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展鹏瓷砖 > 导航 >

高安建筑陶瓷工业产值增长30%再展雄风

高安建筑陶瓷工业产值增长30%再展雄风

展鹏瓷砖 陶瓷艺术 陶瓷瓷砖

2021-05-07

展鹏瓷砖。

今年以来,高安市建筑陶瓷业迎来了百花争艳的“第二个春天”:“吉尼斯”牌陶瓷进驻北京奥运工程;太阳陶瓷抢占江西最大建筑陶瓷企业席位;占地5000亩的高安陶瓷工业园建设加速推进……高安市建筑陶瓷业冲破樊篱,再展雄风。据统计,去年高安陶瓷企业完成产值5.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0%,实现利税5000多万元。今年1至7月,拥有33条生产线的22家建陶企业,生产瓷砖3600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50.65%;实现税收同比增长18.9%。

高安建筑陶瓷业曾经有过辉煌历史,高安市因此赢得了“釉面砖王国”、“建材大县”、“新兴瓷城”的美誉,但随着市场的变化,高安建筑陶瓷业一度遭受了挫折,滑向低谷。近年来,高安市在广泛调研、充分认证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把建筑陶瓷业作为经济支柱产业来培育扶持,开发建设高安市建筑陶瓷工业项目区,努力把高安打造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建筑陶瓷生产加工基地。该市紧紧抓住扩大内需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机遇,一方面,积极鼓励原有企业加快技改、扩建步伐,继去年新瑞景、金刚石、美康、金盛等瓷厂8条生产线技改扩建后,今年又有新中英、新红梅、新高峰等5家企业实施技改扩建,技改资金达2亿余元;另一方面,盘活存量,引进增量,着力抓好陶瓷招商引资,推进全市陶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去年以来,该市先后引进东方、瑞阳、美乐康、奥丽斯、金盛、金环、飞腾等10家陶瓷企业,今年蓝坊、新街、龙潭、祥符等乡镇又签订了陶瓷招商项目6个。

在新一轮发展进程中,高安市陶瓷企业还把提高科技含量、引进人才作为重点工程来抓。吉尼斯、新红梅等陶瓷企业高薪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领衔企业产品开发,先后有10余位台湾专家在吉尼斯、新红梅等公司安家,省内有100多名瓷业专家受聘于高安各陶瓷企业。吉尼斯公司开发出了150多个花色品种,大部分图案由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设计,达到国际水平。新红梅公司聘请“中扬”、“罗马”公司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聘请台湾陶瓷工艺专家为公司首席生产监管,指导陶瓷生产工艺配方组成、工艺流程及彩釉调制,开发出40多个花色品种。“帕丽丝”内外墙系列、“云石宝”草原秋色、“夜星空”等20多个品种的甩点抛光砖供不应求,企业效益攀升。该市在引进外地人才的同时,还着力培育本地企业永久化人才,建立自己过硬的技术队伍。据统计,高安陶瓷企业委培的大中专毕业生达300多人。

打造品牌,以品牌抢占市场,是高安重振瓷业雄风的有力举措,“吉尼斯”、“新太阳”、“新红梅”等品牌叫响大江南北。吉尼斯公司秉承“世界经典,永恒品质”的经营理念,致力打造中国陶瓷的顶级品牌,他们生产的“吉尼斯”品牌产品,经国家陶瓷质量检测中心检测,产品达到国家质量标准,优等品率在90%以上。品牌的成功创造,为抢占市场亮出了一张金光闪闪的名片,该公司在全国60多个中等城市建立了“吉尼斯专卖店”。今年3月,北京专卖店成功把产品销往奥运工地。品牌战略在国内的成功实施,鼓舞了高安瓷业的决策者,冲闯国际市场。新瑞景集团产品在全省同行中第一个通过ISO国际标准化质量认证,并享有自营出口权,取得了国际销售通行证。

为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竞争力,该市依托产业和园区优势,促进产业集聚和链式发展,建陶配套产业能力明显提升,目前全市陶瓷原料加工企业达15家,陶瓷模具及机械制造厂5家,包装厂7家,经营陶瓷原材料、机械配件、陶瓷产品的个体工商户上百户,并在全国29个省市的大中城市建立了300多个营销网点,营销人员上千人,为该市陶瓷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taoci52.com小编推荐

上半年工业产值增长8.52%


从景德镇市瓷局获悉,今年上半年,陶瓷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了任务过半,完成全年进度超过50%。陶瓷工业总产值126.1亿元,同比增长8.52%。陶瓷固定资产投资385050万元,同比增长11.29%,陶瓷产业税收21301.7万元,同比增长9.01%。

陶瓷工业生产持续平稳增长

高新技术陶瓷和创意陶瓷产业双向快速推进,共为陶瓷企业向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委、国家科技部、市科技局等单位成功申报项目11个,获得项目资金920万元。同时,市瓷局已经向陶瓷股份、博大陶瓷、望龙陶瓷等相关企业推荐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机上餐具用品采购信息,帮助陶瓷企业嫁接订单信息。2013年上半年陶瓷工业总产值达126.1亿元,是2009年同期的2.5倍。2013年上半年陶瓷固定资产投资达385050万元,是2009年同期的3.77倍。

陶瓷产业税收达2.13亿元

由于陶瓷总量的不断做大,以及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陶瓷企业的发展,积极整顿和规范陶瓷市场秩序,不断完善陶瓷税收管理办法、陶瓷艺术作品税收管理办法。随着税源的不断增多,税务部门征税力度的加大,陶瓷税收简易征收办法的出台,税收机制的不断完善,加之陶瓷企业对税收认识的不断提高,今年上半年陶瓷税收再创同期历史新高。2013年上半年陶瓷产业税收达21301.7万元,是2009年同期的4.57倍。

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

今年以来,在对外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一方面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供气、标准化厂房建设及其他政策扶持上加大力度,同时,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时坚持“不求其大,只求其优”的产业发展思路,将招商引资与本地的实际优势结合起来,着重发展高附加值、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陶瓷产业。上半年共引进内资1.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0%。

规上企业数量止跌回升

近几年,由于规上企业入库标准的提高以及部分原国有瓷厂改制销户,全市陶瓷规上企业从2010年的102户下滑至2012年底的62户,下滑幅度非常明显。随着部分招商引资企业的建成投产,以及部分中小陶瓷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今年上半年规上陶瓷企业数出现了明显的回暖,达67户。

潮州陶瓷工业增加值增长18.8%


今年以来,潮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有效推进省政府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一系列工作举措,全市各项经济指标增速逐步上升,经济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规模以上工业平稳增长。1-11月,全市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4.8亿元,同比增长15.7%,居广东省各市第九名。全市八大主要行业继续保持良好增势,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26亿元,增长18.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0.9个百分点。陶瓷工业继续保持龙头地位,实现增加值64.14亿元,增长18.8%;塑料工业实现增加值4.9亿元,增长25.1%,增速居八大行业之首;水族机电业实现增加值4.15亿元,同比增长24.3%,增速位列第二;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实现增加值6.57亿元,增长23.6%,增速跃居第三;食品工业实现增加值18.23亿元,同比增长22.9%,增速退居第四。另外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工业增加值为7.34亿元,增速同比下降0.1%。1-11月,全市工业用电量达3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回升。1-11月,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0.19亿元,增长11.51%。其中:工业投资124.59亿元,增长1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0.1个百分点,支撑全市投资平稳增长;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7.78亿元,同比增长28.5%,增速比上月同期有所下降。

各类型企业经济增长各异。今年1-11月,民营工业贡献突出,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129.3亿元,同比增长19.2%,占规模上工业比重63.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5%。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9.49亿元,同比增长23.3%;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13.23亿元,同比增长17.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51.21亿元,同比增长12.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41.31亿元,同比增长6.6%;集体企业实现0.68亿元,增速同比增长5.3%,扭转了今年第二季度以来负增长的局面。

区域经济发展较为平衡。今年1-11月,各县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呈稳健上升态势。其中:潮安县实现增加值88.84亿元,同比增长18.2%,比1-10月提高3.2个百分点;湘桥、枫溪、饶平分别实现增加值28.69、35.8和46.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3%、15%和13.4%,增速较1-10月均有所增长。

市场消费稳步发展。1-11月,潮州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亿元,同比增长13.2%。城镇和农村市场消费品市场同步发展,城镇市场零售总额达203亿元,同比增长13.1%;农村市场零售总额达82亿元,同比增长13.3%。

内销有力拉动工业销售。1-11月份,全市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778.32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内销产值612.21亿元,同比增长23.8%,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78.65%;实现出口交货值166.11亿元,同比下降1.6%。工业产品销售率98.71%,同比下降0.8%。

外贸出口形势仍不乐观。1-11月份,全市实现出口总值24.2亿美元,同比下降1.5%。11月当月实现出口总额1.8亿美元,同比下降18.9%。

据分析,今年以来,虽受欧债危机影响,潮州市外贸出口尚未走出困境,工业经济仍有一定的下行压力。借助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我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采取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一系列措施,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取得一定成效,经济逐步稳健增长,呈企稳回暖态势。各县区及相关部门正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实现今年全市各主要经济指标。

华窑集团 盛妆亮相陶瓷工业展


记者近日从第二十届陶瓷工业展组委会获悉,该展览会的招展工作自去年6月启动以来,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截止记者发稿之日,展览面积已经超过35,000平方米,展位数量接近1,800个,各大陶瓷工业生产基地和陶瓷产区企业参展报名踊跃,且纷纷扩大展位面积。其中,有我国窑炉行业先导之称的湖北华夏窑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华窑集团”)更是对此次展会寄予厚望,旗下7家窑炉分公司均已报名参展。

华窑集团创建于1981年,是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集窑炉科研设计、加工制造、施工安装与调试一体化服务的国家一级资资质窑炉专业企业、国家乙级设计资质单位。其下辖的7家窑炉分公司:华窑中洲、华窑中瓷、华窑中信、华窑中盛、华窑中浩、华窑中亚、华窑中博均已报名参展。这7家窑炉分公司都先后承建过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电瓷及玻璃、冶金、新型建材、化工、环保等行业1800余项窑炉工程的建造。其中,华窑中瓷窑炉有限公司更是一家集窑炉科研设计、加工制造、安装调试、配件供应等服务于一体的专业窑炉公司,现具备国家二级炉窑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是一家具有雄厚的实力和卓著的信誉的窑炉知名企业。

湖北华夏窑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现已与波兰、德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意大利、美国及香港、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同行有着广泛的友好合作和业务往来。其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集团公司如此大规模地参加这一亚太地区最大的陶瓷工业展,主要是看重该展会在经过多年精心培育之后,目前已经在国际陶瓷行业具备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已成为国内外业界人士每年必赴的绝佳交流平台。借助这一平台,可与国内外客户及同行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学习国际领先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进一步促进集团各企业的快速成长。

新明珠集团江西(高安)陶瓷工业园奠基


11月30日上午,高安市省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鼓乐喧天,彩旗飘扬。全球最大的专业生产陶瓷墙地砖及卫生洁具的现代化企业之一——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江西(高安)陶瓷工业园奠基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该工业园总投资达22亿元,拟建40条生产线,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50亿元。

副省长洪礼和出席仪式讲话;市领导宋晨光、周亚夫、郭安、温建斌、陈秋保、王庆,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孙向远,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新明珠陶瓷集团董事长叶德林以及省、市有关单位部门领导出席;市委副书记、市长龚建华在仪式上致辞。

洪礼和在讲话中指出,素有全国建陶“航母”之称的新明珠在高安成功落户,必将极大地提升高安建陶整体水平,打响高安品牌,旺盛基地人气,吸引更多的建陶企业聚集高安。他希望宜春、高安两级党委、政府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大基地开发力度,整体提升基地品位,使之真正建成在全国有影响的建陶主产区。

龚建华说,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落户高安,体现了新明珠对高安建陶基地发展前景和宜春投资环境的认同与看重,希望高安借助领军企业的加盟,以引进高端品牌巨头企业为风向标,立足更高的平台谋划发展,着眼更宽的领域寻求突破,致力把省级建陶基地打造成全国具有魅力的建陶主产区。他相信,有省委、省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有省直单位一如既往的帮助,有宜春、高安各级党委政府倾心倾力的服务,项目建设一定会早日竣工投产,早日达标见效。

西樵谋划在江西高安建陶瓷工业园


“当年‘娶亲’政府满怀诚心,如今‘送嫁’一样满怀热情。政府的亲商重商为商的文化真的让我们投资商感动。”前几天,南海西樵镇委书记刘涛根带着13家陶瓷企业主前往江西高安市找“婆家”,欲在高安建西樵陶瓷工业园,为产业转移的陶瓷企业举行“集体婚礼”。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西樵的陶瓷产业也与珠三角其它传统产业一样,规模的扩张、产业的提升面临着资源、环保、成本的多重压力,陶瓷产业转移到资源更加丰富、成本更低的地区,才能进一步做大做强,谋取新的发展。

在此之前,该镇已组织陶瓷企业老板远上罗定考察。而拥有江西省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的高安市也盼望西樵的陶瓷企业能够集体“嫁”到高安,为此,该市领导多次南下与西樵镇相关领导和陶瓷企业主会面,向陶瓷企业伸出了“橄榄枝”。

11月29日,西樵镇委书记刘涛根率领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13家陶瓷企业主前往高安,考察投资环境,洽谈投资事宜。次日上午,考察团一行参加了新明珠集团江西(高安)陶瓷工业园奠基仪式,亲身感受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三级政府的招商热情,以及高安建陶基地的发展前景。

据悉,高安建陶产业基地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目前已经与39家陶瓷企业签定了投资协议书,合同引进资金70多亿元,计划上生产线113条,产业集群效应非常明显。其中新明珠就计划投资22亿元,上40条生产线。

西樵商会会长、广东新润成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关润淡说,当年“娶亲”,西樵镇政府满怀真诚,如今“送嫁”,西樵镇政府同样满怀热情,让他们陶瓷企业主深为感动。希望高安建陶产业基地里面能够建起西樵陶瓷工业园,西樵陶瓷企业抱团前来投资,这样比单个企业来投资更为有利,也能享受到大项目的相关优惠政策。

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已成为世界建筑卫生陶瓷最大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

产量和效益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建筑陶瓷砖产量达到78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1.7亿件,年均增长分别为13.2%和15.7%。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900亿元,利润23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7.1%和34.8%。

产业技术得到提升。大型高效节能窑炉、抛光砖和大规格建筑陶瓷薄板生产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节水型卫生陶瓷生产技术等日趋完善并推广。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品结构由中低档为主向高中低档全面发展,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形成了三十余个各具特色的陶瓷产区,中西部地区陶瓷生产迅速崛起。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快速成长,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节能取得较大进展。建筑陶瓷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5%,卫生陶瓷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1%。出口结构有所改善。2010年陶瓷砖出口金额达到38.5亿美元,出口量为8.6亿平方米,年均分别增长26%和15%。卫生陶瓷出口7.8亿美元,年均增长10%。

但与此同时,行业发展中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产业发展主要依靠规模扩张,企业数量多,生产集中度低。二是同质化严重,自主品牌知名度不高,出口产品多数为贴牌生产。三是能耗高、排放大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

二、发展环境

(一)环境分析

“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建筑卫生陶瓷提供了稳步增长空间。居民住宅、公共建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及中西部地区城乡建设快速发展,对建筑陶瓷产品需求拉动较大。经济社会发展对建筑卫生陶瓷工业提出了新要求。节能减排已关系到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生存与发展。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成本上升,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维继。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在国际市场中地位有所提升,但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可能为国际贸易带来新的挑战。

(二)需求预测

预计2015年国内建筑陶瓷砖需求量约90亿平方米,卫生陶瓷需求量约1.6亿件。加上产品出口量,预计到2015年建筑陶瓷砖产量将达到95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2亿件左右。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立足国内市场需求,以技术创新和创意设计为动力,以品牌建设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注重增值服务,着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创新联盟,加快创新发展,加强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打造创新化、创意化、品牌化、绿色化、信息化陶瓷产业,促进建筑卫生陶瓷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着力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坚持绿色发展。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综合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合理布局。统筹兼顾集聚规模与资源、能源、环境和市场的关系,引导产业有序转移,防止过度集中。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若干家企业创新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轻量化、薄型化、节水型、功能化的新型产品比重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0%。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7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降低。

四、发展重点

(一)加快结构调整

大力推进陶瓷砖产品薄型化,开发创意设计新品种、以及耐磨、耐污、防滑、保温等多功能型产品。推进卫生陶瓷节水与减量化应用,积极发展节水型洁具,倡导小体量产品。大力发展五金配件、机械装备等配套产品。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鼓励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发挥技术、管理、品牌、资本等要素的比较优势,实施联合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做优做强。积极推进现有产区升级,扶优汰劣,延伸产业链,差异化发展,形成骨干优势大企业和“专、精、特、优”的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东部沿海地区重在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原则上不再新建产区,重点提高产品质量与档次,培育知名品牌,研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发展陶瓷机械装备、物流、商贸会展等配套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部地区依据相关产业政策,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因地制宜地承接东部地区陶瓷产业转移,重点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和档次以及产业配套能力,树立区域品牌。西部地区可根据市场、资源、能源和环境条件,适度布局生产能力。

(二)推进节能减排

推广先进、高效的除尘、脱硫、脱硝等环保技术与装备。加强原燃料运输过程中粉尘排放控制。加强能源管理,建立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提高全行业能效水平。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科学开发陶瓷原料资源,实现规模开采和综合利用,重点产区加快原材料标准化和产业化,保护黑泥等优质资源。推广低品位原料的综合利用技术,鼓励使用低质原料和工业废弃物等生产陶瓷产品。加强工业废水的处理与综合利用。

表1重点研发与推广的节能减排技术

陶瓷砖减薄工艺技术、成套装备,干法制粉工艺技术,连续球磨工艺技术,陶瓷砖塑性挤压成形工艺技术。

陶瓷生产的低温技术,窑炉、喷雾干燥塔能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

球磨机、风机等装备节能改造技术,高效收尘、脱硫、脱氮技术与装备,新型高效煤气化(自)净化技术装备。

(三)加快技术进步

鼓励创意设计,加强文化艺术等在陶瓷产品设计中应用,推进以研发和工业设计为核心的产品创新,在陶瓷砖花色图案、卫生陶瓷模具设计开发、应用整体设计创新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加强技术改造。推广卫生陶瓷高压注浆、低压快排水等节能减排新工艺。加强余热回收利用,对窑炉、喷雾干燥塔等设备进行节能改造。

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行业共性、基础性重大问题,协同研发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装备。

表2技术研发与技术改造重点

薄形建筑陶瓷砖(板)生产及应用配套技术,轻量化节水型卫生陶瓷生产及应用配套技术,利废型新产品生产技术。

陶瓷装饰用喷墨印刷技术装备,蓄热(集热)型建筑陶瓷板及其配套系统,蓄光型建筑陶瓷生产技术,新型色釉料,增塑外加剂,锆原料替代原料。

功能型产品开发,包括防滑、防污、抗菌、自洁净新产品,隔热、保温、隔音等多孔陶瓷板生产技术等;卫生瓷高压注奖成型技术。

五、重点工程

(一)新产品发展工程

工程目标:开发创意型、环保型、功能型新产品。

主要内容: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相结合,发展陶瓷薄砖(板),干挂陶瓷板,利用陶瓷废渣生产轻质保温陶瓷砖,节水型卫生陶瓷产品,保温隔热与装饰复合型集成式多功能产品等。发展蓄光蓄热等功能型陶瓷产品。发展空间配套等创意产品。培育大众知名品牌。

(二)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工程

工程目标:在主要陶瓷产区,建立陶瓷原料标准化基地,通过对矿物原料的标准化加工与供应,充分利用低品位矿产资源。

主要内容:选择资源条件好的陶瓷产区,建立从矿山开采、原料专业化加工到配送的协作配套体系,采用先进技术装备,配置完善的环保设施进行专业化生产,提升原料品质和资源利用率,减少分散加工造成的粉尘污染。

(三)绿色制造示范工程

工程目标:主要产区综合能耗、污染物减排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主要内容:以主要陶瓷产区为重点,选择若干家有代表性的企业,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开展节能环保改造,实施能效对标和清洁生产审核,带动产区节能减排水平提升。

六、保障措施

(一)改善行业管理

完善运行监测网络和指标体系,加强行业运行监测,强化新产品创意开发、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资源综合利用、研发投入等方面信息监测分析,定期发布行业信息。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加强行业管理、推动社会责任建设、开展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推进品牌建设

鼓励企业将品牌建设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品牌宣传与推介,加快推进品牌建设。建立完善企业诚信评估指标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和品牌质量监督。

(三)加大政策支持

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在创意设计、品牌建设、产业转移、节能减排、标准制修订、研发投入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醴陵陶瓷产业实现工业产值300亿元


“十二五”开局之年,醴陵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醴陵去年完成财政收入28.38亿元,同比增4成。

2010年,醴陵财政总收入跃上20亿元台阶,去年又创新佳绩。醴陵实现财政收入28.38亿元,为年度预算的112.26%,比上年增加81568万元,增长40.32%。作为全国著名的“瓷城”和“中国花炮之都”的醴陵,陶瓷和花炮两大传统产业规模企业产值占该市规模企业的七成以上。

为壮大陶瓷、花炮产业,醴陵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本级财政投入,支持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同时重点支持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和企业技术改造等,提升了两大传统产业竞争力。通过财政贴息、担保奖励等措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去年,醴陵两大传统产业工业总产值保持高速增长势头,陶瓷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同比增长43%,花炮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7亿元,同比增长31%。

与此同时,醴陵扩大融资渠道,为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去年,醴陵通过国投、城投、农发等融资平台,实现政府性融资近7亿元,加快了城市道路、渌江防洪堤等重点建设。

为着力培育新兴产业,醴陵积极引进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和金融服务等,将园区经济打造成新的增长极。去年,园区引进14家企业入园,合同引资3.25亿元。目前入园企业已达84家,其中投产企业为70家,去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0亿元,出口创汇1.7亿美元。园区工业对财政收入的反哺效应逐渐显现。

广州陶瓷工业展新形势下遇危机


作为已成功举办过23届、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陶瓷工业展,广州工业展对于推动中国陶瓷工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然而,从今年工业展客流量减少的现实来看,这场中国陶瓷业的盛会在当前全球陶瓷产业格局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新形势下,正面临着全面突破与提升的危机。

毫无疑问,中国陶瓷工业,尤其是陶机、化工及配套产业,目前可以说是除意大利之外最为完整与齐全的,虽然在某些领域与国际一流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其规模、制造水平、市场占有率等都在国际市场拥有重要的地位。而作为中国陶瓷工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大舞台,工业展的规模、档次与影响力,无疑对中国陶瓷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从今年的展会来看,来自国外的客商更多集中在东南亚等陶瓷新型国家和地区,来自欧美地区的客流量明显减少。这当中自然有全球经济不景气、H1N1病毒影响等因素,但展会主办方在海外市场的推介与宣传也是决定展会客流量的关键性因素。在展会现场,不少参展企业都希望主办方能加大工业展在海外市场的推广力度,把工业展定位得更高、规模办得更大,使其真正成为国际陶瓷行业举足轻重的一次盛会,而不是靠已经创出的展会品牌,坐享其成。长此下去,工业展在全际陶瓷工业的地位将会进一步滑落,由此削弱振兴中国陶瓷工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展会作用。

在陶瓷行业,意大利博洛尼亚博览会,无疑具有绝对的影响力,它不但汇集了国际一流的陶瓷制造商,而且拥有广泛的国际采购渠道和客户,使每一次参加该展会的企业都能从中发掘出巨大的商机,这也是意大利展会多年来排斥、拒绝中国企业参展的重要原因所在。就陶瓷工业而言,撇开工业水平来讲,中国是目前除意大利之外规模最大、配套最完整的国家,以佛山为中心的各大产区拥有过千家陶机、化工及配套企业,产业集群最为完整,在某些领域,甚至赶上并超过了意大利。但是,如何将这种集群与规模优势变成进军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展会无疑是一种有效的突围方式。事实上,就在广州工业展期间,德国慕尼黑就在现场举行今年10月陶瓷工业博览会的推介会,把争夺客户的战火引到了广州工业展的门前。

此外,本届工业展虽然海外参展商及客商仍保持了一定数量,但许多参展商是基于多年来对中国陶瓷工业展这一品牌的认可,更多东南亚地区的观众也是参展企业的客户或合作伙伴,是应参展企业邀请而来。如果以主办方的名义,加强在海外市场的推介与宣传,进一步提升广州工业展的影响力,将会吸引更多国际顶尖企业和客户前来参展与洽谈交流,使工业展规模、档次和影响力与中国陶瓷工业水平相匹配。

只有走出去,在更广泛的市场、更广泛的领域加强对中国陶瓷工业及其展会的推介与宣传,才能让更多的客户认知中国制造的力量,把合作的目光投向广州工业展。唯有如此,才能使一年一届的工业展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大的影响力,从而使中国陶瓷工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大舞台,继而承担起陶瓷大国向陶瓷强国挺进的历史使命。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高安建筑陶瓷工业产值增长30%再展雄风》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高安建筑陶瓷工业产值增长30%再展雄风》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展鹏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