孙先生称,济南陶瓷市场目前还在吃过去的“老本”,已经建成的房子大量交房,大规模的装修正在进行,建筑用瓷、卫生用瓷市场交易量变化要比房产市场的变化有所延迟,但如果房产市场持续疲软,2009年、2010年陶瓷业内将发生重大调整,一些实力较弱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陶瓷业将步入洗牌期。

孙先生称,目前国内陶瓷业整体处于低水平的无序竞争状态,由于业内没有单品牌超过20亿元的大型企业存在,陶瓷业整体技术水平低,创新、研发能力薄弱,企业大都靠模仿生存。孙先生认为,陶瓷企业要挺过即将到来的危机,需要尽快实现产业升级,向品牌化发展。

评论:工业陶瓷产品恶性竞争的缘由


前不久,有家生产中铝瓷球的厂长对我诉苦说:“如今赚钱真难啊!”

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告诉我,他刚和广东一家企业签订了销售合同还不到3天,就被另一家后面的企业以更低的价格挤掉了。虽然销售价格没上去,多少总算能挣几个钱,可没有订单那只好喝西北风。为此他忧心忡忡、不知所措。他认为是无序的竞争相互杀价造成的。过去这种产品每吨的价格是2万元,而现在只能卖到5000元,除去成本后,企业的利润相当低了。

他问我怎么办?

我仔细考察了他的工厂生产和工艺后发现,主要原因还是产品档次问题。据销售人员的信息说,这个厂生产的中铝瓷球比重略轻,如果再能增加一点儿重量,也就是增加产品的比重,哪怕增加1%就可以把价格提升上来、而且市场也具有竞争力。可这个厂连一个化验人员都没有,甚至实验室也没有,要找一个称重的天平都没有,更别说分析化验原材料和产品质量了。这种粗放型加工、科技含量低的产品,附加值低,只有被淘汰,别无选择。

我问他为什么不请科技人才来厂里工作?

他答不出来,他怕花钱。据我了解,真正聘请这样的一个科技人才每月工资也只比工人多500元钱,可他就是不干,嫌浪费钱。其实他不是请不起,他花在每天的小轿车来回奔波,找用户吃喝送礼乃至有关部门管理人员的人情花费真的不小,而聘请一个科技人才也只是他花费这些费用的九牛一毛而已。可他就舍不得。

象这家企业的状况不在少数。据我了解,工业陶瓷已发展很多年了,而这些厂基本上还是原生态。生产工艺和设备得不到更新改进,高能耗且污染严重,早就应该淘汰了。实际上,形成这种混乱局面并不是市场空间不大,而是产品没有竞争力。如蜂窝陶瓷分子筛催化剂,我国基本上依赖进口,每立方米价为20万人民币,可国内就是做不出来。我研究了多年为不少企业提供过信息,也在科技报纸上发表过,可没有企业接受。据我了解,工业陶瓷目前国内的需求量达到300万吨以上,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国际市场需求量则比国内大十几倍,可以说,工业陶瓷的市场前景是广阔的,但这个广阔市场形成必须要有科技来支撑。这个新产品要有人才,因此,我希望这些工业陶瓷企业首先要引进人才,开发新产品,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

工业陶瓷的恶性竞争缘由就是缺乏新产品,也就是缺乏人才。美国福特公司有位CEO曾说过:企业的核心是人才。这个结论是普遍的真理:一个企业没有人才,还谈什么呢?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湘东工业陶瓷占到全国60% 无序竞争成绊脚石》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湘东工业陶瓷占到全国60% 无序竞争成绊脚石》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原石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