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元青花瓷器的真伪鉴别 > 导航 >

天价元青花罐真伪之争起波澜

天价元青花罐真伪之争起波澜

元青花瓷器的真伪鉴别 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元青花瓷器高仿鉴别

2021-05-11

元青花瓷器的真伪鉴别。

前不久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天价成交的元鬼谷下山图青花瓷罐,近日又成为市场焦点--福建泉州的一位文物鉴定者在多家媒体发表观点,认为这件创造了艺术品亚洲纪录的拍品极有可能是赝品。一时间舆论哗然,就连原本不以为然的佳士得拍卖行,也破天荒地发表了声明。虽然质疑只是针对一只元青花罐提出,却再次让舆论聚焦于目前艺术品投资者最关心的话题:艺术品的真伪到底听谁的。

内地专家的五大疑点

在拍卖会后的第三天,元代青花人物罐鬼谷下山就遭到了福建泉州的裴先生的质疑。裴先生共提出了五个方面的疑点:

首先,拍品来源有疑问,裴先生认为,荷兰在一战期间始终是中立国,并无参战的事实。并且当时的三条战线都在欧洲,中国并无战事,怎么可能驻军中国?其次,天价瓷罐特征有异。裴先生认为,这件天价文物并没有元青花应有的特征;第三,人物绘画风格令人生疑,裴先生认为,鬼谷下山瓷罐里的绘画风格和常见的元青花人物画有明显区别;第四,绘画水平平庸,细节经不起推敲。最后,人物服饰更接近于明代而不似元代或元以前的形式。

权威专家逐条澄清

对于裴先生的质疑,佳士得发布了正式声明:佳士得拍卖的所有物品,均经由本公司专家们的严谨鉴定、追溯来源和鉴辨真伪。拍卖目录内所载的数据,皆为真确无误。在拍卖此元代图罐前,本公司作出了极为深入的研究,确保此器的来源绝无疑问。该拍卖行透露,此罐拍卖前邀请了多位学者和权威专家在鉴别方面提供意见,包括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日本和欧美各地博物馆的馆长,他们均曾亲自对此器作仔细鉴定,一致肯定其出自元代。

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著名专家以及市场人士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上海信仁拍卖行瓷器部主管汤伟建曾在京、沪、港3次亲眼看过此罐,他对此事的评论是:现在有些人就是想哗众取宠,我在北京同耿宝昌、叶佩兰等文物界鉴定权威一起看了这只青花罐,都没有疑问,难道这位专家比这些权威更专业吗?只是凭着照片上的分析,就对文物的真伪妄加评判是极其不负责的。汤伟建表示,这只青花罐蓝中带紫,有铁锈斑,具有明显的元青花特征。说到其他疑问,他认为只要看看拍卖目录就可以知道了,那位专家的第一个指出的证据是荷兰在一战期间始终是中立国以及时间方面的一些出入,但是在佳士得的目录上描述得很清楚,特别是元青花人物罐委托人的曾祖父在北京旧宅的一幅照片,无疑是最好的证明。至于这位专家提出的人物服饰和佩刀有明代特征,曾一度作为是最为有力的证据,推定此物不可能是元代作品。但佳士得拍卖目录引用了一幅宋代木版画,上面的图案与瓷罐上的基本相同。曾经亲自看过这件元青花的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新园表示,这只青花罐画得非常精美,那位专家所说的明代刀以及服饰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由于和买家艾斯肯纳兹(Eskenazi)有着一定的交往,刘所长表示,艾斯肯纳兹看中的东西,肯定是经过仔细推敲的,不会发生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他为客户买的古董如果发生问题,即使是在10年之后也可以退货,这就是一种信誉,而这正是国内的艺术品投资领域所缺乏的。

艺术品真伪到底听谁的

记得在前两年,国内的一位自身也是专业画家的画家亲属,在未看实物而只看了目录扫描件后对其父亲在香港拍卖的作品提出过质疑,也引起新闻轰动。但这家拍卖行并未向国内一些媒体发起反攻,因为在拍卖图录上注明的著录和展览情况,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艺术品投资中最最基础的就是鉴定工作。如果对艺术品的真伪都不能判别,又何谈其价值呢?内地的有些专家往往为了出名或者其他目的,混淆视听,一些媒体喜欢猎奇,又缺乏专业的判断能力,也不对当事人就事件真相作起码的核实,往往造成媒体自身公信力的损害。对投资者来说,在这个领域值得信赖的媒体确实不多。在艺术品投资中,投资切不可只从一个方面来判断艺术品投资的真伪,老话说得好,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怎么鉴别元青花的真伪?


怎么鉴别元青花的真伪?

元代青花瓷器的创烧产生,以及收藏鉴赏普及,是一个世界性文化课题,更是全球范围内,文博界、收藏界最为关注和热衷的焦点议题。

元朝自忽必烈定国号起,历十一帝,98年。立国后至元十五年(1278)便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元贞元年(1295),浮梁县升为浮梁州,在元泰定后“由本路总管监陶”。无论是饶州路总管监陶还是浮梁瓷局管理,元朝政府对景德镇这个地方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

景德镇是创烧元青花的圣地,我国同时也是使用元青花最为普遍的地区之一。考古资料表明,凡是元朝统治过的一些重要区域,几乎都能发现有使用元青花器物的痕迹。而来自世界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考古资料表明,元青花在元朝就被输送至超过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样的“出口”业绩,充分说明了元青花在当朝时的受欢迎程度和巨大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考古资料的逐渐增多,人们对元青花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国有博物馆不断从民间收购来补充馆藏,有名气的拍卖公司不断拍出元青花真品,这使得元青花的收藏数量逐年攀升。据2011古董《拍卖年鉴》载:仅2010年在佳士得、苏富比、永乐佳士得、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富德这几个拍卖公司中,拍出元青花瓷器就达11件(假货假鉴假拍不算)。而在国内外市场上,元青花的成交价格也是一再攀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元青花,收藏元青花,研究元青花。元青花已成为古代艺术品中最为热门的焦点话题之一。

元青花显露出的巨大经济价值,也让一些商家看到了商机,纷纷设窑烧造仿造元青花瓷器。如景德镇仿造元青花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由景德镇陶瓷馆和东风陶瓷厂联合研制进行。从1983年《景德镇陶瓷研究》“在仿造元代瓷器中注意的几个问题”发表的文章说明,开始的仿品是对照着已经发表过的馆藏图片资料仿造。仿造成功后,继而拉开了景德镇民间大量仿造元青花的序幕,各种档次的仿品开始源源不断地分散到各个阶层、各个角落。大批仿品充斥市场,令极少量的真品变得真假难辨,再加上社会上的一些知假鉴假、知假拍假的丑恶现象,给收藏领域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误区。这给一些初涉元青花收藏的收藏者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平和的心态和专业人士的协助引导,是很容易上当受骗的。

那么,我们是怎样来确定元青花的真伪呢?

我们也是从学习标本入手的,标本就是古瓷碎片。这些珍贵的古瓷片,正是认识元青花、熟悉元青花、掌握元青花特性的法宝。通过大量的摸索研究总结,才能让我们的收藏研究达到从量变到质变升华,才能练就出一双火眼金睛去鉴别真伪,淘得真品。

有人认为:凭什么别人总是假的,你总是真的?这个问题提的好!正因为我们选择了正确的鉴别方法,靠的是正确的方法、刻苦地专研和脚踏实地地实践精神,才达到“离真品更近的结果”。如在我260多见元代陶瓷藏品中,其中元青花整器和残器大小80多件、元青花重要题材的藏品有20多件。而这些都是我从混杂的民间藏品中筛选征集所得。这批藏品经过了13次展览展示,历经诸多文博界专家和元青花瓷器行家们的反复论证和检验,得到了广泛认可。

人们常说,真正的古董是可以对话的,那就要看你是不是真正地认识它、了解它、熟悉它了。在社会上征集摸底的实践经验告诉我:绝大部分的好藏品已经被一些懂行的收藏家收藏起来了。比如有一件元青花花卉出戟瓶,是在南京早年发现的,先后

被藏友们转来转去几次易手,大家谁都没有重视这件瓶子的最大意义,最后转到了一位南京当地知名收藏家手里。后来,经元青花俱乐部的一位会员介绍,我看到了这件出戟瓶,非常喜欢便提出求购。起初,这位藏家舍不得转让,经过几次做工作,最终如我所愿被我购入囊中。经过简单修复后,它便成了我收藏品中最珍爱的藏品之一。后来,北京大都会馆在举办展览时还曾把这件出戟瓶当作标志性器物来做宣传,可见这件器物还是在瓷器藏界引起足够高的重视和认同。

一般情况下,只要听说哪里有元青花的消息,我都会尽力安排时间“飞奔过去”。再远,也会抽空跑一趟去看看到底是真是假。回想起10多年前在内蒙古地区征集时,每一次出门都特别渴望见到元青花。正是在那一时期,让我收获大量的元青花瓷片标本,对我收藏鉴识元青花,起到了很大帮助。

在鉴别时,除了对器物常规的胎土、釉面、画工、纹饰、器足、手头,以及正常磨损和使用痕迹的辨别,我们不会忘记对高仿品制作进展的信息重视和研究,尤其是对用特殊手段制作的高仿品欺骗性加以防备,要了解到真实的仿造信息不可忽视。

经过近20年的收藏经历、实践磨练,反复的藏品展览,每一次的展览、展示都能结交一些玩真货的专家和藏友,每一次的征集交流,都能丰富自己的藏品,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和鉴别经验。目前,我正在做的一项工作是,有计划地把散落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元青花藏品和碎片标本慢慢地积聚到一起,待到条件成熟的时候,做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元青花展览,展现给社会。我想,这个工作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我的体会:1.在收藏交流学习中一定要找对门路和结识良师,包括书籍资料一定要寻找正确,参考图标选用确保正确。2.认识真品要从标准的标本入手,经常不断地对照标本交流,认识真品,熟悉真品,多看博物馆里的资料核对实物找感觉,从社会实践中不断摸索找灵感。3.藏品要勇于亮相,多举办藏品展览、展示、讲座、交流,以此机会结识有实际经验的高手、结识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学者,倾听业内人士的评论和意见,不断取得收藏鉴赏的实践经验和成果。

在多次的展览中,笔者曾受到过国内外大批元代瓷器研究专家们的赞扬和积极评价。藏品中,选择收藏了有代表性的元青花标本1000多片,有一些在元代陶瓷中属于特殊品种,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尤其是带有文字的元青花“火照”60多只。这一批“火照”,对研究元青花的烧造生产的形成,以及烧制成熟的过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学术价值,是研究元青花烧造试品、成熟样品的重要资料。

我国南京博物院着名瓷器专家、有着“青花王子”之称的张浦生老师,曾6次来京指导我的收藏研究工作,并欣然为我题词:“苦尽甘来与时俱进”。国际着名的收藏机构香港天民楼的掌门葛师科老先生来观看后,给与很高赞誉,并热情邀我去香港看他们收藏机构的27件元青花藏品;北京故宫博物院泰斗级专家耿宝昌老先生一行,参观后同样给予很高的评价。国内一些知名收藏研究机构表示出极大的研究兴趣,国际着名收藏家族给予很高的评论。国内一些科研机构也主动来承担一些科技测试,想来证实眼学和科技测试的是否一致。在几年中,国内外已有超过100位研究元代瓷器的专家学者来我馆指导收藏鉴别工作,很多都是着名的大专家,用科学而严禁的专业精神和谦诚热情的品格对我的收藏给与了积极的建议和帮助。

我国是元青花的主要产地,也是使用元青花的重要场所。民间有元青花的遗存,这是不争的事实,有些元代器物还待我们去认知和发现。民间会经常发现一些普通的元青花器物,虽然这些元青花可能有的器型小、发色浅淡、绘画简单,市场价值不是很高,但它们的历史文物价值却是不容置疑的。如果把这些零散的藏品串联、整理出来,一定会有很大收藏研究价值。然而大众收藏一般都喜欢把眼光盯在档次较高的漂亮藏品上,总是抱着要发大财的心理去收藏,如果是这种目的,我要告诫大家:收藏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我收藏这些器物和标本的来源有几个方面:1.海南渔民早年从南沙群岛打捞上来的元青花出水瓷片标本;2.内蒙古地区元上都附近元代皇宫旧址和生活遗址大量出土标本;3.北京元大都皇宫遗址和附近生活遗址出土的大量元青花标本;4.景德镇元青花窑址发现的大量元青花标本和火照及窑具;5.祖国各地大面积的城市改造出土,散落在民间收藏家手里的元青花标本(南京、扬州、杭州、安徽、河北等地);6.有名气的拍卖公司和国外的个人收藏机构。

为了更好地做好民间元青花收藏鉴赏摸底工作,我创办组建全国性的元青花收藏俱乐部,会员已有80多人,其中有骨干力量数人,已经形成了收藏鉴赏元青花较为成熟的专项研究机构的基础人选,元青花俱乐部每年组织会员到有学习意义的遗址和城市举办民间藏品展览、讲座和义务鉴定,在艺超网元青花版为藏友网友义务鉴赏、鉴定,结交更多的藏友高手做朋友,引导初藏者们找到正确的收藏方法,劝解怎样去理解收藏,怎样做到快乐收藏。

我们已经形成了有一定水平的鉴赏圈子,我们这个圈子,相互提醒、相互解答、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的风气已经逐步形成,很多会员有眼力、敢说话,积极参与俱乐部活动,我相信他们今后应该是民间收藏、研究元青花的骨干力量,是值得信赖的藏友和朋友。我也非常感谢很多藏友朋友源源不断地提供的信息,尤其是,经过筛选,选择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为我的藏馆收藏品增加了光彩。我坚持实事求是,认物不看人,不为金钱诱惑,敢于说真话,不骗人、不坑人,这是我的处事原则,也是我做人、为人的法宝。

目前,对于元青花的研究,我们国内的实物资料相比国际上要多,应该说已经走在世界的前面,但民间的研究仍不可忽视。因此,普及元青花收藏鉴赏知识、提醒收藏误区和陷阱以及提高民间收藏研究保护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元青花的档次和真伪鉴别


自从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在文选中专门介绍了“至正十一年”(1351年)款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后,1952年又经美国人波普研究,元青花在瓷器史中脱颖而出。随后,国内元大都窖藏、江西丰城县凌氏墓和江苏金坛的元明墓中先后出土了带有纪年款的元青花瓷,国内外收藏家乃争先恐后收集元青花瓷器。

景德镇在元代设立“枢密院”,后改进工艺,在烧出卵白釉基础上,青花瓷、青花釉里红瓷逐渐趋于成熟,特别是釉上红绿彩瓷更丰富了瓷器的种类。到了元代中期,元青花瓷向国内外市场大量供应。当时用的青花料有少量的进口苏麻离青(也称苏尼勃青)料,此料通过民间贸易从西亚运达景德镇。这时景德镇瓷器的工艺制作及青花料的提炼日趋成熟。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说:“过去人们常笼统地视元代瓷器粗大、厚重、拙笨,现在看来,这种说法失之偏颇。新中国成立后,在考古发掘和其他出土文物中,陆续发现了许多细致精巧的器物,尤其是些青花和釉里红品种,更使人耳目一新……元瓷并非都是粗大厚笨,并告诉我们不能用绝对的、一成不变的眼光和方法去认识事物。在瓷器鉴定中尤其是这样。精致细腻的器物和粗糙低劣的器物往往在同一时代杂然并存。”这使我们想起出口瓷中常见的大盘、大碗等较大器物多精,而玉壶春瓶、小盘、小碗、高足杯、出戟觚、执壶、盖盒、盏托等,有的精美,有的粗糙。

图案简单、青花灰暗的梅瓶、多棱瓶、扁壶、高颈罐、鱼藻纹罐等,在国内也是常见的。从国内实物可见,元青花在至正元年青花发色比较淡雅,釉料为进口苏麻离青,青料水分大,故淡雅,是续承宋青花淡雅的风格。苏麻离青比较浓艳者应该在至正五年(1345年)左右。至正十年以后苏麻离青配制已达最高水平,此时青花发色追求的是蓝宝石色。如霍布逊介绍的“至正十一年”款青花云龙纹象耳瓶、鬼谷子下山图罐等一大批精良瓷器全用苏麻离青,青花料以敲青法精炼。明代早期郑和下西洋带回的进口苏麻离青料绘的纹饰也比不上元代青花料。刘新园老师曾说过:“永、宣青花,从工艺制作到纹饰勾画都赶不上元代后期青花细腻及发色水平。”元青花铁晶斑少于永、宣青花瓷,因为从原料的精选到青花料的炼制已达到顶峰。造型硕大雄健的元青花瓷符合蒙古族生活习惯及市场需要。昭君出塞、西厢记、蒙恬将军、三顾茅庐、桃园结义、萧何月下追韩信、李广、唐太宗等人物故事图案,画面多样,鱼藻、花鸟、缠枝莲、缠枝牡丹、吉祥八宝等花样繁多。主题画面生动,深受柯九思画风的影响。

元青花种类较多,其中器形较大、纹饰繁密而有层次感、造型做工一流、青花料全为苏麻离青者,是当年皇帝用来奖赏有功大臣、宫廷专用及用以出口的青花瓷。元代景德镇御窑厂喜用平等青(即苏麻离青加陂塘青),这种青料是“湖田窑”为俭省苏青料而创造的一种配方。另一种制作工艺一般的罐、盘、碗等青花蓝灰、蓝黑,所用为次青花料。还有一种青花灰黑、勾画流畅但画风无规则,是杂窑烧制,虽说是元代青花,但价值不高。

以下我们谈谈元青花的档次和真伪鉴定。

1.元代青花罐、碗、盘造型硕大雄健。如罐的重量适宜,口与圈足直径相差不多,甚至相等,圈足宽浅,底旋削有跳刀痕;碗的圈足高矮都是外撇,足底里高外低,窑红基本呈象牙黄。对传世窑红、窖藏窑红、常见水窑红等,笔者以300年、600年、900年来区别窑红的变化。听声音、看“三光”是很关键的鉴定环节,元青花真品釉色莹润明亮、宝光璀璨。

2.元青花的胎是二元配方,即麻仓土加瓷石,这是御窑专用配方。其土质细腻,少有杂质,洁白如玉,含微量铁元素。这类产品属皇家宫廷专用瓷和出口瓷,是上上品。超大青花瓷的胎是安徽祁门土,呈白色泛灰,为上品。

3.元瓷釉色很多,有青白釉、鸭蛋青釉、青亮釉、卵白釉等。元代釉比明清釉厚,聚釉、集釉现象较多。釉的变化与釉的配置浓度、窑温高低、钾钠配比有很大的关系。唐代后期以来,为克服釉面开片,景德镇技师们采用钾果作釉面原料,加入白色的钠,反复实践得出了最佳的钾钠配比,提高了釉的白度,而且还不开片。钾的比例多,釉就透亮较白,钠的比例多,釉即白度稍差。这两种配方的浓淡也很重要,水分多,釉润稍差,水分少,钾钠浓,釉就润。这种配置釉料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4.元代青花纹饰粗犷流畅。凡是宫廷用瓷和出口瓷都有“纹针法”限制,至正年后的人物、花鸟、龙纹罐、盘等大器,用青料勾画纹饰前多采用这道工艺,特别是大盘、大罐,迎强光能见到此纹。元青花主纹加辅助纹比较多,繁而不乱。变形莲瓣排列不紧,菊花单层,莲花瓣像葫芦,蕉叶满茎,云像蝌蚪,山石色不满,围墙一点短。人物花草有灵气,无描红之意。这些特征,今天的景德镇是仿不像的。

5.元代青花料分国产料、进口料、国产加进口料等。进口苏麻离青发色稳定,色像蓝宝石,这是上上品钴料,含铁高。用“敲青”法提炼青花料,每斤青料可得五两左右的用料。钴的比例占0.5%青花色为宝石蓝,钴占1%为深蓝,钴超过1%呈蓝黑,钻占0.25%就是淡蓝色。元青花上较圆的铁晶斑深入胎骨,溶于釉中,透于釉面。釉面钴历经600年以上空气氧化使铁晶斑留下像铁锈一样的棕褐色块状斑点,上手触摸有凹凸不平之感。如元青花和元蓝釉器在强阳光下可见蓝紫泛红润色,直观是宝石蓝及翠青、藏蓝、深蓝,钴占比例应该是0.5%~1.0%。

在纹饰中落笔行笔转折点处和青花料聚集的地方,蓝黑青料钴已超过1%,这都是我们鉴定元青花和明早期纯苏麻离青的要领。共同之处还有晕散以及铁晶斑呈不规则的圆点与圆片状锈斑等。前辈的经验告诉我们:“元吃胎,清吃釉,明代青花两头吃。”这是鉴瓷经验的总结。元代平等青(苏麻离青加陂塘青)接近纯苏麻离青,笔锋转折处蓝黑点特别突出。青花发色呈蓝灰带浅紫,接近纯苏麻离青色乃上品青料,这种青花料主要用于宫廷和达官贵人用瓷,景德镇湖田窑在元至正年前后基本都用此料,含锰量较高,稳定性较差,是官窑指定长期用料。纯陂塘青料色呈蓝灰、微蓝,这是上品次青花料,青花浓厚中有绿色斑点,亦有黑褐色斑浮于表面,元中早期官、民窑都用此料,晕散同以上青料相差很小。其他呈色黑、绿、灰等的青花料,均为杂窑所用。

6.元青花罐圈足宽矮,元中期左右的圈足稍高,晚期足最矮,修足整齐,里外斜削,底旋削处有跳刀痕;窑红逾600年经氧化呈牙黄、淡黄色;器底经常能看到几点釉斑,这是窑记。元代青花少款,有款的都是根据个人需要而烧制的。

【陶瓷文化】元青花真伪识别的要点


元青花传世品很少,私人能收藏到它也很难得,大多数玩瓷人能亲手把玩一下的机会且不多。因此如何鉴别元青花却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尤其在高仿技术很成熟的今天,市场上以假乱真的假货混杂极乱的条件下,无论是专家、行家都会容易“走眼”。过去许多专家们曾作过不少贡献,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这些方法去面对出土文物,仅仅是为了断代,都是可行的。如果对市场来说,在鱼龙混杂、以假乱真的条件下来判别真假则显得无能为力了。

有些文章中指出:“元青花地釉总的观感为青白色,但青白的程度不一,有的白中泛点青,有的较白,有的偏青……,新品以青白釉为主,但呈色上有的偏白,有的青灰,有的青绿如同淡淡的湖水一般,或在釉面上做水碱痕迹及打磨作旧。

这样一段话很难给人们一个明确的答复,真品与仿品除了作旧打磨之外,其釉色如何区别?都是含糊不清的。

介绍鉴别的文章还说:“大型漂亮的青花瓷器,多为进口原料,色调鲜艳,有宝石兰的感觉,带有黑褐色斑点,有的微微带点锡光,手感微微下凹,这种斑点是自然形成的……。有的通体花纹色调不一致,有深有浅”。还说:“另一种为国产料,色调灰兰,这类仿品少见。新仿品的元青化是现代配制的青花料,呈现密集的黑褐色斑点,其色较浓重,侧视斑点处釉上浮有一层银灰色金属片(好象似的)。同时也强调仿品的通体青花深浅也不一致,但有兰黑的也有兰灰的,也有接近真品色调的。”

按上面这段叙述,真不知道其区别点是什么?让读者如何体会其中奥秘?

文章中介绍的第三方面是说明纹饰层次多,画的如何仔细,如何潇洒自如,如何流畅等等。从绘画的水平来说真品一般都画得好,但也有画得不好的,可是在当今社会,人们要仿古、要高仿,找个大师级画师来画又有何难?况且说画得好不好?流畅不流畅?都是软指标,不好评定,各人有各人的标准,无法统一,也难从中裁定真假了。这样的经验个人保留有用,传授他人太难。

鉴定师们往往要看器底,因此大多数人传授要领是看看砂底、火石红、挑刀、釉疤、斜削一刀等,这些记印对出土物有用,可对仿品就失去了作用。因为这些特征完全不费功夫都能仿得更像,因此死记这些特点不但鉴别不了仿品,反而让自己进入陷井。

综合以上诸多人们介绍的这些经验对付目前的高仿市场是没有任何价值,也许专家们各有一招,保密不外传了吧。

笔者认为要学会识假就要掌握那些想仿也仿不成的特点,从特定的条件下去发现这些特点是目前还来不及仿的东西,至于今后造假者跟上形势又出新招那我们也只好甘败下风了。

笔者对元青花真仿识别的要点提出初步的建议,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或补充。

1、在按照元青花基本特征(胎釉、造型、纹饰)进行观察后,并不存在疑问的前提下再进一步观察其老化程度,如果是“生坑”出土物应该有牢固的土斑和土腥味,如果是“熟坑”的传世物则风化、氧化、磨痕、染旧等自然老化明显,而不是碱咬或人工打磨。几百年前的东西和现代新品之间的比较应该好判断。

2、真元青花的胎质有两类,一种为白灰色,一种为黄白色。这是由于几百年前的瓷土矿所决定的。那个时候的工艺设备和生产水平所限,其烧制出的胎质比较疏松,其中含有粗大颗粒,显得不那么细腻、不密实、不光滑,而今天的瓷土是洁白、细润、密实的且很光滑,这特点想仿也仿不了。

3、元青花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期,为唐、宋青花萌芽期的继续。成熟期,也就是元朝至大代到至元代,这个时期生产青花已经过渡到正常水平,最后发展到顶盛期,也正是国外大批贸易要求出口元青花的时候,由当时中东地区伊朗国人带来的钴矿石,要求按外国人生活习惯烧制大型青花器的至正时代,故又有叫“至正型”青花。这种青花色泽极好的原因是用了国产矿石和进口矿石二元配方的结果。(含钴量超过0.5%)。这三个不同时期所用的青花料中由于含钴量的不同则釉色也不相同,早期的浅灰色青釉已不复存在,故早期元青花很好鉴别。中期的元青花色泽明亮,但青花以兰为主,泛点点灰色,很幽青柔和,与近代青花都不同,唯独这几年来高仿至正型青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仿品的兰艳浓重的程度实不易区分。因此凡遇到至正青花时应多从其它方面进行比较,不应被色调所迷惑,但一般高仿品虽色泽相近,其老化程度远远赶不上自然老化或刚出土的真品。

4、据笔者研究和江西周方清先生认同,对早期、中期和至正型青花的区别可以借助镜下观测汽泡的形成,我们发现早期和中期的元青花的釉下极少气泡或不存在气泡,只有至正型元青花才有气泡,且小气泡多,大气泡少。这一点也是仿制者难仿成功的。更是鉴定的一个主要指标。

5、根据这些特定条件比较之外,进行密度测定、元素测试分析都会有助于鉴别的方法充实和完整。

元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


1978年,鞍山市博物馆征集到一件元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为世界仅存两件中的一件,十分罕见。

此罐高39.7厘米,口径15.3厘米,腹部八面绘有松、竹、梅及莲池水禽图,纹饰繁密,质地晶洁,绘画生动,气韵非凡。后经省、市及国家资深专家反复研究,确认此罐乃国内目前罕见的元青花瓷器珍品。据我国著名陶瓷鉴定专家考证,这件元青花八棱大罐目前全世界仅发现两件,除鞍山面世的这件以外,另一件为泰国古都素可太塔基下出土。

据交献者介绍,其婆家祖上乃清朝小吏,酷爱收藏,何时获此罐已不可考,世代传承至今。上个世纪60年代,其婆母去世,她将此罐从河北老家背回鞍山作为纪念,日常只是用来腌鸭蛋。

其实,20世纪40年代以前,大多数人还只知道有明、清青花,而不知有元代青花瓷器,经学术界近年的研究表明,尽管元朝统治阶级不热衷于瓷器,但远销世界各地的中国青花瓷为官府带来的巨大利益,驱使其着力督办瓷器生产,这就是国外的青花瓷藏品多于国内的主要原因。

1980年,鞍山浮出水面的这件元青花八棱大罐,在北京参加了全国流散文物精品展,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后来,由于鞍山市博物馆保管条件所限,这件元青花八棱罐被调拨到辽宁省博物馆,成为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件元青花八棱大罐究竟价值几何?“物以稀为贵”,独具魅力而珍稀的元青花瓷风靡世界。2005年7月,一件绘有“鬼谷下山”图案的元青花人物大罐在伦敦佳士得拍卖行以1568.8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3亿)成交,创下了迄今为止、中国古代艺术品的天价!那么,从鞍山浮出水面的这件稀世珍宝价值几何?您可想而知了吧。

元青花云龙纹罐的艺术价值


元青花瓷以其独特的创造力和艺术性在人类文明史上享有盛誉。自上个世纪50年代,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研究人员和鉴赏家的瞩目。今年9月16日,在纽约一场拍卖会中,一件元青花龙纹扁瓶以5,83l,500美元的惊人高价,创造了中国瓷器公开成交的新记录,将世人的目光再度聚焦在元青花这一世界级珍品之上。

中国的青花瓷器成熟于元代晚期。自公元十世纪以后,中近东地区一直就是生产和使用青花陶瓷的主要地区,但因工艺技术等因素,当地所制成的器物品质较粗。元代以后,中国景德镇制瓷业经过数百年来的演进,不断成熟,烧成的瓷器胎质坚实,釉色莹润,变形率低,为新品种瓷器的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并且通过试验,发现以中近东出产的进口钻料绘制瓷器,发色特别鲜艳,加之,该地区的民族又擅于经商贸易,这就为钴料进口与成品外销,创造了必要条件。于是,当十四世纪之际,在市场、技术、原料三项要素共趋成熟的背景下,中国瓷器史上占有极重要位置的元青花瓷器,迈出了辉煌的一步。

作为一种为迎合不同国度、不同文化需要而生产的瓷器新品种,元代青花有着独特的艺术性和变化性。在传世的元青花瓷器中,瑞兽珍禽、花木鱼虫、戏曲故事,无一不可入画,其题材和艺术技法的丰富程度,大大超过了此前的单色釉瓷和以后明清两朝官窑的纹饰格局。此外,元青花绘画虽然以多层次的带状纹饰为主要结构,但也经常可见画工因器制宜、不拘泥于成法的变化,往往令人充满意外之喜。这些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在中国陶瓷史乃至于世界工艺史上,都属少见,因而至今被世界各地的收藏家、鉴赏家格外珍视。

在一次华辰秋季拍卖会上拍的一件元青花云龙纹罐,源自1997年佳士得公司香港拍卖会参见佳士得香港拍卖会图录,1997年4月27、28日,编号686 ,该罐造型线条刚劲,力度感极强。所施青白釉白中泛青,温润肥厚。青花呈色浓艳,铁斑凝聚,深入胎骨。

全罐构图主题明确,仅以颈部的锦纹搭配罐身海天云龙图,一反元代瓷器繁密的带状装饰特点,使其所表现的云龙纹绝对突出,风格独具。经查海内外公私收藏的元青花罐记录中,仅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品参见《特别展中国之陶瓷》,东京国立博物馆1994年,页158,图228 和苏富比香港1997年拍卖会中的一件拍品参见苏富比香港拍卖会图录,1997年9月4—5日,编号1357 ,装饰风格与此件最为类似。

此罐颈部装饰的六角锦纹,系金钱纹与菱形锦纹相结合的一种变体,在所知的元青花辅助纹饰中,从未发现过相同者。而罐体所绘的云龙双眼怒瞪、须毛戟张,与通常所说的“怒发冲冠”之怒态极为类似,云龙表现性格猛烈,艺术的夸张表现力跃然罐上。

通常所见元青花罐以单龙装饰者,多为高28至30公分的大罐,而此罐则于较小的罐身上,绘出怒态鲜明、具有强烈动感的海天云龙图,极为罕见,且纹饰中龙角、龙爪、毛发、锦纹等画法与常见者不同,不仅为研究元青花画意提供了更多资料,也进一步印证元青花不受拘束的艺术创造力,确属中国瓷器史上的珍宝。

价值2.3亿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古董的价值在于人文的结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历史进步的标志,具有明显的双重特性,即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

元代青花瓷器,主体纹饰为“鬼谷子下山图”,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该器物于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鬼谷子下山图罐

外型特征:罐高27.5cm,口径21cm,腹径33cm,足径20cm。素底宽圈足,直口短颈,唇口稍厚,溜肩圆腹,肩以下渐广,至腹部下渐收,至底微撇。使用进口钴料绘出青花纹饰,共分四层,一层颈部饰水波纹,二层肩部饰缠枝牡丹,三层腹部为“鬼谷子下山”主题纹饰,四层下部为变形莲瓣纹内绘琛宝,俗称“八大码”。

一、神秘的身世之谜  这只元代青花大罐在拍卖前曾到北京和上海展出,引起收藏界的高度关注。当时人们估计其有可能创造中国瓷器拍卖世界纪录,佳士得公司人士估计,其身价将达到1000万美元,而事实大大超出人们预计。

这只大罐上的“鬼谷下山”图案为传世元青花瓷器中的绝品。图案是鬼谷子坐在一虎一豹所拉的车上下山。故事来自于元代版画《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它表现了战国时代齐、燕交战中,孙膑被燕国囚禁,他的师傅鬼谷子下山营救徒弟的故事。罐上图案栩栩如生,画工细腻,出自画家而非工匠之手,这使得瓷罐非普通的青花瓷可比。同样的一件元青花“锦香亭图”罐,2005年在香港佳士得也拍出了4900万人民币的高价。该罐上所绘场景出自元代著名剧作家王仲文杂剧《孟月梅写恨锦香亭》,表现了唐玄宗时期才子佳人陈圭与孟月梅曲折的爱情故事,此两罐是稀世珍品——元朝人物故事青花罐八件中的两件。两罐绘画中的主题人物故事虽不一样,但器物的高度、直径等却大致相同。颈部、肩部也都分别绘上了相似纹饰。只可惜“锦香亭图”罐的罐口有了修补,其价值便大大低于“鬼谷子下山图”。元青花瓷器的装饰纹饰大多为牡丹、竹梅,龙纹、莲纹、花鸟等,因此,青花瓷器上历史人物故事的出现,就显得更为珍贵。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的前收藏者是一位荷兰人,其曾祖父在北京任荷兰使节护卫军司令时,购下此罐。这只青花罐在这个家族中已经流传了4代。近几年来,那户人家用这只大罐盛放DVD光盘。佳士得公司几年前曾去他家中看到,当时仅认为价值2000美元左右。直到佳士得专家再次拜访,才发现这件瓷器珍稀无比。

据悉,和此罐一样绘以人物故事的同类青花古董传世者仅有八件。罐颈上画的波浪纹可以在其他六件上看到,都被大卫得基金会收藏。八件珍宝中有三件肩上画有缠枝莲纹,包括此件。波士顿博物馆所藏罐肩上及足部均未加纹带。此罐是八件古董中唯一一件足部莲瓣内绘有吉祥纹的,和大卫得基金会收藏的青花瓶很相似,其余六件莲瓣内均含下垂如意纹。值得一提的是,该罐上的牡丹纹与大卫得所藏的瓶上画的也非常相近。由波浪纹、牡丹纹与吉祥纹这三道和大卫得基金会所藏瓷瓶十分相近的纹带推测,罐的制作时期极可能在1351年左右。

伦敦佳士得拍卖行中国部专家连怀恩说,通常有人物故事的瓷罐多为中国本土定造、烧制,其他品种才外销中东等地区。本土订造的数量很少,且烧造的青花花色漂亮,画工精湛,在世界上数一数二,很多都在博物馆收藏。

值得一提的是佳士得收到瓷罐两、三个月后,连怀恩在图书馆研究调查时,非常凑巧地找到了1321-1323年间印制的版画,而罐上的装饰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版画影响,而且还没有任何其他瓷器上绘有同样的场景。这样,瓷罐具备了藏家看中的“所有品质”,也正因为此,伦敦的拍卖显得尤其珍贵。

出自何方?稀有归稀有,但此罐并没有很多珍稀艺术品所有的那种曲折来历。瓷罐是20世纪初荷兰人范·赫默特男爵(Haron van Hemert tot Dingshof)在中国购得。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1913-1923期间在荷兰海军服役,被派驻北京担任荷兰使节护卫军司令,且负责德国及奥匈帝国等使节及领地的安全。赫默特爱好艺术,收藏广泛,对中国瓷器的喜爱可从他当年北京旧宅的相片上窥见一斑。有趣的是,他购买这个罐时,元代还未被认定能做出如此精品瓷器,因此他一直以为此罐是明代作品。

蒙古统治时期,青花瓷件数少,易被人遗忘。西方收藏家一直到1968年克里夫兰美术馆举办 蒙古统治下的中国艺术(Chinese Art Under the Mongols) 展览后,才开始青睐元代瓷器。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元代青花渐渐受到重视,但没有发现多少堪称传世之作的元代青花。赫默特的后代和他一样并不知道瓷罐如此之贵重,因而多年来并没有对它有什么特别关照。60年代时瓷罐曾被赫默特的第一代后人拿去估价,但专家也误以为是明代青花瓷。传至第三代时他的家族又让佳士得拍卖行估价,瓷罐的珍贵价值才被发现。有趣的是,该罐在大将军家里,一直未受到重视,多年被放在墙角处当作容器,用来盛放杂物等。

连怀恩介绍说,历来古董商非常看中物品来源。此罐来源明确,自1913年至今一直在一个家族收藏,并且以前未被世人所识,是行家眼中的“新鲜货”,因此一旦披露,市场兴趣很高,深受藏家重视。加之今年三月开始,瓷罐相继在纽约、日本、香港、上海、北京、台湾、荷兰、法国等地巡回展览,使得人们对藏品的感性认识不断增加,估价自然也水涨船高。

拍卖前,专家对瓷罐的估价为100万英镑,也有人说拍出500多万英镑没有问题。连怀恩自己的估计是600万-800万英镑之间。

虽然瓷罐最终由伦敦古董商朱塞佩·埃斯凯纳齐竞得,但竞拍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中国竞拍者的加入更令竞拍险象环生,也使得价格一升再升。

最终拍得者埃斯凯纳齐是世界上经营中国早期艺术品的主要古董商。此次,他替一位海外私人收藏者竞拍。他在标价达到1350万英镑时才加入。他和一位电话竞拍者经过持久角逐才将宝物收入囊中。拍完后,埃斯凯纳齐说,他被现场的紧张气氛耗尽气力,并承认:“我已经到了我的极限,不知道我还能坚持多久。”

“空白期”青花罐


明正统、景泰、天顺三代被学术界称为瓷器的“空白期”。所谓“空白期”,并不是指在这个时期没有生产瓷器,而是指这段时期不论官、民窑器都曾有烧造,但传世品中至今未见一件署年款的官窑器,所见瓷器均为民窑,古文有“空白期”之称。

笔者藏有一只“景泰青花应龙纹罐”,此罐高15厘米、口径7.9厘米、足径8.8厘米、颈高1.5厘米、腹径14.81厘米。口沿向外翻卷,丰肩,鼓腹并渐收于底。砂底,足壁外撇,圈足内墙高是外墙高的三分之一,足内侧向外倾斜90度。器身共绘四道纹饰,颈部是四组草叶纹,肩部绘12只如意云头下垂纹,腹部绘两只在天空中飞翔追逐的应龙,腹下部是一圈简陋的变形芭蕉纹。此罐质地疏松,胎色微米黄,器表面气孔、缩翻现象较特殊。为何把这只青花罐断代为景泰时期之物呢?

首先,“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经济倒退,瓷器产量、质量下降,明朝从盛转衰。因而此罐胎质疏松,制作粗糙。

第二、从器物造型认证。此罐底足外撇,从腹部收敛于底外墙处有一凹度,宣德罐无此现象。此罐与天顺同类相比较存在的区别是:1.天顺罐的颈部已明显增高;2.天顺罐底足增高,内墙是外墙高的二分之一。造型上承宣德,下遗天顺。

第三、从绘画风格上识别。此罐继承了宣德时期某些特点,特别是龙尾向上飘逸都具宣德绘画技法。而在“成化青花法轮云纹罐”中,又能见到此罐过渡画风。尤其云纹和简单变形芭蕉纹画法,更具有此罐的遗传演变之迹。

第四、从青料色质上研判。此罐所用青料为国产“土青”,这种料含有大量的锰,因而发色不纯,呈淡灰色。宣德瓷用的是纯正发蓝进口“回回青”,因为苏门答腊使节曾多次携回回青进贡明朝,这么多青料宣德朝不可能用尽,所以后人把正统前期产品误判为宣德。但景泰年间,外国不可能再向明朝敬献贡品,这就是景瓷器用“土青”的一个特定因素。

嘉靖青花罐鉴定


鉴别嘉靖青花罐有9个要点,这9个要点正与赝品9个漏洞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嘉靖青花罐真品与赝品有9个不一样。

一是胎体及接胎状态不一样。真品胎体厚重,接胎很显露,尤其从器内壁可发现接胎处烧结不够坚致,表面有断裂现象。赝品胎体偏轻,接胎不太显露,接胎处烧结良好,没有断裂现象。

二是釉色不一样。真品釉色呈青白,抚摸光滑不涩手。赝品釉色偏青,抚摸涩手有贼光。

三是釉面状态不一样。真品釉面起伏不平,实际是手工拉胎造成。釉面常见缩釉,并有开片。赝品釉面平整,实际是现代制胎工艺造成。釉面少见缩釉点,不见开片。

四是施釉特征不一样。真品器里及器底常有漏釉。赝品不见漏釉。

五是纹饰特色不一样。真品纹饰舒展自然,多处青花溢出勾描线。譬如照片上一朵缠枝莲多达12处青花溢出莲瓣勾描线。赝品纹饰很呆板,少见青花溢出勾描线。

六是青花轮廓线不一样。真品青花轮廓线有模糊不清及晕散。赝品轮廓线清晰不见晕散。

七是底足胎釉结交处特征不一样。真品底足胎釉结交处都有一线橙黄色。赝品底足胎釉结交处没有一线橙黄色。

八是底足状态不一样。真品底足有自然磨损痕迹。赝品底足常有故意打破的缺损与人为做旧的磨痕。

九是青花罐整体感觉不一样。真品青花罐纹饰自然,造型古朴。青花罐流露出民窑那种自由奔放的生活气息与年深日久的苍老感。

赝品留下许多仿造的破绽,胎釉及纹饰整体没有真品青花罐那种自然古朴的效果,给人留下后仿瓷粗制滥造的感觉。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天价元青花罐真伪之争起波澜》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天价元青花罐真伪之争起波澜》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元青花瓷器的真伪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