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新濠瓷砖 > 导航 >

陶瓷业寻找新能源缓解成本压力

陶瓷业寻找新能源缓解成本压力

新濠瓷砖 新中式瓷砖 新罗马瓷砖

2021-05-11

新濠瓷砖。

消费税开征后,原来成品油税目当中只有汽油、柴油2个子目,此次又新增燃料油等5个子目。对用油大户陶瓷产业来说,这意味着连续多年上涨的油价又要往上走了。另外,除了消费税实行带来的影响,国家发改委再次提高成品油的价格,使陶瓷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再次加大。

油价涨了,有业内人士表示,可以仿效国际上石油组织“欧佩克”的办法——减产提价。据了解,广东佛山方面,内墙砖开始提高3‰至8‰的售价。据了解,一批大小陶企的抛光砖,也已经开始提价,有的提了几毛钱,有的提了几分钱。但与汽油价涨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据了解,广东省陶瓷协会已强烈要求提高陶瓷产品的价格。据某陶瓷企业负责人透露,国家协会拟从5月起将陶瓷产品普遍提价10‰至15‰左右。

然而,据记者了解,提价并不是所有陶企都想做的事情。三水精博硅酸盐精细材料公司董事长叶恒青认为,现在国内瓷砖市场已经饱和,犹如盛满了水的杯子,再增加一家陶企,水就会溢出来。“这种情况下,不提价是等死,提价则是找死。”一位陶企负责人无奈地认为,原材料价涨,不提价的话,利润空间逐渐趋零,企业将慢慢“枯萎”;而提价会吓跑经销商,失去市场。

除了提价,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减产。但业内人士担忧,如果不能形成“统一战线”,陶瓷企业将不会优先考虑减产。

成本上涨是否就扼住了陶企的咽喉呢?

佛山陶瓷行业协会会长、东鹏陶瓷总经理何新明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其实现在广大陶瓷企业都开始寻找液化石油气的替代品。除了水煤气,不少企业希望用上天然气,以减轻成本压力。据了解,因为一直使用天然气,很多企业没有受到油价上涨的影响。据了解,去年初,广东潮州某陶瓷企业看到石油涨价的市场风险,率先对窑炉进行改造,选用价格相对稳定的天然气作为窑炉的燃料。在石油涨价,使不少陶瓷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的情况下,这家企业的经营却一直红红火火,去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

该企业有关负责人表示,使用天然气非常环保,而且也很安全,不管是运输还是日常的管理运作当中,都降低了不少的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它相当经济。该负责人相信,使用天然气将是目前陶瓷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据介绍,就目前的价格而言,天然气是每吨4000元左右,而液化石油气每吨是6700元左右,两者相差近3000元。以一家企业每天正常生产所需的用气量4吨为例,使用天然气,每天可节省燃料成本近万元。能用上天然气自然很好,用不上天然气的企业也正在设法降低成本,以改善经营来减压。

然而,广东佛山市南海自然的陶装饰材料厂副总经理尹明非认为,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尤其是国内市场饱和后,产品价格必然走低。寻找原料替代物等降低成本或减产提价的做法,只能起到短暂的作用。他们将立足于自主创新,为品牌找“出路”,以提高售价。广东佛山雅士高夫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彦斌表示,因油价等原材料涨价对品牌产品影响较小,所以其产品利润空间仍较大。业内人士也表示,一流企业卖设计与技术,而二流企业才是卖材料。当设计成本、技术成本增值以后,原材料涨价对产品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除了寻找石油产品的替代物,陶瓷企业还应该多在品牌建设方面下功夫。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陶瓷企业,如何缓解燃料上涨的压力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上升,它将时刻考验着我国原油消耗大户——陶瓷行业。而在我国陶瓷生产基地——佛山地区,绝大多数陶瓷企业都使用原油,加之受十月初陶瓷企业常使用的1#工业柴油由3200元/T上涨到3500元/T因素的影响,以及各企业自身实力和规模的参差不齐,当前,一些中小陶瓷企业更是首当其冲的接受考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据记载:由于持续多日的煤气涨价造成一些“吃气”陶瓷企业大户面临着一场不小的考验。在佛山,潮州地区受影响最为严重,有近一半的陶瓷厂歇业,而在全国其它的陶瓷产区,一些中小型企业因不堪油、煤的重负,纷纷停产或半停产检修。陶业一些资深人士认为:照眼下的行情来看,如果油价、煤价再持续上涨,全国范围内的一些中小陶瓷企业就极有被洗牌的可能。如何抓住机遇,又能较好地规避原油、煤气涨价带来的冲击,是当前我国陶瓷企业急需解决的一道难题。其实,要解好这一难道,关键还在于企业自身的调整。面对市场,不管是原燃材料的上涨,还是限载,亦或是限电,这些陶企都无法改变,只有不断地调整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让它去适应市场的变化,才是上策。就当前燃料上涨给陶业带来的冲击,还应从调整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去探寻最佳的解决方案。首先,从陶企发展的外部因素来看,中小陶企必须积极、快速掌握好市场的动态,不断提高对市场动态的敏感度。原油、煤气的价格上涨,实则是陶瓷企业产品成本的上涨,而陶瓷产品销售终端的价格,则由市场说了算。因而陶企必须借助一切可利用的信息资源,准确了解市场行情,把握好市场动态。在行业势态较好的时候适时出手,而在低谷的时候积聚力量。当然了,必要的时候要善于将亏损降到最低,果断出手,加快资金的周转流通。其次,从陶企发展的内部因素来看,应积极从企业自身的增效节能降低成本上做文章。中小陶企必须要重视技术开发,要重用有技术能力的工人,不能把增效节能降低成本简单地理解为降低工人工资,那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同时,抛力进行节能工作,遏制企业内部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多进行一些诸如窑炉、球磨机、干燥塔、抛光线等大型设备节能工作的探讨,杜绝一些“长明灯”、“彻夜水”现象的发生。总之,节能降耗工作只要从小事、细微处着手,往往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最后,以陶瓷行业整体发展而言,团结起来共渡困境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说,燃料价格上涨给陶业带来的困境,对任何陶瓷行业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影响。这个时候,若各陶瓷区域内的企业能联合起来,以大区域、大规模、大品牌来共同抵抗风险,不失为一种共渡困境的好办法。同时,这样做也有利于中小陶企将来共同做大做强。客观地说,目前一些小陶企往往存在工艺落后、管理保守、工作流程散乱、自产自销等问题。在正常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中小陶企多抱着“保住自己有口饭吃就行了”的态度,到了出现特殊情况时,上述问题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小陶企若能适时地互相合作,一定程度的资源共享,兴许能解决以往存在的问题,使企业稳健地发展下去。当然,说归说,至于如何具体的合作,能否成功合作,那就要看各自企业与同行合作的条件,各自的诚信度等综合因素了。

陶瓷企业自担成本压力抢订单


“之前,有些欧美消费者一年可能买十个瓷杯,金融危机爆发后,变成只买一两个,而且更注重物美价廉。”湖南华日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柯如此表示,这次他带了新开发的瓷杯图案在第106届广交会上参展,为了争取到订单,新产品价格不但没有上涨反而下调了5%。

徐柯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谈到,该企业80%以上产品出口欧美,因此受到较大冲击,今年来出口下降30%,最近订单才开始慢慢地回升。

本届广交会的境外采购商人数有所增加,但不少处于询价观望中,对产品要求提高,却又紧咬价格不放。陶瓷参展企业不得不向全球掀起物美价廉的消费潮“屈服”,本届广交会上基本保持上届的报价甚至将订价往下微调,而在研发设计、检测、人工等方面所增加的成本则由自身消化,因此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目前,陶瓷行业的质量问题令人担忧。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对河北、山东、广东等8个省272家企业生产的364种陶瓷砖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抽查中共发现有97种产品不合格,其中广东家美陶瓷有限公司“L&D瓷砖”、广东博华陶瓷有限公司“博华陶瓷”等3种产品放射性核素限量不合格,山东产的东鹏瓷砖吸水率不合格。

大多数陶瓷出口企业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国际市场对陶瓷的检测标准日益提高,虽然目前出口利润很低,但不会在质量上“偷工减料”。纽威(厦门)轻工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余培兰谈到,今年以来该公司出口订单下跌两成,而在新品开发、环保标准等方面投入却没有减少,为了拿到新订单,企业在不涨价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加强管理等练好内功的方法来消化成本压力。

我国是世界上陶瓷生产大国,陶瓷产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陶瓷年出口额在40亿美元左右,其中日用陶瓷出口量约占世界出口总量的65%。不过,中国陶瓷产品也是频频遭遇贸易摩擦的产品之一,2001年至今,相继遭遇印度、墨西哥、菲律宾、埃及、韩国、厄瓜多尔等国的贸易壁垒。今年9月18日,阿根廷在对原产于中国的陶瓷餐具及其他家用或卫生用瓷器作出反倾销终裁,采用最低限价措施,这对价廉物美的中国陶瓷出口企业无疑是个打击。此外,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在不断筑高技术壁垒门槛,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安全、环保等技术标准。

斯达高瓷艺发展(深圳)有限公司创意总监詹剑铨表示,该企业暂时没有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但有这方面的忧虑,在做一些预防措施,主要进口原材料生产中高端陶瓷产品,避开低价竞争,而且在设计方面下工夫,这次在广交会上有一半产品是新开发的。

詹剑铨谈到,本届广交会前来洽谈的客户增加了两三成,为稳定客户,这次产品也没有涨价,而生产成本则上涨了一至两成,因此企业的出口利润受到压缩,但该企业50%的产品是以自主品牌出口,相对还可以保持一定的利润。此外,该企业有一些设计图案也被海外采购商花高价买断,这是该企业赚钱的另一种方式。

如何有效化解陶瓷行业高成本压力


近期,陶瓷企业面对原燃材料价格一路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企业运营成本逐年提高,陶瓷业的“低成本时代”已告结束,随之而来的是“高成本时代”的不期而遇,且将成为今后的主流。

高成本时代对陶瓷业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对此,陶瓷企业应清楚认识到,高成本对陶瓷企业存在危险和潜在危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提高产品单价是出自本能的反映。面对成本的重压,众多陶瓷企业采取了最直接、最见效化解成本压力的方法——提价。据报载,今年以来,佛山部分著名卫浴品牌无惧市场的销量压力,纷纷上调产品价格,潮州的部分卫浴企业迫于生存压力也提高了相关产品价格,陶瓷卫浴行业“涨声”一片。业内人士预测,2011年会有越来越多的卫浴品牌加入涨价行列。提高价格是一种表象,它不应是成本的转嫁,单纯由消费者买单。其背后还需要陶瓷企业从产品附加值、科技含量、品质等方面不断提升,从而实现产品的高品质、高附加值、高价值、高价格的顺次递延。

管理模式,消除浪费、提升生产效率,化解成本压力。降本:精打细算、精准预算,小革小改、创新发明,以及强化新产品研发设计,通过优化配方、材料替代、简化工艺、提升质量等级率等,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营销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增效:对生产、管理、经营等实施流程优化和再造,从根本上为降低成本创造条件。控本:控制成本才会为降低成本埋下伏笔,如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提高资产周转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降低时间成本和效率成本等。

陶瓷卫浴业的“高压本时代”,预示着全新的竞争模式和格局正在形成,应对之策,因理念与思想不同而有别。因此,陶瓷卫浴企业若要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就必须坚持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围绕着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注重环境保护、依法用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培育自主品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造核心竞争力等要素和环节,这是企业化解高成本压力的根本。

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回落 陶瓷企压力减小


所有工业活动,都离不开基础能源和原材料的支持。受各种经济活动影响,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变动频繁,而这种变动则会直接影响到生产企业的经营活动。为了让陶瓷企业更清楚地了解市场行情变化,兴邦产业特在旗下建立专门机构,组织大量人力物力,长期关注一些基础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变动,并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广大行业人士,敬请关注。

煤炭价格有所回升

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煤炭价格从2008年年中开始一路下滑。但是2009年1月的煤炭价格有所回升,如5500卡以上的动力煤,其1月份的价格为679元/吨,环比上升了39元。拉动煤炭价格回升的主要原因是进入冬季以来,北方对煤炭的需求增加。而临近两节和春运,电厂也加大了对煤炭的采购力度。

(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煤炭价格从2008年年中开始一路下滑,但是2009年1月的煤炭价格有所回升。)

液化石油气价格继续回落

2009年1月份国内液化石油气的价格继续回落,平均每吨的出厂价是4014元,比2008年12月份减少77元。该价格也远远低于去年同期5789元/吨的价格。这大大缓解了以液化石油气为主要燃料的陶瓷企业的成本压力。

陶瓷业高成本时代 不应只让消费者埋单


近来,陶瓷企业面对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企业运营成本逐年提高的现状,陶瓷业的“低成本时代”宣告结束,随之而来的是“高成本时代”的不期而遇,且将成为今后的主流。高成本时代对陶瓷业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对此,陶瓷企业应清楚认识到,高成本存在的危险和潜在的危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提高产品单价是出自本能的反应。面对成本的重压,众多陶瓷企业采取了最直接、最见效化解成本压力的方法提价。据悉,今年以来,佛山部分著名卫浴品牌无惧市场的销量压力,纷纷上调产品价格,潮州的部分卫浴企业迫于生存压力也提高了相关产品价格,陶瓷卫浴行业“涨声”一片。业内人士预测,2011年会有越来越多的卫浴品牌加入涨价行列。提高价格是一种表象,它不应是成本的转嫁,单纯由消费者埋单。其背后还需要陶瓷企业从产品附加值、科技含量、品质等方面不断提升,从而实现产品的高品质、高附加值、高价值、高价格的顺次递延。

一些中小企业在消除浪费、提升生产效率、化解成本压力方面,精打细算、精准预算,小革小改、创新发明,以及强化新产品研发设计,通过优化配方、材料替代、简化工艺、提升质量等级率等方法,降低生产成本、营销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一位地方卫浴代理商表示,要对生产、管理、经营等实施流程优化和再造,从根本上为降低成本创造条件。控制成本才会为降低成本埋下伏笔,如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提高资产周转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降低时间成本和效率成本等。

陶瓷卫浴业的“高成本时代”,预示着全新的竞争模式和格局正在形成,应对之策因理念与思想不同而别。因此,陶瓷卫浴企业若要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就必须坚持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围绕着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注重环境保护、依法用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培育自主品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造核心竞争力等要素和环节,这是企业化解高成本压力的根本。

陶瓷业如何看待“成长”问题


成长,无论对人抑或是企业,都是美好的东西。人,希望自己尽快长大长强壮,同样,一个企业、行业也是希望自己尽快长大长强。因为只有长大长强,才能增强抵御能力、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发展能力。陶瓷业,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蓬勃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磨砺,不断成长,不断强壮。但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烦恼,也使人对陶瓷业的“成长”问题产生了质疑和非议。

陶瓷业20多年的跨越式发展,走完了国外同行业近百年所走的路程,无论发展速度、产业规模、企业规模,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成长速度可谓快。但是,在陶瓷业快速“成长”的背后又是什么呢?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能耗巨大、资源紧缺,发展远景堪忧,以及国内市场价格战连绵不绝,出口价格秩序混乱导致反倾销压力与日俱增,陶瓷业,在痛并快乐的氛围中“成长”着。

陶瓷行业的成长使我们耗用了太多的资源和能源,产生了过多的废弃物,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矿产资源是有限的,无限制的耗用、无休止的开采,最终的结局将是资源的枯竭,产业退出经济舞台。这种后果是很可怕的,但绝非危言耸听。目前,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并采取了相应发展策略。如联合利华的策略目标之一就是让他们的农业、渔业和消费产品永续发展,即使不赚钱也必须追求策略。因为重点不在赚钱不赚钱,而是要继续生存下去,如果有一天天然资源耗尽,联合利华就没有产品可卖了。陶瓷行业、企业有何感想呢?只顾眼前利益,“今朝有酒今朝醉”,靠牺牲资源和环境来谋求一时的快速发展是绝不可取的。陶瓷生产所用的各种原料是不可再生资源,关系到未来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或许有人认为储量丰富,如目前在内蒙、川南等地又发现储量丰富的陶瓷原料,但所谓的丰富相对来说也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不计长远、缺少规划的过度消耗和浪费只能加速从丰富到贫缺、从优势到瓶颈的进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很有必要对“成长”做出全新的定义和诠释。

我们习惯于关注企业的成长,但对企业吃进多少“草”,挤出的除了“奶”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具有危害性的副产品并不十分热衷,因而导致对企业成长问题认识的偏颇。有关部门已评选出两届中国成长百强企业,其中除经济指标之外,再无它项。可见,单纯意义上的“成长”,仅以经济指标评价的快速成长企业,已经以偏盖全地强占了“成长”的全部内涵和外延。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成长,固然需要采用经济性硬指标来考核,但也需用社会效益、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等软性标准来衡量。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成长的质量,诠释成长的涵义,而只有兼顾企业(行业)、社会、环境三个维度的成长,才能促进企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全方位进步、环境的有效保持和改善。企业(行业)的成长,既需要政府部门在宏观上进行引导、指导、督导,又需要自身培养正确的成长理念,并融入市场竞争催生出的共赢理念,以实现企业(行业)、社会、环境的共同成长、进步与共赢。

过去苦干年中,陶瓷业的快速成长,在促进自身发展、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社会问题,更影响了自身的进一步成长。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逐步增强,成长将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企业(行业)的一厢情愿,而将被赋予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的可持续发展的属性和内涵。因此,从现在开始,陶瓷企业、行业就要及时转向,调整自身的发展策略,既要努力促成今天的成长,更要关注明天成长所必需的食物、水源、空气、环境和发展空间,最终实现陶瓷企业(行业)、社会、环境的共赢“成长”与进步。

评论:涨价与迁徙都无法 根本解决成本压力


上两周有两条消息占据着各大煤体的重要版面,一是佛山13家主要陶瓷企业签下盟约,集体于6月1日开始提价5-15%;一是佛山停止审批陶瓷项目,并将下决心关停一批污染严重的陶瓷企业。这两条接踵而至的消息,可以说是佛山陶瓷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事件,它们与近期佛山陶瓷企业在全国范围内上演的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一起交织,构成了目前佛山陶瓷生态的主色图景。

上述几大重要事件的发生,在内在逻辑上有着紧密联系。由于原材料等成本因素的不断增加,迫使企业不得不直接以提价而寻求自保;而政府为舒缓与回应社会对和谐人居环境的要求,也不得不对陶瓷项目一刀切式的SAY“NO”;当然,企业在遭遇到成本与环保政策双重压力之下,也自然会“触底反弹”,以“水往低处流”的规律性迁徙向新的低成本资源地集结。换言之,在市场与政府的双重高压之下,涨价与迁徙就成为目前陶瓷企业解决成本压力的直接手段。

停止审批陶瓷项目,显然是政府作为守护人角色开始让“有形之手”发挥力量。在政府不断拿出“尚方宝剑”让陶瓷企业回归“社会公民”,担负其本应担负的社会成本时,陶瓷企业突然增大的成本压力顿时“拔出了萝卜带出了泥”,将多年来在环保、资源等方面的历史“欠帐”问题迅速暴露出来。

陶瓷老板被称为“资源贱卖者”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由于长期在环保投入上的严重不足和廉价使用各种矿产资源,以及部分地区一贯的“放水养鱼”政策的纵容,致陶瓷企业放心地让陶瓷产品———这一牟利工具一直在“廉价”上运行。反过来说,陶瓷企业多年来能够赚取高额利润,应是全赖于吃了政策这碗饭。也正因为这样,什么样的环境就养了什么样的孩子,结果当政府全面收紧环保等条款时,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来承担“公民角色”这一社会成本的陶瓷企业,“走为上策”就迅速成为其逃避责任的自然选择。

在很多人看来,佛山陶瓷企业以集体涨价的方式开始“起哄”,应该说在一定时期内巧妙化解了政策上的压力。这种巧妙在于,可以让政府误以为陶瓷企业的提价行为更多是对政府环保政策收紧的主动回应。但由于佛山陶瓷企业的集体提价或集体出走,并非正常意义上的市场良性驱动所为,所以即便是涨价或迁徙成功,这种“政策投机性”胜利,无论如何都难以改变其“贱卖者”形象。因为,真正舒缓成本压力的方法在于自身品牌精细化经营与思维上回归“社会公民”,而非以要挟式地在价格与迁徙路线上动刀动抢。

“寒冬”太长 陶瓷业“被洗牌”


业内认为,由于陶瓷是非标产品,很难出现行业寡头。

受房地产调控影响,陶瓷行业迎来了寒冬,从华夏陶瓷城到陶瓷展览中心,都有不少商家歇业,作为龙头企业的斯米克陶瓷还关闭了部分生产线。有商家直言“已经放弃国内市场”,也有商家无奈表示“今年只要活过去就好”。虽然陶瓷行业已经形成了“旺市拼销售、淡市拼内功”的共识,无奈寒冬实在太长,而这轮洗牌是否会洗出陶瓷行业的寡头时代,也成为了业内热议的话题。

陶瓷行业过冬困难

日前,陶瓷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斯米克陶瓷决定关闭部分生产线,还在6月份后两次裁员。作为龙头企业之一的斯米克都如此萧条,别的中小型陶企生存情况又如何呢?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表示,现在陶瓷行业的情况比2008年还要困难,至今还未从低迷中走出,甚至连上升的趋势都还未显现,“现在去到企业看,很多中小企业都非常困难。”

对于很多陶瓷业内人士来说,此次房地产调控带给陶瓷行业的巨大影响,也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商家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也难改陶瓷行业萧条的现状。有业内人士还表示,三四线城市这块蛋糕看起来很大,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也难以支撑数量庞大的陶瓷厂商,陶瓷企业过冬困难。

或复制家电行业之路

寒冬太长,陶瓷行业也被迫洗牌。据了解,不仅是在佛山,全国很多中小型陶企都关停了生产线,甚至有些龙头企业也无法幸免。在这场洗牌中,陶瓷行业未来将如何发展?佛山某陶企市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陶企可能会复制家电行业的发展之路,“在这场寒冬中,强的会更强,弱的要么倒闭,要么被收购,最后会出现寡头时代。”该负责人认为,在寒冬中,陶企拼的就是品牌和管理,如何修炼好内功才能在寒冬后活得更好,“但是很多企业已经缺乏活下去的能力了。”该负责人还表示,现在家电行业比较集中的品牌就是那么几个,以后陶瓷行业也会这样,“预计未来三五年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不过和家电行业会有所不同,陶瓷产品会出现更多个性化的产品。”

蒙娜丽莎董事张旗康则认为,目前陶瓷的品牌很弱,同质化竞争严重,陶瓷产业的集中度很低,“目前没有哪个陶瓷企业能占据市场份额超过1%,而陶瓷品牌的发展更是非常缓慢。对于陶企来说,在终端没有定价权就不算品牌,但是目前陶瓷的定价权不在我们手里,每个地方的经销商都可以和厂家抗衡。”

陶瓷行业难出现寡头?

新一轮洗牌会像家电行业那样,让陶瓷行业进入寡头时代吗?全友卫浴总经理施冰认为,在未来的发展当中,陶瓷卫浴行业的一个趋势,将是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就像家电行业一样,现在行业里剩下的也就几个品牌了,集中度高,这些品牌的实力也较强,带动行业的发展。

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则认为,陶瓷行业和家电行业有根本性的区别,陶瓷行业不可能走上家电的发展之路,“陶瓷是非标产品,而家电则是标准化生产,从这一层面来看,两者并不具备可比性。”蓝卫兵进一步表示,既然陶瓷是非标产品,就很难成就一家独大或者寡头的存在,“即使是在陶瓷业发展了很多年的意大利和西班牙(装修效果图)等国家,也没有出现寡头。”

和蓝卫兵的观点一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也表示,中国的国内市场广阔,细分市场众多,“陶瓷产品需求是巨大的,不可能仅由几家、十几家大企业来提供这些产品,所以即使陶瓷行业的集中度得到提高,也不可能出现寡头。”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业寻找新能源缓解成本压力》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业寻找新能源缓解成本压力》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新濠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