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文化 > 导航 >

陶瓷文化:古代瓷器的五大鉴定方法

陶瓷文化:古代瓷器的五大鉴定方法

陶瓷文化 瓷器中国古代五大名瓷 瓷器鉴别的五大要领

2021-07-03

陶瓷文化。

对许多收藏者来说,古陶瓷是一个热门品种。因此,如何鉴别古陶瓷真伪,就成了收藏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器型方面,赝品侧重于器物造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珑、华丽等不同风格进行研究,详加分析对比,摸清其演变规律。仅举玉壶春瓶为例,自宋代始创以至晚清民国,历朝均有制作,而风格却代有变迁。

一、造型:每朝代的陶瓷器物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大小等风格特征,各朝代之间相差很大。看一件器物是否仿古品,主要看它的造型。古陶瓷爱好者可多留意文物图录上每一朝代器物的形状、大小,并用心记下每一朝代的标准器型,在实际辨别中做到心中有数。

二、胎土:从器物有圈足及底部的露胎部分看,古陶瓷的胎土一般较粗糙些,略泛黄色;而仿古陶瓷的胎土较为洁白、精细。

三、釉面:古陶瓷器物的釉表面光泽柔和,一般有细小的棕眼。仿古陶瓷的釉面浮光耀眼,十分光滑。但要注意有些仿古陶瓷已用酸泡去表面的浮光,显得陈旧,若细加分辨,还是能看出破绽的。

四、纹饰:古陶瓷的图案一般笔触流畅、古拙;仿古陶瓷的图案则较为生硬,甚至画些离奇古怪的图案。

五、底款:自明代永乐年开始,各朝代官窑瓷器的底部都印有帝王年号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各朝代陶瓷的底款所用的字体、格式截然不同,根据这些特点也是鉴别真伪古陶瓷的一个直接方法。

历代陶瓷在造型、胎釉、工艺、纹饰、彩料、款识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风格和特点,成为鉴定陶瓷的各项依据。但是,世界上的事是复杂的,普遍规律中寓有特殊规律,还必须考虑到例外情况。例如,中前述宣德青花大多有黑疵斑点,但也有一部分宣德青花没有黑疵斑点,不能因此说它们就不是宣德瓷器。广州诚德国际艺术品拍卖公司提醒你,鉴定一件陶瓷器时,不能拿着条条框框去套,而要将各项依据、因素、信息综合起来考虑,反复推敲、慎重定论。

taoci52.com小编推荐

五大瓷砖铺贴方法介绍


瓷砖的种类有很多,这就不必说了,在装修中其实不仅是要挑选与家居风格相符合的瓷砖,就连瓷砖的铺贴方法也是很有讲究的。不同规格的瓷砖有不同的铺贴方式,不同的铺贴方式能营造不一样的家居效果,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五种瓷砖的铺贴方案。

组合式铺贴感觉更精致

铺设要点:不同尺寸、款式和颜色的瓷砖,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进行铺贴。

适合类型:适合于欧式风格和乡村风格,铺贴方式更丰富。通常可以用颜色略深于所铺主体瓷砖的大理石或瓷砖,在地面四周围以15厘米左右的围边,铺贴效果让人感觉用材更加精致,而且更能烘托出空间气氛。

贴心提示:组合式铺贴的配套产品还有波打线、地拼花等。波打线一般用深色的瓷砖,仿古砖也有专门配套的波打线,主要用在地面周边或者过道玄关等地方。地面花线、角花等是用瓷砖加工而成的地面装饰画,主要用在门厅、茶几或餐桌下面。

横铺或竖铺适合简约风格

铺设要点:以墙边平行的方式进行铺贴。砖缝对齐且不留缝,同时用与砖的颜色接近的勾缝剂勾缝处理,看起来清爽、整洁。

适合类型:通常选用抛光砖,适合于现代简约风格。

贴心提示:长方形的瓷砖横铺或竖铺,能使整个空间显得宽敞。

“人”字形、不规则铺贴线条感极强

铺设要点:相邻的两块长方形瓷砖按照45度角铺贴,其中一块一侧铺贴时正好对准另一块的长边中间,如同“人”字一样的形状。或用马赛克、卵石等铺成完全不规则的形状。

适合类型:“人”字形铺贴是一种比较新的铺贴方式,适合于个性化的现代简约风格家中。

贴心提示:“人”字形铺贴不适合在客厅和卧室大面积铺贴。同样,用马赛克、卵石镶嵌的水泥地面及其多变的色彩和造型,只能用于局部点缀,所以通常用于阳台或过道等小面积铺贴。

菱形斜铺适合小面积点缀

铺设要点:与墙边成45度角的方式排砖铺贴,这种方式相对而言比较费砖费工。仿古砖斜铺时最好留宽缝,留缝在3~8毫米之间,能体现出砖的古朴感觉。可以选择与砖体颜色接近的勾缝剂,也可以选择有反差的勾缝剂处理砖缝,组成的几何线形纵横交错,使整体效果更鲜明和统一,能给空间带来很强的立体感。

适合类型:仿古砖最常用呈45度角的斜铺法,适合于欧式和中式风格,也同样适用于现代简约风格,在视觉上原本四方的砖会变成菱形,不会过于呆板,斜铺效果也更大气。

贴心提示:规格较小的正方形瓷砖斜铺,适合用于小面积局部的点缀,因为大面积使用会给人琐碎的感觉,清洁起来也不太方便。

工字形铺贴庄重大气

铺设要点:工字形铺贴法仿照木地板的铺装方式,较多用于仿木瓷砖等少数种类瓷砖的铺贴。

适合类型:错落有致的工字形,视觉上产生错落感,不过于单调的同时,也营造出庄重大气、沉稳厚重的效果。

贴心提示:工字形的铺贴法最能削弱狭长空间给人的压抑感觉,适合用在过道、厨房或卫生间。

小编总结:每种瓷砖的铺贴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本文详细介绍了各自适合的类型,还有贴心的提示,你是不是很了解了呢?

宋代五大名窑怎么鉴定?


宋代五大名窑怎么鉴定?宋代瓷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现时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很多个县,其中有宋代窑址的就占大多数。宋代陶瓷窑以材料,工艺分很多瓷窑系,有时一个地区出现很多窑系,从生产性质而言,有官窑与民窑之分。以地域而言,受唐朝制瓷业影响,有“南青北白”之说,南方以越窑、龙泉窑、景德镇影青等青瓷为主,北方以邢窑、定窑等白瓷为主。宋代瓷器一方面具有因受其所在地区使用原材料的影响而具有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又有受当时的文化习俗、工艺水平制约而具有的共同性。

胎釉: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形成了一些著名的窑系:其中最著名的为: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当时只有官窑瓷器为朝廷使用,其它窑系挑选精品为朝廷官家使用,剩下的为民间使用。

汝窑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其釉色,如雨过天晴,温润古朴,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氧泡,在阳光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在胎与釉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莹润如堆脂的质感。

官窑瓷器选料精细,用料考究,胎质细腻,胎色呈紫黑色,足边及口沿釉薄处呈紫褐色,故有“紫口铁足”之称。釉厚如凝脂,釉面莹润如玉,光泽柔和。釉面有粉青、翠青、灰青、米黄等多种。釉面纹片是官窑器物的特征之一。

哥窑器物胎色较深,胎质细腻,足边及口沿釉薄处也可见深色胎,制作工艺精湛,装烧方法亦采用支钉支烧或垫烧,一些盘炉器物的足底有极为规整的圆形支烧痕。釉色以青灰、米黄为多,釉质肥润,釉面有细碎的片纹,纹分两种,一种开较大的黑色片纹,另一种是在黑色片纹中又开细小的黄颜色片纹,俗称“金丝铁线”,是哥窑器物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满布断纹,那有意制作的缺陷美,瑕疵美。

定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定窑以装饰见长,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辅助以剔花、堆花,各得其趣。定窑以白色为多,之外有红、黑、紫、绿诸色。

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釉;钧瓷以釉色窑变见长,素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双”的特点。同样的釉色,入窑经1350度高温烧成后,每件瓷器呈色不一样,并出现人们意想不到的景观效果。

嘉庆粉彩瓷器如何进行鉴定?这五大方法很实用!


嘉庆粉彩瓷器是现在很多的人都十分喜欢的一种收藏品,但是对于其鉴别方式却是很多人都会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进行鉴别的时候最为主要的就是利用颜色、瓷胎、瓷釉等多个方面进行鉴别,下面就来具体的做下了解。

1、颜色

粉彩瓷器中最为主要的颜色自然就是粉彩了,除了最为经常会见到的白地青花之外,粉彩的数量会更加的多,在使用方面也是更加的广泛,但是如果是和乾隆时期相比的话,在粉彩的料质上还是显得比较粗糙,没有那么的精细。施彩也比较厚,主要就是因为在粉料中含粉的数量会比乾隆时期更少一些,所以在色彩上会显得比较的浓厚、艳丽。另外,这个时期的粉彩施彩的面积也会更大一些,还有部分的瓷器会直接使用一粉来进行绘制。

2、瓷胎

在这个方面嘉庆粉彩瓷器的胎骨和乾隆时期是比较相似的,并没有太多的变化,要是一定要说的话,那就是在胎质方面没有那么的精细,同时在胎骨的洁白方面也会稍微的差一些

3、瓷釉

瓷器的釉面中大多是都呈现的是白中泛青的情况,而且十分的细腻润滑,在釉面上基本上都是会呈现出波浪釉,在釉面中也十分容易出现气泡的问题,所以导致了脱釉现象的发送,在瓷器的根呈尖状,因此在规正度方面不是很好。

4、造型

嘉庆瓷器的造型大多数情况下沿用的都是乾隆时期的风格,比较少出现创新的造型,瓷器的制作工艺方面也会显得比较粗,所造的器物通常来说在做工方面都不够的细致,在造型上就会显得更加的粗笨些。只有在少数的官窑器物上才会看到做工比较精细的瓷器,在这个时期中的嘉庆粉彩瓷器大多是物造型都是以日常生活使用的各种瓷器为主,比较少会看到大型的陈设瓷。

5、款识

这个时期更为常见的是款识装饰,在种类上十分的多,不仅仅是有最为常见的青花款,同时还有很多的红彩款、紫彩款等等,比较少见的就是刻印款了,而在文书上大多使用的是“大清嘉庆年制”,这个在我们了解正品的时候都是会看到的。

嘉庆粉彩瓷器的鉴别方式大概就有这些了,在进行鉴定的时候不妨可以参考这些方法,从而真正的实现收藏。

嘉庆粉彩瓷器精品价格参考:

1:清嘉庆黄地粉彩群仙祝寿图双螭耳瓶,尺寸:高30.2厘米,估价:HKD 6,000,000 ~ 8,000,000,成交价: HKD 8,260,000 ,成交时间:2019.10.07,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9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嘉庆年制」。

此器撇口,长颈,溜肩,长圆腹,圈足外撇,颈部置对称螭耳。颈部绿黄地粉彩绘蝙蝠、双鱼、戟罄、番莲纹样,肩部绘如意云纹一周,腹部通景粉彩群仙祝寿图,圈足外壁绘蓝料回纹一周,器内施松石绿釉,外底施松石绿釉,矾红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群仙祝寿,描绘群仙共庆西王母寿诞之场景。八仙分别是汉钟离、李铁拐、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曹国舅、何仙姑。祝寿图绘有山峦起伏,山润茂林,古木参天,傲然挺拔,山花绽放,平溪小桥,城楼掩映。庭院正中桥上,张果老拿渔鼓在正中央,众仙围绕,有背携纯阳剑的吕洞宾、手拎云阳板的曹国舅、提着长萧的韩湘子、提着盛满仙桃篮子的蓝采和、后方汉钟离手举芭蕉扇、何仙姑手捧荷花,与铁拐李跟随其后,抱着腰间所系之葫芦,葫芦瓶释出寓意蝙蝠翻飞于云间,只只不同,形态各异,祥云迤逦,祥蝠咸集,寓意千祥云集,洪福纷至。八仙神态各异,灵动写实,颇见功底。八仙桥上环绕站立,场景异常热闹,仙人昂首仰天,招引各方前来到贺的仙众。参天苍柏下,还见白发银须的寿星,形象睿智,慈眉善目,身穿长袍,手执羽扇,骑着瑞兽「兕」,徐徐到来,身后伴随着仙童与仙人,仙童提着葫芦和书卷,众人皆表情和蔼,栩栩如生。小桥之外,二麻姑送来满载祥云的葫芦瓶,一前一后款款而来。远方和合二仙,寒山、拾得驾云而来,一持荷花,一捧圆盒,意为「和(荷)谐合(盒)好」,寓意和睦好合,平和喜乐。尚有西王母驾龙降至,来受朝贺,可谓盛况空前,场景异常热闹。祝寿图中福禄寿三星常常一同出现,在道教流传为天上三位吉神。福星头戴官帽手持玉如意为天官一品大帝,天官赐福由此而来;禄星手捧高冠,寓意高官厚禄;寿星白眉长髯,手持龙头杖为长命百岁。民间喜欢把福、禄、寿三星作为生活中象征幸福、吉利、长寿的祝愿,同样被皇家寄寓吉祥期望。此瓶通景所绘人物多达二十余人,各位仙众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层峰迭嶂;寰宇楼阁,隐置其间;古松苍柏,参天攀至;祥云福海,瑞气悬停;山间绘群仙咸集,八仙献寿,和合奉宝,福禄寿喜,麻姑捧寿,宴跃芳春,乘酒施技。可见此器气势宏伟,绘制精工,构图疏密有致,远近相映,施彩富丽浓艳,纹饰繁缛细腻,寓意吉祥,尽展乾隆晚期嘉庆早期瓷器奢华的艺术遗风。乾隆时期瓶尊等琢器流行颈肩部附加各种装饰性的双耳,乾隆以后的器物也多见。此瓶颈置有螭耳,《三才图会》释文称:「螭亦龙类,但无角」。螭形盘屈,又称为「蟠螭」。螭龙刻划概括凝练,体态矫健,作奔跑状,自然逼真,肃穆的神态,增加了威严雄伟之感,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嘉庆时期瓷器承袭乾隆的艺术风格,其造型创新式样少,纹饰也多采用传统寓意吉庆的图案,绘制技法工笔多于写意。但也有不少延续乾隆风格技术的经典之作。乾隆皇帝虽已逊位,但仍以太上皇的地位威慑朝政,因而嘉庆初年御窑厂的烧制仍未乾隆御窑的延续,其造型式样、图案等,均因袭前朝旧制,不敢僭越,因而有「干、嘉窑」之说。此件作品即为充分延续乾隆时期瓷器高超技艺水准的精品之作。

本瓶端庄硕大,气势宏伟,绘制精工,构图疏密有致,远近相映,施彩富丽浓艳,纹饰繁缛细腻,寓意吉祥,尽展乾隆瓷器奢华的艺术遗风,为嘉庆御用粉彩瓷的珍品,保存完美,实属罕见,弥足珍贵。

2:清嘉庆绿地粉彩花卉瓶(一对),尺寸:高26厘米,估价:RMB 2,800,000 ~ 3,800,000,成交价: RMB 7,935,000 ,成交时间:2011.05.23,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1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嘉庆本朝。

嘉庆时期瓷器承袭乾隆的艺术风格,其造型创新式样少,纹饰也多采用传统寓意吉庆的图案,绘制技法工笔多于写意。但也有不少延续乾隆风格技术的经典之作。乾隆皇帝虽已逊位,但仍以太上皇的地位威慑朝政,因而嘉庆初年御窑厂的烧制仍为乾隆御窑的延续,其造型式样、图案等,均因袭前朝旧制,不敢僭越,因而有“干、嘉窑”之说。此件作品即为充分延续乾隆时期瓷器高超技艺水平的精品作品。瓶撇口,细长颈,溜肩,鼓腹,腹下收,圈足,底心红彩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款。造型考究典雅,修胎细致,严谨有度。内外均以松石绿为地,淡雅柔美,娇嫩怡人。口沿描金,足墙饰红地描金折枝花卉,金彩灿烂,富丽堂皇。口沿下及肩部环饰如意云头一周,颈部绘缠枝莲团寿纹,吉磬坠桃,间以金彩“吉”字缠绕其间。腹部满绘四组缠枝莲花,五色莲花居中,莲蓬长出一支灵芝,周围环饰缠枝花卉绶带如意磬,下坠寿桃。设色妍丽夺目,缤纷多彩,尽现尊贵雍容。近足处绘变体莲花瓣纹。构图圆硕,主题鲜明,寄寓吉庆连连,福寿双全,圆满幸福之意。勾画细腻,缠枝婉转舒展,着色深浅有致,颇见柔美之姿。绘画细致工整,工艺精湛绝伦,松石绿釉匀净厚润,至为可爱,金彩璀璨辉煌,诸彩绚丽浓妍。釉彩、造型、纹饰均为继承自乾隆时期风格,色彩华丽,造型优美,毫不逊于乾隆时期官窑的上乘作品,其制作之精良细腻,在嘉庆时期颇为难得,实为嘉庆粉彩瓷之精品。福寿吉庆纹饰流行于清乾隆时期,以各种色釉为地,多粉彩描绘。纵观中国装饰的发展,不同的审美要求,使工艺美术装饰精细,形式丰富,形成不同的风格,但相同的是祥瑞神仙的思想演变为吉祥如意的愿望。长期以来,在我国传统装饰中,追求吉祥美满寓意的表现形式就是一大重要主题。吉祥观念主要包括:纳福迎祥、驱邪避恶、多子长寿、升官发财及喜庆如意等。特别在清朝时期,这种装饰现象十分流行,以至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这种观念恰好符合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求全美满”的美学意识。此瓶即是一例,蝠谐音“福”,桃喻示寿,罄谐音“庆”,又以金彩书“吉”字,故图案寓有福寿吉庆之意,体现出清代瓷器装饰的时代特征。此器尊贵秀挺,装饰雍容华丽,纹饰布局繁密,图案化的装饰,尽展乾隆时期瓷器奢华的艺术遗风,为嘉庆粉彩器难得的上乘之作。

3:清嘉庆粉彩万花献瑞长颈瓶,尺寸:高31.1厘米,估价:RMB 3,000,000 ~ 4,000,000,成交价: RMB 7,245,000 ,成交时间:2019.04.28,拍卖公司:上海明轩国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书款。

百花不露地为粉彩瓷器之名品,因器物上布满千姿百态的花朵,不露地色而得名,其创于雍正,盛行于干嘉二朝,雍容华贵,有「万花献瑞」之美意。此瓶撇口,长颈,溜肩,圆腹,下承圈足,瓶身以粉彩绘万花献瑞图,缀月季、牡丹、菊花、紫薇花、兰花、牵牛花、大波斯菊、秋海棠、百合、矢车菊、梅花、荷花、荷叶、虞美人等,各式花朵满布器身,相配相伴恰是巧妙。花朵千姿百态,竞相斗艳,尽显娇媚本色,圃簇繁丽,上下相映,各尽其妍,使人彷佛置身万花丛中,目不暇接。映衬的辅纹也精致非凡,让画面覆盖全器,器不露地,寓意万花呈瑞,盛世升平。其设计独具匠心,纹样繁密,色彩绚烂,花叶婉转舒展,颇见柔美之姿。瓶口沿及底罩施松石绿釉,底心以红彩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书款。百花不露地瓷器为供御烧造,数量甚少,所见传世之作以乾隆朝为主,然嘉庆朝极为罕见,弥足珍贵,本器型制规整,工艺精湛,不惜工本,笔意精绝,彩料妍亮瑰丽,尽显华丽尊贵,实乃清嘉庆供御之佳器。

4:清嘉庆胭脂紫地粉彩开光百子龙灯双戟耳瓶,尺寸:高30.5厘米,估价:RMB 3,500,000 ~ 5,500,000,成交价: RMB 6,900,000 ,成交时间:2016.12.06,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6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嘉庆年制”款。

此瓶撇口、细颈、圆腹、圈足,以金彩饰双戟形耳。“戟”谐音为“吉”,夙为祥瑞之器,故双戟耳即为双“吉”耳。本品在双戟形耳与瓶颈、瓶腹的组合中亦构成了一个“吉”字,可谓吉中生吉。口沿始由上至下绘蝠纹、寿字、宝相花、盘长、穗锦、如意云纹,组成“福寿绵长”、“岁岁如意”之意。腹部主题纹饰绘“百子闹龙灯”,二十余姿态各异的小童如走马灯般展开一幅连环画卷:有舞龙、戏狮、弄象、击鼓、燃鞭、掌灯、持嘉禾、抱三戟等等千姿百态。寓意“飞龙在天”、“太师少师”、“太平有象”、“竹报平安”、“岁岁丰登”、“平生三级”等等层出不穷的吉祥寓意。底部施松石绿釉,并于正中书矾红“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1795年,乾隆六十年乙卯,85岁的乾隆皇帝在登基六十年后践行诺言,决定禅位。是年宣示立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为皇太子,明年为嗣皇帝嘉庆元年;定于丙辰年举行传位典礼。1796年正月初一日,于太和殿举行授受大典,永琰即皇帝位,改名颙琰,乃为嘉庆皇帝。嘉庆帝尊乾隆为太上皇帝。乾隆帝刻“归政仍训政”玺印,一切军国大事仍由太上皇裁决。宫中时宪书、起居注册仍用乾隆年号。故嘉庆元年至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驾崩的三年间,一切制度皆依乾隆旧制。宫廷艺术品的制作亦是如此,据《嘉庆三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载,嘉庆三年发往江西烧造的官窑瓷器,犹要求要“一半乾隆款,一半嘉庆款”。故嘉庆初年乾隆在世时烧造的嘉庆御窑瓷器制作水准与乾隆盛世无二,确有“干嘉不分”的感觉,而其中粉彩琢器之精者,甚至超过了乾隆晚期的一般作品。体现出振作精神的新朝气象。嘉庆至孝,故所制粉彩立件都绘制节日喜庆、祈福延寿的吉祥如意题材,以慰耄耋晚景中的父皇乾隆。如“八蛮献宝”、“百子龙灯”、“三星福寿”、“灵仙祝寿”等等。此粉彩百子龙灯双戟耳瓶就是这种热闹喜庆、色彩缤纷的“太上皇时期”官窑风格代表之作。此瓶从造型到纹饰再到施彩,无一处不是在体现“吉庆”的美好含意。如施以胭脂紫彩为地,象征紫气东来;舞龙为金黄色,寓指皇帝本人。紫色地黄龙的龙灯瓶在公私收藏的同题材作品中,此瓶为仅见,寓意至为吉祥尊贵。本品主题纹饰整体描绘的是圆明园中上元佳节闹元宵的景象,乾隆宫廷自七年起,每年正月十三日至正月十九日,每晚在圆明园“山高水长”殿之处设烟火,皇太后和后妃在楼上观赏,皇帝率王公及外国使臣在楼前观阅。此后,此例沿袭,成为“七宵灯宴”。“七宵灯宴”为宫中的一次重要节庆。细观此瓶,宫院环境确实非在紫禁城中,而是山峦起伏,小桥流水的园林环境,因紫禁城中并无自然山水,故与圆明园“山高水长”景致相符。前人只概述粉彩瓷器上的吉庆题材,不知有很多御窑作品是宫廷画家实景写实而成画稿,鉴者不可不察。据《清实录》、《造办处活计档》、《穿戴档》的记载,乾隆晚期正月十五上元节前后,宫廷的重大活动整理如下:乾隆五十四年,正月十四日,奉三无私宗亲宴,皇子、皇孙、曾皇孙、皇玄孙及诸王入宴。实现五代同堂之庆。乾隆五十八年,正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十九日,皇帝在山高水长赏王公大臣、蒙古王公及朝鲜、安南、暹罗、廓尔喀等国使臣看烟火。乾隆六十年,正月十一日,皇帝在山高水长武帐宴赏荷兰使臣,并赐观西洋水法。故嘉庆初年,上元节前后的烟花、闹龙灯、宴饮等活动仍沿袭乾隆旧制。又老年乾隆又命“五福五代堂”主人,自玄孙降生后,他最欢喜儿孙绕膝、五世同堂的景象,以延续自己的万寿无疆。此瓶之婴戏满园的繁盛景象恰恰搔中了乾隆的痒处,可见嘉庆帝在御窑烧制上的用心之深,用情之切。此,“五福五代”、“儿孙满堂”,这一平常老人的暮年心愿造就了嘉庆初期官窑婴戏题材的繁荣和精彩。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崩于养心殿,寿八十九。是年为公历1799。乾隆大帝九九归一。嘉庆亲政的时代正式开始,但官窑瓷器艺术则开始走下巅峰,每况愈下。十八世纪行将结束,痛苦的十九世纪即将来临,繁盛的宫廷艺术开始谢幕。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大帝的太阳日落紫禁城。

5:清嘉庆御窑粉彩青绿地“吉祥如意”瓶,尺寸:高29厘米,估价:RMB 3,800,000 ~ 4,000,000,成交价: RMB 6,785,000 ,成交时间:2014.05.18,拍卖公司:北京东正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嘉庆年制。

此瓶侈口,长颈,扁圆鼓腹,圈足。造型典雅别致,线条起伏优美,颈部细长,左右贴饰矾红描金如意耳。通体彩绘缠枝莲花,前后腹心着重绘宝相花一朵,妍亮夺目,突出其围拱之效果,其余花卉枝蔓舒卷自如,设色淡雅清新,尤其在娇嫩的青绿釉地映衬下更见丽质非凡。底部施松石绿釉,匀净明亮,书写“大清嘉庆年制”矾红方章篆款。嘉庆初年乾隆在世时烧造的嘉庆御窑瓷器制作水准与乾隆盛世无二,确有“干嘉不分”的感觉。而其中粉彩琢器之精者,甚至超过了乾隆晚期的一般作品,体现出振作精神的新朝气象。本品镂金错彩,鲜妍夺目,绘画细腻传神,将缠枝卷叶之动态一展无遗,气韵灵活,莲花绽放娇美,有如工笔画之写实效果。其釉极莹极润,其色极妍极鲜,绝非后来所能及,观之几与乾隆粉彩华缛雍容之貌毫无二致,足证其为嘉庆御窑早期作品。本品来源清晰,近三十年来,每隔十五年才出现于海外拍卖场上,足见藏家珍爱无比,不忍易主。

6:清嘉庆粉彩花果纹双耳大瓶,尺寸:高67厘米,估价:HKD 5,000,000 ~ 7,000,000,成交价: HKD 6,780,000 ,成交时间:2010.04.07,拍卖公司:富得拍卖行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十周年度典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嘉庆年制》篆书款。

此形制的器物始见于乾隆时期,端庄硕大,气势宏伟。此瓶颈部所绘蝠谐音《福》,鱼谐音《余》,戟罄谐音《吉》、《庆》,故有《吉庆有余》的寓意。纯净莹润的绿釉色地与色彩雅致的粉彩花纹相配,极富艺术感染力。瓶颈置有螭耳,《三才图会》释文称:《螭亦龙类,但无角》。螭龙体态矫健,作奔跑状,自然逼真,肃穆的神态,增加了威严雄伟之感,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腹部以云头纹和莲瓣纹为界,中部通景绘两组牡丹、菊花、海棠、鸡冠花、桂花、洞石图,寓意富贵长寿。施彩富丽浓艳,纹饰繁缛细腻,寓意吉祥,为嘉庆御用粉彩瓷的珍品。

7:清嘉庆粉彩番莲万寿有余象耳尊,尺寸:15.8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5,840,000 ,成交时间:2016.10.0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嘉庆年制》款。

象耳尊满缀吉庆纹饰,应为大婚场合所造。磬音同庆、鱼同余,寓意吉庆有余,加上盘长, 寿庆之意满溢。白地上绘缠枝洋花, 间缀祥瑞纹饰, 画工细巧,可见乾隆窑遗风, 属典型嘉庆早期风格,象耳尊造形延续前朝之器,吉祥亨瑞。象与道学紧密相关,亦象征太平,乾隆万寿庆典时,祝寿队伍可见珍象来朝,新年时节寓意万象更新。

8:清嘉庆胭脂红缠枝花卉纹粉彩通景「海屋添筹」图灯笼瓶,尺寸:30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5,780,000 ,成交时间:2010.10.07,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嘉庆年制》款。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


宋代的陶瓷是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闻名世界。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後人仿制也少能匹敌。

汝窑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窑址在河南汝州(一说在河南省宝丰清凉寺),因此而得名。

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

钧窑

钧窑分官钧窑、民钧窑。

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合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

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

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刚”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官窑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

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哥窑

哥窑是宋代南方五大名窑之一,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拒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

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

哥窑瓷胎体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月白、米黄数种,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上品。器形以洗、炉、盘、碗为多。

定窑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民窑。始建于唐,兴盛于北宋,终于元代,烧造时间近七百余年。窑址分布于河北曲阳县磁涧、燕川以及灵山诸村镇,这里唐代属定州,称为定窑。

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黑釉、酱釉称为“黑定”、“紫定”,也别具特色,制作精湛,造型典雅。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

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陶瓷的分类

陶瓷器根据其使用的粘土、长石、硅石等原料及配合比例的不同,可分为半瓷器、硬质陶器、瓷器、硬质瓷器等几种。其它还有用石灰石代替长石的石灰质陶器,用白云石代替长石的白云石陶器,用骨灰代替长石的骨灰瓷器等等。

一般来说,烧制的方法可分为两种:一是最初在700~800℃的温度下进行素烧,素烧后上釉,然后再在1100~1300℃的温度下进行烧制;另一种方式是先在高温1100~1250℃下进行烧制,然后上釉再以900~1000℃的温度进行烧制。

瓷器上釉后再进行绘画装饰的方法称为釉上彩(700~800℃)上釉前进行绘画的方法称为釉下彩(1000~1300℃)。

我国的陶瓷装饰丰富多彩,富有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如果按照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来分门别类,则可以归纳为五大类。

雕塑类: 刻花、剔花、堆花、镂花、浮雕、塑造

颜色釉类: 结晶釉、裂纹釉、砂金釉、无光釉、流釉色坯

釉上彩绘类: 古彩、新釉、粉彩、广彩;印花、喷花、刷花、贴花

釉下彩绘类: 青花、五彩、釉黑红、贴花

贵重金属类: 亮金、磨光金、腐蚀金、本金、贴花

陶瓷艺术品之质量鉴别

一般消费者对于美术陶瓷艺术品的鉴别因缺乏专业知识面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不过,采用以下的几种方法,也许能对陶瓷艺术品的鉴别有一定的帮助。

1 外观造型必需新颖、别具一格,颜色雅致、釉面细腻、手感光滑的器具,在注重艺术性和装饰性的基础上,也可注重实用性。

2 以上看下、从里到外、看有无变形、扭曲,有无缺釉、粘釉、磕碰掉瓷及疤痕现象。把陶瓷品放在柜台上,看是否平稳,有无翘曲现象;有口有盖的物品,一定试一下口与盖是否合适。同一规格、型号产品应大小、厚薄一致。

3 把瓷器放在柜台上、地上或用手托起,轻弹几下,声音清脆、响亮,说明质量好、结实,如声音异常,则说明有裂纹、内伤或破损现象。如大件陶瓷品,还应在不同部位听听声音。

4 带把、嘴中浮雕类的陶瓷艺术品,如花瓶两边的"耳"等,都是二次成型,也就是说粘到主体上去的。因而应仔细观察这些部位有无间隙、缺釉现象,有无分离感,应注意平滑顺畅自然过渡,无粘接痕迹。

5 陶瓷上的图案或雕刻上的花纹应完整、统一、清晰、牢固,勾画的装饰金、银线,应粗细一致,光亮美观,如以手帕用力猛擦也擦不掉。单色产品应颜色均匀、色泽一致。

6 对于成套陶瓷器具,要看好各部分的造型、图案、颜色是否一致、协调、配套。正规产品的底部或包装箱上大都印有商标、产地或厂名。同时还要看包装是否完备、结实,以便携带、运输。

我国生产陶瓷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南北陶瓷各有特色,黑陶、紫砂陶及仿古陶瓷都颇具特色。总之,艺术性强、造型优美、线条流畅、风格别具、生产数量少的产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五大名窑瓷器特点


中国的五大名窑是钧窑、汝窑、定窑、哥窑、官窑,也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因为正式开创了烧制实用的器皿和观赏器皿的瓷器时代,在宋朝之前的中国大多都是进行陶器的烧制,和瓷器是两种类别,所以五大名窑不仅仅是因为其制作工艺的进展,更意味着我国瓷器时代的到来。

图1:元/明 钧窑玫瑰紫葵式花盆;成交价:RMB  20,239,695;尺寸:直径27.3厘米;拍卖公司:佳士得纽约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9-03-22。

钧窑,是宋朝的名窑之一,“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缠万贯也不如钧瓷一片”就是来形容它的,因为其独特的制作方式、朴实的造型、工艺精湛、釉色的丰富为名,是我国五大名窑之首,以烧制青瓷为主,但是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颜色非常丰富,钧窑详细的分为两大类,一是钧官窑、二是钧民窑,因为有着特殊的美感和艺术效果,具有非常高的艺术魅力。

汝窑在北宋晚期开始烧制,是宫廷的御用瓷器,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等多种颜色,造型古朴大方、釉层较厚,色泽明亮但却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特点,因为其釉中加入了玛瑙,色泽青翠滑润,有着“雨过天晴破处”之誉,该瓷器中含有釉泡是它的特征,而且非常大,很稀疏,也有着“寥若晨星”之称,器型较小,大多都是些盘、碗等。

官窑,是北宋末年宫廷官窑烧制的御用瓷器,主要器型是瓶、尊、洗、盘等,因为其瓷器的器口部位釉的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紫口”、“铁足”之称。因为其重视质地,且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但是却很少施加有纹饰、多为素面,所以釉面肥厚、多开片。

定窑在晚唐时期开始烧制,在北宋时期达到了其鼎峰时期,主要是以碗、盘、瓶、碟等,大多都是净瓶和海螺等佛前供器,胎薄轻且质坚硬,色泽洁白但是在透明度上没有其他瓷器强。因为其纹饰的丰富多彩受到收藏爱好者的喜爱,装饰大多都以白釉印花为主,,白釉划花、白釉刻画等,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

哥窑最大的特征就是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土黄等多种,其釉面均为失透的乳浊釉,全为宫廷用瓷的样式,釉色以灰青为主,做工较为的精细,和一般的民窑瓷器有着较大的区别。

在我国的陶瓷史中,“汝管哥窑定”五大名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其极高的艺术成就闻名于世,作为我国的文化遗产,它们的发展以及未来的趋势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市面上五大名窑的瓷器价格可以用极其高昂来进行形容,工艺精湛、做工精细、时代特征、器型优美是它的代名词,更加无法替代的是它的制作工艺以及烧制的技术,价格的高昂使很多收藏爱好者望而却步,但是却使得它们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展示了它们的姿态。

五大名窑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烧制瓷器的国家。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大量烧制原始青瓷,到东汉烧制出成熟瓷器,以后瓷业不断发展,唐宋时进入中国瓷器制作技术的繁荣鼎盛时期,明、清时景德镇成为瓷器制造的中心。自唐以后,名家辈出,名窑林立,为全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了贡献。在古代优秀名窑中,主要有:烧制青瓷闻名的越窑、以烧制白瓷闻名的邢窑、以烧制釉下铁绘闻名的长沙窑和磁州窑、以烧制黑瓷闻名的建窑、以烧制紫砂陶器闻名的宜兴窑、以烧制釉下彩绘和釉上彩绘等闻名的景德镇窑,此外,还有官窑、汝窑、定窑、钧窑、龙泉窑、德化窑等等。它们之中有专供烧制朝廷日用和观赏品的官窑,也有烧造实用的普及品和观赏品为民众生活需要的民窑。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影响,携手共进,推动了人类陶瓷制造技术的发展。

陶 器

用泥土等无机物质做原料,采取手工或其他方法做成所需要的形状,经过800℃至900 ℃温度焙烧硬化而成的物品。一般为日用盛器、炊器、建筑构件及艺术陈设品。器体不透明,有小孔,有吸水性。中国历史上的陶器种类很多,相继出现了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彩陶、彩绘陶和釉陶等品种。中国制作陶器的历史十分悠久,根据考古调查,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从旧石器时代结束、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时期,就发明了制陶术,所以陶器发明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瓷 器

以瓷土即高岭土为原料,经拉坯成型、施釉、入窑焙烧制成的器物。瓷器经1300 ℃以上高温烧成,胎体烧结后呈白色或灰白色,致密坚硬,扣之能发出清脆的铿锵之声。表面的一层玻璃质透明釉与胎体结合紧密,釉层不易剥落,几乎不吸水。瓷器根据釉色可以分为青瓷、黑瓷、白瓷、彩瓷四大类。瓷器源于中国,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即生产出原始青瓷,公元2世纪的东汉时期烧制出比较成熟的青瓷。烧造瓷器的窑口遍布南北方各地,经过南北朝、隋唐的发展,到宋代已是窑口林立,产品各具特色,出现了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南宋至元代开始,中国瓷业中心逐渐集中到江西景德镇,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的发明开创了一个新局面,明清釉上彩瓷又大大改变了瓷器的审美倾向,使之走向精美华丽,使瓷器烧造工艺达到历史上的顶峰。

青 瓷

釉面基本色调呈青绿色的瓷器。3000年前的商代中期开始出现的原始青瓷,为我国最早的青瓷。东汉时期青瓷进入成熟阶段。六朝时期,青瓷工艺水平迅速提高,隋唐时期青瓷生产更加繁荣,越窑、瓯窑、岳州窑、长沙窑等生产出了犹如千峰翠色般的青瓷。宋代青瓷达到巅峰,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中的汝、官、哥三大窑都生产青瓷。民间的龙泉窑、哥窑、临汝窑、耀州窑等南北方窑厂都生产精美的]青瓷。青瓷的美在于它的釉色,唐代越窑烧制出湖水绿般的优雅釉色,晚唐五代又烧制成功青瓷极品秘色瓷,使釉色更为清幽雅致。南宋官窑和龙泉窑发明的石灰碱釉新工艺,让青瓷釉色呈现出粉青、梅子青等如假玉器的色泽,将青瓷之美发挥到了极至。青瓷上还采用划、刻、捏塑、拍印等工艺技法装饰胎体,在浙江地区和湖南长沙窑还相继发明了高温釉上彩和高温釉下彩美化瓷器。常见的纹样有弦纹、水波纹、斜方格纹、网纹、联珠纹、卷枝蔓草、莲瓣纹等。元明清景德镇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中心,白釉、红釉、蓝釉、蓝釉描金等瓷器高度发展,彩瓷逐渐受到青睐,青瓷在社会生活中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

一、汝 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河南汝州,即今天的宝丰县。北宋后期,汝窑成为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专用窑场,制品为青瓷,传世器物有盘、碟、洗、瓶、樽、碗、盏托、水仙盆等。汝窑瓷器在历史上一直是倍受重视的珍品。从传世品看,胎体较薄,胎质细腻。器物成型和修坯工艺一丝不苟,烧制也十分考究,器物底部的支烧痕迹小得如同芝麻粒,底部施满釉。它的釉色为天青釉,色彩青幽含蓄,釉质厚如凝脂,釉面开细碎的冰裂纹。汝窑烧造御用瓷的时间大约只有20年,作品极少,目前传世的汝窑器物不足百件,分别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以及英国、美国、日本、香港等地。

宋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

二、官 窑官窑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官窑泛指历代由朝廷督办、专门烧制御用瓷的瓷窑;狭义的官窑则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文献记载,北宋后期在东京汴梁,即今河南开封设置过官窑。但至今未找到窑址。南宋官窑在浙江杭州,其中的一座郊坛下官窑已经过科学发掘,发现了窑炉、窑具及瓷器碎片。出土的器物主要有青瓷盘、碗、碟、洗、炉及仿商周秦汉古铜及玉器的造型。官窑瓷器胎土呈黑灰或黑褐色,胎体较薄,施釉较厚。釉色是官窑瓷器技术和艺术上的最高追求,它创造出青釉的高档品种粉青、月白、米黄等釉色,这些釉色色泽幽雅,透明感降低,釉层厚而匀净。由于胎体中含铁量较高,大部分器物的口、足沿等釉层较薄的部位泛出铁红色,古代文献称为“紫口铁足”。南宋官窑瓷器还有一个特征,就是釉面上分布着长短、深浅不一的裂纹,叫作“开片”。它原本是一种釉面缺陷。瓷胎比瓷釉的膨胀系数大,瓷器烧成冷却的时候,收缩幅度大的胎体就会把玻璃质的釉层拉碎,釉面出现开片。而艺术素养高的宋代工匠们巧妙地利用了这种缺陷,人为地把它变成一种釉面装饰,让自然延伸、交错的冰裂纹与温润的青釉搭配和谐,相得益彰,给单色的器物平添了天然的美感。

南宋 官窑粉青釉弦纹瓶

三、哥 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浙江龙泉。烧制的青瓷有各式碗、盘、瓶、炉等,造型幽雅有古韵,典型器物有琮式瓶、贯耳瓶、鬲式炉、莲瓣碗等。有的器物有刻划、堆塑等装饰,哥窑瓷采用多次施釉的工艺,使青釉浓厚青翠,色彩幽深,创出了粉青、梅子青等绝顶釉色,把青瓷的美,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哥窑青瓷釉上有细碎的开片,称作“百圾碎”,更小的叫“鱼子纹”,把原本是缺陷的开片变成瓷器表面自然天成的装饰,说明工匠们已经掌握了开片的规律,可以人为地加以控制和利用,这只有在制瓷工艺达到高峰的宋代才能做到。

南宋 哥窑双耳三足炉

四、定 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当时最有名的白瓷窑口。定窑白瓷胎体洁白,质地坚实。釉是象牙白色。不论碗、盘还是瓶、罐,常常装饰着划花、刻花或者印花,纹饰题材有莲瓣、龙凤、牡丹、莲池游鸭、婴戏、鸳鸯等。定窑还发明了一种烧制碗类器物的先进的装烧技术,叫做“覆烧”,把过去一个匣钵里正着装一件碗坯,变成多件器物扣叠在一起,形成一个筒形的组合式匣钵,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装烧量,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覆烧的瓷器口沿不能上釉,于是工匠们又在这些芒口的碗、盘口上镶包了金、银或铜口,成为一种特殊装饰。定窑除了大宗的白釉瓷器,还烧制少量的酱釉或绿釉器,酱釉器又称“紫定”,是传世稀少的珍品。

宋 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

五、钧 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所在地河南禹县古称“钧州”而得名。钧窑器物有碗、盘、洗、花盆等。钧窑的特点在于它的釉色。它虽然属于青釉,但是釉层不透明;由于釉料中含有铜,釉色呈现天蓝、月白等多种变化,还出现玫瑰紫、海棠红等不规则的彩色斑块,装饰在花瓣形的花盆、笔洗、香炉等器物上,别有一番自然天成的韵味。北宋时期,钧窑有一部分窑场专烧御用瓷,被称为“官钧”。这部分产品设计高雅优美,制作时不惜工本,质量精益求精,成为历代收藏的珍品。钧窑还影响到周围的许多窑场竞相烧造钧釉器物,形成一个瓷窑体系。

北宋 钧窑玫瑰紫釉盆托

从宋代五大名窑瓷器看古代文人生活


宋元名瓷,不仅是用器,其表面特征背后所蕴藏的思想文化和生活美学更是不容小觑。用器之道也是处世之道,因此瓷器才会在传统文人生活中必不可少。大宋名窑,雅丽脱俗,散发着文质古韵。凡是爱瓷者,无一不欲珍藏之。

南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划花祝寿纹菱口劝盏

汝窑窑址位于河南宝丰县清凉寺。千余年前的宋朝,文人在评论北方各地生产的青瓷器时就已将汝窑列为魁首,可见对汝窑的珍视;明代以后的文人著作中常常将宋代的许多窑口汇集在一起记录、点评,这些著作中,汝窑一向被推为众窑之首;至明后期,逐渐形成了宋代名窑的说法,汝窑也一贯位居名窑前列;到了20世纪,“五大名窑”的概念最终形成,汝窑通常被列为第一……由此可见,千余年来文人们对其的推崇备至。

金-元 钧窑月白釉紫斑带盖梅瓶(一对)

钧窑以变化万千、变幻莫测的釉色而闻名。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说的就是钧窑的呈色在入窑烧制前难以预测。长时间研究后,有匠人摸索出大概的门路,但仍无法精准控制“紫斑深浅变化”“斑纹准确多大”“和其他颜色碰撞的效果”。由于人力控制很有限,直到今天,精彩的钧窑还是得“看天意”,相当难求。

南宋 哥窑八方杯

南宋 龙泉窑青釉双鱼耳盘口瓶

哥窑,是南方青瓷的杰出代表。其特点是遍身满布大小开片,黑色与金色线交相呼应,故而有着“金丝铁线”的赞誉。此开片是瓷器冷却时,釉层爆裂所致,本是缺陷,但哥窑却巧妙运用之,成就了这种独特的缺陷美。

南宋 官窑斗笠盏

官窑是在北宋末期形成的一个特定的窑口,代表了始于宋代的一种新的制瓷业中的生产管理体制——御窑。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贡窑体制不同,由于官窑的产品主要用于国家的礼制性活动,造型端庄浑厚,十分规整,釉色青绿泛灰,凝厚温润,匀净光洁,全部采用模制成形,使用裹足支烧和裹足刮釉的装烧方法。官窑的器物均不带装饰,以端庄规整的造型和优美的釉色取胜。官窑的器物代表了宋代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后世的文人收藏者们对其倍加追捧。

南宋 官窑纸槌瓶

金 定窑白釉划花莲荷鱼藻纹大钵

定窑是继唐代邢窑白瓷取得巨大成功以后兴起的白瓷窑场,由于具备了优质原料的资源条件,故而以生产不施化妆土的精细白瓷而著称。定窑大约在中唐时期始烧,从创烧伊始就生产出了精细的白瓷,并可以制作胎体很薄的薄胎器物,这赋予了定窑典雅纤丽、挺拔脱俗的特征。从晚唐时期直到金代后期,定窑一直是贡御窑场,也是宋元时期贡御时间最长的窑场。定窑的生产技术、装烧工艺、装饰技法不仅影响了大批的北方窑场,还对以生产青白瓷而闻名的南方景德镇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缠枝牡丹纹折沿大碗

除了“五大名窑”,其他窑系的上乘之作同样精彩不绝,比如耀州窑。耀州窑始于唐朝,其刻画装饰汲取了大唐金银器的錾刻工艺,自面世就成为独当一面的艺术作品。其起初风格是简练明快,入宋后走向精美华丽,达到巅峰。耀州窑瓷器在宋代颇受追求高雅艺术的士大夫阶层的青睐,以“蓝田四吕”为代表的蓝田吕氏家族墓地中就出土了许多精美的耀州窑瓷器。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略述


汝窑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窑址在河南汝州(一说在河南省宝丰清凉寺),因此而得名。

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

钧窑

钧窑分官钧窑、民钧窑。

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合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

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

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刚”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官窑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

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哥窑

哥窑是宋代南方五大名窑之一,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拒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

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

哥窑瓷胎体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月白、米黄数种,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上品。器形以洗、炉、盘、碗为多。

定窑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民窑。始建于唐,兴盛于北宋,终于元代,烧造时间近七百余年。窑址分布于河北曲阳县磁涧、燕川以及灵山诸村镇,这里唐代属定州,称为定窑。

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黑釉、酱釉称为“黑定”、“紫定”,也别具特色,制作精湛,造型典雅。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

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文化:古代瓷器的五大鉴定方法》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文化:古代瓷器的五大鉴定方法》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文化

相关推荐