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大理石瓷砖 > 导航 >

紫砂江湖这潭水究竟有多深

紫砂江湖这潭水究竟有多深

大理石瓷砖 新中源瓷砖 木地板好还是瓷砖好

2020-05-03

大理石瓷砖。

“壶中自有乾坤在,煮茶品茗任江湖”。如今,从北京到南京,从上海到广州,小小的紫砂壶,正在收藏市场掀起千层浪,难怪有人用“点泥成金”来形容现在的紫砂市场。不仅大师壶价格飞涨,新生代的作品也一壶难求。究竟是谁在推动这个市场的升温,这样的高温又能持续多久呢?

中华民族是一个喜爱喝茶的族群。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俗话还有另一个版本,叫作:“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无论说“七件事”,还是谈“七件宝”,总归离不开个“茶”字。许多老茶客认为:“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乾隆皇帝嗜茶如命,甚至开过这样的金口:“朝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而在盛产好茶的中国,对于爱喝好茶的中国人来说,拥有一把好的茶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紫砂壶是从明代早期开始进入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从明代中叶起,社会上饮茶的风气和品茶的提倡,促使宜兴紫砂茗壶广泛流行起来,并为好茶的文人墨客、士大夫一起推崇。明末冯可宾的《茶笺》说:“茶壶陶器为上,锡次之。”文学家李渔的《杂说》中赞美道:“茗注(茶壶),莫妙于砂(没有比紫砂壶更奇妙的了)。壶之精者(最金贵的壶),莫过于阳羡(今宜兴)。是人皆知矣。”明代的文震亨,是个“骨灰级”的茶客佬。他写过一本书,名叫《长物志》。在这本书里,文震亨这样写道:“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意思便是:用紫砂壶来泡茶,滋味浓、香气正。大量的文史资料告诉我们,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如苏东坡、董其昌、郑板桥等,都是爱茶之人。许许多多的达官政要,如乾隆皇帝弘历、两江总督张之洞等,也都是爱壶之人。到底是什么让紫砂壶流行了五百多年,其魅力究竟在哪里呢?

应该说,一把紫砂壶从壶身表面的诗、书、画,到壶底、壶把和壶盖的篆刻,以至整把壶的形、神、气、韵都无不体现着传统艺术的审美。南京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康尔教授认为,紫砂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近。“一把有文化的紫砂壶,可以给你的心灵以慰藉”。赵朴初先生曾说过:“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意思是说,与其白白地守着千百部经书不得其解,还不如喝茶去呢。人们在紫砂壶上镌刻得最多的壶铭恰恰是“吃茶去”。“吃茶去”,看起来是句大白话,其实是禅语,个中含天机,蕴藏着想通事理、获得顿悟的门道。

可见要真正看懂紫砂这潭水,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是不行的。

风乍起 吹皱一池春水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岛内掀起“紫砂狂潮”,宜兴一批著名紫砂艺人在那个时候身价骤然增加。其实,早在清末民初,台湾人对产自宜兴的“孟臣壶”就推崇备至。台湾近代史学家连横在《雅堂文集·茗谈》中云:“台人品茶……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茶俗如此,加上台湾所产乌龙茶搭配紫砂壶冲泡效果甚佳,因此紫砂收藏玩赏的风气随之盛行。

而那时刚刚改革开放的大陆,人心思动。大批明清古壶、“文革”壶、名家壶、商品壶,通过各种合法、非法途径进入台湾,引起一直钟爱传统文化的台湾人的重视。当时,由于供货渠道辗转曲折,得来不易,紫砂壶遂被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在很多台湾商人的鼓吹下,紫砂壶的优点被放大到极致,仿佛不用紫砂壶泡茶,茶就不能喝一样。一时间,港台紫砂市场变得极为火爆,价格飚升,明清名家的作品升至数万甚至数十万港币。

伴随着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掀起的紫砂壶收藏热,仅靠宜兴紫砂工艺厂生产的紫砂壶已供不应求。为适应崛起的市场,在宜兴,以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为艺术指导,组建了特种工艺培训班,传授制壶技艺,因此造就了一批当代的制壶艺人。与此同时,乡镇企业也纷纷仿效,建起了宜兴紫砂二厂、三厂……三十厂。原先一个近千人的制壶工艺厂,顷刻间出现了万人做壶的热闹场景。这期间,宜兴的制砂厂家盛邀书坛、画界的名宿新秀,前往宜兴与当地制砂名手联袂创作。当代名画家与知名紫砂高手的“双名”合作的砂壶,一下成了收藏热点,卖价多为五六十万港元一把,最高者竟卖到百万港元之巨。表面的繁荣掩盖了泡沫的存在。1997年当东南亚金融风暴袭来时,台湾等地区紫砂壶市场直接崩盘,紫砂壶市场步入低谷。

紫砂壶在大陆属于“小众”藏品,长期以来拍卖的数量不多,价格也不算太高。五六年前,最昂贵的紫砂壶不过100多万元。近两年来,突如其来的“紫砂热”让紫砂壶的价格一路看涨,也将紫砂壶这个收藏类别成规模地推向高端市场。

2010年春拍,一把创作于1948年的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相明石瓢壶”,引起藏家的激烈竞价,终以1232万元成交,在创出紫砂壶拍卖世界纪录的同时,也让紫砂壶的拍卖成交价突破了千万元大关。当一把不过数十年的紫砂壶拍出千余万元的天价,瞬间打开了紫砂壶的价格空间,整个艺术品投资市场都在沸腾!紧随其后的2010年秋拍,明代时大彬的圈钮壶拍出了1344万元,再次刷新了纪录。

2011年,紫砂壶的拍卖价格仍然是高价频出。其中三把壶突破了千万元大关,这三把壶均为紫砂泰斗顾景舟所制,分别为中国嘉德拍出的顾景舟与韩美林合作的提梁磐壶,成交价1150万元;北京保利拍出的顾景舟与魏紫熙合作的矮井栏壶,成交价1035万元;北京匡时拍出的顾景舟所作云肩如意三头茶具,成交价1023.5万元。

紫砂壶不断飞升的价格,让更多的投资者跳入这潭水一试身手。

在宜兴,总能碰见人回忆起顾景舟大师,通常的故事是这样的:“最困难的那几年,顾大师自己挑个担子上街,上面全是紫砂壶,说,买一个吧,换点米就够了。”

不过也有紫砂壶界的人坚决反对这个故事,说顾大师一生作品有限,根本不至于沿街叫卖,编出这个故事的人,是想进一步骗你入局。“很可能接下来就告诉你,他家长辈怎么无意中买了把壶,这壶现在就在家中,然后问你想不想买”。

有关紫砂壶的真伪虚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也曾演变过。当年港台紫砂壶的市场交易价格升至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紫砂收藏热被一些商家演化为普通紫砂壶的涨价潮,一些大批量生产的企业趁机造假,导致港台市场上假货泛滥。舆论很快蔓延,引来紫砂真假之辩的争议。随后这股热潮似乎就真有了冷却下去的迹象,紫砂壶的投资声誉也有江河日下之势。

这成为紫砂收藏一个尴尬的现象。可以说,紫砂壶在收藏领域一直在“平民身份”与“贵族身价”之间纠结着,让人对它总感到有些扑朔迷离,不知深浅。

据调查,宜兴当地有三万多人制作紫砂壶,真正供不应求的是大师级的手工壶。手工壶讲究的是工艺,要做出一把好壶,至少需要一个星期做出生坯,再晾晒烧制成成品的话,还得半个月。按照这样的速度来计算的话,一个做手工壶的人,一天都不休息的话,一年也就能做52把壶。而那些大师级的作者,多已六七十岁高龄,往往因为身体的原因,不能维持这样的高产量。在宜兴,买一把大师的好壶,至少要等上三年。

于是,上世纪90年代前后,做紫砂壶批发的人出现了,他们改变了自古以来的制作规则。“某个公司开业庆典,需要上百、上千套壶,从产量上而言,这是一般的小作坊无法完成的。可是他们采用代工的方式和快速的机器生产,当然没有问题。”一紫砂圈内人士说。

产量的加大,使得矿料的成本问题日益突出。对于手工壶而言,这个问题并不大,因为就算是最好的原料,核算下来成本也就最多占壶价的1/10,可是对于廉价的工业品而言,那肯定不行。“工厂里出厂一把模具壶,可能只有30元的上限价格,怎么可能花10块钱的原料钱呢?再说,商人们总是要把各项成本价格压到最低的。于是,大批的化工泥,也就随之出现了。”

明白人都知道,这肯定不算紫砂制品,而是工业化的冒牌货。只不过不幸的是,这些冒牌货生产的产地,不少也在宜兴而已。

如今,走进任何一家紫砂壶的小店,即使面对的都是一般助理工艺师或者学徒的作品,你还是会感觉到定价体系的复杂。看起来很相像的两把壶,可是价格会差几倍。如果店主是个诚实而有耐心的人,就会把两把壶拿出来对比,让你看做工、看线条、看泥料,并且向你解释,这把壶的制作过程中是不是用了模具,而另外一把壶是不是纯黄龙山的泥料。初学者往往在这复杂定价体系的“深水”中昏沉起来,到了最后还是不明白。

今天的紫砂壶已不仅仅是一种喝茶的工具,就像瓷器一样,做工精良的紫砂壶,已经上升为一种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有些人因为喜欢紫砂而收藏,有些人则为了投资而收藏。上世纪50年代,紫砂壶只是喝茶的常用品,每把壶大约一毛钱左右。顾景舟的壶最高才能卖到60块钱,其他大师壶也就卖几毛钱。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蒋蓉枇杷壶也就四五块钱。紫砂名家壶卖高价,始于1979年。当时,香港一商人在宜兴订购紫砂壶时,将名家壶设定为a、b、c三档,顾景舟的壶为a价,300元每把;b价150元,比如何道洪、汪寅仙;c价75元。1982年开始,香港商人开始涌入宜兴购买紫砂壶,价格开始新一轮上涨。1985年,顾景舟的壶2500元一把,而汪寅仙的壶也可以卖到250元。2500元在当时工资每月只有几十元的中国人眼里,简直就是天价。其时,顾景舟在紫砂厂的工资每个月也就79.8元。2000年,顾景舟的壶三四十万而已,去年300万元,今年上千万元。

不仅仅是大师级的作品飞涨,据了解,从市价来看,工艺师每提升一个级别,作品价格几乎就要翻10倍,国家级工艺师的作品如今在50万元左右起价。

对于目前紫砂市场疯狂的热潮,也有资深藏家表示不理解。紫砂壶的最本质价值就是泡茶,而一味地将紫砂壶价格哄抬上去,让它离开茶桌变成只可远观而不可把玩的藏品,这才是紫砂壶的真正悲哀。“说到底,壶就是泡茶的工具,离开了其实用性还叫壶吗?爱壶者爱的是壶,而不是制壶的人。好的紫砂壶其实是养出来的,倘若将它束之高阁,再好的紫砂壶也不过石头一块,泥塑一件。”

目前许多不懂紫砂的人也纷纷进入,欲在其中分得一杯羹。南京博物馆研究院研究员霍华说,当紫砂壶里倒上热水后迅速传导热量,壶壁会变得非常烫,就像现在的紫砂市场。她提醒紫砂爱好者,小心被紫砂烫了手。“我觉得炒得太厉害了。就怕这种利欲熏心渗透到紫砂壶里面,使得收藏太商业化,改变了文物给人带来的一种愉悦感。”

相比专家的谨慎看法,各大拍卖公司却在紧锣密鼓地酝酿着今年秋拍的紫砂专场。从目前透露出的信息来看,一大批名人名作依然被各拍卖公司重点打造,着力推崇。这其中顾景舟的作品是当仁不让的重中之重。

北京保利着力主推顾景舟早年的“十一头提梁壶”。这把壶由工艺美术大家高庄教授创意设计,顾景舟于1965年首制。此后,顾景舟曾多次提炼修改,在梁的高低、嘴的伸卷、盖的变化、钮的虚实、角的锐钝等方面,都做过不同的尝试和探索,力求精益求精。中国嘉德在今年秋拍中也力推名人佳作,顾景舟、汪寅仙、何道洪等名人的精品之作都在其主打作品之列。其中,顾景舟创作的一把“仿古如意壶”不仅被多次著录,而且在顾景舟自己的著作当中也多次选用其作为封面,可见顾景舟对其重视的程度。北京匡时则首次在设置紫砂专场时将老壶与新壶分开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老壶的推广力度。

拍卖公司之所以看好紫砂市场,在于部分藏家日渐成熟,开始关注紫砂内在的体现。北京一拍卖公司高管表示,以前藏家不够理性,只要是高级工艺美术师的作品就疯抢,现在开始挑东西买,懂得了“掐尖儿”。当材质与名气不再能够左右买家购买动机的时候,他们就要挑美的东西、精致的东西,开始更关注作品的艺术、文化内涵,这正是整个市场与藏家成熟的表现。也正是基于此,各家拍卖公司仍然对紫砂的未来充满信心。

一位搞茶文化研究的学者说,茶有三味:曰水,曰茶,曰器。高士尚水,将其视为茶事首要;常人尚茶,认为选择什么样的茶叶才是喝茶的关键;最不通的是尚器,把盏弄杯铺张成一显摆。

紫砂虽小,却壶通大道。于谈笑间,只有懂壶的人,才可以赴一场人与壶的精神盛宴。如果整天只关注藏品的增值与否,眼里不见藏品只见钱,就背离了紫砂壶修养身心的古朴意趣。收藏者抛却功利心,一壶在手,思接千载,体察延续千年的江南文人精神和虚怀若谷的大度情怀,品茗间,感悟紫砂大师所追求的“涤净烦嚣,淡泊明志,超世脱俗”的意境……倘如此,又岂在乎紫砂的“水”有多深,“火”有多热?

taoci52.com精选阅读

陶器和瓷器究竟有哪些不同?


陶器和瓷器究竟有哪些不同?​

陶瓷制品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的历史发展与陶瓷的发展相融合,汇集了浓厚的陶瓷文化底蕴。我们经常把陶和瓷连在一起说,人们往往认为认为陶瓷是一种东西,没有意识到陶和瓷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陶器和瓷器的区别在哪呢?

第一,出现的年代不同

陶器与瓷器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原始的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我国在距今约一万年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在使用陶器了,而现今发现的最早的瓷器碎片则出自于商代。陶器与瓷器的烧制方法亦有相同之处,瓷器的出现要比陶器晚几千年。

第二,烧制的温度不同

陶器烧制的温度也要比后来出现的瓷器低很多。陶器烧制的温度一般在800℃-1100℃之间,因为烧制陶器的黏土如果温度过高则会被熔成玻璃质,不可能称为陶器,所以烧陶器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200℃以下,当然也有800℃以下的。而烧制瓷器的最低温度一般都在1200℃以上,一般在1200-1400℃之间。

第三,烧制的原料不同

陶器出现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所以取材没有什么讲究,一般的黏土都可以作为烧制陶器的材料。黏土随处都可以取材,把黏土制成坯后烧制,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就可以烧制出陶器。瓷器一般需要高岭土,用高岭土作坯,在温度上加以控制就可以烧制出瓷器。高岭土不是随处都有的,所以瓷器取材没有陶器取材方便。

第四,质地不同

陶器的做工非常简单,质地相对来说比较粗糙,而且颜色非常暗淡,还带有杂色。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土质没有完全烧结,所以它的胎质比较疏松,断面有很强的吸水性,用刀很容易就可以划出划痕,敲击时声音低哑沉闷,如瓦木一般。瓷器出现的年代晚,做工也相对细腻,质地细密,手感相对细滑,颜色也相对鲜亮。瓷器的烧制温度较高,土质已经完全烧结,所以胎质坚实细密,断面基本上不吸水,用刀很难划出痕迹,敲击时声音清脆响亮,如金石一般。

第五,釉料不同

烧制陶器既可以用釉,也可以不用釉。陶器的用釉不是很讲究,对釉料的要求也不是很高,釉料烧成后直接低温挂釉即可。瓷器的用釉也很简单,可以在烧制瓷器的同时在高温的情况下直接挂釉,也可以在直接低温挂釉。

第六。透明度不同

陶器颜色比较暗淡,无论薄厚都是不透明的。瓷器的颜色相对比较鲜亮,质地细腻,一般都是呈半透明状态的。

通过小编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陶器和瓷器的区别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陶器和瓷器作为两种不同的东西,它们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但是陶器与瓷器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归根结底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是陶器的进步与飞跃,陶器和瓷器都是火与土的交融。所以,我们往往把陶器和瓷器合在一起称为陶瓷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陶瓷伴随中华文明发展了几千年,沉淀了浓郁的陶瓷文化,每个历史时期的陶瓷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收藏界,古代名窑所产的陶瓷制品非常珍贵,如唐朝的唐三彩、元代的青花瓷等,它们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佛山:距国际陶瓷之都究竟有多远?


11月10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轻工、纺织、有色金属、建材4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建材产业调整和振兴,要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切实推进优化布局、淘汰落后、调整结构、提升水平,打造全球陶瓷研发和设计中心。11月11~13日笔者参加了《佛山市现代陶瓷产业培育发展规划》编制调研工作,《佛山市现代陶瓷产业培育发展规划》是聘请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专家为主组织编写。我想这些都是向着去年7月份佛山市市委提出的建设三大世界级产业基地之一国际陶瓷之都(另两个是“白色家电之都”、“平板液晶显示产业基地”)的方向在努力。也不知道何时世界级陶瓷产业基地与国际陶瓷之都的概念混在一起了,佛山陶瓷作为世界级建陶基地,无论是规模、产业链配套、集群效应、产品出口等等都当之无愧。至于说到国际陶瓷之都,应该是我们佛山陶瓷的努力方向,也是政府希望佛山陶瓷的发展方向,我们距国际陶瓷之都究竟有多远?

三大公共(技术研发、设计、信息)平台建设尚不够完善,2002年由南庄镇政府与学院共同组建的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中国陶瓷信息中心刚刚成立,尚未进入实质性运作,陶瓷装饰设计中心还处于筹备阶段,公共开发平台代表一个地区的整体水平。佛山陶瓷有近千亿的产值,没有公共的陶瓷专业人才培训、试训基地,以前有一个陶校,目前陶瓷职业教育在佛山还是比较缺乏,现在很多陶企都在办商学院、技术培训,佛山要打造国际陶瓷之都,政府应该加大公共平台实质性投入。

佛山陶瓷虽然已经举办了13届陶博会,但距离世界、甚至国内顶级会展差距还很大,首先一开始就是“双城记”(中国陶瓷城与华夏陶瓷城),同期的广交会又过于强势,今年举办的中国陶瓷节虽然增加不少影响,但实际上与陶博会交融不够,总让人们感觉似同一时间举行的两件事。佛山陶博会的提升至少必须与中国陶瓷节一体化,政府应该从实质上统一双城,统一会展的承办方,或者将佛山陶博会直接加盟广交会,成为广交会的分会场,将陶博会推向国内顶级会展。

佛山陶瓷至今还没有像样的陶瓷博物馆,就是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也在前几年在他乡建立了,现在讲文化产业、文化创意,大型企业都在建立各种各样的博物馆,作为当今最著名的佛山陶瓷都没有自己的博物馆,无形中拉开了与陶瓷之都的距离。今年中国陶瓷节期间举办的创意陶瓷产品展,如果能够持续下去,做好积累,几年后就是一个很好的当代陶瓷(或建陶)博物馆。“石湾公仔”原产地证明商标的注册工作已进入实质性程序,“佛山陶瓷”作为商标的注册工作仍无进展,在国际陶瓷之都萨索罗“I-talian即:意大利瓷砖)”都是注册商标,一个地级市的名称都搞不掂,更何况佛山陶瓷绝对是一个实至名归的区域品牌,这将考验地方政府的攻关。佛山陶瓷的产值几乎是的十倍,佛山的国家工艺美术大师不足景德镇的三分之一,11月11日上午在美陶厂调研时普遍反映全国大师的政府待遇佛山几乎是最低的,在不少地方政府甚至帮助建立大师工作室,这些大师都是我们的国宝,政府应该有实质性的保护措施。艺术陶瓷产业化是石湾公仔的重要发展方向,这也亟待政府加强知识产权、著作权保护的力度。

诚然佛山极具被打造成国际陶瓷之都的前景,但是现在距离国际陶瓷之都的距离还很远,期望政府切实加大这方面实质性的投入,而不是仅仅以国际陶瓷之都的口号来提高对企业的要求。

叫法不一的陶瓷产品究竟有何不同


长期以来,瓷砖在家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家装对瓷砖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瓷砖生产加工工艺逐渐成熟,瓷砖的品种不断推陈出新———釉面砖、通体砖、抛光砖……就在形形色色的瓷砖种类迅速占领市场的同时,各种各样的叫法也随之而来,搞得消费者一头雾水。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瓷砖到底有多少种?这些叫法不一的瓷砖产品究竟有何不同?它们又分别适用于哪些场所?日前,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为消费者揭开瓷砖市场的面纱。

釉面砖:釉面砖就是砖的表面经过烧釉处理的砖,它也是日常使用最多的一种瓷砖。这种砖分为两类:一是用陶土烧制的,另一种是用瓷土烧制的。目前的家庭装修约80%的购买者选釉面砖为地面装饰材料,但因为釉面砖表面是釉料,所以耐磨性不如抛光砖。

分类:按原材料分为陶制釉面砖和瓷制釉面砖;依光泽不同,又分为亚光砖和亮光砖两种。

适用范围:适用于室内装修的各种场所,以墙面最佳。厨房应尽量使用亮光砖,不宜用亚光砖。

通体砖:通体砖的表面不上釉,而且正面和反面的材质和色泽一致。通体砖有很好的防滑性和耐磨性,一般所说的“防滑地砖”大部分都是通体砖,但其花色比不上釉面砖。

分类:防滑砖、抛光砖和渗花通体砖。

适用范围:客厅、过道和室外走道等地面,一般较少使用于墙面。

抛光砖:抛光砖就是通体砖经过打磨抛光后而成的砖。相对于通体砖的平面粗糙而言,抛光砖要光洁很多。抛光砖的硬度很高,非常耐磨。在运用渗花技术的基础上,抛光砖可以做出各种仿石、仿木效果。

分类:渗花型抛光砖、微粉型抛光砖、多管布料抛光砖、微晶石。

适用范围:除卫生间、厨房外,其余多数室内空间都可使用。

玻化砖:玻化砖是由石英砂、泥按照一定比例烧制而成,然后经打磨光亮但不需要抛光,表面如玻璃镜面一样光滑透亮,是所有瓷砖中最硬的一种,其在吸水率、边直度、弯曲强度、耐酸碱性等方面都优于普通釉面砖、抛光砖及一般的大理石。

分类:主要是地面砖。

适用范围:客厅、卧室、过廊等。

马赛克:马赛克是一种特殊存在方式的砖,它一般由数十个小块的砖组成一个相对的大砖,耐酸、耐碱、耐磨、不渗水,抗压力强,不易破碎。

分类:陶瓷马赛克、大理石马赛克、玻璃马赛克。

适用范围:室内小面积地面、墙面和室外墙面,也可用于局部装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乾隆皇帝都曾经称赞的钧窑究竟有什么魅力


中国的窑洞很多,但是能得到皇帝称赞的很少,钧窑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大放异彩、吸引大量目光的窑洞,在清朝时期再次达到了鼎盛,也成为现代人追捧的窑品之一。那么,乾隆皇帝都曾经称赞的钧窑究竟有什么魅力,让皇帝都如此称赞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钧窑,亦名钧窑、钧台窑,是以鲁山花瓷和柴窑为基础形成的一种风格,这种风格受到道家的影响,因而在瓷器烧制上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到宋徽宗时期,钧窑的水准达到了高峰,工艺技术更是发挥到了极致,正是因为这种无论呈色还是纹理都随心所欲的技术,迄今无人能模仿,因而在宋朝时期,钧窑堪称是鼎峰水准。

北宋时期的钧窑作品,发色、纹理大小和发布都是一致的,而且控制的很好,可以用恰到好处来形容,这也是后世人无法模仿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人能做到像北宋时期那样随心所欲的去控制其呈色、纹理,以至于到了后期,这种钧窑作品慢慢减少。

钧瓷的烧制工艺已经失传,窑址也是慢慢沉入水中,市场中流传一句话“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可见当时的钧窑出产的钧瓷多么受欢迎,多么惊人。

由于钧瓷的工艺失传,且数量越来越少,因而市场价值越来越高,后世人看到了钧瓷的市场价值和潜力之后,纷纷模仿,可惜的是,即使到现在,依然找不到好的方法模仿出相似的瓷器。

钧窑的烧制非常独特,形成的钧瓷更是绚烂奇妙,其色彩是在烧制过程中形成的,犹如美玉一般,非常生气,而且窑变万象,妙境丛生,有些犹如群山叠翠,有的就像是积雪南陵、玉暖冰河,更有的钧瓷像星辰漫天、仙山环阁,十分精妙。这些精美的瓷器不仅受到世人的喜爱,更是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喜爱。

在乾隆皇帝的《赏钧红》中曾提到“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足见乾隆皇帝对钧瓷的喜爱。

如今,钧瓷已经成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瓷器之一,它被所有人所珍视,也被所有人抢夺收藏,然可惜的是,钧瓷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即使市场价格不断攀升,达到了天价,依然找不到多的一件钧瓷。因此,用有价无市来形容最恰当不过。

钧瓷之美不仅征服了中国人,也俘虏了外国人的心,很多外国友人在看到钧瓷之后,都被其折服,纷纷加入到收藏队伍中来。也因此,钧瓷的价格更高,收藏难度也更大了。

宜兴紫砂壶泥料究竟为何物


宜兴的紫砂壶陶土品种繁多,当地一般把陶土分为白泥、甲泥和嫩泥三大类。白泥它是一种灰白色为主颜色单存的粉砂质铝土质粘土;甲泥是一种以紫色为主的杂色粉砂质粘土(通称页岩),未经风化,又叫石骨,材质硬、脆、精;嫩泥则是一种以土黄色、灰白色为主的杂色粘土,材质软、嫩、细。宜兴陶都所产的各种天然陶土,不论是甲泥或嫩泥,都含有多量的氧化铁。因各种甲泥和嫩泥含铁量多寡不同,泥料经过适当比率调配,再用不同性质的火焰烧可以呈现颜色深浅不一黑、褐、赤、紫、黄、绿等多种颜色。这就是紫砂壶呈现各种瑰丽色泽的原因,那宜兴紫砂壶泥料究竟为何物呢?

宜兴紫砂陶所用的原料,包括紫泥、绿泥及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其中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一个夹层,矿体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公分到1公尺左右,稳定性差,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是生产各种紫砂陶器最主要的泥料,目前仅产于黄龙山一地;绿泥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至于红泥则是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的泥料,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

红泥也称石黄泥、朱泥。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朱泥的泥性甚娇,成型工艺难度亦高。朱泥由生坯至烧成,一般成品良率约仅七成。紫泥取之于紫砂岩,含有较多的铁质,颇类制瓷原料的特点,因此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为多种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

紫砂收藏要小心这三大常见误区


紫砂收藏要小心这三大常见误区。

紫砂壶是民间收藏的大项,对于广大收藏爱好者来讲,在投资收藏紫砂壶时,要多提高自己的鉴定水平,以防陷入紫砂艺术收藏三大误区。

一是“土”的误区,过去人们认为用紫砂壶泡茶最好,不失茶的原味。因为宜兴的紫砂泥料烧制后具有双重气孔结构,吸水率高,具有一般陶瓷器皿所缺乏的透气性。现在陶艺普及,不少人将紫砂泥料误认为就是一般紫色土或配制出来的“紫砂泥”,显然用它们做出来的“紫砂壶”在泡茶功能上是没有优势的。

二是“老”的误区,许多人以为紫砂壶越老越好,专门藏旧壶、老壶。市面上有两种造假方法,一是将泥料的表面作旧,方法是擦皮鞋油,像人手经常摸的样子,看上去有古旧感,或者用强酸腐蚀作旧;二是将紫砂壶涂上白水泥用水去泡,做成出土效果。其实,衡量一把紫砂壶收藏价值高低的关键还是看艺术价值,并非一定是越老越好。

三是“色”的误区,宜兴紫砂泥由于其矿区、矿层分布不同,其天然色泽多达几十种,非常奇妙。天然紫砂泥质有红泥,或称朱砂泥、紫泥、本山绿泥呈米黄色、天青泥堪称泥中黄金,出矿时呈绿颜色,十分难得和调砂泥等。但现在不少制壶者为了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在陶土里随意添加化学原料,最后制作出来的壶色彩虽艳,但泡茶就会有异味,其价值反而不高。

中国建陶时下的新江湖


【新江湖的形成】中国建陶从1998年全国大上生产线之时起就早已打破了原有的竞争格局,尽管不是十分明显,但随着近些年的不断发展,在广东、在四川、在山东、在福建、在浙江、在山西以及而今渐成气候的沈阳法库建陶生产基地的崛起,可以说建陶行业经历了一次次深刻的震荡,其引发的社会效应之大也是令建陶企业始料未及的。在中国南北西东这些热闹建厂和纷繁演绎市场竞争的背后,其实就表明了建陶行业之间新旧势力和新旧思维的碰撞,在某种程度上正逐渐改变着竞争格局也是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广东的,还是福建的;无论是山东的,还是浙江的;无论是四川的,还是山西的,抑或是其它一些非常有配套资源的区域。只要是对建陶还拥有一腔热情的陶业人士,他们从来不相信这世上有什么救世主,也从来不相信这建陶行业就只有那么几个牌子在市场上横冲直闯就能满足市场潜在的多维需要,何况一些企业及企业品牌在市场上拼打了多年都未曾闯出什么名堂来,到最后为了获得一点儿有限的市场,就百无禁忌地不是一生二,就是二生三,或者是三生万物,于是似曾相识的多品牌便一拥而上,但最终还是未能给中国建陶带来更大的希望。相反,对于大多数的一些企业来说,同质化早已成为难以避免的问题,可时至今日还是你有我有全都有,结果就只有凭价格这根大棒到处乱打,可想而知建陶企业能有生存的新空间吗?再加上近几年的原材料上涨、燃油燃煤持续不停地升价,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逐渐落实与到位,建陶行业注定要寻找新的生存契机。于是就有了外向投资,于是就有了企业外迁,于是就有了品牌整合,于是就有了厂商的结盟投资,于是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各有资源、各有市场、各有优势、各有目的、各有品牌、各有技术、各有人才、各有绝活的新江湖。他们互不牵挂、互不理睬,最终结果还是各自为阵、互相残杀。

【四川建陶江湖】其实四川建陶原来还是有一定的生产基础的,只因一些企业主固守一片小市场而不太成气候。无论是他们原来的规模、档次、管理、理念、营销都还停留在一个相当原始而又相当薄弱的环节。一切在于资源,四川就是因为拥有大量的廉价天然气而吸引了许多外来的陶瓷厂投资建厂,当然也少不了坐拥大西南这一块得天独厚的市场领域优势。到而今说是当初政府为了政绩也好,说是为了一些投资商的利益也好,反正是各取所需,四川夹江及夹江周边的建陶商圈就开始大肆招商了。也正是有了四川的大胆招商,来自广东、山东、福建的建陶企业及企业家从本质上改变了四川建陶的对外形象,于是四川建陶江湖就声名大振。四川建陶尽管发展了近十年,但给行业的印象仍然是低价低质的代名词。因为认真地对四川建陶进行一个细致的总结,真正具有全国范围内的品牌优势企业,又实在是凤毛麟角,至少在近两三年内四川建陶不可能对广东建陶形成太大的攻击优势。

【山东建陶江湖】山东建陶江湖同四川建陶江湖一样有着许多相同的经历,诸如原有的规模不大,产品品种不多,产品档次亦无法提升等现象,但自从近些年在山东淄博政府的多次招商下,引来了一些外省建陶企业及企业家的加盟,以及对外省人才的引进,还有来自全国各大品牌产品进驻山东参与市场竞争,山东建陶便有了很大的进步。诸如荣获国家免检、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亦不在少数。其攻略正在以强云压境之势直逼广东建陶江湖,无论是产品的档次,还是产品的种类,抑或是产品的价格制定,以及对大西北、大东北的市场占领,都有各自的绝招。当然,还有少不了的各种各样的促销方式等等。这些都给山东建陶带来了在成本上,在技术上,在工艺上,在市场半径方面获得长足发展的资本,除此之外,他们还有更多的捷径,而且还有利于他们去参与全国范围内的市场竞争。只要在产品的质量方面,在新产品的开发方面,在整体运营的协作方面,在日后的经营理念方面,谁克服了从前的阻碍,谁就会获取更多的利益,以致于在行业获得话语权或者是引领权,进而获得属于北方市场的江湖地位,否则就只有按部就班跟人后腿过日子。如果不主动寻求新的竞争力,山东建陶江湖就只能被日后的江湖所遗忘。

【福建建陶江湖】福建建陶江湖,与四川、山东、广东建陶江湖相比,他除了依靠台湾走更多的出口贸易之外,福建建陶必须从本质上去调整自己的经营结构。比如对企业规模的扩大,比如对产品的种类增加,比如对技术人才的引进,比如对品牌形象的外在提升,比如对产品配套的协调改进……这些都是不失改变福建建陶的好方法。老实说,从近两三年来看,福建建陶给人们的印象是,除了在外墙砖方面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之外,就没有别的更能让人了解它的强势在哪些方面?比如抛光砖的规模与价格优势在哪里?比如内墙的多维选择与花色的本质配套如何?比如近年最为时兴的瓷质仿古砖的新兴发展趋势与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等等。福建建陶都没有太多的特别让人耳目一新。福建建陶如何突破自己身处的江湖地位?福建建陶必须要以全国各大陶瓷产区为参照背景,从而寻找属于自己的竞争优势,比如曾经领先全国的市场占有优势,比如拥有自身的原材料资源优势,比如临近外贸的出口优势,比如集群式的规模优势……当然,为了走向大范围的市场领域,产品的配套功能亦是福建建陶江湖不能不考虑的问题,否则,福建建陶江湖将会越来越小。

【浙江建陶江湖】浙江建陶江湖,总体来评价在建陶行业还是具有代表性的,诸如工艺技术、人才引进、新品开发、产品质量、产业结构、配套协调、品牌规划、营销策略以及价格制定和服务体系的延伸。浙江建陶江湖的外在影响力仍然比广东一些所谓的老品牌、大品牌要响亮得多,原因就在于他们是在精心打造“品牌”,是在强势地宣传品牌。比如一些建陶企业一打广告就是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强档时段,比如在平面媒体一刊登广告就是几年,而不是心浮意躁、而不是急功近利地去催生多品牌,结果在市场上却是一个接一个地将自己打倒。身处浙江建陶江湖的品牌世家们更多的是在追求品质,是在追求信誉,是在追求利润,是在追求影响。所以,就整体而言,浙江建陶江湖的规模普遍没有广东企业一般整齐,但他们就是善于总结别人的长处从而去回避自己的短处,因此,在市场行为方面,他们首先维系的是利润第一,而不是追求最大化的销量值,从而在本质上去确保自己的未来发展。广东建陶江湖的劣根性就是喜欢表现在多以规模去压制别人,殊不知,这个竞争的世界,谁将目标指向高处去,竞争就有好路子走,谁要是动不动就以价格低廉而去灭别人之威风者,最终是轮到自己无利可图。浙江建陶江湖的汉子们个个都是十分清醒的,因此他们很少自相残杀,大多数是心心相随而走向各大市场,从没有因为价格战而遭同行的不屑,相反,却做出了许多让行业敬佩的侠胆义气。

【山西建陶江湖】山西建陶江湖是在以上几个江湖稳固后而形成的,原因就在于山西建陶企业分布比较广,但规模仍是不能提上议事日程的事情,这表明他们这一江湖新手特多,无论是品牌、实力、资历、理念、市场、运营等多方面都远远不及广东、山东、四川、福建、浙江等建陶江湖的气概与影响,这就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因此,山西建陶江湖要活出自己的水平,首先在产品结构方面必须要多做文章,再就是产品质量的提高同样是大问题,第三就是市场网络构建亦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因为,建陶江湖往往就是流动的江湖,也就是说渠道的流向与健康就是江湖的生命。这一个世界,没有渠道,谁都没法做生意,谁都没法去组织成一个江湖。因此,山西建陶江湖的未来,并不是靠别人怎么说,重要的是靠自己去怎么做,从产品到质量到市场到品牌到服务到价值。唯有如此,才有你称霸江湖的可能。

【新兴建陶江湖】其它新兴建陶江湖,比如沈阳的法库,还有内蒙、新疆、宁夏、云南、贵州、陕西一些正在兴起的小型建陶生产基地,至少在近些年不可能形成对以上几大江湖的强势挑战,但从建陶江湖的不断发展来看,他们也是一股新生力量,有后劲,有发展,但关键还要看他们的最终定位与中国建陶的大环境合不合节拍,否则就只有小打小闹了。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的产品非常单一,多数是一些经销商、机械商、原材料供应商联盟或独资兴建的,通常规模不大,产品种类少,配套不齐全,但由于拥有一方市场而活得很有滋味,可是要形成强大的江湖,还十分困难。再加上他们在品牌方面的聚势影响根本上没有任何优势,他们也不可能具备这一优势。这一新兴建陶江湖只能算是建陶江湖边缘化的力量,还需要时间,还需要付出,还需要真诚,还需要在市场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才可能有真正的江湖。

【广东建陶江湖】说起广东建陶江湖,似乎可以让广东人都兴奋一阵子,因为它的产品在全国来说是任何一个建陶江湖都无与伦比的,还有国家免检,还有中国名牌,还有驰名商标等等,都是位居中国建陶江湖的前茅,还有数不清的品牌,还有看不完的展厅,还有无法辨别的广告牌,是完全可以让你迷糊在云里雾里。今天这个首创,明天那个填补国内空白,后天又有人大叫要打造××第一品牌,更甚者还要办国内(世界上)最好的××。明明广告法不能冠以“第一”、“最”等等,可就是有人于王法而不顾。说他是吃错了药也好,说他营养过剩而烧坏了心脑血管也罢;说他是走火入魔也好,说他是自悲过度而物极必反也罢……反正他们该说的不该说的,该做的不该做的,该吹的不该吹的,该梦的不该梦的,他们全都表现在他们的建陶产品里、陶瓷广告中,建陶包装上,弄得满天飞,弄得满地流,怎一个“乱”字了得。

企业多了,品牌多了,做销售的多了,谁也不服谁。今天你做初一,明天我做十五。山不转水转,水不转心转;脑袋不转思想转,眼框不转眼珠转……于是就有产品重复,于是就有推销重复,于是就有市场重复,既然大家相争同一个客户,那么就只有价格作最后的牺牲了。

因此,广东建陶江湖很奇怪,也很自然;很微妙,也很绝情。大企业不一定就有大利润,小企业就不一定是死里逃生,中型企业一半是苦水,一半是微笑。这年月,真要是去做出一个明白的市场差距,广东建陶江湖至今还没有这种能人,大多数就是停留在吹吹牛皮,打打花拳,扯扯幌子,拉拉虎皮而已。与浙江比,没有利润规模;与四川比,没有成本规模;与山东比,没有市场规模;与福建比,没有遍布全国的投资规模……结果是唯价格先行,越打越被动,越打越没了个性,越打越没了出路。广东建陶江湖的日子究竟还有多长,当周围群起的江湖都卡住你脖子的时候,到底有多少人还在思想?

紫砂壶越老越好?收藏紫砂壶别陷入这三大误区


紫砂壶越老越好?收藏紫砂壶别陷入这三大误区。

紫砂壶是民间收藏的大项,对于广大收藏爱好者来讲,在投资收藏紫砂壶时,要多提高自己的鉴定水平,以防陷入紫砂艺术收藏三大误区。

一是“土”的误区,过去人们认为用紫砂壶泡茶最好,不失茶的原味。因为宜兴的紫砂泥料烧制后具有双重气孔结构,吸水率高,具有一般陶瓷器皿所缺乏的透气性。现在陶艺普及,不少人将紫砂泥料误认为就是一般紫色土或配制出来的“紫砂泥”,显然用它们做出来的“紫砂壶”在泡茶功能上是没有优势的。

二是“老”的误区,许多人以为紫砂壶越老越好,专门藏旧壶、老壶。市面上有两种造假方法,一是将泥料的表面作旧,方法是擦皮鞋油,像人手经常摸的样子,看上去有古旧感,或者用强酸腐蚀作旧;二是将紫砂壶涂上白水泥用水去泡,做成出土效果。其实,衡量一把紫砂壶收藏价值高低的关键还是看艺术价值,并非一定是越老越好。

三是“色”的误区,宜兴紫砂泥由于其矿区、矿层分布不同,其天然色泽多达几十种,非常奇妙。天然紫砂泥质有红泥,或称朱砂泥、紫泥、本山绿泥呈米黄色、天青泥堪称泥中黄金,出矿时呈绿颜色,十分难得和调砂泥等。但现在不少制壶者为了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在陶土里随意添加化学原料,最后制作出来的壶色彩虽艳,但泡茶就会有异味,其价值反而不高。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紫砂江湖这潭水究竟有多深》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紫砂江湖这潭水究竟有多深》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大理石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