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景德镇瓷为何长沙遇冷

景德镇瓷为何长沙遇冷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1-05-12

景德镇古代瓷器。

据《长沙晚报》报道,最近,在省人民体育场举行的景德镇瓷器展销,遭到了空前的冷遇,一个月的展销期限将满,近8万件瓷器才卖掉200余件。景德镇瓷器是中国乃至世界级的品牌,但这个本不愁嫁的皇帝女儿,却在长沙初冬的寒湿中打了近一个月的冷颤。

细究景德镇瓷遭受的冷遇,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说,来自湖南本土瓷器品牌的竞争抗衡。景德镇瓷固然全球知名,但湘瓷却可与之分庭抗礼。湖南古有湘阴窑、铜官窑(长沙窑),代表着当时全国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近现代有蜚声中外的醴陵瓷,不仅拿过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的金奖,而且曾为毛泽东和中央机关烧制专用瓷长达20余年,有着“红色官窑”之美誉。如今,景德镇瓷要在“主席瓷”的故乡分一杯羹,受点冷遇,并不委屈。又比如说,展销组织者可能忽视了长沙人的精明劲。长沙消费者的精明,体现在务实、致用、谨慎、不图虚名上。景德镇瓷名声大,品牌硬,但消费者却绝不因此而迷信、盲从。购买时,不仅会考虑自己的购买能力,还会考虑购买有无必要、是否实用,在这样的理性消费面前,要形成预期的抢购热潮,很难。

然而,景德镇瓷长沙遇冷的最主要原因,恐怕还在于价格诚信的缺失。瓷器价格虚高,连展销方负责人都不得不承认:市民实际购买价至少在标价的一半以下,高档的甚至可以打一至二折。在小件数百元、高档数万元的虚高标价面前,大多数消费者不敢问津。即使有心购买,也难以鼓起砍价的勇气,拦腰一刀注定要成为“冤大头”,往死里压价,不仅考验购买者的狠劲、毅力和耐心,购买后,还会时时折磨人的疑心:这价格的泥潭到底有多深?自己真买得划算吗?

长沙的冬天愈来愈冷,笔者以为,景德镇瓷的展销要想热起来,首先还得展销商家彻底地诚实起来。在这个崇尚商品合理利润的时代,即使抱着知名品牌漫天要价,也是会吓退顾客的。只有将价格恢复其本真面目,展销方才不会在寒风中抱着大大小小的瓷器瑟瑟地走人。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景德镇蛇年生肖瓷遇冷 无人打“蛇”牌


蛇年的脚步临近,景德镇的艺术品市场上,青年陶瓷雕塑家赵坤虽然创作了三款蛇造型作品,但比起马、羊等同为生肖的作品,其销量仅为1/3。在陶瓷上作画的艺术家们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创作诸如瑞雪丰年的作品中,专注于生肖创作的少之又少。

蛇造型雕塑遇冷

赵坤一直在景德镇从事雕塑创造工作,12生肖作品早已齐备。“与马、羊等生肖作品相比,蛇造型的市场不是很好。”赵坤说,她共创作了三个蛇的作品,但加起来只卖出去了300件左右,与羊、马大卖近千个相比,相去甚远。三个作品造型皆取自眼睛王蛇,其中一款卡通味很浓、可爱的小件作品卖得尚好,而大的、栩栩如生的,买的人并不多。

赵坤说,由于马、羊的寓意更好,不管什么人在什么时候,送个马、羊作品,都是一番好意。而蛇则一般只有属蛇的人才会买。“一个客人来我这里看作品,很喜欢那条眼睛王蛇,但由于他属兔,实在不敢买回家。”赵坤说,在12生肖当中,蛇算是最难卖的作品。

市场无人打“蛇”牌

景德镇市某陶瓷研究所李所长说,每到春节前,有关部门会组织大师制作一些生肖瓷,但大多是应景之作,原作创作完成后,便会出相应图案,批量制作贴花瓷。

“在瓷器上创作,有擅长花鸟的,有擅长人物的,有擅长画虎的,唯独没听过谁擅长画蛇。”李所长说,春节前夕,更多的大师选择创作诸如瑞雪丰年系列的作品。

“翻遍词典,形容蛇的成语多半是诸如蛇蝎心肠、佛口蛇心这样的贬义词。像笔走龙蛇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带蛇字的尚带褒义的词语,说的还是蛇形态。”李所长说,蛇的形象不讨喜,也很难设计得喜庆饱满,由蛇可以引申出的寓意也不太多。2012年末景德镇的艺术品市场,基本没人打“蛇”牌。

景德镇瓷器价格为何相差如此之大


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的千古名窑,出产了无数珍贵的瓷器,在我国拥有着不可动摇的瓷窑地位。现代,各式各样的瓷器在大街小巷里随处都可见到,因此,景德镇所出产的瓷器不再是一种难得一见的产品。慢慢地就出现了两种声音,有些人依然觉得景德镇瓷器的价格非常高,胜过那些真金白银和珍珠玛瑙。另一些人则觉得景德镇的瓷器随处可以买到,价格没有听说的那么夸张。之所以有这样的认知,是因为现在市面上仿制技术越来越高,一般流传在大街小巷或古玩市场的瓷器都是仿品,它们均以低廉的价格出售,因此不了解瓷器的人,就会觉得“景德镇瓷器”的价格很低。

同时,即便是以上好品质和名贵著称,景德镇的瓷器并不全是上百万或上千万的价格。有些景德镇瓷器的价格确实很低,一部分价格则高得吓人,具体是什么原因让景德镇瓷器出现这么大的差距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市场上的所有商品,不管以名贵著称,还是以低廉为卖点,在价格上它们都有着各自的区别。景德镇瓷器虽然有着千万甚至上亿的成交记录,但是如果它出产的每一件瓷器均已这样的价格出售,试问有几人买得起?它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价格有高有低,才能突出高的珍贵!

要了解景德镇瓷器的价值悬殊,我们可以先看一下它的瓷质,瓷质影响着瓷器的价格。骨质瓷和白瓷的瓷质是景德镇瓷器中最具特色的瓷质,这种采用稀少的高岭土为原材料烧制的瓷器,价格偏高也自有其原因。釉色也是决定景德镇瓷器价格的一个因素。瓷器上各具特色的釉色,其原材料都不尽相同,制作过程的易难程度也不同,因此所呈现的釉色自然也不相同;材料稀少的肯定要比容易取到的价格要高。

另外,工艺也是影响瓷器价格的原因,瓷器的烧制工艺种类是非常多的,最简单的就分釉上和釉中、釉下几类,釉下的价格和釉上相比,高山几倍都不止。再加上瓷器上的花纹不同的因素,价格的差距就拉得更大了。

影响瓷器价格的还有瓷器本身的器型,瓷器器形的不同,制作的方法也就不一样。有的器形制作简单,价格自然就低。而有的器形结构复杂,它的价格自然就高。同时,有些瓷器因为原材料使用的多,在瓷器表面的绘制方面也需要花上很多功夫,因此价格也会有所提升。再加上绘制所采用的手法和材料、技术的不同,也会影响瓷器自身的定价。最后一点就是瓷器的生产地域以及年代。瓷器还是一个问“出处”和“年代”的行业,拥有良好的出处和来自久远年代,价格比其他瓷器昂贵也是不足为奇的。

麦森为何拒当“德国的景德镇”?


麦森是德国的一个小镇。300多年前,这个镇就开始学习、借鉴中国的制瓷艺术,仿制。一次,一个中国代表团在考察麦森时,有人当场赞誉麦森是“德国的景德镇”。没想到当地人并不领情,连声说:“No,No”,“我们就是麦森,德国的小镇麦森”。

众所周知,景德镇被誉为“世界陶瓷的圣地”。做瓷器的,被人比作“某某的景德镇”,那还不得偷着乐呀。麦森人为什么说“No”?实际上,不仅口头上拒当“德国的景德镇”,麦森人也从当初仿制景瓷开始,不断发展、创新陶瓷技艺,并将陶瓷种类拓展到23万之多。今天,小镇麦森已扬名海内外,麦森陶瓷畅销世界各地,被誉为“瓷中白金”。

原来如此,哪怕中国陶瓷技艺让人仰之弥高,麦森人也决不总是跟在后面亦步亦趋;拒当“德国的景德镇”,是要做“世界的麦森”。看来,我们要好好学习麦森人的精神和志气。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借鉴别人先进的东西十分必要,也是非常明智的。闭关自守、“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态要不得。但任何学习、借鉴都不等于一味地模仿、甚至复制。最关键的问题是不能丧失自我,尤其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立足自我改进创新,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你自己,充分挖掘你的特色,才是你最大的成就,才能增加制胜的砝码。就像麦森人,不论怎样学习景瓷,做的却始终是麦森陶瓷,而没有变成景瓷的“海外加工厂”。

麦森人给我们的更为重要的启示是:永远不要给自己设定不可超越的目标,甘当追随者。牛顿有一句名言:“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的成就当然离不开前人打下的扎实基础,但如果他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是躲在巨人身后,笼罩在巨人的身影里,只能望其项背,不敢挑战权威,不敢超越前人,他还能“比别人看得更远”吗?如果麦森人从模仿景瓷开始,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做最像景瓷的陶瓷”,不去改进陶瓷技艺、创新陶瓷种类,他们可能创立自己的品牌、享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吗?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缺乏挑战精神和创新勇气。就像两个徒弟学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永远是富于挑战精神和创新勇气者,他可能另立宗派,开一代先河,成为大师;而跟在师傅背后亦步亦趋者,最多是得到真传,永远不过是弟子罢了。

景德镇瓷器西宁遇冷 经销商们冷欲哭无泪


“我想多掏点(钱),但实在拿不出来了。”“这件瓷器我连本钱都没收上,要不是急着回家,我是不会出手的。”这是记者7月19日在青海剧场广场的瓷器摊位上听到的对话。

记者看到,火热的天气并没有给广场上的瓷器销售带来热销,恰恰相反,8家瓷器摊位顾客寥寥。那些出发前怀揣美好憧憬,从瓷器之乡前来“淘金”的商家个个无精打采,对闲转问价的顾客热情有余,而成交甚少。销售商万高林告诉记者,来西宁销售瓷器确实盲目了点,他们这8家基本都是当地的下岗职工,没搞过经营,想利用当地盛产瓷器的优势,出来闯闯,便以贷款和向亲朋借款等方式凑了35万元,购进了两万多件瓷器,打算在西宁赚一笔。但没想到由于路途远,损耗严重,增大了成本,加之产品不对路,所以销售产生困难,只好赔钱销售,现在欲哭无泪。正说着,看见9岁的孩子和妻子来到跟前,他低下了头。万高林的同伴们对他组织的这次赔本生意更是牢骚满腹,认为每天风餐露宿,连摊位费都挣不出来,回去给债主无法交代。

记者了解到,在我省商品流通中,瓷器市场是“冷门”,消费者对瓷器的鉴赏和认识十分有限,在琳琅满目的摆件中,很少有人能分清粉彩瓷、青花瓷、高薄瓷、陈列瓷、雕刻瓷、官窑瓷等,不识货也是造成景德镇瓷器滞销的原因之一。看来,“酒香不怕巷子深”也不是绝对的。

景德镇珍品玲珑瓷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远在隋代就有“狮”、“象”、大曾的制作。当代的景德镇,瓷雕工艺精湛,工艺种类齐全,有园雕、捏雕、镂雕、浮雕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温、釉下五彩、青花斗彩、新花粉彩等;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煌,鲜艳夺目。 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

青花瓷创烧于元代,是以色料在坏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经高温烧成、釉色晶莹、透彻、素静、雅致。青料溶于胎釉之间,发色青翠,虽色相单一但感觉丰富。青花瓷经久耐用,瓷不碎,色不褪。

玲珑瓷是在明宣德年间镂空工艺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在细薄的胎上,雕成米粒状的通花洞,然后施釉多次,填平通花洞,再入窑烧制而成,再清肛,瓷工把青花和玲珑巧妙地结合一体,形成了人人喜爱的青花玲珑瓷。碧绿透明的玲珑和色呈翠兰的青花互为衬托,相映生辉,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

民国景德镇的礼品瓷


礼品是人类社会交往的纽带,国与国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人与人之间以物品相赠既是为纪念或记录某一特别的事件或某一段特殊的感情,又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友好表示。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一直崇尚礼尚往来。《礼记·曲礼上》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因此,相互馈赠礼品,也就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交往中的主要内容之一,礼品的种类、样式、材质,送礼的方式也就多种多样。

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之一,由于瓷器的材质、造型和装饰工艺的特殊,以及它的观赏性、适用性、耐久性,决定了瓷器成为礼品的主要选项,清代康熙皇帝在接见罗刹国大使时就说过:“泱泱中华,物产王土,万国来朝,仅一瓷一布,足以令其为之瞠目,惊羡不已。”从康熙的口中我们不难体味其中自信心和优越感,更从另一方面说明瓷器作为礼品主要选项的地位。

礼品瓷是一种专用瓷器,其中既有馈赠品,又有纪念品;既可观赏摆设,又具实用性;既有绘瓷艺人自己所作赠人,又有应客户订做所用;既能给亲朋好友表示情谊,又能为部门团体传递祝贺。

民国珐琅彩开光山水如意万代尊

礼品瓷的历史渊源

礼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在我国的汉字中,“礼”的本意是“敬神”,以后逐渐演变成人们的一种行为规范。

在古人祭祀神灵的仪式中,人们除了用规范的行为动作、虔诚的态度向神表示崇敬和敬畏外,还要将自己认为最有价值、最能体现对神灵敬意的物品(牺牲)奉上祭祀。正是从那时起,礼的含义中就开始有物质的成分,礼就以物的形式出现,即礼品。

然而,什么时候开始用瓷器作礼品?我们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从瓷器出现后才有礼品瓷问世。瓷器作为礼品,受礼的对象是谁?如何赠送?现在已很难考究。可有一点似乎出人意料,从现有的资料和实物来看,大量的瓷器礼品都是用来奉献神灵的,这可能与宗教崇拜有关。东西方在神灵崇拜方面完全相反,东方人进庙里往往献上礼品,最简单的也要用香火乞求神灵保佑,为的是解决现实中的困难。西方人进教堂是为了赎罪,为的是解脱精神上的苦难。因此,直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中国古人供奉神灵的礼品。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能看到瓷器作为礼品的发展延续的脉络。

目前发现最具代表性的礼品瓷是现藏于英国大维德艺术基金会的一对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青花象耳瓶,上有青花书写的:“信州路玉山县顺成乡德教里荆堂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合香炉花瓶一对,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也正是这对青花瓶,揭开了元代青花瓷器研究的序幕。

而目前发现最早的礼品瓷是一尊在广东潮州城外出土的宋代瓷佛,上面有“潮州水东中窑甲,弟子刘扶同妻陈十五娘发心塑佛,散施永充供养。为在堂父母及合家男女乞保平安。熙宁元年(1068年)戊申岁六月十三日题。匠人周明”题款。

对于礼品瓷,在许多史料和典籍中也有不少记载,如《明会典》中载,明代洪武十六年(1383年)一次赠与占城、暹罗、真腊瓷器各一万九千件。当然还有许多例子难以一一表述。

从实物和史料典籍中,我们不难看出用瓷器作为礼品的事实。特别是带有铭文的瓷器更能说明这一点。不过还有一点我们必须区分,任何瓷器都可以作礼品馈赠(如朱元璋赠送的属于这一类),但我们现在要讲的是特制的,明确表明用途的瓷器礼品,至少具备一是铭文题款明确标注,二是物品器形或图案纹饰与送礼目的和对象相联系两个基本特征。而具备这两个基本特征的“礼品瓷”在古代应该不在少数,只不过暂时还没有看到,而且应该绝大部分是奉献给神灵的。民国时期景德镇礼品瓷的兴盛

民国时期是“礼品瓷”的滥觞期,是由“奉神”成为“奉人”的大转变时期。“礼品瓷”成为人们感情交往的润滑剂,究其兴盛发展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生产方式的转型。1911年位于景德镇珠山南麓的延续达600多年的“御窑厂”宣告终结,这也标志着景德镇陶瓷自明代以来由官方引导的“官民竞市”产业格局变为民窑唱独角戏的局面,大批供职御窑厂的工匠和艺人脱离了“御窑厂”的束缚,流入社会,或转入民窑,或自立门户,他们高超的陶瓷成型和装饰技艺,以及训练有素的工作作风,给景德镇陶瓷业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活力,在较短的时间里这一批人融人民间,由于他们有很深的功底,很快就成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生产的主流引导,使景德镇陶瓷业走向兴旺和发展的新时期。

这一大批陶瓷艺术创作者,在摆脱了御窑厂封建专制对人的精神桎梏和人身束缚后,犹如龙归大海,其创作热情空前高涨。浅降彩的发展成熟,为新粉彩的兴盛推波助澜。一种以中国画入瓷,主张画必有意和文人气息的陶瓷绘画走到台前,引领20世纪中国瓷画艺术风骚,把景德镇的陶瓷新粉彩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在中国瓷器绘画史上写下了极其绚丽的一笔。

而这一时期,景德镇瓷器彩绘业都以个体作坊式生产经营,称为“红店”。红店大致可分为“美术彩业”、“写意彩业”、“古彩业”。美术彩业指专绘高档艺术瓷业,其工艺技法精良、用笔刚柔相济,设色明艳华丽,章法虚实相映得体,富含浓厚的中国文人画气息,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这些红店除自己决定生产品种之外,也接受客户的专门订货。因此,这类产品也就成为“礼品瓷”的首选。

在民国时期先后有一批批的瓷画艺术家致力于粉彩彩绘的研究与探索,他们借鉴、运用和吸收中国画营养,用于改良传统粉彩的技法和审美,构图灵活、画意清远、笔法精炼、着色淡雅。他们不仅具有良好的绘画功底,而且在吟诗作赋以至书法、金石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着力把诗、书、画、印与制瓷工艺完美地融为一体,形成陶瓷装饰艺术的一个流派,为景德镇瓷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提升了粉彩瓷艺术的文化品位。这一批批艺术家由于个性、阅历、修养、气质的不同,在选择题材、形象特征、表现技法等方面也各有特色,使民国时期陶瓷艺术百花齐放。也因为客户的需求,这些单个的瓷画艺人也结成松散的团体,各自发挥自己的强项,配合作画,“珠山八友”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团体。

社会风尚的改变。社会的转型带来社会风尚的改变,1911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统治,套在人们身上的封建礼教枷锁被打碎,巨大的社会变革,带来人们思想上和行为上的自由,人们的社会交往变得频繁起来。于是提拔升迁、生日做寿、开业庆典、新婚乔迁、升学离别等等社会活动成为人们送礼和收礼的“借口”。上下级或同事、师生或同门、亲朋好友盛行馈赠佳品,以表祝贺。因而景德镇瓷器,自然就成为最佳的馈赠礼品。

整个民国时期以瓷器作为礼品成为社会时尚。社会中上层人士、工商业者、达官贵人、富豪绅士的办公休憩场所,住宅厅堂客房,大都摆设瓶尊,悬挂瓷板以示文雅。这些瓶尊、瓷板一般上面都有“××雅赏(鉴)、清玩、××敬赠、××画于××客次(x堂)”等题款和作者款印之类。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一类瓷器是根据买主订货需要而选择题材、确定题词内容绘制的。

社会风尚的改变,购买群体的形成,瓷画艺术家们的倾心创作为民国景德镇“礼品瓷”生产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民国景德镇礼品瓷的分类

民国景德镇生产的礼品瓷主要分馈赠品、纪念品两类。

馈赠品:是国家、团体、个人之间的无代价赠送品,所要表达的是赠者对受者表示友好或表示感谢的意思。

1946年7月,蒋介石上庐山避暑,决定制作一批精品礼品瓷赠送盟国首脑,以纪念二战胜利,特召见时任江西陶校校长汪璠,在详细询问景德镇的瓷业生产情况后,要求汪瑶完成礼品瓷的生产任务。并规定落款字样,同时还有定瓷工费料单。这批礼品瓷分花瓶、挂盘、餐具和碗四种,其中花瓶40件,挂盘60件,餐具6套(万花、胜利),碗400件。1946年7月25日的《民国时报》头版刊登了中央社对此事发的通稿。

“无光黑釉描金开光粉彩山水图双耳瓶”,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采用的是景德镇的传统制作工艺,整个成型工艺较为复杂,技术难度较大,要经过二次烧炼才完成。

是专门赠送给美国总统杜鲁门“低温釉描金‘纪念胜利’餐具”中的其中一件。

“粉彩龙风纹‘喜字’餐具”,是1947年以蒋介石和宋美龄名义赠送给英国伊丽莎白公主(即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结婚的礼品瓷。全套175件,器型和装饰既体现中国传统,又为英国人所接受。1947年11月16日,伊丽莎白公主专门给宋美龄回信:“我非常喜欢它的图案设计,此外这些瓷器质量之高,恐怕只有中国才能生产出来。”

“粉彩‘松晖旷荫’图瓷板”、“粉彩‘茗火伴孤征’图瓷板”中的“浮粱县商会暨南货绸布业公会”,“景德镇教育局出品”是以团体名义赠送的礼品瓷。

“粉彩‘春晴’图瓷板”、粉彩‘闻鸡起舞’图瓷板是以个人名义赠送的礼品瓷。

纪念品:是国家、团体、个人之间为纪念某一事件或某一任务所专门制作的物品。

“刷花‘还我河山’瓷盘”是1938年江西瓷业公司为途经景德镇前往抗日前线的将士专门制作的。“还我河山”瓷器成批生产后,被迅速送往前线,成为前线抗日将士的随军物品,餐时可盛饭菜,战斗之余还可以欣赏,“还我河山”四个大字极大地激发了将士的抗战热情,成为他们奋勇杀敌的精神动力。

“釉中彩‘庆祝国庆纪念日’瓷碗”是“广生隆”瓷业工友为庆祝中华民国成立国庆专制,具体生产年代已难以查考。

1929年6月6日至10月10日,为了纪念北伐之胜利,“争促物产之改良,谋实业之发达”,浙江省在杭州市举办首届西湖博览会。西湖博览会开中国博览会之先河,历时128天,参观人数为2000万,来自全国各省及海外侨商的1476万件物品参展,评出各等奖项3000余个,造成一时轰动,影响深远,对于发展民族工商业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为庆祝这一盛会,汪野亭特别绘制了“墨彩山水瓷板”作为纪念。题款“既摹米老画,复作米家船,一驱风雨里,正好拥书眠。西湖博览会纪念”。

民国景德镇礼品瓷的特点

《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礼物是在社会交往中,为了表达祝福和心意或以示友好,人与人之间互赠的物品。礼物是表达内心情感的载体。因此,礼物是否恰当,示好是否得体,就显示出送礼者和收礼者之间的亲密疏间。

正因为如此,所以民国景德镇礼品瓷的特点有:

五个明确(受者明确、赠者明确、意思明确、作者明确、时间明确)。

“粉彩‘学耕’图瓷板折页”题款“儿童不识耕耘苦,也把锄头学种田。子湘院长雅玩魏清泉敬赠辛己冬月

黟山大凡王画”,受者明确“子湘院长”,赠者明确“魏清泉”,意思明确“儿童不识耕耘苦,也把锄头学种田”,作者明确“王大凡”,时间明确“辛己冬月”(1941年)。当然也有不少简化题款的情况出现,还有作者自己赠送的作品也是如此。

图案、纹饰紧扣主人所要表达的意图。有谐音、象征、典故、谐音加象征以及作者自创题材。

“无光黑釉描金开光粉彩山水图双耳瓶”中蝙蝠图案和“+”字图案就是谐音“万福”。还有的用鹌鹑、菊花、落叶图案表示“安居乐业”,白鹭、莲花、鸳鸯、葫芦等图案表示“一路连升”、“比翼齐飞”、“瓜瓞绵绵”等等。

“粉彩‘富贵寿考’图瓷板”,“大富贵亦寿考”出自于典故,唐代名将郭子仪遇仙传说。画面中的人物和物品合起来点明主题,寓意福寿双全,多子多福。题款墨书“大富贵亦寿考,时在丙子(1936年)春三月上浣,维明姻兄先生花甲荣庆,姻愚弟大凡王堃绘祝”,篆书红彩印章“堃”、“大凡”。据景德镇地方文献记载,王大凡在1915年曾创作此题材瓷板画,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获金奖。

“粉彩‘梅鹤’图瓷板条屏”,此瓷板条屏是程意亭遗物,程永建请刘雨岑题款以纪念程意亭逝世,而画面采用的是象征手法,“梅”象征傲霜斗雪的气概,“鹤”代表清雅、高洁。表达对程意亭毕生从事陶瓷艺术,追求不息精神的缅怀。(程意亭:1895-1948年,名甫,号“洎山山民”。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自幼酷爱绘画,具有坚实的国画基本功和娴熟的绘瓷技巧。潜心攻习花鸟画,深得师传。且有创新,并融西画技法于国画之中,作画用笔细巧,既注意写意,也善于夸张,笔调丰富而不粗俗,淡雅而不浅薄。)

礼品瓷的价值和意义

“礼品瓷”是随着制瓷工艺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日益频繁而出现并逐渐发展起来的。“礼品瓷”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逐步形成规模。它的价值既同艺术陶瓷一样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外,它的稀缺性、真实性更决定了“礼品瓷”的收藏价值和开发价值。

在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国际交往上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外交往频繁。国家领导人在与他国首脑、国际组织领导人的友好交往中曾赠送出许多陶瓷礼品,传送友谊。“礼品瓷”也就成了沟通的纽带,友谊的象征,历史的见证。

在社会:当今社会,便捷的交通,发达的网络通信,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交流沟通变得更为频繁,层面更加广泛。而作为纽带,表达心意,传递感情的“礼品瓷”的使用面也越来越宽,使用量日益增加。

如今陶瓷已不仅仅是一种器物,而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富含着人类的精神生活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瓷器结构之精、材质之美、姿态之秀、技艺之高,堪称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用于做礼品是再合适不过。

景德镇悠久的制瓷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他们在承继先贤智慧的同时,充分发挥陶瓷制作工艺条件长处和材料特性,应用形式美的规律法则和现代艺术创作观念及其规律,高度概括和抽象地表达作者的个性、意念、情感、气质,融材质、手艺、工艺、形式美于一体,使之具有适合某些层次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心态的一种陶瓷艺术品类。不断探索、开拓,全方位、多层次地将陶瓷艺术向纵深方向发展。

景德镇现代陶艺家们既重视古代名瓷所蕴含的优秀传统,他们在纵向上综合古今中外陶瓷艺术的设计观念、创作思维、艺术语言、表现技法、工艺技术,亦从横向上融汇其他工艺美术、工业美术等多门类、多学科的精华、成果,着力注入现代艺术审美观念的新血液,使传统的礼品瓷焕发出新的光彩。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以及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新形势下,“礼品瓷”蕴藏着极大的商机,“礼品瓷”的生产也将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生产者加销售商的模式正在普遍形成,不同的分工保证了礼品瓷的生产品质和批量,也广泛开拓了礼品瓷的销售市场。

景德镇艺术瓷产业评估


景德镇艺术瓷产业评估

瓷器,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社会的第五大发明。瓷器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人类走向文明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中国名瓷网为您呈现千年瓷都景德镇艺术陶瓷产业评估。

据考古学家和陶瓷科技史学者多方考证,瓷器在中国的发明,始于东汉晚期,距今约一千八百多年。虽然在夏商时代中国早就有了“原始瓷”的出现,但那是处于陶器向瓷器演化初始阶段的制品,远未达到到瓷器的品质,与近代标准意义上的瓷器有着明显的区别。国内外考古学家和陶瓷科技史专家较为普遍和流行的观点是,陶器向瓷器的过渡,直到东汉时期才大功告成。中华民族在瓷器制造上的技术和陶瓷艺术上的成就,从宋元时代起随着古代中国海上航行业的发达,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国,其中,以“景德镇制”为杰出代表的中国瓷器,随着欧洲各国的船队络绎不绝来到广州、福州和泉州,遂飘洋过海流传到世界各大洲主要国家和许多并不知名的角落,从而,深刻地影响了世界陶瓷文化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一 历史上的景德镇:独占着向世界各地供给瓷器的荣誉

自从瓷器被中华民族带到人间,其日用瓷器皿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而且,由各种造型的花瓶、雕塑和瓷板构成的艺术瓷,更是把人类的审美情趣提高升到了一种臻于极致的境界。在中国的上流社会,自古就有“无瓷不雅”的风尚流传于华夏精英阶层。即使是站在西方人的立场上看待瓷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中华民族所独创的瓷文化,其深远的影响与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更是相得益彰。那是因为,被瓷器所承载的人类文明,比纸张所记载的信息,会流传的更加久远。

众所周知,中国的英文国名(China)在英语中和瓷器(china)同名,其区别只不过是第一个字母的大小写而已。由此可见,中国作为“瓷器之国”蜚声全球,一直为世界各国所一致公认。据国内外文化学者研究证实,中国的英文国名,是来自于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瓷器产地——景德镇的前身“昌南”方言的音译。史载,景德镇在公元1004年由北宋真宗皇帝赵恒将自己的年号“景德”恩赐作镇名之前,一直名叫“昌南”。

据中国正史记载,自 1278年元朝皇帝忽必烈在景德镇设置官窑“浮梁磁局”为朝廷制造瓷器之日起,景德镇历代中国朝廷用瓷供应者的地位,一直为举世所公认。不仅欧洲、日本和韩国的瓷器制造技术均来自于瓷都景德镇,而且世界各国的制瓷原料“高岭土”原产地,也是以景德镇远郊高岭山而命名。这一史实,历来得到全世界科学技术界充分肯定。如,18世纪初前来中国传教,一直呆在景德镇的法国传教士昂特雷科莱(中文名为殷弘绪),在其所写的历史性专著《景德镇陶瓷见闻录》中,曾这样写道:“事实上,其他省,如福建、广东等地也制作瓷器。但是,即使是外国人也绝不会把它们同景德镇的瓷器加以混淆。”在那个时代,“景德镇独占着向世界各地供给瓷器的荣誉。”

即使到了现代,那些欧美和日韩的陶瓷业界的精英人士来到瓷都景德镇,也大都抱着朝圣的心态,保持着真诚的谦恭,其身影出现在景德镇周边的高岭、湖田、古窑和城市中心的御窑厂时,无不态度虔诚,神情肃然。

虽然近代以来,景德镇作为世界瓷器最大集产地的位置,因为现代陶瓷制造技术的革命性进步来自西方发达国家,而在日用陶瓷器皿的制造上被超越,但是,景德镇作为世界艺术陶瓷制造中心的地位,依然难以被世界上任何一个产瓷区所撼动。近年,国内一些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都很浅薄的陶瓷产区,仗着日用陶瓷和建筑陶瓷产量快速增长所创造的GDP远超景德镇,就夜郎自大地把自己那一片堆砌着碗盘杯碟和陶瓷砖瓦与抽水马桶的地方叫做当代瓷都。殊不知,凝聚在瓷器之中最迷人的中国文化优质元素,远不是仅仅用金钱和用来吃喝的餐具及建筑陶瓷与卫生陶瓷可以堆砌和丈量的。如果我们具有最起码的历史常识,也去过世界各大博物馆见识过历代从景德镇流传出去的瓷器,都应该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当今世界,只有瓷都景德镇,才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把中华民族千余年的历史和传奇、文化与秉性,高度而又深刻地浓缩在她出产的历代瓷器之中。

景德镇瓷展被困宜昌


夷陵区小溪塔平湖广场参展的景德镇瓷器,在夷陵区20余天几乎无人问津。望着这些精美的瓷器,8月12日,瓷商查先生急得眼泪汪汪,只得借酒浇愁。

展销20天货没卖到1/10

当天,此次到夷陵区参展的领队人查先生对记者说,宜昌离景德镇不远,本想宜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市民对景德镇瓷器也会有较好的欣赏和购买能力,可以好好赚一笔。哪知到这里已经20多天了,数十万元的货还没卖到1/10。眼看展期就要结束,这些易碎品又要跟着我们辗转南北,真是心疼。查先生说着,眼泪汪汪。

据查先生介绍,这次来展销的一共有数十家销售商,大多为下岗工人,本想这些瓷器能卖个好价钱,没想到遭此冷遇。

开始吃8块钱的盒饭,现在只能吃3块钱的了

12日中午,展销现场一对正在吃盒饭的20多岁的年轻夫妇告诉记者,他们第一次参加展销团,在家借了2万元钱来到宜昌,本想赚笔钱回家,哪知被困宜昌,只好借酒浇愁。“开始,我们还买8块钱一份的盒饭,现在都只买3块钱一盒的饭,眼看兜里的钱就快花光了,可这货就是卖不动,一天有时连张就开不了,即使开张也只卖了几个小的陶瓷工艺品,像小动物、小茶壶之类。这样下去,我们没有办法生活了。”

查先生说,20多天来,只卖了几千元,早就花完了。虽然场地费很低,但货还是卖不动,只有坐以待毙。

顾客:漂亮的货太贵

记者在卖场遇到几位正在挑选瓷器的顾客。望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刚买了房子,想选几样瓷器装饰一下,看了三次,都让他们开出的高价给吓退了。一只花瓶大一点的四五千块钱,中等的喊价也要3000元。望女士说,这么昂贵的瓷器,谁知道是真是假,若是景德镇的真品或是上等陶瓷,即使上当也心甘情愿。但这毕竟是摆摊买卖,不能与正规门面货相比。

不少来选瓷器的市民认为,价格太高是卖不动的主要原因。一位刘姓市民说,一件看上去不起眼的瓷器,开价居然达1-2万元,还有些据说是名家亲手雕刻,价格惊人。就算这些瓷器的价格与价值相符,但买的人心里还是不舒服。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景德镇瓷为何长沙遇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景德镇瓷为何长沙遇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