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什么是瓷砖 > 导航 >

什么是供养款?各时期瓷器上的供养款有什么变化?

什么是供养款?各时期瓷器上的供养款有什么变化?

什么是瓷砖 古代的瓷器有什么 古代有什么瓷器

2020-04-29

什么是瓷砖。

宗教信徒订烧的专用于供奉神灵的瓷器及供奉祖先的瓷器、其他专用于祭祀活动的瓷器上的款识,这种款识文字内容较长,内容大多为供养(供奉)人姓名、祭献之神、佛名、器物名、地名、时间、祷词等。宋、金瓷器上已出现这种款识,元、明、清时期景德镇窑、龙泉窑等瓷器上大量流行。

明以前瓷器上的供养款:

明以前瓷器上的供养款主要见丁宋元定窑、越窑、龙泉窑、景德镇窑、潮州窑等瓷器上,文字或刻干器身,或墨书于器呔部。

明代瓷器上的供养款:

入明以后,则主要见于景德镇窑青花瓷器上,中期开始出现,晚期流行,以万历、天启、崇祯三朝为多。这 类款多题在器物的外口沿、颈部或腹部开光内,以青花料分行竖写,也有个别存素二三彩器外底用红彩书写的,字体均为惜书,不很规整。wWW.Taoci52.COm

清代瓷器上的供养款:

受明末供养款的影响,清代景德镇窑瓷器上的供养款在清初顺治、康熙两朝也很流行,雍正朝后书写供养款的瓷器就比较少见了。清代最著名的一件书有供养款的瓷器是乾隆朝的青花缠枝莲纹花觚,是由当时的督陶官唐英订制的,腹部开光内用青花书七行楷书文字,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清代供养款


受明末影响,清代景德镇瓷器上的供养款以清初顺治、康熙时最为多见。例如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收藏的顺治青花云龙纹香炉,有青花楷书“江南徽州府歙县信士黄道喜助济宁州三教堂香炉肆座永远供奉祈求江湖清吉福有攸归。大清国顺治丁未年孟秋月置造”。中国文物协调中心收藏的康熙青花云龙纹炉,上有青花楷书“江西抚州府临川县陆羽万敬献醉仙真君座前炉瓶一副。康熙五十六年秋月谷旦”。雍正朝书写供养款的瓷器较少见,传世品中有雍正青花云龙纹炉,炉身正面有青花楷书 “山西平阳府大平县西王里苍头庄弟子李梅献。的清国雍正九年夏月置”。清代最著名的一件书有供养款的瓷器是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花觚,由当时杰出的督陶官唐英定制。觚的腹部有一变体莲瓣形开光,内有七行青花楷书文字“养心殿总监造钦差督理江南淮宿海三关兼管江西陶政九江关税务内务府员外郎仍管佐领加五级沈阳唐英敬制献东霸天仙圣母案前永远供奉。乾隆六年春月谷旦”。类似的传世花觚还有两件。乾隆以后各朝瓷器上仍有少量书供养款的,如道光青花山水云龙纹香炉,上有青花楷书“道光戊戌岁秋月谷旦潮阳庙福座座前喜奉天仙玉皇大帝”、宣统青花竹纹笔筒上有青花楷书“宣统二年庆寿庵大佛座前仲秋月立”。

明以前的供养款


明代以前陶瓷器上的供养款主要见于宋元定窑、萧窑、越窑、龙泉窑、景德镇窑、潮州窑等瓷器上。文字或刻划于器身,或墨书于成器底部,景德镇窑则以青花料书写于器身。例如l987年浙江黄岩灵石寺塔出土的北宋越窑青釉熏炉,炉内有两行墨书题记:“咸平元年茂[戊)戌十一月四日当寺憎绍光括入塔买舍供养童行奉询弟子姜彦从同舍利永光。”1953年四川彭县开凿人民渠时,在口乡金山寺出土一件六出口白釉碗,碗的外壁刻划一周铭文:“彭州金城乡窑户牟士良,施碗碟壹料,永充进(敬)盏,供献售(受)用,祈愿神明卫护,盒(阖)家安泰。”1922年,从广东潮州城南5公里羊皮岗的一个地下小石室内出上四尊分别刻有“冶平四年”、“熙宁元年五月”、“熙宁元年六月”和“熙宁二年”铭文的释迦牟尼瓷塑像,皆为北宋潮州笔架山窑的产品,四尊塑像的座上均刻有供养铭文,文字内容大致相同,其中一尊为:“潮州水东中窑甲弟子刘扶同妻陈氏十五娘发心塑释迦牟尼佛永充供养为父刘用母李二十娘阖家男女乞保平安。治平四年丁未岁九月 日题匠心周明。”1969年河北定县宋代塔基出土的北宋定窑白釉划花对蝶纹花口洗,外底无釉,上有墨书:“太平兴国二年五月二日施主男弟子吴成训钱叁拾足陌供养舍利。”)954年,安徽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安徽萧县白土镇征集到一件瓷瓶,上刻有:“白土镇窑户赵顺谨施到慈氏菩萨花瓶—对供养本镇南寺。时皇统元年三月二十二日造。”元代景德镇窑瓷器上的供养款,最著名的为英国伦教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至正十一年青花云龙纹象耳瓶颈上的青花楷书题记:“信川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北奉圣弟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拱。”另见元龙泉窑青瓷大花瓶上刻有:“括仓剑川流山万安社居奉三宝弟子张进成烧造大花瓶一双,舍入觉林院大法堂佛前永充供养祈福保安家门吉庆者。泰定四年丁卯岁仲秋吉日谨题。”

什么是吉言赞颂款?


吉言款主要流行于明代。自洪武立国,直至崇祯消亡,历时276年,吉言款瓷器一直绵延不断。

纵观明代吉言款瓷器,以嘉靖、万历两朝的数量最巨,命名也伙。这与当时皇室提倡有关。明嘉靖皇帝迷信道教,求长生不老,二十多年深居宫中,不见朝臣,炼丹求仙,终以服方士丹药而送命。万历皇帝迷信道教方式,与其父不同,他知道人死是不可避免,但相信死后灵魂永存,于是探纳申时行的建议,一心寻找归天后的乐园,大肆营造定陵,以求死后依然享受皇生活。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不仅景德镇御器厂的官窑器的型和装饰,具有浓郁的道教文化色彩,而且广大民窑产品及其款式的命名,也闪烁着道教文化的深深印痕。嘉靖瓷器吉言款,大多安置于器底,多用行书写就,字体较大,外围双圈,或无圈栏,或排列成“钱纹”状。今天的简化“万”字相同。

吉言赞颂款在清代以康熙朝最为多见,其他朝也少量存在。

顺治朝有:玉堂佳器、皇帝万岁万万岁、雅等。

康熙朝有:万寿无疆、福寿无疆、万寿长春、周元佐助、世代联芳、世德留芳、有美于斯、美玉于斯、琴鹤相随、在川之乐、王者之香、洪福齐天、长生永庆、润比琅 、禄在其中、锦堂福记、温润今古、文章山斗、文房山斗、杏林春宴、东壁西院、沧浪绿水、荆川美玉、昆山美玉、昌江美玉、世代文章、如玉珍玩、同玉珍玩、玉石珍玩、益友珍玩、如意珍玩、兰芝珍玩、兰乐珍玩、球琳珍玩、博翁珍玩、昌江珍玩、奇石珍玩、恒友鼎玉珍玩、益友鼎玉珍玩、慎友鼎玉珍玩、信友鼎 、温润今古珍赏、爱乐长春清赏、宴乐长春清赏、宴乐长春清雅、鼎盛玉堂佳制、珍如玉永盛制、金陶玉冶之图、西宛雅集图记、信友玉珍记、玉殿传胪首唱、玉堂佳器、上锋博制、东海鼎臣、熙朝传古、清朝传古、康熙博古、两来正记、真玉、美玉、玩玉、玉、文、古、珍等。

雍正朝有:福山寿海、金玉其相、陶成之宝、觉生常在、华章珍日、千秋如意、精雅古玩、精细古玉、坦素清玩、华章珍日精制、安吉君珍玩器、清玩、琅等。

乾隆时有:山高水长、瑶华清赏、天竺恩波、实藏珍玩、新斋博古、陶成宝鼎、乙因雅制、葆灵珍藏、实藏珍玩、友昆连碧之珍、慧福寿、玩玉、雅玩、赏等。

嘉庆时有:福海珍藏、爱莲珍赏、 思古乃、万年甲子、喜等。

道光时有:九月菊花、文甫雅玩、睹酒公杯、徐亭烟柳、南浦归帆、晓岚雅制、友棠雅制、句轩清玩、爱莲珍赏、蔗林珍玩、雅玩、兰香等。

咸丰时有:山高水长、太平天国干岁 夫国安等。

同冶时有:吉祥如意、燕喜同和、玉壶买春、富贵白头等。

光绪时有:永庆长春、同庆长春、腋秋吟静、兰乐珍玩、清华珍品、陶斋法宝、佛日长明、满堂福记、锦堂福记、温润今古珍赏、春育主人珍藏等。

宣统时有:吉祥如意等。

类似的吉言款,各朝各代都有,到了清朝款识特色较之以前就相对多了很多。可能是国泰民安,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稳定。吉言款的出现才会显得如此缤纷。

清代各皇帝时期瓷器有什么特征


清代各皇帝时期瓷器有什么特征。

顺冶一朝经历17年。顺冶朝的瓷器胎质,釉色,造型,纹饰,彩绘等各方面与崇祯瓷器相似。如胎体厚重,釉色白中略泛青,釉层较肥厚。形制古朴浑厚,彩绘浓重。既保留了明瓷特征,又有康熙瓷常见特点。有相当一部分顺冶器口部施深浅不一的酱黄釉。有人将其看作顺冶器的重要特征。

康熙一朝经历了61年。康熙朝的瓷器是清代景德镇瓷器的重点之一。无论从造型,品种,釉色彩绘诸方面,康熙制瓷都具有较高水平。从造型看,挺拨硬朗,雄奇魁伟者颇多。尤其是大件琢器,小件作品中,细巧秀丽者也不在小数。康熙官窑瓷的主要特色在于颜色釉方面。康熙早期以此为主。康熙晚期创烧了珐琅彩和粉彩。青花在早中晚期有许多不同风格的作品。其中以“翠毛色”和“宝石蓝”为最隹。

雍正一朝经历13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官窑瓷器品种十分丰富,产品烧造质量名列清瓷之冠。原因在于本朝出现了唐英那样优秀陶官。与康熙民窑相比,雍正民窑的传世品要小得多。但雍正民窑中有许多制作精良的瓷器。如“粉彩”“斗彩”“青花”“颜色釉”等。均有突出的作品,有的与官窑相差无几。雍正朝最名贵官窑珐琅彩瓷传世稀少。粉彩是本朝的主流,制作也为清瓷之冠。而斗彩的制作实际上比粉彩更胜一筹。康熙斗彩的五彩与青花拼逗制作。雍正斗彩用粉彩与青花结合,比康熙朝的作品更显精雅细腻。青花不是本朝官窑的拿手作品,但烧造量很大。以仿宣德青花为蓝本,运用“点”“染”“拓”等绘彩方法,把宣德的青花神韵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仿作品乱真率为历朝之冠。而颜色釉中的仿官,仿汝,仿钧等釉色开创了清朝官窑仿制之先河,首次把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名品搬到本朝,予以精心摹仿,并结合本朝制作特色,书以本朝官款。雍正瓷器是清瓷中最细洁,最精致的。仿哥窑在雍正,乾隆朝十分流行。白哥窑(釉色较白)黄哥窑(釉色较黄)比青哥窑(釉色呈青灰色)的更受欢迊。青哥窑较为普通。雍正祭红釉瓷在清代祭红釉中质量最好,价格也最高。康熙,乾隆朝的祭红釉没有雍正朝的细洁,乾隆以后的就更粗糙了。祭红釉中,天球瓶较少,玉壶春瓶,胆瓶等较多。雍正朝的青花,粉彩为大烧造主流。粉彩以白地为主。少量作品上出现色地。青花以晕散的永乐,宣德风格为主,也有康熙风格和仿明晚期风格等。民窑青花也有以上几种风格。

乾隆一朝经历61年。乾隆朝是瓷器烧造的集大成时期,也是清代景德镇达到极盛的时代。这一朝的官窑瓷以丰富,多彩的品种和制作精美而著称于世。由于乾隆元年至二十年,依然有唐英等卓越的督陶官和大批管理人才与能工巧匠。乾隆早期官窑瓷的烧造与雍正朝官窑的烧造水平几乎不相上下,如果不施款,很难区分前后。乾隆二十一年。唐英殁病,官窑质日益下降。从此官窑的烧造开始滑坡。乾隆民窑瓷的烧造与官窑瓷的烧造基本上是同步发展,尽管在质量上不能与严格监烧的官窑瓷相提并论,但有特色的作品时有涌现。不少作品不加细辩,难分是官窑还是民窑。从品种看,除了珐琅彩是官窑在宫廷加工烧制外,其佘品种也有仿制。当时有所谓的“官古瓷”和“假官古瓷”等品种。实即是民窑所烧的上等瓷器,这类作品不断在当地烧制。从整体看,他们的制作水平在官,民窑之间。是乾隆民窑的代表作品。乾隆朝景德镇瓷器最大的特点是集古代文玩的大成。凡古瓷中有的品种,本朝均有仿烧,而且质量高超而逼真。乾隆朝官窑瓷器中有些品种有时代早晚的区别。如青花,早朝器似雍正,以仿宣德点染晕散的作品为主。中晚期烧造的作品,色泽稳定,表现基调明快的风格。粉彩瓷中,色地粉彩器的制作多于白地粉彩器。

嘉庆一朝经历24年。景德镇制瓷已明显不如乾隆朝。本朝留存下来的嘉庆官窑传世品数量相对减少,而且制作质量不十分高。嘉庆朝早期官窑均落款“大清乾隆年制”。直至喜庆四年,乾隆“驾崩”。一切才从头开始。这是一种传说,嘉庆朝品种比前朝大大减少,各种品种风格基本与乾隆朝瓷器相似,创新之作极少。

道光一朝经历30年。在清代景德镇瓷业历史上,道光朝经历了不少波折。道光二十年爆发“鸦片战争”。使景德镇瓷器业面临着潜在的战争威肋。御窑厂虽未停烧,但明显受到时局影响。道光二十年前后所烧的瓷器有明显的质量差别。无论是瓷器造型还是釉彩方面和制作方面,都有一种不尽人意的草率作风。不过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道光官窑依然有着其自身特色。同前朝嘉庆和以后几朝的作品综合比较,仍相当出色。不少作品甚至远胜过嘉庆朝瓷器。道光官窑分两种类型,一种六字款。“大清道光年制”。一种是“慎德堂制”款器。从制作品看,彩瓷质量高于颜色釉瓷器。这是因为颜色釉在嘉庆朝已趋衰落,此时已回天无力。而彩瓷则如终是乾,嘉以来主流产品。从工艺看彩瓷属于低温绘彩,相对易制作。因而理当然地优于颜色釉。青花瓷在青料呈色,绘画等方面依然保存着前朝风格。有些作品可与乾隆瓷并驾齐驱。从整体看,“慎德堂制”款器制作质量普通较高。所以“慎德堂制”官窑款似乎更值得后人珍视。本朝烧造了许多“嶰竹主人”款。少量为“嶰竹”款的瓷器,绝大多数的彩瓷制作质量上乘,是道光民窑中较高档的瓷器。从传世品种看,品种多于嘉庆朝品种。彩瓷(尤其是粉彩)。依然是道光朝官窑瓷器的主流。

咸丰一朝经历10年。景德镇陷入战乱。咸丰初年,太平军在长江江西的广泛活动,使御窑场烧造的部分瓷器无法运出江西。咸丰五年,太平军石达开等在江西与清军作战。景德镇御窑厂在战乱中被迫停烧。传世的为咸丰景德镇官窑瓷应为咸丰五年前烧造。据清代有关档案记载,咸丰元年,二年,皇家所用官瓷均为单色釉祭器。三年至四年御窑厂恢复传统产品烧造。所以品种有青花,祭红,仿官,仿哥,天青釉等。传世的咸丰官窑瓷十分稀少。咸丰朝民窑传世品有款识的也十分少见。太平军曾一度占领景德镇,在瓷器写过“太平天国”年号。传世品中有过这样的瓷器。但制作粗俗,质量低下。从总体看,咸丰五年前所烧的瓷器有着清代中期瓷器特征。与嘉庆,道光瓷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咸丰五年后作品。则多带有一点同冶,光绪瓷器的味道。这一阶段,似乎可看成是清代中期与晚期瓷器的分野了。

同冶一朝经历了13年。经历了咸丰朝激烈的战乱之后,至同冶五年。景德镇御窑厂终于恢复了烧造。由于连年战事。当地窑业元气大伤。景德镇御窑厂官窑瓷器的烧造仅仅为勉强应付朝廷的一种公务。至于同冶民窑瓷,更是粗制滥造.仅仅维持着商品瓷的烧造质量.由于本朝官窑恢复于同冶五年,因而可以推断,传世同冶官窑瓷均为五年后产品.从咸丰五年至同冶五年,共历十年,经过这十年停烧,景德镇官窑瓷的制作风格起了较明显的变化,最突出的变化是同冶官窑瓷与以后的光绪,宣统瓷有许多相似之处,与道光,咸丰瓷共同越来越少.有明显的近代瓷特征.无论是青花,颜色釉,彩瓷看均与光绪,宣统瓷器接近.许多作品如不施款,难区分¨同¨,¨光¨.同冶朝民窑瓷器中,无款器占有一定比重.而篆款者几乎都为图章款.许多款识上未书¨大清¨二字.有的写成¨大清年制¨.有的人写干支款¨某某年制¨有人以为这类缺朝号者是同光间作品,同治朝品种蓝本与前朝相同.但质量继续下降.近代瓷特征明显。

光绪一朝经历34年。光绪朝距今仅100年多,光绪末年距今不足百年。这一时期烧造的瓷器数量很大,传世品也极为丰富,品种也十分丰富。其间有许多书本朝官款。有落慈禧寝宫“储秀宫”和“大雅斋”款的作品。由于光绪朝距今较近,传世瓷器的品种,数量均十分丰富,可以认为与传世的历朝历代官窑瓷相比。传世光绪官窑瓷器的数量可能最多。从制作的质量看,比同冶官窑瓷器略胜一筹。光绪朝景德镇民窑业是异常活跃。在一种崇古,仿古之风影响下,当地民窑中大量出现了仿明永乐,宣德,成化及后朝的仿品。清康熙,雍正,乾隆以后至嘉庆,道光等朝官窑瓷。许多仿品的乱真程度相当高。光绪朝瓷器与前朝基本相似。仍是以粉彩,青花为主流。

宣统一朝经历了4年。宣统朝距现代仅一步之遥。本朝烧造成量可能有限,品种也不多。主要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各颜色釉器等。从传世品看。宣统官窑瓷烧造质量均较高,不管品种,样式,釉彩皆仿前朝。与光绪器基本相似,但同类作品制作比光绪器精细。宣统民窑瓷器在传世中出现较小,这并不是烧造少,本朝烧造仅3年。但距今时间近,损毁面不致太大。因而必有许多器物存世,由于许多的瓷器不落款,所以在鉴定中可能被划归光绪或民国.宣统朝瓷器无特别创新,但彩瓷新品种浅绛粉彩在光绪流行后,此时仍继续发展,还烧造了停烧已久的珐琅彩瓷器。

为什么说清乾隆纪年款变化多样?


清乾隆(1736~1795),为清高宗弘历的年号。乾隆朝历时达60年之久,烧造量又大,写款者几经易手,所以,乾隆官窑器的款式变化较多。从总体来看,乾隆官窑器与雍正朝一样,楷书与篆书同时并用。但是,乾隆官窑款却以篆书款为主乾隆官窑楷书款,有的作六字三行横排,布局与雍正官窑相同;有的作六字双行竖写,字体介于楷书与隶书之间。

乾隆早期篆书款,多作四字两行或六字三行排列,往往围有单圈。中晚期流行的格式,大都作六字三行排列,无圈栏。

乾隆官窑篆书款的字体,变化万千,风格柔丽而工整。乾隆官窑款的色调,以青花为主,也有抹红或珐琅料。青花料款色调深沉,蓝料款呈色则清新悦目。乾隆官窑款识以篆书为主,有“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年制”。排列方式有六字三行、一行横书、环书等,四字款识“乾隆年制”、“乾隆御制”有二行排列。款外或围以双圈,或单圈,或无边饰,或单方框,或双方框,偶有对书款识。题款方式有书款、刻款等。书款以青花料最普遍,也有红彩、墨彩、珐琅彩的灯具。款识或书写或刻划均工整,字为“宋椠体”。民窑有“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年制”等,书写不很规范,有的不可辨别。年号纪年款有“乾隆十年”等,干支纪年款有“大清乾隆丙辰年制”等。

清康熙纪年款有什么特点?怎么识别官窑款?


康熙(1662-1722),为清圣祖玄烨的年号。1、官窑款:(1)类型:据文献记载,康熙十九年,清廷才正式于景德镇御器厂烧造御用瓷器。康熙宫窑款,以青花钴料书写为多,其次为珐琅彩款,印款和刻款较少。青花书写款,青花呈色纯净明艳,深沉于透明釉之下,如同写于胎骨之上。

(2)字体与布局

康熙官窑款,楷体占95%,篆体只占5%。康熙前期,官窑楷书款,笔划粗重,苍劲挺拔,古拙浑厚,布局宽大;后期字体渐趋清秀。楷体“康熙御制”官窑款,多用进口珐琅彩料写就,字体遒劲敦厚,外围双方框,方框的外边线较宽。蓝色珐琅彩料款,因釉料厚,色调比雍正时深重。

六字楷书官窑款中的“清”字,有两种写法:一为“清”。“康”字下部的“水”多断开为复杂的“水”字型。“熙”字上部多由一撇和目字状的“臣”与“已”或“巳”组合而成。康熙篆体宫窑款,则为细硬的铁线描。

(3)应用

康熙珐琅彩瓷,一般书“康熙御制”四字料款。康熙色釉瓷、青花釉里红和彩瓷,大多书“大清康熙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小型精致的康熙豇豆红瓷、天蓝釉瓷等宫廷文房用具,往往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2、民窑款

康熙早期,民窑器多书本朝年号,但是款字草率,缺乏艺术性。

不同年代的瓷器上的陶人款有什么不同?


不同年代的瓷器上的陶人款有什么不同?

陶人款

在瓷器上署以陶工、作坊主、店主姓名的款识,称“陶人款”。“陶人款”是研究古代社会制度、生产关系的珍贵资料。陶人款的格式,一般是在匠人姓名后加一“造”字,也有只书姓名、姓氏或店号的。如唐长沙窑瓷器的“郑家小口天下第一”,清乾隆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唐英的“蜗寄唐英制”等,民国时期更有大量陶人款如“刘雨岑绘”、“汪野亭绘”等,以作坊主命名则有“丽泽轩”等。

明清以前的陶人款

陶人款在早期青瓷上即已出现,但常常与纪年、赞颂、吉言等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条铭文。宋代瓷器上,陶人款骤然增多。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加强带动了瓷器的需要量大增和瓷窑大量兴起,诸窑产品呈现出激烈竞争的新局面。生产者为了拓宽销路,于是在产品的外壁或底部标明了姓氏或作坊名称。如磁州窑瓷枕的“张家造”、“张家枕”等标记,景德镇青白瓷盒“段家合子记”的标记。到了辽、金、元时期瓷器上的陶人款与宋代相比,数量有所减少。赤峰缸瓦辽代茶叶末釉鸡腿瓶,肩上刻划汉人姓氏孙、徐等,究竟属于工匠姓氏抑或物主姓氏,尚不得而知。

明代以前的陶人款多为刻划或模印,亦有少量彩书,德化窑、宜兴窑等瓷器上的陶人款则多为模印或刻划。

明代的陶人款

单独陶人款,直到明清时才可见到,而且比较少,特别是官窑器上更为少见。主要见于景德镇瓷器上,如:何王清造、陈文显造、陈守贵造、程玉梓造、荆桂、天启年米石隐制等。龙泉窑瓷器上的陶人款多模印而成,有顾氏、石林、三愧、李氏、清河制造、张明工夫等。明代广东石湾窑瓷器的工匠名款,多为篆书印章款,见于塑像上的有:何朝宗、张寿山、陈伟之印、林学宗印、林朝景等。皆印于塑像背部,印章式样有葫芦形和方形两种。

清代的陶人款

也是多见于景德镇瓷器上,清初官窑器可偶见督陶官的款识。乾隆以后,制陶工匠姓名才见于款识。清代的陶人款常见的有许世文元公制、春育主人珍藏、中山人、程子受、商山仿古、江呜皋造、吴十九制、壶隐老人、壶隐道人、泉制、蜗居老人、唐英之印、解竹主人制造、王炳荣、乐道堂主人制、熊氏壁臣仿古。清代景德镇瓷器上陶人款多落于器外底,也有个别落于器口边、腹壁、圈足内壁。清代德化窑瓷塑上的陶人款有:何朝春、许云鳞、许裕源制、博及渔人、许云麟制等,多为篆书印章款,印章式样有葫芦形或方形两种,款字既有阳文,又有阴文。德化窑盖罐和瓶上有“顺和苏记”阴文刻款。

民国陶人款

较着名的有:“郭世五”、“觯斋主人”、“陶务监督郭葆昌谨制”等,皆为方章红彩篆书或楷书款。

“官”与“新官”款有什么特点?


“官”、“新官”字款中的“官”字,不是“官窑”之义。关于什么是官窑?目前学术界尚未有统一的认识。我觉得还是用当时人的说法来理解为妥。南宋叶置《坦斋笔衡》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从这段记载可以窥见,宋代官窑是朝廷直接管理,产品专供宫廷使用。很显然,“官”、“新官”字款瓷器和烧造它们的瓷窑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官”字也不可能是“官窑”的意思。其理由如下。

首先,烧造“官”、“新官”字款的定窑瓷器、耀州窑、越窑,古代文献中或多或少都有记载,但未见朝廷派官直接管理主持烧造事亦的内容。仅见定窑、五代后周时曾派冯翱“充龙泉镇使钤辖瓷窑商税务使”;越窑北宋初年曾有赵仁济充“殿前承旨监越州瓷窑务”之事。前者显然是只负责征收定窑的商税,后者也不过是官府派往越州督办宫廷所需越窑瓷器的官,也非直接管理越窑的生产。再有,在当时和稍后的文献中也没有说它们是“官窑”,而且从记载的内容和相关资料中也看不出来是官窑的意思,反而在有的文献记载中倒可以推断出有的窑不是官窑。前文所引南宋叶置《坦斋笔蘅》中的那段记载,是将定州白瓷器(定窑)、汝州青窑器(汝窑)和京师自置的官窑并列。从这种行文方式中可以明显看出,定窑、汝窑都不是官窑。如它们是官窑,行文的方式将是另外的一种样子了。那么北宋时期宫廷所用的定窑瓷器和汝窑瓷器是怎么来的呢?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六二《河北道》记载,定州贡瓷器,由此可知,定窑瓷器是通过地方土贡的方式获得的。从《坦斋笔衡》中的“命汝州造青窑器”一语观之,汝窑瓷器是通过上面派烧的方式获取的。这正反映了在官窑之前宫廷用瓷来源的二个渠道。

其二,官窑的产品专供宫廷使用,所以宋代官窑瓷器至今在发掘的一般居住遗址、墓葬、塔基、窑藏中还未见到。“官”、“新官”字款瓷器则不然,考古发现较为普遍,上至皇太后陵、下到一般庶人墓都有出土,塔基、窑藏内时有发现,甚至连遥远的埃及开罗南郊福斯塔特遗址也有发现。使用的范围和对象与宋代官窑瓷器有明显的区别。

其三,古代文献中没有记录是官窑的瓷器,考古发掘出土器物上的“官窑”铭,是全称,甚至还加上所在州的州名,如在安徽芜湖东门渡窑址采集的印在罐壁下部近底处的“宣州官窑”铭,不简写成“官”字。再有,古代文献中记录、学术界公认的官窑,如杭州乌龟山南宋官窑、景德镇清官窑等,在发现的众多资料中,未见有刻、划、戳印、笔书“官”或“新官”字款的实例。

上述三点足可以说明,“官”、“新官”字款瓷器上的“官”字不是表示“官窑”之义。这也就是说,迄今发现的烧造“官”、“新官”字款瓷器的定窑、耀州窑、越窑不是官窑。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什么是供养款?各时期瓷器上的供养款有什么变化?》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什么是供养款?各时期瓷器上的供养款有什么变化?》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什么是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