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乾隆单色釉瓷器鉴别 > 导航 >

拍卖会:清代单色釉瓷器成“新宠”

拍卖会:清代单色釉瓷器成“新宠”

乾隆单色釉瓷器鉴别 黑色釉瓷器鉴别 清代瓷器鉴别

2021-05-11

乾隆单色釉瓷器鉴别。

昨天下午在厦门国拍举行的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清代雍正仿宋代官釉的官窑瓷器以196万元的价格成交,这次拍卖活动同时推出了众多的清代单色釉瓷器,这些以仿制宋代五大名窑为特色的单色釉瓷器显示了不同于主流拍品青花瓷的特色,一起去看一看。

本次拍卖会最大的特色就是荟萃了一批从海外回流的单色釉瓷器,以喜爱和收藏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日本为多,它们占到了整个拍品的一半数量,与主流拍品青花瓷器平分秋色。

拍卖会上最为买家看好的就是这件造型奇特、釉色洁白、质地细腻并带有暗花纹饰的甜白釉僧帽壶了,它标明是一件明代永乐年间的制品,同样的一件东西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有收藏,可惜它从90万元起拍,最后仅以110万元的价格成交,这件拍品的年代是否有到永乐,还是明后期或清代的仿品,因为存有异议,可能是它无法拍出高价的最重要的原因。

而另一件清代雍正仿宋代官釉的贯耳瓶,因为断代很明确,并落有大清雍正年制的官款,争夺得就十分激烈,最终以196万元的高价拍出,也是本场拍卖会成交的最高价。

本次拍卖在主流拍品青花瓷器上最有特色的是推出了从清乾隆到光绪年间的青花赏瓶,这是清代皇帝赏赐大臣的器物,所以称作赏瓶,这些年倍受市场追捧,7件赏瓶最终都拍出了几十万,乾隆的一件更是拍到了85万元。tAocI52.COm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由于这几年明清青花瓷被炒到了很高的价位,它们成为拍卖会上固定不变的宠儿,相比之下,单色釉瓷器就受到冷遇多了,其实青花、单色釉和彩瓷三大品种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欣赏的角度不同而已,今天的拍卖就显示,好的单色釉瓷器仍然倍受欢迎。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际市场上青花瓷拍卖的最高价是2002年在香港嘉德拍出的一件明嘉靖五彩青花盖罐,当时拍出了4400万港币,而单色釉去年雍正的一件最高价是1700万港币,两者相差还很大,分析人士认为,因为单色釉瓷器的市场价格目前相对较低,升值的空间很大,所以有眼光的买家还是不能错过机会的。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暂得楼”藏清代单色釉瓷器


什么是真正的收藏家?已故的“暂得楼”主胡惠春就是一个例子。目前正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展,从中可见胡惠春的收藏特点和成就。

胡惠春对文物有特殊的爱好,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收藏了大批珍贵古瓷。上世纪50年代初,他把一大批陶瓷珍品捐赠给上海博物馆,1989年又与夫人王华云女士一起,将另一批存于上海的精美陶瓷器捐赠给上海博物馆,两次共捐赠359件。

“暂得楼”藏品以陶瓷器最成体系,也最负盛名,在各代瓷器中,胡惠春最钟爱的是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单色釉。此次首都博物馆《暂得楼藏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专场,就是把他珍藏于美国纽约的清代康、雍、乾三朝单色釉瓷器和已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同时期单色釉瓷器汇聚在一起,举办的一个专题展览,品种包括豇豆红釉、孔雀绿釉、胭脂红釉以及仿汝釉、官釉、青釉等。这些瓷器在康、雍、乾单色釉瓷器中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无论是仿宋五大名窑还是各式新创釉色产品,都使人感到精雅无比,体现了当时的烧造水平。如,展览中展出的一件“青釉刻花缠枝莲纹如意瓶”(见左图)。青釉在清代官窑单色釉器中是一个重要的品种,釉色的深浅可分为粉青、豆青和冬青。豆青最深,冬青次之,粉青更次之。这件器物青中带灰,极为雅致。通体满刻莲花,华丽而不浮艳。颈部两侧饰如意形耳,头如灵芝,上饰蝙蝠,寓意吉祥。底刻“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方章款,是乾隆官窑极精之品。

“暂得楼”藏单色釉瓷器中,仿宋代五大名窑作品占相当大的比重,哥窑、定窑的仿烧主要在康熙朝,汝、官、钧窑的仿烧从雍正开始,到乾隆朝达到顶峰,所以遗留下来的仿造器物以仿汝、官、钧窑的居多。此次展出的就有20多件仿汝窑器物,且有多件成对,十分难得。

清代康、雍、乾三朝皇帝都爱瓷器,极大刺激了瓷器制造业的发展,不仅明代的工艺和品种应有尽有,而且还有许多发明创造。康熙期间,景德镇恢复生产了明代中期以来几乎失传的铜红釉。红釉分为高温和低温两种,高温有豇豆红、郎窑红、钧红,低温有胭脂红、珊瑚红,其中尤以郎窑红、豇豆红最为著名。豇豆红是一种呈色多变的高温颜色釉,由于铜在各部分的密度不同,烧成后呈色各异:有的在匀净的粉红色中泛着深红斑点,或者红点密集成片,有的则在浅红色中疏露着绿斑或色晕。根据红色深浅不同,喜爱收藏的人们赋予它们很多美丽的名字,如美人醉、桃花片、娃娃脸、大红袍、正红等过去人们对豇豆红釉的瓷器都强调红色的艳丽,以为红色越鲜艳的越好,其实每件器物都有绿色苔点,只是多少不同而已。

“暂得楼”藏品中有一对豇豆红釉印盒,釉色以绿为主,稍带红色。印盒通施苹果绿釉,只在盒盖顶部、口沿和底足部有豇豆红釉,极为罕见。

另有一件“松石绿釉剔刻花缠枝莲纹石榴尊”(见上图),也是清雍正时期创烧的新品种的代表作,特别值得一提。松石绿釉又名秋葵绿,因呈色与绿松石相似,故名。此尊通体及底施松石绿釉,釉色清新悦目,纹饰线条清晰,剔刻刀法犀利流畅,底有“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是珍贵的宫廷陈设品。

看“暂得楼”藏品,也学大收藏家的做人,暂得、暂得,不以一己之私为重,藏文物爱文物,最后捐给国家,这种境界是值得每个热爱收藏的人敬仰的。

青釉刻花缠枝莲纹如意瓶,高50.2厘米,口径13.8厘米,足径17.4厘米。

松石绿釉剔刻花缠枝莲纹石榴尊,高21.5厘米,口径6.7厘米。

“暂得楼”单色釉瓷器


▲清雍正 炉钧釉蒜头瓶

“皇朝盛世——宫廷御瓷萃珍专场”气象堂皇,集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御瓷精品而成,首推曾多次出版、展览并广受业界推崇的“暂得楼”单色釉瓷器精品七件。

“暂得楼”专题为香港瓷器收藏大家胡惠春先生旧藏,其私人珍藏清代单色釉官窑瓷器享誉海内外,素有“精、雅、美”之誉。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瓷器烧造代表了景德镇瓷业的最高水准,而这段时期的官窑单色釉瓷器,又是清瓷中最精彩的部分,官窑中,往往烧制一两百件才能得到一件单色釉成品,名贵非凡。胡惠春先生旧藏单色釉瓷器精华,曾于2005年至2008年间相继在上海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首都博物馆做巡回展览,轰动陶瓷界,是举世公认的古代陶瓷精品收藏。

其中“清雍正炉钧釉蒜头瓶”其尺寸、造型及釉色均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炉钧釉蒜头瓶近似,为传世至今的雍正朝低温釉名品。口作蒜头形,弧形长颈,溜肩,垂腹,高圈足外撇,通体光素无纹,只肩部及足端各饰一周凸棱,显得古朴而秀美。足端无釉处涂酱色料一周,足底刻“雍正年制”阳文篆书款。整器通体施炉钧釉,釉层肥厚,釉面滋润匀净,松石绿及浅紫红在垂流中变化万千,交融呈一体。釉中诸色浑融交错,迷离迤逦,妙不可言。北京故宫博物院还藏有青金蓝釉蒜头瓶,其造型、尺寸均与本品相同。

另一件“清乾隆青釉夔纹瓶”造型挺拔秀雅,通体施以肥厚的青釉,“如冰类玉”的釉汁质感温润清雅,又有减地法雕刻而成的纹样饰于其身,颈部为蕉叶纹和朵花纹交错分布,肩部饰以与颈部相同的朵花纹形成纹饰带,肩部有一周如意云头纹,下团状夔纹均匀分布于腹部一周,胫部饰朵花纹及如意云头纹各一周款。瓶身各类纹样在浓郁的釉层下若隐若现,清新而含蓄,配以雅致的体态,实在赏心悦目。纵观国内外公私著录,不见有与本品造型、纹饰皆相似者,故该瓶当为海内外孤品,其珍罕程度自不言而喻。

单色釉瓷器拍卖价格和市场行情


单色釉,也被称为是一色釉,或者是纯色釉,一道釉,是因为釉色中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经过烧制形成的不同单色,比如青釉、黄釉、绿釉等,都是其中的品种。单色釉的颜色虽然非常单一,仅为一个颜色,但是因为制作工艺好,追求极致,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给世人带来另类的美感享受。

因此,单色釉虽然少了色彩的搭配,却多了整体美感的表现,让世人对这种美到极致是自然的釉色瓷器更加喜爱,收藏人数更多。不过,这种瓷器的烧制条件比较苛刻,比如在烧制工艺上,不仅要留意釉面的质量,同时还要注意光泽度,素胎体的表面刻画和贴塑等,都需要格外注意,否则可能会影响到器物的样式和带下。烧制工艺的高低对单色釉瓷器美感度高低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烧制的时候,必须要深度挖掘单色釉的工艺难度,这也成为收藏单色釉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唐朝之前,中国的瓷器大多以单色釉为主,不过从当时的工艺角度来分析,这个时期的瓷器造型、色彩都比较古朴实用,与现代审美有一定的距离,最具收藏价值,最让现代收藏家喜爱的反而是明朝和清朝这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的审美与现代人差不多,因此无论是器型、色彩还是纹饰等方面,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收藏的人数自然就多了很多。

到了康雍乾三朝时期,单色釉发展到了顶峰。这时候的单色釉胎体雅致,釉色纯正,部分单色釉下面还有暗刻花,似有若无,既雅致又具有欣赏价值,因此非常受当时文人的欢迎,甚至很多人都认为单色釉是陶瓷制品中的大家闺秀,足见康雍乾时期的单色釉瓷器有多么漂亮。

那么,单色釉瓷器的拍卖价格是多少呢?据了解,从2008年,单色釉瓷器就屡次在大型拍卖会中亮相,并拍出可观的成交价格。比如2009年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清乾隆时期的粉青釉浮雕芭蕉叶纹镂空“缠枝牡丹图”长颈胆套瓶最终以4770万元的市场价格成绩高,创下了单色釉瓷器的拍卖纪录。2010年,伦敦拍卖会上,清乾隆时期的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以5.54亿元的市场价格成交。

此外,像雍正时期的粉青釉贴花双龙盘,最终以14054万元价格成交,清乾隆时期的粉青釉浮雕苍龙以9420万价格成交,清用户增时期的胭脂红长颈瓶以9200万元价格成交。从这些拍卖价格和纪录中可以看出,单色釉瓷器的市场价格非常高,收藏价值也非常大。

单色釉瓷器精品价格及鉴赏

1:清雍正天蓝釉弦纹盘口瓶(一对),尺寸:高31厘米,估价:HKD 2,500,000 ~ 4,000,000,成交价: HKD 34,260,000 ,成交时间:2012.11.28,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秋季拍卖会(二)。

钤印款识:双圈六字楷书款。

瓶盘口,长颈,丰肩,扁圆腹,圈足。通体施天蓝釉,内及底施白釉。扁腹中间凸起一道弦纹,圈足中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此瓶造型古朴,胎釉细腻,釉色淡雅柔和,如雨后晴空,予人清新悦目之感。

2:清雍正柠檬黄釉莲形盘,尺寸:直径29.4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RMB 21,850,000 ,成交时间:2018.11.19,拍卖公司: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雍正黄釉瓷的数量上不及康熙朝,下不如乾隆朝,但却是清代黄釉瓷制作中艺术水平最高,也是在目前的拍卖市场中最受欢迎的。雍正一朝柠檬黄釉瓷,釉嫩,视觉感强,世人以此为清代黄釉瓷的最高水平,且存世极少。即使于两岸故宫旧藏,也极为稀罕。

此雍正柠檬黄莲型盘从制胎、造型到烧釉,无不精绝。形制硕大,盘壁却薄如花瓣。莲花刻制逼真,莲瓣规整而不死板,莲心莲子玲珑小巧。釉色温润淡雅,姣好无瑕,叫人不忍触手。清代宫廷信奉藏传密教,而密教中极重色相,特定的颜色也常代表特定的佛或菩萨。故礼佛之五种单色釉盘、碗等,亦依次摆放。类似器型迄今只见两例,且以此件最靓。有专家称:“存世之雍正柠檬黄,以此件为最。”实不为过也!此器当为昔日宫中佛堂中日常礼佛盛放果品之器。

3:清雍正粉青釉灯笼式盖瓶(一对),尺寸:高29厘米,估价:RMB 9,000,000 ~ 15,000,000,成交价: RMB 19,780,000 ,成交时间:2017.06.06,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本品器形,简洁素雅,小口短颈,上配原盖,盖平形,中置宝珠钮圆肩筒身,圈足。瓶及盖通体饰粉青釉,此器为雍正朝创新之品,符合当朝皇帝清雅品味。此瓶釉质均匀纯净,润泽类玉,足见雍正帝对茶具之严格要求。雍正一朝制瓷,多鉴皇帝本人艺术情趣,故佳器屡出,既有独创新例,亦有典雅名器。此外,器俱反映时人饮食习惯,例如本品瓶,则与储茶及品茶相关。瓶底亦整施粉青釉,于中双圈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4:清乾隆仿汝釉鱼篓尊,尺寸:高29.8厘米,估价:RMB 16,000,000 ~ 26,000,000,成交价: RMB 19,550,000 ,成交时间:2014.05.11,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此器造型简略,不事装饰,专肖意象,在一个百工逐华尚巧的盛世,鱼蒌尊特立地返相归真,实为难得之器。

此器形,雍正是多具圈足,乾隆时期,亦见天青釉例,亦多粉彩成器,甚至于描金综艺,奢华极致。诸如拍卖的乾隆朝粉彩鱼篓尊。至于民国时节仿造者,则品貌俱差,胎厚粗苯,形体欠雅,釉面粗疏,自无佳器,当不足论理了。刘锡荣 甲午年春日于荣斋

5:清乾隆粉青釉模印夔龙纹双耳扁壶,尺寸:高23.5厘米,估价:RMB 8,000,000 ~ 16,000,000,成交价: RMB 19,205,000 ,成交时间:2019.08.04,拍卖公司: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厦门2019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呈扁圆形,唇口,短颈,溜肩,鼓腹,收胫,足部略外撇。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光润凝腻,有玉之纯净盈透感。器身自上而下共有七层纹饰,均以模印夔龙纹为主,间或点缀弦纹或鼓钉纹一周以示分隔,口沿及近足处以回纹装饰,两侧自口沿至下腹均有镂空的卷草纹耳,纤细曲折极易损毁,如此完整保存至今实为不易。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整器纹饰、器形均完美对称,以极佳的视觉平衡为其平添庄重、稳定之感,纹饰及构图颇具古意,典雅质朴。

6:清雍正霁青釉菊瓣壶连盖,尺寸:长18.4厘米,估价:RMB 8,000,000 ~ 10,000,000,成交价: RMB 18,975,000 ,成交时间:2019.06.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7:清乾隆仿汝釉出戟犠耳尊,尺寸:高26.5厘米,估价:RMB 10,000,000 ~ 15,000,000,成交价: RMB 17,825,000 ,成交时间:2014.05.31,拍卖公司:北京盈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本品即是此番造器精神的精彩诠释,以周汉铜壶为原型化裁而成,古朴端庄,通体所施仿汝釉水,质地厚腴明润,凝泽失透,宝光内蕴。以模印羊首为耳,古雅生动,两耳之间对称出戟,与圈足外墙四道出戟相呼应,腹部模印八道蝉翼纹,古意盎然。所模印纹饰因釉水聚集的厚薄不同而隐现于釉下,尤显温婉尔雅、风韵隽永,若置于案头,可解思古之幽情,发文人之雅趣,为书斋之雅器。本品釉色纯净明亮,仅隐见数道开片,有别于“鱼子纹”类别,圈足露胎为古铜色,而不是常见铁足之黑褐色,这正是唐英《陶成纪事碑记》中记述的“仿铜骨无纹汝釉,仿宋器猫食盘,人面洗色泽”,本品严格以清宫旧藏最上乘的汝瓷:猫食盘、人面洗为样摹制,追求“无纹”和“铜骨”的效果,是仿汝品种中特殊而珍稀的一类。其底内书青花六字篆书款,为乾隆御窑早期写法,故知此器乃为唐窑之名作,风格古朴清丽,耐人寻味。本品存世稀少,南京博物院藏仿汝青灰釉养耳扁尊与本品绝类,釉色开片细碎,正好印证文献记载,两者当年可能为配对之作。此类形制器物在公私收藏机构中还见有茶叶末釉品种,虽同为御窑之器物但仅釉色一项就谬以千里了,其级别自然不能与本品同日而语。

8:明嘉靖娇黄釉梨形带盖执壶,尺寸:高14.5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RMB 15,525,000 ,成交时间:2017.06.25,拍卖公司: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厦门2017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此式黄釉壶器外施黄釉,器内为白釉,壶盖亦为外黄内白,凝釉处色泽偏深,娇黄色泽鲜亮,匀净淡雅,釉面光洁似一泓清水,赏心悦目,且保存完整,品相极佳,传承有序,几经日本、欧美重要藏家之手、为存世极为罕见之精品。

单色釉瓷器的独特魅力


在瓷器拍卖会上,青花、粉彩等彩瓷常成为买家竞争的对象,价格屡创高峰。单色釉瓷器,虽不及彩瓷卖得高价,但以其天然韵致、纯净典雅,予人另一种美的享受,其制造水平的要求,甚至比彩瓷更加讲究。中文大学文物馆现正举行

「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展览,展出一百七十多件元至晚清时期的单色釉瓷器,这些瓷器以净穆天然取胜,高雅凝重,反映收藏家独具慧眼的审美眼光。

商代青釉最早期今次的展品都是中国瓷江西景德镇烧制的单色釉瓷器,反映元代以来单色釉瓷器烧制技术的不断改进,品种不断扩充,至盛清康熙至干隆时期达至高峰,其精湛工艺表现于清宫内务府监制、景德镇御瓷厂烧造的官窑瓷器上,器底常有帝王年号款铭。而明清帝王对单色釉瓷器的需求及鉴赏,亦充分反映在这些精美的瓷器上。展览全部展品都是选自本港著名收藏家简永桢夫妇之竹月堂藏品。

中国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器物部副主任吕成龙专程来港参观这次展览。他表示,颜色釉是以氧化铁作为釉的呈色剂,最早的颜色釉,是商代中期出现的青釉,后来并有黑釉及北齐时期的高温白釉。西汉开始有低温釉,至唐末时期颜色釉快速发展,但仍以青釉为主,至元代的景德镇发明很多新的色釉,如高温烧的红釉、蓝釉、卵白釉等,品种大量提升,到了明清时期品种更层出不穷。

明清时期臻高峰明代最有名的釉色包括永乐宣德时期的鲜红釉(又名宝石红)、甜白釉、霁蓝釉;弘治时期的娇黄釉,正德时期的孔雀绿釉,嘉靖时期的瓜皮绿,万历时期紫色的茄皮釉等。

清代康雍干时期,颜色釉在仿古的基础上再大量创新,达到顶峰,根据雍正十三年《陶成纪事》记载,总结景德镇场共有五十七种花式釉,其中四十多种为色釉。清代创新的釉色包括有「郎红」(牛血红),是当时的督陶官郎廷极创造的,釉色光亮,玻璃质感强,色釉在瓷器上自然垂流,到底部停止,形成羽毛状,像米汤,所以叫米汤底;「柠檬黄」是氧化锑作为呈示剂的釉,色泽较娇黄釉更鲜亮,更像柠檬;变釉中有「茶叶末」,是金属结晶体形成釉色上的斑点,像茶叶的泡沫;此外,还有胭脂红、珊瑚红、松石绿、秋葵绿等,不胜枚举。

白釉僧帽壶罕见吕成龙表示,不同的色釉,予人不同的感觉,红的高贵、黄的尊贵、青淡雅、黑沉稳,今次展品把中国古代色釉品种都一一涵盖,而且不乏极为罕有的珍品。例如一件「明永乐暗花甜白釉僧帽壶」,暗花中写着永乐年制,这件带款甜白釉瓷器十分少有,相信传世只有两件,另一件在台湾。甜白釉因釉色像糖一样白而得名。

还有一件霁蓝釉墩武碗,碗内写着「御赐纯一堂珍藏」,纯一堂为督陶官郎廷极的堂号,这是康熙赐给他的瓷碗,对研究郎十分重要,亦十分罕有。另一件明万历年制带款「酱釉梅瓶」,相信更是孤品,只此一件。

唐代的单色釉瓷器


唐代是我国瓷器大发展的时期,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这一时期的青瓷与白瓷,风格古朴雅致、光彩润泽,充分展示了东方神秘古雅的魅力。本文介绍的这几件唐代瓷器,或是墓葬出土,或是早年从民间征集所得,虽然色釉和器种都较单一,造型亦不太豪华,但时代特征十分突出,被视为国家珍贵文物之列。

白瓷螭耳小瓷注(图1),圆肩,喇叭形侈口,造型显修长。束颈,圆肩,鼓腹,平底。从口沿内侧至肩部,附贴双螭盘绕曲柄高出口沿,柄对侧肩部有一圆形短流,流和注身相接处附加一周瓷泥条,其上压印梳齿纹,胎质白而细腻,釉不及底。高8.8厘米、口径3厘米、底径3厘米。

绿釉壁注(图2),宝鸡水泥厂唐墓出土,口微敛,短颈,圆肩,四瓣瓜棱鼓腹,玉环形圈足,足外撇,肩部有一圆形短流,流口残,与流相对的腹部附一环形曲柄,柄上端与腹交接处附贴似兽面状的圆形瓷泥饼装饰。夹细砂黄泥胎,胎上有一层白色化妆土,器表施绿釉,釉层不均,泪痕斑斑,白绿相间,流若浮云,纯朴温雅,底露胎。高10厘米、口径3.1厘米、足径5.8厘米。

黑釉瓷注(图3),喇叭形侈口,长束颈,丰肩,筒状腹下收成平底,颈肩部有一条形曲柄,柄中部下为糟形,与柄相对的肩部有一圆形短流。夹砂浅灰胎,胎骨稍厚,釉色黑中微泛褐色,施釉不及底,高16.6厘米、口径6.8厘米、底径8.4厘米。

白釉贴塑折枝花四足小水盂(图4),呈椭圆形。马鞍形椭圆口微敛,斜肩,扁腹外鼓,平底。肩部一周梳齿纹,从肩部向下,附贴四条压印斜方格的条形装饰,到底部变为四个兽蹄形足,被分割的四个部分各贴塑一折枝花叶,每个花叶由五个叶瓣组成,叶瓣上有两道叶筋。胎骨细白坚致,釉色白中略泛灰色,施釉不及底。高6.1厘米、口径5.1—3.5厘米、底径4厘米。

从这些馆藏瓷器可以看出,唐代的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唐代的陶瓷生产虽有“南青”与“北白”之说,但这只是对整个唐代陶瓷发展情况而言的。

明清时期漳州单色釉瓷器


漳州,自古以来就有开辟海上交通,发展海外贸易的传统。在宋元时期这里已成为外销瓷的重要产地之一,主要烧造青瓷和青白瓷,已发现的窑址有龙海的洛滨山窑,云霄的水头窑,漳浦的竹树山窑、罗碗井窑、赤土窑、南山窑,诏安的肥窑,东山的磁窑等。入明至清以后,漳州地区仍继续生产青瓷和青白瓷,随着漳州月港的兴起,海外市场的大量需求,漳州开始以生产外销的青花瓷为主,兼烧各种单色釉瓷器,其生产的单色釉瓷部分为外销,而多数属于满足本地区的生活需要。由于市场的竞争因素,单色釉瓷器的生产品种也丰富起来。

这一时期漳州窑的瓷器主要以生产青花瓷为主,同时兼烧白釉瓷、青釉瓷、青白瓷、蓝釉瓷、酱釉瓷、黑釉瓷、黄釉瓷、白釉米色瓷俗称米黄釉 、绿釉瓷等数量不少的单色釉瓷器。

一、平和南胜、五寨窑的单色釉瓷器

在南胜、五寨众多的窑址中,从调查采集与考古发掘的标本看,有白釉瓷、青釉瓷、青白瓷、蓝釉瓷、酱釉瓷、黑釉瓷等,尤以白釉瓷、青瓷、蓝釉瓷、酱釉瓷为大宗。白釉瓷的器型有大盘、碗、罐、瓶、盒、碟,以盘、碗、碟为多见。一般器物通体施釉,足内不施釉,部分有不规则溅釉现象。大的白釉盘、碗足底有粘砂的砂足现象,与同时期的青花瓷一样。白釉瓷一般没有装饰,少部分在釉下有随意刻、划花纹饰。青釉瓷的器型有盘、碗、炉、罐、洗、碟、盂,其它器型较少见,以青釉炉、罐、碗最为多见。青釉色彩可分为仿龙泉及景德镇窑的影青、梅子青、蟹壳青,釉层较薄,釉色莹亮。大件器物一般施釉不及底,小件器物大多通体施釉,部分足内未施釉。青釉瓷的器物大多有刻、划花纹饰及饰以各种写意花草、龙凤等瑞兽动物为多见,如青瓷香炉,胎质灰白,烧结度好,胎体较轻薄,一般内外底不施釉,在腹部有刻划花纹饰,香炉底部有挖底,为兽首足、兽足,足往外撇,小件香炉有的则用圈足;青瓷碗的胎体比较厚重,圈足较大,足内修胎平整,采用圆形垫饼支烧,与青花瓷用砂垫烧形成鲜明对比。在南胜、五寨的窑址中都有生产青釉瓷,其中在五寨的洞口、陂沟、通坑下营、城仔迹、蛤蟆石等地点的废品堆积中,可以采集到大量的青瓷器标本,在这些地点的山谷有很多的窑炉遗迹,有的以生产青花瓷为主,有的显示出以生产青釉瓷为主。蓝釉瓷的器型有盘、碗、杯、盒、炉。以大盘、大碗、炉为多见,小件的杯、盒较少见。蓝釉瓷属于仿景德镇窑,有的在胎坯上刻划莲塘鱼藻、花鸟、瑞兽、折枝花等纹饰,再施较薄的蓝釉,使之刻、划纹饰与釉色相映成趣。有的在器体施蓝釉再用白色胎泥堆画纹样。发现烧制蓝釉瓷的窑址有南胜的花仔楼、五寨的大垅、考塘、后巷等地。酱釉瓷有盘、炉、杯、水注、碟、药捣、鸟食罐。已知生产酱釉的窑址有五寨的大垅、后巷、洞口、陂沟、杉仔下、南胜花仔楼等地点。

二、东溪窑的单色瓷器

东溪窑有上东溪和下东溪之分,上东溪的窑址主要分布在华安县的高安镇三洋村,下东溪的窑址主要分布在南靖县龙山镇的梧营村。上下东溪只相隔一条山沟,而分属两个县不同的行政管辖,它们在历史上同属一个整体。从调查中发现窑址主要分布在后坑窑、水尾、上虾形、下虾形、白叶坂、吊拱、扫帚石、洪门坑、橄榄坑、马饭坑等地点,分布面积约10平方公里。采集到的标本可以看出上东溪、下东溪都以生产青花瓷为主,相对而言下东溪单色釉瓷器比上东溪的品种要多些。东溪窑的单色釉瓷器主要有白釉瓷、青白釉瓷、青釉瓷、白釉米色瓷、绿釉瓷、酱釉瓷等。器型可分为日用器、陈列器和捏塑类。日用器有碗、盘、盅、盏、杯、罐、盒、勺、匙、壶、水注、鼻烟壶、绣墩等;陈列器有炉、瓶、鼎、觚、灯台、笔筒及人物佛像;捏塑类有人物、十二生肖、瓜果鱼禽、砣等。

三、平和县南胜、五寨窑的单色釉瓷与华安、南靖的东溪窑的单色釉瓷,进行对比分析有明显的区别:

(一)在造型及胎釉方面

1、在造型上:平和窑单色釉瓷型制少,以盘、碗、碟、炉、罐较为多见。而东溪窑品种丰富多样,型制变化大,且器物大小变化大,以小件器物为多。平和窑的单色釉瓷在器物的圈足内底有旋削痕或小件器物有乳突状现象,圈足往内斜收或斜切,圈足较低,多见砂足现象;而东溪窑多为玉璧足,圈足制作规整,足心平整,少见砂足现象。平和窑少见人物、动物雕像,而东溪窑的人物、动物雕像却品种多样。

2、在胎质上:平和南胜、五寨的单色釉瓷的胎质一般比较致密,烧结度好,胎体多数呈灰白色,也有少数胎体较为洁白,有少量肉眼可以看见的气孔,胎体也较厚;东溪窑的单色釉瓷的胎质细腻坚致,胎色洁白,但青釉瓷多为灰胎。多数胎体较薄,整体来说要比平和窑精细,但也有少数例外,如平和窑的大件青瓷香炉的胎体要比华安东溪窑的青瓷香炉的胎体要薄些。

3、在施釉上:平和窑的单色釉瓷的釉层较薄,釉面莹亮,透明度均较高,没有气泡,少量有细小气泡;而东溪窑的釉层要比平和窑厚,釉色滋润,釉面多数开细小冰裂纹,釉厚处晶莹润泽,但有的透明度较弱,有的釉里的气泡要比平和窑显得更大且多而密集。

(二)在装饰手法上

平和窑的单色釉主要采用刻划花,纹饰随意,不拘一格,往往由窑工的熟练程度或神来之笔自由发挥,体现出自由、洒脱、生趣盎然的艺术效果;而东溪窑有印花、刻划花及工艺水平极高的贴塑手法。器形小的瓷器主要以印花为主,器形大的如罐、樽、瓶、炉的装饰手法则采用在刻划花的基础上加贴花草山石、动物纹饰或加贴铺首,使之内涵更加丰富,有的器物贴塑的铺首一同施釉,有的器物施釉而贴塑不施釉。值得一提的是人物、动物雕像的雕刻更显高超艺术水平。刻划花工艺水平相对而言也比平和的南胜窑、五寨窑的单色釉瓷器的刻划工艺要精巧一些。

(三)烧造年代

从平和的南胜、五寨窑采集的标本及征集的传世品看,其单色釉瓷器的始烧年代大约在明早期,兴于嘉靖、万历,衰于明末清初;而东溪窑的单色釉从其各个窑口采集的标本的造形、胎质、釉色分析,有明晚期,但多数体现出清早期的产品特征,而且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民国时期烧制单色釉的窑炉遗迹,说明延烧时间较长,但确切年代有待于对窑址进一步调查与科学发掘。

四、明清时期漳州单色釉瓷的主要成就

(一)白釉米色瓷

1、人物塑像方面

米色白釉人物雕像多为观音、如来佛、弥勒佛、释迦、财神爷等。佛像造型多清丽秀雅,面部刻划端庄慈祥,形象丰腴和蔼可亲,衣饰褶纹飘逸自如,自然流畅,常见的弥勒佛多斜坐式,面容丰圆,多开口大笑,两耳垂肩,袒腹踞坐,形神兼备,具有超现实主义的特征,尽显漳州制瓷艺人的精湛艺术。

2、大型琢器

型制多样,通常多采用堆贴、贴塑、模印、刻划花等装饰手法,有铺首、莲瓣、回纹、弦纹、牡丹、如意云头、篦梳纹等。特别是对仿铜做法的吸收和借鉴,造型大方、流畅,相关部位的装饰与釉色和谐统一,显出高古又隽秀的典雅品位。

(二)青釉瓷

1、釉色方面

一般通体施釉,足底刮釉。施釉薄的在胎体采用刻划花工艺,罩上一层莹亮透明度强的青釉,一改漳州地区其它窑口施釉不匀的作风,给人一种明快的感觉;另外一种青釉碗、青釉盘多玉璧底,通体施釉,釉层较厚,玻璃感强,有的釉面不开片,有的釉面开细小冰裂纹,少数釉面呈大开片纹,釉面莹亮肥润,有光亮悦人的玻璃感,它不但堵塞了胎体中的气孔,使它变得不透水,而且增加器物的硬度和化学成分的稳定性,重要的是使器物外观更美观可爱。

2、装饰工艺

青釉瓷主要采用贴塑和刻划花工艺。贴塑多铺首,铺首雕刻精细生动,往往利用器体施釉铺首不施釉而产生变化,装饰手法灵活多变,使器物显得别具一格,清新高雅,体现既严谨又不失秀丽活泼的艺术风格;刻划花多表现牡丹、莲花、缠枝花、卷草、花卉、水波、联珠、弦纹、回纹及瑞兽等,刻划并举,刀法犀利,线条流畅豪放,明快利落,纹饰新颖,栩栩如生;有的刻划花与模印、贴塑相结合,使器型精美别致、朴实大方,合理的组合使之匀称协调,独具时代风格和地方特色。

三 蓝釉瓷

多仿景德镇窑,多见大盘,主要为外销瓷,通常是通体施蓝釉,用白色胎泥堆画纹样,再对堆画纹样进行修整,使纹样图案精美大方,然后再罩透明釉,于高温窑炉一次烧成。蓝釉发色有浓艳的,也有淡雅的,与白胎泥堆画而成的图案相互渗透,产生若隐若现的朦胧感和稳重感,达到整体的统一效果。此类产品国内少见,而在东南亚及日本有大量发现,日本人称之为“饼花手”。

“盈”款瓷器惊现中经春季大型拍卖会


唐代邢白尤

记者近日在中经08年春季大型拍卖会筹备处看到,唐代著名的邢窑白瓷中刻有“盈”字款的白色瓷器格外醒目。中经08年春季大型拍卖会将于2008年4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京广中心三层宴会厅预展,30日在该中心举行春季大型拍卖会。据了解,“盈”是宫廷内“大盈”库的简称,表示它们是官府的用品。“盈”字款瓷器均为白瓷,均刻款识于器物底部,时代为唐代中晚期,研究界普遍认为它们为河北邢窑产品,系为皇家大盈库所烧造。

大盈库之名始于唐玄宗时期。西安收藏家张国柱藏有一件唐代邢窑白瓷碗残件,收录于《西安古瓷片》一书,此件碗底残存有刻款“大盈”二字,采集自西安津镐路建筑工地,验证了“盈”字款确为皇家大盈库瓷器。“黑石号”出土白釉绿彩瓷盘带有“盈”字和“进奉”刻款,说明它们与邢窑应有密切关系,黑石号沉船出土的金银器和“盈”字款、进奉款白釉绿彩瓷,都在揭示这条阿拉伯商船的不平常之处:它很可能搭载了外交使节或兼有外交使命,返航途中携带了作为国礼的皇家大盈库所拨器具。

现在,呈现在你面前的就是唐代邢白釉“盈”款白釉罐,高20厘米,罐口微撇,短颈,圆腹,腹以下渐收,平底。底无釉,题有“盈”字款。胎、釉洁白细腻。此罐造型规整,线条柔和,稳重大方,通体白釉,无以为饰,丰盈简约,优美典雅。在月白匀净的釉面上,泼洒出一身洁白无瑕,宛如仙女下凡般的飘逸。形神兼备,水墨浑融,装饰效果极强,是唐代瓷器的传世精品。据收藏界权威人士马未都称,邢窑“盈”字款白釉罐,当今世界上保存完好的仅有3件,目前已是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宝。

1984年春,在内丘县城西的西关村和中丰洞村窑址采集到带“盈”字铭文的细白瓷残器和瓷片,从器物造型、款字风格等来看,与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盈”字款瓷如出一辙。带“盈”字款的瓷器,应为唐代宫中大盈库的定烧器,专供皇帝宴饮赏赐之用,故可以说,邢窑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官窑之一。

邢窑白瓷的造型,以工艺分为圆器和琢器;以用途分,有日用瓷与陈设瓷。圆器指碗、盘、杯、碟等,一次完成的器物;琢器也称立(形)器,指瓶子、注子、罐、壶等,不能一次拉坯而成的器物。它们均体态圆浑、饱满、丰盈。“盈”和“大盈”是至今邢窑产品发现的重要款识。其中“盈”与“大盈”、“翰林”是邢窑特有的款识。

至于“盈”字铭文的几种不同的刻划,以及文体的流畅程度和器物圈足的不同,说明邢窑在唐中期至五代末,一直为宫中烧制的官窑。比如以茶碗来说,有饼足底直口微侈的浅腹碗(唐中期),有玉壁底唇口浅腹碗(唐晚期),有带圈足“盈”字铭文的瓷片(唐晚期至五代)。从实物中可看到,早期白瓷产品“盈”字刻画比较呆板,后期产品的烧制水平使其更加完美,“盈”字的刻划也更加潇洒自如,这就进一步证实了邢窑烧制官瓷的时间如此之长。带“盈”字铭文的器物,均为细白瓷:器内外上满釉,胎质细致洁白釉光滋润明亮。如此精湛的制瓷工艺水平,不愧为唐代白瓷的杰出代表,是我中华古瓷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古老传统文化的象征,因此唐代邢窑白瓷早已名扬四海。

此邢白釉“盈”字款罐的“盈”字的刻画比较生硬,烧制年代为唐早期。“较为少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著名鉴赏家、《鉴宝》丛书作者、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鉴宝专家牛福忠及其鉴宝专家组如此评价。

略说明清漳州单色釉瓷(二)


(二)在装饰手法上

平和窑的单色釉主要采用刻划花,纹饰随意,不拘一格,往往由窑工的熟练程度或神来之笔自由发挥,体现出自由、洒脱、生趣盎然的艺术效果;而东溪窑有印花、刻划花及工艺水平极高的贴塑手法。器形小的瓷器主要以印花为主,器形大的如罐、樽、瓶、炉的装饰手法则采用在刻划花的基础上加贴花草山石、动物纹饰或加贴铺首,使之内涵更加丰富,有的器物贴塑的铺首一同施釉,有的器物施釉而贴塑不施釉。值得一提的是人物、动物雕像的雕刻更显高超艺术水平。刻划花工艺水平相对而言也比平和的南胜窑、五寨窑的单色釉瓷器的刻划工艺要精巧一些。

(三)烧造年代

从平和的南胜、五寨窑采集的标本及征集的传世品看,其单色釉瓷器的始烧年代大约在明早期,兴于嘉靖、万历,衰于明末清初;而东溪窑的单色釉从其各个窑口采集的标本的造形、胎质、釉色分析,有明晚期,但多数体现出清早期的产品特征,而且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民国时期烧制单色釉的窑炉遗迹,说明延烧时间较长,但确切年代有待于对窑址进一步调查与科学发掘。

四、明清时期漳州单色釉瓷的主要成就

(一)白釉米色瓷

1、人物塑像方面

米色白釉人物雕像多为观音、如来佛、弥勒佛、释迦、财神爷等。佛像造型多清丽秀雅,面部刻划端庄慈祥,形象丰腴和蔼可亲,衣饰褶纹飘逸自如,自然流畅,常见的弥勒佛多斜坐式,面容丰圆,多开口大笑,两耳垂肩,袒腹踞坐,形神兼备,具有超现实主义的特征,尽显漳州制瓷艺人的精湛艺术。

2、大型琢器

型制多样,通常多采用堆贴、贴塑、模印、刻划花等装饰手法,有铺首、莲瓣、回纹、弦纹、牡丹、如意云头、篦梳纹等。特别是对仿铜做法的吸收和借鉴,造型大方、流畅,相关部位的装饰与釉色和谐统一,显出高古又隽秀的典雅品位。

(二)青釉瓷

1、釉色方面

一般通体施釉,足底刮釉。施釉薄的在胎体采用刻划花工艺,罩上一层莹亮透明度强的青釉,一改漳州地区其它窑口施釉不匀的作风,给人一种明快的感觉;另外一种青釉碗、青釉盘多玉璧底,通体施釉,釉层较厚,玻璃感强,有的釉面不开片,有的釉面开细小冰裂纹,少数釉面呈大开片纹,釉面莹亮肥润,有光亮悦人的玻璃感,它不但堵塞了胎体中的气孔,使它变得不透水,而且增加器物的硬度和化学成分的稳定性,重要的是使器物外观更美观可爱。

2、装饰工艺

青釉瓷主要采用贴塑和刻划花工艺。贴塑多铺首,铺首雕刻精细生动,往往利用器体施釉铺首不施釉而产生变化,装饰手法灵活多变,使器物显得别具一格,清新高雅,体现既严谨又不失秀丽活泼的艺术风格;刻划花多表现牡丹、莲花、缠枝花、卷草、花卉、水波、联珠、弦纹、回纹及瑞兽等,刻划并举,刀法犀利,线条流畅豪放,明快利落,纹饰新颖,栩栩如生;有的刻划花与模印、贴塑相结合,使器型精美别致、朴实大方,合理的组合使之匀称协调,独具时代风格和地方特色。

三蓝釉瓷

多仿景德镇窑,多见大盘,主要为外销瓷,通常是通体施蓝釉,用白色胎泥堆画纹样,再对堆画纹样进行修整,使纹样图案精美大方,然后再罩透明釉,于高温窑炉一次烧成。蓝釉发色有浓艳的,也有淡雅的,与白胎泥堆画而成的图案相互渗透,产生若隐若现的朦胧感和稳重感,达到整体的统一效果。此类产品国内少见,而在东南亚及日本有大量发现,日本人称之为“饼花手”。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拍卖会:清代单色釉瓷器成“新宠”》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拍卖会:清代单色釉瓷器成“新宠”》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乾隆单色釉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