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上寿字纹 > 导航 >

陆俨少行书、寿山田黄石亮眼

陆俨少行书、寿山田黄石亮眼

古代瓷器上寿字纹 民国太师少保瓷器鉴别 太师少保真品瓷器鉴别

2021-05-12

古代瓷器上寿字纹。

陆俨少行书现身鉴宝现场陶瓷鉴定专家丘小君书画鉴定专家单国强

杂项鉴定专家陈建明

2014年元旦一大早,宁波古玩城二楼展览厅里已挤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市民。书画紫砂、翡翠玉器、红木、奇石、西洋古董、瓷杂文玩、象牙雕刻、青铜器、木雕、佛像、钱币等等,林林总总数百件宝贝荟萃一室。

9点,三位来自央视《寻宝》栏目的鉴宝专家丘小君、单国强、陈建明准时出现。陆俨少行书、寿山田黄等一批宝贝让专家们眼前一亮。不过,也发现了不少仿品和假古董。专家们现身说法,面授收藏经。

记者黄银凤林旻文/摄

陶瓷鉴定队伍最长,但“打眼”货不少

丘小君是著名陶瓷评鉴专家,师从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

整个上午,排在丘小君面前的队伍最长,也不时出现让专家哭笑不得的“宝贝”。比如一个底部写有“大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同时烙上了“上海市博物馆”鉴定的“一级”记号。“这个单位不可能做这样的鉴定,也不可能把鉴定结果直接印在瓷器上。”丘小君耐心地向持宝人解释。丘老师告诉记者,像这位持宝人“打眼”收来的假瓷古董还真不少。

接近中午的时候,丘老师示意工作人员有新发现。“这是一件标准的元青花凤穿牡丹,釉子非常肥厚柔和。看着瓶身的绘画,你能想象到当年画工作画时那种飞速流畅的画面,只有元代才能达到这种水准。”丘老师将瓶身倒过来,向现场藏友展示底部,“底部用的土就是当时官用的最好的麻仓土,平整干燥。釉面有氧化出土的痕迹,洗也洗不掉。”根据瓷器内部轻微的凹凸不平的纹理,丘老师推断这个瓷瓶为纯手工打造,而那个年代的瓷器内部,通常会采用注浆等制作方式。

陆俨少行书真迹现身,估价100万元

相比较于丘老师那边的热闹,单国强老师主持的书画鉴赏这边显得有点冷清。

第一个上前来的持宝人是一位中年妇女。她提着家里的抽屉就直奔古玩城而来,红木色的抽屉看上去倒显得有些年头。她从抽屉里面拿出一摞字帖,一本一本在展台上摊开。“只是一般家里的老东西,普通拓本,价值不大。”单老师给出了鉴定结果。这位藏友还不罢休,又抱上一只纸箱,一打开旧布包,顿时尘土飞扬,又是一沓字帖。单老师鉴定后认为:“年份不高,无名头普品。”

一对中年夫妻带了几幅精心装裱的书画,单国强仔细看了藏品,“都是真的,但年代都比较浅,作者也不出名。价值不高。”夫妻俩也不介意,听专家分析完,收好字画欣然而去,“是真的就行,我们买来的价格本来就不高,就是图个欢喜。”

一位排号靠后的老伯有点着急,他的三幅书画早早摆在展台上,没想到其中一张作品却大有来头。

单国强细细看了很久,比对了手边的工具书,确认是陆俨少的真迹。“这幅写有唐诗的行书书法作品,尺寸大约6平方尺。陆俨少是海派十大名家之一,保守估计他的这件作品价值在100万元左右。”听完专家点评,该藏友难掩激动之情。

寿山田黄挺亮眼,瑕不掩瑜估价60万

现场一堆杂件中一块寿山石引起了陈建明老师的特别关注。陈老师带点激动的语气说:“我在拍卖会上上手过的田黄拍品不下千件,但其中大部分是昌化田黄。这块可是寿山田黄石,假不了!”

“田黄石被称为疯狂的石头,涨势惊人,大受玩石一族的追捧。只要是品相好、底冻匀滑的寿山田黄石,每克市场价高达上万元。”陈建明告诉记者,“这块田黄料石料很不错,美中不足是颜色不够透亮,颜色偏黄,看上去像熟栗色,有点肉晶晶的质感;另外石头上还有点隔裂,估价市场价每克在五六千元。”照他推算,这件重量达126克的田黄石价值在60万元左右。

一位年纪较大的藏友拿来两枚银币,上面刻有“光绪银币”字样,被陈建明当即判定为仿品。该藏友不服气,“这是我1991年买的,两枚银币当时花了100元。我对照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银元图集》仔细研究过,书中两枚银币跟我收藏的类似,书上单枚收藏参考价在十多万元呢。”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陈建明分析,“若是光绪年间的大开门真品,单枚价格20年前就要好几千元。若是大清造币厂样币,价值更加惊人,一枚光绪样币(银币金样,打样呈给皇帝看的)拍价高达2000多万元。”

而鉴宝现场的一面号称高古青铜镜,被陈建明鉴定为开门假。据透露最近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就拍出过一件类似青铜镜(真品),成交价高达500万元。

本以为杂项以小件藏品为主,没想到陈建明桌位前“大家伙”来了不少,纸板箱、行李袋、编织袋,有些干脆用废旧报纸一裹一大摞就来了。“虽说是杂项,但民间收藏切忌撒胡椒面。现场有些藏友什么都收,这并不可取,还是要花精力和时间在某个专项类别上,成为某一门类的专家,这样才能体验到收藏的快乐。”陈建明趁鉴宝空隙不忘向持宝人传授收藏经。

老物件收藏

勾起老底子宁波记忆

鉴宝活动吸引了一大批宁波土生土长的民间收藏爱好者踊跃参与。大家把压箱底的宝贝拿出来一看,不知不觉间就与“老宁波”撞了个满怀。清末民初的老茶盘、清代童子背荷花老玉器、民国填蓝彩铜脸盆……里面装的都是阿拉宁波老百姓的记忆。

吴女士抱着一个偌大的铜脸盆来现场请专家看看。陈建明当即鉴定此为民国填蓝彩铜脸盆。虽然价格不高,但吴女士一直把它当作宝贝珍藏,“我小时候,祖辈们就用这个铜脸盆洗脸,怎么用也不会破,越洗脸盆越亮。祖孙们对这老器物蛮有感情的。”

一位老太太从余姚带来三件玉器。一件童子背荷花玉佩,一件獾形图案的玉器,另一个是玉挂件。老太太告诉记者,这几件玉器是她的母亲传给她的。

“看上去簇新,但细看这些玉器的空隙和孔有些年代了,可以断定都是清代的老玉器。”陈建明分析道,“当其他所有年代信息都消失时,可以通过看孔知道新旧,因为古时和现在打孔手艺完全不一样。”

陈建明告诉持宝人,童子背荷花图案有一个美好的寓意,就是希望家庭和和美美、子孙满堂。獾形图案同样饱含祝福,“獾”与“欢”谐音,象征着家庭欢乐之意。这几件玉器虽然艺术价值不是特别高,造器设计也算不上特别精美,但它们寄托了长辈们满满的爱与祝福,民间文化信息含量大,后辈回忆起来会很温暖,今天看来还是非常亲切,值得世代珍藏。

taoci52.com延伸阅读

乾隆挑选掌眼人 高手一眼“望气”


明宣德 青花缠枝莲花纹盘

真正的鉴藏高手可一眼“望气”

在古玩市场,我们经常会见到掮着背包手拿电筒的淘宝人。这些人大多是开店的生意人,话很少,一副深沉自负的神情,似乎好东西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被他们手电筒照上的东西就会让店主拿出来上手,然后,接下来的习惯性动作就是从背包里掏出高倍放大镜凑到眼前瞄细节……

大凡不谙此道者见了这些人会肃然起敬,认为他们是精于此行的行家里手。其实,这些人并没有真正进门,他们以为掌握了一些辨假的细微之处,就不会吃药了,殊不知制假者正是在这些细节上下足了功夫。于是,结果总是免不掉“警惕、警惕、再警惕,上当、上当、再上当”。

真正的高手是不需要这些道具的,他们甚至在一丈开外瞟一眼器物心里就已经有底了。这就是所谓的“望气”!物品的气色是东西本身内在诸元素的自然外泄,也是仿真高手无法摹仿的精气神的综合韵味。

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先生在世时,鉴定古玩很少上手,就是靠一眼望气,那到代的气息会不停地向内行人发出特有的声呐和波长,这些特殊的声呐和波长外行人是接收不到的。有人会说我是否在故弄玄虚?其实当你开眼后,自然会明白我说的道理。

就拿古陶瓷来说,岁月的风霜在釉面上打磨出滋润而温柔的玉质包浆,在内行人眼中会产生无法拒绝的透人光泽,将你的魂魄勾引过去,让你怦然心动,加快呼吸!

真东西会散发出“特殊信息”

如果你有幸,能见到大量到代的真东西,又能将这些东西给你留下的特殊信息牢牢地印在脑子里,到一定时候,你就能与真东西产生互动和对接,它们所散发的波长和声呐会被你很快接收,并在心灵深处产生对话。据清宫野史记载,乾隆晚期,宫廷遵亁隆的旨意欲物色一位眼力颇好的古陶瓷掌眼人,御旨一下,各地荐者如云,经过层层筛选,送到京城的尚有百余人,而最后只要一人,怎么办?说是亁隆帝早成竹在胸,已悄悄命督窑官秘密仿制了一件宣德青花指日高升炉,炉身上的龙纹和海水纹仿得和真品几乎一样,青花发色也十分类似。于是,亁隆又命下官在库房里挑选30件宣窑青花真品,将仿的一件混入其中。随后召集那百余名各州府选送上来的鉴瓷“专家”逐一出列,到现场鉴定,预先告知他们其中有赝品,让他们从中找出来。这些“专家”表演各异,有上手逐个抚摸的,有拿放大镜凑近逐个细细辨识的,唯有一姓柴的扬州籍老人,只在那堆瓷器面前站了片刻,目光像秋风扫落叶地在那些瓷器上过了一遍,随后附身从那堆瓷器中拣出仿的指日高升炉递到乾隆面前。乾隆率先鼓起掌来,此人原来就是声震江南的大收藏家,御承堂的创始人柴琼!事后乾隆帝问他“爱卿当时怎么能扫一眼就知真假?”他伏地奏道“比如皇上不穿龙袍,有阅历的人即使没见过皇上,也能猜出八九分来!人有气场,瓷器也各有气场,到代的与仿的气场不一样啊!”乾隆合掌大笑,赞道“真高手也”!外行人觉得类似的游戏有些难度,可能是传说中的故事,但对经常在市场中下手的藏家来说,这故事绝对可信,这是实战中练就的经验。

说白了,还不会“望气”,一旦能“望气”,这游戏也就不那么难了!达不到能“望气”的境界又想避免吃药是不可能的。因不能“望气”,也只好拘泥于某些细节:如唐三彩,当初有些专家认为凡通体布满细碎冰裂纹的必真。造假的人就在这上面下功夫,不久便攻克了这一难关;又有专家说,光看细碎冰裂纹不行,还得看裂纹边縁有否微微上翻?上翻的为真,即所谓的翘楚。好,没多久制假者又将翘楚做出来了,接着又是一大批吃药的人!专家又说了,光看翘楚不行,还得用放大镜细观裂缝间的“渍”,即浸色!那被酸性或碱性土长年累月侵蚀后畄下的深黃色斑迹,但用不了多久,这一被少数专家颇为自傲的发现又被造假者攻克……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鉴定者和制假者永远在不停地较量,当专家认为的唯一标记被攻克后,专家客观上反而成了制假者的“托儿”,这时信了专家等于认了制假者的新仿!

懂得了“望气”也读懂了古陶瓷

古陶瓷透出的气质是任何造假者无法仿制的。它和人的外在气质一样,人的气质是内在修养,学识,文化底蕴等素质的外在的自然流露,没有内在的深厚涵养,想靠外表的人为化妆和名牌衣服是塑造不出气质的。看一个人,只要望一眼他的气质就基本明了他的内在涵养,任何掩饰或做作都不能改变他呈现在眉宇神色间的气息。观人要观人的气质,看古陶瓷同样要望它的气韵,懂得了“望气”也读懂了古陶瓷,懂得了真正的鉴别真伪之术!

古陶瓷的气韵凝聚在肥厚的包浆中,是由玉质般的光泽向外自然散发的,类似不停发送的电磁波长,这特殊的电子波只有能解读它的人才接收得到,其他外行或尚未开眼的人是断断感觉不到的。

我有个朋友,也是媒体人,专做收藏类人物的报道,自己收藏的档次也颇高,还在天南海北地奔波,一边寻找采访对象,一边鉴赏东西,人很耿直,不愿说违心话,由于眼力好又说真话,因此得罪了好多人。他说,也是职业道德的底线。当时谈到看了有很多玩仿品的“国宝帮”,他一针见血地说“古陶瓷的包浆是岁月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迹,它会散发特强的电磁波,玩仿品的‘国宝帮’和那些专玩残破旧瓷器的中层人次都是接收不到类似电磁波的。”我十分赞同他的观点。

对能接收古陶瓷特殊电磁波的高端玩瓷人来说,新仿瓷散发的气息和光泽会觉得十分刺眼,他们的眼光会躲避开去,因两个波长是绝对相排斥的!

“望、闻、诊、切”是中国的中医学诊断病情的主要手段,它将“望”放在首位,说明望气在诊断中的重要,一个人患了病,必定会在气色上反映出来,高超的中医师经过千万例的实验总结,掌握了各种外在气色表现与内在病患的联系,故一望气而知著!异曲同工,诊病如此,鉴古玩也如是,如果鉴定家在脑子里储存大量的真假信息,而任何一件古陶瓷的内在质均会自然地反映在它外在的气色上,只要一望气就能识真假。这绝不是哗众取宠的渲染,而是真正高手多次现场的印证!

让眼学联姻科学


陶瓷鉴定中,准确判断器物的真伪、年代、产地或窑口是专业研究者的目标,但实践中却会出现各种情况。笔者推崇当今古陶瓷鉴定走“传统”与“科技”相结合之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利用科技手段采取有效的补充和论证。

传统鉴定对于古代真品陶瓷器往往在年代、窑口的判断上产生分歧,持不同观点者几年甚至几十年争论不休,难达共识。其实正确的结论永远只有一个。例如,一件古代青花瓷器,有人根据造型和纹饰认为是明代的作品;也有人依据用料与工艺,判断清代制造;一件哥窑器,有人认定是宋代真品,也有人认为是清仿。其实用肉眼看到的青花浓淡、釉色深浅都是由其所含元素的种类及比例决定的。面对类似问题,我们不妨采取科技方法得出准确定论,这其实是一个真赝问题之外的问题。而从客观角度讲,每一个朝代、每一个窑口在烧制陶瓷器时所用的原料(包括胎土、釉料和颜料)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古人不会有意为今人设下“陷阱”,也没有哪位古人会把宋、明的陶瓷用料留存到清代再烧成瓷器。同一时期制作的器物,用料基本都是相近的,没有哪一个窑做碗用一种原料,做盘用另一种原料。只要我们准确地测出这些用料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元素种类,再与当今科研机构所建立的各类数据库中的数据相比较,看它与哪个时期的数据相吻合,即可断代。

这样两相结合的办法,既充实了传统鉴定在主观经验上的不足,也使得科技鉴定中的“样品釉面成分与某某代某某窑釉面成分符合较好”的结论有了用武之地。只有将传统鉴定与科技鉴定合理结合,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开始达成共识,我们的古陶瓷鉴定事业才会稳步发展。

看走眼的真伪鉴定专家“掌眼”


一位观众端详拍卖会预展的展品 

看走眼的“掌眼”

“什么叫专家?……‘专’是术业有专攻。有一首歌曲叫‘像雨像雾又像风’,现在很多专家是‘鉴玉鉴瓷又鉴画’,十项全能,能不出错?”

吴树告诉记者,他曾接触过的几个富豪藏家,每人都买了几千万到几亿元不等的藏品,埋单前都经过国内知名专家“掌眼” (请人鉴定真伪),认定是真品。可是,后来经别的专家鉴定又全是假的, 拍卖公司也说是假,结果全砸在了手上。

在收藏界,辨别真伪已经成为“死结”。无论是偏主观的“眼学”,还是偏客观的科学鉴定, 都存在很多问题。

先说眼学。所谓眼学,是指鉴宝专家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根据艺术品的外形来分辨真假。以陶瓷而论,有“六看”:看造型; 看胎釉;看工艺; 看纹饰;看彩料;看款识。很多人认为“眼学”的主观性、随意性太强,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景德镇,不少高仿大师对“眼学”鉴定一笑了之。

专家为什么会看走眼? 行内人介绍,一是专家水平有限,二是仿制水平太高。国内有不少专家几乎是“万金油”,古瓷也懂,古画也行,顺便看看青铜器,鉴定证书一开就是几千元进账。结果却老是看不准、看不透。吴树告诉记者, 他认识一位台湾女士,叫徐小虎,是英国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博士,一生只研究一个人的画———吴镇(元代画家, “元四家”之一),吴镇几十年间换了什么笔、什么纸、什么墨、画风为什么改变,全部了如指掌。“什么叫专家? 这才是专家。‘专’

是术业有专攻;有一首歌曲叫‘像雨像雾又像风’,现在很多专家是‘鉴玉鉴瓷又鉴画’, 十项全能, 能不出错? ”

再 说科学鉴定。对于古玩,主要是采用成分分析法,包括碳14 (误差几百年,不能鉴定明清古玩) 、微量元素、冷光谱、X 射线等分析法。通过分析古玩的元素构成,与真品数据库比照,符合条件的即为真品。

看似完美的科学手段,却有先天不足。真品数据库的匮乏是其致命软肋。黄云鹏拥有一座古瓷片私人博物馆,里面几千片古瓷都是他的“师傅”。相比这种规模的资料贮备, 不少科研机构的数据库就相形见绌了。吴树告诉羊城晚报记者, 据他了解, 即使是样本较多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在元青花瓷片方面, 也仅仅完成了200多片的数据分析,历朝历代瓷片样本才1000多片。

古画的鉴定同样很难。在广州原西关古玩城开了多年店铺邱老板对技术鉴定不屑一顾。“现在的高仿古画,用的都是当时朝代的古纸,科学鉴定的结果必‘真’无疑! ”

随便买的“证书”

随便在网络上找一找,便能看到五花八门的鉴定网站。记者随便点开一家留着北京电话号码和地址的“中×古艺术品鉴定技术开发中心”,发现“专家团队”里的好几十人,个个都是收藏鉴定界如雷贯耳的大腕,叶佩兰(故宫博物馆研究员,长于鉴定瓷器)、夏更起(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也名列其中,总顾问还是原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但在网站介绍中,隐去了“原”院长的“原”字。

这家中心声称可以进行各种藏品鉴定,“眼学”和科技鉴定都行,收费标准都是2500元/件。还提供照片鉴定服务:只要把照片发到电子邮箱,同时把鉴定费200 元汇到中心的账户上, 两三天内就有答复。

“这种公司太多了,运作方式都差不多:打着几个名人的旗号, 平时常常参加些所谓的‘公益鉴宝’活动,随便给藏家看看东西,实为推销鉴定服务。你的东西要被认真鉴定,最终还得到公司或者中心去‘放血’。”林士民告诉记者。记者还真在网站上发现,这家中心乐于“公益鉴宝”,前不久还拉着专家们去天津走了一遭,接下来又到著名的“热钱”投资地鄂尔多斯举行大型“公益鉴宝”大会,在鄂尔多斯网上,羊城晚报记者找到了这次免费鉴宝活动的消息:市民可以免费鉴定两件藏品,但现场不提供鉴宝证书,专家不与收藏者合影。

“公益鉴宝”靠不靠谱? 吴树曾拿了两件藏品去体验,结果看到的是典型的“钓鱼游戏”—— —在 北京世纪坛举办的一次鉴宝大会上,吴树带着一只唐三彩粉盒、一件“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角烛台”, 排队等候一位拥有众多国字号头衔专家的鉴定。两个小时后终于见到了专家,对方只看了不到一分钟,就下了结论:“唐三彩粉盒,‘老的’(古物), 没意思, 不值钱!

‘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角烛台’,假的,要是真东西,那是几千万的活儿! ”但专家又不经意地问:“这个烛台花多少钱买的? ”“6 万多! ”吴树佯称。“6 万多? 我劝您呀,想买真正的好东西、值钱的东西,没有一定的门道只会是劳民伤财! ” “您能给我一个联系方法吗,有时间我去向您讨教。” 专家立即递给吴树一张名片。

几天后,吴树来到专家的办公室,这次他又带了两样东西:一件唐三彩贴花小罐;另一件还是“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角烛台”,和前几天鉴定的那只赝品是一对, 但青花料有些晕散,更符合苏麻离青料的特征。来到办公室鉴定, 就没有免费的午餐了: 每件东西鉴定费300 元, 若要开具鉴定证书, 另外再收3000元。吴树发现, 这位专家鉴定有规律可循,只交300 元鉴定费但不开鉴定证书的, 东西往“紧”里看,一般说成是仿品或高仿品;而对于那些交3000 元开鉴定证书的, 一般都鉴定为真。

3000 元买一张证书,值吗? 吴树解释,这是藏品估价的敲门砖。

一般来说,如果藏家要想把藏品“上拍”,或在送礼时证明其身价,一张“鉴定证书”是绝对不能少的。藏品有专家“掌眼”并签字画押,可信度能提高不少。

由是,专家们甚至还成为藏品拍卖链条上的掮客,挣“二道”钱。

吴树暗访的专家便是这么个角色———交完600 元鉴定费后,专家表态: “这只唐三彩小罐还不错, 这只烛台嘛也还有一眼! (行话,意为初步印象不错) ” “不知道能不能拿去上拍? ”吴树提出要给烛台开一张鉴定证书。专家说: “没问题! 严格说起来您这件东西也不是百分百符合真品的所有特征。当然,由我这里开出鉴定证书,拍卖公司还是会收的……” “那您就给我开两张吧,我想把这两件东西都给‘上拍’……”

交完6000 元钱, 专家让助手把东西搬进另外一间房子,只见里面已经摆了 几十件瓷器和玉器,全部是藏家们拿来鉴定、准备送拍的。在送拍登记簿上,密密麻麻写了好几页纸,吴树的两件东西排在200 多号。根据委托拍卖合同,藏家自愿委托将物品送交拍卖, 按照委托拍卖物品的保留价收取1%的保管费和其他手续费。青花烛台专家估价600 万元,吴树给出保留价300 万元,连带那只唐三彩小罐,一共付给这位专家所在的鉴定公司3 万元。

吴树粗略算了一笔账:按登记自己物品那页纸上的交费总数,委托起拍价至少五六百万元,按比例计算,20 位委托人总共交费大约是50 多万元。鉴定专家的助手含糊地告诉吴树,这笔钱他们能拿到1/10 左右。拍卖掮客费加上鉴定证书的费用, 光一页纸上登记的客户,这位专家就能有10 万元左右进账。

赝品少机会多 当代瓷器成投资新宠


谈到瓷器收藏,大多数人想到的是明清古瓷。然而近年来,一向被忽视的当代瓷器,价格却在看涨,不少投资者开始将目光转向具有升值潜力的当代瓷器市场。业内专家分析,一些做工精美、价格适中的大师级当代瓷器也值得收藏,升值潜力较大。

市场当代瓷器价格攀升

瓷器作为收藏大类,一向受到重视。近年来,部分大师级的当代陶瓷艺术作品价格在稳步上涨,其中涨势最明显的是景德镇瓷器。据了解,艺术大师的作品近几年平均涨幅都在20%~30%之间。如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陆如的作品,2006年不到10万元,如今超过了50万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的一把茶壶,从2007年的5万元左右涨到20万元以上。面对日渐稀少、价格高企且鱼龙混杂的古瓷市场,不少藏家开始转向当代瓷器收藏。据了解,我市瓷器市场也有专门投资当代瓷器的藏家。

“投资就要先下手为强,等到价格上涨再介入就来不及了。”一位不愿具名的藏家介绍说,前几年就开始买入当代瓷器作为投资,与屡创天价的古瓷相比,当代瓷器还未被大量炒作,价格仍处于相对低位。业内人士分析,当代瓷器的发展与目前市场上古瓷赝品较多有关,另外古瓷价格高、难辨真伪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而当代大师瓷品的艺术价值一般会随着创作者的学习沉淀而得到提升,受到更多人认可。加上仿品少,容易鉴定年代和大师。

提醒可关注三大类瓷器

古今通宝重庆分公司高级鉴定师马辉义建议,投资收藏当代瓷器可从三大类入手。一是考虑作品的知名度,选择当代顶级工艺大师的代表作,尤其是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大师或者省级顶尖工艺大师的精品;二是选择代表和反映各个时期历史文化的瓷品,如大跃进瓷、文革瓷等;三是原轻工部景德镇艺术瓷厂生产的仿古艺术瓷。“这几类瓷品未来升值空间较大,瓷器的质量也不错,而且价格也比明清古瓷便宜很多,普通收藏者也有能力入手收藏。”马辉义介绍说,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当代瓷器都具有升值空间和收藏价值,选择当代艺术品时要考虑作品的造型、色泽、图案等,最好选择摆件等艺术瓷品,生活、生产类瓷品,由于量大收藏价值要差一些。另外由于当代艺术陶瓷产量无法限定,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资风险。所以也要结合创作者的人品、艺德等方面来综合考量。

心观万象:陆春涛2015香港个展将开幕


“心观万象”陆春涛2015香港个展 海报

2015年10月16日下午,“心观万象”陆春涛2015香港个展将在保利香港艺术空间拉开序幕。此次展览是水墨艺术家陆春涛继1997年香港回归前和2009年“墨变”巡回展香港站之后的第三次香港个人画展。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亲笔题写的展名“心观万象”映射了陆春涛“心观万象,游心意象”的艺术情怀。

展览将展出陆春涛最新力作三十幅,全面呈现其近期的创作实践和艺术思考。作为当代水墨艺术的中坚力量,陆春涛自从事水墨创作开始,一路不断探索,其每一步艺术实践都为中国当代水墨艺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启示意义和可资借鉴的研究视角。

陆春涛对其水墨艺术精神场域的构筑方式是独特的。他旨在通过朴素的画题,在更为宽疏的当代语境中自如地运用水墨性话语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和生命的关注,揭示对精神世界的求索。其作品借小画题展大心量。方寸“荷塘”以一种看似静止的姿态,承载了世间的万千变化。此次展览现场三十幅精致的水墨作品,正是对陆春涛“心观万象”气量的例证。

而这种气量得益于陆春涛将水墨“意境”的开拓与营造作为其艺术探索的核心命题和原点。可以说,陆春涛作品的精神图式始终秉承了中国水墨的“写意精神”。同时,也融入了其赋于的现代精神与浪漫情思。陆春涛在表现图式上打通了东西方艺术的界限,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承接着西方抽象画理与摄影光感的理念,形成“荷塘”在虚与实的之间的转化,这种转化既是空间上的,也是时间上的。正是由于“荷塘”拓宽了其意象上的深度与广度,反而给观者以更充分的想象空间,在精神上让人感受到更大的自由度,从而产生了一种无声而具大美之境界。

无论是在当代艺术的“本土化”进程中,还是在对外的“突围”中,陆春涛的水墨艺术可谓一枝独秀,他的“荷塘”,亦幻亦真,是一种具有文化乡愁的现代水墨意境,也是艺术家返璞归真的心灵还乡之旅。此景由艺术家心中之境而生发。这种超脱的精神境界正是陆春涛水墨艺术所追求的“心观万象”之情怀。

艺术家陆春涛

艺术家简介

陆春涛,1965 年,生于上海崇明岛。

1984 年至1986 年,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美术专业班。现为上海书画院副院长,

上海中国画院兼职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重要个展

2015

心观万象:陆春涛2015 香港个展,保利香港艺术空间,香港

卧游:陆春涛水墨艺术,旧金山中华文化基金会视觉艺术中心,旧金山,美国

人头马之夜·陆春涛新作品鉴会,上海日航饭店,上海,中国

2014

陆春涛2014 新作品鉴会,天堂书屋,北京,中国

2013

异色与秘境:陆春涛水墨艺术展,蓝顶美术馆,成都,中国

墨之韵:陆春涛水墨艺术展,卡萨雷斯博物馆,特雷维索,意大利

陆春涛个展,新加坡当代美术馆,新加坡

2012

水乎·墨焉:陆春涛三千立方水墨空间展,华府艺术空间,上海,中国

陆春涛作品观摩展,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0

陆春涛水墨新作展,上海世贸展览中心,上海,中国

2009

墨变·陆春涛水墨新作全国巡回展,禹舜美术馆,哈尔滨,中国;琢璞艺术中心,台北;

徐汇美术馆,上海,中国;锦瑟画廊,重庆,中国;深圳博物馆,深圳,中国;集古斋,

香港

2008

墨变·陆春涛水墨新作全国巡回展,秀·空间,杭州,中国;陈之茀艺术馆,金华,中国

2006

陆春涛花鸟画展,中百美术馆,潍坊,中国

陆春涛欧洲写生作品展,XYZ 画廊,北京,中国

陆春涛欧洲写生作品展,崇明图书馆,上海,中国

2005

陆春涛作品展,RNHR 大厦,科隆,德国

陆春涛作品展,曼海姆博物馆,曼海姆,德国

2004

2004 陆春涛作品展,集珍斋,吉隆坡,马来西亚

2003

陆春涛新作展,中兴泰富广场大厦,上海,中国

重要群展

2015

极光墨海:中国水墨艺术家暨作品赴南极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水墨·形意: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芥墨艺术馆,南京,中国

园林·异景: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苏州金鸡湖美术馆,苏州,中国

时代·撷英:上海当代水墨艺术家作品邀请展,龙美术馆,上海,中国

境心当代:海派水墨代表性艺术家新作展,华府艺术空间,上海,中国

全国九城艺术联展,朵云轩艺术中心美术馆,上海,中国

中国眼睛:水墨的延续与革新,艺术北京2015,北京,中国

当代水墨,洛杉矶华美博物馆,洛杉矶,美国

2014

重塑东方美:美在慧眼·水墨心印,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中国;广州美术学院大

学城美术馆,广州,中国

极光墨海:中国水墨艺术家暨作品赴南极展,华府艺术空间,上海,中国

男儿本色: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品鉴会,水墨空间美术馆,北京,中国

水墨当代艺术展,南海艺术中心,旧金山,美国

2013

写意中国:中国当代水墨名家提名展,卡萨雷斯博物馆,特雷维索,意大利

花季·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巡回展,关山月美术馆,深圳,中国;香港大会堂展览馆,香

港;南通中心美术馆,南通,中国

境心当代II:海派水墨代表性艺术家新作展,华府艺术空间,上海,中国

水墨的逻辑:25 位艺术家的25 种表达,现实空间,北京,中国

重塑东方美:现代生活·水墨心印,南京艺术学院新美术馆,南京,中国;上海多伦现代

美术馆,上海,中国

坏画:当代水墨展,华府艺术空间,上海,中国;浙江画院,杭州,中国

2012

墨·界:当代水墨艺术展,华府艺术空间,上海,中国

重塑东方美:水墨的现代诠释,江苏省美术馆,南京,中国

2012 新水墨艺术邀请展,上海同祺文化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水墨纵横:2012 上海新水墨艺术大展,朱屺瞻艺术馆, 上海,中国;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上海,中国

化境:中国当代艺术新象,天成国际拍卖公司,香港;

艺术经典:中国国家画院美术作品展,上上国际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1

花花世界:孙良、陆春涛作品展,华府艺术空间,上海,中国

境心当代:海派水墨代表性艺术家新作展,华府艺术空间,上海,中国

东方既白:中国国家画院建院三十周年美术作品展,中国国家画院,北京,中国

2010

2010·上海:中国水墨现场,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

第七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关山月美术馆,深圳,中国

2009

水墨新语:何曦、蔡广斌、陆春涛水墨新作展,上海春季艺术沙龙,上海,中国

2008

东方墨·第二回当代中国水墨艺术家邀请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北京,中国;和平国

际会展中心, 杭州,中国;奥斯陆媒体俱乐部,奥斯陆,挪威

2008 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国际展览中心,北京,中国

2008 大韩民国·釜山国际现代水墨画展,乙淑岛文化会馆,釜山,韩国;

和谐亚洲:第23 届亚洲国际美术作品展,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广州,中国

2007

非常笔墨:2007 当代水墨艺术家邀请展,上海春季艺术沙龙,上海,中国

回归·交融:回归交流展,四川美术馆,成都,中国

多元并存:2007 中韩当代艺术交流展,上海良渚文化艺术馆,上海,中国;韩国艺术殿

堂美术馆,首尔,韩国

写影·写意:名家·名影·名作当代艺术,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6

《画刊》年度邀请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中国

东方墨:中国当代水墨艺术邀请展,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奥斯陆

美术学院美术馆,奥斯陆,挪威;

当代·笔墨:2006 上海水墨艺术大展,明圆文化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第二届今日中国美术大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学术状态·中国当代艺术家邀请展,南京博物院,南京,中国

2005

中国画实力派画家赴香港邀请展,香港中环大会堂,香港

21 世纪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巡回展,崇明县图书馆,上海,中国

南北花鸟·当代中国花鸟画学术交流展,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韩·中国际绘画交流展,韩国釜山市政厅,釜山,韩国

第十二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济南市博物馆,济南,中国

春花秋实:2005 上海花鸟画艺术展,陆俨少艺术院,上海,中国

2004

水墨心象: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中国国画研究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中国风情:当代中国画作品展,巴黎艺术城展览馆,巴黎,法国

水墨报告:当代水墨艺术家巡回展,上海春季沙龙,上海;山东首届书画博览会,济南,

中国;南京美术馆,南京,中国

南北方对话:著名画家作品交流展,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哈尔滨,中国;南

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中国

聚焦西部:内蒙行,中国国画研究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彩·墨空间:2004 当代中国画家提名展,大连美术馆,大连,中国

2004 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上海明圆文化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2003

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星海会展中心,大连,中国

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展获优秀奖,炎黄艺术馆,北京,中国

影像与印象:走进水墨艺术家工作室文献展,刘海粟美术馆,上海,中国

2003 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安美艺术会展中心,合肥,中国

大家:从当代艺术看设计国际艺术展,复旦大学,上海,中国

2002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 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上海美术馆,

上海,中国

第十六次新人新作展,北京炎黄艺术馆,北京,中国

水墨状态·2002 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崇明图书馆,上海,中国

2001

2001 上海美术作品大展,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

重要出版

2014

《卧游——陆春涛水墨艺术》,旧金山中华文化基金会

2013

《异色与秘境——陆春涛水墨艺术》,中国青年出版社

《Il fascino dell‘inchiostro - Mostra Artisti d’inchiostro di Lu Chuntao》,意大利卡

萨雷斯博物馆

《陆春涛》,台湾琢璞艺术中心

2012

《水乎·墨焉》,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上海书画院联合出品

《荷塘·2010-2012 荷塘作品》,上海华府艺术空间

2011

《荷塘·陆春涛新作》,台湾琢璞艺术中心

2010

《水墨手语·陆春涛绘画艺术评论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

《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集·陆春涛》,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8

《中国当代艺术家·陆春涛》,上海书店出版社

《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陆春涛》,河北美术出版社

《墨变·陆春涛2008 年新作展作品集》,香港东方艺术中心

《墨变Ⅱ·陆春涛水墨新作展作品集》,香港东方艺术中心

2007

《当代中国画市场调查报告·陆春涛卷》,人文艺术出版社

2006

《欧洲笔记》,上海文艺出版社

《陆春涛花鸟作品集》,香港东方艺术中心

2005

《走近画家——陆春涛》,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艺术家——陆春涛》,德国曼海姆博物馆

2004

《海平线——陆春涛》,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3

《花之俏·陆春涛花卉作品集》,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2

《水墨状态——中国画名家十人集·陆春涛卷》,上海书画出版社

瓷器“掌眼”把握三个“基本点”


大清乾隆年制款青花蒜头瓶。

“瓷器在收藏品市场里最难把握,经常听到有人说买到了赝品。”昨天,义乌修竹轩老板虞晓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古瓷交易的行情越来越好,价格暴涨,仿古瓷的制作也越做越精,真假难辨。

那么如何从真假充斥的古玩市场中淘到好东西呢?虞晓雷说,首先要看瓷器的造型。各时代瓷器的造型,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各类器形,多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本时代的生活风俗、审美标准、社会风貌和技术条件。若能深谙并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掌握了一种较为可靠的鉴定方法。对于各时代的一些典型器形,特别是名贵品种,更应牢记于心。因为越是名贵的品种越是有人去仿制。

在掌握各时代瓷器的品种特征和时代风貌的同时,应侧重对器形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珑、华丽等不同的风格进行研究,详加分析对比,摸清其演变规律。久而久之,便可充分利用不同器形的特征,熟练地鉴别真伪。

此外,还要学会看瓷器的纹饰。虞晓雷说,瓷器上的纹饰,也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因为绘瓷原料与技术的不断丰富和改进,无论在题材内容以及表现手法上,不同时期的纹饰均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各个时期的纹饰内容,虽然丰富多彩,但不外乎人物、景致、花鸟、文字和图案之类,养成细致观察纹饰特点的习惯,于细微处下功夫,才能见微知著,在鉴别真伪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断代和鉴别真伪时,观察比较同时期和相近朝代其他工艺品的图案和画意等特征,也很重要。

最后,还要会看胎釉。就瓷器来说,胎为骨,釉是衣,细致观察胎体和釉面,也是断代和鉴别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鉴别胎质时,可从无釉处观察,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制的缜密程度。历代淘炼方法有别,明代胎土中含有金属杂质比清代和民国时候多,所以烧出来的产品表现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另外根据各个时期所具有的典型足形来判断和辨伪,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研究类比各个时代不同形式的器足特点,找出其继承、发展以及演变的规律,与研究造型和纹饰一样至关重要。

从釉面的新旧光泽上,也可以辨伪。古瓷一般有着那种年深日久自然形成的“酥光”。另外,各个时期施釉的厚薄,釉面的莹润与干涩,釉质的细密和疏松及浓缩,积釉等情况也是鉴定真伪的一个重要依据。

文物收藏经眼录:揭秘书画作伪


补题或改题款识作伪:宋元名家字画多不在画面内题款或钤印,有则大都在树缝石隙中或边角裱褙上,且字印均极小。以剪裁、挑剜、补换等术,将与其风格题材相近的名家款识,偷梁换柱张冠李戴,移于不见经传的无名或小有名气的书画家的作品之上。古字画破损常见,此作伪手法与书裱艺术融为一体,亦最普遍,有如现代科技装配影象,剪辑录音,真假虚实混然,令鉴赏高手每每莫辩真伪,故此作伪法极具障眼力。

揭裱作伪。

有明以来作字画始用宣纸,少则两、三层,多则五、六层,一幅品相纸张好的能揭二、三层不等;下层破损色浅的,施以添描熏燎法,使其色泽古旧品相完好如第一层,功夫好的,可轻易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自古不能揭裱字画层次的裱工,当是不入流者。

至于在文物市场滥觞的古今名家的拙劣伪作,开始笔者还笑其胆大皮厚,见多了,便也漠然。也曾与一小有名气的中年画家在逛文物市场时,指着冒其大名的膺品问:“你咋不打假?”不想其竟泰然一笑:“我的名字能养活一些人,也是功德嘛!”后来才得知这些膺品是在他的鼓励下公开出卖的,并且在兜售时更加理直气壮:“真的?真的会卖这个价啊!”借此提高身价。

限于篇幅,诸如伪刻作者印信、收藏名家鉴藏印章,集名家字等术,不能一一列举。竟致近千年前的宋人米芾,就在《画史》中感慨:“今人好伪不好真,使人叹息!”黄庭坚在《题王右军书迹后》中也惊叹:“余曩在都见数家有此墨本,或肥或瘦,真伪不可知。”此二人乃北宋以精收藏鉴赏著称的书画四大家,可见当时的作伪之烈。近年新兴的高科技扫描、复印作伪,就更是令人眼花缭乱,令各路英雄一世的大师高人,屡屡败走麦城。

然文物的作伪,决不仅限于字画。瓷、漆、铜、木、石、玉、骨牙雕等等,莫不如是。而瓷器的残瓷再烧、新画老胎、老瓷做全、老锔新瓷、新瓷残片作旧等造假手段,更是不胜枚举。如今市场经济,打假防伪民心所向,有关部门看似也痛下决心。笔者屡听人言,亦常见媒体呼吁对文物市场打假?

但笔者以为:不能、也无法用规范别的商品之法对文物市场打假。因为万千商品,唯独文物的假伪与恶劣决非同等概念。换言之:衡量文物价值的标准,不在于真伪而在于优劣。

首先,文物的“伪”的起源,是对名家名作的摹仿,这就毋容置疑地包含了对前人精美之作的景仰、崇敬、与继承发扬。以字画而言,早在北宋之初朝廷就设立了 “书房”,专事临摹前贤和当代名家作品;民间争相效尤,以致有“真本一、二,伪见三百”之说。以瓷器而言,中国宋瓷五大名窑:官、哥、定、钧、汝,从同时代起至今,各窑系皆有仿品,不少元、明、清三代仿宋名瓷,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极高的艺术及经济价值,为历代帝王大家珍藏。就唐三彩而言,宋、辽、金、西夏、元、明的仿品,多的是堪称国宝的极品。

而在其工艺失传数百年之后,研制复活的唐三彩、黑陶、耀州窑等名品名作,更是令中外瞩目的华夏文物的更新和飞跃。这无疑对改善近数十年来因各种原因,中国新瓷在国际市场几近沦为地摊文学的窘迫境地,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意义。改革伊始,全国各地文物市场赫赫然排列各名窑新器,并堂而皇之仿历代名品款识,政府非但不以假伪打击取缔,还给予各种优惠政策保护鼓励,当然是利国利民,功在后世的开明之举。

1998年5月,在杭州凤凰山发掘南宋“修内司官窑”,激起了专家学者们极大的关注和热烈讨论,从而在发掘出来的原件和标本为参照的基础上,引发出这样一个话题:过去宫廷和官方所藏的一些传世品宋瓷,并不完全可靠。论证是考古人员通过对绍兴攒南宫宋皇陵,及五代吴越国王钱元瓘墓等处的发掘调查得知:崇尚武力,热爱弓马的游牧民族的元兵,只看重金银器皿,而对集汉文化之大成的精美瓷器却并不看重,大都采取捣毁的损招。由此推断元大都宫廷中和清宫收藏的南宋官窑瓷,极可能是元建国以后,乃至明、清两朝新入藏的精仿品。但这一论断并无损宫廷和官藏精品的地位,反倒又引出另一个令人激奋的话题:如果没有宋、元以降的精仿作伪呢?

就字画而言,历代大师巨匠都不乏临摹高手,其仿品之逼真,足令原收藏者与鉴赏家莫辩真伪。《清明上河图》几种版本的发现,孰真孰伪,足令专家学者们至少再争论一百年。前不久深圳拍卖署名吴冠中先生的大作《炮打司令部》,吴先生坚决否认是其手笔,而拍卖方及货主又一口咬定是其真迹,有亲眼见作此画的人为证云云;接着又有另一画家宣称此画是其本人所为……令各路高手大师各执一词,媒体沸沸扬扬一阵亦不了了之。

前几年四川某拍卖行拍卖一大师作品,虽出自名人之后,专家们仍对其真伪各抒已见;买家心有疑虑,专程赴京,分别请写大师传记的作家,及确凿记载某年、某月、某日、某地,亲见大师所作此画的人,以及大师的遗孀求证。三路最具实证权威的人,开始也各执一说,皆愤愤然慷慨激昂,像是要仗义执言了,但几天之后当买家请求出具文本作证时,又都环顾左右而言他,不置可否了。遂成为近年来文物拍卖的又一大悬案。

明代御用陶瓷花瓶价值千万 专家眼前一亮


王声伟主任鉴定瓷瓶

20日上午,昆明市民张先生提着用塑料袋装好的一对瓷瓶来到潘家湾文化艺术收藏品市场做鉴定,让云南省收藏家协会专家和张先生大吃一惊的是:这个看起来普通的瓷瓶竟价值上千万元。

据云南省收藏家协会、北京颂德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北京宗兴澣博拍卖有限公司陶瓷鉴定师王声伟主任介绍,这对青花穿花花卉龙纹长颈瓷瓶,高37.5厘米,口径2.5厘米,足径5.8厘米,釉色温润,画工流畅,质地如玉,修胎规整,底部落有“大明成化年制”6字款,与故宫博物馆和研究所同样的藏品实出一辙,为皇家御用品,是不可多得的陶瓷珍品。王声伟主任表示,这是民间难得一见的大件藏品,保守估价为1800万元。

据收藏者张先生介绍,这对瓷瓶将亮相今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民间收藏品大观展览”,此前从未与公众见面。瓷瓶一直是由老父亲专门保管,父亲去世后才由张先生和姐姐分管。当问到收藏瓷瓶的渊源时,张先生告诉记者,父亲原是国民党一名军官,后到云南参加起义,解放后曾在省政协任职,瓷瓶可能就是父亲担任军官时收集到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