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材料 > 导航 >

原材料涨价压力 陶瓷企业以新代旧抬高价

原材料涨价压力 陶瓷企业以新代旧抬高价

瓷砖材料 瓷砖的材料 新濠瓷砖

2021-05-10

瓷砖材料。

15×15cm小尺寸白花花的普通瓷砖已在上海各建材市场、卖场失踪,营业员都说现在流行仿古砖、印花砖、玻化砖、抛光砖,陈旧品种早该淘汰了。但上海一家没有名气的建材公司负责人揭露,为了消化原材料涨价压力,瓷砖生产企业想出了“以新代旧”的招数,瓷砖整体供货价被抬升了8%左右。

新品上市价格上涨

揭露瓷砖涨价“招数”的这家公司没有在上海电信114查号台里留名,也许这是该公司负责人敢于报料的原因。据说,从去年就开始上涨的陶瓷原材料价格一直到两个月前才开始稳定。但是经过这次原材料成本大涨价,很多陶瓷企业都倒掉了,剩下的厂家把瓷砖零售价大约抬高了8%左右,原材料新增成本大半转嫁给了消费者。

该公司负责人认为,靠消费者消化涨价压力对瓷砖厂家来说风险不小,瓷砖行业竞争很激烈,产品容易被替代,轻易提价无疑会很快失去市场。但原材料价格飞速上涨,企业不提价就没法存活。在上下游两头逼迫下,瓷砖生产企业对老产品往往不敢提价,而是通过上市新品种来实现涨价目的,比如号称应用了新的科技、采取了特别的花纹,使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价格判断。

据解释,不少瓷砖生产企业都推出了新品,各厂家给一级经销商比如大的建材市场、商场的供货价已上抬高了8%左右,考虑到流通领域的代理、分销环节,瓷砖市场的最终零售价可能最高抬升了10%。尽管有些代理商、经销商为了尽快销售,自愿让利1%~2%,但大部分涨价负担还是落在了消费者头上。

据记者近日在上海大型建材卖场了解到的情况,价廉物美的小尺寸白瓷砖、马赛克统统不见踪影,仿古砖、印花砖、玻化砖、抛光砖大行其道,表面呈现花卉、纹理、凹凸的面砖、墙砖,售价基本维持在每块10元以上。号称“岁末大赠送”的一家全国连锁外资建材卖场,最便宜的面砖每块卖1.98元,最便宜的墙砖每块卖1.74元,这些促销品的价格相比3个月前几乎翻了一番。

后续涨价遭遇阻力

广东海关统计表明,陶瓷生产企业正在加紧出货。出口退税降低后,广东省陶瓷出口仍保持平稳增长,今年1至8月的月平均出口量15.2万吨,9、10月份分别出口18万吨和16.6万吨,均高于此前水平,但随着这股出口潮的退却,按照以往规律,陶瓷生产企业将转入“内战”,很

可能是掀起新一轮价格竞争,这对消费者倒是没什么不好。

据悉,瓷砖生产企业以新代旧的招数原本符合国家有关部门和陶瓷行业协会的产业导向,这些部门都希望瓷砖和陶瓷生产企业走转型升级道路,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推广创造新价值。因此,瓷砖生产企业新瓶装陈酒的行为可能再接再厉。

据介绍,瓷砖的暗中涨价已对市场需求产生了抑制,目前在上海等沿海城市,建筑装饰市场对瓷砖的需求量已开始萎缩,经销商们只得相应收缩摊子。有些仍从事瓷砖生意的商人开始想办法减少开支,花在仓库、场地上的投入有所下降,瓷砖生意高峰时期曾经每天花费0.7元/平方米的租金,现在已经下降到每天0.5元/平方米,而且现在租借到好仓库相对容易了。

厂商当然也得考虑市场的接受程度。全国连锁的一家外资建材卖场这些天正在全面促销瓷砖,从场面上看,“POP”贴满店堂、堆头摆满走道,打折幅度一般为八折。营业员说促销既是常规动作也是形势所迫,适值陶业旺季,不少原来在旺季月份能够轻松销售1000多万元的一线品牌,如今只得到几百万元的业绩,瓷砖厂商必须加强促销。

产地广东涨价“自保”

据广东拱北海关最新统计,今年1至10月,广东省出口陶瓷制品156万吨,价值24.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7%和23.4%;出口平均价格为1561美元/吨,增长16.7%。广东陶瓷制品出口呈现量增价扬形势。同期,广东省出口建筑陶瓷制品12.1亿美元,增长37.9%,占同期出口总值的49.5%;出口家用陶瓷器皿8.1亿美元,增长15.5%,占同期出口总值的33.2%。上述品种出口值合计占同期出口总值的82.7%。

广东是上海陶瓷市场的主要货源地,“广东感冒上海吃药”,两者具备因果关系。广东海关表示,陶瓷出口均价上升,既是原料、能源等成本上升的综合结果,也是广东企业为了应对未来两大不确定因素的举措。这两大不确定因素是指出口退税率下调及欧盟附加新的卫生指令。

据悉,我国陶瓷产品出口的利润基本来自出口退税,而今年9月15日起,陶瓷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8%。国家宏观调控的结果直接提高陶瓷生产出口企业的成本,缩小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要么不出口,要么涨价出口,而且出口价格的上涨必然带动内销价格跟进。

据说,欧盟的新指令主要针对与食品接触的瓷器制品,可能与食品接触的瓷器制品必须附有由生产商和销售商提供的书面声明等内容。分析认为,中国的建筑陶瓷命运同样不容乐观,将来也可能遭遇麻烦。我国对陶瓷制品的质量检测标准尚未与国际标准接轨,目前国内陶瓷制品的质量难以应对更为严格的欧盟技术壁垒。企业今后做欧洲生意,首先要碰到技术替代及检测费用大增的问题,如果依然按现有思路继续低价抢市场,将在出口领域到处碰壁。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原材料暴涨 佛山陶瓷内墙砖全面涨价


在陶瓷行业内墙砖领域憋闷已久的价格风暴终于在3月初爆发。

记者从陶瓷主要产区——广东佛山获悉,继去年底在全国市场升温的个性品牌“陶一郎”及欧雅企业三个品牌等率先掀起涨价浪潮之后,最近在全国内墙砖市场享有盛名的“顺成”、“将军”、“居之宝”、“建辉”等一批优势瓷片品牌或企业也相继启动新的价格标准。

近年来由于陶瓷原料供应系统的持续紧张,导致陶瓷生产企业的生存空间不断缩小,陶瓷价格上涨成为一触即发之势,但缘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少企业不敢轻易试水“涨价找死”的行业警言,只能徘徊在“生命最边缘”维持低利润的生存方式,这期间因为利润大缩水,一些企业遭遇亏损,甚至因资金不济而陷入瘫痪或者死亡的境地。即便如此,最近一段时间上游环节再爆涨价潮,陶瓷生产企业使用的个别原材料价格成倍增长突破历史新高,由此导致内墙砖生产企业压力空前,只好涨价。

据了解,此次涨价风暴主要集中在上月底和本月初。在之前小部分主流品牌单线涨价之后,3月1日,由“将军”、“居之宝”等几家瓷片企业同时拉响涨价的战号,更加肯定了此次陶瓷行业内墙砖领域的率先涨价趋势。据透露,此次内墙砖涨价幅度一般在3-5个点左右,个别品牌最高幅度达8-10个点,比如中档品牌原来的300×450砖提价之前是3.4-3.5元,涨价后的价格是3.5-3.7元,现在市场上3.5元以下的同规格和档次的砖已经很难买到;高档一点的品牌300×450砖提价之前是4.5元左右,涨价后的价格是4.9元,600×600砖则由原来的7.4元增长到7.9元。不仅如此,佛山某知名内墙砖品牌营销老总还向记者透露,该品牌在上年底提价5个点的基础上将在今年4月再次将其价格提升3个点以上。

有关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此次上游原料涨价是全国性的涨价,本来已经蠢蠢欲动的其它产区必将由佛山方面的带动,而加速整个内墙砖领域的全面价格上扬。

原材料大涨 小型陶瓷企业或将遭遇淘汰


在前段时间热议的“两会”上,通货膨胀是众多与会代表讨论最激烈的话题之一。物价上涨已经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影响人们生活的安定,生活成本的提高让人们陷入困境。在这次浪潮中陶瓷卫浴行业也不能幸免,近段时间遇到众多原材料集体涨价的被动情况,普遍升幅达到15%以上,加上目前市场销售环境并不乐观,让许多陶瓷企业不敢贸然跟随原材料价格的提升而调高产品的售价,导致了一些主要靠走量的陶瓷卫浴企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机。

最近这几年,陶瓷卫浴化工原料持续上涨,钾钠砂等供货还相当紧张,而且上涨的幅度都比较大。据资料显示,自2009年底至2010年上半年,陶瓷市场出现了让人欣喜的旺季,众多陶瓷厂家日夜加班排产应对突发而来的瓷砖需求,因此,陶瓷原料市场也伴随呈现“产销两旺、部分产品价格不断强势走高”的特征。当年,氧化锌价格每吨由9000元飙升至1.8万元;氧化镨价格每吨由8-9万元上扬至13万元;作为色釉料的重要原料熔块,价格每吨由5000元涨至6000多元,上涨幅度高达20%。

自从今年开春以来,市场继续了去年下半年的颓势,市场上死气沉沉,而原材料的价格依然坚挺,普遍的原材料价格又比去年提升了10-20%,这让许多陶瓷企业雪上加霜。据了解,目前,所有的原材料无一例外地涨价,而且涨幅都非常惊人,其中硅酸锆更同比上涨40%。据行业人士分析,陶瓷生产企业的窑炉不可能因为市场冷淡就停止工作,因此,原材料的供需情况并没有因为市场的因素而发生改变,加上现在国际石油价格不断攀升,国内的通货膨胀日趋激烈,原材料的涨价似乎更加理所当然了。

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让卫浴企业倍感生存的压力之大。由于市场表现低迷,众多企业都不敢贸然把原材料和物流等上游配套的成本上涨转移给下游的经销商和消费者。据法恩莎洁具负责人表示,现在只能靠企业自身消化生产成本上涨的压力,通过压缩自身的利润空间,尽量保持产品的价格稳定。“这个时候还涨价的话,等于慢性自杀。”法恩莎卫浴相关负责人无奈地叹息。

但是,在这次的涨价潮中受影响最大的则是一些中小型卫浴企业,这些中小型企业一般都是通过薄利多销的模式来维持企业的运行,但是这次涨价让原本已经无利可图的中小型企业更加拮据了。据行业人士介绍,本次的涨价潮让陶瓷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大约提高了10%,估计这样持续下去,市场上将有一批陶瓷企业陆续被淘汰。

“以陶代钢”的历史见证 陶瓷压力煲问世


压力煲不稀罕,陶瓷做的压力煲你见过吗?昨日,爱好收藏的林伯向记者展示了他刚刚淘回来的宝贝——石湾日用厂约1961年制作的陶瓷压力煲。可别小看这个锅,它可是“大跃进”时期“以陶代钢”的历史见证。

陶瓷压力煲不足两斤重

石湾人林伯年轻时在陶瓷厂工作,爱好收藏,对石湾陶瓷收藏也颇有心得。昨日,在林伯家中,记者看到了这只稀奇的压力煲。

压力煲整体呈玉白色,小巧精致,材质为白釉陶,口径上窄下宽,侧面雕刻了几朵墨绿色的荷花和写着“石湾日用陶瓷厂制”这八个字,煲胆的高度和底部直径均为16厘米,煲盖直径只有14厘米,记者拿起来掂量一下,还不足两斤。

最抢眼的是,煲盖中间竖起来的一条大概有10厘米高的出气孔,“这是用来减压的,以防止蒸汽膨胀导致压力煲爆裂”,林伯摸着藏品得意地介绍,出气孔旁边还挖了个硬币大小的洞口,利用外面的压强将蒸汽压在锅里面,“这样就可以不用烧那么多柴了。”更奇特的是在煲盖和煲胆分别有4个“耳朵”,分布在边缘的四个方位,林伯拿出螺丝钉,现场给记者演示怎么将煲盖跟煲胆的4个“耳朵”拼接起来。

讲古:“以陶代钢”时所产

林伯说,“凭借经验第一判断这就是‘大跃进’时期生产的压力煲。”林伯认为这个陶瓷压力煲是在“大跃进”时期苏联与中国断绝关系后所生产。

淘得这个宝贝之后,他还专程打电话给原石湾日用陶瓷厂的厂长陈巨,得知他们当时确实有生产过饭煲、茶煲、粥煲。“当时全民大炼钢铁,钢铁比较缺乏,所以佛山市委接受上级的指示精神‘石湾用陶瓷代替钢铁’后,石湾产生了生产工具用品的耐酸厂和设计日用品的石湾日用陶瓷厂。”

林伯介绍,当时的耐酸厂主要生产了水泵、车床、抽水机和陶瓷轨道,但是石湾日用陶瓷厂还在试验阶段,并没有进行大批量生产,只做出了为数不多的陶瓷用品,因为没有达到预想的要求而没能投入市场。

“这个压力煲虽然做得好看,有历史,但是不是很坚固,经不起高温和高压。”林伯略有遗憾地说,他推测如果真用来煮饭的话可能会爆开,“作为石湾陶瓷历史的一个遗物,它记载了佛山石湾以陶代钢的历史,体现了当时佛山人敢想敢干的精神。”

原石湾日用陶瓷厂的厂长陈巨昨日也证实,约在1961年,该厂确实生产过一批陶瓷压力煲,但因为生产出来的东西不能用,所以没有向市场销售。

解读江西产业基地原材料篇


生产原料供应充足

核心提示:景德镇的陶瓷资源十分丰富,制陶所用的高岭土最早是来自景德镇附近的高岭村。随着西气东输等工程的完工,景德镇的能源供应也获得了充足的保障。

高岭土的运用使得景德镇的制瓷技艺在元、明、清三朝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至今,瓷工仍然在使用这种宝贵的配料。

景德镇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产有瓷石、高岭土、煤、钨、砂金、铜、萤石、硫磺、石灰石、大理石等,特别是瓷石、高岭土蕴藏量更为丰富,为陶瓷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料支持。景德镇的国家日用和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做了大量的试验,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对全市建筑原料进行全面的勘探。从现在的进展看,生产建陶的原料景德镇基本都有,只有高品质的黑泥还在勘探之中。景德镇的国家日用和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同时在研发今后可替代黑泥的原料,目前主要从配方上去突破。

景德镇及周边地区有丰富的陶瓷原料,其分布和地质储量如下:

一、景德镇矿产储量

高岭土

1、高岭土矿点共8处,主要分布在浮梁高岭、大洲、乐平丰源,下程、昌江区新桥、宋家山,已探明储量为5036万吨以上,远景储量1亿吨以上。

2、瓷石矿点13处,主要分布在浮梁的坳岭、寿安马龙塘、青树下、凤凰嘴、朱溪、宁村、昌江区的王岗、陈湾、乐平洛几、镇桥、礼临南沅及科山,已探明储量2560万吨以上,远景储量5000万吨以上。

石英矿

1、脉石英,位于乐平市礼林镇白石岭、浮梁东埠,已探明储量为1248万吨SiO298%以上。

2、石英沙砾岩,分布在乐平市礼林、镇桥、接渡、进鹅山,已探明储量为2.593亿吨。含SiO295%以上。膨润土矿,位于乐平市浯扣镇东源,地质普查储量为2646.4万吨,远景储量上亿吨,矿物组成以蒙脱石为主,少量石英、黑云母、褐铁矿。陶粒岩矿,位于乐平市塔前镇桃林村,地质普查储量为4137.3万吨。矿石以含碳绢云母板岩、凝灰粉砂质绢云母板岩为主,粘土矿物含量占50%-80%。

二、景德镇周边200公里范围矿产储量

高岭土:贵溪上祝瓷石矿,地质普查储量为2843万吨。戈阳漕溪瓷石矿,已探明储量500万吨以上。九江星子有6个瓷土矿,已探明储量为103.6万吨。武宁县8个瓷土矿已探明储量72.5万吨。修水、彭泽等地共4个瓷土矿,已探明储量60.8万吨。

滑石:广丰滑石(镁质粘土)远景储量5亿吨居亚洲第一。

(以上资料均摘自《产业投资指南》)

西气东输 惠及当地

景德镇发展建筑陶瓷产业,具有“三元结构、价格最低、集中供气、各取所需”的燃气优势。三元结构指由焦化煤气、川气东输天然气和冷煤气构成,其中焦化煤气是生产焦炭的副产品,成本低。而且随着其“西气东输”项目的实施,价廉物美的管道天然气将直达产业园区,可以进一步降低陶瓷产品的生产成本。目前,景德镇政府也正在跟科达公司合作开发新型煤发生炉的技术。

电力升级保证供应

景德镇属华东大电网,电力供应充足,境内有景德镇发电厂,而且还在扩大装机容量。现在景德镇将把现有电厂两台2.5千瓦机组的发电机关掉,换上两台60千瓦机组的发电机,以保障电力能源。

此外,景德镇市政府和省电力公司建了8座变电站,其中一座50万伏、3座20万伏、4座10万伏。加上现有的11座变电站同时运作,可以保证企业20年的电力供应。

河流纵横资源丰富

景德镇市的地表及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河川纵横交错,北部有源于安徽祁门县大洪山的昌江,全长210公里,自北向南越境而过,直注鄱阳湖;南部有发源于德兴县的乐安河,全长240公里,经乐平市区向北蜿蜒,最后汇入鄱阳湖。

目前全市建有4个自来水厂,自来水供应能力十分充足。

广东佛山陶瓷企业引发涨价潮


在第97届广交会、春季陶交会上,广东陶瓷出口大户新中源率先将部分瓷砖出口价格提高10%左右,此举使不少陶瓷企业纷纷跟进,如佛山的新明珠、蒙娜丽莎、马可波罗等知名陶瓷品牌,并由此引发了佛山陶瓷的集体提价,价格整体涨幅在8%-10%左右。

据了解,此次提价主要是因为上游产业链传递的成本压力太大。据统计,上游原材料、燃料油涨价,运费增加及错峰用电使陶瓷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部分企业的总生产成本甚至上升了15%至30%。

佛山陶瓷集体涨价的行动是从陶瓷出口大户新中源开始的。有关数据显示,新中源建筑陶瓷去年出口额超8000万美元,出口额占广东出口额的12%,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商之一。其部分抛光砖产品的价格涨幅约为8%至10%。

业内人士分析,这次由新中源引发的整体涨价将加速陶瓷业的分化和洗牌,部分中小陶瓷企业将因无法背负成本上涨之负而关停,而那些实力较强的大中型陶瓷企业则会在这次涨价风潮中变得实力更强、更具竞争力。

陶瓷业是否也该限制原材料出口量


日前,美国和欧盟联合向WTO提起诉讼,指控中国对铝土矿、萤石、煤、锰、碳化硅、锌等9种工业原材料实行限制出口措施,称此举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大家清楚,美国的石油资源很丰富,但其国内却限制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美国的森林资源很丰富,但其明确规定大多数木材不准砍伐出口,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有类似的的作法。

其实,根据加入世贸组织协议,我国有权对近百种原材料等产品实施出口限制。对于原材料出口,一直非议纷纷,陶瓷业更是微词颇多,莫衷一是。我国幅员辽阔,矿产资源曾极其丰富。80年代的中小学课本中,对于祖国的介绍,少不了“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这样的字眼。但进入新世纪以来,这样的字眼在淡化,为什么?一则改革开放的发展势必消耗一定的资源和能源,二则大量宝贵原材料的无限制开采和出口也是原因之一,其中不乏众多不可再生资源。

众所周知,原材料是发展陶瓷业最基础的物质条件,有“原料是基础,烧成是关键”的名谚。从而催生了许多陶瓷原料生产厂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把宝贵的资源当作商品出售。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产国、准世界陶瓷生产制造中心,这得益于有充足的矿产资源、有丰富的原材料作基础。但现在,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减少已经严重影响到陶瓷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我国知名的陶瓷产区——广东佛山、河北唐山,当地资源已消耗殆尽,不得不转向周边省份,采购半径持续加大,生产成本持续高涨。重要的是,矿产资源在一点点减少,而出口原材料仍在无休止地赚取着不断缩水的外币。陶瓷业应防危杜渐,树立危机意识,特别是一些国内外相当紧缺的矿产资源,如长石、黑粘土矿等,也应列入限制出口名单,甚至干脆禁止出口。

有专家指出,随着陶瓷生产技术装备、色釉料、配套条件的日益成熟,我国作为世界上生产能力最强的陶瓷生产国,自己加工产品出口的综合效益,要比出口原矿好。即使出口经过加工的原材料,因产品实物质量不稳定,也影响到陶瓷原料的出口价格和效益。目前我国陶瓷产品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对国外精细原料,如釉料、色料、坯料、各种辅助材料的进口需求也不断增加。而我国陶瓷原料的加工和利用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必须采取现代化精细加工,标准化、系列化的发展措施,把陶瓷原料的加工生产当作一种国际化的产品来看待,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尽量减少国外进口,扩大国内市场分额。减少原材料出口,对原材料生产制造企业更是大有收益。如果对陶瓷原料和矿产的出口加以控制,国内陶瓷业需求的增长,我国高品质陶瓷原材料的出口或将减少,价格会相应上升,效益自然会水涨船高。

另外,有关人士称,矿产开采必须直接改变或破坏自然环境,鉴于相当一部分矿山企业对环境恢复工作认识不足,投入不够,将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低价出口,无异于变相把环境出卖了。此类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陶瓷业,更是面临这样的指责。

国家开始对原材料实行限制出口,是一个可喜的久违信息,以原材料作为主要消耗对象的陶瓷业,应该警醒,更应深思。

陶瓷企业自担成本压力抢订单


“之前,有些欧美消费者一年可能买十个瓷杯,金融危机爆发后,变成只买一两个,而且更注重物美价廉。”湖南华日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柯如此表示,这次他带了新开发的瓷杯图案在第106届广交会上参展,为了争取到订单,新产品价格不但没有上涨反而下调了5%。

徐柯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谈到,该企业80%以上产品出口欧美,因此受到较大冲击,今年来出口下降30%,最近订单才开始慢慢地回升。

本届广交会的境外采购商人数有所增加,但不少处于询价观望中,对产品要求提高,却又紧咬价格不放。陶瓷参展企业不得不向全球掀起物美价廉的消费潮“屈服”,本届广交会上基本保持上届的报价甚至将订价往下微调,而在研发设计、检测、人工等方面所增加的成本则由自身消化,因此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目前,陶瓷行业的质量问题令人担忧。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对河北、山东、广东等8个省272家企业生产的364种陶瓷砖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抽查中共发现有97种产品不合格,其中广东家美陶瓷有限公司“L&D瓷砖”、广东博华陶瓷有限公司“博华陶瓷”等3种产品放射性核素限量不合格,山东产的东鹏瓷砖吸水率不合格。

大多数陶瓷出口企业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国际市场对陶瓷的检测标准日益提高,虽然目前出口利润很低,但不会在质量上“偷工减料”。纽威(厦门)轻工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余培兰谈到,今年以来该公司出口订单下跌两成,而在新品开发、环保标准等方面投入却没有减少,为了拿到新订单,企业在不涨价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加强管理等练好内功的方法来消化成本压力。

我国是世界上陶瓷生产大国,陶瓷产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陶瓷年出口额在40亿美元左右,其中日用陶瓷出口量约占世界出口总量的65%。不过,中国陶瓷产品也是频频遭遇贸易摩擦的产品之一,2001年至今,相继遭遇印度、墨西哥、菲律宾、埃及、韩国、厄瓜多尔等国的贸易壁垒。今年9月18日,阿根廷在对原产于中国的陶瓷餐具及其他家用或卫生用瓷器作出反倾销终裁,采用最低限价措施,这对价廉物美的中国陶瓷出口企业无疑是个打击。此外,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在不断筑高技术壁垒门槛,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安全、环保等技术标准。

斯达高瓷艺发展(深圳)有限公司创意总监詹剑铨表示,该企业暂时没有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但有这方面的忧虑,在做一些预防措施,主要进口原材料生产中高端陶瓷产品,避开低价竞争,而且在设计方面下工夫,这次在广交会上有一半产品是新开发的。

詹剑铨谈到,本届广交会前来洽谈的客户增加了两三成,为稳定客户,这次产品也没有涨价,而生产成本则上涨了一至两成,因此企业的出口利润受到压缩,但该企业50%的产品是以自主品牌出口,相对还可以保持一定的利润。此外,该企业有一些设计图案也被海外采购商花高价买断,这是该企业赚钱的另一种方式。

评论:涨价与迁徙都无法 根本解决成本压力


上两周有两条消息占据着各大煤体的重要版面,一是佛山13家主要陶瓷企业签下盟约,集体于6月1日开始提价5-15%;一是佛山停止审批陶瓷项目,并将下决心关停一批污染严重的陶瓷企业。这两条接踵而至的消息,可以说是佛山陶瓷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事件,它们与近期佛山陶瓷企业在全国范围内上演的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一起交织,构成了目前佛山陶瓷生态的主色图景。

上述几大重要事件的发生,在内在逻辑上有着紧密联系。由于原材料等成本因素的不断增加,迫使企业不得不直接以提价而寻求自保;而政府为舒缓与回应社会对和谐人居环境的要求,也不得不对陶瓷项目一刀切式的SAY“NO”;当然,企业在遭遇到成本与环保政策双重压力之下,也自然会“触底反弹”,以“水往低处流”的规律性迁徙向新的低成本资源地集结。换言之,在市场与政府的双重高压之下,涨价与迁徙就成为目前陶瓷企业解决成本压力的直接手段。

停止审批陶瓷项目,显然是政府作为守护人角色开始让“有形之手”发挥力量。在政府不断拿出“尚方宝剑”让陶瓷企业回归“社会公民”,担负其本应担负的社会成本时,陶瓷企业突然增大的成本压力顿时“拔出了萝卜带出了泥”,将多年来在环保、资源等方面的历史“欠帐”问题迅速暴露出来。

陶瓷老板被称为“资源贱卖者”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由于长期在环保投入上的严重不足和廉价使用各种矿产资源,以及部分地区一贯的“放水养鱼”政策的纵容,致陶瓷企业放心地让陶瓷产品———这一牟利工具一直在“廉价”上运行。反过来说,陶瓷企业多年来能够赚取高额利润,应是全赖于吃了政策这碗饭。也正因为这样,什么样的环境就养了什么样的孩子,结果当政府全面收紧环保等条款时,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来承担“公民角色”这一社会成本的陶瓷企业,“走为上策”就迅速成为其逃避责任的自然选择。

在很多人看来,佛山陶瓷企业以集体涨价的方式开始“起哄”,应该说在一定时期内巧妙化解了政策上的压力。这种巧妙在于,可以让政府误以为陶瓷企业的提价行为更多是对政府环保政策收紧的主动回应。但由于佛山陶瓷企业的集体提价或集体出走,并非正常意义上的市场良性驱动所为,所以即便是涨价或迁徙成功,这种“政策投机性”胜利,无论如何都难以改变其“贱卖者”形象。因为,真正舒缓成本压力的方法在于自身品牌精细化经营与思维上回归“社会公民”,而非以要挟式地在价格与迁徙路线上动刀动抢。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原材料涨价压力 陶瓷企业以新代旧抬高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原材料涨价压力 陶瓷企业以新代旧抬高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材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