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空鼓的瓷砖 > 导航 >

宋末元初的鼓型青瓷鉴赏

宋末元初的鼓型青瓷鉴赏

空鼓的瓷砖 瓷砖空鼓 古代瓷器鉴赏

2020-05-08

空鼓的瓷砖。

器物历史背景

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繁荣时期,南北各地窑场林立,瓷苑市场百花争艳,朝廷除选取用民间精瓷外,还自设官窑烧制瓷器,以供宫廷应用和赏赐。《中国陶瓷史》把宋代瓷窑归纳为六大瓷窑体系:即(1)定窑系;(2)耀州窑系;(3)钧窑系;(4)磁州窑;(5)龙泉青瓷系;(6)景德镇青白瓷系等。 1994年冯先铭主编的《中国陶瓷》一书指出:“青白瓷系是江西地区两大瓷窑系之一,影响面之大,居宋代六大瓷系的首位。”宋代青瓷应列为宋代六大瓷窑体系之冠。

宋末元初的鼓型青瓷

青白瓷是宋代仿青白玉效果而创烧的瓷器。玉质感是青白瓷器追求的效果,素以晶莹滋润著称,青白瓷仿玉的成功,反映了人们对美玉的需求,故青白瓷的创烧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赞赏。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浮梁陶器”:“浮梁巧烧瓷,颜色比较琼玖。”南宋初期词作家李清照在她的《醉花荫》词中写道: “薄雾浓云愁永画,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是赞美景德镇湖田窑青瓷。南宋蒋祈在《陶记》中说:“景德陶,昔三百余座,埏埴之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宋会要辑稿》册一百四十六食货五十二谓:“瓷器库在建隆坊掌受明、越、饶州、定州、青州白瓷及漆器以给用,以京朝官三班内侍监库。”宋代景德镇隶属饶州,饶州瓷即景德镇瓷,宋时景德镇以专烧青白瓷而闻名于世。这是朝廷选用青白瓷的文献记载。众多考古发掘出土的瓷器表明,更是宫廷和百官选用青白瓷的例证。

宋末元初,青白瓷的生产中心仍在江西景德镇。元代青白瓷的胎釉特征与宋代有所不同:瓷胎采用高岭土加瓷土的二元配方法,胎土中氧化铝的含量增加,烧成温度更高,胎质更白,器物很少变形。釉为石灰———碱釉,即在釉料中掺入适量的草木灰,使釉中含有碱金属钾和钠。鼓型青瓷,是属于宋末元初的作品。宋末元初的青白瓷基本继承了宋代青白瓷的基因,瓷胎采用瓷土的一元配方,胎土中氧化铝的含量低加,烧成温度不高,胎质灰,器物容易变形。釉为石灰釉,烧成后釉面失透,光泽柔和,釉色略灰,玉质感强。器物造型除碗、盘、瓶、炉、罐、枕外,还新出现了扁型执壶、葫芦型执壶、多棱壶、鼓型瓶、动物形砚滴等。造型特点是厚重饱满,器物胎壁厚,显得釉层较薄。

专家点评:

鼓型青瓷,高28cm,器型十分罕见,它代表宋代青白瓷的最高水平,器身由4部分组成,上下有三接口,鼓面有接口。分别为:鼓身、葵口、环足,整体仿青铜器造型。

鼓身有两处象首叼环。釉面失透,光泽柔和,釉色略灰,玉质感强。釉色青而通透,胎体厚而脆,胎泥粗松,制作规整;装饰光素无纹,足内无釉,足较深,内旋痕明显。器身高大,十分难以烧制,在宋代如此大的器型很少见。为宋末景德镇湖田窑精品。

编辑推荐

窖藏出土的宋耀州窑青瓷鉴赏


图1宋青釉刻花牡丹纹碗

图2宋青釉刻花牡丹纹碗

图3宋青釉刻花水波三鱼纹碗

图4宋青釉刻花莲花纹碗

图5宋青釉刻花莲花纹碗

图6宋青黄釉印花花卉纹碗

图7宋青釉印花花卉纹盘

图8五代青釉雕花牡丹纹执壶

图9宋青釉瓜棱形瓷执壶

本文介绍的环县出土耀州窑青瓷有一定的时代跨度,涵盖五代末宋代初期直到金代。究其窖藏原因,当是宋与西夏交战或蒙古灭金的战乱中,器主外出逃难时将其拥有的耀州窑青瓷埋藏。这些青瓷反映了耀州窑产品在当地一带的销售情况。

环县位于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在历史上一直是塞外通往关中的咽喉要地,多元的文化在此交融碰撞。尤其在北宋,这里既是宋夏对峙的前沿阵地,又是关内外贸易的重要通道,文物遗存十分丰富。环江流域曾出土了许多宋代的瓷器窖藏,其中以耀州窑的刻印花瓷器最为精美,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观赏价值。

窖藏一般都是战乱时期主人外出逃难时所埋藏的。宝元三年(1040年),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全面爆发,在随后的近百年间一直处于时战时和的对峙状态,长期的战乱致使边境的民众颠沛流离。环县北宋时称为环州,属环庆路经略,是重要的边境之地,屡屡遭到西夏国的侵犯,主要战场就集中在北连塞外南通关中的环江流域。这里的百姓逃离时,将易碎的瓷器埋藏起来,以备战后回来使用,但是旷日持久的战乱并未让他们如愿以偿,于是这些精美的瓷器才得以完整地保留至今。它们既向人们展示了宋代高超的制瓷工艺水平,也诉说着北宋那段凄惨的边疆史。另外,在环江流域的兴平城、甜水堡、洪德寨等十几座城寨遗址内也分布有大量的北宋耀州窑瓷器标本,既为城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也进一步印证了文献中关于范仲淹筑城寨御敌战略的记载。

古代瓷器:窖藏出土的宋耀州窑青瓷鉴赏


图1宋青釉刻花牡丹纹碗

图2宋青釉刻花牡丹纹碗

图3宋青釉刻花水波三鱼纹碗

图4宋青釉刻花莲花纹碗

图5宋青釉刻花莲花纹碗

图6宋青黄釉印花花卉纹碗

图7宋青釉印花花卉纹盘

图8五代青釉雕花牡丹纹执壶

图9宋青釉瓜棱形瓷执壶

本文介绍的环县出土耀州窑青瓷有一定的时代跨度,涵盖五代末宋代初期直到金代。究其窖藏原因,当是宋与西夏交战或蒙古灭金的战乱中,器主外出逃难时将其拥有的耀州窑青瓷埋藏。这些青瓷反映了耀州窑产品在当地一带的销售情况。

环县位于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在历史上一直是塞外通往关中的咽喉要地,多元的文化在此交融碰撞。尤其在北宋,这里既是宋夏对峙的前沿阵地,又是关内外贸易的重要通道,文物遗存十分丰富。环江流域曾出土了许多宋代的瓷器窖藏,其中以耀州窑的刻印花瓷器最为精美,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观赏价值。

窖藏一般都是战乱时期主人外出逃难时所埋藏的。宝元三年(1040年),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全面爆发,在随后的近百年间一直处于时战时和的对峙状态,长期的战乱致使边境的民众颠沛流离。环县北宋时称为环州,属环庆路经略,是重要的边境之地,屡屡遭到西夏国的侵犯,主要战场就集中在北连塞外南通关中的环江流域。这里的百姓逃离时,将易碎的瓷器埋藏起来,以备战后回来使用,但是旷日持久的战乱并未让他们如愿以偿,于是这些精美的瓷器才得以完整地保留至今。它们既向人们展示了宋代高超的制瓷工艺水平,也诉说着北宋那段凄惨的边疆史。另外,在环江流域的兴平城、甜水堡、洪德寨等十几座城寨遗址内也分布有大量的北宋耀州窑瓷器标本,既为城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也进一步印证了文献中关于范仲淹筑城寨御敌战略的记载。

宋汝窑——青瓷之首


华彩乐章的昙花一现

汝窑可以说是中国古瓷中的“大熊猫”,不仅珍贵而且极其稀缺。中国古瓷中,宋瓷为首,而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中,汝窑排列首位,自古就有“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美誉。汝窑可以说是中国的古瓷之尊。

何为汝窑?古瓷以州定名,五代至晚清宝丰为汝州属地,故称汝瓷。北宋晚期皇室建汝官窑专烧御用瓷,供皇家御用,集民间的能工巧匠,严密的工艺流程,科学的胎釉配方,而烧制出精美的瓷器。现在我们所说的“汝窑”,就是指这一时期的汝瓷。然而,因靖康之乱,金兵入侵中原宋朝被迫南迁,大量汝瓷毁于一旦,窑址荒没,工艺失传。专家学者们的普遍观点是,北宋汝官窑只烧制了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汝窑仿佛一曲华彩的乐章,但只是昙花一现。

汝窑是北宋时间出品,到了南宋便有了“近尤难得”之说,受到皇家、贵族、文人雅士的“热烈追捧”,而窑址难寻工艺失传,更让汝窑一直以来成为亦幻亦真的传奇。

汝窑之美体现在很多方面,但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其色彩。据专家研究,汝窑采用釉内掺和玛瑙,使玛瑙的结晶体在高温下溶解于釉料之中,产生斑斓光彩于釉内,在阳光照射下霞光四射,柔和玉润,颜色主流为天青、天蓝,光泽含蓄内敛,像丝绸般柔和,让人爱不释手。

曾有人统计,现在传世汝瓷不足百件,且分别珍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及我国香港极少数私人手中,难得一见。所以在河南西南一带,现在仍有“纵有家产万贯,小如汝瓷一件”的说法。我国著名艺术大师李苦禅先生曾挥笔写下:“天下博物馆,无汝(瓷)者,难称尽善美也。”

千古之谜的各家之言

现在讲中国古瓷研究,叶家是绕不过去的。叶喆民的父亲叶麟趾和陈万里在中国古瓷学界并称“南陈北叶”,叶麟趾最早确定了定窑遗址的位置,而叶喆民,则在1985年公开了他8年前几次考察研究后的结论——河南宝丰县清凉寺藏有汝窑遗址的重要线索。

河南宝丰县清凉寺及汝州张家巷瓷窑遗址中出土了不少具汝窑美丽特征的宋代青瓷器,世上只有70余件汝窑的认知已不符合事实,存世宋汝窑到底有多少?

汝窑是什么?认定为汝窑的标准又是什么?文博、收藏、考古各界存在着不同意见,没有统一的认识,对宋代汝窑保护与传承所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有学者认为“宋五大名窑”的提法不符合宋代瓷器生产的实际,就出现了汝窑烧变的地域说与特征说,到底谁是谁非?

台北故宫最得意的镇馆之宝——“奉华”铭汝窑遭到研究者的质疑,真相到底如何?面对面的讨论显然是释疑的最好方法。

有研究者认为:河南宝丰县清凉寺瓷窑遗址既不是“贡窑”,也没有“御用汝官窑”之特征,而是一处民窑。对宝丰清凉寺瓷窑遗址性质的探讨,其意义可谓深远!

台北故宫认为典藏于世的汝窑只有70余件,台北故宫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很多专家见汝窑就说是“假的”,他们鉴定汝窑真假的依据又是什么?什么样的鉴定才算是汝窑的科学鉴定?其标准又是什么?

据《宋会要辑稿》载,宋代皇家官窑的东西窑务,监官3人、工匠1200人、十大工种,其产业化规模不比现代陶瓷厂的规模小,分工协作的专业化程度也决非现代仿造小瓷窑可比。

观点纷呈,考据难辨,现在,对汝窑本身及其烧变工艺的认知,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直接威胁着中国瓷器烧变的保护与传承。作为华夏珍贵历史文化遗留物的宋代汝窑,绝对算得上是华夏历史文化的珍稀遗产,其烧造工艺及天青釉配方到现在也未破解,继承与发扬无从谈起,产业化就更不可能。 (木木)

宜兴青瓷鉴赏


江苏省宜兴市是中国著名的“陶都”,地处长江下游的太湖之滨,与浙江、安徽搭界,境内山峦起伏,河湖纵横,交通运输便利。山区盛产瓷土和竹木薪炭,为发展陶瓷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资源。因此,得天独厚的宜兴陶瓷产业自古发达,至明清并形成自已独特产品的优势与特色,名扬四海。 宜兴陶瓷业的中心是在其南部山区和水网地带的交接点丁蜀镇一带。 宜兴的史前制陶业,根据近年来对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的骆驼墩、西溪遗址等出土陶器最早距今约七千年。陶器以夾砂红陶和泥质红陶为主,其次为灰陶及黒皮陶,属于新石器时代太湖流域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至晚期良渚文化系列。 商周时期,宜兴烧造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是吳越文化的重要内涵特征。建国六十多年來的考古实践证明,烧制原始瓷是江浙地区吳越民族的历史功绩。现已查明浙江湖州德清窑为中国“瓷之源”,商代已建龙窑大量烧造原始青瓷。吳、越国同族,“接土邻境,圵交通属,习俗同,言语通。”名列春秋五霸,在先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几何印纹硬陶与原始青瓷为孪生姐妹,吴越地区考古发現商周窑址常見印纹硬陶与原始瓷同窑合烧,如南京北阴阳营遗址第三层湖熟文化以及浙江富盛等地多有发現这样兼烧的窑址;也有的是分窑烧制。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经指出:“原始瓷(即加釉硬陶)的烧造,当为南方长江下游地区的发明,……后来在长江下游地区逐渐改善,终于在汉末出現了瓷器,成为中国文明的特点之一。”上海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在上海闵行发掘相当中原夏商时代的马桥文化遗址中,出土了青釉和黒釉残片,有学者根据科学测试结果认为“马桥夏商样品是目前所发現的我国最早的原始瓷。”

苏南吴国土墩墓出土几何印纹陶器

苏南吴国土墩墓出土原始青瓷器

在宜兴丁蜀镇附近元帆村遗址的上层和杨破窑墩、张泽乡的前港咀和寿山村上层、湖汶乡画溪河西岸、善卷乡五洞桥,以及杨巷镇附近的城头地、桥渎里和王府墩三处遗址的上层都出土了相当数量的商周时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碎片,这些遗存中可能有的就是烧造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窑址所在,如丁蜀镇南山古窑址中发現有春秋战国的原始青瓷等。而在江浙地区的商周吳越文化聚落遗址、城址,特别是土墩墓中出土的完整几何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器成千上万。如镇江博物馆1975年发掘的镇江句容浮山果园一号墩,这是一座土著吳人的家庭合葬墓,墩内共葬有16个墓,随葬品种类别为夾砂红陶炊器、泥质陶和印纹硬陶及原始瓷盛食器等。其中印纹硬陶器71件,包括坛和罐;原始青瓷器124件,器形有罐、豆、盅、盘、器盖等。句容浮山果园的一处吴国土墩墓群计有一百多个土墩,这样的土墩墓群当地群众往往称之“百培山”,在江南地区有数百处之多。在宜兴张渚镇附近西渚乡的吾桥遗址曾先后出土过16艘满装陶瓷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独木船,生动地向我们展現了当时宜兴窑陶瓷的外销繁忙情景。由此,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苏南吳地出土的面广量大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并非全來自越国的窑场,而相当一部分应該是宜兴窑烧制、通过水路输出的商品陶瓷。原始瓷是吳越地区特产,宜兴也为我国原始瓷的发源地域。 瓷器的成熟并得到广泛使用是在六朝时期,六朝青瓷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它上承汉代青釉陶创造的成就,下为隋唐青秞瓷器鼎盛期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宜兴也是烧造六朝青瓷的重要窑场,汉、六朝时期宜兴窑场大多分布在丁蜀镇之南的南山、均山一带。

宜兴窑烧制的六朝青瓷盘口壶

宜兴六朝瓷业兴盛于西晋,青瓷商品行销江南地区。以南山窑群为主的宜兴六朝窑,其产品已全属青瓷,在质量上有精有粗,精者与同期越窑产品不相上下。器物类别以日用器皿碗、钵、盆、洗、壶、罐为主,同时烧制俑、灶、水井、鸡笼、猪圈等丧葬明噐,其中不乏魂瓶、神兽尊、镂空香熏一类的精品。

宜兴窑烧制的六朝青瓷唾壶

我国瓷业生产在唐代飞跃发展,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北方邢窑系的白瓷与南方越窑系的青瓷并驾齐驱。此时,亦是宜兴窑青瓷的繁盛时期。唐代宜兴窑场主要烧造民间日用青瓷器,产品有碗、盏、盘、鉢、灯、壶、罐等,釉色以茶绿为主,酱色釉次之,施釉均匀,釉面光泽。其产品在江苏境内唐代遗址中常見,说明它是销路很广的民用瓷。当时国内最大的陶瓷集散地和消费市场杨州,对考古发掘出土的唐代全国各窑口瓷片分析,据统计宜兴窑瓷片通常占出土瓷片总量的24~35﹪。宜兴窑产品属于越窑青瓷系统,虽然其质量与越窑有着明显的差距,但它以地理位置和产量的优势,成为我国南方长沙窑之外越窑青瓷的另一个竞争对手。

宋、元、明龙泉窑青瓷欣赏


明 青釉莲瓣纹茶托

明 青釉贴塑影戏葵口洗

明 青釉桃形水盂

明 青釉刻花缠枝莲花口折沿大盘

明 青釉双耳瓶

明 仿哥窑贯耳瓶

明 青釉双耳瓶

明 青釉花卉纹盖罐

明 青釉龙凤纹瓶

明 青釉印花福寿瓶

明 青釉鬲式炉

明 青釉罐

明 青釉八卦纹三足炉

元 青釉缠枝花卉龙纹棋子罐

元 青釉刻花鸟鼓钉瓷墩

元 青釉贴花龙纹穿带扁瓶

元 牡丹锦纹盘

南宋 青釉鬲式炉

宋、元、明龙泉窑青瓷欣赏

宋代是以釉美为最的单色釉瓷器高度发展而著称,追求色泽莹润,清素淡雅,纯净细腻是宋瓷审美的主要趋向。作为我国古代南方著名青瓷窑场的龙泉窑,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发展成熟,迈向巅峰的。它的釉色以青为主色调,主要有粉青、梅子青、豆青、翠青,以及黄绿、灰绿、菜绿、灰黄等。以粉青和梅子青釉色为最佳。产品畅销亚洲、非洲、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当时欧洲人对釉色青如美玉的龙泉青瓷情有独钟,贵族们以拥有龙泉青瓷为荣,还起了个特定的名字“Celadon”译音“塞拉同”,一直沿用至今,影响十分深远。

元 龙泉窑青釉文殊菩萨

南宋 青釉双鱼耳瓶

南宋 青釉贴塑蟠龙瓶

南宋 青釉象钮盖瓶

南宋 青釉刻花菊瓣碗

南宋 青釉双鱼洗

南宋 青釉龟荷纹莲瓣碗

宋 豆青釉莲瓣碗

南宋 青釉弦纹三足炉

宋 豆青釉洗

南宋 青釉刻花双鱼纹折沿洗

宋 青釉瓶

宋 青釉双鱼洗

宋 青釉洗式五管器

宋 青釉盘口弦纹瓶

宋 青釉五管瓶

北宋 青黄釉五管瓶

宋 刻莲瓣纹盖缸

宋、元、明龙泉窑青瓷欣赏

古代瓷器:宋、元、明龙泉窑青瓷欣赏


明青釉莲瓣纹茶托

明青釉贴塑影戏葵口洗

明青釉桃形水盂

明青釉刻花缠枝莲花口折沿大盘

明青釉双耳瓶

明仿哥窑贯耳瓶

明青釉双耳瓶

明青釉花卉纹盖罐

明青釉龙凤纹瓶

明青釉印花福寿瓶

明青釉鬲式炉

明青釉罐

明青釉八卦纹三足炉

元青釉缠枝花卉龙纹棋子罐

元青釉刻花鸟鼓钉瓷墩

元青釉贴花龙纹穿带扁瓶

元牡丹锦纹盘

南宋青釉鬲式炉

宋、元、明龙泉窑青瓷欣赏

宋代是以釉美为最的单色釉瓷器高度发展而著称,追求色泽莹润,清素淡雅,纯净细腻是宋瓷审美的主要趋向。作为我国古代南方著名青瓷窑场的龙泉窑,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发展成熟,迈向巅峰的。它的釉色以青为主色调,主要有粉青、梅子青、豆青、翠青,以及黄绿、灰绿、菜绿、灰黄等。以粉青和梅子青釉色为最佳。产品畅销亚洲、非洲、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当时欧洲人对釉色青如美玉的龙泉青瓷情有独钟,贵族们以拥有龙泉青瓷为荣,还起了个特定的名字Celadon译音塞拉同,一直沿用至今,影响十分深远。

宜兴青瓷鉴赏 古代瓷器知识


在宜兴丁蜀镇附近元帆村遗址的上层和杨破窑墩、张泽乡的前港咀和寿山村上层、湖汶乡画溪河西岸、善卷乡五洞桥,以及杨巷镇附近的城头地、桥渎里和王府墩三处遗址的上层都出土了相当数量的商周时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碎片,这些遗存中可能有的就是烧造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窑址所在,如丁蜀镇南山古窑址中发現有春秋战国的原始青瓷等。而在江浙地区的商周吳越文化聚落遗址、城址,特别是土墩墓中出土的完整几何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器成千上万。如镇江博物馆1975年发掘的镇江句容浮山果园一号墩,这是一座土著吳人的家庭合葬墓,墩内共葬有16个墓,随葬品种类别为夾砂红陶炊器、泥质陶和印纹硬陶及原始瓷盛食器等。其中印纹硬陶器71件,包括坛和罐;原始青瓷器124件,器形有罐、豆、盅、盘、器盖等。句容浮山果园的一处吴国土墩墓群计有一百多个土墩,这样的土墩墓群当地群众往往称之百培山,在江南地区有数百处之多。在宜兴张渚镇附近西渚乡的吾桥遗址曾先后出土过16艘满装陶瓷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独木船,生动地向我们展現了当时宜兴窑陶瓷的外销繁忙情景。由此,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苏南吳地出土的面广量大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并非全來自越国的窑场,而相当一部分应該是宜兴窑烧制、通过水路输出的商品陶瓷。原始瓷是吳越地区特产,宜兴也为我国原始瓷的发源地域。瓷器的成熟并得到广泛使用是在六朝时期,六朝青瓷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它上承汉代青釉陶创造的成就,下为隋唐青秞瓷器鼎盛期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宜兴也是烧造六朝青瓷的重要窑场,汉、六朝时期宜兴窑场大多分布在丁蜀镇之南的南山、均山一带。

宜兴六朝瓷业兴盛于西晋,青瓷商品行销江南地区。以南山窑群为主的宜兴六朝窑,其产品已全属青瓷,在质量上有精有粗,精者与同期越窑产品不相上下。器物类别以日用器皿碗、钵、盆、洗、壶、罐为主,同时烧制俑、灶、水井、鸡笼、猪圈等丧葬明噐,其中不乏魂瓶、神兽尊、镂空香熏一类的精品。

宜兴窑烧制的六朝青瓷唾壶

我国瓷业生产在唐代飞跃发展,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北方邢窑系的白瓷与南方越窑系的青瓷并驾齐驱。此时,亦是宜兴窑青瓷的繁盛时期。唐代宜兴窑场主要烧造民间日用青瓷器,产品有碗、盏、盘、鉢、灯、壶、罐等,釉色以茶绿为主,酱色釉次之,施釉均匀,釉面光泽。其产品在江苏境内唐代遗址中常見,说明它是销路很广的民用瓷。当时国内最大的陶瓷集散地和消费市场杨州,对考古发掘出土的唐代全国各窑口瓷片分析,据统计宜兴窑瓷片通常占出土瓷片总量的24~35﹪。宜兴窑产品属于越窑青瓷系统,虽然其质量与越窑有着明显的差距,但它以地理位置和产量的优势,成为我国南方长沙窑之外越窑青瓷的另一个竞争对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