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窑口 > 导航 >

中国古代窑口的分布与辨认窑口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窑口的分布与辨认窑口的重要性

古代瓷器窑口 古代瓷器所有窑口 中国古代瓷器民窑

2021-05-15

古代瓷器窑口。

瓷器的产地俗称“窑口”。中国古代瓷窑在元代以前基本是南、北方较为均衡,窑址遍及全国,名窑星罗棋布。其中宋代着名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窑最令世人注目。汝、官、钧窑以釉色见长;哥窑以纹片着称;定窑有着丰富精美的装饰花纹。明清时期又出现了全国的瓷业中心—景德镇。

瓷器的窑口是由考古工作者根据古代文献记载或实地发掘所逐步了解的。关于从实物来研究印证方面,最好的方法是调查瓷窑遗址,因为窑址的材料是最真实、最可靠和最全面的,从实地调查得来的材料也是最科学的。怎样才能正确判断哪件瓷器是名窑产品,哪件价值更呢?这就需要收藏者对各个窑口的相关知识有充分的认识和辨别能力。辨认窑口是鉴定瓷器的年代和真伪的重要环节。中国制瓷产区分布很广,我们可根据分布区域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不同,制瓷原料、生产手段、工艺技术、装饰技法的不同,各窑瓷器的特点和风格不同,来确定古瓷的产地和时代。

taoci52.com小编推荐

瓷器鉴定的重要性


文物鉴定是文物研究的基础。过去社会遗留下来而传世至今或经过发掘出土的文物,都应当称之为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是不相同的,要根据其在历史上的作用以及研究的价值,对其进行鉴定而加以区别。现在国家博物以及省、市、自治区各大博物馆收藏着大量的历史文物,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个人的收藏。正因为如此,历史文物就成为一种“商品”在社会上流通着,也随之出现了对历史文物进行仿制的“商人”。因此,鉴定文物除了鉴定其历史与艺术价值外,又有了一个鉴别真伪的问题。随着时代的推移,这种“假古董”大量出现,鉴定文物的真伪显得格外重要了。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这表明我国陶瓷发展的历史悠久,不同时代的陶瓷是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产物,从这种意义上讲,每件陶瓷器都打上了不同时代的烙印。这就是我们鉴定陶瓷器的重要科学依据。

陶瓷器本身既是一种美术品,又是一种实用品。因此,还要从艺术的角度,如它的造型、花纹装饰等去观察研究,因为各个时代所具有的特征是不同的。除此之外,还要看它的烧造技术,包括窑炉的结构、器物成型的方法以及使用的原料等各个方面,来进行综合性的形容。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符合历史时代的科学鉴定。

文物鉴定是一门科学,因为它是研究与揭示各个时代历史文物的特征,掌握其发展规律并用以达到正确断代目的的科学。科学的灿代有利于文物的研究、保护、陈列、出版,是历史文物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也是研究陶瓷发展史的基础。

既然瓷器鉴定是一门科学,就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它。然而,实际工作中,有这样两种偏见是值得注意的:

一种认为鉴定不是科学,而只是一种经验之谈,没有什么理论根据,甚至否定它的科学性质。进而否定传世文物的历史价值,只承认经过发掘出土的,尤其是具有确凿纪年墓出土的文物,因此,对收藏于博物馆的大量传 世品持否定态度,甚至认为大多数应是靠不住的赝品。也有的学者认为,除了考古发掘品外,有文献记载的是可靠的,否则也是靠不住的。

另一种则过分强调鉴定工作,甚至把它提高到不适当的地位。实际上是把文物研究看成是真真假假的研究,而不与社会历史等各种现象联系起来研究,只是停留在玩物鉴赏,即“玩古董”阶段,这就使文物失去了对人类历史研究的真正价值和重要作用。因为文物是研究社会发展史的的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是当时社会的历史反映,为历史学家提供极为珍贵的研究资料,我们从某件文物就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情景。从整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在某一时代的文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它们反映了一个共同的时代面貌与时代特征,组成了整个社会历史文化面貌。所以不应当把它们分割开来研究。作为整个社会发展与历史文化的一个个组成部分,如陶瓷、青铜、玉器等不同品类,按质地对其进行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把它们各自的发展面貌比较系统地揭示出来,为扩大到整个社会、时代的研究打下基础。因此,光靠文物鉴定工作是不能完成上述任务的,而需要结合考古、文献等各个方面瓷料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总之,我们既不能不重视鉴定,也不能过分强调与夸大文物鉴定工作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就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它,弄清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古代瓷器的八大民窑


民窑是针对官窑瓷器而言的,中国窑系众多,而最知名的瓷器窑口有八个,以长江为界,一分为二,,北方四个,南边四个。 北方是定窑、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四个窑系; 南边是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四个窑系。

南方四个民窑:饶州窑(景德镇)、龙泉窑、建窑、吉州窑

饶州窑:即现在的景德镇窑。主要特色为影青青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龙泉瓷: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盛极于南宋晚期,主要烧制盘、碗、壶等日用品和仿玉、仿铜瓷器及塑像等。产品制作工整,普遍使用了刻花技术,釉层较薄,釉色青中泛黄。胎薄、釉厚,不开片。颜色粉青、梅子青,青绿色。较官窑、哥窑有很大的进步。

建窑瓷:窑址原在福建建安(今建瓯),后迁建阳。所烧黑釉瓷器,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当时被誉为上品。器底刻有供御﹑进琖等字样。明曹昭《格古要论.古建窑》:建窑器出福建,其碗盏多是……色黑而滋润。有黄兔斑滴珠大者真,但体极厚,俗甚少见薄者。清朱琰《陶说.古窑考》:宋时……以建安兔毫盞为上品,价亦甚高。窑址在福建德化。又称德化窑。所烧瓷器色白润,称建瓷,又称白瓷,以佛像最佳。清朱琰《陶说.古窑考》:建窑,在福建泉州府德化县。

吉州窑:位于今江西吉安永和镇,又称“永和窑”。南宋呈鼎盛时期,烧瓷品种多样,且颇有地方特色,釉色有白釉、黑釉、青白瓷、酱釉、绿釉、白釉褐彩等,其中以黑釉瓷器最有特色,采用了剪纸贴花、彩绘剔花、酱釉印花等制法,独具风格的剪纸贴花和树叶纹装饰堪称一绝,独树一帜。

北方四个民窑: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

定窑

定窑以白瓷为主,跟景德镇的龙泉瓷器齐名,有南青北白之说。定窑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钧窑

钧窑起源于宋代河南省禹县(今禹州市 ),位于今河南禹州。因古属钧州,故名为钧窑。 钧瓷是以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钧窑瓷器胎质细腻,坚实致密,扣之有声,清脆动听,圆润悦耳,犹如金属,釉色莹润,五彩缤纷,古朴典雅,艳丽绝伦,尤以多种窑变为其他窑口产品所不及,釉色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红,色彩纷呈,争奇斗艳。

磁州窑地址:古磁州为现在的河北省磁县。而历史上把广袤北方土地所有烧造民间用瓷的窑口统称其为磁州窑,其主要窑口有河北的彭城、邯郸,河南的鹤壁、当阳峪、扒村、登封、密县、鲁山;山西的介休、霍县、浑源;山东的淄博等等。磁州窑的特征:白底黑花,文字装饰,瓷枕为多。上海市博物馆侍女枕诗“叶落猿啼霜满天,江边渔夫对愁眠”。

耀州窑地址:现代发现为陕西铜川。为北方重要的青瓷窑,颜色呈橄榄绿色。

民间钧窑地址:以河南禹县为中心至浙江,北到山东、山西、内蒙古和东北地区,胎质区别很大,质量不是很好。民间钧窑都是烧造碗和盘子等大量民间用具,而宫廷的钧窑大部分是用来陈设的,如花盆、花 。特点挂红,民国期间“钧窑挂红价值连城”“家有万贯不值均瓷一片”的说法。但到元代以后就消失了。

民间定窑地址:同官窑的定窑,以民间用具为主。特点定窑白瓷,也有其他品种如:黑定、紫定、绿定、带刻花的等等。

中国古代北方瓷器窑址有哪些


中国是瓷器之都,中国最早的对外贸易就是瓷器,中国的陶瓷生产已有近万年的历史,瓷器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中国古陶瓷的研究一直拘泥于结合文献对传世或墓葬出土物进行研究,因而不可能有所突破。20世纪初,由陈万里等老一辈古陶瓷研究者开创了一条通过对古瓷窑遗址进行实地调查,再结合文献和传世品或墓葬出土物对中国古陶瓷进行研究的新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故宫博物院的陶瓷工作者曾先后赴全国各地对一些古窑址进行调查,并采集回大量瓷片标本,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开创了中国古陶瓷研究的新局面。已发现的历代古陶瓷窑炉遗址数以千计。故宫博物院历年调查古窑址所采集的标本涉及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140余个窑口,共计约3万瓷器片。古瓷器片标本的时代上起东汉,下至清代,其中以唐、宋、金、元时期最为丰富。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这些珍贵的瓷片标本资料在全国都堪称首屈一指。其中有的可与现存器物相印证,有的则不见于出土与传世器物中。因此,对这些标本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我国古代各陶瓷窑口烧造陶瓷的内涵,补充或纠正文献记载的纰漏,确定传世或出土陶瓷器的窑口归属。古窑址瓷片对研究古代瓷器窑口提供珍贵资料。

中国古代北方瓷器窑址有哪些?我们按照从北到南介绍北方古代瓷器窑口的具体分布和所在的省市。

河北省

河北省是宋代著名白瓷——定窑白瓷的产地,北方民间瓷窑的代表——磁州窑归属该省。20世纪30年代以来,故宫博物院和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对河北省境内的瓷窑遗址进行过多次调查,并曾进行小面积发掘,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

河北省定窑

定窑是宋代著名的瓷窑之一,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东西燕川村及北镇村一带。该窑创烧于晚唐,北宋时期有较大发展。所烧器物以白釉瓷为主,此外,还烧造少量的黑釉、酱釉瓷及罕见的绿釉瓷。唐代器物多光素无纹饰,北宋瓷器多以刻划花、印花作装饰,其中印花装饰最为精美,居宋代各窑之冠。北宋中期以后,为提高产量,定窑采用覆烧方法,致使器口无釉,文献称之为“芒口”,成为定窑瓷器的特征之一。

典型工艺

白釉印花

定窑白釉瓷以印花装饰者最具特色。北宋中晚期至金代,定窑大量采用印花装饰,其题材直接取材于定州缂丝,纹样细腻精美,清晰生动,代表了宋、金时期瓷器印花装饰的最高水平。

白釉划花

白釉划花是定窑瓷器常见的装饰方法之一。白釉划花白瓷系先在胎上用铁锥等工具划出各种纹样,再施透明釉入窑一次烧成。最常见的装饰题材为萱草纹,此外有龙、各种花卉等纹饰。划花线条自然流畅,呈现出较高水平。

院藏精品

定窑白釉盏托

定窑白釉刻花梅瓶

定窑白釉刻花直颈瓶

定窑白釉刻莲花纹折腰碗

定窑印花螭龙纹盘

定窑白釉印花缠枝牡丹莲花纹盘

定窑划花缠枝莲纹葵瓣口碗

定窑孩儿枕

定窑紫金釉葵瓣口盘

河北省磁州窑

磁州窑为宋代北方民间著名的瓷窑之一,窑址位于河北省磁县的观台镇、东艾口、冶子村及彭城镇等地,窑址范围大,遗物丰富,烧造品种繁多,装饰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以白地黑花瓷最具代表性。磁州窑瓷器的装饰题材均来自民间,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其白地划花填黑彩及白地划花填酱彩瓷不仅色彩对比强烈,纹饰也新颖活泼,具有浓郁的民间风格。

典型工艺

白地黑花

白地黑花瓷是磁州窑器物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其做法是:先在坯胎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然后用黑彩描绘纹饰,有些精品还要在黑彩上划出花脉叶筋,最后施透明釉入窑烧成。黑色的花纹与洁白的地子对比强烈,图案生动自然,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

院藏精品

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纹枕

磁州窑白地黑花竹纹枕

磁州窑白地黑花八方枕

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

磁州窑白地黑花芦雁纹虎枕

磁州窑白地黑花马戏图枕

河北省邢窑

邢窑在唐代以生产白瓷而闻名于世,窑址在河北省内丘县城关、临城县祁村一带。邢窑遗址出土有精、粗两种白瓷,精者胎釉洁白如雪,印证了文献有关“邢瓷类银”、“邢瓷类雪”的记载。窑址还出土了碗底刻划“盈”字铭文的标本20多件以及黑釉、黄釉、褐黄釉瓷及三彩釉陶,印证了唐李肇《国史补》有关“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记载属实。邢窑作为一代名窑,其产品流通范围极其广泛,国内外出土的大量邢窑瓷器及标本可以印证。

院藏精品

邢窑白釉碗

邢窑白釉壶

邢窑白釉小壶

邢窑白釉皮囊式壶

邢窑白釉瓶

邢窑白釉罐

河北省井陉窑

井陉窑窑址在河北省井陉县。调查表明,其窑址范围较大,烧瓷时间始于唐,终于元,宋、金时期是其兴盛期。井陉窑烧造品种以白釉瓷为主,有如定窑白瓷印花器。其中盘、碗里心刮釉,采用叠烧法烧造的,具有典型的金代风格。从总体上看,井陉窑瓷器的质量略逊于曲阳定窑瓷器,但其中的一部分精品与定窑瓷器难分伯仲。

河北省隆化窑

隆化窑窑址在河北省隆化县,是元代的瓷窑。已发现该窑烧造磁州窑系的白地黑花、钧窑系的钧釉器物等。白地黑花器物以大件缸、罐为主,胎体厚重,胎质较粗,白釉泛黄,彩呈褐色。所烧钧釉瓷器以碗为主,胎质粗,釉色为灰蓝色,较暗淡。

河北省临城窑

临城窑窑址在河北省临城县,是唐至元代的瓷窑,以金、元时期遗存最为丰富。该窑主要烧造白釉、黄釉、黑釉、白釉印花、白釉划花、白地黑花瓷等。碗、盘多采用刮釉叠烧工艺。

河北省贾壁窑

贾壁窑窑址在河北省磁县北贾壁村,是隋代的瓷窑。主要烧制青瓷,器物胎体厚重,施釉厚而透明,垂釉现象比较普遍,在器皿外壁下部聚集成黑绿色玻璃体滴珠是其特征。装饰图案仅发现划刻波浪纹一种。遗物有高足盘、碗、缽等标本。碗有大小之别,多敞口深腹,小平底,中心微内凹。安阳卜仁墓出土的青瓷可能就是该窑所烧造的。

河南省

河南省是我国北方地区瓷器的发源地,境内瓷窑发现较多,主要集中在豫中和豫北地区。分布在安阳地区的有安阳、鹤壁、林县、淇县窑等;分布在新乡地区的有辉县、修武窑等;分布在开封地区的有巩县、密县、登封、荥阳窑等;分布在洛阳地区的有新安、宜阳、临汝窑等;分布在许昌地区的有禹县、郏县、宝丰、鲁山窑等;分布在南阳地区的有内乡窑。全省共有18个县、市发现了古陶瓷窑址。特别是禹县、新安县境内,瓷窑遗址密集,两县均发现窑址100余处。已发现的窑址年代最早者为隋代。宋金元时期主要烧造钧窑、耀州窑、磁州窑、定窑四个窑系的瓷器,其中青瓷所占比重最大。

河南省巩义窑

巩义窑窑址在河南省巩义市(原巩县)的冶子村、白河乡、铁匠炉村。该窑创烧于隋代,唐代有很大发展,以烧白瓷为主,也烧造三彩釉陶及黄绿釉、蓝釉陶器。唐开元时期这里曾一度为宫廷烧造贡瓷。窑址中还出土了绞胎枕残片。传世绞胎枕中有外底刻划“杜家花枕”、“裴家花枕”、“元家记”铭文的,应是巩义窑的产品。

典型工艺

唐三彩

唐三彩是巩义窑首创的一种以氧化铅做助熔剂的低温多色釉陶。其釉色以绿、黄、白为主,故名。此外还有蓝、黑、褐等色。唐三彩一般须经两次烧成,即先素烧坯体,再上釉经第二次焙烧而成,素烧温度高于釉烧温度,釉烧温度约为800℃—900℃。

院藏精品

巩义窑绿釉小壶

巩义窑三彩双系罐

巩义窑绞胎三足罐

巩义窑白釉弦纹匜

巩义窑绞胎枕

河南省密县窑

密县窑窑址在河南省密县窑沟、西关。唐、宋时期,这里烧造的品种有白釉、黄釉、青釉、黑釉及珍珠地划花瓷等。珍珠地划花品种以西关窑出现得最早,其技法借鉴于唐代錾胎金银器。窑沟窑为金、元时期窑址,以烧白釉瓷为主,也有白地黑花瓷。

典型工艺

珍珠地划花

珍珠地划花为密县窑首创。其制作工艺模仿唐代錾胎金银器,制作方法是先在坯胎上施白色化妆土,然后划出主题花纹,再在花纹以外的地子上戳印小珍珠般的圆圈纹。这种装饰方法曾在宋金时期的河北、河南、山西等地瓷窑普遍采用。

河南省登封窑

登封窑窑址在河南省登封县曲河镇。该窑始烧于唐代,终烧于元代,宋代是它的极盛时期。窑址中遗留有大量瓶类标本,有的瓶身高达40cm以上,珍珠地划花枕残片也散落很多。登封窑曾盛烧珍珠地划花瓷器,刻柳斗纹钵也是该窑具有特色的产品。此外,还烧制白釉、白釉绿彩、白釉划花、黑釉、绿釉及三彩器物。

典型工艺

柳斗纹

柳斗纹是登封窑颇具特色的瓷器品种,系模仿柳编器物烧造而成。其制作方法是:先在坯胎上施白色化妆土,然后深刻粗线纹,最后施透明釉入窑经高温烧成。柳斗纹器物以小钵最为常见。

院藏精品

登封窑珍珠地划花双虎纹瓶

河南省禹县窑

禹县窑窑址在河南省禹县(今禹州市)的八卦洞、扒村、刘家庄、刘家门、下白峪、黄庄、苌庄、大洞磨街等地,已发现窑址近百处。该窑创烧于唐,终烧于元,以八卦洞窑为代表。八卦洞窑出土了大批官钧窑瓷器标本,作为印证,解决了传世品中底刻数目字的钧窑花盆、尊、洗的产地及宫廷用瓷等问题。八卦洞窑除了烧造宫廷用钧瓷外也烧制民用器皿,品种有钧釉、印花青瓷、白地黑花瓷等。

典型工艺

钧釉

钧釉是一种窑变釉,其大部分产品的基本釉色是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有天蓝、月白、天青等色。有些器物因釉中加入氧化铜作着色剂而呈现铜红窑变的效果,其中有海棠红、玫瑰紫等名贵色釉。

院藏精品

钧窑玫瑰紫釉花盆

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托

钧窑月白釉单柄洗

钧窑月白釉瓶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钧窑鼓钉三足洗

钧窑鼓式三足洗

河南省扒村窑

窑址在河南省禹县扒村,1950年发现。金、元时期这里烧制磁州窑风格的器物。主要品种有白地黑花、白釉、白釉划花、黑釉、黄釉、绿釉、三彩、红绿彩、孔雀绿釉,此外,也烧制钧窑系的钧釉、青釉品种。

河南省鲁山窑

鲁山窑窑址在河南省鲁山县段店。通过发掘表明,该窑早在唐代就已烧造黑釉带花斑的器物,与唐人南卓《羯鼓录》中所记载的“鲁山花瓷”相符,由此证明传世或出土的唐代花瓷腰鼓即是该窑烧造的。到了宋代,鲁山窑烧瓷的数量及品种有较大发展,主要有白釉绿彩、白釉点彩、白地黑花、珍珠地划花、青釉印花、黑釉、钧釉及三彩器等,其中以白釉复线划花装饰最具特色,这在其他瓷窑中是比较少见的。此外,三彩陶枕及浮雕莲瓣纹灯都是鲁山窑颇具特色的品种。

典型工艺

花瓷

花瓷即花釉瓷器的简称,是唐人对河南鲁山、郏县等地瓷窑烧造的黑釉带月白斑、茶叶末釉带月白斑、月白釉带黑褐斑等器物的称谓。花瓷流行于唐代,器物造型有腰鼓、壶、罐、瓶、盘等。在唐代,除了河南鲁山窑以外,河南的郏县窑及内乡窑、陕西的耀州窑等均烧造花瓷。

院藏精品

鲁山窑黑釉蓝斑壶

鲁山窑花瓷腰鼓

河南省宝丰窑

宝丰窑窑址在河南省宝丰县青龙寺(即清凉寺)。其烧瓷时间为北宋、金、元。该窑烧瓷品种丰富,有印花或刻花青瓷、白釉刻花瓷、白釉绿彩瓷、三彩釉陶、黑釉瓷、酱釉瓷、黑釉凸线纹瓷等,其风格明显受到耀州窑、磁州窑的影响。这里有一种以剔刻麦粒纹作装饰的瓷器,异常别致。

典型工艺

麦粒纹

麦粒纹是宝丰窑在北宋、金时期所采用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在其他瓷窑未曾见过。从标本中可以看到,在黑釉瓶等器物上刻有这种花纹,颇具特色。

河南省临汝窑

临汝窑窑址在河南省临汝县严和店、轧花沟、桃木沟、陈家庄、蜈蚣山、刘家、东沟、大峪班庄、石板河、陈沟、黄庄、岗窑等处。该窑烧瓷时间为宋、金、元时期。主要烧造青釉、青釉印花、钧釉瓷器。烧瓷品种和装饰特征与耀州窑、钧窑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此外也烧制白釉、黑釉器。

河南省鹤壁窑

鹤壁窑窑址在河南省鹤壁市盘石头村、水泉村、龙王村等处。该窑创烧于唐代。实地调查表明,唐代产品中白釉瓷所占比重最大,黄釉及黑釉短流执壶也有发现。宋代该窑烧制白釉、白釉绿彩、白釉划花、黄釉瓷等品种,以黄釉刻划花盆最具特色。从新发现的资料看,鹤壁窑是河南省北部烧瓷历史较早、烧瓷品种比较丰富的瓷窑之一。

河南省郏县窑

郏县窑窑址在河南省郏县黑虎洞、黄道等处。烧瓷时间为唐至元代。烧造品种以白釉瓷为主,此外还有白釉绿彩、黄釉、黑釉、白地黑花瓷等。在黄道窑遗址里曾采集到黑釉斑点壶、罐等标本,为确认传世品中同类器物所属的窑口提供了资料。

河南省内乡窑

内乡窑旧称邓窑或邓州窑,窑址在河南省内乡县大窑店。烧瓷时间为唐至元代,宋代为其兴盛期。唐代烧造黑釉及带斑点装饰的花瓷,器形有罐、瓶等。宋、金时期烧造青瓷,釉色青绿,器底呈紫褐色,有光素者,也有印、划花装饰者。

河南省宜阳窑

宜阳窑窑址分布于河南省宜阳县三里庙、锦屏山、红窑村等处。该窑为宋、金时期瓷窑。烧瓷品种以青釉瓷为主,兼烧白釉、珍珠地划花、白地划花瓷及三彩釉陶等。青釉瓷标本较为丰富,器形以碗为大宗,有光素者,也有以印花、划花、刻划花为装饰者,造型、纹饰风格与临汝、宝丰、内乡、登封、鲁山等窑同类器物相似,均属耀州窑青瓷系统。

河南省安阳窑

安阳窑窑址在河南省安阳县西善应、装货口、楼上坡、天僖镇等处。其烧瓷时间始于隋,主要烧制青瓷。金、元时期主要烧造钧釉瓷器。

河南省修武窑

修武窑窑址在河南省修武县当阳峪。该窑为宋代瓷窑。窑址遗物中有白、黑、酱色釉及白釉剔花、黑釉剔花、绞胎瓷等标本。白釉剔花瓷和绞胎瓷是其最具特色的品种。黑釉剔花瓷制作精细,黑白对比强烈,与磁州窑同类物难分伯仲。

典型工艺

绞胎

绞胎陶瓷的制作工艺为:将深浅两种颜色的胎泥绞合在一起,成型后施以高温或低温透明釉,然后入窑焙烧而成。这一品种在唐代巩义窑已出现,到了宋代,北方不少瓷窑都曾烧造,其中以修武当阳峪窑产品最为精美。其器物胎体白、褐两色相间,色调对比强烈,有的纹理呈美丽的羽毛状,令人赞叹不已。

院藏精品

当阳峪窑白釉剔花瓶

当阳峪窑绞胎小罐

当阳峪窑剔花缸

河南省新安窑

新安窑窑址在河南省新安县下孤灯。该窑烧瓷时间为宋至元代。目前发现窑址10余处,多烧造钧窑系瓷器,亦烧造磁州窑系的白地黑花、珍珠地划花、白釉剔花、红绿彩瓷及耀州窑系的青釉印花、刻花等瓷器品种。

河南省淇县窑

淇县窑窑址在河南省淇县黄洞乡、西渔泉、前咀西坡。此为元代瓷窑。明清文献记载淇县产青瓷。故宫博物院在20世纪80年代曾派人考察该窑,采集的标本中绝大多数为钧釉瓷,兼有少量白釉、黑釉瓷。钧釉瓷器造型有碗、钵、壶、盘、炉、瓶、匜等,其中有的饰以紫红色斑块。

河南省汝窑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一带。宝丰在宋代属汝州管辖,故称这里的瓷窑为汝窑。从窑址采集的标本及传世器物来看,汝窑在北宋后期元祐至崇宁间(1086—1106年)的20年里曾为宫廷烧造御用青瓷。器物造型主要有盘、碟、碗、洗、瓶、樽、盒、盏托、水仙盆、炉等。该窑瓷器多采用满釉裹足支烧,外底留有3或5个支烧痕。釉色以天青色为主,釉面匀净滋润,多有细小开片。

院藏精品

汝窑盘

汝窑碗

汝窑圆洗

汝窑三足樽承盘

汝窑三足樽

山东省

山东省目前已发现淄博、枣庄等窑址。这一地区主要烧造北方瓷窑所常见的白釉、黑釉、白地黑花等品种,与河北磁州窑有一定的关系。所发现的窑址时代多为金、元时期,淄博窑的始烧年代则可提早到北朝时期。

山东省淄博窑

淄博窑窑址在山东省淄博市磁村、寨里。出土物表明,磁村窑始烧于唐代,终烧于元代;寨里窑始烧于北朝,终烧于金、元。唐代淄博窑以烧黑釉瓷为主,宋、金、元时期改烧白瓷。其装饰手法有剔花、划花、绿彩彩绘、褐彩彩绘等。金、元时期产品除白瓷外,黑釉瓷也占一定比例,以黑釉凸线纹装饰最具特点。这一时期还新出现了绞胎、白地黑花、白釉红绿彩绘等装饰手法,似受到了磁州窑的影响。

典型工艺

凸线纹装饰

该装饰主要用于黑釉瓷器上,盛行于金代,在河北、河南、四川等地的瓷窑中均有所见。淄博窑所烧黑釉凸线纹瓷器造型规整,线纹清晰,一般在罐的双系下方饰有斜十字纹,颇为独特。

陕西省

陕西省的古窑址发现数量不多。故宫博物院曾于1954年和1957年两次派人赴铜川耀州窑遗址进行调查,发现了宋至清代有关烧瓷的窑神庙碑记6座及唐代青瓷碎片。195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黄堡镇耀州窑遗址进行了重点发掘,发掘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出土瓷片85,000多片,发掘出作坊和窑炉遗迹,发现了唐、宋、金、元不同时期的文化层,为北宋耀州窑瓷器的分期和宋、金两代耀州窑瓷器的划分找到了依据。这次大面积的科学发掘,堪称是1949年以来在瓷窑遗址发掘工作中取得成绩最大的一次。

陕西省耀州窑

耀州窑窑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陈炉镇一带。窑址最早发现于1954年,以后经过多次调查与重点发掘,共发现4处,其中黄堡镇是该窑的中心。耀州窑创烧于唐代,终烧于元代。唐代主要烧造白釉、黑釉、素胎彩绘、茶叶末釉及花瓷等,曾一度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北宋为其极盛时期,以烧青釉瓷为主,兼烧酱釉、黑釉器物。装饰技法有刻花和印花两种:刻花纹饰刀锋犀利,线条刚劲有力;印花图案讲究规矩,纹饰丰富。宋代耀州窑的刻、印花青瓷对邻近地区的瓷窑有较大影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耀州窑瓷系。

典型工艺

青釉刻花

刻花是古代瓷器常见的装饰方法之一。其作法是:先在半干的坯胎上用刀具刻出花纹,然后施釉,再入窑经高温焙烧而成。耀州窑的青釉刻花瓷器颇负盛名,刻花水平居宋代各瓷窑之冠,其刀锋犀利,纹饰精美,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青釉印花

印花是古代瓷器常见的装饰方法之一,西晋时期已经出现。早期印花为带状印纹或局部印花,宋代多为通体印花。一般采用刻有花纹的陶模印制,多用于盘、碗装饰。印花是耀州窑青釉器上的主要装饰手法之一,以花卉题材最为常见,也可见婴戏、龙纹等。金代的印花纹饰多采用六等分布局法。

耀州窑印花碗

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

耀州窑青釉刻海水鸭纹碗

耀州窑青釉刻花瓶

耀州窑钱纹小壶

耀州窑青釉人形执壶

耀州窑青釉药王塑像

耀州窑刻花“吴牛喘月”纹大碗

陕西省旬邑窑

旬邑窑窑址在陕西省铜川耀州窑西南70千米的旬邑县,为金代瓷窑。这里以烧青釉瓷为主,兼烧黑釉瓷器。青釉釉色偏黄,有刻花、印花装饰,碗心多刮出一周无釉涩圈,与金代耀州窑青瓷风格相似。纹饰有刻花加篦划水波纹、荷叶纹等,图案与耀州窑布局方法基本相同。该窑属耀州窑系范畴。

山西省

山西省瓷窑遗址较多,明清两代方志中多有记载,但截止到20世纪50年代仅发现了3处窑址。从1973年开始,山西省文物考古部门对方志中记载的的窑址逐个进行了调查,约半数古瓷窑遗址都得到了证实,并有新的发现。

山西省介休窑

介休窑窑址在山西省介休县洪山镇。该窑创烧于北宋,历经金、元、明、清和民国几个朝代,有长达八九百年的烧造历史。宋代,这里烧造定窑系的白釉、黑釉印花盘和印花碗等,也烧造与磁州窑有一定关系的白釉划花填黑彩、白地黑花瓷等。白釉酱花瓷器则富有介休窑独有的特色,其中有桔红色彩者。金代,这里盛烧黄釉、褐釉印花器皿,装饰纹样以孩童荡船于莲池较为多见,这种图案在其他瓷窑产品中极为少见。

山西省霍县窑

霍县窑窑址在山西省霍县陈村

明清时期的广窑瓷器窑口指的是哪里


广窑瓷器窑口一般都认为是石湾窑,但是坊间传广窑有三种含义,

一是泛指广东地区的瓷窑;

二是以广彩讹为广窑;

三是指石湾窑。

石湾窑有三个,一是宋、元、明、清时期的佛山石湾窑,

二是宋代阳江的石湾窑,

三是明代博罗的石湾窑。其中佛山石湾窑最为著名,明清两代盛极一时,其产品善于仿钧窑釉色,世称“广钧”,亦称“泥钧”。其釉色富于变化,在蓝釉中流淌雨点及丝纹状的葱白斑点,气象万千,耐人寻味。其品种主要有盘、碟、罐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器皿及笔洗、花盆、仿古花瓶类的陈设品以及瓦脊等建筑用材和以“渔樵耕读”为主题的陶塑。其陶塑作品形神兼备,为石湾窑的现代陶塑开创了先河。

广窑荷叶式洗

广窑荷叶式洗,高4cm,口径10.4cm。洗作荷叶舒卷式,卷沿深腹,造型别致。瓷器胎体厚实,器身施天青釉,釉色莹润,通体开片,且纹片大小不一,纹理自然,体现了文房用具的清新雅致。

广窑塑贴螭虎纹方瓶

广窑塑贴螭虎纹方瓶,明,高14.6cm,口径6.8cm×6.7cm,足径5.1cm×5.0cm。

瓶呈四方体形,唇口,直颈,腹部略鼓,腹下渐收,方圈足。通体施釉,釉色光润而细腻,釉面有细碎开片纹,足露黑胎。瓶身两侧各饰一凸螭虎纹,显得颇有气势。无款识。

广窑楸叶式洗

广窑楸叶式洗,明,高6.7cm,长26.3cm,宽18.9cm。

洗通体仿楸叶形,内外雕刻凹凸的叶脉,叶边堆贴4朵盛开的花,并刻出7枚花蕾。胎体厚重,釉层凝厚,深蓝色釉中渗化出葱白色雨点状花斑。此洗造型新颖,窑变花釉挥洒自如,卷曲的叶边仿佛被微风吹动,颇有天然韵致。

广窑狮耳炉

广窑狮耳炉,清,口径24cm,底径19.2cm,高14cm。

广窑虽然是地方窑口,但是瓷器釉色和开片异常精美,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瓷胎不够细腻,显着比较粗燥。

中国古代瓷器纹饰大全


中国古代瓷器纹饰多种多样,中国古代瓷器纹饰无论是植物还是人物以及动物,中国古代人都赋予美好的寓意,把吉祥赋予在瓷器纹饰里,对人生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寄托。中国古代瓷器纹饰大全有哪些呢?

螭纹

龙纹

海水龙纹

云龙纹

龙凤纹

云凤纹

龙穿花纹

夔凤穿花纹

鹤纹

鸟纹

花鸟纹

飞蝠纹

饕餮纹

兔纹

异兽纹

飞凤麒麟纹

虎头纹

海马纹

八卦纹

博古纹

锦纹

联珠纹

三阳开泰纹

江山万代纹

璎珞纹

八吉祥纹

凤穿牡丹纹

福禄寿纹

福禄寿纹简介:

瓷器的装饰纹样,是一种吉祥图案。画面绘蝙蝠、鹿和松鹤蟠桃,因蝠与福、鹿与禄谐音, 分别代表富贵和高官厚禄;而蟠桃松鹤又均有长寿之意,因此得名。 清代瓷器上较为常见。

喜鹊登梅纹

八宝纹

八宝纹简介:

佛前供器,藏文称之为“八吉祥相”。由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 盘肠八件组成。每件供器含义不同:轮代表佛说大法圆转,万劫不息;螺代表菩萨果妙音吉祥; 伞代表张弛自如,曲覆众生;盖代表遍覆三千,净一切乐;花代表出五浊世无所染; 罐代表福智圆满,具完无漏;鱼代表坚固活泼,能解坏劫;肠代表回环贯彻,一切通明。 因为八宝寓意吉祥,所以成为我国传统工艺中的主要纹饰。

罗汉图

观音图

莲池鸳鸯图

满池娇

几何纹

回纹

水波纹

水波纹简介:

水波纹即“水纹”,又称“波浪纹”、“波状纹”等,形似水流动的形态,一种传统的陶瓷器装饰纹样。 专门表现海水波涛的,习惯上称作“海水纹”或“海涛纹”。着意表现水的漩涡的, 习惯上称作“漩纹”或“漩涡纹”。水纹的表现技法主要有刻划、彩绘、拍印、模印等。 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陶器就已出现刻划水波纹。

弦纹

云雷纹

凸弦纹

正反三角纹

线条纹

菱形纹

网纹

圆点纹

竖条纹

摺线纹

人物纹

婴戏图

百花纹

宝相花纹

扁菊花纹

缠枝纹

缠枝莲纹

蕉叶纹

卷枝纹

莲瓣纹

牡丹纹

忍冬纹

岁寒三友纹

折枝纹

花卉纹

花果纹

萱草纹

菊瓣纹

叶纹

冰梅纹

山水纹

兽面纹

鱼藻纹

麻布纹

狩猎纹

灵芝纹

朵云纹

蚯蚓走泥纹

羽毛纹

鸳莲纹

麦穗纹

团花

珍珠地纹饰

中国古代瓷片鉴赏趣谈


在中国古代陶瓷的图案纹饰中,具有大量的寓意吉祥的内容。所谓“吉祥”,就是指:预示好运的征兆或福瑞的征兆。

最近一段时间,笔者在整理古瓷片的过程中,发现一块清代康熙、雍正年间景德镇所生产的青花淡描纹饰的残片,其圈足完整,底部以圆润流畅的笔法书写隶书体“玩玉”二字。观之、赏之, 爱不释手。

让我们来看这幅美术作品,以双喜为中心,左右绘出了苍劲枝干、花繁叶茂的腊梅;茂盛的腊梅与变体篆书双喜二字交错、重叠,紧密相连;梅枝主干紧附如意,迎头飞来两只蝙蝠,寓意“福”“富”从天而降。

好一幅“青梅如意,福富双喜”的吉祥美术佳作!古代匠人的瓷上绘画技艺真是了得!不得不令人惊叹。

这幅书画作品,整个画面疏密有致,动静结合,写意、写实皆备,笔道浓淡相宜。梅枝左右对称而不呆板,双喜上下重叠交错而不失平衡,两只蝙蝠相对飞翔,韵味十足。更耐人寻味的是画面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告诉人们,这只书写了“玩玉”款盘子的主人不仅是一个“有钱的主”,而且是一个风雅文人。主人结婚了,才子佳人,门当户对,福富结合,双喜临门,真是心满意足,皆大欢喜!

中国历史上,明清时期陶瓷上琳琅满目的吉祥图案纹饰丰富多彩,人文内涵博大精深,懂得收藏绘画艺术高超的陶瓷器物,学会欣赏陶瓷上的美术作品实在是富有意义的事情。

汉川马口窑收藏渐成热门


十年前一个刻画三国故事的汉川马口窑大罐无人问津,现在的价格却已上万。近日,记者从武汉收藏品市场了解到,以前不为人重视的汉川马口窑收藏逐渐升温。

据史料记载,马口窑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鼎盛时期,有龙窑125条,被誉为“湖北陶都”,国内外不少学者甚至将马口窑称为“中国民窑之首”,汉川马口窑为高温陶,主要生产日用器皿,上世纪80年代,马口窑彻底停产,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武汉瓷器收藏专家李险峰介绍,马口窑陶器其历史性、艺术性、观赏性较知名的汝窑、定窑逊色一些,没有青花、粉彩的细腻文雅,但其釉面润泽,造型饱满,图案自由流畅,以前,马口窑并不被人们重视,但随着窑口的停产,其收藏也逐渐升温。武昌的马口窑爱好者孙先生曾经看中了一个刻画西游记人物故事的马口窑酒壶,出价一万,但藏家仍不卖。

李险峰认为,精品马口窑的升值空间较大,尤其是纹饰为历史人物故事题材的,收藏价值较高。

地方窑口正成为当前收藏的新热点


众所周知,景德镇拥有陶瓷史上的千年辉煌与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确立了它不可置疑的瓷都形象,因此有许多人便把景德镇及附近窑口以外的,其他一切地方的窑口都列入了偏窑或地方窑口的行列,除了哥、汝、定、官、钧等名窑外,对于耀州、龙泉、越窑、德化诸窑,还有许多海内外早已闻名的窑口来说,这一点似乎有失公允。随着收藏热的快速加温,各地也抓紧了历史文化的建设步伐,承载了丰富历史与文化信息的古陶瓷更是首当其冲受到了重视,因此目前各地方窑口的瓷器产品正成为陶瓷收藏的新热点。

一、全国兴起的保护地方文化遗产热

在一部分人首先富起来后,文化的发展已远远跟不上经济前进的步伐,再加上政府放开对民间藏品交易、收藏的限制,全国大范围兴起的保护地方文化遗产的热潮正在持续升温,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笔者所在的广东省,就把创办文化大省当做当前的重要任务来抓,加大了对文化建设的投资,各种地方戏剧、民间工艺美术都列人保护发扬之列,各种有地方特色的收藏品也随着收藏热的兴起价格日涨,有些涨幅不亚于名家名品。对于载有丰富历史信息与文化内涵的古陶瓷,更是受到各地政府的格外重视,政府都加大了对当地窑口的保护、开发与研究的力度,使一些鲜为人知的地方古窑,逐步走向世界,就我走访过的福建德化与平和博物馆,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由于政府机构介入藏品收集和窑口知名度的宣传,造成存世量本来就不多的陶瓷价格高涨,如以前国内很少人知道的梅州唐代水车窑,现在一片小小瓷片都卖到几百元以上,更不要说一些窑口的精品。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民间收藏家与企业家的介入,更将地方窑口瓷器的收藏与价格引向高潮。

二、民间收藏新军的快速崛起

在一部分首先富起来的人中,深感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影响重大,也深怀报国爱乡的深厚感情,把对故乡的热爱,倾注到对当地窑口的保护与研究上,建博物馆、编辑窑口专业书籍,用实际行动表达赤子之情,再加上政府放开对民间藏品的交易、收藏的限制,民间由收藏家和企业家组成的大军快速崛起,成为当地了窑口陶瓷收藏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相当一部分收藏者,在平时都曾有意无意地收集本地一些带有文化特色的陶瓷品种,作为创作的素材、本职工作的参考。收藏热的兴起,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在我认识的朋友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福建德化的陈明良老师,因自己从事陶瓷工艺美术创作,一直以来就注意收藏德化窑的精品瓷器,特别是人物雕塑获取创作灵感,二十多年来的收藏,使他事业、收藏双丰收,并出版了《德化窑古瓷珍品鉴赏》一书,成为远近闻名的收藏家.漳州市的林俊老师自幼爱好文史考古,酷爱收藏,其收藏的漳州地方窑的米黄釉“漳窑”瓷器,数量之多,品类之全,工艺之精,在民间收藏界独树一帜,他出版的《漳窑瓷器鉴赏》一书由耿宝昌先生题名,对推动和促进“潭窑瓷”发展史的研究,弘扬和继承优秀漳窑瓷器文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他关于钧窑研究成果的专著亦将付梓出版,书中展示了他多次赴河南钧窑发源地,收集到的近百件钧窑瓷器的修复件,耿宝昌先生已题好书名,其中的许多器形标本,将填补目前钧窑研究方面的空白。还有南昌的陈立立与习是华教授合著的《吉州窑与永和镇旅游开发》,梅州的谢映明先生撰写的首部关于广东梅县水车窑的专著《南国青瓷水车窑》,潮州的电器经销商李炳炎先生的《宋代笔架山潮州窑》等书,这些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作者利用自己多年的收藏品,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出版的。这些地方窑口专著的出版,对当地窑口的开发保护研究起了很大的作用,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当地窑口的辨别收藏知识,也相应地拉高了当地窑口藏品的价格。加上当地有许多现成的窑址资料可供学习,当地窑口的陶瓷产品自然而然成了瓷器收藏入门者的首选。

三、得天独厚的窑口资源是新手入门的有利条件

各种地方小窑口,虽然名气比不上名窑,但易找好懂,容易人门,最重要的是少走了弯路,不易受骗上当,而且在当地,窑口的收藏中,由于对当地窑口情况的熟悉了解,窑口特征的辨别、藏品价格的透明度较高,当地人之间存在哄骗的可能性较小,不需要掌握复杂的专业知识,特别适应于初涉收藏者入门,加上当地有现成的窑址等许多资料标本可供学习,因此当地窑口自然而然地成了初涉陶瓷收藏者的首选。再加上当地博物馆藏品丰富,学习更易人门。从我走访过的福建德化、平和博物馆来看,虽是县级博物馆,但都把当地陶瓷资源的展示与宣传保护放在首位,有关当地窑口的资料标本应有尽有,极大地方便了新手的对照学习,无形间也对当地窑口的收藏研究与保护意识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更多的人加入到收藏队伍,原有资源的有限,地方窑口陶瓷价格的攀升势在必然。

四、稳中有升的投资回报

收藏人群中,由于素质与职业的不同,选择收藏的目的和方法与品种也就不同,随着更多人加人收藏大军、各地大博物馆包括民间博物馆对地方窑口的日益重视,收藏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这几个主要原因,造成了瓷器价格的整体上升高涨,本地资源已被捧为热手货,从“货到地头死”转变为“货到地头活”,其投资收益并不亚于其他投资品种,并有“皇帝女不愁嫁”的优势。像我所在地的潮州窑口,由于现在收藏的人与日俱增,著书立说研究者也多,瓷器价格一直看涨,稍精一点的东西只要愿意转让,马上就会有人接手,而且这几年来涨幅在十倍以上。另外由于货到地头贵的原因,外地与当地之间反而存在着一定的价格差距,对本地窑口的熟悉,增加了在外地捡漏的机会,也有效地增加了精品回流的机会。曾有北京的朋友在地摊上用300元,拣漏买到了行价约6000元的明代德化香炉的趣闻。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地方窑口正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日益好转,收藏文化市场的逐渐开放,越来越倍受人们的关注,不可避免地成为收藏的新热点,而且会逐步地走向高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